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研究生在课堂上连小数点也讲不清楚,高学历脱节小学教育教学引关注。山东今年试点选拔初中生,进行本科层次教师培养,相比过去的中师教育,是简单的回归,还是质的飞跃。 这个学期,山东省烟台市的宋芙蓉、刘怡等200名今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并没有和他们的多数同学一样进入高中学习,而是一脚踏入了大学校门。不出意外的话,6年后,他们将成为拥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 他们将走过的“捷径”源自一项名为“2+4”的小学教师培养试点改革。从今年开始,山东省在烟台试点“2+4”初中起点6年一贯制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改革,拉开了全省小学教师培养改革的序幕。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改革?当前小学教师培养遇到了什么问题?这种改革是否意味着小学教师培养要重回中师模式的老路?这一改革质的变化究竟何在?就此,本报记者赶赴烟台,一探究竟。 1 小学教师培养遇到啥问题 一些被中小学录用的研究生,由于不适应小学教学,逐渐退出了教学一线,转到了管理、服务岗位,此种情况并不鲜见 为什么要改革?当前的小学教师培养瓶颈何在? 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刘连基给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 2007年,该市芝罘区公开招考10名小学教师,中师学校蓬莱师范学校毕业生考上了4个,且全都名列前茅。2011年,该市牟平区公开招考13名小学英语教师,6名蓬莱师范学校毕业生被录用;莱州市公开招考12名小学英语教师,被录用者中8名来自蓬莱师范学校……与他们同台竞争的,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师范院校的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毕业生。 “研究生虽然学历高,但实际的教育教学却‘扣不住’学生,小学生接受不了。”蓬莱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李志英发现,目前一些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其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思维、方式及实践操作能力,都难以适应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 李志英见过不少这样的情景:在小学生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学历较高,备课认真,但是在课堂上就是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有的孩子交头接耳说悄悄话,有的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在课堂上玩闹,讲台上的老师束手无策,哭笑不得。“连基本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别说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效果。”李志英说。 山东省青州市教学研究室主任史振平告诉记者,当地近年有多名被中小学录用的研究生,由于不适应小学教学,逐渐退出了教学一线,转到了管理、服务岗位。记者在山东各地采访时也发现,此种情况并不鲜见。 问题出在哪里?鲁东大学副校长刘焕阳认为,关键是当前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茂聪表示,小学教育具备自身的特点,小学教师应该更趋于感性化,而非理性化;更趋于通识化,而非专业化;更趋于实践操作化,而非理论化。 然而,在他看来,当前一些师范院校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程开设随意性强,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使得到小学任教的毕业生很难适应。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管理者,李志英对一些高学历教师基本功的欠缺印象深刻。有一次,他发现有的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教师甚至连小数点都讲不清楚,在讲台上急得面红耳赤,板书更是不过硬。“在以‘三字一画一话’为代表的小学教师基本功方面,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没有接受过中师式的正规训练和培养,难以达到规范书写的要求,甚至普通话也不够标准。”李志英说,与之相反,初中起点的中师毕业生及“3+2”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毕业生在基本功方面整体上明显优于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这源自中师正规训练的优势。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育不仅需要专业能力强的老师,还特别需要综合素养高的老师。”李志英说,就拿班主任来说,就要求既能上专业课,又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最好具备主持、朗诵等方面的基本素养,有一定的音体美特长。此外,由于中小学普遍教师紧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一旦有老师因病请假,就需要一专多能、全科型的老师顶上。 然而,当前的教师培养基本上是一进大学校门即开始分科式培养,这种培养更加注重学科专业性,但忽视了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发展不够成熟,对教师特别崇拜,这对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尤其是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茂聪说,而当前小学教师的师德培养现状,值得担忧。 生源质量下降更是当前小学教师培养面临的一大困境。“原来中师教育兴盛时,最好的初中毕业生上中师;现在则基本上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不得不考虑走‘3+2’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的道路。”蓬莱师范学校校长范吉东说,“由于受到学历层次及社会认可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近年来中师及专科师范教育的生源总体质量大幅下降,今非昔比。” 刘焕阳也表示,即使在高中起点的本科师范教育中,师范生的生源质量总体上同样低于其他院校,再加上读师范的学生不一定真正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质量。 2 练好“童子功”要突破哪些瓶颈 要在吸引优秀生源上下功夫,也要有独特、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案和独立的课程体系 正是针对以上小学教师培养中遇到的问题,“2+4”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走上了山东教育的改革议程,成为山东省于2011年4月启动的国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内容。 何谓“2+4”模式? 今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山东省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管理办法》规定,这项改革实行定向招生,凡是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正式录取的学生,只要前两年学习合格,就可参加当年举行的全省春季高考,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就能升入对口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学校本科层次学习4年。 《办法》出台后,烟台市和鲁东大学决定对烟台市的蓬莱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两所原有中师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实质性整合,另选地址共同组建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该学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2+4”模式的小学教师。 “通过这一试点改革,我们希望培养出适合现代小学教育要求的小学教师。”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刘连基说。 “要达到试点改革的目标要求,并不是仅仅把中师教育和师范本科教育简单相加就能达到,要实现质的突破,一是要有好的生源,二是要有良好的培养方案和独立的课程体系。”张茂聪说,“这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初中起点正是这一改革从入口关下手的一大亮点。 刘连基介绍,之所以推出“2+4”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因为初中起点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各种基本素养、技能及基本功,都需要从小培养,练好“童子功”,初中起点还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此外,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当前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刘连基说,此前“3+2”的专科层次培养模式因学历层次受到社会认可等因素的限制,已经开始在出路和生源上面临危机。“2+4”的本科培养模式则突破了专科学历层次这一重要瓶颈。 事实上,在生源质量上,这种培养模式已经显现出优势。 在“2+4”培养模式中,初中起点的毕业生不经过传统的夏季高考即能直升本科这一“捷径”,以及减免一半学费、学生在就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本身就对优秀生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具体招考录取操作层面的“统一考试,提前录取”,也是这一改革提升生源质量的有效一招。报考“2+4”的学生,除了单独组织报名外,和其他考生一样参加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统一考试,未被提前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参加高中、中专、职专的录取。 此次试点改革的报考和最终录取显示出了这种优势:烟台全市共有报考“2+4”的考生2466人,最终录取200人,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于全市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基本相当于当地传统意义上的重点高中录取线。意味着这些学生如果上了高中,基本上都是重点大学的苗子。 “有了优秀生源,还要创建独立的、符合小学教师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来达到改革的最终目的。”张茂聪说,这一课程体系,既不应该同于原来中师的课程体系,也不应同于当前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 “2+4”改革正是在此下了大功夫。 有专家表示,根据当前小学师生比配置标准和农村生源减少的趋势,往往需要教师能够胜任两门以上的课程,并具有较为全面的组织协调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当前的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其实,在烟台改革之前,湖南省已开始探索实施“2+4”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具体做法主要是全部免费进行定向培养,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较大,但在入学以后即开始划分专业,进行分科培养。 而小学教师的全科综合式培养是“2+4”模式改革的一大要义。 烟台改革将以6年一贯制“2+2+2”分段进行的全科培养模式进行,不急于在一入学即分科分专业培养。具体而言,在第一个“2”年,学生主要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兼顾声乐、琴法、舞蹈等方面的学习,重点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从第二个“2”年开始,确定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部分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主要体现“专业性与针对性”。在第三个“2”年,则主要学习专业方向的限选课程、辅修课程,并强化教师教育实践,体现“师范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刘连基说,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程板块,还有个“1+1”的主辅修培养要求。 “这种分段培养模式,三个阶段既相对统一又各有侧重,并由通识教育、专业方向、教师教育和实践教育四大板块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总体特点是注重小学教师的全科式、综合素质培养。”刘焕阳说。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