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屡创“高考神话”、动辄学生上万的大规模中学不断涌现,这些学校不仅升学率不断走高,甚至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这巨型规模的背后,是学生怎样的青春?学校面临着何种困境?隐藏着什么样的利益驱动?升学率光环下又有着怎样的阴影?本报推出上下两篇聚焦“超级中学”现象的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一所中学的“超级”蜕变 ——巨型学校发展现状调查(上) ■本报记者 柯进 高毅哲 距离省城合肥100公里的毛坦厂镇,隶属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地处大别山余脉,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山区小镇,常住人口仅2万,甚至在安徽省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其所在。 但就是这么一个貌似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不仅在皖西乃至整个安徽省家喻户晓,而且在合肥各大长途汽车站,每天都有来往繁忙的直达班车。这在安徽成百上千的乡镇里绝无仅有。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在安徽六安,你可以不知道天堂寨,也可以不知道东石笋,但你不能不知道毛坦厂!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小镇?它为何笼罩着别样的光环? 实际上,作为行政区划,毛坦厂镇本身并不神秘,神秘的是坐落在小镇里的一所有着1.7万名学生的巨型中学——毛坦厂中学。 1 “状元梦”背后的拥挤青春 “不管是在教室上课,还是上学、放学的路上,或者吃饭,到处都是人,总有种喘不上气的压迫感。” 每年6月5日,是一年中毛坦厂镇最繁忙、最热闹的时候。 一大早,52辆旅游大巴缓缓驶进学校,整整齐齐地停靠在操场上——这一天,它们将分两批把今年参加高考的9200多名考生,送到六安市各大考点附近的宾馆、酒店。 当天7点左右,毛坦厂中学门前500米长的学府路人山人海,路边停满了各类送考的小轿车、出租车和面包车。校园内到处挂着高一、高二学生祝福和鼓励学长们的红色标语、条幅。在校园东侧的一块空地上,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还特地组织了仪仗队,敲锣打鼓地欢送大哥哥、大姐姐进城应考。 早上8时一过,小镇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载满考生的车队和数百辆小车组成的送考车队在悬挂有“民生警务 爱心护考”的警车引导下,徐徐开出小镇。 “送考如同过节”,这是这个小镇一年中特有而又神圣的仪式。据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每年高考送考,小镇里都要燃放好几万元的烟花爆竹。每年高考前一天,许多送考的家长都会在学校东北角围墙内的那棵百年老树前,虔诚地烧一炷“状元香”。一位长期在学校门口卖快餐的老板透露,每年送考那天,百年老树下面淤积的香灰足有一米多高!这些仪式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而举行。 “大家为孩子们的付出,远不止这些。”毛坦厂中学相关负责人说,“且不谈日常管理,仅每年高考考务安排一项工作,从我们学校领导班子16人,到高三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在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之余,还得付出巨大的心力。头一年高考结束,学校领导班子不仅得向酒店宾馆下定金,预定第二年的床位,而且高考前两三个月,全校教职员工就得提前准备当年高三年级八九千考生的衣食住行。比如,给每个考生编排送考车的座位号、宾馆房间号……” 这只是高考倒计时阶段这所“超级中学”忙碌状况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熬的是3年漫长的高考“助跑”。 “说实话,虽然高考临近,我们都很紧张,但庆幸的是,熬了这么长时间,我们终于可以离开拥挤的校园,出去松口气了。”该校一名高三学生告诉记者,“在这里读了3年,不管是在教室上课,还是上学、放学的路上,或者吃饭,到处都是人,总有种喘不上气的压迫感。平时,要想在学校食堂吃上一顿饭,至少要排半小时队。所以,高二、高三两年,我基本没有去过学校食堂,都是去学校大门口外的小店里买盒饭。” 5月30日,记者随机走访了该高中3个年级中的5个班。5个班中,人数最少的班级,教室内十纵九横摆着90个座位。第一排靠右边的课桌已紧贴着教室前门的门框,中间只有两条学生侧身才能勉强进出的过道。乍看上去,整间教室内除了书桌上一摞摞码得整齐的书本,余下的空间几乎被黑压压的脑袋填得严严实实。 “大多数班级的后门根本无法打开,最后一排的同学只要站起来,身体就会贴住教室的后墙。”一名高二男生说,由于人太多、空间太拥挤,几乎每学期班上都有同学因进出不小心碰掉谁的书本或笔而产生争执,甚至背着老师大打出手。 拥挤,是学生们共同的感受。“表面上是一所学校,实际上拥挤程度跟集中营差不多。”高三学生张恒(化名)说,“高中以前,我是在舒城县上的学,那时不论什么时候想踢球,都能在学校找到场地,而且全校同学几乎每天都会在操场上做课间操,每学期都会举行全校运动会。但是,来到这里后,学校不仅难得举办一次运动会,而且每举办一次运动会一般都要持续一周时间,分年级进行。快3年了,我一直想象着全校师生聚集在操场上将会是怎样的盛大场面。但学校确实太小了,这注定将会是我高中记忆里的一个空白……” 虽然,难以亲眼目睹全校师生在操场上的盛大集会,但通过每天中午和下午的放学场面,也足以管窥这所“超级中学”的“超级”之所在。 5月30日11点30分,桌椅板凳挪动时发出的一阵急促声响过后,一股巨大的人流如潮水般由教学楼涌向学校大门外,奔向汇聚了上百家小饭馆、商铺的学府路及附近几条小巷。不足5分钟,学校大门外几条街道两旁的炒饭、凉面、盒饭等小吃摊前,学生人满为患,小吃摊老板的手就像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快速装完一份盒饭,麻利地收了钱,迅速重复下一个动作。整个小镇,只要有落脚之地的饭馆,不论门脸大小,无一例外塞满了学生,小店的老板们个个挥汗如雨。叫喊声、喧闹声、呼朋唤友声、抢着点菜声混杂在一起,整个小镇瞬间成了一个巨大的集贸市场。 大约30分钟过后,成千上万名学生有的回了教室,有的回了宿舍,有的回到校外出租屋。街面上,只有三三两两几个逛文具店的学生。小吃摊老板们收起临时搭起的案桌,像听到解散号一样,挑着空荡荡的担子,眨眼工夫离开了街面。小镇重新恢复了宁静。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