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作为实践智慧的诠释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20 15:46
标题:
作为实践智慧的诠释学
作为实践智慧的诠释学
邝红军
诠释学:从赫尔默斯说起
赫尔默斯(Herme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信使,他被称为“快速之神”,因为他不仅有双足,而且足上有双翼。他的任务就是来往于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与人世间的凡夫俗子之间,迅速给人们传递诸神的消息和指示。
赫尔默斯做的工作有两项:一是翻译,二是解释。因为诸神的语言与人间的语言不同,因此他必须翻译和解释。所谓翻译,就是把人们不熟悉的诸神的语言转换成人们自己的语言。所谓解释,就是对诸神的晦涩不明的指令进行疏解,以使一种意义关系从陌生的世界转换到人们自己熟悉的世界。
赫尔默斯所做的翻译与解释便是诠释学(Hermeneutik)的工作:它是一种语言转换,一种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世界的语言转换,一种从神的世界到人的世界的语言转换,一种从陌生的语言世界到我们自己的语言世界的转换。在我看来,诠释学的工作是一种通过语言进行意义重构的工作。
理解与解释:有无先后顺序?
赫尔默斯要做到翻译和解释,必须首先理解诸神的语言和指示,因此,理解就成为翻译和解释的基础和前提。这样一来,诠释学的工作实际上包括理解、翻译和解释这三项。由于翻译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解释,因此,诠释学的工作实质上只包括理解和解释这两项。
洪汉鼎先生提醒我们要注意理解与解释的关系,他指出:“理解先于解释”只是诠释学发展史的早期阶段的看法,自施莱尔马赫以来,“理解先于解释”的看法被推翻了,因为理解本身就是解释,理解必须通过解释才能实现。伽达默尔也说:理解总是解释,因而解释是理解的表现形式。在伽达默尔看来,解释并不是一种在理解之后的偶尔附加的行为。
这样一来,诠释学实际上就是解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问。因为理解与解释的内在统一性,当我们说诠释学就是关于理解的学问或者关于解释的学问时,这样的说法都是对的。有人把Hermeneutik翻译成诠释学,这与把它翻译成解释学是同一回事。
诠释:一种实践技艺
伽达默尔认为,诠释学首先代表了一种具有高度技巧的实践,它是宣告、口译、阐明和解释的艺术。这种以语言转换和交往实践作为内容的实践与作为对永恒本质沉思的理论是对立的。伽达默尔把诠释学解释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的中介活动,它涉及的是最广意义上的一种“通译”工作和“中介”工作,它是“一切思想的使节”,“能在各方利益之间进行中介”。
对于诠释学这种“通译”和“中介”的实践技艺,洪汉鼎先生解释说:诠释学要照顾两方面的利益,后来的哲学诠释学所强调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中介、作者视域与解释者视域之间的融合,正是这种双方利益加以照顾的体现。如此看来,诠释学实际上是一种“中庸”之道,一种极富魅力的实践智慧,它讲究“融会贯通”。
境遇:诠释的基础
赫尔默斯传达诸神的旨意,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承认这种旨意是真理,必须无条件服从。古代最早出现的两门诠释学,即神学诠释学(以圣经为诠释的对象)和法学诠释学(以罗马法为诠释的对象),都具有“理解真是内容”和“服从真理旨意”的作用。
洪汉鼎先生指出,神学诠释学与法学诠释学都是独断型诠释学,“理解真理内容”与“服从真理旨意”都是在实现诠释学的规范性职能。这种规范性职能长久以来一直是独断型诠释学的基础,因而,“应用”这一要素在诠释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普遍强调。
所谓“应用”,就是把普遍的原则、道理或观点即真理内容运用于诠释者当前的具体情况,或者说,在普遍真理与诠释者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之间进行中介。这里的“应用”不是指类似于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时的那种运用,而是指为了理解被诠释的对象,解释者必须把文本(即被诠释的对象)与他自己以及他所处的具体的诠释学境遇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把诠释的对象应用于诠释者自身。
洪汉鼎先生认为,必须把握诠释学一词的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即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能力。在他看来,诠释学传统从词源上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即理解、解释(含翻译)和应用的统一。所谓统一,就是说它们三者互不分离,没有前后之别,即不是先有理解而后有解释,也不是理解在前而应用在后。至于“实践能力”,它说明诠释学不是一种语言科学或沉思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智慧。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