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评为“世界遗产”,到现在为止我国已有30项被列入其中,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3.你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教师把问题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借助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领会并通过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势表现出来。如,“有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在地图上看一看那些省市有长城,算一算日夜不停地走要多长时间,谈一谈登长城的感受,从而真切地体会出长城的万里雄姿。
2.了解长城的构造时,根据课文文字,参照插图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及其作用。画一画长城的结构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品,并把自己喜欢的原因批注在空白处。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讨,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并参与共同讨论。
导语:我们已经领略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我们接着游览。
结合教材的3幅图片,让学生边读文边看图片,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加深对课文的把握。
1.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 宋伟 时间: 2008-10-24 06:36
带着登长城和游览颐和园的美好心情,我们前往西安,那里有令世界震撼的秦兵马俑。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的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根据学习前两课的经验,自己把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语句和段落画下来。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用心体会,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朗读,评价。
作者: 宋伟 时间: 2008-10-24 06:37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体会文章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些“世界遗产”描述的如此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一、整体回顾,概括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或是一个片断。
二、赏析词句,品味语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浏览全组课文,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
2.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的基础上再全班交流。
在《颐和园》、《秦兵马俑》这两篇课文中,让学生继续运用抓重点段落和句子的方法,通过指名读、赛读、评价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欣赏、赞美、自豪的情调。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颐和园的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个性鲜明。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幻灯片出示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登上长城,“很自然地想起”说明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耸立”一词使我们感觉到佛香阁的“高”。用“镜子”和“碧玉”比喻湖水的静和绿。“滑”字与前面昆明湖水的静相衬托,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我们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吧。
1.在《颐和园》一文中,围绕课后题“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讨论。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2.结合教材97页“我的发现”中的两个句子体会运用打比方表达的妙处。(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悉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
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完成《颐和园》课后的小练笔。
作者: 宋伟 时间: 2008-10-24 06:37
模块四 我是小导游
口语交际
引入: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看了教材中关于长城的报道你有何感受?
1.学生阅读关于长城的报道。
2.学生谈感受。
3.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保护文物
4.学生展开讨论,小组交流。
5.推荐代表全班交流。(说话时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6.如果当地有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可以围绕当地的实情展开口语交际。
习作
1.明确习作的内容要求和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教材中的文字。
2.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
(1)根据游人需要确定重点。
(2)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介绍,不必面面俱到。
3.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
4.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内容。
5.推荐学生在全班交流,评价。
6.学生自主习作。
7.习作完成后学生先自批自改再同桌互批互改。
8.习作讲评。鼓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同学。
9.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内容为当小导游做好准备。
10.安排导游模拟讲解,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11.评价导游
【来源:小学语文】
[ 本帖最后由 宋伟 于 2008-10-24 06:42 编辑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