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师需用一生备的是什么课?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6 22:16
标题: 教师需用一生备的是什么课?
教师需用一生备的是什么课?
http://jingzi19.blog.163.com/blog/static/612869420070973336484/
    一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位历史教师就是曾经让苏霍姆林斯基极为推崇的用一生备课的老师。今天,这种用一生备课的理念已经被广为接受,但究竟如何做到用一生备课,究竟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需要备些什么呢?我想,教学策略与教学技巧是不需要用一生来准备的。真正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知识与智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知识与水平,教学知识与经验,教育实践智慧。
  
掌握学科知识是成为学科教师的前提,可学科教师究竟应该掌握多少学科知识呢?有些人认为掌握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就可以了,也有些人认为应该对学科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这两种观点代表了对这个问题的两个极端回答。究竟教师应该掌握多少学科知识呢?我想有两个标准值得借鉴:第一,教师能够从学科思维的高度来审视自己所教的学科。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呐喊》时,能够从鲁迅的文风与杂文的高度来认识这篇文章,而不是就《呐喊》这篇文章的内容来细嚼慢咽。第二,教师在上课时能够自动地储存与提取学科知识,不会因储存不够而影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学科教师毕竟不是学科专家,不管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多么高深,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教学工作。因此,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是优秀学科教师不可缺少的。此处的教学知识包含三重含义:第一,对教与学过程进行科学分析与理论探讨而获得的规律性认识。比如皮亚杰对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步骤的认识,柯尔伯格对人的道德发展的揭示,等等。这些知识是纯理论的,但却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第二,对前人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后的理论阐述。比如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等等。在这些知识中有的是前人思辨的结果,有些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对两者都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地学习与接受。第三,对同事的教学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与总结。其实,教师在实践中碰到的教学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同事共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所以学习并反思同事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从中领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教育智慧,也是教师学习的重要方面。

  学科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学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教学知识与教育智慧的应用者。对于教学知识与教育智慧的应用,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后面的两步:将教学知识与自己的教学经验融为一体,并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育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帮助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对于后面两步来说,前者代表着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后者代表着教师的实践能力。
  理论阅读应是教师始终坚持的。教师的确很忙,而忙碌恰恰需要教育智慧去缓解。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成倍的体力劳动才能够替代相应的脑力劳动;同样的道理,相应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完成,就可能转化为成倍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越是繁忙,就越有理由、越有必要去进行理论阅读。阅读一方面使教师能够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上有更深的造诣,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也能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该存在的感性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总是断断续续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断断续续的教学工作串起来。不管你是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法,还是乐于对教学生活本身进行叙事,你在串联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知识来整合这些故事,还需要有整体的教育思路来勾勒你人生中最为精彩的教育画卷。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我们还会不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不可能在教育实践这条路上寻找到富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智慧。所以,教师还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验这条路上有所尝试。对待课堂教学生活,我们既需要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更需要在课堂教学这个岗位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