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科学家预测60年后世界:人与机器或“合体”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0 09:24
标题: 科学家预测60年后世界:人与机器或“合体”
科学家预测60年后世界:人与机器或“合体”2012年08月19日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若水



60年以后的世界什么样?
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岁以上,半机械人普遍存在……
英国“科学与进步”网站最近有一篇来自英国著名未来学家德里克·沃德盖特的文章,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60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进行了一次有趣的预测。也许60年后,我们能亲自验证这些预言是否准确?
★能源
人类已停止利用石油、煤炭等燃油、燃料发电。我们将在跟地球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轨道上,修建巨型太空太阳能电站,为地球人提供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人体结构
今天仍很难想象的人体结构,届时将会出现。比如人类身体的一部分可能是机器,即出现人体和机器合成的人;拥有人脑数据备份的机器人,也可能将大量生活在我们“普通人”中间。
★健康和寿命
人类的人均寿命将延长到100岁以上。到时50岁的人类绝不能说“步入老年”,因为其身体状况可能跟如今的30岁人相仿。对大多数“正常人”而言,50岁之后再过10年才可能迎来“中年危机”。退休年龄也将延长至80岁左右。
为保证大多数人能长寿,婴儿刚刚出世便会接受特殊的“基因扫描体检”,并采取遗传工程干预、特殊营养补充或特别训练等方法对症治疗,让新一代储备更充足的“健康资本”。
在千家万户的卧室或卫生间里,将布置功能各异的健康监控器。它们会认真地整理每天收集到的关于主人的数据,让主人随时掌控全家人的健康状况。
“根据基因确定各人的食谱”这件事,将成为食品研究公司的主要任务。专家们将会依据不同的基因特征,配置出因人而异的营养套餐。
肉眼看不见的小小纳米机器人将进入人体,专门参与食物的消化和体内循环。摄入人体的营养物将被直接输入血液中,并自动遏制人体吸收多余热量。“忌口”一词也许将从词典里消失。此外,纳米机器人还会自动扫荡和清除进入人体的有害病菌、病毒和种种有害物质。
随着种种智能机器人跟老年人人体的合二为一,时下一些难以治愈的老年病,比如痴呆症等的发病率将大为降低。缓解老年智力衰退、提升老年认知水平的新药物,将帮助老年人度过快乐晚年。他们大多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共识:70岁时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
★工作
许多场合下,人跟“半人半机”或纯粹的机器人之间的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你的同事很多都可能是“合成人”或机器人,甚至你的上司很可能也并非百分之百的“纯粹人”。这些机器人、类机器人尽管跟人类不是绝对的“同类”,却会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跟人类沟通毫无阻碍,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和单调的机械劳动(如在流水生产线上),由此人类便可腾出更多时间或精力投入到高科技发明和研究等“创造性”劳动中去。
女性由于细致的性格、出色的情商而成为职场的佼佼者。50多岁的雇员因拥有丰富的经验、充沛的精力和超强的判断力通常更受雇主垂青。
★交流
用思维驱动电脑,即“脑对脑”的对话,将成为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也许人们再难拥有所谓的“隐私”,因为你在想什么,对方一“看”就知。当然,人们也一定会设计出彼此相制约的方法或者工具。
★收入状况
就业年龄可能会推迟到近30岁,就职者通常要到50岁之后才能还清所有的按揭贷款。所有人都得一边工作一边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储蓄,因为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会支付养老金。
直系亲属之间的财产继承法会发生大变化。年轻一代不再能轻易从50多岁的父辈那里分到财富,因为父辈自己也正在拼命储蓄,为晚年做准备。“啃老族”、“遗产税”等词汇肯定将会不复存在。
人们对财产所有权的观念,跟今天肯定也不能同日而语。大部分的私有财产———不论是你的头像,还是你创建的网络虚拟世界,都不是你绝对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故仅可以“转让”或“租赁”,却不能“买卖”。
世界上依然有富国和穷国之分,但衡量贫富不以GDP数据,而是以国民的知识、技能、创造力和健康水平为准。
★家庭
60年后,65岁以上人口将占去人类总数的一半左右,但这并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压力。因为65岁至80岁甚至部分“高龄”至90岁的人,都还在上班,并继续为社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
试管婴儿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使“晚育”女性越来越多。预计至少6成女性将在年过半百之后才生孩子。
家庭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人们会减少对诸如离婚、再婚、早婚等婚姻问题的关注,转而更为关心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和科技革新。
家庭的成员也不会如同今天那样屈指可数,一个家族可能会包括血亲以及源自各种社会关系的后代的同性或异性知己,所以“家族”规模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战争与和平
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再过60年,战争依然不可避免。到时,可能将爆发一场全球性的宗教战争,但牺牲者大多是机器战士,而非人类。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