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各位园长: 为挖掘全国各地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质量的典型经验,加强对优秀办园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园长之间的交流学习,本报拟成立“中国教育报全国幼儿园园长联谊会”,作为群众性、专业性的联谊组织,吸收各地幼儿园园长(包括副园长)参加。加入联盟免费,以自愿为原则。中国教育报将提供宣传和舆论阵地,刊发园长来稿来信,反映园长意见和呼声。并开展提供电子版学前教育信息、送教下乡、教师培训、区域交流等活动,为会员提供服务。 若有意加入,请填写下表。填好后,可回寄我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收。邮编:100082。亦可发邮件至:jybxqzk@163.com。(表格可从中国教育新闻网下载) 中国教育报 2012年9月 |
姓名 | | 性别 | | 民族 | | |
园所名称 | | 职务 | | |||
通讯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电 话 | | 传 真 | | |||
电子邮箱 | | 手机号码 | | |||
园所性质 | | 园所规模 | | |||
园所简介(品牌、特色、成绩等) | | |||||
《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课程》 |
http://xnjyw.5d6d.net/thread-53342-1-1.html | |||||||||||||||||||||||||||||||||||||||||||||||||||||||||
|
■郭淑文 2006年,因工作安排,我由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虽然大教育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但小学和学前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我在小学教的是五年级数学,一下子到了幼儿园,确实很难适应:首先,工作内容不适应,在小学,只要到点上课,到点下课,备好课、批改好作业就行了,可是到了幼儿园,扫地、擦桌子、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要管,而且还要时常扮成小猫、小狗,蹲下来与孩子玩耍,这让我一个从工作以来就站在讲台上讲课的小学教师确实不适应;其次,教学科目上难适应,在小学,是各科分开教学的,我担任的是数学,只研究数学就行了,可是到了幼儿园,就要变成全才了,数学、体育、语言甚至舞蹈都要教;再其次,时间难以适应,在小学,教师只要在上课时间在班里就行了,其余时间可以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甚至和同事聊聊天,可是在幼儿园,却是一天到晚都在孩子中间,晚上回家已经精疲力尽。 除此之外,我还面对舆论的压力和待遇的“缩水”。面对种种不适应,我产生过退缩的念头,可是,当我面对孩子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当我面对家长那殷切的渴望、当我感受到同事间那坦诚相待的温馨氛围,我尝试着坚持了下来,这一尝试就是6年。 6年的时间里,我学会如何当一个孩子的玩伴,我学会了如何引导偏食的孩子把幼儿园的饭菜吃下去,学会了如何引导不爱午睡的孩子静静地睡着,学会了给幼儿开展体育活动、和孩子一起舞蹈,我还学会了与不同的家长打交道…… 6年,我更学会了用父母般的爱心对待孩子,用敬业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真诚对待家长,用开朗的心态对待生活。 6年来,由于我的努力,我在幼儿园实现了和在小学同样的专业成长,我获得了山东幼教优质课二等奖、泰安市幼教教学能手、泰安市优秀教师称号,并多次在省、市、县幼教舞台上为老师执教公开课。6年,我成功实现了一个转岗幼儿教师由陌生舞台到得心应手的跨越。 近年来,由于幼儿园师资的短缺,上至教育部、下至乡镇,都一直提倡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但是,很多中、小学教师怯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生疏,怯于幼儿园工作的繁琐,往往不愿意转岗。在此,我也衷心希望,由于工作需要转岗到幼儿园任教的中、小学教师不要再犹豫,不要再观望,勇敢的投入到孩子们中间来吧。这里,虽劳累,却能收获精神的愉悦;这里,孩子的话语虽稚嫩,但他们每天却用纯真的笑脸迎接你。这里同样有宽广的舞台,等待我们绽放精彩!(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28日第3版 |
楚天金报讯(记者 赵莉)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就《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对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修订。相较1996年的规程,征求意见稿将幼儿的安全列为“头等大事”,要求幼师“紧急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教师的准入门槛拟提升。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4月23日。 入园年龄3周岁或更小 征求意见稿表述: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周岁至6周岁。已经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要的地区,可将入园年龄适当向下延伸——这样的表述在1996年是没有的。 武汉市幼教专家、武昌新桥幼儿园园长秦丽说,1996年私立幼儿园没有像现在这般兴盛,所以在工作规程的制订上,以公办园为主。公办园资源缺乏,接收的孩子必须要求年满3周岁。如今,绝大多数幼儿上的都是私立园,入园的年纪为2岁半以上。修订后的表述,认可了私立园作出的贡献。 必须优先保护幼儿安全 此次修订稿特别增加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章节,要求建立健全房屋、设备、消防、交通、食品、药物、幼儿接送交接、活动组织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并要求教职工必须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紧急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 同时幼儿园应当投保校方责任险。对于这样的表述,孩子就读梨园一私立幼儿园的罗女士表示欢迎,毕竟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白谈。 优先保护幼儿安全,意味牺牲精神,对于90后的年轻幼师来说是否是种挑战?中南路幼儿园的刘芳称并没有压力:“只要是真心爱孩子,就可以做到这点,这跟80后、90后没有关系! 幼师准入门槛拟提升 近年来,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伤害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家长们一再呼吁要提高幼师准入的门槛,给祖国的未来更多的呵护和安全感。此次的修订稿透露出类似的信息。 幼儿园教师实行聘任制,要求具有良好品德,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和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素养,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心健康。同时强调,有犯罪记录者和精神病史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幼儿园保育园的学历要求从1996年“初中毕业以上”,提高至“高中毕业以上”。 幼儿园收生不超过360人 修订稿首次规定“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乔女士的孩子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的一所公办园就读,她告诉记者,幼儿园班额大不说,全园的人数也有好几百人,“老师哪能一个个照顾到呢?”实际上,江城幼儿超过360人的幼儿园不在少数,多为名优幼儿园,不少幼儿是“择园生”。乔女士认为,幼儿园上限人数的提出“非常有必要”。 |
漫画中国网供图 ■汪京莉 为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入园难问题,很多地区按照教育部门统一部署,扩大了办园规模,建立了新园和分园。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量的新教师入园工作。一方面,新教师为园所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朝气和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园所管理工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最让管理者感到忧心的就是新教师安全意识的空白。 可怕的教师安全意识“空白” 在对新教师一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调查中,我们曾经看到有的新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剪纸,高兴起来的时候挥舞着剪刀和孩子交流;有的老师为了使用电脑方便,或是给手机充电,把电源插座放在地上;还有的老师几乎没有生活卫生常识,随手拿起班上给孩子削水果的刀子当改锥紧螺丝;在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候,有的老师只顾着和一两个孩子玩,也不管其他孩子在做什么,甚至出现了发生事故都没有看到的情况;还有的老师在孩子们洗手如厕的时候不看护孩子,自己去喝水休息…… 看到新教师安全意识如此空白的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意识到对新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3—6岁幼儿,他们那样的娇嫩和脆弱,需要成人精心呵护和培养,同时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安宁。 因此,帮助新教师形成安全意识,具有预备安全隐患的意识是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新教师为何出现安全意识“空白” 为什么新教师会存在这样的安全意识“空白”呢?在调查、了解、分析的基础上,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年轻教师个人生活能力欠缺 近几年入职的新教师,基本是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尚且由父母包办代替,更不知道安全注意事项了。与此同时,这些年轻教师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于生活中的饮食卫生考虑不周全。因此当他们新进入工作环境,面对关乎孩子饮食安全的问题几乎没有卫生安全意识,所以就会出现老师不知道把水果刀和其他工具分类摆放,专具专使等问题。 幼儿教育专业经验不足 新教师刚进入到工作中,他们很想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经验,缺少专业技能,当他们面对30多名幼儿的时候,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在看护孩子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照顾,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合理分配教师的注意力,关注到全班孩子。因此就出现了只和几名幼儿玩在一起,而忽视了更多的孩子。 在我们调查新教师区域指导情况的时候,就发现青年教师这种注意力分配不合理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满教室“飞”,一会儿到这个区,一会到那个区;还有一种则是到一个区后就不再换地方,只关注眼前的几个幼儿,其他幼儿几乎被忽视。这些现象都说明专业经验不足造成了新教师注意力的分配不合理。而注意力不合理的分配就造成了老师易忽视活动中部分孩子的情况,不能预防安全事故在前,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 保教并重的教育观尚未建立 新教师在入职开始时,经常会认为:我是一名老师,我负责和孩子们玩,教孩子们本领,照顾孩子那些生活上的事情应该归生活(配班)老师负责。 在我们调查新教师对幼儿生活照顾与指导情况的时候就发现,新教师不是很关注生活环节,有的老师甚至在一个半日活动中根本不关注幼儿的生活环节,经常把生活环节交给配班老师。 这个现象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在保教并重方面的认识还不深刻。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认识到保育在前,教育在后。不能只重视一日中的教育活动而忽视了对幼儿的悉心照顾。同时,也反映出了教师教育观的不正确,还没有建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暴露出了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教师职责中,明确要求主班教师应跟随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意外的时候,作为主班教师应该能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等等。如果主班老师没有全程关注幼儿生活活动,那就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一旦有意外发生也不能及时处理。这样,教师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弥补教师安全意识“空白” 对新教师存在的安全意识“空白”,如何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如何能为孩子们创设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节,如何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我园尝试探索一些策略来支持和帮助新教师逐渐填补安全意识中的“空白”。 安全培训帮教师建立安全意识 为了弥补新教师在安全意识上的不足,我园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专门设定了安全培训内容,把需要教师获得的安全内容分成若干版块,如卫生保健知识、教室安全隐患、园所消防安全、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请保健医、安全干部讲解幼儿园班级中存在的各种安全教育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使得教师入职后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安全内容的初步印象,不再是头脑一片空白地进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师徒结对帮教师巩固加强安全意识 培养新教师形成安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也绝不是几次培训就能够建立起的。因此对于新教师更需要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能够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醒他们。也就是说新教师更需要在他们的成长中获得“务实性”的帮助。因此,我园采用了一对一师徒结对的模式,并制定了“师徒结对实施办法”,作为师父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醒和帮助新教师发现、改正存在的安全隐患;新教师要注意积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的认识。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师带徒的过程中,新教师了解到了园所、班级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巩固和加强着安全意识,逐渐填补着原来安全意识中的“空白”。 案例研讨帮教师树立科学教育观 影响新教师的安全意识除了自身生活经验外,还有来自于专业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我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新教师感悟和发现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教育内容;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在与生活、同伴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开展教师间“关注幼儿点滴生活”的交流活动,引导老师们发现在生活中孩子们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生活中的教育。 在教研活动的引领下,青年教师不再认为照顾孩子的生活是配班老师的事情,更加愿意在生活环节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调整下,因为忽视生活环节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消失了。 新教师在带班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作为管理者我们把这些事件收集整理成为一个一个的小案例。然后把这些案例展示给老师们,和老师一起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适宜性;教师行为对幼儿身体、心理可能造成的影响;如何调整才是幼儿健康成长最有利的教育行为,等等。通过案例式培训帮助教师在直观具体的情景中知道教育行为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以及如何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等经验,并鼓励新教师把获得的经验运用在自己的班级工作中,在消除不安全隐患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能力。 编制保教手册支持安全意识的构建 新教师的安全意识“空白”,除了依靠来自培训、教研等外在的帮助外,还应该有支持教师自己学习和建构安全意识的过程。因此,我园编制了《幼儿园教师保教手册》,把教师在一日带班中的主要环节、适宜语言行为、安全隐患、教师的工作要求及流程等呈现出来。这本手册有效支持了新教师对工作的熟悉,明确了适宜行为、安全注意事项,减少了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几率。同时也给予了新教师更多自主学习、理解的机会,并支持他们在安全意识上的自我建构。教师自我安全意识的建立和形成才是幼儿安全的最重要保障。(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曙光幼儿园副园长) 《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23日第2版 |
| |||
| |||
■王晓芬 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选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好的选题应该从孩子的心灵出发,以解读孩子、促进孩子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教师与孩子的共同生活就是最好的选题来源。从孩子的心灵出发,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认真的筛选、专业化的加工和转化,就可以生成许多有价值的选题。这样的选题贴近孩子、贴近实践,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孩子,也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孩子具体的心理需求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教育目的和计划,加上自己对孩子的了解,设定各项活动。然而,有时会因此忽略孩子的独特世界。从幼儿视角切入,往往会让教师发现许多神奇、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也正是当下学前教育需要回归孩子世界、回归孩子心灵的努力方向。 比如,区域游戏时的两个情景引起了A教师的思考:一天,丫丫在玩理发店游戏,她等待着小朋友们来理发。A老师来到理发店:“请问可以理发吗?”丫丫兴致立即高涨起来,忙着洗头、剪发、吹风。两天后,丫丫选择了娃娃家游戏,她做娃娃,丁丁做爸爸,圆圆做妈妈。这吸引了A老师:“我们一起玩吧?”孩子们却不愿意。 为什么同样的参与,孩子的反馈不同?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参与?教师如何才能理解和回应孩子的需求?带着这些疑惑,一方面,A老师开始了更具体的观察,他详细记录了孩子们的具体情境、对话、活动过程;另一方面,他翻阅了自己曾写过的观察记录、查阅文献。在记录了两个星期后,A老师感觉到,游戏种类、情景不同、介入方式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而核心的问题是,教师是否真正地进入幼儿的心灵,体察他们的精神活动,在每一个具体情境下,都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孩子,并给与灵活的回应。他开始更有目的地查阅资料,并查看有关教育科研方法和观察记录的书,这为他最后确立《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这一课题和真正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班级中“特别的”孩子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们会遇到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往往与同龄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别。他们或许太调皮、过于任性、攻击性强、进餐缓慢、动作发展迟缓、语言落后,或许在文学创编、表现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表现异常优秀,或许患有特殊的疾病。这些儿童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了他的成长、如何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教育,无疑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对待这些儿童的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也是值得老师们去总结的。 如B教师发现,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加上本园位于城乡结合部,园内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逐年递增。老师们普遍认为,这些儿童自理能力强、运动能力发展良好,但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特别是在生活卫生习惯上,让老师们感到苦恼。B老师发现,尽管如此,但也有少量的流动儿童在生活卫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良好。于是,他想到:选择这些儿童作为个案进行深入探讨,观察、记录其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重点分析其习惯养成的原因,可以从中寻找到对其他外来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有所帮助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有了这一想法后,B老师先和同事交流自己的思考,大家认同他的这些感受,还一起回顾了身边这类孩子的表现,总结了各自的思考。带着这些经验性的认识,B老师查阅文献,他先搜索和下载了百度、谷歌、各级各类教育网和学前教育网中的相关文献,他发现这些网站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不强,文献非常零散。之后,他找到了正在高校读书的表妹,麻烦她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方正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下载了文献。B老师还购买了有关流动儿童研究和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书籍。拿到这些文献后,他细细研读,发现目前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对于3-6岁流动儿童的研究极少,更无对某些个案儿童进行深入关注的研究,这说明这一选题有新意。B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搜集相关资料,确立了《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流动儿童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 活动中遭遇的两难情境 所谓“教无定法”,不少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会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两难情境。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面对真实的教育环境和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在运用以往学过的理论时,可能会遇到理论和实践的冲突问题。其实,及时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是产生研究选题的途径之一。 比如,C老师发现,尽管在幼儿园未专门进行识字教育,但因为家庭教育、幼儿个人因素的影响,同一班级内幼儿的识字量存在显著的不同。在阅读活动中,识字多的孩子嚷着“我都认识、老师快读快读”、识字少的孩子还在观察着图画,老师不知如何处理……这样的两难情境促使C老师想到:早期阅读对儿童发展极为重要,那幼儿识字量的多少与早期阅读是否相关?不同识字量的孩子在早期阅读中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带着这些疑惑,C老师开始试着搜集资料:他有意识地记录在早期阅读过程中,特别是自主阅读时,不同识字量的孩子在阅读同一作品时的不同反应。在记录了两个星期后,C老师明显地感觉到,识字量不同的孩子在观看图书、理解图书、想象力等方面有差异,这意味着这一问题是可以探究的。他还发现,在所搜集的个案记录中,有3个记录是不完整的,以后正式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确定观察记录方式,最好设计专门的表格。在15个有效记录中,识字量多的孩子认识近百个汉字,少的仅有10个左右,还有部分孩子介于其中,如何划分识字量多少也是一个需要斟酌的问题……带着这些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他开始有目的地查阅资料,并查看有关教育科研方法和观察记录的书,这为最后确立《幼儿识字量与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这一课题和真正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以往研究的延续 幼儿园教师最好选择本园或自己有过一定研究积累的话题,特别是完成某一课题后,发现还有与之相关的话题需探讨,这一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就可以成为下次选题的来源。幼儿园老师常说的“这次的还没有做完,怎么又有新的了”,表露出课题之间的不连贯性,这也是一线实践者选题时经常犯的错误。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选题方式对研究者的挑战非常大,也不利于研究的进行和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 如某幼儿园带领全园教师开展了《儿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其中的发现之一为:孩子在不同的美术活动类型(包括绘画活动、手工活动、作品赏析活动等),创造力都得到发展。课题结题后,D教师回想、查看本班孩子的表现,并细细研读研究报告,他发现:仅仅是手工制作,其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剪纸、折纸、布贴、泥塑、纸制模型等等,每一项内容各有特点,均可进行深入探究。考虑到本班儿童都很喜欢剪纸活动,D老师打算开展《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创造力发展》,并撰写了课题论证报告。 在课题论证会上,D老师向领导和邀请的园外专家阐述了自己的不太成熟的研究设计:将本班孩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首先借助专门的测查工具对两组儿童的创造力发展进行评定,再让实验组进行专门的剪纸活动、对对照组不给予这一教育。 专家们认为,这个研究有一定意义,也是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孩子们在更加具体的情境下的表现。但是,这个选题过于注重形式和方法,对具体实践中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不够;注重了实验性,但却部分缺失了孩子的主体性;活动成了主体,孩子则变成了实验的附属品。D老师自己也发现,该课题的可操作性不强,因为他没有精力对同一个班级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活动。结合专家的建议和自己的反思,他将课题修改为《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创造力发展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 |||
■王坤 七年前,我从小学转岗,成为一名繁忙而辛苦的农村幼儿教师。那时候,不了解幼儿心理,也根本不懂幼儿教育的本质。我只会用教小学生的方法教幼儿,一节课学4个英文单词,领读了好长时间,孩子还不会读。珠心算算不对,我只好把孩子叫到前面,让孩子一个一个算。 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事情,孩子们做什么事情,我也不理解,所以总认为是孩子“顽皮”,每天喊得嗓子都哑了也无济于事。回想起第一年的幼教生活,我和孩子们都很痛苦,整天处在一种“相看两生厌”的状态,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却不知向谁诉。 第二年开始,我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再加上有自己的孩子后,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0~6岁的幼儿是通过“玩”来感知世界、了解世界的,对他们来说“玩”其实就是“学习”。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而我们往往让四五岁的幼儿在小椅子上一坐就是20多分钟,还要让他们学习他们不感兴趣、也不该过早学习的知识。孩子动一动、说说话就会受到训斥。这些要求对于幼儿来说怎么能受得了?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从网上找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加入对本班幼儿需求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在吹泡泡活动中我终于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彩;在运瓜的游戏里我听到了孩子们那久违的、无忧无虑的笑声。那笑声是如此美妙悦耳,比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此时,我才明白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暑假里我读了王红兵的《从幼儿园到清华园》和李跃儿的《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等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我的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发现成功的幼儿教育原来都是回归了孩子的本心和幼儿教育的本质。这些书都提到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家长认识的误区及怎样把孩子解放出来、把他们的本性还原;培养信心、兴趣的重要;幼教工作者的素质等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很难,我做到的让孩子喜欢仅仅是第一步,我还有更高的目标:不断学习,不断朝幼教本质前进,进一步鼓励幼儿自我教育,尊重幼儿、启发幼儿,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性和探索精神,为他们整个人生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双臼小学校中园) |
| |||
| |||
■郭晓艳 教育反思,是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提炼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近年来各级学前教育主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组织不同层次教师分别参与全员式培训。教师应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思考,学习后善于反思,勤于反思,不断成长,逐步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寻找差距——在比较中强化横向反思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能力提出,将教师“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作为教师“反思与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作出明确的说明,这对于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近半年与所在农村园的幼儿教师交流讨论、探讨教研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个人专业发展没有目标和规划,工作存在盲目性,将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简单归于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水平低显然是不够客观的。综合各方面因素,尤其从教师内因出发,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将视角仅限于按时出勤,而应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思考,学习后将学到的经验与自身教育实践客观比较,在日常工作中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以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是学前教育发展中对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 寻找差距——在比较中强化横向反思 孔子曰:“见贤思齐。”意思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要虚心学习,想办法赶上去。在反思过程中,客观地看到他人的优点,才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开放的教育大环境,给我们教师相互观摩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安排下,园际之间的开放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教师外派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习回园后,与老师交流时,我发现:教师时常觉得其他园教育活动好是因为孩子配合得好,觉得区域活动好是因为区角空间大、玩具丰富……仅从外部找原因,显然不会对自身教育行为的改变有所帮助,外出学习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教师为了利用好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妨尝试做到以下“三个一”:开展一节模仿课或参与交流汇报;写一份学习后反思;提一项幼儿园管理建议。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通过边看边思考、边看边分析比较,增强学习的实效。 教师外出学习回园后,可与园长和业务园长一起交流,观看学习的照片和录像,共同提炼学习观摩中的精髓,在汇报交流或模仿课中与大家具体分享看到的几方面优点。如:美工区结合主题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了哪些操作材料;幼儿是怎样使用这些材料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模仿课要展示体现出原组织教师的哪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等。针对要介绍的优点,比较出自己在此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和改进调整的措施。 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本园组织的学习汇报活动。生动直观富有针对性地汇报,以一人带动多人,以点带面,教师要有目的地比较出与优秀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差异,在一日活动不同环节组织中质量上的差距,并结合本班幼儿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 反省实践——在总结中强化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会理性思考,客观分析自身教育实践和行为显得尤为关键。 如环境创设观摩中,大(二)班的主题墙结合主题《我长大了》,用彩纸在整面墙上拼贴出造型各异的楼房和平房,上面粘贴了第二周“能干的我”中幼儿设计的绘画作品。在评析中教师普遍认为该墙饰体现了艺术性,达到美观的效果,也体现了幼儿的参与。而有些教师则提出了更深入的见解,对墙饰的教育价值进行了讨论:大(二)班创设的这一墙饰是否真正体现了与幼儿的互动?应该怎样让墙饰与主题“我长大了”各活动的开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带着问题,我们先学习专家的理论。对照理论反思,我们认识到:墙饰应该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的、随着主题发展不断延伸的,应该具有连续的发展空间和清晰的发展脉络。随着《我长大了》主题的推进,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可包含不同的子栏目。我们讨论整理出该墙饰可随着主题“我在长大”——“独特的我”——“能干的我”的推进和发展,分为“我渐渐长大了”、“我的名字与众不同(我的名片)”、“我是能干的哥哥姐姐”、“我是小小设计师”等子栏目。这样主题墙饰和子栏目可以随着活动的进展而逐渐产生,使墙饰与活动有机地结合,给每个孩子充分参与和展示想法的机会。 循序渐进地分析,教师对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主题墙饰的创设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会从理论寻找依据,对照自身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去反思,逐渐养成质疑自己教育实践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当就一个个活动展开讨论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在教育实践中,无论成功与失败对我们而言都应该是一种收获,即从成功中找准方向,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完善。 自我剖析——实现反思到行为的转化 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演练提升,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农村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经验有限,参与集体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利用好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观摩,将其作为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相互对话中、在观念的交流碰撞中,使自己的反思能力得以提高。 教师的自我剖析要以转化成教育行为为目的,因此有节奏和教育实践呼应的反思十分必要,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按照“课后思”、“主题思”和“月后思”这三个“节奏点”进行反思。 “课后思”主要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后的效果分析和反思。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后,可以首先对实际组织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实际达到的效果与教师预想的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其次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理念作为反思的依据;再其次分析自身教育行为与幼儿表现的关系,找出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调整改进的思路和方案。 “主题思”是指主题活动后,教师自己回顾整个主题进展的过程。这一活动包括,对主题中活动内容的设置、师幼互动、主题环境活动区创设、家长参与、幼儿发展等方面反复地回味思考,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多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以调整教育行为,同时也为园本课程的调整完善提供依据。 “月后思”是每月的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对照“教师月工作考核细则”,对本月工作的各方面进行回味思考而做的综合性反思,通过总结的方式找出不足,提出下月改进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结合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现状,对照自身的教育行为,一次次地自我总结,其实这也正是教师与自己对话,总结自己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自觉的自我对话,艰难的自我磨砺,大胆勇敢的自我否定,才能够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最终在获得理性升华的同时,实现自己在专业道路上的发展。 学习和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只是反思活动的第一步。农村幼儿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渠道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才能逐渐具备观察思考辨析的专业水平,才能够提升自我体验感悟的程度,才能在大量充实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以丰富的教育经验为底蕴,实现有效的、高水平的反思,最终实现农村幼儿教师的自身的专业成长。农村幼儿教师的成长也正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灵珠山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