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禹学术理念探析 | ||
作者:王松泉 | ||
朱绍禹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界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的又一著名语文教育家,是我国高师语文教育学科领域的杰出代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战线的一面鲜艳旗帜。朱先生年届八旬,历任我国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从教五十五年来,不但以其教学实践培养了大量人才,更以其学术成果为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诚然,我们在仰慕朱先生教学与科研的巨大成就时,不难看到他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他的科学研究的水平。朱先生在学科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高大的里程碑。然而,在朱先生辉煌成果的宝库中,我们更应当发掘和学习他与众不同的学术理念。他那强烈的创造意识、辩证的哲学思维、开放的学术观点、严谨的结构思路、练达的语言风格、谦和的治学态度,正是当代科学研究所崇尚的风格,皆可成为当代学人研究学术的楷模。 一、强烈的创造意识 在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中,朱先生十分重视破除陈旧观念,努力开拓创新。他明确指出:“我们是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前进的,是在同现时的相邻学科的相互依赖中发展的,是在同自身的陈旧观念和外人偏见的斗争中迈步的。今后自然也就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同相邻学科特别是新兴学科的相互依赖中,以及更彻底地破除陈旧观念中开拓、发展。”并且强调:“我们未来主要应该做的,当是一方面继续提高研究水平,使这一学科成为内容充实而深刻的科学;一方面当是扩大研究领域,使之成为内容广阔而齐备的科学网络。”[1]这里,朱先生特别注重“扩大研究领域”,形成内容广阔而齐备的“科学网络”,强调的是“继续提高”,“开拓、发展”,使我们的学科成为“内容充实而深刻的科学”。 是的,每当看到朱先生的新著,迎面而来的总有一股新意。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中学语文教育概说》,就不同于此前流行的语文教学法专著和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其书名新、观念新、视野新、思路新、结构新、内容新、材料新等特点,被誉为新时期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奠基之作、一座创新的里程碑,赢得了如潮好评。此后,朱先生无论是语文教育学新著还是外国语文教育研究论集,无论是语文教育辞典还是语文教材研究论著,无论是语文科研指导书还是语文学科研究动向的编著,都有着浓厚的创新的意味。就以他的语文教育序文集而言,其中收录了他为93部语文教育论著所写的序言。林林总总的序言,虽然都属于语文教育,但均是针对各书不同的特点来写,发掘精深,切中要害,因而篇篇出新,字字生动。读着丰富多彩、充满创意的清新序文,你一定会仿佛进入一个语文教育的百花园! 当然,朱先生强烈的创造意识更体现于他对语文教育规律的剖析和揭示。他的学科基础观、学科结构观和学科发展观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发展。朱先生的这种理念,源于他的学科革新观。他说:“凡是优秀的教师,是必定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前进步伐的先进思想的。他们是现实和未来的挑战者。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历史。相反的,他们几乎都兼有正确的传统思想和时代革新思想,几乎都是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具有创造精神的改革家。自然,他们也同时都勇于摆脱陈旧的习俗观念,努力追求富有创新意识的新见解,并以之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其先进思想一般表现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发展独立思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最少保守性和封闭性,而多进取性和开放性。他们的语文教育观是发展观,因而他们能够怀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有效地进行发展性教育。”[2]朱先生是这样认识的,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他认为,要发展,就得改革;要发展,就得创新。朱先生这种强烈而卓特的改革精神和一以贯之的创新意识,正是他建立丰碑的原动。可以说,朱先生在学科建设上的一切贡献,都是革新实践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从他的所有成果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与众不同的创见。他的成果以及形成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正是我们学科建设的宝贵财富,它将永载我国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史册![3] |
《教学争鸣录》目录
说“语文” 张志公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为《语文学习》200期而作 梁衡 让汉字走向世界 吕型伟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吕叔湘 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吕型伟 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 姜拱绅 我造成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 吕叔湘 对于语文教学的再思考 于漪 方仁工 莫念“紧箍咒” 顾天立 试论40年来语文教学的总体失误 郭宗明 语文教改的三个基本点 刘国正 附1 1987 年全国实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语文学科调研组 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若干说法再推敲 冯起德 从“文质说”谈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选材标准的质疑 耿法禹 基本篇目“名”“实”辨 陆鉴三 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 陈钟梁 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 韩军 要辩证法,不要绝对化 王朝清 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于漪 语文工具论批判 李海林 语文学科的性质之谜 王尚文 “工具说”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董旭午 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 龚向明 正本清源说“工具” 李维鼎 语言文化教育:语文学科应有的个性 毕唐书 语文,请向人类精神文化靠拢 马智强 语文,是能力型的人文学科 权曙明 提倡两个“全面发展”——答《语文学习》记者 张志公 附2 名不正则言不顺——关于中学语文学科性质研究综述 鱼浦江 附3 一场重要的讨论——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鸣综述 李震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有关问题探讨 黄光硕 典范性是语文教材的生命 盛海耕 语文课本的生命力在哪里 朱绍禹 语文教材改革的尝试 段力佩 为口语训练争一席之地 徐振维 范守纲 张志公教授主张中学设置文学课 本刊记者 文学教育值得重视 朱绍禹 文学鉴赏与语文教学 盛海耕 应该把文学课上成文学课 吴鸿基 应当重视诗歌教学 盛海耕 重编新诗篇目刻不容缓 毛翰 诗歌的教育意义——对考试一个指令的异议 方印中 诗诗答问 刘国正 附4 回顾中学汉语文学分科 王兆苍 “语感中心说”献疑 曹有国 为“语感中心说”申辩 王尚文 语感的“外延”到底有多大 程良焰 语感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兼谈曹有国、程良焰老师商榷 李海林 参与和合作:走出语感教学误区 龚向明 附5 语感及语感教学研究述评 包建新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学少考 赵宪初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实践性思考 赵泽福 彻底“脱钩”,还是“加强联系” 赵源 标准化考试必须休息 钟宇 对我国标准化考试的认识 马世晔 附6 审慎地、科学地开展高考题型功能研究——全国高考题型功能专题研讨会综述 郑编竹 关于语文教师的几种提法辨误 刘学柱 跳出“自我”的一次心灵对话——青年语文教师人格培育管见 陈军 语文教师的悟性与个性 牛兴旺 呼唤教学个性 曹动清 解绑 解脱 解放——语文教师的呐喊 郑惠中 语文教师要学者化 陈澎璟 论“学生主体” 钱梦龙 论“教师为主导” 钱梦龙 论“训练为主线” 钱梦龙 谁是教学的主体 鲁明才 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 甘其勋 蔡明 “三主”语文教学观献疑 权曙明 顾菊生 附7 教学主体论的历史轨迹 甘其勋 蔡明 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夏如湘 破一破程式化 徐振维 试析阅读教学的三个误区 陈明华 是陷入“误区”,还是中断循环? 张大文 附8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述评 余同生 附9 中西方语文教学模式的比较 章熊 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 魏书生 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 程红兵 教学单元与单元教学 黄光硕 “单元教学”质疑 马双有 单元教学的反思 汤苏生 附9 近十年来的语文单元教学 张税 程荣华 郝嘉杰 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是哪种语法知识 吕叔湘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从“淡化语法教学”说起 胡裕树 语法教学弊多利少 钱汉东 正确对待语法教学 董金明 试析当前语法教学的尴尬避面 朱宝元 语法教学非改不可 邵敬敏 淡化是对繁化的否定 濮侃 中学生不喜欢学语法,就该“淡化”吗? 王兴伟 语法教学不宜淡化 谢逢江 规律无情 不学不行 鄢义 中学语法教学有待改进 傅惠钧 只能强化 不能淡化 赵洪勋 中学语法既要简化,又要深化 俞敦雨 关键在教什么,怎么教 汪周望 为什么要组织这场讨论 《语文学习》编辑部
1初版序/刘国正
4再版序/阎立钦
语文课程教材教法
7我们对发展智能问题的看法──第一届“西湖笔会”讨论纪要
14“出路”在于改革──致郑天任同志
24让思想冲破牢笼──语文教育开拓者的赞歌
30传统,需要科学的反思
35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45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
50试论语体学与语文教学
58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跋涉
──就新时期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试答编辑部问
67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
77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84语文学科教育改革刍议
96关于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102为推进语文教学科学化和民族化鞠躬尽瘁
115试论高师“中学语文教育”课程的结构
131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智能素养
140论语文教育研究的“三个面向”
148完善教材结构突现教材个性
──关于高师语文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断想
156青春年华须勤读
161改革中学语文教材之我见
168新编课本怎样才有竞争力
171论汉语文教材的优选、组合和延展
179论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
192论语文教材编制的基础
200试论扩展性课外阅读教材的编制
213新时期语文教材建设述评
222记叙文的语言及其教学
231要重视词汇教学
237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43略论造句训练
251游踪·风貌·观感──怎样读游记
256发议论与释概念
262说明与分类──培养说明能力的一个关键问题
267议论与思辨──略论“议论能力”的培养
274记叙与体验──从《小麻雀》的记叙艺术谈起
279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89试谈初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序”
295“多读多写”辨析
300开源·疏导·引渡──漫谈作文前的指导
305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312注重作文的全程训练
316对写作教学科学化的追求──评近年来的写作教学改革
325两种笔墨各尽其妙
──《梁生宝买稻种》和《分马》怎样写人物
331《龙须沟(节选)》分析
338《甲申三百年祭(节选)》解析
345《蚕和蚂蚁》主题质疑
350《琐忆》教学谈
355三读三问《雷电颂》
361《灌园叟晚逢仙女》教案设计
370《我的叔叔于勒》微型教案设计
373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短论
406万花筒的启示
409谈谈议论能力的培养
415命题作文与情境设计
420教学也要松绑
423在思考中走向成熟
──从《牛年,牛耕!牛思?》想到的
430希望见效于“大面积”
──写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之后
434贵在脚踏实地
440读和写是一对“连体婴儿”
443“导儿学步”的真谛
447文章的“比较研究法”
452语文与人才素质
──由两位市长的感受引起的思考
455要经受得住两种检验──与中学生谈写作训练
458“似懂非懂”不要紧
460勇闯高中语文教改新路
463目标: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470手段与目的──有关课堂教学的一个认识问题
474进和退的辩证法
477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480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483知有不言言有不尽
486也谈“一杯水”与“一桶水”
488切入口与切入法
491请别全怪教师
494要学会说点新鲜话
496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498教后须反思
500学贵有疑教贵激疑
503教育科研三戒
现代语文教育史
507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517蔡元培对语文教育革新的历史贡献
524刘半农的语文教学革新尝试
532梁启超国文读写教学构想
545胡适与语文教育革新运动
556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的讨论
573五四时期程序教学研究的勃兴
584设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科中的尝试
590在中学语文科中的道尔顿制实验
598语文科教法改革面面观
605王森然和他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615黎锦熙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623旧式文选型教科书的突破
632夏丏尊与语文教育
641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
654陈鹤琴与少儿语文教育
662艾伟对于中文阅读心理的研究
671阮真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方法
681于在春的“集体习作”实验
689一部别开生面的作文教科书
700抗战后方的几种“特殊”语文教科书
709陕甘宁边区《中等国文》教科书的创编
716现代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725语文学科教育的百年步履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735论学习和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742叶圣陶语文教育活动七十年
755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763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
776叶圣陶教育理论及其形成和发展
794叶圣陶先生与汉语文课程建设
802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808提倡读点“整本的书”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一
813说话训练是个总枢纽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二
818预习──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三
825讨论──上课活动最主要的方式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四
832精读、略读与参读的相互配合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五
838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养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六
846为什么考和怎么样考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七
851在诱导“产生”和“发表”上下功夫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八
860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九
866一代宗师叶圣陶
871学习叶圣陶,发展叶圣陶
语文教育书评书序
878新的探索──简评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882且看前辈留下的脚印
──介绍几部早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
899一套重在体系改革的语文实验课本
──洪宗礼主编“单元合成整体训练”初中语文课本评介
903要重视说话训练──写在《初中口语》出版之前
906源于传统汇为新流
──读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引起的思考
913语文教学应有规律可循──读《张志公文集》(五卷本)
926语文教苑一枝秀──浙江省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读后
933从比较中引出的分析与思考
──读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944一本别有情趣的书──读郑万钟《漫说红楼话教育》
947语文教材建设的新尝试
952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读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和小学语文卷
955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可贵探索
──学习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
960开启心扉导夫先路──学习《吕叔湘论语文教育》
970《中学生思维训练》序
973《语文新教材知识点拨与能力训练》序
976《新编中学语文教案》序
980《初中语文单元提要与训练》序
986《学好语文的目的和途径》序
990《大语文教学法》序
995《语文大世界》前言
998《语文教学的辩证艺术》序
1001《语言教学与训练》序
1005《实用文写作导引》序
1009《阅读教育学》序
1013《高中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序
1018《教学艺术论》序
1023《语文基本课文精读》序
1027《初中语文精彩语段导读》序
1030《’93高考作文试卷分类选析》序
1033《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序
1037《古诗词导读》序
1040《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序
1043《花季之歌》序
1046《语文教学艺术论》序
1052《中国语文教育丛书》总序
1056《结构思想和语文教学改革》序
1061《语文教学法新论》序
1064《全国青年教师中学语文论集》序
1068《花季拾萃》序
1071《语文素质教育研究》序
1073《语文教学研究文集》序
1077《高中语文阅读规范讲习》序
1080《新苗》序
1084《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序
1088《学生背诵古诗一百首》序
1090《小学语文教育探索集》序
1094《语文活动课方案选粹》序
1098《三校生文化素质教育助读丛书》序
1100《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训练丛书》序
附录一
1104关于语文教育研究
附录二
1118人生的选择
附录三
1124在“贫瘠”的土地上继续耕耘
1134初版后记
1137再版后记
60年教育大著 |
![]() | 曾祥芹、韩雪屏主编:《阅读丛书》 | 杨思中 |
![]() | 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 热 | 曹洪顺 |
![]() | 王松泉:《阅读教育学》和《阅读教材论》 热 | 曹洪顺 |
![]() | 刘国正、顾黄初、章熊主编:《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 杨思中 |
![]() | 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 热 | 曹洪顺 |
![]() | 张志公主编:《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文系统”》 热 | 曹洪顺 |
![]() |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 热 | 曹洪顺 |
![]() | 武汉师范学院等12院校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法》 | 曹洪顺 |
![]() |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 热 | 曹洪顺 |
![]() | 艾伟:《国语问题》 | 曹洪顺 |
![]() | 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 曹洪顺 |
![]() |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热 | 曹洪顺 |
![]() | 叶绍钧(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热 | 曹洪顺 |
![]() | 袁哲:《国语读法教学原论》 | 曹洪顺 |
![]() |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热 | 曹洪顺 |
![]() | 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 热 | 曹洪顺 |
![]() | 叶绍钧(叶圣陶):《作文论》 热 | 曹洪顺 |
![]() |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 热 | 曹洪顺 |
![]() | 刘儒:《国语教学法讲义》 | 曹洪顺 |
![]() | 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 热 | 曹洪顺 |
春风送暖,战鼓催征 ——广州市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及实证研究 暨钟德赣先生反刍式教学法推介会纪实 |
![]() |
新年伊始,春风送暖。2007年1月4日,广州市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及实证研讨暨钟德赣先生反刍式教学法推介会在广州市第三中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到会的领导专家有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吴惟粤主任,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宪主任、张经纬主任,反刍式教学法创始人、特级教师钟德赣先生,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建伟教授,广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崔干行教授、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会长、广铁一中校长陈庆雯等。 会议在广州市教研室中语科科长谭健文科长的主持下开幕。会议分为两大环节进行。首先由谭科长详细地讲解了广州市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策略,针对璀各级学校不断扩招,新教师急剧增加的实际情况,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形势,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们在新课标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明确地指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确保新课标理念能够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谭科长还隆重地向在座教师推介了特级教师钟德赣先生的反刍式教学法。钟老师博采众家之所长,研究和推行反刍式教学法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实操方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教师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教研。这一教学法历经时间的淘洗而愈有价值,引起了在座老师的浓厚兴趣,老师们获益匪浅,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几位老师又分别介绍了各地开展反刍式教学法的经验和成就,这更坚定了老师们对反刍式教学法在高效益上的认识。 下午的会议转入实证研讨的环节。广附童华萍老师的一堂研讨课展示了初三毕业年级的阅读教学和复习指导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反刍式教学法。课后的研讨更是激烈异常,针对有效教学、反刍式教学法及这堂研讨课,老师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个人看法,会议主持人不得不做出了提问人数的限制,但还是把会议延迟了一个小时才结束,不少老师会后意犹未尽地说,广州市以后应该再多一些这样有实操、有交流、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借用一位老师的话:“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如何做,总算看到希望的灯火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挑战,只要我们坚定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地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
![]() |
与会领导专家 |
谭健文老师介绍了广州市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
![]() |
钟德赣先生做关于反刍式教学法的专题报告 |
![]() |
钟德赣先生做关于反刍式教学法的专题报告 |
![]() |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吴惟粤主任讲话 |
![]() |
与会领导专家及教师代表聆听报告 |
![]() |
与会教师代表认真聆听报告 |
![]() |
钟德赣先生反刍式教学法宣传专题 |
![]() |
钟德赣先生反刍式教学法宣传专题 |
序号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丛书名 | 定价 |
一 | 语文教育类 | ||||
1 |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 李杏保 顾黄初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 21 |
2 | 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 | 张鸿苓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 16 |
3 | 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 | 章 熊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 19 |
4 | 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 | 张田若等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 19 |
5 |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 张隆华 曾仲珊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 |
6 |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 韩雪屏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 |
7 | 语文学习论 | 韦志成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3 |
8 | 作文教学论 | 韦志成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8.5 |
9 | 教学语言论 | 韦志成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7 |
10 | 语文测试论 | 倪文锦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
11 | 语文教学情境论 | 韦志成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4.5 |
12 | 现代阅读教学论 | 韦志成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8 |
13 | 语文教学艺术论 | 韦志成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5.5 |
14 | 语文教学思维论 | 彭华生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3.5 |
15 | 语文教学设计论 | 周庆元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 14.5 |
16 | 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卷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 | 董菊初 | 开明出版社 | |||
17 | 集中识字 大量阅读 分步习作 | 张田若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中国教师文丛 | 38 |
18 | 小学语文教育学 | 戴宝云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学科教育学丛书 | 15 |
19 |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 吕 映 李 菁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中小学各科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丛书 | 27.00 |
20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董蓓菲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 | 24.00 |
21 | 语文教育新论 | 李新宇 主编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 | 36 |
22 | 多维视野下的语文教育 | 施茂枝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9 | |
23 | 传统文学教育的现代启示 | 陈雪虎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 20 |
24 | 香港小学文学教学研究 | 张永得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 22.5 |
25 | 语文教学科研十讲 | 李海林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语文教学新思维丛书 | 20 |
26 | 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 ——语文教学长短论 | 白金声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 | 23 |
27 |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 王荣生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语文课程建设书系 | 32 |
28 | 语文课程初论 | 李维鼎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 | 21.5 |
29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王文彦 蔡 明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8.00 | |
30 |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倪文锦 谢锡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借 | |
31 | 现代阅读学教程 | 王继坤 |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借 | |
32 | 阅读心理学 | 张必隐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 29.00 |
33 | |||||
34 | 语文常谈 | 吕叔湘 | 三联书店 | 13.8 | |
35 | 陶行知教育名篇 | 方明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4.9 | |
36 | 名作细读 | 孙绍振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9 | |
37 | 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修订版) | 张承明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12 | |
38 | 言语教学论 | 李海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39 |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 张志公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复印 | |
40 |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 | 张志公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复印 | |
41 | 夏丏尊论语文教育 | 夏丏尊 | 河南教育出版社 | 复印 | |
42 | 朱自清论语文教育 | 朱自清 | 河南教育出版社 | 复印 | |
43 | 新国文教学法 | 黎锦熙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复印 | |
44 | 高惠莹语文教育文集 | 高惠莹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45 | 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上、下) | 顾黄初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46 | 斯霞、霍懋征、袁蓉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 崔峦主编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47 | 语文教育文化学 | 曹明海 陈秀春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
48 | 语文教学解释学 | 曹明海主编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49 | 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 | 曹明海 张秀清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50 | 语文学科教育学 | 饶杰滕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51 |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 | 林治金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
52 | 语文课程研究 | 林治金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53 | |||||
二 | 课程与哲学类 | ||||
54 | 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 韩钟文 | 齐鲁书社 | 23 | |
55 | 中国学习思想史 | 申国昌 史降云 | 科学出版社 | 40.00 | |
56 | 课程与教学论 | 余文森 洪 明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2 | |
57 | 课程与教学论 | 张 华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当代教师进修丛书 | 26 |
58 | 教育哲学 | 张楚廷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32 | |
59 |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 肖 川 | 岳麓书社 | 肖川教育随笔 | 28 |
60 | 大教学论 | 夸美纽斯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15.80 | |
61 | 教育漫话 | 洛 克 | 11 | ||
62 | 论教育学 | 康 德 | 上海世纪出版集体 | 世纪文库 | 16 |
63 | 教学论 | 布鲁纳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世界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论丛 | 20 |
64 | 被压迫者教育学 | 保罗·弗雷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影响力教育理论丛书 | 18 |
65 |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 加涅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 29 |
66 |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 单中惠 杨汉麟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西方学术名著提要丛书 | 40 |
67 | 帕斯卡尔思想录 | 帕斯卡尔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8 | |
68 | 教育与美好生活 | 伯特兰·罗素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 | 10 |
69 | 第五项修炼 | 彼得· 圣吉 | 上海三联书店 | 28 | |
70 | 外国教育经典解读 | 单中惠 朱镜人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43.80 | |
三 | 文化修养类 | ||||
71 | 中西文化回眸 | 许思园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故学新知丛书 | 12 |
72 | 文心雕龙札记 | 黄 侃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世纪文库 | 23.00 |
73 | 哲学简史 | 威尔·杜兰特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30.00 | |
74 | 形而上学 | 亚里士多德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5 | |
75 | 谈美书简 | 朱光潜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北斗丛书 | 12 |
76 | 谈文学 | 朱光潜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朱光潜作品系列 | 16 |
77 | 我与文学及其他 | 朱光潜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大家经典书系 | 17 |
78 | 天资与修养 | 朱光潜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花生文库大师谈学习系列 | 17 |
79 |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点评红楼梦 | 王国维等 | 团结出版社 | 大家丛书 | 16 |
80 | 梁实秋卷 | 李云雷 编著 | 蓝天出版社 | 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 | 27.8 |
81 | 菜根谭智慧 | 邹得金 主编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25 | |
82 | 伟大的书——西方经典的当代阅读 | 大卫·邓比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45 | |
四 | 儿童阅读类 | ||||
83 | 高效阅读青少年版 | 贝蒂娜·苏雷 |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 18 | |
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 南美英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25.8 | ||
影响孩子发展的价值观 | 埃斯特维普约尔·庞斯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45.8 | ||
幸福的种子 | 松居直 | 明天出版社 | 20 | ||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 | 梅子涵等 | 新蕾出版社 | 30 | ||
通向儿童文学之路 | 陈 晖 | 新世纪出版社 | 30 | ||
朗读手册 | 吉姆·崔利斯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29.8 |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张 苗 | 广州出版社 | 16 | ||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诗歌卷 | 范煜璟 | 知识出版社 | 24 | ||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寓言卷 | 林 岩 | 知识出版社 | 24.5 | ||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童话卷 | 魏 超 曹志平 | 知识出版社 | 29.7 | ||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短篇小说卷 | 陈国伟 温欣荣 | 知识出版社 | 61.8 | ||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科学文艺卷 | 张玉田 | 知识出版社 | 33 | ||
十万个语文故事 | 朱字清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48 | ||
国际大奖小说(48本) | 新蕾出版社 | ||||
五 | 古代蒙学 | ||||
中国蒙学精粹 | 朱雪梅 陶金华 | 广州出版社 |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 12 | |
易学 | 徐奇堂译注 | 广州出版社 |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 12 | |
五字鉴 | 喻岳衡主编 | 岳麓书社 | 传统蒙学丛书 | 7.3 | |
千家诗 | 喻岳衡主编 | 岳麓书社 | 传统蒙学丛书 | 5.4 | |
声律启蒙 | 喻岳衡主编 | 岳麓书社 | 传统蒙学丛书 | 6.2 | |
幼学琼林 | 喻岳衡主编 | 岳麓书社 | 传统蒙学丛书 | 7.9 | |
龙文鞭影 | 喻岳衡主编 | 岳麓书社 | 传统蒙学丛书 | 10.2 |
![]() ==左起第三位:王松泉教授。 |
前排右起:王博士/《中学语文》杂志主编,硕导潘纪平先生http://www.hbqyl.cn/index.asp/著名语文教育家王松泉教授http://xnjyw.5d6d.net/thread-50916-1-1.html/本站管季超 后排:在读硕研何斯婕等同学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