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美国教育的绝活和难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2 11:51
标题: 美国教育的绝活和难题
美国教育的绝活和难题2011-11-13
     来源: 晶报      作者: 范峥   


《知识不是力量》 方柏林(南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出版
“问题解决型人才”是任何时代和社会都需要的,但是首先把它作为教学理念提出来,大概还是美国。如果说把教育的目标从“获取知识”转移到“解决问题”中确实有一些新东西,那么最根本的就是把“知识”从天上拉到了“地上”,消除了“知识女神”头上的光环:离开了现实问题,知识的价值变得十分可疑——这倒是符合美国一贯的实用主义思路。恰恰美国人还有一手把理念付诸于实践的绝活,这就是南桥所关注的“项目型的学习”:
“卢卡斯认为,学习一定应该是‘项目型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要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去学习,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某个现实的目的,而不是一种教科书上的编造”。
我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确实发现“project”在学校里无处不在:做论文是project,阅读计划是project,至于大家课后凑在一起讨论老师留的问题,那当然更是project。美国的project教育是“从娃娃抓起”。南桥在书里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让学生建一所房子,还有种南瓜等等,跟大学里的project形式相去无几,都是提出一个大致的目标,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我有一个在西雅图的表弟,是个地道的ABC,前年我去他家玩的时候刚上十年级。他的寒假作业中就有这么一项project:调查周围人的年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等,然后还要做成PPT说明其中的联系。问卷是他自己设计的,数数有三十多项,看得出下了一番功夫。更夸张的是一张黑板上满是圈圈、框框和纸条,与我那位读MBA的舍友相比也没什么区别了。你说从这样的project里能学到什么东西?要说是社会、人口、统计的知识,我估计半节课也讲完了。事实上这个project也没花他太多时间,不过两三天的功夫,但是他自信能独立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这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了。
正如南桥所说:“这种以目标为指引的学习还会让学生产生批判思考,他们会审视从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是否可靠,这些信息来自什么地方,可否验证”,这是被社会真正看重的能力。相比之下,具体知识反倒不是那么重要。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美国的教育理念自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是否一点问题也没有呢?也不见得。人类的知识是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一个庞大系统,而在日常中能遇到、用到的到底是极小部分,比如微积分,常人究竟能用到多少呢?但是它代表人类理智的高度,是我们应该理解并且尊敬的。具体到文史哲这样的人文学科就更是如此,要通过“解决问题”的思路让高中生来理解这些问题,恐怕有点悬。
这个问题,南桥也提到了。美国的文化、种族、宗教构成比较复杂,又延续了从前的历史传统,在教育中把道德选择付诸个体有其不得已之处,但是总体看来,还是受了实用主义的影响。比如有人把品格教育界定成“基本的社交技能,如服从指挥、和他人打招呼、能够合理地接受批评、需要帮助的时候知道如何求援、能够积极倾听”等等,这些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比较好实践,但这种过于强调实用的“道德”究竟还是不是道德?平心而论,美国教育所做到的尚为当今的中国所不及,南桥说到诸如尊重、勇气、毅力、诚实、宽容、独立这样“现代人格”,已经不能以“实用”一言而蔽之。这在美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范峥 博士研究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