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作文“真”的类型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0-24 16:42
标题:
作文“真”的类型
作文“真”的类型
——基于教师评阅作文成稿环节的认识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马豫星
提要:
文章从教师角度,立足作文活动的枢纽——成稿的评阅,阐述了作文成稿不同类型的“真”。说明文是客观知识的真。议论文是逻辑推理的真。记叙文是复杂境域的真,又具体分为现实体验之真、心灵想象之真与文本切合之真。为的是务实地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而不是非理性地模糊笼统含混地坚持作文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
教师 作文成稿 真的类型
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有“文以载道”的风习,至今未见衰退。高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提倡以人为本,提倡回归生活,拒斥纯粹的语文能力这孤悬的一极,实质也是重视“文中之道”,只不过这“道”和以前体现为儒家思想或某种政治思想的“道”有很大不同罢了。具体落实到作文教学,表现为人文性的“道”,就特别强调作文的育人功能,提倡写“真情实感”,反对作文内容的虚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以此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对此,笔者完全赞同作文必须抒写“真情实感”。不过,只有辨析清了作文“真”的内部构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不是非理性地模糊笼统含混地推崇“真情实感”,才不会损害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显性目标,从而在教学层面凸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渐成共识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正式展开论述之前,先对“作文”做个界定;面对鲜活的生活世界,任何理论都有特定的认知视角与边界范围。在此,
“作文”,特指在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下、以“学习者”
的角色学习‘写’而展开的非独立性活动及其结果。
它有三个必备特征:①活动于集体而非个人的环境,凝结着教师、学生集体与作文执笔者三类智慧。②表征为教与学相对而成的形态,作文文本至少有三个阶段的形态,即教师激发下学生个体孕育思考的浑沌笼统的“腹稿”形态,属于前文本。教师监控下学生个体外化意识的成稿形态。教师评阅讲解后学生个体修改总结的定稿形态。③受着整个课程体系的影响,应当从相关课程里汲取知识,充实活动作文内容,提高活动水平,以体现学校教育体系的完整特征。
同时,本文选择教师这一教学要素,来解析作文成稿阶段“真”的类型。因为,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简洁地来说,虽然有三个要素构成,即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料,
但是,无论教学主体论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还是对话理论里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都未能忽视教师借助“教”的行为,对师生双边活动的终极影响或控制;“主导”也罢,“首席”也罢,实质还是不同教育思想下对学生不同形态的影响或控制,或显或隐,或重或轻,否则就不是教学了。并且,作文成稿的评阅,在整个作文活动中处于中段位置,是枢纽,既可以点评学生行文过程的优劣,又能够帮助学生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修改,促成定稿的诞生;这是集教学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教学环节。
分类,是理性考察作文成稿“真”的必要条件。从表达方式入手,作文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类型;虽然这种划分不很科学,难以全面反映文本内部细节特点,但在中小学基础阶段比较适用。
(一)说明文“客观知识的真”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因此,学习写说明文的时候,文本内容的“真”,取决于学生认知范围的大小与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否,取决于学生人类知识与生活阅历丰富与否。此类作文,情感情绪类因素的参与相对薄弱,更多的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比如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灵活性。
大家都知道,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不太可能跳出当前的知识框架去发现去创新,为人类增添新的知识;他们的知识还在现有的人类知识范围之内。正在成长的中小学学生,生活经历初浅,工作实践尚未起步;局促于家庭、学校有限的时空,个体性的缄默知识难以形成,更谈不上用语言符号外化为显性知识了。
因此,此类作文内容的“真”,是“客观知识的真”,它基本排除了个体认知结果的特殊性,说“套话”就多了。只要教师掌握了所要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般通行的知识与经验,便可快捷地作出正确的判定。
此类作文,即使学生没有真实地解说事物、阐释事理,不符合当前人类的知识与经验,只要排除学生的抄袭行为,也不需要从道德规范层面来进行教育;此处不关涉个人的品德规范,它只属于人类的理性认知范畴,基本上没有品德规范之类的教育点。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提醒学生努力学好相关课程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课程,恰当地引入作文成稿的修改,实现作文定稿的“真”。
(二)议论文
“逻辑推理的真”
与说明文内容的客观普遍性比较,议论文内容的主观个体性就明显许多。因为“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中“表明自己的……”意味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问题或事件的分析、评论,——这也可以说是立论基础的差异。“表明自己的……”还意味着,由看待问题或事件立足点的差异,必然引出结论的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今,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理解评论具体问题与事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实属正常,无可厚非;只要不悖逆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念,诸如生命意识,宽容意识,环保意识,等等。所以,议论文的“真”,不能仅仅从结论来衡定。因为这个结论,不像说明文那样,可以找到一个可供比照的知识经验系统,它很可能没有整齐划一、客观普遍的标准答案。
在这种情形下,对待议论文,人们更多地从思维逻辑方面来考察,即文章整体是否自洽圆融,是否无疏漏缺憾,文章部分之间是否无矛盾冲突。换句话说,议论文的真,是“逻辑推理的真”,是人类思维的精密完美。
不过,教师判定议论文作文的“真”与“假”,还是比较容易。学校教育系统的班级授课制下,学生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基本按照着国家的学制安排来进行,有统一的入学和升学的年龄或资格标准,有统一的学习时空与课程内容,有统一的考试与评测。并且,如果学生所在的学校,崇尚应试升学,大搞题海战术,那课本内容的学习就可能占据学生许许多多的课余时空,——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里形成个性化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因而,这样教育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学生用整齐划一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世界;涂抹着个性色彩的分析与评论,实属凤毛麟角,——“大话”、“套话”想不说都不行了。这种倾向在初学写议论文的起始阶段,——通常是初三年级,表现得最为明显。这样的作文境况,大大降低了教师遇到个性化、新颖性、独特性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几率,可以很直接地重点审阅论证过程中思维逻辑的“真”与“假”
了。
当然,以上论述并不是主 张老师可以忽视作为立论基础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教育,放弃关注富有个性化、新颖性、独特性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作文。如果在成稿中发现立论基础的缺陷或错误,在不损害语文教学自身属性的范围内,教师也可以适度进行思想与价值观教育,来帮助学生修改成稿,夯实定稿立论的思想基础。如果教师看到成稿的结论超出自身的接受范围,与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相冲突,与通行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不相符合,也不可轻断为“假”,因为其中就可能是新颖的论述。
学校课程体系下的议论文作文,教师千万要多提醒学生多多引入人文类课程的知识,像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人文部分)、政治哲学经济类知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