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许国申:语文专家多“砖家”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7 18:29
标题: 许国申:语文专家多“砖家”
许国申:语文专家多“砖家”
——高中生习作《春赋》被当作庾信之作
  2012年中考尘埃落定,有人爆料高中生的一篇习作《春赋》被当成古人庾信的作品选入了黑龙江中考试题,弄得《春赋》的作者哭笑不得地说:“我想尽快澄清,以免误人子弟。”
《春赋》写于2007年,是小卢上高二时写的一篇类似于赋的作文。全文400余字,当年7月底发布在“诗词歌赋吧”与文学爱好者交流,发布时作者还特意注明“请大家指点”。他说,写这篇文章时自己是高中生,写的文章很不成熟,字里行间透着稚气,还有许多牵强和不合理的地方,像“福犬随冬去,金猪迎春来”,稍微懂点诗歌的人应该能看出是篇现代人的习作,不知道为啥会被误作古人的作品,甚至被用到了考题中。“我只想尽快澄清,以免误人子弟!”
  不止于此。某报记者通过网上搜索发现,早在2010年3月份《语文报》的“经典品味”版征稿启事中,已将这篇文章作为例文选入。该报在对全文进行了通篇解释后,还附有“思考与练习”,出处注明“南朝·庾信《春赋》”。陕师大附中语文教师张敬分析,很可能是小卢的文章先被一些网站张冠李戴,一些出题机构或者语文教师没有严格把关,误用网上资料,编成了考试题,最终出现这样的错误。——难道仅仅是因为“没有严格把关,误用网上资料”吗?非也,乃语文专家不识赋也!
  流传千古的古人作品,最重要的特征是主旨鲜明,情感真挚。不管是叙事的赋,还是写景的赋,最终都要归结到抒情上来,充分抒发主人公的真挚情感。而《春赋》的主旨是什么,抒发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语文专家们说得准吗?小卢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作文“稚气”,“很不成熟”。他所说的“稚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泛泛而写,虽然也是“有感而发”,但最终还是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一类;只是“感”于春色,“感”于古典,“感”于词藻,觉得这样写好美,好深,好玩,而不是内心有着强烈的抒情冲动而“呕出血来”写的那一类。打个比方,小卢写的《春赋》就像一个盛满各种美丽的塑料花的花篮。这个花篮没有主题,这些鲜花也没有生命,远看绚丽多姿,走近了却闻不到香味儿。这是很多爱好文艺的学生写作中的通病。凡是真正识文的语文教师,这一点,一眼就能看出来。
  其次,“赋”为骈文,四、六字一句为主,整散交错,富于变化。赋中虽有七字句,但这七字句或为六字句之变式(其中加一虚字),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或为排比,如“婕妤有自伤之赋,扬雄有哀祭之文,王正长有北郭之悲,谢安石有东山之恨,岂期然矣”(庾信《伤心赋》);或为对偶,如“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庾信《哀江南赋》);或为由两个短句两两相对的长偶句中之一部,如“(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庾信《哀江南赋》),——决不会像《春赋》那样,一开头就来8个七字句(“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楼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庾信《哀江南赋》)
  与七字句相似,古赋中极少出现五字句,即使出现,也是由两个短句两两相对的长偶句中之一部,如“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庾信《哀江南赋》),决没有《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这样连用五字句的情形。
  还有,古赋的层次转接之间,往往要用连词,如前面的“况复”,还如《岳阳楼记》中的“若夫”、“至于”等等。但《春赋》全篇却找不到一个连词,也找不到一个散句,而且找不到一个由两个短句两两相对的长偶句。
  句子的长短骈偶是形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句式的变化既要反映思想感情的起伏升沉,又要合乎声律的抑扬顿挫。一篇古赋好比一支优美的歌曲,它有自己特定的旋律。朗诵一篇优美的古赋,就好像演唱一支优美的抒情曲。而赋作者在创作之时,也都是一气呵成,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当止的,决不会像《春赋》这样,拼拼凑凑,堆砌典故与辞藻,既不知所云,又不成旋律。
  所有这些,《春赋》的作者当时都还没有深入领会。所以,《春赋》确实只是一篇“类似于赋”的作文,“很不成熟”。
  上面所说,也许有点深奥。其实只要看“春赋”开头四句“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楼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就可以知道,这篇《春赋》不可能出自名家之手。为什么?矛盾重重。——既然“春已归”,干嘛还要“作春衣”?莫非这些宫女个个弱智?既说“春已归”,干嘛又说“二月杨花满路飞”?难道“二月”已是夏季不成?诸如此类,此篇赋中比比皆是。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读书,哪会看不出破绽?
  现在的语文专家大多患有一种通病:见题而不见文,见句而不见人。他们都像小学生,眼睛里只有“好词好句”,读书总是生吞活剥,不求甚解。他们喜欢“文艺腔”,喜欢“文采飞扬”,却不知道什么是真文学,什么是真文采。小卢的《春赋》被当作庾信的作品,仅是这种通病的表症之一。
  附:
春赋  (小刘)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楼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绿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鹿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据《华商报》)

阅读延伸
佳木斯:中考试题未选高中生文章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和网上传言的关于“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入选佳木斯中考试题”一事,佳木斯市教育局昨日回应称:当地中考尚未进行,网上传言并不成立。
  22日以来,有国内媒体和一些网站先后播发、转载了“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人诗词选入黑龙江佳木斯中考试题”的文章。文中提到:在西安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小卢高中时期的一篇习作,不但被误传为古代文学家的作品,甚至还被拟作考题,出现在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升学大考卷上。
  对此,佳木斯市教育局负责人说,他们得知事件后对此高度重视,经过仔细研究发现网上传言与实际情况不符。首先,佳木斯市中考时间与全省统一为6月25至27日,中考尚未进行;其次,佳木斯市中考试题采取多地市联合命题方式,网上关于“中考试题”的说法并不成立;第三,佳木斯市教育局没有编写过《2012年佳木斯市升学大考卷》,也从未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编写此类考卷,对于网上流传考卷的来源,教育部门正在调查中。
  佳木斯市教育局负责人最后表示,感谢媒体对佳木斯教育事业的关注,用舆论监督来帮助他们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南方都市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