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可爱的小姑娘路易丝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30
标题: 可爱的小姑娘路易丝
可爱的小姑娘路易丝(华德福之一) |
作者:吴蓓
|
2003年上半年我在英国爱默生(Emerson)学院学习华德福(Waldorf)教育,3月份我们有4周的实习时间,我向学校提出我要从小学一年级听课,直到10年级。我想看到随着学生年龄的不同,华德福学校是怎样安排课程和教学的。
距离爱默生学院最近的是麦克荷(Michael Hall)学校,这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华德福学校,已经有80年的历史。得知我的要求后,虽然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他们也同意了,只是让我自己去和每个年级的主课老师联系。因此几乎每到休息时间,我总要在教员休息室四处寻找第二天准备去听课的老师,几乎每位老师都很痛快:“没问题,欢迎你来。”。
在四个星期的听课过程中,有一位女孩给我印象最深。她叫路易丝,是四年级1班的学生。那天她坐在最后一排,离我很近,穿件绛紫色的衣服,白净的脸上有谈谈的雀斑。引起我注意的第一个印象是她的背诵。维丝特莱克(westlake)老师让学生们一起背诵绕口令、儿歌,如一首诗里含有许多B音,以此练习语言的发音、节奏和语感。学生们的声音纯正、嘹亮,美妙极了。尤其是小个子的路易丝,悠扬顿挫,嗓音放得开,又非常投入,看上去她对诗歌的娴熟和喜爱超过了别的孩子。
维丝特莱克老师安排3周的时间让学生做关于动物的课题,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做课题。每位学生选一个动物,写出动物的居住环境、食物、天敌、生育等习性,研究这个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最后创作关于这个动物的一首诗或一个故事。课题报告要求每页配上一幅动物的图画。今天分小组继续做课题,老师一组一组检查、指导。这已是课题进行的最后一周,学生们已经把课题报告写在草稿纸上,老师检查后才正式抄到作业本上。我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半个小时才抄写了几行句子,常和周围同学说闲话。老师顾得了这个组,就顾不了那个组。
而路易丝却始终非常专注。她似乎有种绘画天分,我看见她拿着蜡笔在本子上画线涂色,一会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百灵鸟跃然而出。另一页上,一颗大树的树叉上静卧着一个鸟窝,里面有几只小雏鸟。整幅画从构图到色彩的搭配,怎么看都是恰到好处。她沉浸在自由的创作中,但能看出老师曾经给她奠定的基础。我想怎样既能教学生一定的绘画技巧,又能保留和发挥孩子天性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被路易丝深深吸引住了,她还帮助同桌同学画猴子的眼睛,经她一画,猴子变得活灵活现。
上数学课,维丝特莱克老师检查学生背12、13、14的倍数口诀,挨个请学生站起来背其中一个口诀。叫到路易丝,老师要她背14的倍数,她说她能背15的倍数,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背不出14的倍数,老师没有勉强她,说:“那你就背15的倍数吧。”即使是15的倍数,她背起来也显得比别的孩子吃力,常常停顿。
绘画时充满自信的路易丝,到了数学课上连4位数除以12都不会做。我看得出,这不是第一次学习4位数除以12,但她看着题目不知如何进行。我试着为她解释,比如4896除以12,12 的多少倍数是48?她从12开始背:12、24、36、48,同时瓣手指;1个、2个、3个、4个,“是4倍!”“对了!在算式上把4写哪里?”“-----”“应该写在这里。然后把48写在下面---”我能感觉到她在数学方面比较迟钝,学起来很困难,班上大部分学生做的比她快。但老师既不表扬谁,也不批评谁,当堂改作业,做错的当场改正。华德福学校小学阶段取消考试,也就不存在学习成绩的评价。
虽然路易丝数学很差,可我还是不由自主的喜欢路易丝。她动作敏捷,面带笑容,性格开朗,她自信、快乐,无忧无虑,她还有一种女孩子的优雅。老师说她的母亲是法国人。在她的身上,觉察不到一丝一毫的数学阴影。
我突发奇想,如果路易丝是一位中国的孩子,在中国的某个学校上学,她会怎么样呢?她的数学这么差,考试肯定不及格,画画好有什么用?朗读好有什么用?即使语文考试不错,但数学不行。老师仍然会认为她是个差生,或落后生。同学会看不起她,功课下游的人在班级没有地位。还有她的父母肯定接受不了女儿数学差的现实,会不停的批评她、埋怨她:“你究竟怎么学的?脑子这么苯,数学又是不及格,你尽给我们丢脸。”“你看看,小悦、琴琴、东东,哪个孩子的功课不比你好。你为什么就不如他们?”“喜欢画画有什么用?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参加中考,和你的画画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浪费时间!”到了周末,父母会给她请来家教,或送她上补习班,至少也得关在家里学习数学。路易丝怎么样了?她整日闷闷不乐,脸上失去灿烂的笑容,她灰心丧气,走起路来小心翼翼,她的眼睛变的茫然,再也见不到往日的光泽。
下课了,我从遐想中醒过来,路易丝蹦蹦跳跳去户外玩耍。谢天谢地她是在英国的华德福学校上学。我相信,快乐的童年为她的一生奠定了健康的基础。但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路易丝这样的孩子,他们怎么办呢?
2003年 9月3日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31
什么是最好的成绩?(华德福之二) |
作者:吴蓓
|
什么是最好的成绩?看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会马上回答:“当然是100分,如果满分是150分,当然是150分,反正得满分是最好的成绩。”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他们说:“相对自己有了进步,就是最好的成绩!”
女儿刚到英国读书时,地区教育部门安排了一位中国人帮助她学习课堂英语,这位老师叫梁乔,在英国居住了将近10年。梁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听课,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我曾在电话里对她说:“我的女儿英语跟不上,可每天回到家,不是到外面散步,就是和邻居日本小女孩玩。新到一个语言 环境,还得上新的课程,她怎么一点不努力?不着急?我说话,她听不进去。请你帮帮我,你来告诉她,回家多查字典,多背英语单词。”梁老师一听,立即说:“不行!不行!在英国从来不叫学生背单词,父母不叫他们背,学校也不要求,我可不能答应你。你这是中国式的教育,这里不兴。”我们在电话中争论了好一会,她怎么也不肯。我很失望,我认为天经地义的学英语应该背单词,却变成了中国特色,不符合英国国情。
离开英国前,梁老师邀请我带女儿去她家玩,我们谈起英国的教育。她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小女儿放学回家不满地问她:“我的作文给你看过,你说挺好的。老师的评语也全是赞扬,可为什么却只给我良?另一位同学的作文,老师的评语写得没有我好,却得了优。”梁老师说:“我知道英国老师给的作业等级分数,不是仅根据这一次的作业,而是参考你以前的学习情况,即使你比另一位同学作文写得好,但没有达到老师的期待,或比起上一次反而退步,老师就不会给你优。而那位同学可能以前总是有许多拼写错误,这次却完全正确,相对他的过去就是一大进步,老师就会给他优。”
在爱默生学院教我们科学的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在华德福学校,如果功课好的学生作业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即使做得全对,可能只得C。另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只做对了一半,但相对他上一次的作业,进步很大,而且作业态度认真,老师就会给他A。华德福教育坚信“相对自己有了进步,就是最好的成绩!”
我很吃惊,生平第一次听到成绩是衡量每位学生相对自己的进步,而不是相对标准答案的正确程度。现在慢慢思索,我觉得这种评分或给等级的方式,确实有高明之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不同。不仅身材、长相、声音不同,兴趣爱好和性格也不同,还有每个人的能力有差异,比如我擅长数理化,你擅长文学写作,他擅长音乐,另一个人做一手好菜,----各有所长,各有所好。
其次,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才能都重要,不分主次、贵贱。如果一个人音乐才华出色,他可以成为音乐家,或当音乐老师等;如果绘画才能出众,他可以成为画家,或做工业设计等,如果一个人对烹饪有才华,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我知道一位医生,他的孩子成为一名清洁工,他说孩子喜欢就行。能做好清洁工作也是一种才能,不信,你可以试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
最后,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不同才华的人,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所有的人都当科学家,没有音乐、绘画,没有人做厨师、当清洁工,这个世界将不堪居住。
如果我们同意这三个方面,那么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孩子。而目前的评分和考试制度恰恰是这样的一把尺子,数学、语文、英语能考90分以上的就是好学生,不及格的学生就是落后生。其实“落后生”具备的某些才华是好学生没有的,但他们的才华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被完全忽略。
当然我们不能为每一种才能设置一个考试,也不能改变考试的课目和要求。但作为家长心里要明白,考试只能说明这个孩子在某个方面的状况,绝对不能成为衡量孩子整体的标准。数学考试100分,只能说他有数学才能,但不能说明其他方面。如在为人处事方面,他可能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还不如数学考40分的人。再说,孩子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才能有待时间的到来。如果我们经常以考试不及格来责怪、贬损孩子,使他失去信心,他真正的才能就会枯萎。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表现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和家长应该做的,是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诺圣(Martyn Rawson)说:“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可能是一小步。有些人付出巨大努力,却收获甚小。另一人也许只付出一点努力,却有显著成效。哪一种方式更有意义?”其实两种方式都有意义,因为人和人不同,无法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努力了,就应得到表扬和鼓励,哪怕他仍然考试不及格,但他至少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没关系,下次再努力。”想想我们自己,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听到这样一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更何况是孩子。在目前的现状下,如果父母都不能理解他,他要独自承担多么大的压力。对于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马丁诺圣特别告诫家长们:“如果我们为自己的孩子设置标准,这类标准必须是可达到的,并结合孩子现状制定。使孩子能被激发去超过他以前的成绩,如果总是和别人比较,孩子就会丧失信心。”不仅别和其他孩子比较,也不要和标准分数比,和孩子过去的成绩相比足矣。
为了鼓励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华德福的老师有时会利用孩子生日的机会,为他或她讲一个“生日故事”,把老师的鼓励和期待溶进故事中。下面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当地球还很年轻的时候,树和植物就定居下来了。他们心满意足。百合花为她的白色花朵高兴,玫瑰为红色的花朵而喜悦,紫罗兰是愉快的,虽然她羞怯的把自己藏起来,但总会有人找到她,赞美她的芳香。雏菊是最幸福的花朵,因为世界上每一位孩子都爱她。
树和植物为自己选择家。橡树说:“我应该住在辽阔的田野上,靠近道路旁,旅行者可以坐在我的树阴下休息。” 百合花说:“我愿意住在水塘里。” 雏菊说:“我愿意住在阳光灿烂的田野上。”紫罗兰说:“我的芬芳会从长满苔藓的石头旁逸出。”每一种植物都为自己挑选家。
然而有一颗小小的植物,既没有紫罗兰的芬芳,也不像雏菊那样被孩子喜爱。她不能开花,她太害羞不敢提出任何要求。“但愿有人乐意看见我。”她想。
一天,她听见大山说:“亲爱的植物们,你们愿意来到我的岩石上,用美丽的颜色覆盖它们吗?冬天它们寒冷,夏天被太阳烤的滚烫,难道你们不愿意保护它们吗?”
“我不能离开池塘。”水中的百合花喊到。
“我不能离开苔藓。”紫罗兰说到。
“我不能离开绿色田野。”雏菊拒绝道。
小小的欧石楠激动的颤抖起来,“如果雄伟的大山能让我去,那该有多好。”她想道。最后她轻柔小声的说:“亲爱的大山,你能让我去吗?我不像她们能开花,但我会努力为你阻挡寒风和烈日。”
“你来吧!”大山叫到。“如果你能来我非常的高兴。”
很快,欧石楠用她的绿色铺满了多石的山脉。大山得意的对其它植物说“瞧!我的小小欧石楠是多么的美丽啊!”其它植物回答:“是的,她明亮又鲜绿,可惜的是她不会开花。”
就在第二天,小小欧石楠突然长出许许多多的花朵,从那时起她一直开放到今天。(译自Torin M. Finser 著的《学校的历程——一位华德福老师的8年经历》 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吴蓓译)
家长和老师们要相信孩子总有一天会象故事中的欧石楠那样,盛开出美丽的花朵。
2003年9月3日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31
自己动手写课本(华德福之三) |
作者:吴蓓
|
麦克荷小学三年级1班的主讲老师是弗沃德(William Forward)先生。一天上午,我在教室听了他上的课。
语文课上,弗沃德老师先帮助学生回忆上周五清洗羊毛的过程。老师一步步提问,“先做什么?”“闻到什么味道?”“观察到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等等,学生自由回答,有答对的,也有答错的,常常是几个学生同时抢着回答,不用举手。经整理后,大概的过程是4个步骤。第一步,先把羊毛用手拉扯开,使它变的蓬松,这时手上油乎乎的,沾上了羊油,还能闻到散发出的羊腥味;第二步;在水龙头下用较热的温水清洗,洗下的水开始是浑黄色,后来变成清水,这时的羊毛变得雪白;第三步;把洗过的羊毛抖开来,放在桌子上晾干;第四步;把晾干的羊毛收拾起来,放进口袋备用。回忆、复述过程中,老师把个别新单词或关键单词写在黑板上,最后由老师写出关于清洗羊毛的短文,学生抄在作业本上。这就是他们的自编“课文”。
自编“课文”是华德福学校的教育特色之一,他们不用任何现成的课本,而是自己动手写。文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直接经历相联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约三分之二的课文由老师写,约三分之一的课文由学生自己写。以后随年龄增加,学生自己写的课文占的比例越来越多。
老师写的课文或学生写的课文,肯定比正规教科书上的文章水平低,但书上的文章再好,总是别人写的,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关联。老师写的或学生写的课文虽然不那么完美,但出自真实的经历和内心的感受。华德福教育中的自写课文,也就是一次作文练习,在老师帮助下把过程写出来,是为将来写文章打基础。
几年前我遇到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家长,她得意的告诉我,她的女儿背下了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范文,作文考试无论考到哪个季节,都能应付自如。我感慨不已,她的女儿是从书本上死记硬背四季,而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孩子们长时间的生活在房间里,甚至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感受一年四季大自然的变化,家长和老师关心的只是怎样能写出得高分的标准作文。
我的一位朋友是大学的文科教授,几年前,上小学3年级的儿子按老师的要求写了一篇《我的小手绢》作文,他和妻子都认为作文写得不错,但却被老师批评,老师认为不符合作文标准。我想一定的写作要求是必需的,但对8、9岁的孩子要求作文标准是否太早?对于12岁以下的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和大自然,鼓励他们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为他们设置标准。
邻居的一位女孩比我的女儿大两岁,她读了我女儿写的作文后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一写作文,作文书上的句子就跑出来了,赶都赶不走。”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作文读本,做家长的恨不得每种买回一本,可是孩子们标准的作文读多了,会找不到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如此,还不如少买作文书,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参与家庭劳动,多和同学交往,相信他们会寻找自己的语言方式。我想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目的之一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表达自己,而不是重复别人的话。
有了经历才去写作,可以防止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在国内,我好几次看到媒体上报道,高考作文中出现谎言,如为了写出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竟然编造在事故中失去一条腿,或编造从小失去母亲。当我们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时,也许应该反省孩子们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鼓励孩子说真话、写真事了吗?家长和老师做到言行一致了吗?我们都明白夸大事实、掩盖事实、胡编乱造的危害,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危害团体和国家的利益。如果我们能从小培养孩子写出真实的事情,他们就会养成诚实、认真的态度,还有助于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华德福学校不仅是学生自己动手写课文,他们还为课文配色彩、配图画。如学习怎样做面包之后,2位同学合作,一位学生写出做面包的过程,另一位学生画出做面包的过程,这样一幅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教室里展出,大家互相参观学习。还有,结合亲身经历写课文,他们还能学到了做事情的步骤和表达的顺序。
另一方面,华德福学校虽然没有教科书,但十分重视口语和阅读的训练。每天早上最初的半小时,主要通过儿歌、绕口令、诗朗诵等,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到了四年级,每年还要在学校舞台上表演戏剧。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有些华德福学校,一年级学生读的第一本书是老师亲手做的故事书,捧着手工制作的书,孩子们不仅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也懂得对书本的珍惜和爱护。我在麦克荷学校看到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阅读,老师记录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向书本学习的前提是别窒息了自己的创造力。
对比之下,我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语言表达,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是学会依赖书本,如果老师、家长追求的是符合标准,我们将到哪里去寻找中国社会的新思想?新活力?
2003年9月6日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33
它飞翔在定义之上(华德福之四) |
作者:吴蓓
|
当我走进麦克荷学校四年级2班教室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作业,像是一本本打开的书被粘在墙上,又像是一幅幅彩色的图画,每一幅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都是独一无二。瞧!优雅的白天鹅在绿色的水面上游动,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圣桑的《天鹅之歌》;瞪着两个大眼睛的猫头鹰,它十分警惕的注视着任何微小的动静,羽毛鲜艳的鹦鹉,似乎在为模仿人的声音而骄傲,还有一只凶猛老鹰,锋利的爪子能捕抓任何落网的猎物。每一份作业都配上文字,我顾不上看内容,只顾看画。
主课老师告诉我,这是学生学习鸟类的课题成果,可惜已经结束,只能看到墙上的这些作业。庆幸的是4年级1班还正在进行鸟类的课题研究,我有机会观摹。
此后的某一天,我来到2班的教室,老师维丝特莱克安排3周的时间让学生做关于鸟类的课题,每位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鸟,从书上查找这个鸟的居住环境、食物、天敌、生育等习性,研究这个鸟与人类的关系,最后创作关于这个鸟的一首诗,或一首歌,或一个故事。
这使我回想起10多年前,在海南岛一所私立学校,我担任过2个多月的常识老师,一天,我按照课程进度,给小学3年级的学生讲解鸟类。我从附近农村抱了一只鸡走进教室,先让学生观察鸡的特征,然后按照教师参考书上的建议,引导学生:
“鸟是什么样的动物?”
学生说:“鸟会飞。”
“不错,但鸵鸟不会飞,它仍然是鸟。家养的鸭子不会飞,但鸭子是鸟。还有蝙蝠会飞,却不是鸟。”
学生说:“鸟会下蛋。”
“是的,但会下蛋的是鸟吗?乌龟也会下蛋,蛇也会下蛋,但它们都不是鸟。”
学生又说:“有喙”
“对的,但有喙的动物就是鸟吗?鸭嘴兽也有喙,但它却不是鸟。再想想。”
“鸟有毛。”
“是的,鸟有毛,猴子身上也有毛,猴子是鸟吗?不是。注意看这只鸡身上的毛有几种?尤其是翅膀上的毛叫什么?这是羽毛。”
最后帮助学生得到结论,只有羽毛才是鸟独有的特征,因此什么是鸟?鸟是有羽毛的动物。
下课后,听课的外地专家兴奋地对我说:“如果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海南省最优秀的常识课教师。”我自己也觉得挺得意,虽然没有上过师范院校,没有学过如何教小学常识课,却完成了教师参考书上的要求,还得到专家好评。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的教学太精确化、科学化了,一点不能触动孩子的情感与想象。他们学习的是干巴巴的鸟的定义,大概很快就会忘记。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斯坦纳博士(Rudolf
Steiner)说:“儿童的概念必须和他们自身的发展相应。就像35岁的人身体不同于12岁的孩子,人们对概念的掌握也应与之不同,35岁的人对概念的掌握应该不同于12岁的孩子。也就是说,在智力发展方面,我们不应该教一些完备的、僵死的东西,而应给予一些活的东西,有生命在里面,能够变化。尽可能地减少完备。如果我们想教学生概念,我们要从多种角度去描绘它们。我们不应说:‘什么是狮子?狮子是……’相反,我们从各方面描述狮子,我们注入活的、流动的概念,使之能存活在孩子心里。在这方面,现代教育做了许多有损害的事。” “在文化生活中,除了记住老师仔细给予的那些概念,人们不能做任何事,这是错误。”
我教物理15年,其中教中学物理2年,大学13年,我特别强调学生记忆定义和概念,如果对基本概念不能精确掌握,是不能学好物理的。我这么作对大学生而言可能合适。虽然19岁的大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方面仍感抽象和困难。
如果在小学课堂上教学生认识鸟类,我们应该像华德福老师那样,可以讲有关鸟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唱有关鸟的歌,模仿鸟的叫声,讲述鸟与人类的生活,朗诵有关鸟的诗。如古诗
“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诗歌里呈现的是一幅活生生的画面,白鹅在绿水间游荡,长长弯弯的脖子,向天欢歌。鹅活跃在孩子的脑海中,它是有生命的,不能被概念定义。
也许有人会说,诗歌是语文课的内容,怎么能在常识课上读诗?常识课就应该教知识。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没有理解孩子是怎样从外界学习的,在科学诞生前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是从整体上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而不是仅依靠大脑。科学最早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感受中。试想古时候,如果人们一天到晚坐在房间里,那能有科学的发现和创造吗?学生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应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建立在生动的形象基础上。华德福学校的学生,虽然比起英国其他的学校,正规学习科学知识晚好几年,但事实证明华德福的学生受到名牌大学的欢迎,他们的思路显得更开放、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从整体上感受大自然出发,渐渐发展到对自然的分门别类的科学认识,既符合人类的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规律,有利他们的身心健康。
斯坦纳说:“如果我们描述自然,而不与人相联系,这对9岁儿童是不能理解的。”与人相联系,首先要和孩子的生活相联系。他还说:“在自然的学习中,应该总是把人放在中心。”。我认为这点很重要,科学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抽象,影响到教育,课堂内容脱离人的生活和感情,老师在教室里讲什么是树、什么是鸟,介绍它们的特征等,却没有把动物、植物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儿童来讲,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通过绘画、舞蹈、音乐来表现自然,通过劳动、触摸、游戏和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抽象的学习自然知识,按照华德福教育理论,应等到14岁以后。
两年前,上初一的女儿,开始学习动物的解剖知识,她十分反感。我认为这样做有损于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学生记住了有关某个动物的组成部分,却把动物从人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割裂开来,破坏了对生命的整体认识,这个生命不仅包括人和动物,还包括植物、土壤、水、阳光等等。
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有羽毛的动物?鸟是一首诗、一幅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来自天国的一首歌,它飞翔于任何定义之上。
当今世界,学习科学知识是必要的,但有些内容能不能推迟一些?有些科学知识过于死板、生硬、抽象,没有给想象力和情感留下余地,反而扼杀了它们。斯坦纳说要“圣化万物”。过早地抽象灌输科学知识无形中“死化万物”!
2003年9月9日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33
顺应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则
你听说过华德福教育吗?
早读书、早识字符合孩子的成长时令吗?
电视、电脑给孩子带来的是利还是弊?
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玩具?
孩子要自由,还要规矩吗?
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孩子还有意义吗?
……
吴蓓老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华德福教育的传播者。华德福教育有哪些新观点、新看法,请看记者对吴蓓老师所做的访谈——
华德福(Waldorf)教育是一种已有80多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1919年,鲁道夫·斯坦纳在德国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从上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得到支持和认可。在中国大陆,德国人卢安克最先在广西农村推行华德福教育,曾赴英美学习华德福教育课程的吴蓓、黄晓星、张俐、李泽武等人,也在北京和成都等地开始了华德福教育的实践。
无论什么教育都应该适于其时
记 者:现在,年轻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舍得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投资。但是,教育投资不一定是你投多少就回报多少、你投得越多就回报越多那么简单的事——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不注重全面发展的超前教育,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毁了孩子的童年幸福。华德福教育倡导“万物皆有时”,这对急于早期教育的家长有何启迪?
吴 蓓:华德福早期教育以自然和大地的韵律,以及生命的周期为核心,在这种教育里,不会有人去干扰孩子的游戏,更不会有家长、老师去给孩子增添额外的负担。华德福教育主张什么事情都应该适于其时。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3岁时就做3岁时该做的事,4岁时就做4岁时该做的事。
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各种器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器官——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孩子这时的健康,会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国外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老年人的疾病,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他们童年所受的伤害,只是到了中老年才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孩子的身体要长好,就需要充足的运动量。孩子与生俱来的活力是通过运动来表现的,他们本能地就需要不停地跑,不停地动,需要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健康,以活动促发展。
儿童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有坐在家里、教室里,跟着家长、老师读书才是学习,而到外面去玩沙、玩水就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
然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家长们所谓的读书、识字、算数这样的智力学习,是孩子们到了适当的年龄才需要的;如果提前进行这样的智力学习,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试想,那么活泼灵动的孩子,你却让他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哪怕是学习10分钟的课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都是非常难受、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识字、算数是需要大脑理解、思考之后才能进行的学习。
本来需要用于长身体的能量,却用于大脑的智力学习,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真正需要的、更为重要的学习。所以,孩子的早期学习应该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对于他们,运动、发现、体验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超前教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使孩子损失开放、热情、灵活、想象力、创造力、朝气蓬勃、好奇好问这些做人的素质。如果在童年时代,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长大后弥补起来就会事倍功半,若要重新再培养,那就更难了。所以说,童年是发生奇迹的时候,未来的生活是童年的果实。
越原始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要提倡家长、孩子自己动手做家务,而不主张孩子早早地就学会按电钮?
吴 蓓:孩子的早期学习,除了通过感官体验在学习,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模仿在学习。孩子看着爸爸、妈妈做什么,就喜欢照着样子去模仿。特别是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妈妈在厨房择菜,他们也会跑到厨房来择菜;妈妈扫地,他们也会拿把扫帚学着扫地。再大一点的孩子,他们模仿父母的行为,虽不再像两三岁的孩子那样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他们会把他们看到的事情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
所以,在家里,家长需多给孩子一些这样的可学习仿效的机会,孩子看得见,才会学着去模仿。如果家长都是在超市把速冻饺子买回家,往开水锅里一倒就完事了,孩子看不见和面、拌馅、包饺子的过程,就缺少了可模仿的原型。
过去,我们都是用手洗衣服,孩子能看见妈妈怎么抹肥皂,怎么搓衣服,怎么清淘衣服;现在,我们把所有的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插上电源,摁一下摁钮就完事了。国外华德福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说国外的孩子按摁钮的机会太多,摁钮一按,机子就转起来了,一些孩子因此都患上了肌肉萎缩、各器官发育不良的毛病。
让孩子看到日常生活的过程,看到每件事是怎么做的,甚至看到家长做木工活、水暖活、种植活,不仅会给孩子提供模仿游戏的榜样,还会让孩子明白每件事是怎么做的,一步一步是怎么发展、完成的。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一摁摁钮就完事,就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认知空白。
记 者:为什么华德福教育要倡导孩子玩天然玩具、自己动手做的玩具,而不主张孩子玩电动玩具、塑料玩具?
吴 蓓:孩子的玩具最好是由纯天然材料做成的,树枝、圆木、树皮、树叶、果实、贝壳、泥沙可做玩具,碎布、棉花、麻线、纸盒也可做成玩具。越原始、越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一截圆木,时而可做一张桌子,时而可做一面鼓,时而可做方向盘,时而可做车轱辘……根据游戏的需要,孩子时刻都可变换手中玩具的名称和用途。
孩子在沙里、泥里的挖掘更是典型的发挥想象力的活动:既挖了坑,修了渠道,垒了城堡,又锻炼了手工技能。孩子玩的游戏越多,想象力越丰富,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自己想办法解决,在遇到挑战时,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如果你观察孩子捏黏土的情形,你会发现它有一种镇静的效果:孩子注意力集中,呼吸深沉、舒缓,捏出的东西充满想象力。而买的橡皮泥掺杂了油,释放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手摸上去也太黏,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就地取材,用泥土、面团就可以捏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器具,这用天然材料就能做的玩具会使孩子的身体更健康,行为更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大街上的芭比娃娃,眼睛那么大,睫毛那么长,似乎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娃娃,但华德福教育却认为,那样标准的、没有表情变化的娃娃,不能给孩子留下任何可想象的余地,不能算做真正的艺术品。孩子的大脑若局限在这样的思维模式里,会影响孩子对美的理解和塑造。
华德福教育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娃娃,甚至鼓励家长、老师做些“未完成的”娃娃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比如,做一个没有五官表情的布娃娃,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会赋予布娃娃一个喜笑颜开的表情;孩子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又可以赋予布娃娃一个痛苦难受的表情。这样的布娃娃能跟孩子交流,能随着孩子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流水线生产的千篇一律的芭比娃娃,任何时候都是那个模样,不能给孩子任何的启迪。其他流水线生产的塑料玩具也一样,没有可塑性,不能激发孩子去想象,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娃娃身上去,这就阻碍了孩子的想象力。
电动玩具集声光电于一体,一摁摁钮就跑起来、打起来、动起来了,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很刺激,但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利。电动玩具都是别人给你设计好了的,你只需要按照别人的操作规程按电钮就行了。
孩子被动地生活在别人的设计、构造里,不用自己动脑动手就能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会使孩子的脑功能一步一步走向退化。能促进孩子头脑发育的是那些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建造的玩具。
录音机里的歌比妈妈唱的好,但还是要听妈妈唱的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视家长、老师的榜样作用?
吴 蓓:孩子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我们的形象会帮助(或阻碍)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孩子不仅会模仿家长做事,还会模仿家长说话。孩子之所以会说话就是模仿家长说话的结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家长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不仅是你做什么、说什么对孩子有影响,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即使你没有说出来,你的心态、你的情绪同样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比成人敏感得多,大人的一点点情绪变化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变化。
所以,华德福教育要求老师进教室前,要像脱掉一层外衣一样把自己不好的情绪留在教室外面,不允许老师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班集体,传染给心灵纯洁的孩子。华德福教育强调,教师要做一个心地纯洁的人,在孩子面前不能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孩子生活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成为健康愉快的人。
为使孩子学会交往,父母最好当着孩子的面,使用自然的语言、正确的词汇、句子进行交谈,并给予孩子参与交谈的机会。面对面的交谈能使孩子辨出声音的细微差别,听出“弦外之音”。因为,直接交谈是双向的、非常微妙的,不仅包括眼神、话语的停顿、语气的变化,还包括姿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人的很多信息都不是通过说话的内容,而是通过话外之音来表达的,所以,家长需多给孩子提供直接交谈的机会,而不应该让孩子跟着录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学。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不主张学龄前的儿童听录音、看电视,而主张妈妈给孩子唱歌、讲故事?
吴 蓓:华德福教育希望妈妈给孩子唱歌,而不提倡孩子听录音机里的歌。即使录音机里的歌比妈妈唱的好听百倍,也要听妈妈唱的。因为,录音机里的歌、光盘里的歌,是通过机器发出的,机器对孩子不带感情,而妈妈的歌对孩子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孩子能通过歌声体会母爱。即使妈妈的歌再不好听,只要是妈妈唱的,孩子都是乐于听的。
“电视是感觉剥夺器”。不断地看电视,会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对幼小的孩子尤其如此。电视干扰、取代了重要的口语、非语言和情绪的交流。不要给小孩子看电视,哪怕是动画片也不要给孩子看。动画片——无论是声音、图像,还是颜色、画面——都制造得非常炫耀、刺激。儿童是慢慢地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强烈的灯光、色彩、声音会给孩子强烈的刺激,会引起孩子的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躁动不安。追溯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他们大都是习惯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机的孩子。等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再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晚了: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坏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可就麻烦了。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个班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由老师或家长给孩子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由小朋友看动画片《 白雪公主 》。
两组孩子看完、听完白雪公主的故事后,要画白雪公主。看动画片这组孩子画的白雪公主都是他们看的动画片里的卡通形象的白雪公主,而听故事这组孩子,画的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并且,每个孩子画的白雪公主都各不相同。再隔一段时间,让他们再画白雪公主。看动画片的孩子,画的还是过去的卡通形象的白雪公主,而听故事的孩子,对白雪公主的形象又消化吸收了一些,画出的白雪公主与前面画的又有所不同。
电视“冻结”了孩子产生自己的“图画”的能力,他只能从电视节目中去摘取他所需要的形象,所以就成了懒于思考、探索的被动接收者。
听故事给孩子的想象力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之一。如果先入为主地从外界接受了一个固定的形象,那么孩子心中就永远是那个形象,没有任何可发挥的余地了。特别是动画片里那些卡通人物,是把真实的东西扭曲变形了给人看,这种不自然、不真实的形象,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任何的启迪作用。卡通人物的商业价值远远大于他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孩子小的时候,直接接触那些真实的风景、人物,比学别人的什么都强。
不让幼儿园的孩子看电视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接触战争、车祸、暴力、凶杀这些事情。那么早就把现实中不美的、残缺的、苦难的东西全盘呈现给他们,他们的心灵会承受不了,会觉得活着没意义。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纯洁,世界在他们眼里是那么美好,就让他们生活在童话王国里,健康地生活,幸福地成长吧。等他们的身体强壮了,心灵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再让他们去面对这复杂多变、充满苦难艰辛的世界,就不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那么大的伤害、打击了。
电视、电脑等现代电器都是孩子的“感觉剥夺器”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不主张孩子过早地接触计算机?
吴 蓓:孩子过早、过多使用计算机,有毒物质的散发、电磁波的辐射,会造成身体伤害、眼睛疲劳,久坐计算机前还会导致肥胖症和其他负面影响,如孤僻、发育迟缓等。
信息技术破坏了孩子需要的人与人的接触,使孩子缺乏自律性和主动性,而孩子在感情上与群体关系疏远后,会增加他们产生孤僻心理的可能性。
计算机最坏的影响可能是电脑游戏。电脑游戏不要求身体的协调,只强化瞬间的头脑反应;长期玩游戏会使人产生只要按按键盘就能发生什么的幻觉。电脑视觉图像创造出来的感官幻觉,会影响、阻碍孩子对重力、平衡、协调和视觉秩序的正确理解与判断。孩子由于缺乏真实的经验,他们很难辨别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区别。连续几个小时沉迷于杀人游戏的孩子,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的时候,会缺乏最起码的道德约束。
儿童过早学习计算机还会导致他们的创造力缺乏。创造力涉及人的头脑中的原初形象,需要人把直接的感官经验和情绪反应综合起来,找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想法,并坚持不懈地实践它。计算机的图像是由别人制造出来的,使用者仅用鼠标点击就能出现,屏幕上图像的变换太容易,而真正的创造性的生活是需要时间的。忽略了孩子的原始积累、原始体验、原始创造力,就会使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越走越艰难。
丰富的感官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经验是人的各种才能的基础,孩子的阅历丰富了,对自然、社会的原始状态有了真实的了解和认识,这个时候再学计算机,会使孩子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力。
记 者:华德福教育非常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而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是对孩子最有利的环境呢?
吴 蓓:家庭环境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家庭布置、家庭色彩、家庭声音等等。
首先说一说家庭布置。孩子都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孩子早期触摸到的东西对其影响最为持久。因此,家庭摆放的东西应该是安全的、质地优良的、纯天然的,最好是由丝绸、羊毛、木头、棉花做成的。这些物品有益于孩子通过触摸来提高辨别各种质地东西的能力。
其次是家庭色彩的选择。家庭墙面的颜色、每件陈列物的颜色对孩子的视觉和心灵都有影响。有的家庭喜欢把墙壁贴得花花绿绿的,想以强烈的色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华德福教育却不主张用强烈的色彩来刺激孩子的视觉,因为孩子对色彩的反应比成人强烈,每一种颜色产生一种内心的反应,会深入影响到孩子的整体感受。
孩子接触的颜色要尽量纯正,孩子长时间逗留的房间应该是素净的、温暖的、色彩柔和的,而不应该是耀眼的、色彩明亮的、图形杂乱的。室内最好是自然的光线,烛光和灯笼的光能制造出友好的气氛,应鼓励孩子在自然的光线中应付自如,但不要让孩子处于完全的黑暗中。
最后是家庭声音的控制。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大声对孩子说话。因为强烈的声音对孩子的耳膜有损伤,孩子若习惯了成人大喊大叫的说话声,会养成对人大吵大闹的习惯。所以,平和的、自然的声音,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不能以嘈杂的、强烈的、电子的声音妨碍孩子正常的倾听和表达。
给孩子的生活强加节律是必要的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要强调孩子的生活一定得有规矩和节律?
吴 蓓:一些年轻的父母,错误地认为西方人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由,就不给孩子定规则,不给孩子行为限制。其实,西方人强调的自由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而不是无法无天。因为孩子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不能不接受这个世界的行为准则。虽然,让孩子接受成人制定的行为准则有难度,但是,再难也要坚持让孩子去做。
很多中国家长都感到奇怪:为什么西方人的孩子会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上吃饭,而中国的孩子却要大人追着喂饭?谜底就是,世上本没有天然守规矩的孩子,守规矩的孩子是他们的父母长期培养的结果。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听不懂父母的话,不愿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吃饭,一坐到餐桌前就想跑开,这时家长会把他们抱回来。孩子跑一次,家长抱回来一次;孩子跑一百次,家长抱回来一百次,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在餐桌前吃饭的习惯。孩子长大一点后,就可以给他们讲道理了,从餐桌礼仪开始,教他们怎么做才能成为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孩子每天几点钟睡觉也是有规律的,不能让孩子玩到晚上10点还不睡觉。两三岁的孩子,晚8点以前一定要睡觉;四五岁的孩子,晚8点半也一定要睡觉。睡前,家长应有意营造睡觉的气氛,不看电视,不打电话,让家庭安静下来。孩子上床后,可给孩子哼点催眠曲,或者给孩子讲个睡前小故事。每天都是这样,晚上到点就进入梦乡,早晨到点就起床。有规律的生活,不仅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保证,还会使孩子感到这样的生活是安全的、可靠的。孩子养成了有节律的生活习惯,长大后也是不会随意打破这种节律的。
我翻译的《 解放孩子的潜能 》一书上写道:“无论父母做出怎样的牺牲,给孩子的生活强加节律都是必要的。节律会使他们身体健壮、精神健康,并具有康复能力,就像给了孩子一个可再生的能量源,使他们有能力应付生活中的变化。”
让文化和自然装点孩子的童年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会对传统的节日倍加重视?
吴 蓓: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孩子过节。西方人有西方人的节日,东方人有东方人的节日。一些中国幼儿园,非常重视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却不重视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跟孩子过节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些节日的传说和故事,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诵与节日相关的诗词、童谣,让孩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自觉自愿地加入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洪流中。
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吃有关系,比如,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春节吃饺子,腊八节吃腊八粥……吃什么自己动手做会更增添节日的气氛。如果什么节日都是到餐馆去吃一顿,不仅会减少节日气氛,还会减少家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时间和机会。
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季节有关系,注重过节,可帮助孩子知晓季节的变换。周而复始的节日本质上是一种循环。如果把一年看成一个圆圈,那么节日庆典就可以看成这个圆圈上的烽火台。每个节日都带孩子到“烽火台”上庆贺一番,可帮助孩子发现季节的影子,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要鼓励家长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而不主张家长把孩子带到商场、超市中去?
吴 蓓:带孩子进商场、逛超市,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推销员的叫卖声,会不断诱惑孩子去购物,使孩子小小年纪就充满购物欲、享乐欲,这必然会冲淡孩子的情感、精神的需求。带孩子到商场逛一天和到公园逛一天,孩子回家的心情、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商场里的空气不好,充满各种各样的商品味、人气味,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其次,商场里花花绿绿的商品、嘈杂的声音对孩子有刺激、有污染,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平衡。当然,不是完全不带孩子逛街,而是尽量少带孩子逛街。带孩子到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会自然的平静、和谐之美,对孩子的身心都有益。
自然的景物,看上去很柔美,听起来很舒心,闻起来很淡雅,摸起来很质朴。带孩子到自然中,体会不同时间空间变化的特点,看天空云聚云散,感受光线强弱的变化,不仅有利于孩子感官的发展,而且会使他们对自然的亲近超过对电子产品的亲近。头脑中有了自然的形状、味道和色彩,就能够把真实的体验带进未来的科学认知中。孩子早期获得的自然的、真实的经验越多,以后生活中合理判断的基础就越扎实。
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后才是学业问题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不主张孩子有过多的自我意识?
吴 蓓:华德福教育不主张有小孩子的家里摆放过大的镜子,不鼓励孩子天天照镜子,不赞成孩子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外表长相,也不希望他们过多、过早地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孩子生活在群体意识中,处于物我不分的状态是一种最佳状态。
华德福教育也主张孩子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但不主张小孩子一个人登台表演,而主张家长、老师、孩子一起唱、一起跳。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孩子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不会有紧张、做不好、被人笑话的压力,反而会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集体活动中。一位陶艺家就说过,孩子懵懵懂懂无意识保持的时间越长,孩子的艺术潜质发挥的时间会越长。孩子单独表演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破坏孩子的自然生长节律,起到揠苗助长的副作用。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会竭力鼓励孩子走进自然,而不主张孩子过早地追逐人工符号?
吴 蓓: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孩子过早地接触人工符号,是不想先入为主地干预孩子的思维。活生生的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是孩子的思维源泉。人类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只是到了后来才产生了文字。文字表达的生活永远无法和真实的生活相媲美。生活中,孩子的所有器官都是敞开着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双向交流。“春天”这个词给孩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抽象的,而大自然的春天给孩子的感受却是无限的。
就让孩子天天都与猫狗、昆虫、蚂蚁、小花小草对话吧。孩子的童真时光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就错过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而文化知识的学习,到了上学年龄自然就会学。晚学两年的人未必就会输给早学两年的人。孩子的身体强壮了,体验、感受丰富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再学文化知识,不仅不会耽误孩子,还会使孩子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快捷。
采访感言
如今,国内的早教市场可谓是“兴旺发达”“精彩纷呈”。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物质基础的年轻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为孩子投资。你看,商场里,婴幼儿的食品、饮料、玩具、服装、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应有尽有;书店里,婴幼儿早期读物、胎教早教的图书音像制品琳琅满目;城市里的托儿所、幼儿园更是一个比一个装修高档、费用昂贵——家长们都愿倾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然而,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盲目的没有主见的——以为花钱越多,所获得的教育就越好。其实,花钱多少与教育效果并不成正比。
有着80多年优良传统的华德福教育不崇尚现代奢华,却能给如今的年轻父母提供一些帮助和启迪。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有原则、有规律、有章法的,新玩意儿并非一定就是好玩意儿,老传统、老经验并非一定就会过时。华德福教育所倡导的那种质朴的、原始的、自然的、动脑动手的早期教育,对今天的年轻父母同样有意义。
你也许还不认可它,你也许心里认可了但面子上还不愿承认,你也许觉得太麻烦——不如花钱买教育来得直接、来得痛快,你也许觉得它与中国的教育现实有距离,实施起来会影响孩子的小学入门……由于知识教育、符号教育、识字教育、外语教育、功利教育已在中国的早教市场占领了主阵地,所以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孩子早识字、早算数、早用电脑、早看电视,就显得那么有悖潮流;华德福教育鼓励家长、老师、孩子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人的基本的生存状态,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华德福教育着眼于孩子的自然生命的均衡、协调、全面、持续发展,它不会立竿见影地见成效,不会马上被人接受认可,这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但是,华德福教育确实是自成体系的、有科学依据的、有长期实践保障的、值得我们推广学习的先进教育。我们可以暂时与它保持距离,却万万不可一下子将它拒之门外。对它多看一眼,多了解一点,在批判的基础上有主见地吸收一点,有何不好?
时间和实践都已证明:最原始的、最简单的、最自然的、最人性的教育,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历久弥新的永恒教育。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36
尊重孩子生命的进程
——《请让我慢慢长大》第三极读者见面会记录
主持人:
大家好,今天下午由我们立品图书与第三极书局合作这个《请让我慢慢长大》新书的发布会,这本新书主要介绍华德福教育,那么就让我们以华德福特有的方式开场,下面请北京华德福小种子幼儿园的徐孟利老师带大家唱几首歌。
徐孟利老师带领大家唱关于秋天的诗歌,
华德福教育注重季节的节奏,尊重生命的韵律
主持人:
今天我们这个主题是《请让我慢慢长大》,记得我小时候有一首歌是《小松树快长大》,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妈妈、爸爸都希望孩子快点长大,吃快餐,学习很多让孩子们快速成长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但是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在前几年去德国访问的时候,遇到这样一种教育,就是华德福教育,这种教育主张尊重我们每一个生命的进程,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韵律和节奏成长。这种教育就叫做华德福教育,我们今天请到的这位老师就是在不久前写了《请让我慢慢长大》这本书的作者吴蓓,下面就请吴蓓老师讲讲华德福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是不是适合人类和生命发展的一个教育。她在遇到华德福教育之后,她的人生有了哪些改变,还有她在北京推广华德福教育的心路历程,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吴蓓老师。
吴蓓老师在第三极书局演讲现场
吴蓓:
我想刚才大家听了带我们一起唱歌的是从台湾来的一位妈妈,她有两个孩子,因为她丈夫到北京来工作,她跟着丈夫把孩子带来了,她在自己家里就创造了一个华德福幼儿园,她觉得自从接触了华德福以后就特别喜欢,由于这种喜欢想带给更多的人和孩子。我也是这样,我接触了华德福以后觉得非常喜欢,想跟更多的人分享,自己又去实践。有的时候我想少用一点“华德福”这三个字,以免让别人觉得老是一套什么概念。但是反过来又想,我为什么摆脱不了这三个字,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受惠于华德福教育,接触到这样的教育以后,尤其我是又学了,学了之后在北京实践,还翻译了一些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很多的方面被这种教育影响,华德福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还影响到做父母的人,可能也还会影响到将来要做父母的人。
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面,实际上我从小到大,包括现在的孩子,就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成为一个好母亲、好父亲,结婚之后怎么当一个妻子和丈夫,因为在我们的课程里面数理化很重要,英语很重要,从来没有想到其实做父母这门课也是很重要的。事实上因为我做了母亲之后,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边做母亲边慢慢学习。我刚开始做母亲的时候也是觉得中国的很多育儿做法不好,然后就把国外翻译过来的书看看,总觉得什么都是西方好的,比如我小孩刚生下来没多久,我觉得小孩子需要自由,为什么我妈妈要把小孩捆得很紧,我又没有办法改变我妈妈,所以我妈妈一走,我就把小孩的包裹打开,我觉得干嘛把小孩捆起来。后来我学了华德福以后,才意识到在小孩从子宫出来之后,小孩是需要有被包围、被包裹感,这样做有利于他身体的发展,并不见得给他裹一下身体就发展不好了,婴儿在子宫里也不是完全自由的。所以我们过于盲目听取一种信息,以前我们做的不好就不要了,然后就用新的东西替代。其实仔细想想传统的文化、传统的智慧里面,有些东西可能在今天的生活里扔掉了,或者根本不知道,或者我们觉得西方最新一套理论是好的。那我觉得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是特别强调在古老的文化里面,有古老的智慧,而这个智慧是我们今天的人恰恰需要的,而被忽视掉的一种东西。
现场观众提问
提到华德福教育,有好多人不知道。1919年就有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为什么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听说过?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桌子上摆的娃娃都是老师自己亲手做的,你想要做一个娃娃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你去商店买一个娃娃需要多少时间?我们现在生活是非常便利和舒服,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东西,让你静下心来慢慢做一个娃娃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昨天跟出版社的一个人谈到出版做娃娃的书,因为现在妈妈都很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娃娃,包括我到农村去问妇女,问她们还有没有做手工了?有没有做衣服了?她们说没有了,都是买来了。我们剩下的时间干什么了呢?因为工作很忙,还有一部分时间可能是消遣了,比如看电视、上网,因为看电视和上网是有瘾的,不知不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那么我们适当的停止上网和看电视,把那个时间拿来一针一线缝一个娃娃,一针一线做一个小动物给孩子,体会慢慢做一件事情的感受,把你的心慢慢的放慢、放静。今天上午在家里面来了十几位朋友,我们说是快餐快餐,也有人提议,我们要提倡一种慢餐,慢慢的吃一顿饭,慢慢的去准备这顿饭,慢慢的品位它。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觉得时间就是金钱,我刚刚到国外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做手工,我也特别不耐烦,觉得我从中国到英国学习,怎么会像农村妇女一样浪费时间呢,随便缝缝算了,当我缝完之后,再看我日本同学缝的东西,我觉得好惭愧,他们做的非常均匀、美观,我缝的东西真的是见不得人,就想赶快藏起来算了,做多了以后特别觉得作为女性、女孩子、或者做为母亲的感觉,体会到做针线的快乐。其实我们的教育当中可能也忽视了这一块儿,做为女人你跟男人是不一样。以前社会衡量一个女孩子到底怎么样,就看她做女红怎么样,做针线做的怎么样。现在说这个女孩读了博士好了不起,针线都不会做,甚至连饭都不会做,我们就忽视了生命本来的意义,本来的意义不是你上了博士、硕士,或者出国留学了,就是生命的意义,而是我们吃好每一顿饭,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主持人介绍北京华德福教育的推动情况
我在英国的有一位德国的老师去我们那里上课,上了一个星期,这个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他做的木工活,带着我们做木工,小伙子砍都砍不开的木头,那个老太太一对准木头就砍开了,这个老师跟我们说她做了40年的华德福幼儿园,幼儿园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这个老师亲手做的。我当时很有感触,德国那么富裕的地方,不是因为没有钱买不起玩具,而是要自己来体现一个做玩具的意义,他说现在的孩子往往凭自己的兴趣,我高兴就做一下,不高兴了不想做了就不做了,缺少做事情的意志力。再比如我们现在的烂尾工程,粗制滥造建筑,新房子搬进去没几天就漏水,有很多问题,做事情很马虎。这种教育从小就有问题在里面,没有教会孩子踏踏实实每天坚持把一件事情认真完成。这个德国老师在幼儿园里面每天给孩子做玩具,你想做玩具这个过程就成为老师教育孩子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就觉得教育孩子就是我跟你说了什么道理,你要听,小孩子不懂,我给你传递什么知识,我来教你什么,我们很少想到其实你的行为、你的环境布置,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老师每天在教室里面做玩具,她就说给孩子看到一件事情不是我今天很高兴我就做了,我明天不想做就不做了,不是的,这是我的任务,这是我的工作,我每天必须完成。那么削木头下来的木屑小孩也可以拿去玩,也可以看到做玩具一步步的过程,最后小孩也玩到老师做的玩具。因为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买这样买那样,就担心,将来小孩会不会反差很大,说小时候妈妈特别控制他,不让他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长大会不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拼命的浪费、消费去了。我想有的时候不是你拼命地这个不让买、那个不让买。你不让孩子买那些消费品的时候,你一定要有替代。比如说孩子一看到芭比娃娃或者汽车玩具,你可以让孩子我们动手做一个玩具,因为他看到爸爸或者妈妈怎么一步步地做出来的,他知道珍惜这个东西。我们有的时候觉得教育孩子怎么浪费东西,没吃完就扔掉了。或者那个衣服仅仅是不时尚就不要了,因为我们的东西往往是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他会觉得这个很容易花一点钱就商店买回来了。你要一针一线给他做的时候,他就会更加珍惜物品。
吴蓓老师展示华德福老师亲手给孩子做的娃娃,
华德福娃娃用的是天然材质,简单的表情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还有一点,为什么一步步做玩具特别特别重要?因为我们现代生活往往是没有过程的,比如说洗衣机,你一按电钮,机器就转,我的小孩子也是一样用洗衣机,把什么东西都放进去洗。我小时候还是妈妈用手洗,后来我意识到妈妈用手洗衣服的重要性,小孩看到你把衣服打湿了,用手搓,你还要清洗,还要拧干,还要去晒干,收回来叠好再放起来。所以洗衣服是一步步的,是有过程的。你用洗衣机完成,小孩子是看不到过程的。小孩子就不知道一件事情是怎么完成的。这对他有什么影响呢?你仔细观察小孩子的游戏,如果你有小孩子的话,或者曾经看到过小孩子的话,特别是幼儿园的小孩,他们在玩的时候,他玩的是什么?他玩的内容其中一部分往往是模仿我们成人的生活,比如做饭、做菜,怎么照顾孩子等等,因为他看到爸爸妈妈这样做,所以他就带到游戏里去了。小孩子看到一个人堆木头,他第二天也会模仿,所以上天可能安排了小孩子有这样一种模仿的本能,使他通过模仿来为他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因为将来有一天这个孩子也要成为父母的,当他模仿妈妈怎么照顾娃娃的时候,他也在为他未来当妈妈、当爸爸做无意识的准备。当他模仿爸爸妈妈做饭做菜的时候,每个人将来也要做饭做菜。可是现在吃饭都到餐馆吃,买来的食品都是速冻的,小孩子是看不到这个过程的。还有一点看见一个事物的过程是有利于他对事物的理解,这件事情怎么完成的,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做一件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我在书上面提到我看他们英国的小学上课,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课本的,他们的课本自问都是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写,我看到那堂课老师是回忆头一天他们一起洗羊毛的过程,第一步做什么,老师要帮助孩子去回忆,那么遇到一些生的单词,老师就写在黑板上,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第四步做什么。因为我看到是小学三年级的班,小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还是很难写出来的,老师就写出来,然后他们小孩子来抄写,随着年龄增大,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把做面包的过程画出来,一个同学把做面包的过程写出来。然后图文并茂贴在墙上,非常美观。华德福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
现场听众有一对母女,她们在向吴蓓老师咨询去德国学习华德福教育
在这个时代,我们做家长最应该成为孩子的保护者,因为如果你不保护孩子,就没有人可以保护孩子了。适当地屏蔽掉外面社会潮流的压力。首先是身体健康,第二要心理健康,自信快乐。因为有的人会担心,我上华德福幼儿园,我的小孩成天让他游戏怎么办?其实上小学不仅仅是认多少字,会做几道题,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华德福教育认为0到7岁是为他将来一生身体健康奠定基础的。因为孩子一生下来内部的器官都没有成熟,他需要在不停的运动、吃东西在消耗的时候,慢慢地帮助他的各种感觉发展,他的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平衡能力,还有身体的肺活量、肝、肾等等身体内部器官逐步地完善,这个过程当中你如果认为学习很重要,就把他发展身体所需要的能量转移到他大脑去了,表面上看他学了很多的知识,觉得很了不起,但是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有其他的问题呈现出来。
所以在一定的时候,我们要做一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顺应这种自然,慢慢慢慢地长大。《请让我慢慢长大》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要以这个作为标题,里面引用了梭罗的话,他就发现凡是树快快长大的都不结实,而那些慢慢长大的树,好像他做一些艰苦挣扎,这样的树反而长得越来越完美,越来越结实,而且一直到晚年的时候也会不断地生长。
那么到底什么是华德福教育呢?我想就是真正做到尊重孩子,而不是以成人、社会、时代的标准改造、制造,像制造产品一样对待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每个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在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57
原文地址: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作者:一滴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0:59
台湾版的书籍
教育的艺术-华德福教育入门书
洛伊.威尔金森著,余振民 译
光佑出版社
清楚的厘清现在教育现场的问题与迷思,从讨论今日的教育,教育的目的,进而探究教育的主体”人”究竟应该在0-7岁/7-14岁/14-21岁,各阶段应该如何被教育,才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开展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能量。适合对现行教育问题深思已久却仍感迷惘的朋友阅读。
你期盼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否从“全人”的角度来思考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呢?本书出版后,即获得英国著名杂志《Time Education Supplement》推荐,并喻为“黑暗中的光明”。
本书是作者透过对现今教育的省思,唤醒关心教育的学者、实务工作着及家长,一起了解华德福教育,让成长的潜能得以在生命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其内涵来自对孩子精神本质的了解,相信应依儿童的本质和敏感的心灵,用非常家庭的方法去教导孩子发现自己、了解别人并互重互爱。
善、美、真的学校-华德福教育入门书
洛伊.威尔金森著,郑鼎耀 译
光佑出版社
实务的把华德福教育十二年一贯,从幼儿园阶段教孩子”善”,至小学阶段以”美”教育孩子,到中学阶段教孩子实事求是的”真”的过程,并在各年段如何配合孩子身心发展与四种气质,以艺术融入各领域教学的方式,配合恰当的主副课程穿插安排,带领孩子从情感出发去学习与认知的过程,适合想了解华德福教育,喜爱艺术,并有兴趣尝试以艺术方式带领孩子各科学习的老师或家长参考阅读。
日本华德福幼稚园
桥弘子
著,刘禧琴等译,光佑出版社
实务地说明华德福幼稚园一天的作息流程,并详细地解释课程之间的呼吸节奏之转换道理,当中有实际的手指谣与生日故事活动.....等等,适合想深入研究华德福幼儿园运作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本书将华德福幼儿园的一天,从时间分配、空间规划、活动内涵到实施方法等方面之理念与做法,一一地予以阐述,并从很多具体例子简明地介绍依循史代纳认知学思想的幼儿教育实践历程,对于想了解华德福幼稚园创办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尼无疑是一本绝佳的入门书。
彩绘童年--华德福学校的水彩教学
Muller, Brunhild 著,余若君译,光佑出版社
特别针对华德福的湿水彩教育做介绍,举诸多的例子说明孩子们透过湿水彩与色彩真实相遇之美好,和心灵满足的经验,也有许多教师可以实际引导孩子进入色彩联想的诗歌,非常适合想自己带领孩子充分感受色彩相遇美好经验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你知道色彩会说话吗?你知道孩子们透过童话故事也能体会不同的色彩,并籍此与色彩建立起深厚且亲密的关系吗?一本让你的水彩课更生动活泼的指南书,让您和孩子共享图画世界的欢乐时光!
本书乃基于实用性考量,根据歌德的色彩理论一书发展而来,不但说明了色彩的特质与内涵,更是孩子学习水彩绘画的指导手册。为了帮助孩子与色彩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本书以许多幼儿的水彩画为例,说明如何透过故事、歌谣,和大自然的四季风情,让孩子和色彩对话、游戏,并重新赋予色彩的生命力。
幼儿的工作与游戏--德国华德福幼稚园教学实务
光佑出版社
实务地说明孩子0-7岁成长三阶段的发展,并特别针对学前发展重点--“意志力”的培养、自由游戏和模仿大人工作这些事情作详细说明,适合想研究华德福教育如何落实于学前孩子的每日生活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本书已经遍布全球,销售量超过二百五十万本!
对幼儿来说,“游戏”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增强身体肌肉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习惯与意志力!这本书对零到七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园内的教学方式,以及幼教师如何为孩子塑造适当的学习空间等,均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阐述。
探看幼儿的涂画世界
Srauss, Michaela 著,余若君译,光佑出版社
两代从事华德福美术教育的父女,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大量搜集儿童画,发现幼儿期的涂鸦与人类文明演进中原始壁画之间的相似,深入探究到涂鸦与孩子本身身心灵发展之关联,并归纳各阶段发展的典型,适合想了解华德福教育之幼儿美术观点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你了解孩子的画中话吗?孩子成长的秘密都在画里一览无遗,你看到了?本书提供你解读幼童涂鸦、线画、涂色的密码。在人智学的崭新观念下,让我们全心全意、谦虚地经由对人类完整存在体的认识来接近孩子的绘画世界。
本书主要是从人智学华德福教育体系之中心思想出发,来探讨幼儿在绘画方面持续性的发展过程,有别于一般儿童研究的是,本书剖析了人类幼儿时期经过身心灵发展和入世之过程,是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师长,特别是绘画方面,绝佳的参考资料。
我来了—人类智慧学理念下的婴幼儿保育
Joan Salter著,余振民,柯胜文翻译
光佑出版社
本书以鲁道夫.史代纳所提出“灵性科学”的观点为基础,描绘出具体的幼儿照顾大纲,为父母亲、家人以及所有关心幼儿照顾的人士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作者探究了怀孕、出生、婴儿期、幼儿期,直到青少年期,述及躯体与灵性之间融合的过程、健康人格的形成、营养、穿衣、环境、玩具与学习、免疫与身体健康,以及技能与思考能力的获得。令人惊讶的是,她对于成长过程细节的关注,在幼儿保育领域可说是经验丰富且十分专业的。
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
鲁道夫.史代纳
著,光佑出版社
这本薄薄的书,是由华德福教育创始人史代纳的讲演稿整理而成。非常深入地以人智学的理论谈论儿童教育,适合想从教育哲学理念深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人阅读。
迈向自由的教育(精)-全球华德福教育报告
光佑出版社
大部头的书,是完整介绍华德福教育从创始人史代纳到人智哲学理念概述,到各阶段孩子状态与华德福教育方式及自幼儿园至高中各种课程细节图文并茂的介绍,适合想一览华德福教育十二年一贯全貌的老师或家长参考阅读。
这是一本完整介绍全球性华德福教育的经典之作,25年来被译成数十国语言版本,畅销欧、美、日等地,以世界宏观的角度来介绍华德福学校的创立,及其教育基础、课程与管理,从幼稚园至中学的实务经验与其国际性华德福教育运动的推动,影响力遍及全球教育界!
本书日文版荣登1997年日本畅销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1:01
国内的华德福学校(注:华德福学校需要经过国际华德福组织协会的认可,才能列入国际华德福学校联盟的名单中。国内目前仅有成都华德福学校列入,以下列的是以华德福理念建立的国内学校,仅供大家参考):
为避免打扰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所以特意不提供电话,希望去参观的朋友请通过博客或邮件提前预约,并且避免在午休时间致电或者拜访。谢谢!
成都华德福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
这是由留学华德福归来的三位老师黄晓星、李泽武、张俐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
地址:成都锦江区琉璃场皇经楼村 邮编:610063 电话:028-85915878
网站:www.waldorfchina.org.cn
北京华德福学校(小学实验班筹办中,已有幼儿园)
幼儿园地址:北京市东北四环霄云桥 阳光上东C区12号楼一层10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defu 电子邮箱:waldorfbj@sina.com
北京枫丹华德福幼儿家园
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1号(新都环岛西北角),枫丹丽舍北20号楼,1单元10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ldorfkids
北京天通苑爱幼家华德福幼儿园
北京市天通苑东一区48号楼10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ldorfbjkids
上海华德福儿童之家
Gmail邮箱:waldorfsh@gmail.com 论坛:http://ww123.net/baby/forumdisplay.php?fid=7&cycleid=75&page=1
广州华德福幼儿园
广州市番禺区富豪山庄 电子邮箱:he_jenny@163.com
深圳小松树儿童之家
这是小猪七七和几位妈妈新办的幼儿园 地址:深圳龙华民治
博客:http://blog.sina.com.cn/77xiaozhu 电子邮箱:beifang@tom.com
湖南郴州 小树林儿童之家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letzj
珠海亲亲学园
博客:http://zhqinqinxueyuan.blog.163.com/ http://blog.sina.com.cn/zhwaldorf
珠海蓝樱教育(小院子)儿童之家
网站:www.zhbluebaby.com
博客:http://growing-together.blog.163.com/album/#p1
西安华德福儿童之家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nwaldorf
E-MAIL:hpjwcl528@hotmail.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8-22 11:02
可以参考的华德福网站和论坛:
国内的:
成都华德福学校(华德福教育论坛):www.waldorfchina.org.cn/BBS/
吴蓓老师的博客(华德福教育在北京的实践):http://blog.sina.com.cn/waldorfbj
成长网华德福论坛:http://www.cedu.cn/bbs/index.asp?boardid=73
北京华德福学校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defu
卢安克的网站--教育会使人健康吗:http://www.jiaoyu.org/
萧望野的教育实践和博客--山村灵性学校: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na_mei
曾柏良的博客--把耳朵叫醒(残疾事业工作):http://blog.nnsky.com/blog_1383.html
台湾的:
慈心华德福教育实验学校:http://www.waldorf.ilc.edu.tw/
磊川华德福实验小学:http://waldorf.org.tw/leichuan/index.html
台中市人智哲学发展学会 http://waldorf.org.tw/index.html
琉璃光养生世界:http://www.lapislazuli.org/index.html
国外的:
Steiner Waldorf Schools Fellowship http://www.steinerwaldorf.org.uk/
European Council for Steiner Waldorf Education http://www.steinerwaldorfeurope.org/
Steiner Schools in Australia http://www.steiner-australia.org/
Rudolf Steiner Web http://www.rudolfsteinerweb.com/
Eurythmy Spring Valley http://eurythmy.org/
歌德馆(人智学总部,可惜不是英文):http://www.goetheanum.org/
Steinerbooks: http://www.steinerbooks.org/
Online bookstore: http://www.rsarchive.org/eLib/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