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育家缘何越来越少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5 12:35
标题: 教育家缘何越来越少
教育家缘何越来越少

2011-09-13

  来源:文汇报   作者:苏军

  当下社会有一种良好的愿望:家长普遍想把孩子送到名牌学校,学生普遍想碰到喜欢的老师,社会普遍想让校长、教师成为教育家。然而,名校名教师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要靠教育家引领。

  本市最近举行的一次有关师资建设的专家座谈会,同样对培养教育家发出了呼唤。因为专家们认为,社会上真正有影响的教育家十分稀少。

  能力超过淡定不足

  教育家是教育的顶层人物,能攀上这个桂冠的,应当是有实力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但这个“梯队”的现状并不理想。能力超过以往,但淡定心态不足,这是教育家“难产”的原因。一些专家认为,成为教育家是一辈子的事情,一定要“坐”得下来、“沉”得住气、“钻”得进去,并且不计较一时功利。

  华东师大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教授陈玉琨在作了一番调查后说,把今天与20年前进行比较,一方面今天的校长、教师,在管理能力、教育能力等方面显然超过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同行;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教育追求、使命感远远不如。“校长对教育观念的认知是蛮高的,让他讲可以讲出一大堆,但真正要付诸实践,就难了。”

  有专家说,今天校长的抱负水平很高,都想建成一流学校,却又不够淡定,抢生源,变相加班加点,怎么能提高分数就怎么做。此外,校长期望水平很高,激情不够,没有深入投身教育的激情。最近有个中学校长的成就感调查结果显示,西部的校长成就感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南沿海地区,初中校长的成就感高于高中,女性校长高于男性。反映出校长们希望自己得到一些什么非常强烈,但是又不愿意认认真真地做事情,理想和实践之间有很大的冲突。

  想着成名缺少专攻

  教育家的形成、成名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结果。社会需要一大批有抱负、有见解、专业基本功扎实、公信度高的,有魅力的校长、老师,这是教育家的底座。

  而现在的底座,还托不起顶尖。现在教师喜欢的学生不算太少,但是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多。平庸的教师不少,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练习、做辅导,但是艺高胆大、有魅力的老师不多,合起来一句话是有魅力的老师奇缺。

  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顾泠沅认为,教育家首先是名师。而名师都要有专攻的术业,最后形成流派,有流派才能出现事业的繁荣。上海语文界曾出现过五大流派,数学界也有赵宪初的代数、姚晶的三角等,都自成一格。然而,现在学科内容少了,大家追求上进的思维雷同,无门无派,少了真功夫。

  上海的名校长名教师“双名工程”已经实施多年,平台已经建立起来,成效也是明显的。但顾泠沅指出,希望通过三年培训马上出名师不可能。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专攻明晰,流派纷呈,出现人们心目中的名师、教育家就不远了。

  愿望良多环境欠佳

  教育家“难产”,有着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外部的背景、环境条件的因素,也有教育内部的自身、主观的因素,更有文化、政策、舆论等相关因素。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钟启泉指出,教育家不可以“横空出世”,只能“艰苦酿就”。顾泠沅认为,如今总体来说教育的环境比较枯燥,形式化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不够,一位校长或一位教师要想成为教育家,谈何容易。

  有的校长基础不错,但整天忙于应付会议等各种事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研究教育,长此以往心思也变了。有的校长有大干一场的雄心,也确实在实验探索上有所成就,但教育改革充满风险,不能有一点闪失的苛求和缺少宽松的环境,久而久之被磨掉了锐气。

  还有的教师成为特级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很有天赋和造诣,但刚出头就被看中转行当了行政领导,结果缺了学术。而更多的校长、教师被“人言可畏”所阻挡。尤其是过分包装和不善宣传,让名校长名教师在社会上的影响陷入“两难境地”。

  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强调,教育家产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人工打造,或者靠包装成型,这肯定是一个“慢”的过程,教育内外部要创造条件,政策环境要进一步优化,使“难产”不难,至少在成长过程中“不流产”。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