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校园网络生活全攻略 |
|
“我不得不承认网络有它独特的魅力。虽然是虚拟的网络,却承载着真实的感情。”一位学生网民如是说,“在bbs上什么事情都能做:找工作上work版,听歌上radio版,买东西上交易版,喜欢足球有足球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电脑和互联网日益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了解大学网络生活,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文明而优秀的网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以下便是老网虫送给学弟学妹们的大学网络生活的“六大攻略”。 1、让网络成为校园生活的好帮手。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也意味着你的学习、生活、娱乐将和电脑网络紧密相连。网络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网络选课到看讲座通知;从看天气预报到查询火车时刻表;从查找学习资料到提交作业都离不开网络。 2、小心网络陷阱。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却也良莠不齐。网络在带给我们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让初涉网络的大学生陷入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是最大的网络陷阱,有的学生由于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导致退学。网络还是一个信息海洋,对于流言蜚语、小道消息需要你培养更多的理性思辨能力,以免受到欺骗和误导。 3、找到网络与现实的平衡点。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而不又不会因为网络而沉沦呢?首先,要正确认识网络,网络是帮助我们更好生活的工具,因而不能过分依赖网络,尤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其次,要善于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更多吸收论坛精华。第三,多和同学朋友沟通上网心得,经常参与现实活动和人际交流,找到网络与现实的平衡点。 4、走近校园网络社区。浙大规模最大的bbs是“飘渺水云间”(简称88),其次是“cc98”(简称98)。在网络社区里,实行用户邮箱绑定实名注册制度。当你成为网络社区的合法用户后,你就可以和高年级学长和老师们在线交流信息、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感想,还能找到知心朋友。特别要提醒的是,在bbs这个虚拟社会里,每个人同样要对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网上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5、有机会去尝试网络管理。学校的bbs是大学生网民自我管理和社会实践的平台。“刚当上斑竹,自然免不了有些好奇。慢慢的,这种好奇转变为了责任感”,这是一位版主的肺腑之言。有兴趣的话,尝试网络管理工作,可以给你提供发挥个性的舞台、民主参与的渠道以及管理服务的实践锻炼机会,会让你受益匪浅。 6、做一个合格网民。网络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每一个网民都要严格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网络管理的相关规定,做一个文明上网的合格网民。 |
|
|
西安青少年网络生活真相 | |
news.huash.com 2006年03月30日 来源:华商报 | |
|
当代青少年,生于网络时代的e人类!网络成了融入他们生命血 液的一部分,是万万割舍不得的。家长和教育界一直都在惊呼:“青少年的网瘾群候征,成为了当代教育的一大天敌。” 这种担忧至今仍是社会大众对待青少年迷恋网络这一现象的主流论调。青少年VS网络,从宏观上来讲,到底是一番什么景象?我们试图从调查青少年网络生活开始,给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一些数据和现象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年龄段限制在13至25岁之间,我们在西安市区中学校园和大学校园分别发放了问卷,并在华商网针对社会青年做了网络调查。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分别抽取了有效问卷:100份(大学生);100份(中学生);50份(社会青年)。 对于常规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直接公布数据,并做简要说明。对于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和浏览色情网站等这些敏感话题,我们做了重点的逻辑梳理和分析。 现象扫描网吧主流“客户”仍是学生 在“平日的上网地点”这个问题中,中学生有83人选择在网吧;大学生有75人选择网吧这一选项;社会青年有31人选择在家,11人选择在网吧。这说明,学生依然是网吧的“主流客户”。 而在选填网吧这一选项的中学生中,85%都未满16周岁。从这个数据看,网吧大量容留未成年人上网,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有关部门对于不正规经营的、证照不全甚至根本没有的黑网吧,打击力度依然不容松懈。 “经济基础”决定上网频率 “大概多长时间上一次网?”面对这个问题,52名中学生选择“没准儿,看兜里的钞票而定”,11名中学生选择“大概一周一次”;大学生中有32名选择去不去上网由钞票决定,13名选择“一有时间就去”;社会青年中有19人选择“每天都上”,9人选择上不上网取决于空闲时间。 不难看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上网的频率和口袋的零花钱有关。这其中蕴涵的逻辑关系,可以“启迪”家长以制约零花钱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上网频率。那些经济条件宽裕的家长,也要学会在零花钱上对孩子“抠”点。这不仅能起到限制上网的作用,对于培养孩子“精打细算”的理财观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孩子长身体的营养钱可不能抠。 青少年其实较自律 “你每次上网时,一般待多长时间?”42名中学生和31名大学生选择“两小时以内”,22名中学生和37名大学生选择“两到五小时”,只有不到3%的中学生和不到10%的大学生喜欢“上通宵”,并坦言“一旦上网,就很不想下线”。 这种自律精神的原因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零花钱的制约,起到了“收心”的作用,培养了孩子们“适可而止”的自律习惯;二是,青少年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在我们的“你认为上网时间长最大的坏处是什么”的问题下,80%的学生都认为是影响身体健康和导致视力下降;三是,孩子们对于家长的权威有着天然的畏惧,他们不愿太晚回家受到父母的问询和责难。 做父母的也可多引导孩子对视力和健康予以自觉的重视,这也是制约孩子迷恋网络的好方法。 上网主要是为娱乐 “爸爸妈妈,帮我买台电脑吧,方便我学习!”如果你的孩子提这样的要求,可信度非常低。网络对于青少年而言,主要的功能依然是为了娱乐。 面对“你上网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只有3名中学生、6名大学生和2名社会青年选了“查阅学习资料”这个选项。选择玩网络游戏和聊天的人数比率都超过了80%,浏览新闻、视频、小说、逛论坛、看电影等,每项都拥有超过了50%的“点击率”。 上网主要为娱乐?这个现象反映出都市青少年在拥挤的钢筋水泥丛林和高负荷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余生活和兴趣爱好的严重匮乏。据调查,爱好体育(打篮球、踢足球等)的同学基本上都不会太迷恋上网,而有其他兴趣爱好(画画、弹琴等)的同学,也不会对上网产生“上瘾”的依赖。 娱乐生活的缺失,导致没有其他爱好的同学大规模地把“上网”当成了一种“爱好”,而爱好是有“成瘾”的属性的,于是“网瘾”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多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也是预防孩子沉迷网络的捷径。 干涉孩子上网要“迂回作战” 是否因为上网和父母发生过矛盾?A.和父母的矛盾不可调和;B.和父母有一定摩擦,但不伤亲情;C.偶尔有矛盾,很快就互相谅解,并各自做出让步;D.从来都没有因此发生矛盾。 中学生中有47名选择了B,20名选择了D,选择A的有4名同学;在大学生群体中,选择D的有86名同学,1人选A;50名社会青年中则有70%的比率选择了D。记者也随机回访了10位同学的父母,其中有3位认为他们与子女在该不该上网这个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之所以没有因此引发矛盾,是作父母的有意作了妥协。 被调查的同学则认为,很多父母对网络毫不了解,却对自己的上网行为横加干涉,这是最令他们反感的。记者分析,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团和气”的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对独生子女因宠爱而作出妥协的结果。如果真就父母对孩子该不该去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态度而言,绝大多数的家长是反对的。 但恰恰是这种妥协,孩子们会理解为一种尊重,反过来作为回报,他们对自己的上网行为也作了主观的自我约束。4名选“和父母的矛盾不可调和”的同学,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母粗暴而直接地干涉他们上网,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叛逆心和“报复感”。 焦点解读日趋成熟的“网友交际”规则 关键词:视频聊天约见网友网恋 调查题1:你喜欢网上聊天的主要原因是? A.和朋友联络感情,现在流行网络化交流;B.和陌生人聊天,满足好奇心;C.学习压力大,通过闲聊达到宣泄目的;D.心情郁闷朋友少,只好向陌生人倾诉;E.其他 调查结果:81名中学生选择了A,“当面无话,网上投机”是e人类人际交往的普遍症状,他们首选的“聚会”方式也是网络聊天,而非聚会、写信、打电话等传统方式,选C的有3名同学;大学生中选A的比例更是占到了90%;50名社会青年中有26名选A,15名选E。据调查,社会青年才是网恋的“主流人群”。 调查题2:在聊天过程中,如果他人请求视频聊天,你会? A.同意,互相看看长什么样没什么,而且看着对方的表情,聊天更生动;B.同意,反正我不是青蛙或恐龙,自信的我不怕视频;C.不同意,我的网聊原则是只聊天不视频;D.不同意,我就是因为孤僻自卑才上网找自信的,万一视频后对方不理我了,我的自尊心咋办啊;E.不同意,怕对方将我的视频照拍下来到处传播。 调查结果:中学生中,依次选择的人数为:20人,11人,45人,1人,23人;大学生中依次选择的人数为:30人,6人,50人,1人,13人;50名社会青年中,依次选择的人数为:15人,8人,20人,1人,6人。 调查题3:是否和网友见过面? A.我已经见过几个网友了,感觉很好玩;B.碰到聊得来的,我很想见面,但又没机会,以后时机成熟一定见面;C.有啥好见的,我可不想见光死;D.有见面的必要吗?我鄙视;E.只见过一次,经历非常糟糕;F.从来都没有,我恐惧网友见面这件事。 调查结果:中学生中,61名选了B,见聊得投机的网友是他们藏在心中的一件“青春心事”,但目前并没有积极实施的打算。选D的同学有30名,媒体对网友见面发生的恶性事件的报道,让他们有了防范意识;大学生选B和D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52%和26%;社会青年中,选A和D的比例最高,分别占26%和22%。 调查题4:你对于网友见面的现象怎么看? A.网上认识的朋友根本没有必要见;B.如果在网上聊得很好,可以尝试见面;C.和网友见面可以结交新朋友,没什么不好;D.和陌生人见面太危险了,不赞成见面;E.见面时最好带“保镖”。 调查结果:三个被调查人群中,选C的比率相当低,分别为:3人,2人,2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理性地认为,若条件允许且两人的确是很投缘,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见面,“缘分”不容错过。同时,“见面时带‘保镖’”也成为被调查者的主流选择。 误读:大、中学生网恋成风。正解:社会青年才是网恋的主流群体。 记者观点:所谓的中学生“网恋”,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各学校风行的“交笔友”现象如出一辙,是萌动的青春期对于异性的一种“试探性情感初体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恋爱”,家长老师实在无须过分恐慌。只要家庭氛围温馨融洽,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是不屑于依赖网络上的情感慰藉的。而且,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已经不再新鲜的网络交友,青少年已经有了理智的认识和态度。 网络游戏不是“妖魔鬼怪” 关键词:网络游戏 调查题1:每次玩游戏占到上网时间的百分比大概是多少? A.100%;B.50%-80%;C.20%-50%;D.20%以下 调查结果:43名中学生和52名大学生选择了D,21名中学生和19名大学生选择了B。游戏占上网时间的分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调查题2:你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可以通过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尽情展示自我,并通过闯关获得成功感;B.游戏中的世界简单轻松,没有压力;C.游戏中将成功的过程大大缩小,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D.玩游戏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E.结识有共同志趣的新朋友 调查结果:三个群体的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选择了选项B。这个答案可能出乎社会大众和专家的意料。 误读:很多专家认为,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更多的是为了体验“成功”感,因为在游戏的世界里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付出努力就能取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所以那些在家庭、学校得不到认可的孩子会寻求网络游戏中的成功感,从而迷恋网络游戏。 正解:从实际的调查看,专家的评判似乎人为地介入了太多的“职场思维”,而忽视了游戏和青少年本身的“性质属性”。游戏是好玩的,青少年是爱玩的,两相结合,无非是寻求轻松的愉悦而已。 记者观点:网络游戏不是“吞噬”孩子灵魂的妖魔鬼怪,它和扑克、下棋等游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家长老师不宜过分妖魔化网络游戏,给孩子造成对网络游戏更多的神秘感。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被开发出来,“90后”的孩子们早已不像8年前网虫们一拥而上迷“星际大战”那样对网络游戏感冒了。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家长、老师积极地面对网络游戏的娱乐功能,才能有效地清除与孩子的对话障碍,通过良性沟通让孩子建立起对网络游戏与玩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 远离黄毒从家庭做起 关键词:浏览色情文字、图片、视频调查题1:是否浏览过不健康网站? 调查结果:87名中学生明确表示没有,11名表示“偶尔碰到了,就看看”,2名表示刻意想看,有冲动情绪;大学生中,表示没浏览过黄色网站的有47名,32名是偶尔无聊时看看,21名是经常周期性地去看;50名社会青年中,经常看黄色信息的,有32人。 调查题2:你浏览过哪方面不健康的内容?A.文字;B.图片;C.视频;D.语音;E.其他 调查结果:图片的被选率较高。社会青年中浏览色情视频的有9人,浏览文字和图片的占多数。 误读:因为网上有黄毒,所以没有免疫力的中学生不应上网。 正解:纯洁之心对于黄毒有主观排斥感,绝大部分中学生有主动“避黄”意识。心智身体都趋成熟的大学生和社会青年才会有意识地“涉黄”。 记者观点:据调查,绝大多数上网者不会选择在网吧浏览黄色信息。一是色情图片、网站等多带有病毒,网吧安装了防火墙予以了屏蔽,二是在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环境下,上网者多“不好意思”浏览不健康信息。 “涉黄”上网者多是家中有电脑者,在一个私密的空间里,相对可以“为所欲为”。有电脑的家庭可将电脑摆放在客厅,让上网成为“眼皮下的娱乐”,可有效预防孩子浏览不健康信息。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精彩贴士 记者提醒:别说这些话 记者与中学生面对面交流,他们最反感就上网问题听父母唠叨下面五句话: A:就知道上网,看你以后会有什么出息? (反驳:比尔·盖茨是咋出息的?) B:网游有什么意思,有那闲工夫在家把书看一下不更好吗? (反驳:你周末不打麻将,把地板不停地拖一百遍试试?) C:你敢背着我见网友?你们这些小孩懂什么叫爱情呀!幼稚! (反驳:是的,小孩不懂,大人就懂,那你当初是怎么和我妈好上的?) D:就知道聊QQ,到论坛乱灌水,能当饭吃啊? (反驳:知道楼上张哥为啥36了还光棍一条吗?知道楼下李姐为啥总被花言巧语的男人玩弄感情吗?情商低啊!) E:网上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就你那点自制力,能不被污染了? (反驳:否定孩子的能力,你顺带着就否定了自己的基因。请问:差的到底是谁呢?) 学生心声:网络小畅想 将来工作了,可以每天晚上上网和朋友聊一聊,说说一天的开心和不开心,这样的日子太美妙了。(倩 倩女17岁高二) 考上大学了,买台笔记本电脑,早上看新闻,晚上没事可以玩游戏和远方的父母、朋友聊天,可以省不少电话费。(芳芳女17岁高二) 我觉得网吧不应该限制未成年人上网,而更多的应该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在网上流传。网吧应该开设青少年专区,多多研制有利于我们的网游。(李明男16岁高一) 上课和写作业都能通过网络进行,那样我们在家里都可以考大学了。(晨晨女16岁高一) 网吧上网的价格我们承受不了,网上的东西太乱了,要整齐和健康。(张哲男17岁高二) 希望爸妈不要过于限制我们上网,希望有更多的网站是为中学生开设的。(兰兰女18岁高二) ■本报记者 程勇 实习记者 尚璟 |
我的网络生活回顾 |
1997年春天,一公司让我在互联网上,为它寻找资料和联络业务,开始了我的网络生活。这以前,我连键盘都还没有按过一次。一切,从头学,而且是独自一人瞎摸索。公司信任我,叫我把电脑打印机搬回家去,在家上班,只用发现资料,随时打印交到办公室就行了,这就给我上网家务娱乐学习,四不误的提供了方便。 那时侯,所谓的知识产权问题,尚未出世轰动,网络资料极其丰富,下载保存借用,非常及时方便,只要关键词用得准确,情报如江河水汩汩涌冒出屏幕。可以说那时侯:人们都是在以网络显摆自己的知识技术功力产品才思,而且真诚坦率,虽然很少动画音像,但是图文并茂成风,专利文献能达到90%以上的公开。当然,黄色网站会随时钻进自己的电脑,强占桌面,抹之不去,不足为奇。甚至一些严肃大网站,也设有所谓成年人版快,打出18岁以下莫入的警告,而让大人们去任意追索房事镜头,交个块而八角的,则放行音像空间。 够用的基本操作日益熟练后,我开始转入寻找水彩画欣赏的乐趣,同时开始自己在家模仿鼓捣这种省钱的小玩意儿。许多非常好的画和画家,都是用网络,一边全部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图文并茂地记述自己跋山涉水的经历与写生时的心情与教人如何掌握自己的技巧。 自版权问题吆喝大发了以后,别说产业界的资料关门要钱才能进入,连画家的画,也斤斤计较起来浏览学习的许入证。这,让我感到:人,越来越自私了;自己从别人那里敛集了一点东西,却又翻脸不让人家敛集自己的拼凑产品。 网络漫游了一阵,新浪诞生了。一个偶然机会,打开它的文化栏目,看到一个热门话题:河南人为什么被人歧视?我作为河南人,非常激动地回了许多帖。因为我不仅讨厌说我们河南人坏话,而且讨厌人动不动说中国人劣根性的坏话。我不护短,但不愿听同胞自损自贬。穷与笨,脏与懒,胆小与混事,甚至偷摸拐骗与贪腐,这不是地域人群问题,是资源产业自然灾害和东西南北拼打政权践踏的结果,而且,有些人文丑态是普遍的现象。从而看到:人,只要自己富裕一点,懂得了一点,取得了一点成就,改善了一点自身条件,就忍不住要鄙视别人,讨厌别人,摆出一副文明高雅的样子和才干。 去碧海银沙网站,大概是03-04年,在那里,认识许多人,相处很好,语言观点的歧义,都是本着说理态度用正常语言文字表达。没出现过网友间类似走狗叛国反党之类的攻忤。虽然发生过一些争执,在网友之间,还是能够本着来去自由,说话自由的态度。不料,因为一个同性恋网友的执着,和同时出现的对待房事的表达,我批评了过于严肃呆板的网管之类的人,于是,对我六次封闭改变的网名,最后到了,封闭了我的电脑登录,我不值当老跑到外边去寻找别人电脑写东西发表,这才来到红袖。这件事,我再次明白:现实与网络,是一样的。实里有虚,虚里有实。而我,愿意从二者,追寻一个实。自己先实,等待都实。实,要靠真情来维护。那就是:不同层次的人,用互相真诚善意的实,来达到共存。至少,同层次的人,要互相真诚信任的实,来互相鼓舞。 来红袖好几年了,一些人称我巴老,是看我年龄比他们大些,出于长幼之别;有些人出于情态相似,而走近了客气。难道我不知道这里还有比我更老的网友在写在看?虽然我不在一些互骂和开玩笑的帖子里说话,我还是挺关注有参考学习的价值的骂人话与懈松话里,寻找处世做人的道理与方法。 前几天,为纪念512地震,写文与文刀和老烹,发生了争执。也是我应该认真回顾和小结一下的事情。 和文刀的争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能不能预报;责备谁了没有;如何看待任耿。基本上是围绕与地震密切相关的科学的严肃性和责任感这个话题。我想,我俩都有所体会,分歧中有共同点,有保留点,最后趋于了谅解,也许文刀不屑于搭理我而不来留言了?因为我知道我也是很固执的一个人。所以,很多科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待科学的大众化,还是等待以后科学本身的发展,去现身说法吧。我这外行人,最好说话再严密一点才对。所以还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 与老烹的纠纷,与文刀的相同点在于:不能准确预报就先不要预报,和责难了地震局的专家;不同点主要在于:互相引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引申含义。 老烹把自己想象的我的语言加在我的的语句里,是57年和文革时期,给人定罪的惯用手法:加进,分析,推理,认定,判刑。老烹加进的语言,引申的话,我回复里指明了是说我要把矛头指向党国家人民。这,算文刀所说的:不要太敏感。是的,经过过57年和文革的人,今天不用再敏感了。那么,我要问:在论坛,还要用那些拼音字母和同音字去表达自己想说的话,究竟是为什么?朋友们,躲在暗处的盯梢者,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不会没有!可以毫不隐讳地告诉包括老烹在内的任何人: 无论帝王当政,或者土匪恶霸当政,甚至冠冕堂皇号召为人民大众利益为先的政党当政,都是首先安排自己的亲人和同好以及无条件追随者的利益为先的。然后,匀出一些利益给为他们的目标及路途卖命者,再分一杯残羹给他可怜的人,最后,分出一点给可能造反的人。 这里边,自然出现一个自由与民主的问题。表面允许自由民主,并鼓励所谓竞争,事实上,在权力控制下的竞争,从来就是起跑线不同,背景不同,资助不同;即使自由民主的空间下,有人有特殊能耐而可能上去分红,那么,不是用摸棱两可的法律压下去,就是千方百计拉入自己的团伙。 对不对? 以上,也是我不断从网络草根的不知情的网民那里得到的道听途说。而且这些现象,和美国当今的现实,完全相同。美国的现实,也是我从人家自己的网站得知的,而且明白的说:是从草根的话里,体味的。任何权力控制下的舆论,都经过加工筛选的。 至于老烹最后说让我澄清他自己的留言,我想这次我谨慎一点,别再以聊天样子写字了。老烹在我文章的第20楼写道:‘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生活在虚报的地震恐惧中——地震真的无法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的准确概率……经常谎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不亚于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每个从地震棚回到楼房睡觉的人都是怀着宁可被震死的心态开始的。’ 我用读文写体会的写法,来写了我的回复说老烹:‘要过个安宁日子,别打扰你’,就是一种善意的体会你的心情。谁也不愿意叫别人打扰自己的睡眠,所以公鸡报晓,有时很叫人讨厌。当然,抠文嚼字的会说:公鸡的叫,是真的天亮了;只有周扒皮才半夜鸡叫。是啊!除了惟恐天下不乱的人会造谣地震,而想把自己感觉与单方面研究的结果告诉人,也是半夜鸡叫?为什么人家美国日本,经常有半夜鸡叫的人出来献丑?是不是好心人为大家考虑的太献殷勤了吧! 所以,借这个帖,向包括老烹在内的每个人说,即使我引用分析别人的语言文字不是引经据典那么认真尊重保护版权,可也没有引申到恶毒攻击的意思。这个,我相信大多数网友,是能够看明白的。 |
网络生活随想 | |
日期:2010-05-24 作者:邓映花 | |
|
|
在家独享网络生活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30日 北京现代商报 | |
当“非典”真正造就了一个特殊时期时,人们似乎把家的概念看得更重了,京城很多大公司和一些外企都开始提倡员工的SOHO生活,居家办公一时间成了最时尚的工作方式。“非典”的袭击干扰了人们的娱乐:人艺小剧场停演、大学生电影节推后、各种演出延期迟……人们不得不将计划好的娱乐活动一一取消。就在前几天,北京的歌舞娱乐场所、剧场、影院等文化场所也在这一特殊时期高挂起“闭门”的招牌。连去商场购物一下子也成了“奢望”。而SOHO一族的人则充分秉承了这一族的理念,足不出户的在家吃、喝、玩、乐,上班的人 王先生一直都是“第9城市”的虚拟市民,但是由于工作繁重的原因,已经很久没有上去玩了,这两天没有了朋友们的小聚,没有了加班,王先生上“9城”的时间更长了,每天还在自己的虚拟家庭里做点晚饭,邀请网络好友到虚拟的家中聊天,或者参加虚拟聚会什么的,而且很快他就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虚拟意中人,不久就要举行婚礼了。如果实在见不到网友的时候,就去游戏大厅里打打牌,或者玩会儿台球,生活过得也算有滋有味。把家搬到网络中,已经成了网虫们新的生活状态。 商报链接: 目前网络社区以“第9城市”的虚拟居民最多,通常情况下,在上午11时左右,以及下午3时以后登陆的人最多,会造成网络拥挤,也不方便网虫游戏。 联众游戏中的四国军旗一直是网络游戏中的经典,很多网虫一上网就会不由自主地登陆联众。喜欢玩台球的网虫也有自己常去的地方,比如“可乐吧”(www.kele8.com),那里的台球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而且不乏高手。还有中国游戏中心(www.chinagames.net)在这几家网络游戏社区里不需要先付费,只要在线登陆即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值,想要称霸,就要看你的技术了。 家在网络生活中 为了避免与其他人的接触,很多人都不愿意上街,可是我们总要生存,总要消费,于是网络再次发挥了它的优势,很多人由于“非典”而开始了网上购物生涯。据了解,卓越网3月书籍销售量为1200本左右,而截止到20号,4月的销售量已经达到1500本。 大部分的网络商城在送货时,为了让客户放心,送货员会做好全面准备,戴上口罩和手套,以确保这些货物在送到客户的过程中,人为接触能够降到最低。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这种省力省时的购买方式。 商报链接: 在这段时期内,SOHU、SINA、TOM三大门户网站的商城点击率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一些网络游戏爱好者,经常在网络商城中买游戏点卡,像“仙境”、“天堂”、“魔力宝贝”等网络游戏,这样就可以足不出户的玩了。 想表达一下自己对亲友的问候也可以去中国鲜花网(www.zgxhw.com)为亲人订上一束鲜花,这个网站的最大优点是,对方收到花都好几天了,网站还没找你收钱。 另外,当当网(www.dangdang.com)、卓越网(www.joyo.com)也凭借一直以来的成绩,在网民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家在女红生活中 女红对于都市现代女性来说已经近乎于“古董”一样了,过去,老妈妈的缝缝补补,在现代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了,不过在“非典”时期,女红又重新回到女性的眼中。 孙小姐告诉记者:“做十字绣可以在家修身养性,还能作为送给朋友的礼物,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我还打算和妈妈好好学学做裙子,那好像是我小时侯上手工课的时候学过的。可是上学的时候,总想着学习,也没好好学手工,现在就算是一种弥补吧。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卖纸样的了,也懒得跑到书店去寻找,只好把以前的旧裙子、旧衣服拆了,按照旧样重新在新的布料上剪裁。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穿到大街上,但是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是一种享受。” 商报链接: 尽管十字绣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是目前在各大网站上都不能买到十字绣,好在很多商场都有卖的,一下子买一些回来慢慢地绣。实在不成,就和妈妈在家学做衣服吧。家在学习生活中 那天一个朋友在QQ上告诉我:“昨天我竟然翻出了当年买的那本英语书,才感觉真是像歌里唱的那样,发现好多书还没有读,不知道这几年虚度了多少光阴。趁着这两天在家,我打算好好补习一下英语,也许过一阵子就能用得上。”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多同事把丢弃了许久的专业书籍拿出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充电。“曾经有很多人向我推荐了好几本书,可是我都错过了,要是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重新再问一次:‘那些书都是什么名字’,要是让我选择时间阅读的话,我希望就是现在。”看来现在即使是不充电学习,也有机会可以找几本心仪已久的小说好好看看了,看完还可以在网上和朋友们大侃一下,显示自己的文化底蕴,说不定在网络社区里还能成个什么大师级的人物。 商报链接: 西祠胡同(www.xici.net)尽管是南京的一家网站,但据说最早一批上网的人都是他的注册会员。在这里没有愤青的激烈言辞,也没有无聊人的帖子,几乎每一张帖子都让人回味。各大网站的读书频道: 新浪网(book.sina.com.cn) 新华网(www.xinhuanet.com/book/index.htm) 网易(education.163.com)特别提示: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缴费可登陆:www.icbc.com.cn/zhaopin/jiaofei/jiaofei.htm或打95588 24小时热线咨询 建设银行:www.ccbbj.com商报记者赵葳/文吴千千/图 |
说说我的网络生活 [毕谦益] 于 2004-05-15 |
我是个79岁的老人,在我离开工作岗位后,有一段时间,还不习惯闲下来的生活,有点无所事事。后来。儿子就鼓励我学习计算机,参加“网络生活”。开始我有点顾虑和危难情绪,觉得,一、没有这方面的丝毫知识,完全是个门外汉;二、不会汉语拼音,写点什么,输入困难。但是,儿子很积极,又非常耐心,首先把计算机给我装备起来,又不厌其烦地利用休息的时间教我,硬是他把我送进了计算机爱好者的行列,成为一个热心的网民。 我漫漫地逐步学会了运用计算机,也悟出点道理:只看书、听讲不行,必须实践、实践、再实践!往往有关材料上说了一大篇,教师讲了许多时间,而操作起来,就是那么几下子。所以我建议要想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老年朋友,书要读,课要上,但更应重视实践。 从儿子教会我运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个先进的运用工具以来,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自己感觉到时空变换了,地球缩小了,眼界宽阔了,生活丰富了,充实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比如说,我和国内外的亲友、子女们,通信不要再经过邮局,发个E-Mail就行了;想相互交谈交谈,也不要挂长途电话,在网上进行语音对话或者笔谈,就和一家人坐在桌边话家常一样。这不是时空变换,地球缩小了么。 我从2002年的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爱上了《人民网》,此后,就天天写点什么,有评论,有感言,有抒怀,有批评建议,无所不写。有好有差,有精有拙。一年多来我已经写了656篇形形色色的文章。自己感觉到是“找”到应该发挥晚年余热的场所,觉得自己虽然高龄,但是健康状况还可以,一个老兵么,应该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为名,不为利,继续为祖国的建设作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所以我选择了写评论这一桩,通过自己的小文,歌颂光明,歌颂祖国,歌颂英雄模范和先进事物;鞭挞官僚腐败和社会的阴暗面。天天在判断是非,说三道四,“参政议政”。主观上是这么想的,行动上是这么做的,但是社会效果如何,只能由客观去检验了。 我的小文多是贴在《人民网》上,也常常贴在《新华网》和“海南视窗”上。“海南视窗”为了勉励网友,去年年终我还被评为2003年度“天涯论剑”最佳网友和“天涯文苑”的优秀网友,赠送了贵重的礼物——《梁衡文集》九卷本等。 我还受原来抗大总校三大队(即太行陆军中学)的老师和同学的委托,把这些髦耋老人的诗词作品,在计算机上编辑成《桦皮诗选》(战争期间纸张缺乏,用桦树皮代纸,为了不忘艰苦的岁月而名),每两月一期,已经出刊了19期,除第一期外,都是我负责完成的,编辑、校对、打印和分发,一条龙作业,一个人工作,不觉辛苦只觉甜。 我几十年来,形成个习惯,就是天天写日记,从不间断。战争时期写的,由于环境关系,常常轻装,多已遗失;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3本。前几年,我把其中一些自己认为写的好的日记,摘录出来,编辑成集,名为《栖凤集》(故乡的村名原叫栖凤村,相传村北的玉皇阁上落过凤凰而得名,由于谐音的关系现在叫成西范村),100篇一集,我已经编了四集,因为天天写评论,把它搁置起来了。准备挤时间一定把这项“工作”完成。 我就是这样一天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地生活、“工作”,但是觉得生活非常充实,脑子也不“糊涂”。 为什么我认为眼界开阔了呢?因为天天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动态和群众的反映,做到心明眼亮,以度量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看法是否正确。 计算机像个广阔的园野,任你去驰骋。我不喜欢在网上交友和聊天。但是它能够帮助我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比如,前几天我在编辑《桦皮诗选》时,遇到一篇稿子他引用了曹操的诗《龟虽寿》,但书写不清,有几个字难以辨别;这首名作,过去读过,但记不清楚了。我就在网上查找到“曹操”项,再从中查找到“曹操的诗词”,《龟虽寿》一诗也就跃然眼前了。可以说,计算机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正确使用,它是无限宽广,无所不能的! 当然,我虽然和计算机打了几年交道,但还是个老年小学生,还需要继续努力,继续探求,继续学习,力争更上一层楼! 我唠叨了这么多,是想通过我,通过我看看这个老年人的心态,和计算机给我带来的欢乐。希望有更多的如果健康情况容许,有客观条件的老年朋友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丰富生活,开阔眼见,一定可以给你的晚年带来生活的愉快和身体的健康长寿! 学习计算机,掌握计算机,投入生活,投入战斗!无限风光在顶峰,胜利属于攀登者!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