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师博览》《教师月刊》《新教育》封面设计,《新教育》最酷 /最具个性!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4:41
标题: 《教师博览》《教师月刊》《新教育》封面设计,《新教育》最酷 /最具个性!
湖北读者管季超认为:

     《教师博览》《教师月刊》《新教育》三家杂志的封面设计,《新教育》最为用心!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4:55
俺再网搜一些国内外好的杂志封面设计大家来欣赏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4:5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4:5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4:5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4:5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e95b2f01010y1x.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08
杂志的技术规范不复杂,而且大多采用骑马钉装订,不要计算书脊。由于杂志的设计方案使用时间较长,最少为一年,有的甚至历经若干年而不变。所以对于杂志的设计方案要反复推敲,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力争采用最满意的方案作为定稿。杂志封面的设计要注意突出下列主要信息。  (1)刊名。刊名是杂志封面的点睛之处,读者在购买杂志时,刊名是他关注的最主要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名牌杂志,刊名是打造品牌,培养忠实读者的有效手段,刊名的字体与构图一旦确定,就不宜轻易修改,以免给读者造成误导。
  (2)刊期。刊期也是读者选择与购买杂志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读者都不愿意买过期刊物,如果刊期传达不明显,就会影响读者的购买行为。刊期包括年号与月号,如果是按月出版的刊物,月号的突出是很重要的,一般月号的醒目程度要大于年号。
  (3)要目。要目就是刊物主要篇章的标题目录。要目能够揭示本期刊物的主要内容,从而促成读者的阅读与购买行为。所以,要目的字体、大小、色彩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以便尽可能将信息清晰地传达出来,使消费者由此而迅速地作出是否购买的判断。
  (4)条码。杂志的条码是放在封面上的,条码虽然对促销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它也是刊物的重要信息。从设计的意义来说,可以将条码作为刊物封面的一个构成来进行统筹安排。
  (5)获奖名录。所谓获奖名录是指刊物曾经获奖的记录,如是否双奖期刊或是双高期刊,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奖名录能够表现刊物的等级与层次,特别是对于学术刊物,它能证明刊物的学术地位,从而吸引专业读者的青睐,故此也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能产生对刊物的良好印象。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0
http://wenku.baidu.com/view/883f05c62cc58bd63186bd5c.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2


李宇春与著名法国设计大师高缇耶合作
李宇春与著名法国设计大师高缇耶合作
李宇春与著名法国设计大师高缇耶合作
李宇春
李宇春
李宇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8

原图尺寸:289x387  查看原图


原图尺寸:322x385  查看原图


原图尺寸:287x384  查看原图


原图尺寸:290x383  查看原图


原图尺寸:288x382  查看原图


原图尺寸:285x387  查看原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19

原图尺寸:297x386  查看原图


原图尺寸:264x386  查看原图


原图尺寸:292x384  查看原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21
http://www.da-dd.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22

杂志版式设计-《出国在线》

杂志版式设计-《出国在线》

杂志版式设计-《出国在线》

杂志版式设计-《出国在线》

杂志版式设计-《出国在线》

杂志版式设计-《出国在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2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27
===接着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29
封面设计[转帖],从字面上来解释其实就是,对书籍或其他刊物的封面的图案、文字等进行设计,排版。一般是平面的。 来看一个案例:







对于一个封面设计的产品,我们要首先了解该书稿的内容,书籍属于的类型,是文学类还是科技类,以及该书籍所面对的读者群,该书籍的市场定位,还有客户的期望要求等等。作为一名书籍封面设计师,假如对于书籍内容都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那怎能做好书籍封面的设计工作呢?可以讲,书籍的封面,是整本书的一个重要门面,当读者面对书籍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封面,并通过书籍的封面来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会由此慢慢对该书产生兴趣,最终决定是否购买。所以,在进行书籍封面构思的时候,就要确保封面和内容的相符,以简洁的设计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们的脑海会浮现一个或者若干个想法或者构思,这些想法或者构思也许会在脑海很快闪现。但是,都是很有必要把这一个或者若干个想法和构思,仔细考虑,深入的考量和探讨挖掘,并形成清晰的思路,而不应当单独选择一个想法或者构思独立的考量和挖掘。这样的设计人员,本人以为不是一个好的设计人员。这就是“构思”的重要性,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本人的设计中,总是宁愿多花些时间用在构思之上,以不错过任何一个好的设计要素或者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接下来,我们谈谈第二点:构图。前面我们谈到的第一点“构思”可以说只是一种“想像”,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一种思维和思想。那么,接下来的“构图”就是一种具象的,一种现实的了。就是把抽象转换成一种具象、一种实际上的东西。

“构图”可是说是一种版面的“排版”,也可以讲是介于现实和半现实这两者之间的。简单的讲,就是“找图”、“找内容”!另外,除封面的图文排版之外,纸张和颜色方面的了解也非常的重要。不同的纸张,配以不同颜色的变化,不同的开本应用同样的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多一个点,少一个点一样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有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诸如上述这些,都是在构图的时候有必要好好了解的!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就是:把需要用到的图先找出来归档,以备将来具体设计的需要。

“构思”和“构图”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血脉相连,相互辅佐。不同的只是一个抽象的,还没付诸于行动,另外一个是具象的,已经是可以付诸于现实的了。

最后,我们来谈谈“制作”。“制作”是书籍封面设计的最后一道工序了。在完成“构思”和“构图 ”这对孪生兄弟的打造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付诸于现实了。在上机,打开设计软件进行具体的设计制作之前,我认为很有必要使用一下原始工具。首先用纸和铅笔把自己要制作的东西实际的、简单的描绘出来。把前面自己构思处理的若干个想法在纸上进行描绘排版,并加以完善。将后期的工作都在这里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完善,上机后就会如鱼得水,有针对性的进行书籍封面的制作,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书籍封面的设计工作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3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3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3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40
[zt]杂志的封面设计包括形、字、色、构图。


  1.封面设计的形
  封面的形主要指外形和内形(文字、图形等)。封面的外形除少数特殊设计外一般呈长方形或方形,这是由杂志的开本决定的。有时为了设计的需要,在纸张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调整长宽比例,以改变通常的形状。封面内容的形指文字及图形等。有时一本书的书名可用几种不同字体构成,但应以其中一种字体为主。文字除了具有说明的功能,还具有图形的功能。

  2.封面设计的字
  一本杂志的封面,可以没有图形,但不能没有文字,文字既具有语言意义,同时又是抽象的图形符号,它是点、线、面设计的综合体。如一个字可以看成一个点,一行字可以看成一条线,一段文字可以看成一个面等。在设计中,如果将图与文都当作重点进行强调,其结果往往显得版面杂乱无章,两方面都不突出。因此,文字与图形应相对集中布局,在阅读中形成节奏和层次,使文字紧凑,图形灵活。

  3.封面设计的色
  封面色彩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读者进入书店浏览图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色彩。色彩中红、黄、蓝、灰、黑、金、银等各种不同的色彩,构成了杂志封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例如用灰色作为背景,可以衬托艳丽的文字、图形,既协调又显亮丽,纯度高的色彩排列在一起,特别刺激和活跃;和谐统一的色调,让人感到温馨、安逸;利用纸张的原色为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清新等等。有时为了追求新奇的个性特征,可以在常规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如采用无彩色调也能在五彩缤纷的书海中脱颖而出。封面设计的色彩是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所决定的。少儿读物多运用艳丽的色彩,表现青春活力的最宜用红绿相间的色彩;沉着、和谐的色彩适用于中、老年人的读物;介于艳色和灰色之间的色彩宜用于青年人的读物。对于读者来说,因文化素养、民族、职业的不同,对于色彩也有不同的偏好。

  4.封面设计的构图
  封面设计的构图,是将文字、图形、色彩等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其中文字占主导作用,图形、色彩等的作用是衬托书名。一般情况下,将文字进行垂直排列,具有严肃、刚直的特点。这是我国书刊的传统构图形式。水平式的构图,给人以平静、稳重的感觉,将书刊名水平排列能给整体带来平衡的作用。倾斜式的排列,可以打破过于平稳的画面,以求更多的变化,运用恰当有助于强化书刊的主题。封面设计的造型要带有明显的阅读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的特征。对少儿读物形象要具体、真实、准确,构图要生动活泼,尤其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一般配合夸张性、想象性、人格化、游戏性、幽默性等插图来进行设计创作。少儿时期正是处于所谓的视觉年龄,因此,少儿读物对他们的视觉震撼更为重要与直接。它可以培育少儿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而这些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对中青年到老年人的读物,形象可以由具象渐渐转向于抽象,宜采用象征性手法,构图也可由生动活泼的形式转向于严肃、庄重的形式。
  一个设计者应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杂志“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获得高度的统一,以满足读者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4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4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4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46


===好看吧?我是说这些杂志封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5:47



=>>管季超:这三家杂志封面设计的得失,俺。。。喝。。。喝完粥再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6 06:08
====管季超仿句练习:





     《教育在线》之[《新教育》杂志专区]有位网名叫‘存在主义’的积极网人,http://bbs.eduol.cn/2012-8/13/15085533469.html今日发帖中有一段妙语:

      ‘我想告诉大家,数学http://xnjyw.5d6d.net/forum-214-1.html就是美女,数学就是帅哥。数学就是韩剧,数学就是港剧,数学就是言情,数学就是歌星,数学就是我们的偶像,数学就是奇妙神奇的爱情。
      我希望同学们对数学说,要问我有多爱你,犹如老鼠爱大米。’



------俺来模仿造句:

       ‘我想告诉亲爱的童鞋:杂志封面就是美女的脸盘子,封面就是帅哥的五官。封面不能是韩剧千篇一律,封面更不能是港剧胡乱凑合.封面当然要言情,封面更要有道理!封面就是偶像的盛装出场,使读者一见心动再见钟情三见还目不转睛升华奇妙神奇的爱情。
      我希望对三家杂志的美编说:要问我有多爱那美的/有个性的/传意丰沛的封面,犹如米老鼠爱泰国的香稻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18 11:16
==隔网试答
《教育在线》[《新教育》杂志专栏]中
最活跃网人‘存在主义’问询:






引用原帖之‘问’:
http://bbs.eduol.cn/2012-8/12/19331190269.html
            我爸爸因为我爷爷是保长,所以没读书。我爸爸是农民户口,那我算农民后代还是国民党后代?我爷爷不是国民党党员。

该帖子于2012-8-13 8:57:34被 存在主义 编辑过
===《教师之友网》网管服务生试答:
君帖之问俺连看三遍才看懂试答供参考你爷爷是保长证明他是乡间农民里的明白人能干人但只是保长而不是兵团司令更没列入甲级战犯 罪行太少级别太低因此你爸跟着遭殃没读书其实即或读了书又能怎样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幸亏你爸是农民户口不然吃商品粮的更遭罪啊你既是农民的后代又是旧政权党的基层干部的后代你可以参加民革啊弄个政协委员啥的干干隔网试答仅供参考古德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0 11:35
封面设计助推图书营销2012-06-22

作者:孙立波




在图书品种日益增加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营销的效果,把营销工作看成是图书成败的关键,虽然这种判断不一定十分准确,但起码说明营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想方设法做好营销工作,一定会促进图书销售,进而提升出版工作。营销做的好坏和很多因素有关,我们在这里不想一一列出并加以分析,而只想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探讨——封面设计对图书营销的影响。
封面好坏直接影响读者购买
大家都有到书店购书的经历,回忆一下,让我们最终下决心买这本书而不是那本书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们不可能把一本书全部看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一般花不上多少时间就会决定这本书是放到购物筐还是放回书架,这里的秘密大多是封面对我们的影响,除非我们来书店前就想好了只买哪本书。
一般读者有空去书店逛,遇到喜欢的书就会随手购买,而这时候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封面。一个好的封面,立马会吸引我们的眼球,让我们在茫茫书海中能一眼找到它,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有亮丽封面的图书,一定比有一般封面的图书要好卖。这不是想当然的判断,而是有真凭实据的事实。就像美国成功出版家兼作家艾佛利·卡多佐所言:“从销售角度看,封面漂亮但内容糟糕的图书比封面糟糕但内容不错的图书要好销得多。”好看的封面有助于图书销售,而难看的封面则会葬送一本好书,因此,绝不能低估封面的重要性。
封面对发行商进货影响大
现在出版者对营销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从理论上讲营销对出版的影响从选题开始,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所区别的。不是每一本书都得从选题开始营销,也不是所有的图书都有必要花大力气进行营销,这里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投入产出是否划算。
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重点图书才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大投入的重点营销,而绝大多数的图书不需要大动干戈。不管是以上哪种类型的图书,都可以采用投入不是很大的封面来开展营销工作,把封面设计当成营销工作的重要一环,这样往往能少花钱多办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重点图书,封面设计一方面要求提前做,另一方面还需设计几个方案,以供选择。这样,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之前就可以把封面的样子宣传出去,有的以书讯的形式印成精美的印刷品,或单页或册页,寄给书店或经销商;还可以发到出版社的网站或有影响力的网店,广而告之。
书店、经销商或者是网店的业务人员在决定进什么进多少时,什么因素对他们影响最大?不能说人人都会说是封面,但肯定有很多的进货人员受封面的影响最大,一眼看上去喜欢一个封面,他下这本书的订单的可能性就很大,不喜欢的封面,除非有人要求他采购,否则,他不会再多看那本书一眼,更不能奢望他下订单了。因为进货人员有那么多的书要看,而他的时间有限,知识面也不足以让他能懂所有的图书,他们对每本书只能做简单的了解。这时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封面了。封面实用、亮丽、有冲击力,就会引起他的注意,进而产生好感,最终左右他的行动。
如何设计能促销的封面
封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书好卖,这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当然这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比如还应该考虑艺术性等,但图书首先是商品,若再好的商品卖不出去,艺术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艺术性和图书营销并不冲突,好的设计就应该是艺术性、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每一位设计师都想让图书封面看起来很美观,这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要通过封面设计的效果把图书能销售出去,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那怎样才能设计出有营销效果的封面呢?以谁的喜好为标准呢?
打个比喻来说,就好比饭店的厨师一样,他的职责就是通过他的手艺能让食客愿意来饭店消费,这时食客的口味是最重要的,他喜欢什么,你就给他做什么,而不是相反,你自己喜欢什么口味,你就做什么口味。假如说你和食客的口味恰好一致了,那没问题,但更多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按食客的要求制作,这没有任何余地。
所以图书营销必须迎合经销商和读者的需要和愿望。所有的图书,不管是主题和种类,把信息传递到位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有想象力和说服力的图像。精心选择的图像或照片在封面设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漂亮的照片风格,独特的绘画,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它们。正所谓:“一画抵千言”。如果你选的那幅画能调动某种积极情绪,将有助于销售。如果读者能认同这幅画并被它打动,那就说明你找到了所需要的封面图片。比如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所出版的畅销图书《室内设计资料集》,就是在这方面非常成功的例子。封面的图片不大,但在封面的整体设计效果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百看不厌。
同样,封面中的字体也非常重要,它也能传递很多的信息。要使图书的信息醒目而清楚,封面上的书名就不能太纤细,并要使用字形和色彩的组合让封面突出,让读者一眼瞥去就能看清楚。封面设计越有吸引力,传递信息的效果就越好。同时,要避免使用难以看清的小字体,在封面上使用奇特字或者字号很小,都会事与愿违,因为这会妨碍图书销售,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有效的设计准则有助于营销
最重要的就是设计要为营销服务,一切都围绕这个进行。设计师不能忽略目的,片面地强调艺术或个人喜好。就像厨师与食客的关系,能满足食客需求的厨师就是好厨师。读者喜欢的封面就是好封面,能设计出好封面的设计师自然就是好设计师。
具体来说有四点。一是清楚地传递信息,而不要被那些凌乱的字体、线条以及不起作用的元素或色彩所妨碍。二是封面设计力求清晰,不能被那些干扰信息弄得杂乱不堪,舍本逐末,让读者一眼就能看清书名、作者名、促销语等。封面越清晰,越能让读者产生购买欲望。三是套书、丛书一定要保持风格、体例等方面的一致,让图书的营销统一有效。四是不要忽略书脊的设计。在书店的书架上,大部分图书是书脊面向读者的,最重要的就是让读者一眼就能认出这本书,因此,书的名字一定得大,字体要粗,作者、出版社及社徽一定得有,并保持合理的大小。
总之,封面在图书营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像俗话说得那样:“人靠衣裳马靠鞍”、“货卖一张皮”。当然,图书营销的好坏,封面不可能是最最重要的东西,但它会直接影响着经销商、店员和读者的选择,这就足以说明封面在营销中的重要性,这就引导我们,一定得下气力去研究封面设计、封面营销的规律和作用,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提升图书销售以至整个出版工作而不断努力。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6月18日第8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24
书籍装帧:独特的艺术

作者:李景端 | 来源:中华读书报

  传播知识的图书,因其承载的任务不同,有些书带有明显的时效性、公用性、告示性、乃至一次性,因此对装帧的要求比较简单;而对于大多数承担积淀知识、积累文化任务的图书来讲,其装帧的优劣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涉及后一类书籍装帧的探讨。

  鲁迅先生早年就曾指出,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绘画艺术,而且强调装帧对于书籍的装饰作用。在我看来,如果把设计理念、版式形象、装饰材料、书装造型,以及印刷、装订工艺等等的变化因素融进去综合考察,那么可以说,书籍装帧不仅是绘画艺术,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是与特定文化内容相联系的艺术品;书籍装帧所表现的就是一种装帧文化。既然是艺术品,那就必须遵循艺术美学的规律去评判、去追求。我认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高档乃至有些豪华的书装,这是书装艺术推陈出新、展现其艺术魅力的一种表现,这是进步、是发展,无可厚非,更不值得大惊小怪。其理由是:

  一、考究的书装,是我国印刷工艺及装帧材料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反映。回顾我国书籍发展的历史,印刷上从雕版、活字、石印、铅印、珂罗版、瓷版,直到现代的电脑照排和彩印;装帧上从竹片、帛书、蝴蝶装、卷轴装、线装、裱装,直到现代的精装、软精装、烫金装等等,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给书装带来了质的飞跃。什么样的科技水平,产生什么样的书装,这是发展的必然。

  二、不同的书装,反映着不同的时代气息。例如清朝的“殿版书”,是皇帝钦定的,自然刻印不惜工本,“青山杭细套,青石杭细面”,这种书装,处处凸显皇家气派。解放前夕,国民党官办书店的书装多忌用红色,那恰是惧怕革命的心理反映。如今,有些儿童书带声响甚至带气味,不少书加书腰、书签、藏书票用来做广告,这些书装,正是当今时代气息的反映。

  三、不同的书装,体现着不同版本的价值。特定的书装,是不同版本的重要构成及标志,有时买书,就是冲着其特定版本才买,而构成这种版本价值的,书装无疑占据相当重要的成分。精美的书装还具有陈列观赏的价值,北京国家图书馆就设有“极品书专柜”,都是装帧极考究的书。许多人家里都有书柜,而且以坐拥书城为乐事。相信他们希望陈列的,也必然大多是书装精致美观的书。

  四、有些书籍具有收藏、乃至增值的价值。不仅珍本、善本、初版本、名家签名本、微型本、特型本、限售本等有收藏价值,那些书装精美的名著、工具书、系列书等,也往往被人买去收藏。在西方有不少人,视典藏精美书籍为浪漫情调,他们买书主要动机不在于阅读,而是陶醉于书香。如今发达国家中,书籍收藏、拍卖已成为一个颇有声势的行业,涌现出专业的书籍收藏家、鉴赏家、经纪人,以及各式各样的书籍收藏、刊物拍卖。对此,我们算是有点滞后,但完善书装以适应收藏的需要,这一点应该是无庸置疑的。

  五、馈赠礼品书,已成为当今图书消费的一种时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送礼的传统也在不断演变,礼品从早些年的实用型,逐渐演变为知识型、高雅型、欣赏型、珍藏型等等。尤其近几年,逢年过节、亲友喜事,许多人已不再拎着烟酒食品之类送礼,而代之以鲜花及书装精美的书籍。这样一来,一批批装帧考究的贺岁书、贺节书、孝敬书、企业公关书等应运而生,一时成为图书市场的销售热点。使用礼品书的动机多种多样,其中也难免混杂有某种私利的,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有一点可以断定,买这类书多半不是用来自己阅读,而是用来联络情感、表达心意的,当然要求书装上档次、显气派。于是,就出现了为了馈赠目的而去专做礼品书。其实,用书籍送礼,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尤利西斯》的作者乔伊斯在1939年出版他的封笔作《为芬尼根守灵》的初版时,就明确是非卖品,只用来赠送亲友,以至这个礼品版后来身价百倍。还要指出,各国领导人也常把精美的书籍,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远的不说,就在上个月俄罗斯举行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时,普京总统就将由他亲自作序的《圣彼得堡1703-2003》这部巨著,作为厚礼赠送给参加庆典的各国元首。该书装帧极其考究,烫金边,书签为三色丝带,镶有珐琅市徽以及普京的肖像,每部连书套重达10公斤。由此足见礼品书的价值及作用了。

  也许有人会说,书籍重在内容,装帧不过“书衣”和包装而已,不能本末倒置。此话不尽然。试想,人穿衣当然是为了蔽体御寒,若仅此要求,以布裹身足矣,何来今日光彩耀眼的各式时装?可见,时装也好,高档书装也好,它们的出现,这是文明的进步,是审美情趣的升华。只要有这个实力,极力把有价值的书的装帧做得更加考究一些,又何必去苛求呢。 相关链接

  有时候读者欣赏和购买一本书,不全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版本形式的优美而动心。鲁迅、叶圣陶、闻一多、胡风、巴金等许多文人,都曾亲自参与书装工作;卞之琳还曾将法兰西艺术风格引进当时的装帧设计。文人参与新文学版本的设计,是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的一大特色。

  (姜德明:《新文学版本》2002年12月)

  巴金先生收到《随想录》精装本样书后,高兴地给范用去信:“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书引进‘文明’书市的。”

  (范用:《谈文学书籍装帧和插图》2003年1月)

  美国一些出版商,对一些名家的书,往往初版只特制26本,并按26个字母排序编号,其目的就是供以后拍卖收藏之用。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荒原》的初版本,拍卖价已提高到1500美元。在书籍拍卖中,装帧有瑕疵的与完美精致的,有时价格要相差几倍乃至几十倍。

  (郑树森:《文章有价书无价》)

  当今美国重要的书籍收藏、拍卖、书价评估刊物有:《藏书家》、《书籍拍卖纪录》、《当代书价》、《读书人周刊》、《读书人年刊》、《史托齐及海夫纳书讯》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25
书籍装帧的品位

作者:王卓倩 | 来源:中国装帧网

  今天,书籍装帧好像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装帧艺术展览或评选 ,优秀作品荟萃,令人兴奋 !另一个是商品世界 ,花簇簇、亮晶晶。期刊封面更是“美女”如云,脂粉气弥漫,使人宛若置身于时装和化妆品商店,令人茫然!听说优秀科技图书评选,获奖书的学术价值很高,装帧却十分低俗。有的科学家出国访问,原想将自己的著作赠送国外学者,却羞于那不伦不类的封面而作罢。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文化背离现象引起很多学者的无奈。尤其是为人们所敬重的巴金、冰心等老人的名著,不少装帧设计苍白、粗陋,实有负于他们洒在书中的心血。有时我看到读者在书店寻寻觅觅,而最后选购的书却往往被一幅低俗的封面包裹时,不禁惘然。耳闻目睹,深感书籍装帧的艺术世界急需扩展,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覆盖书籍的商品世界,强化它的文化氛围。为此,提高书籍装帧的品位应引起出版界的重视。而关键的课题则是书卷气的正名和复归。
  几年前书籍装帧界曾有过一次关于装帧设计是应强调书卷气还是突出广告味的争论。持广告味论的同行把两者对立起来,并把书卷气与复古、陈旧、保守视为同义语。过分强调书籍的商品属性,认为封面就是广告 ,从而否定书卷气 ,使过去早已解决了的书籍装帧该姓“书”还是姓“商”的问题再一次模糊起来,并起,并起了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
  其实,书卷气原是古代评价书画的常用术语,用它作为一个评画的标准,意指诗意的画 ,或称诗卷气 。以后评价书装艺术也借用了它,但并非仅指有诗意的设计。广义地理解,装帧设计的书卷气应是指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高格调。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书装属艺术范畴。书籍及其装帧的性质决定了书封面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虽然书籍作为精神商品也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漩涡,利用封面作广告招徕征订,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它绝不等同于一般商品的包装。后者的功能随着商品使用价值的启动或完成而废弃(如牙膏的包装一经使用就被扔掉)。装帧则不同,它与书籍共存亡。谁也不会买了一本书,在读前或阅后就撕去封面拆散装订。因此,装帧艺术的基本功能一是构成书籍的形态;二是传达书籍信息诱导读者;三是使人得到书籍美的欣赏和珍爱。同时,一本好书将流芳千古,生命永恒,它的装帧也随之传诸后世。可见书籍装帧负载着独特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单一强调封面的商品广告作用不是它存在的全部意义。只有倡导书卷气,提高装帧设计的文化品位,才能经得起各种大潮的冲刷而卓然屹立。
  某高等学府的资料中心编辑出版了一本严肃的杂志。它的创刊号封面竟用了一位女影星袒胸露体的特写。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评选一等奖的一本科普杂志也要么以艳妆靓女要么以泳装美人作封而。浏览期刊书摊,约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封面被“大美人”占领。无论是社科的,科技的,一律摆脱不了以女性作广告招徕的怪圈。这使我想起10年前山东出版的《青年艺术家》的两期封面。它们分别刊登了一位小提琴家和一位女舞蹈家的特写头象,高格凋地表现出艺术家或睿智或优美的神态。形式十分现代,趣味不同流俗。值得思考的是它们同样以人物或女性形象作封面,由于设计者的价值取向不同,趣味高下各异,导致封而的品位大相径庭。前者媚俗,后者高雅。一个是面对商潮激荡失去文化责任的诱惑;一个则是坚持独立文化品格、富有艺术思考的引导。后者虽历经10载春秋,它的高品位依然是那些低俗设计无法企及的。
  有人说,读者层次与素质不同.“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影响发行量。那么请看,甘肃的《读者》发行至今,从未设计过这类低俗封面,何以1991年发行150万,1994年上升至390万,雄居全国16开杂志之首;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东平的《城市季风》都不是依靠封面的广告诱惑而令“洛阳纸贵”的。尽管它们的装帧设计并不十分前卫和十分理想,但它们在流俗面前的洁身自好是值得倡导的。还有一本被尘封20多年的学术著作《顾准文集》,封而极其朴素,出版不久即在北京脱销。由此可见,封面的广告作用不是左右发行量的唯一因素,内容的精萃才是一本书的最出色的广告!作为一个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读者买书是看内容不是看你的封面!”等等歪曲书装设计功能的压力下挣扎过来的装帧工作者,无论从专业上、理论上、感情上都无意贬低书装设计的作用,而唯有更强烈的呼唤—本好书必须有一个好的装帧设计!要尊重那些好书,善待那些好书,为它们创造出独特的有意味的书的艺术形象是我们的责任。
  曲高未必和寡。沉沦污浊争相媚俗的封面今天或许还有市场,明天就会被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人们所厌弃。正像近年来一些园林景区原有的熊猫垃圾桶被那些与环境和谐的树根垃圾箱取代一样。“听音乐的耳朵是音乐创造的”,书籍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在于创造懂得欣赏美的大众,使广大读者时时接触情趣高超、形式优美的文化环境,使图书市场逐步过渡成一个美育的课堂。
  告别铅与火,迎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电脑的普及把书装设计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并极大地丰富了设计语言。但是随着一些优秀新作的出现,也伴生了一股新的“电脑流俗”。书店里充斥着不少滥用“抠象”、“叠印”、“虚化”的电脑设计,却很少看到艺术劳动的智慧处理。面对这些流光溢彩的电脑制作,不禁令人怀念在设计制作和印刷技术极其落后的年代里书籍艺术家们却创作出了那么多高品位的、有情趣的、历久弥新的作品。今天,电脑赋予人们一双何等灵巧的“ 双手 ”,使表现手段无比的自由、快捷和丰富 .为什么设计思想反而贫乏了呢 ? 为什么艺术的个性、风格却难以寻见了呢?究其原因是忽略了电脑虽是人类创造的智能化工具,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但却不能替代大脑。它没有思想.没有想象,没有创造力。这一切还要靠人的大脑!电脑只能是听命人脑的“巧手”罢了。
  国外比我们早几年使用电脑设计,提早觉察到它的误区。因而提倡原创精神,崇尚手绘。强调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提倡使用电脑不见电脑。
  “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我深信书装界的不少同行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
  回忆20年代陶元庆为鲁迅设计的《彷徨》等书的封面,经过时间的筛选至今熠熠闪光。今天的书装设计多一味模仿西方,却很少研究传统,不能不是一个缺憾。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过:“‘温故而知新’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历史上向前一步的发展,往往是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有了先辈艺术家创作的优秀作品摆在那里,今天探讨装帧设计晶位的标准不仅有了参照,而且还明确了发展和超越的方向。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根毕竟应扎在自己民族的土壤上。追求现代感并非全盘洋化。不少封而遮住汉字书名,竟难以辨别它们的“国籍”。 日本70年代后的装帧设计明显地有着中国和西方的影子 ; 却又顽强地展现出日本民族的风格。我国的装帧设计无疑需要带着民族文化的自尊,同时也尊重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神,汲取各国之长,兼容并蓄,走向现代的书籍艺术世界。这也是提高书籍装帧品位的重要方而。
  美的创造体现着创造者的素质。装帧工作者在参与塑造书籍形象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群体在新的“书籍形态学”的理念和设计实践中异军突起,不断地向读者捧出一册册高品位装帧的图书。他们对书籍艺术的真诚和顽强的追求令人尊重!这进一步证实“作品是作者的影子”。只有眼睛的商品位,才有画笔的高晶位;只有头脑的高品位,才有设计的高品位,只有心灵的高品位,才有书籍装帧质.文统一的高品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26
装帧艺术是书籍的美学灵魂

作者:佚名 | 来源:七色鸟设计空间

书籍装帧设计者要具备广泛的修养。没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素养,既不能解决突如其来的设计中的矛盾,也不可能创造出有水平的设计来。设计的根本是构思,而构思缺少文化素养是不行的。
  没有文化修养,就没有创作设计。即使去进行设计工作,往往也是没有深度,构思不巧或者格调不高的。技术训练和艺术修养的区别,将会在这个时候反映出来。
  一位芬兰的书籍艺术家曾说装帧设计是有纪律的狂想。又有纪律,又有狂想,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热衷狂想而否定纪律的画家,难以介入装帧;强调纪律而忽视狂想,装帧设计又成为桎梏,难出真正的装帧艺术。
  “借题发挥”一词便于解释书籍艺术的特征,它既要借题,又要发挥。
  鲁迅先生的设计常用中国的石刻;马蒂斯的设计常用线描和剪纸;陶元庆的设计常用装饰变形的人物;陈之佛的设计常用图案;而司徒乔的设计,则常用速写。说明他们不排斥各方面的知识,兼收并蓄后才能独出心裁。
  六面体的书不是作为雕塑去欣赏,而是在不断的展示中。这恰如中国庭园建筑中所说的,“层层进深,互相因借,分隔中有连贯、有贯通,障抑中有窥透”。黑与白中间有连续性,虚与实中间有连续性,有与无中也有连续性。
  有人以为版面设计没有形象,不是美术。如果说它不是美术的话,那么它就是一种艺术。正文编排就是要把那些版面的造型要素,加以有机的组合。编排是平面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利用黑白对比、后退与前进、缩小与膨胀等视觉现象,由设计者担任总导演,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运用一切手段去完成一本书整体的艺术设计。
  插图的外文是Illustration,语源为“照亮使其看得见”的意思。也就是说将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东西,照上光线,使其视觉化的意思。
  每一局部都有画或装饰,严格地说,不等于有了设计,更不能说是有了总体设计。这是因为它没有统一的美学构思去统率、去总揽前后,自始至终;去运筹帷幄,分层布势,因而它只有外貌却没有灵魂。
  有一位演员说过:“我们是演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装帧艺术家就是要在作家的土地上建造自己的艺术殿堂。
  我们在搜集素材时,看起来是笨拙的,而我们在设计使用时却是巧妙的。比如用到设计中的一件小道具,有时候就能说明一整本书的故事中心,或揭示一件事物的本质。
  电子计算机参与设计,本来是一件好事。它能促进设计技术的现代化,是设计者的好帮手;它也能提供设计方案的最佳选择,缩短出版周期。但有些出版单位和设计者,反客为主地把书籍装帧设计的主动权完全让给了电脑,忘记了设计者的创意才是艺术创作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水平,而且还会降低书籍装帧艺术的学术水平,削弱书籍装帧工作者对书籍装帧艺术本身的把握。一旦如此,必然使作品产生华而不实、俗而不雅的后果。
  书籍的装帧形式千差万别,但是,作为一个载体,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将这满载文字之舟送到读者的彼岸。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27
如何体现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

来源:尚品设计


第一章:理解平面设计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graphis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这也许与平面设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而装潢设计或装潢艺术设计则被公认为极不准确的名称,带有片面性。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
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第二节: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第三节: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第二章:平面设计之路
设计的学习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正如,想要造就伟大永远不可能是依*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一样……
第一节:你确认你要进入这一领域吗?--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你会画草图吗?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你还缺少什么?缺少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太多太多,你还是问问自己吧!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步:“我可以开始设计了吗”?当然不行,你要设计什么?正如你要开始玩游戏了,你了解游戏规则吗?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已经进入了专业自身的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事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我们以标志设计为例,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为什么可口可乐会红遍全球;为什么我们渴望穿Lee牌牛仔裤?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问问自己,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第五步:你能辨别设计的好坏,知道为什么吗?上一步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你已经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
第二节:你能成为优秀出众的设计师吗?--对设计师的要求
1、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起码你应当明白,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 “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
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即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消化同类型的优秀设计精华,实现新的创造。
3、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
4、设计的提高必修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意念,好的意念需要学养和时间去孵化。设计还需要开阔的视野,使信息有广阔的来源,触类旁通是学习平面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艺术之间本质上是共通的,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是成为设计界长青树的法宝。
5、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7 09:25
设计杂志封面给谁看? 2012-09-03
作者:David Carr



制作新闻类周刊一直都是棘手之事。这需要很多员工顶住巨大的截稿压力,汇总大量的新闻,再加上一些卖弄学问的噱头,最后包装给读者。但这一工作现已交给了网络,而且可以实时播报新闻事件,用不着等到一周之后。
蒂娜·布朗(Tina Brown)或许已经知道数字技术的爆发正在颠覆出版行业,但这不能阻止她在2010年末后步入险滩。在西德尼·哈曼(Sidney Harman)买下《新闻周刊》(Newsweek)之后,她把自己的网站《每日野兽》(The Daily Beast)和《新闻周刊》相结合,以拯救这一濒危的业务,但如今哈曼已去,他的家人也收回了财政资助。损失持续增加,拥有《每日野兽》的IAC/InterActiveCorp公司不得不独自承担重负。
布朗曾担任《名利场》(Vanity Fair)和《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编辑,让她成为《新闻周刊》的拯救者确实是个奇怪的选择。即使在落魄之时(布朗用1美元买下了负债4000万美元的《新闻周刊》),这本杂志的目标受众依然是美国较不发达地区的广大读者,而布朗这枝曼哈顿媒体圈的温室花朵几乎从不曾光顾那些地方。但她还是让《每日野兽》成为了人们热谈的话题,她自己也从未失去让人们谈论的魔力。不过,经营一本新闻周刊对她来说是一个残忍的、也许是不可战胜的挑战。
由于信息生态系统的变化,周刊被迫放弃新闻,转型为兜售观点的杂志。布朗知道这一点,只是她的一些观点并不总让人叫好。她有时候用力过猛,比如把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形容为史上第一位同性恋总统;有时候又不够努力,就像上周(本文英文版发表于8月12日,这里指8月初的那周——编注)报道的是全世界的高档餐饮。
那些预测她的努力会付诸泪水的人可能会想跳一场胜利舞了。但那会显得很傻。问题不在于蒂娜·布朗,也不在于她观念上的种种痴迷,甚至不在于这本周刊的僵化套路。
问题更加具有存在性:所有的杂志,不管是什么类型,都已经不再拥有良好的市场。
和报纸一样,杂志一直处于衰落状态,但现在,杂志也和报纸一样,似乎到达了悬崖的边缘。上周(同上),发行量审计局(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报告,上半年的报刊亭发行量下降了将近10%。既然一年之间就有10%的零售买主停止购买,说明有根本性的因素在产生影响。
我和曼哈顿一家大出版商的主管就最近的报刊亭销售量下降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飞机突然坠落1万英尺的时候,即便没有撞机,你的心还是会跳到嗓子眼。那是些非常非常糟糕的数字。”
若是以前,部分类型的杂志会遭遇动荡,但这次,所有类型的杂志都一股脑地受到了惩罚。《人物》(People)的销量下降了18.6%,《纽约客》跟它的情况差不多,下降了17.4%。《Vogue》和《时尚》(Cosmopolitan)的销量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时代周刊》(Time)下降了31%。既然《Cat Fancy》的报刊亭销售量都下降了23%,整个杂志行业看来已经无处可躲。值得一提的是,《新闻周刊》的报刊亭销售量只下降了9.7%,但这也起不了什么安慰作用。
有人批判布朗把《新闻周刊》的封面设计得花里胡哨——上周的封面是一个女人的虚幻双唇等待着悬挂在上方的芦笋——但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所有杂志都在争夺美国消费者的斗争中节节败退。的确,这是一种争夺眼球的蹩脚手法——就像《时代周刊》的封面是一个四岁大的小孩嘴含母亲的乳头——但这是因为如今的杂志已经被逼上了绝路。
《新闻周刊》8月的一期封面;这一期的主题是世界高级美食
(然而,在经济大动荡的时期,要策划出一个比“世上101个美食之地”还麻木不仁的夏季主题应该是一件难事。“人们应该振奋起来,”布朗在电话中说。“不是每一期的《新闻周刊》封面都应该谈论暗淡的经济。”)
并不只有消费者装出难以接近的姿态:出版商信息局(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的广告量和同样糟糕的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8%。随着读者数量的锐减和广告量的一去不返,杂志陷入了螺旋下滑的局面,甚至连他们的数字化新举措也不能阻止这一趋势。
确实,布朗未能改变《新闻周刊》的命运,但同样真实的是,这本杂志在她接手之时就已经病入膏肓。布朗仍然确信,即便她曾经高调退出杂志圈,接掌《新闻周刊》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我和其他人一样清楚,数字化的转变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她说。“每个人都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挑战——比较之下,我认为我们实际上做得很不错——可我们仍然拥有《每日野兽》和《新闻周刊》这两个影响力截然不同的著名品牌。我们只是需要决定,在当今的环境下朝哪个方向进军。”
这一决定落在了巴里·迪勒(Barry Diller)身上,他是IAC/InterActiveCorp的董事长,也是《新闻周刊》的唯一资助人。迪勒在7月25日业绩发布会上的讲话决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
“从印刷到网络的转变即将发生,”迪勒说。“我们正在分析所有的选择,”他补充道:“我并不是说,这将是一次彻底的转变。”
在周末的电话采访中,迪勒说他只是在概述行业行情,并没有表示印刷行业即将倒闭,但他确实强调《新闻周刊》的损失难以为继——“广告正是在交易完成后的错误时机离开的。”
尽管哈曼家族不再和迪勒共担重负,迪勒说:“我喜欢这样的挑战。每一项调研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全球品牌。”他说他和布朗会在1月之前推出品牌/杂志/特许经销计划,不管是什么样的计划。
迪勒显然把布朗当成了心腹和朋友,但他在商业事务上绝不心慈手软,对印刷行业也没有特别的好感。
对迪勒这样经营上市公司的人来说,说得再大一些,对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那些人来说,持续投资杂志将会是一件不太好解释的事情。最好的解释就是,现在的大举投资是指望某一天,多年以后的某一天,这个行业会趋于稳定。听起来,这个行业不像是一个存放资本的魅力之地。
最终,如果没人读你的杂志,你如何设计杂志封面也就无关紧要。几周前,我和十几个人在忙碌的医生办公室里等候,我心不在焉地翻看着桌上的杂志。我们身前的桌子上堆放着美国出版业的骄傲成果,各式各样的主题和光鲜封面渴望着我们的眼球。作为勇敢无畏的媒体记者,我不再浏览《Bon Appétit》这本杂志,转而观察其他人的兴趣都是什么。一对母女正聊个不停,但其他人都忙着阅读——他们的手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15 01:56
是非长短话美编
本站原创        商报
(2005-7-1)
一个人到底能干多少活
    一个美编能做多少个封面?作为一个创意性很强的工作,美编的工作量是否可以无限制增加?有的人觉得,只要懂技术,用PHOTOSHOP做一个封面用不了几分钟,所以美编的工作量弹性是很大的。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何尚现在是夜行动物工作室的负责人,谈到工作量的问题,他说起自己是怎样第一次做图书封面的:2000年他曾经担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套丛书的主编,由于对设计好的图书封面不满意,刚学会使用PHOTOSHOP的何尚决定亲自操刀设计。在打好腹稿之后,他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前3本书的封面,新的封面采用了水墨画的意境,简洁凝练,连社内的编辑都对这套书爱不释手。但是当后来他开始专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以后,就发现这个行当其实并不像刚开始想象得那么自由:尽管人的创造力不可低估,但是如果做得太多,不仅会感觉疲倦、厌倦,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对他来说,每个月做10本书的封面是比较合适的工作量,有的时候一个月甚至只做2~3个就可以了。标点工作室的负责人柳晓春也认为,在一个小规模的工作室里面,每个美编的一个月的工作量控制在10个左右是比较合适的,现在这个4人规模的工作室每年基本上能够做300到400个封面。不过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有不同:如果做那种跟美编修养、阅历比较贴近的书,美编就会做得比较快;但是如果图书内容对他来说比较生疏,那么美编就还需要一个熟悉的时间,相对就延长了工作时间。
    在何尚看来,现在有些大的工作室,人员规模动辄二三十人,一个人一个月居然可以做50~100个封面,这样来进行封面设计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性为,进行的是一种模式化的自我重复,是毫无艺术性可言的。
    但工作室除了设计图书封面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业务是做内文设计,对于一些图书来说,内文设计的周期可能是相当漫长的。吉尔·印象工作室是以旅游类图书封面和内文设计为主要业务的工作室,该工作室负责人曾艳玲告诉记者,和其他类图书不同,旅游类图书一般都要求有较强的设计感,而旅游书的内容价值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需要通过设计呈现出来的,有的书需要每一页都有不同的设计,而一本书的内文长的甚至需要两到三个月才能设计完成。
    做图书平面设计对于创意的要求比较高,用李尘工作室的负责人李尘的话来讲,就是“这是一个出卖创意的行当”。工作时间长了,一个人的创意难免有枯竭的时候,美编其实是应该拿出专门的时间进修的。但是这个行当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如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可能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因此他认为美编应该尽量利用各种媒体、展览、相关资料不断地在工作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亿点印象工作室的负责人海凝在2004年刚成立了现在的这个工作室,目前的规模是4个人。在她看来,以一个人的精力非常投入地去做图书封面设计,而且如果想把封面做好的话,1个星期做1个、1个月做5个封面应该说就已经饱和了;但是成立工作室和个人单干不同,在成立工作室以后就得考虑场地租金、日常开支、设备投入等问题,因此就需要对美编的工作量有一定的要求——现在他们不仅做图书封面,也穿插着做图书内文设计、企业文案、杂志版面设计等工作。
(王 东

书的风格?社的风格?
    漫步书海,经常有这样的感受:三联、商务、广西师大等出版社的人文社科图书虽然装帧素雅却依然能从众多的书籍中“显山露水”,抓住读者的目光;同样,机工社、中信社等出版社的经管类图书也以质朴大方的设计在码放得重重叠叠的群书中“卓而不群”,很多出版社的图书已经打上了该社的鲜明印记。那么,一家出版单位有没有必要统一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风格上来呢?非常凑巧的是,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出版单位保持一个相对统一的风格非常必要,即便是一段时期的相对统一。当然,就目前的情况下,一些综合性出版社或美编外包的出版社将设计风格统一起来在操作层面会有很大难度。
    大书坊图书公司总经理骆驼认为,风格是一家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的品味的体现,是这家出版单位独特的气质禀赋。就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穿出什么样的风格,来自其人的价值观。有了自己的理念,不论穿的是红的白的或花的衣服,品味是相对稳定的。通过装帧、文本及二者共同传达的理念有利于把目标客户从茫茫读者中吸引和识别出来,并成为维护固定消费群体的强有力的粘合剂。机械工业出版社设计部经理陈子平也认为,一个有规模有形象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确实需要一个统一的设计风格,这是设计的原则,它应贯彻到每一类每一种书上。风格在设计形式上会有很多种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一个相对统一的风格,也是这家出版单位最有特点的所在。风格虽不是主导读者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但对提升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的形象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就像微软公司的软件界面,隔几年要更新,但升级后的产品仍然在颜色、形式等方面保持着微软独特的传统风格。
    当然,这种统一的风格,只能是一种相对的统一。新经典文化公司艺术总监严冬说,保持一个相对统一的风格,会有一种好的韵味在里面,从而形成一家出版单位的文化品格,成为这家出版单位的一种标志。但同时,统一的风格有时也会束缚设计思路,形成“审美疲劳”,因此某段时期内在大的风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风格上略有变化同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接力出版社第二出版中心设计部主任郭树坤。他认为,相对统一的风格应该具有阶段性,是因为读者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和对一种风格的审美亲近感,图书市场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保持大的基调与风格统一的情况下,设计风格不妨也与市场呼应,毕竟风格是一种相对的静止。比如在设计《地狱的第19层》一书的时候,责编认为书的色调太暗,郭树坤认为,当市场上的同类书都一派“亮丽”的时候,“暗淡”就跳了出来成了亮点,事实也证明这种判断不无道理。
    广西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主任罗宇飞说,每次书展上与广西师大社“毗邻而居”,感受很深的就是广西师大社人文社科书的独特品味,因此,广西人民社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已经认识到没有相对统一的基调或说风格,很难产生鲜明的视觉冲击,也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但是,对于那些综合性出版社来说,统一风格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牵涉到出版社各个编辑部之间的协调,尤其是那些美编外包的出版社。(言 风

公活儿私活儿:谁的痛与谁的无奈?</P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15 01:57
创意雷同VS跟风
    一部《水煮三国》风行,紧接着若干“水煮××”或“××三国”便崛地而起,书名相近得蹊跷,装帧竟也是“英语所见略同”。在出版界,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按说,同一类型的图书,或同一出版社的书,在风格上可能会一致,然而不同出版社或不同设计者的风格相仿或雷同,总不免有瓜田李下之嫌。有人痛陈,出版事业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事业。抄袭、跟风是出版者急功近利最拙劣最简便的方法,它既不合法也不道德,但是目前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国内出版行业存在着弊病和不规范。它会阻碍出版行业的正常发展,打击出版者的信心,扰乱图书市场,是行业的大害。然而,细究起来,创意趋同、跟风的个中原因也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完全归咎到设计者身上来。
    机工社设计部主任陈子平分析说,像国内的经管类图书,从引进版开始热起来,并且一开始推出的几套比较有影响的经管书也设计出了几种比较经典的设计模式及出版模式并且几种形式反复出现强化读者的印象,因此时间久了,在大家的认知里,感觉这几种形式可能就是最适合这种类型的图书的设计或出版模式。加之目前总体来说经管书引进的多,原创的少,因此更多的出版者还难以形成带有自己的烙印的设计风格及出版模式,这是目前经管书给人设计趋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要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或出版理念,需要出版社在这方面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只要肯投入在出版面貌上自然会有欣喜的表现。
    接受采访的人士基本认同一个观念,就是图书设计师的骨子里都带有艺术家的气质,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没有创新会感到非常羞耻,在每个设计者都希望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然而,能够决定一本书最终设计成什么样子能否保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不仅仅由设计师一个人所能左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有时会让责编甚至出版社领导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会有意与市场上畅销的同类书“借鉴”。同时,如果出版方所付的设计报酬非常有限的话,一些设计者也不会“涌泉”相报,可能就会随了“大流”。
    也有人认为,只要书的设计风格足够独特,别人是无法跟风的,充其量跟到徒具其形。(言  风

设计故意错位现象
     在人们的印象中,每一类书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样子:儿童书就一定铜版彩印、图画比文字多;大众财经书就一定得大32开,书名一定得醒目,最好再用硕大的字体印上“×××排行榜冠军”;时尚图书就一定要是鲜艳的,学术书就一定得色素淡的……可是现在很多图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跳出窠臼,通过设计上的错位来“搏出位”。
    儿童书设计中错位的典范当属《哈利·波特》,大32开的开本更像一本教材,封面虽然魔幻诡异,但是书里面除了每章标题上面的小配图以外,居然没有一幅插图——就这样也叫儿童书?可是偏偏故事引人入胜,不仅孩子爱看,大人也喜欢读,这样的设计偏偏帮助《哈利·波特》扩大了自己的读者范围。在《哈》之后,很多儿童读物纷起而效仿之,像故事具有黑暗风格的儿童小说《达伦·山》就采用相似的装帧设计,却也同其文字风格相当配合。
    受读者对象的限制,财经书的设计一般都不大会出位,但是市面上偶尔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财经书:粉红色的封面、小资情调的内文编排,怎么看怎么像大众休闲读物,可人家偏偏就是一本财经书。图书的设计者说了,我们这样做,就是要显眼,你想啊,那么一大排面目呆板的财经书里面,突然有一本看起来特休闲的立在那儿,不说是鹤立鸡群,至少也是很打眼的,任谁都会有想翻一翻的冲动。
    学习用书一定得板起面孔吗?也不一定。且不说什么双色、彩色的印刷方式,结合一下卡通、结合一下明星、结合一下时尚图书的流行元素,一本学习书就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从日本引进的英语书、数学书里面,哆啦 A梦、樱桃小丸子、铁臂阿童木跑来跑去;韩国的《千万别学英语》,奇怪的字体、俏皮的卡通画使得读书变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蔡依琳写的英文书,配上明星写真照片、时尚插图和鲜亮内文用纸,像极了一本少女心情日记。此外像单词书里面的“红宝书”“蓝宝书”,则把特殊历史时期的概念引入当下,通过图书装帧设计为其内容注入了新的意义。
学术书的流行化和大众图书的严肃化也是图书设计中屡试不爽的招式。日本文化研究中的名篇《菊与刀》当年在国内出版的时候,不过一本薄薄的的小册子,而后来新出现的版本,则使用蒙肯纸印刷,加上漂亮的插图,愣是让一本纯学术的图书有了大众缘。“枕边书”的内容够时尚了,可却使用了线装书的形式,在这种错位中,时尚感反而更浓烈了。(王 东
</P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15 01:59
当文编遇到美编

     张翠侠
(2005-7-8)
有效沟通是第一要义
    图书设计就像做菜一样,文编和美编要“合谋”做出这道色、香、味、形、意都到位的菜,有效沟通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有效沟通既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工作反复,也可以最大可能地融汇文编与美编的创意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由于文编和美编承担的工作是解决两种不同领域的问题,因此,很多基础性沟通都是非常必要的。沟通的基本内容包括图书书名、类型、定位、读者对象、设计风格、文字结构、版式、目录、开本、用纸、印章、封面封底或勒口处需要出现的文字、是否需要设计腰封、设计预算、制作工艺、相关图书的情况及设计说明等。值得一提的是图书书名意义的有效沟通。机械工业出版社设计部主任陈子平说,书名是一本书的核心,它表达了图书的内容及意境,也是美编进行设计时所需要的最基本信息,美编会从中找出设计问题的核心,如果这个核心找不到,最适合图书的设计也就无法确定。因此,图书书名的意义沟通是否到位和准确,是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沟通。
    具体到沟通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是书面沟通和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两种。不过同样是采取这些沟通方式,沟通到位不到位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当然,只要能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形式大可不拘一格,接受我们采访的几家出版单位的沟通方式就各不相同。
    接力出版社文编与美编之间的沟通有着制度化的沟通流程。他们认为,现在是速度经济的时代,由于美编室要面对很多编辑,因此必须有一些制度化的东西来规范流程避免和减少设计工作的反复。在接力社美编室共享文件夹里,有文编必须提供给美编的设计通知单表格,文编必须按照表格所涉及的设计图书的基本项目完整填写。美编收到设计通知单对图书的基本信息有所了解后,会请文编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通常文编需要当面告诉美编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本书的内容梗概是什么样的,哪些是最精彩处,哪些是重点,针对的读者群是什么以及自己的设计构想等。通过制度化的沟通程序,在美编进行设计之前实现了与文编的有效衔接和沟通,既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文编对该书的设计有一些基本的思考和准备而不是两眼摸黑将设计工作完全推卸给美编。
    新经典文化公司文编与美编之间的沟通也很有特点。除了一些基本信息的基础沟通外,新经典通常会要求编辑提供三四百字的设计说明,以便美编能够准确地了解文编的设计意图,领会文编对该书的理解和感受。此外,文编和美编还会一起去看一些市场上的同类型图书是如何设计的,既能够了解目前的设计趋势像工艺用了哪些从而准确把握市场脉搏,还可以避免了与同类型图书设计风格的雷同从而实现创新,这种更为直观的沟通形式也有利于文编和美编形成设计取向趋于一致。
    广西人民出版社对图书设计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沟通方式。该社北京策划中心主任罗宇飞说,设计者(她们认为这一称谓更为准确)对图书的设计是图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吸引读者眼球、方便阅读、体现和提升图书的气质和意韵等诸多功能。因此,编辑和设计者在图书设计的分工界线不是特别清楚,编辑和设计者都需要对文本内容有准确的定位,对图书的色调、气质有清晰的认知,设计的构成元素与文本内容相关且具有极佳的表现力,还要负载延伸阅读和想象的作用。当然毕竟文编与设计者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二者都会尽可能多地向对方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通常文编要针对内容挑出一些关键词与设计者进行充分沟通,如果设计者的理解与编辑的认识不完全同步,他们还要交流阅读感受,直至二者间的认识达成一致,这是他们设计工作的开始也是无论采取哪种设计形式最终要实现的设计效果。
    而中国旅游出版社文编与美编间的沟通更多地采用面对面直接交流、文编深度参与设计的工作模式。该社高级策划编辑赵宇说,毕竟编辑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及表现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因此面对面的沟通,能够充分准确地传达编辑的意图,有利于二者间形成设计共识,有利于美编准确地表现。她说,在法国越来越多的文编承担了美编的工作,而在中国旅游社这种工作模式也并不陌生。

在坚持和妥协之间

  
    既然是两个人一起或两个部门协同合作一道菜,分歧自然不可避免,图书设计也是如此。美编根据沟通结果设计出草样,文编完全不满意但又不能提供建议;文编根本没有想法,任美编设计,最后仍不满意;美编与文编的审美取向完全不一致;两者沟通不利,使设计工作徒劳无功,等等。上述情况的发生都会使合作产生滞胀。
    通常来说,美偏的设计往往更偏重于艺术感,追求美丽、独特,而文编的取向则更偏重于市场感觉和编辑本身的个人喜好。比如说,为了美观,美编会在书名或目录设计时让文字有大有小,高低错落,或者有一种艺术设计的感觉;但文编会认为这种错落和组合会影响读者捕捉书名信息并理解书名及目录的速度,有时就会要求美编放弃这种设计。再比如,经过很好的沟通设计出来的双方都非常满意的设计样本,由于成本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很多设计手段及工艺,而放弃的部分,很可能就是美编认为特别有设计感觉的部分。
    那么面对这种分歧,文编和美编该如何把握坚持与妥协的尺度呢?通常来说,文编作为责任编辑,对图书的主导性更多一些,因此在设计出现分歧的时候,如果文编对设计样本拿出了明确的修改建议或修改意见,并且意见非常具有建设性,通常美编都会采纳,因此美编妥协的概率也会更高些。但是这种妥协也并不是无原则的。在文编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美编应坚持自己的意见,用理由说服文编。如果美编认为是非常好的设计,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也应坚持并说服文编接受。遇到难以确定、分歧较大的情况,可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征询他人意见。
    接力出版社第二出版中心设计部主任郭树坤说,由于接力出版社的图书从策划到设计都非常注重市场感觉,因此在美编的设计起点上就不会出现唯艺术性、唯个性的情况,设计出来的东西也比较接近市场,与编辑的追求基本一致,因此分歧比较少。同时,如果编辑的建议有可取之处,美编通常都会吸纳。
你的心情有我愿意听
    宋建平和林小枫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才导致了“中国式离婚”,那么文编和美编除了前文提到的基于工作的沟通之外,对对方还有哪些期望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15 02:00
先听听编辑们的心声。采访中我们听到最集中的声音是,希望设计师能通读书稿或尽可能熟悉文本,拿出自己的直觉来进行设计而不是完全依赖编辑去完成这个环节的工作。正如中国旅游社赵宇所说,美编的工作就像为一个女孩子买衣服打扮她,首先要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气质和禀赋的人,了解她的兴趣爱好,才能知道她喜欢穿什么风格的衣服,才会在很多细节的地方将这个女孩子的独特气质体现出来。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综合编辑部新青年图书项目工作室主任庄庸、《亭长小武》一书策划人刘太荣都谈到,现在很些设计师手头的活较多,很难做到熟悉并理解文本,因此很多时候设计就变成了套路,根据经验来设计的情况便时有发生,导致很多设计隔靴搔痒让人产生强加上去的感觉。他们认为,每部作品不管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需要有作品自己的形象和声音才能打动读者。
    无论是编辑或设计者,都是书的服务器,谁都不能凌驾于图书之上。编辑既是书的主人也是整个图书出版工作的一部分,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表现形式去提升,编辑必须对此心中有数。但设计者也不要固执地把自己当成艺术家。因为搞艺术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很自信和倔强的,对于编辑的建议,需要批判地接受和容纳。广西人民社罗宇飞坦率地表达了她的想法。
    再听听美编们的感触。美编最希望文编具有丰富的图书经验,能够在选题策划阶段做好对封面的定位,对封面设计能够提出建议,在设计出样后,对设计提出准确、可行的意见。另外,有时也希望文编能够有大胆的决断和更超前的眼光,避免一些很好、很新颖的设计被流失。他们最希望责编在设计开始之前就有自己的想法,对书有足够的热情。因为美编不是点对点的工作机制,他们同时要面对许多编辑部门的许多书,因此如果文编一片茫然,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构想而让美编摸着石头过河,势必造成美编设计的盲目性,影响了工作进程。同时,如果编辑对该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足够的热情,美编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可能就不会将其列入重点设计图书之列。
    新经典文化公司艺术总监严冬表示,文编需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艺术感,这样在评定设计样本时就会不完全出于个人的爱好,或者将此前在市场上见到的同类书作为评定标准,也才能提高对美编工作的认知,从而增加图书的艺术设计成分。</DIV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15 02:01
大话书装设计的N种现象t s
本站原创        商报
(2005-7-1)
美术工作室的北京情结
    在北京聚集了大量的图书装帧设计工作室、很多业界知名的图书装帧设计师都在北京发展,这几乎是业内的一条共识。举个最明显的例子,随便走到一家大型综合书店,翻到美编一栏,大部分的美编和工作室都是“北京户口”,占了绝对优势。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出现,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必然的。首先,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而北京就有200多家。在集中的需求面前,肯定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卖方市场。其次,北京作为国内的文化、经济中心,不仅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资讯交流极为方便。因此,北京以其强大的吸引力聚集着一大批装帧设计人才在这里发展。第三,由于北京的装帧设计行业比较发达,在激烈的竞争下,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较高、专业化程度也较强,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地出版社来京寻求合作,又进一步促进了北京装帧设计领域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第四,正是由于行业的发展较为领先,因此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软硬件设备配置普遍较高,反过来对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提升提供必要的基础。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的报价要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在北京,设计一个封面1500元是比较正常的价位,但在其他地区设计一个封面的行业价格可能不超过1000元。依此类推,在北京找工作室设计封面,确实还是“高消费”。但很多出版社在选择谁为自己的书做设计时,一般还是会以北京的工作室为首选。“如果是重点书、畅销书,我们肯定会在北京找人做,毕竟北京的装帧设计行业比较发达、专业水平也较高”,一位外地出版社的编辑这样告诉记者。
    尽管大家觉得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活儿多拿钱多,但北京地区的高成本运作却将这种优势抵消大半。北京的设计师薪酬平均水平普遍比外地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的办公成本也要比其他地区高很多,比如房租、折旧等。由于行业发展较快,设计师自己另起门户的现象在北京也是最为普遍的,这对工作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
(周 周

纸的文章“别有用心”
    “本本特型,页页蒙肯,处处UV面面起凸”,这句话用来形容出版社大做纸的文章似乎一点也不过分。
    出于营销、防伪等种种考虑,图书用纸和印刷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出版环节。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选择相近的色彩和味道来渲染,从而在视觉和味觉全方位地增加美感,这种做法被很多出版商采用。比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爱上咖啡滋味》,咖啡色的封皮,沙沙的深浅不一的咖啡色纸张,书写着关于咖啡的传奇和地域风情;南海出版公司的《菊花香》,选用菊花香味的油墨来印制图书,翻开书页就会散发出缕缕清香;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一杯安慰》也是用特制的带有咖啡香味的油墨印刷,淡淡的咖啡香味让人备感温馨。
    从实用的角度为读者选择最佳的用纸,这种做法也让读者感到贴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辅书,选用的纸张都是特制的,纸面呈现淡绿色,一来是为了环保,二来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辞书出版所使用的纸张都是字典专用纸,和普通纸比较起来,这种专用纸薄、轻、韧。“读者可以透过光看看纸张,如果薄而不透,才是好辞书,而伪劣辞书一般都是用普通纸,虽然不透但却明显比正规辞书厚很多!”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周明鉴介绍说。
    还有一些出版社为了防止盗版,更是专门与造纸厂联系,选择特殊纸张印刷图书。这种纸的颜色和质地盗版商很难仿制。这样,既有效抑制了盗版,又让读者购买时更加放心,并具有一种新鲜感。
    当然,这些做法并非处处可用,但出版商的独具匠心却让读者心生安慰。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从细节和小处多动动脑子,恐怕就有大收获呢。
(刘 昶 周 周

我的图书我做主
    图书的装帧设计,往往是作者、责编、美编、发行“一系列美学冲突相互抵牾、纠缠、忍让、妥协后的一个‘暂代品’”。(黄集伟语)
    电子工业出版社《WORD排版艺术》一书作者候捷,不但亲自为自己的书排版,甚至出了一本教人排版的书。他在该书自序里详细描写了对美编“又爱又恨”的感受:“一而再的和排版人员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涎着脸哈着腰,惟恐触怒右手握鼠标、左手敲键盘、以飞快速度掌控极端繁复系统的不可一世的女皇(多半是女皇)。……尽管如此,嘴上手上的殷勤却不敢怠慢。”
    对装帧有很高要求的作者们辗转于对美编的爱恨之间,一些作者倾向于自己的图书自己做主。郭敬明就是其中一位,他自己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和朋友Hansey一起做的装帧设计。当然,他们都不是专业的美编,缺乏经验,但凭借着“冲动”“灵感”“偶然”,他们给图书装帧设计注入了一阵清新的风,他们自己则将这样的设计称为“青春态装帧”。郭敬明评价作家自己做书装的利弊,说:“缺点没有,优点是容易介入,更能理解作品的感觉。”
    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营销人认为,这些青春文学的作家们对美有着独到的理解,他们不但追求文字的华美,而且对流行元素很敏感,比如学习时尚杂志的上下留白,对图片和色彩的唯美修饰。他们没有职业美编的专业禁锢,“由着性子来,跟着感觉走”,这种装帧的感觉也正好契合当今年轻人的心理。
    事实上,出版界一些著名的作家、美术家倡导或直接参加图书装帧设计早在五四时期就有先例,鲁迅、陶元庆、孙福熙、丰子恺等都为自己的作品设计封面,他们的作品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出版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果作者能将对内容的理解与装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读书人不能说不是一桩美谈。那么,何乐而不为呢?(颖)

一页一设计
    若谈论到这些年让人过目惊叹的装帧,就不能不提到《藏地牛皮书》。
    这本书的设计除了轻巧而柔和的浅黄色蒙肯纸、书脊一侧可供穿绳的小孔、古朴粗犷的封面,最为打动人心的就是它的内文版式。字里行间,有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框框,甚至还有一些只能在军用地图上才能够看到的红色箭头另外再加上各类手绘地图、作者在行走过程中所拍摄的大量照片,而这些素材使用横竖不分、字体不分、彩色与黑白相互穿插的版式,几乎可以说,每一页都是独特的全新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内文设计的概念。
    曾有专家指出,国内图书装帧中内文版式的单一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最为明显。我国设计师往往偏重封面设计、对版式设计重视不够。要么是毫无章法地将文字密密麻麻堆满纸张,要么则是走向相反的极端,大量使用插图导致装帧过度。《藏地牛皮书》的出版为图文交错旅游书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模式。一时间,模仿这种设计手法的旅游书几乎让人们淡忘了简单介绍各地气候及特产的传统旅游书。事实上,这种自由而个性的旅游书打开了人们对于旅行的想象,引发了一系列散发着浓郁风味的旅游书的出场,也点燃了众多读者对于旅游书的阅读欲望。
    这场来自设计理念的变革不但影响到了旅游书,而且改变了许多生活书、励志书、社科书的面貌。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节》等书。正如一位读者的评价,这种一页一设计的模式让读者被无数个细节中透出的魅力征服,整个人的“热情”也被一古脑儿地煽动起来。(颖)
</P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15 02:01
怎么艳丽怎么来
     2001年到2002年间,上海人民出版社接连出版王文华的两部畅销书《蛋白质女孩》和《61×57》。前者用明快的橙色做封面,后者用桃红配绿色做封面。两本书一度成为图书排行榜上最为亮丽的时尚元素。
    出版界似乎由此对颜色“亮”给予了更多注意。一时间,图书市场大红大绿,怎么亮、怎么艳怎么来,只要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不怕“扎眼”,不怕“露怯”。青春文学首当其冲。去年风头最劲的《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在白底色上使用了红、绿等鲜艳颜色,似乎仍然不够,还在上面增加了无数闪光颗粒和绿色的腰封,惟恐不艳、不亮。而这股封面追求艳丽之风早已刮到了职场励志类图书、生活类图书、少儿类图书,甚至包括财经书、法律书等。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开始就不同凡响——在喧闹的世界里如何取得发言权》,整个封面设计没有多余的图案,只有饱满鲜明的蓝色,在一片或黑或红的书脊中闪亮。
这或许就是艳丽对出版人的诱惑。
    著名平面设计师李颖明先生曾说,找他设计封面的出版人最爱跟他说三句话:第一是要“亮”,第二是要“亮”,第三句还是要“亮”!对此,李颖明先生常常疑窦丛生:大家都要“亮”,摆到书店,只怕是谁也亮不起来了!
    这也是追求亮丽的另一个后果。
(颖)

教辅书的卡通主义
    色彩饱满的神灯,身穿魔法长袍的精灵,满页呼之欲出的不规则的古怪图案和色块,这些因素集中在教辅书的封面上,这就是“魔法教辅”系列。在这套书旁边陈列的“无敌”系列,则是用一系列身着威武盔甲的骑士形象吸引着沉浸于“题海”的中小学生们。一本本英语、数学、历史等教辅书仿佛成为了引人入胜的魔幻卡通书。
    曾经色彩与形象比较单一的教辅书架上,像这样重视装帧的图书如今越来越多,封面上的卡通形象衣着越来越时尚,色彩越来越艳丽,彩色、四色、双色的印刷让图书内页也拥有更多“美丽”空间。如果不是“英语”“语文”等字样提示,恐怕很多孩子会以为这些教辅书是他们最喜爱的卡通书。
    魔法系列的装帧设计负责人、盛玉林兰国际广告公司设计总监蓝先生说,这几年孩子们受到“哈利·波特”的影响,魔法成为他们的时尚话题。而且与成人喜欢单纯整洁的理性思维不同,孩子们喜欢幻想和刺激,喜欢飘忽不定的形象和明艳的色彩。于是,结合该系列书的书名,设计者就从突破常规、突出品牌的强烈个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色彩上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亮丽色调,如天蓝、明黄、桃红、橙黄、果绿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教辅图案丰富而单纯,初中生趋向成熟,高中生更加理性。
    以往,学生选购教辅书受老师、家长影响大,一般注重内容忽视形式。随着国内教育的改革重视“快乐学习”的概念,学生自主选择图书增加,对更富有娱乐情趣的卡通化设计情有独钟。像“魔法”、“无敌”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辅书形式,往往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疑对这两套书从众多教辅品牌中脱颖而出,取得骄人业绩起到了很大作用。(颖

一书多能,其乐无穷
    去年元旦前夕,周围有很多人到卓越网订购“2005年史努比台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送给亲朋好友。那是一个24开的绿色台历,每页上边包括四幅英文原版史努比漫画,旁边配有中文翻译。这个“史努比台历”既有图书的功能,也有台历的功能,同时因兼具看年轻人最喜欢的史努比漫画、学外语等功能而备受大家的喜爱。
    与“史努比台历”一样在图书的功能之外又附加了其他功能的图书还有许多种。除了最常见的把孩子们的童书设计成玩具书的之外,中青社去年推出了全新概念书《画魂导演关锦鹏影记》一书,为了匹配关锦鹏的艺术品位,该书的设计和制作都大大刷新了出版物的概念。书的外部形态是三角形,由于三角书的印张采用斜折的方式,不仅书的形状是三角的,而且内文页面一改千篇一律的重复样式,160个页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最小的页面只有大页的1/10大小。大小页之间又构成新的画面,使原来的页面又生出新意,增加了许多视觉期待和视觉乐趣。封面用模切方式镂空打洞54个,并整版烫出颜料流动的镭射波纹,书的侧面用油画布面料包封。书的顶角部分还匹配了丝带和钢环,可以把书挂起来作为艺术品,这时,它看起来像一个女人的精致的提包。而倒过来,则像一枚钻石,与精品永恒的概念完全吻合。这部三角书的40多道工序,90%是手工制作,与工艺品毫无二致。
    去年,北京出版社推出“厨房伴侣”系列生活类图书,将菜谱图书设计成挂历的形式,可以将其挂在厨房,边操作边看食谱,菜谱书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北京社旨在“改变阅读的姿态和心态”的《图码中国历史》《图码世界历史》,将历史书设计成地图的形式贴在墙上,色彩搭配上也考虑到历史的厚重感及贴在墙上的装饰效果,一本“墙书”兼具了阅读历史和装饰房间两种功能。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少社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在六一期间推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主题书版邮票”。该套《集邮版安徒生童话故事精选》限量发行18888套,内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5枚,不干胶小版邮票1枚,分别以安徒生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小美人鱼》《拇指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为主题。其中,不干胶邮票发行量较小,更增加了该套“集邮版”图书邮票的价值。
    在采访上述附加了各种功能的图书的出版策划方的时候,他们普遍认为图书的设计是整个图书内涵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全新的设计理念会提升图书的气质与附加价值,使得该书与众不同。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设计形式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设计尝试,不具推广的可行性,因为一些异型开本的书势必会影响图书在书店的陈列,进而影响到该书的市场,图书的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毕竟还是商品。另外,就目前国内读者的消费水平及消费习惯来说,对一些前卫的设计理念读者也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言 风
</P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15 02:02
“错位”以后更“出位”
    在人们的印象中,每一类书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样子:儿童书就一定铜版彩印、图画比文字多;大众财经书就一定得大32开,书名一定得醒目,最好再用硕大的字体印上“XXX排行榜冠军”;时尚图书就一定要是鲜艳的,学术书就一定得时素淡的……可是现在很多图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跳出窠臼,通过设计上的错位来“搏出位”。
    儿童书设计中错位的典范当属《哈利·波特》,大32开的开本更像一本教材,封面虽然魔幻诡异,但是书里面除了每章标题上面的小配图以外,居然没有一幅插图——就这样也叫儿童书?可是偏偏故事引人入胜,不仅孩子爱看,大人也喜欢读,这样的设计帮助《哈利·波特》扩大了自己的读者范围。在《哈》之后,很多儿童读物纷起而效仿之,像故事具有黑暗风格的儿童小说《达伦·山》就采用的相似的装帧设计,却也同其文字风格相当配合。
    受读者对象的限制,财经书的设计一般都不大会出位,但是市面上偶尔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财经书:粉红色的封面、小资情调的内文编排,怎么看怎么像大众休闲读物,可人家偏偏就是一本财经书。图书的设计者说了,我们这样做,就是要显眼,你想啊,那么一大排面目呆板的财经书里面,突然有一本看起来特休闲的立在那儿,不说是鹤立鸡群,至少也是很打眼的,任谁都会有想翻一翻的冲动。
    学习用书一定得板起面孔吗?也不一定。且不说什么双色、彩色的印刷方式,结合一下卡通、结合一下明星、结合一下时尚图书的流行元素,一本学习书就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从日本引进的英语书、数学书里面,哆啦 A梦、樱桃小丸子、铁臂阿童木跑来跑去;韩国的《千万别学英语》,奇怪的字体、俏皮的卡通画使得读书变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蔡依琳写的英文书,配上明星写真照片、时尚插图和鲜亮内文用纸,像极了一本少女心情日记。此外像单词书里面的“红宝书”“蓝宝书”,则把特殊历史时期的概念引入当下,通过图书装帧设计为其内容注入了新的意义。
    学术书的流行化和大众图书的严肃化也是图书设计中屡试不爽的招式。日本文化研究中的名篇《菊与刀》当年在中国出版的时候,不过一本薄薄的的小册子,而后来新出现的版本,则使用蒙肯纸印刷、加上漂亮的插图,愣是让一本纯学术的图书有了大众缘。“枕边书”的内容够时尚了,可却使用了线装书的形式,在这种错位中,时尚感反而更浓烈了。(王 东)
</P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2 11:48
听吕敬人讲述中国书籍设计变迁2011-11-13
    来源: 晶报      作者: 刘忆斯 彭子媚   

吕敬人说:书籍不是一个静止的装饰植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这时,书也就成为一个能驾驭时空的能动生命体。
吕敬人是目前中国书籍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四十余年来,他在这块天地里孜孜不倦地耕耘,佳作层出不穷。吕敬人不仅是一个创作者,还是一个“传道者”。上世纪90年代初,于日本学成回国的吕敬人,把书籍设计的概念第一次引入到中国,堪称领风气之先。因此,由吕敬人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变迁历史的口述者,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最初的兴旺遭遇“严冬”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出版行业非常受重视,迎来了一段兴旺时期,除了古元、刘海松等书籍设计大家,为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设计版式和封面的曹辛之、北京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美术编辑张慈中等人,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起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国的书籍设计,吕敬人认为其中有很多珍贵的艺术财富,比如著名漫画家丁聪为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画的插图,吕敬人就觉得非常具有前卫性,即使拿到今天也毫不落伍。
“可到了文革就惨了,简直像一个漫长的冬天。”吕敬人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没有话语权,听的、看的也只有样板戏和少得可怜的几部电影”。当时,很多作家、编辑、书籍设计师都被下放劳动,原本在上海学习、生活的吕敬人,也在东北的农村待了十年。
吕敬人于上世纪70年代初被分配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工作,担任美术编辑。“那个时候能够到出版社工作,是个美差,是个特荣光的事情。”自小酷爱绘画的吕敬人觉得,自己这份工作既可以拿工资,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幸福”。
吕敬人参加工作后,由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当时在人民出版社工作的宁成春成了他的榜样,因为“他(宁成春)的设计让我感到震撼”。“他(宁成春)从不争什么头衔、名份,就是一直在默默工作,不仅让色彩在自己的作品里说话,还细致地研究文本,从书的内容出发去设计。”吕敬人称宁成春的设计理念让自己受益匪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2 11:49

笔墨纸砚之美

刘晓翔设计
在“春风”里播种理念
新中国的春天来自于改革开放,中国的书籍设计也同样如此。随着国门被打开,吕敬人与其他中国书籍设计者的视野、思维以及创作的热情也同样被开启。
1988年,吕敬人前往日本师从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书必须要看,因为它有信息、有文字、有形象。书必须触摸,因为它有记忆,有质感。书还能闻到,因为它有油墨的气息。书还能听到,那翻页的声音像音乐一般。书还有味道,这个味不是味觉的味,而是品味的味……”这是吕敬人的“书籍五感”,而这五感的理论源头,正是当年杉浦康平对吕敬人的传授。
就在吕敬人留学日本的几年前,宁成春也来到日本。在国民普遍喜爱阅读、尊重阅读的日本,吕敬人和宁成春眼界大开,他们惊讶于科技高度发达的日本也同样允许手工艺的繁荣,他们感叹讲谈社——这个日本最重要的出版社的出版宗旨竟是“有趣、有益”……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就在这样的“春风”吹拂中,书是人文精神交流的舞台——这个理念便从此在吕敬人与宁成春的心中深植,并成为他们今后设计的主导。“我非常感恩改革开放,因为它让我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只有在这样一个对创作给予宽松环境的时代,我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吕敬人的话也说出所有中国书籍设计者的心声。
“火热的夏季”
1990年代初,随着宁成春、吕敬人相继回国,他们全新的书籍设计理念也给了中国书籍艺术发展和进步创造了观念更新的机会。1996年,吕敬人、宁成春、吴勇、朱虹四人在北京举行了一个名为“书籍装帧四人展”的作品展,这是中国书籍艺术发展中的一次创举。
这个作品展让四位设计师都非常兴奋,吕敬人把蓄留多年的胡子都剃了,因为“要注意形象”。可是对于此次展览名称中的“装帧”二字,四位设计师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装帧有局限性,而“书籍的装帧、编辑设计、编排设计应该统称为书籍设计”。于是,通过这个作品展,“书籍设计”这个新词第一次为大众所知。
在新的概念与理念的催化下,中国书籍设计也进入到火热的夏季,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极具创意与热情的新锐设计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他们众多风格各异、形态各异、形式各异、材料各异的作品,不仅让国人为之惊喜,也令世界书籍设计界耳目一新。
2006年,由吕敬人策划并组织的40位中国书籍设计师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著名的法兰克福书展。这也是被誉为“世界出版人奥运会”的法兰克福书展第一次有中国的书籍设计家集中用书籍语言、书籍艺术的表达来展示中国的面貌。而自2003年起,在德国莱比锡市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每年也都会有中国的书籍设计作品获奖。
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暨“中国最美的书”展,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举办。当时,恰逢世界平面设计大会在京举办,
全世界最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云集北京,他们为一本本“中国最美的书”送上了由衷赞叹。“我认为在为国争光上,不光是体育、电影,也不光是GDP,我们的书籍也会为中国争光!”吕敬人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2 11:50

吴勇设计

韩家英设计
“金秋”之后无寒意
谈到中国书籍设计的现状,吕敬人非常冷静,他不觉得已做到最好,而是说,“我们相信中国书籍设计能够向好的、优美的图书方向去努力,去发展。”谈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也很乐观:“我们所有的设计师们,不要灰心,有困难不要惧怕,要有信心!”
除了言语上的支持和鼓劲,吕敬人在实践上也是身体力行,处处对后学晚辈言传身教、积极提携。他举办并参与各种各样的展览,希望多与年轻的设计师进行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喜欢上书卷文化,愿意投身到书籍设计的事业中来。上个月,吕敬人就举办了一个名为“纸屏书声”的展览,他邀请了十所大学的学生,以电脑的屏幕为“纸”,以电子视频及音频为“墨”,设计出了“一本本”声情并茂的电子书。
谈到电子书,就不得不面对电脑、网络组成的新媒介对纸面传统的出版业带来的冲击。吕敬人认为,信息的空前丰富的确对人类有益,但他也指出,信息的过度泛滥让人类的内心愈加烦燥、不安。吕敬人非常不认同“只要会电脑,就会设计”的理论,因为他觉得这样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抄袭、复制,进而让作品趋于同质化和粗制滥造,进而让文化创意陷入萎靡的困境。
实体的纸质书如何与获取方便、快捷的电子书竞争?吕敬人认为纸质书有它难以被电子书取代的价值——设计。“书籍设计不是给书‘化妆’,而是实现信息交流。”吕敬人这样解析:“我们可以用各种有性格、有情感、有表现力的纸张来做书,因为这样一来,人类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而实现与纸张对话。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读者与书籍的作者、设计者的对话。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在参与这本书的设计……”
在吕敬人的眼里,“书籍不是一个静止的装饰植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这时,书也就成为一个能驾驭时空的能动生命体。”这段话似乎是在作答福楼拜对爱书人的“怪异说”:“他爱书的气味、书的形状、书的标题。他爱手抄本,是爱手抄本陈旧无法辨识的日期、怪异难解的歌德体书写字,还有插图旁的繁复烫金镶边……”
眼下,中国的书籍设计正迎来收获的金秋。那么,接下来会因电子书、新媒介而进入又一个严冬吗?吕敬人说,设计“能留住书籍阅读温和的回声”。现在,你还会有寒意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2 11:50

邱陵(左)和范用
   
朱嬴椿(左)和韩家英

书人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在当天的演讲中,吕敬人不仅回顾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历史,而且对几十年来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在他看来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书籍设计师一一点评。
邱陵:著中国第一部书籍装帧史,培养设计人才无数。
范用:笔名“叶雨”,意为“业余”。出版人、编辑家、设计家。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三联书店总经理。
张守义:因为爱书而做起图书装帧,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插图大师。
陶雪华:吸纳现代艺术元素,创造了简洁、明快、前卫的设计风格,启发了很多年轻的设计师。
速泰熙:教了20余年化学后,转入书籍设计领域。任教于南京艺术大学,也是一名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
王序:著名平面设计家,出版人,编辑。引进了大量国外书籍艺术设计家的作品,带动中国书籍艺术和平面设计的发展。
韩济平:山东出版社编辑,设计中有传统的概念,也有新形态的创造。
鞠洪深:供职于云南出版社,也是一位油画家,绘画、设计表现非常前卫,具有艺术表达力。
袁银昌:上海现代书籍设计的代表人物,具有鲜明海派风格,清秀、明快,现代意识浓厚。
张志伟:河北教育出版社美编室主任,任教于中国民族大学,钟情东方文化和民间艺术,设计了许多具有民间艺术风味的书籍。
宋协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意识前卫,设计具有很强概念性,以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精华并转化为中国当代设计元素见长。
吴勇:曾经的长发叛逆青年,任教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不满现状,永远创造,塑造新的设计概念。
韩家英:《天涯》杂志十余年间的“御用”设计师。执着于在探讨汉字与艺术的关系,富有创造力。
朱嬴椿:喜欢“自编自导自演”,“自说自话”,做大众喜爱的书籍设计,粉丝众多。
何明:音乐家,大贝司手,主唱。书籍设计节奏感十足,具有趣味性。
黄永松:台湾汉森出版社的出版人、编辑,优秀的设计家。三十多年来坚持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国的手工艺术,设计了大量的书籍。目前和清华美院、建筑学院一起合作寻找中国即将遗失的村庄。
(本版图片由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提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09
原文地址:一本好的杂志是如何的诞生?—The Making of Little White Lies作者:在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8 12:30
企鹅的书籍设计艺术2012-09-08   新京报
































  自1935年成立以来,企鹅出版社就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为大众提供高品质的、物美价廉的文学阅读。70多年来,企鹅不仅以出版文学经典和新锐作者闻名于世,其新颖而强烈的图书设计风格也为世人所称道。
  企鹅总是和最知名的美术师、设计师和插画家合作,从索尔·巴斯、亚伯拉罕·吉姆斯、米尔顿·格拉塞到达米恩·赫斯特、班克斯,一个个都是令人振奋的名字。2005年,为了庆祝企鹅出版集团成立70周年,位于伦敦的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了企鹅图书设计艺术展,讲述了一个拥有独特风格和强大设计的标志性公司的发展。展览一经推出,好评如潮。
  作为英国大使馆“艺术英国”文化项目的活动之一,企鹅图书设计展最近来到了中国,9月2日至13日于沙滩北街东景缘开展,让中国公众得以一览当代图书设计艺术的魅力。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