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微言微义: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卢望军    时间: 2012-6-20 09:38
标题: 微言微义: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
本帖最后由 卢望军 于 2012-6-20 01:41 编辑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


——让初中生在反思中认识自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阿波罗神殿前的柱子上镌刻了一句震撼人类灵魂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无独有偶,《老子》第三十三章也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警世良言,“人贵有自知之明”更是中国老百姓的口头禅。东西方先哲的惊人雷同并不是偶然巧合,正说明着“认识自己”即自我评价是最重要又最困难的一件事。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是苏格拉底说的话,他当有人问他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时,他回答说:“认识你自己”。省察,词典上解释为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反思,是认识自己的方式。
    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心理意志,并不断调整其中的偏差以不断进步,不断趋近自己既定的目标,这个过程就叫反思。反思的过程,是个体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明确地知道自己想成为哪种人并且努力地成为那种人。
    动物没有自我认识。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美丽非常但鱼和鹰不自知,不过是一种基因决定的本能驱动。
    婴儿没有自我认识。吃喝拉撒,喜怒哀乐,婴儿像人生活而并不是真正的社会的人,只是生理上的人而已。开始正确使用“你,我,他”是幼儿成长中的里程碑——从这个时候起,他们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朦胧懂得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众不同地存在,开始学着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对别人言行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也是逐步学习的结果。
    孩子进入初中,也意味着进入青春期,正是身体飞速成长心理急剧动荡性格基本成型的“黄金时期”,或者说“危险时期”。引导初中生在反思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成为自己,实现自己,是初中教师工作最重要的命题。
一、   晨诵暮省,让反思化作习惯
    如果说“日有所诵” 坚持阅读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那么“暮有所省”坚持日记便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日记不仅仅是学生为提高作文水平而进行的积累,更是个体日复一日地对自我精神世界的锤炼。日记,是心灵的独享时光,是自我和本我的对话。写日记时,个体的角度是非常微妙的,既作为自己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又作为他人评判其中的是非曲直。引导学生“暮省”——在晚上写日记,对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做感性的记录和理性的分析,就是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精神生活。著名学者周国平不论在什么场合,面对青年学生,总是提出“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的建议。他说,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灵魂的密室,忠实的朋友,作家的摇篮。在日记中成长,就是在反思中成长。
二、   退出审判,让反思自由呼吸
    老师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自己当做了班级的道德楷模和行为规范,从而习惯了对学生的言行进行道德评判,并简单地以“对”和“错”作为判断结果。例如,两个学生吵架吵到需要老师出面的时候,老师的惯性思维是找出并惩戒过错一方,低年级的老师为了遏制学生爱告状的习惯,甚至采取双方都惩戒的处理办法——这是不科学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教师的审判,代替了学生的是非;教师的惩戒,抵消了学生的反思。不反思,不知错;不知错,焉能改!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评价就会陷入依赖教师或者拒绝思考的沼泽。教师退出强势审判,反思就在学生心里潜滋暗长。
三、   引领示范,让反思有法可依
    要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认识自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懂得反思,三省吾身的人。让自己首先成为自己要培养的那种人,是为人师表的首要含义。很难想象,一个面对错误强词夺理的老师,一个遭遇质疑闪烁其词的老师,一个听到表扬得意忘形的老师,会培养一班会反思的学生。很大程度上,班风就是班主任性格的形象展现。教师三省吾身,学生的反思就有有法可依;教师客观评价自己,学生就能理性自我评价。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擦净心灵,即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品德纯化,既是对从前的一种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追求。反思,是师生道德之歌的合唱。
四、   且读且感,让反思借力打力
    当人在与外物对立冲突的时候,才能更深刻昭示人性。有时候,跳出自我狭小的圈子,我们才能更清楚认识自己。写读后感,便是学生从更大的圈子来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评判别人的故事中凸显自己的价值观,这正是读后感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批阅学生的读后感,老师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甚至是潜意识里学生自己都不甚清楚的思想倾向。读后感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个性思考,而这独特的个性思考,正折射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从读后感里去读自己,不失为一种借力打力的反思方式。
五、   扬长避短,让反思塑造性格
    初中生认识自己吗?回答是否定的。初中生知道发展自己吗?回答依然是否定的。90后学生回答提问有三句口头禅——当问及成绩的时候,即使是最后几名的回答都是“还可以”,表现为盲目的乐观自信;当问及目标和理想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会回答“不知道”,表现为茫然的得过且过;当问及选择时,很多学生会回答“随便”,表现为盲从的随波逐流——由此可见,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呈现出“三无”的特点:无理性,无目标,无原则。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痛心疾首地看到,个子很矮的男孩拼命想成为篮球运动员,嗓音嘶哑的女孩一心只想成为演艺明星,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巴望可以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取得学业的成功。这个时候,老师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学生就会在“兔子学游泳,鸭子练跑步”的荒唐中浪费生命,一事无成。天才是放对了地方的人才,蠢才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面向一切学生”的基本要求。
六、   打造班语,让反思形成文化
    班语,即班级语录,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又借助潜移默化发挥作用。构成反思文化的“班级语录”可以从三方面选取:第一,名言警句,如高尔基的“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等;第二,教师自创班训,如“你习惯以你的眼光看世界,但世界并不以你的眼观看你,所以,跟上世界的节拍,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第三,学生的凡人哲思,学生习作不乏锦言妙语,选出来作为班级语录别有风味。对于生活在班级——一个较为封闭的话语系统里的学生来说,“班级语录”就是共同的成长环境,就是实在的精神生活,就是班级的整体风貌。借助“班级语录”形成反思文化的关键点是坚持说,坚持用,坚持以语录所承载的精神指导现实生活。如此,语录就会变成文化,文化就会变成信仰。路易斯说:“对于已经相信的东西我们需要不断得到提醒,无论是基督教信仰还是其他信仰都不会自动在我们的思想中存活下去,我们必须给他提供养料。”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不断进步,就是反思信仰的养料。
七、   间接评价,让反思理性发展
    自我评价不仅具有独特的自我功能,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自我中心”就是一种极不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中心的孩子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和霸道的控制欲,希望天随人愿,事事遂心,一旦愿望和现实出现偏差,往往不是反求诸己,而是怨天尤人。当自我中心的孩子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时,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反思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引导他们以“温良恭让”作为人际交往的法则,无异于雪中送炭,济困扶危。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然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从而间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八、阶段总结,让反思循序渐进
    学期初,让学生给自己确定目标,引导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开始真正的生活;期中,让学生对照目标找差距,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期末,让学生通过给自己写期末评语的形式,总结自己一个学期的收获,看看思想是否变得更加成熟,愿望是否得到有效满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个性特长是都得到最好发展。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可以明了自我教育的效果并明确自我教育的进一步目标。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擦净心灵,即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品德纯化,既是对从前的一种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追求。当反思成为教师的行事准则,并且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那么学生就能在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正确的自我评价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了人生的正气。正确的自我评价的个人意义在于帮助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生活快乐的人,这样的人,,能认识自己,能悦纳自己,能发展自己,也能幸福成就自己。
    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条件;反思是不能强加的,教师只是学生反思的引路人。教师,不能塑造学生的灵魂,但是可以提升学生生命的境界;教师,也不能保证学生的成功,他只是像一个摆渡人一样,用学识和爱心为舟,以反思和智慧为桨,把学生一批一批摆渡到幸福的彼岸。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