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欢迎上海东方卫视首席记者、 新闻评论员骆新先生光临本栏目!!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19 14:27
标题: 欢迎上海东方卫视首席记者、 新闻评论员骆新先生光临本栏目!!
跳跃性思维与混搭式摆书
郑诗亮   发表于2012-11-04在新闻主播和婚恋节目主持人之外,大家相对不那么熟悉的读书人骆新,该怎么形容呢?
摄影 徐晓林

  骆新, 1968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95年后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曾担任过《正大综艺》、《半边天》、《当代工人》、《影视同期声》等栏目的编导、主编、主持人。
  2003年至今,供职于上海广播电视台 、上 海 东 方 传 媒 集 团 (SMG),曾 以 创意总监身份参与东方卫视的改版创立,现任东方卫视首席记者、 新闻评论员。长期担任《东方夜新闻》的评论员、新闻主播,多次参与策划并主持东方卫视各类重大新闻报道和直播。 现为《东方直播室》、《百里挑一》、《谁能百里挑一》等栏目的主持人。

  在新闻主播和婚恋节目主持人之外,大家相对不那么熟悉的读书人骆新,该怎么形容呢?想来想去,还是骆新自己的说法最到位:“杂食动物”。骆新说他的思维方式是跳跃性的,他的书呢,也就跟着跳来跳去了——他讨厌循规蹈矩,宁愿从心所欲,逾不逾矩,这不重要。所以他的书橱里,一排菜谱中会突然冒出一本赵珩、一本沈宏非;三本《三体》旁边,紧挨着一套格非文集。前者都属美食,后者皆是小说,都还说得过去,可《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书》、《写给无神论者的信》和《梨园声韵学》摆在一块儿,就太混搭了。对此,骆新有自己的读书理论的:“创新总是发生在各个领域的交界处。”
  “杂食动物”现在的最爱,是《新华文摘》,七八年的老订户了。“节目每天得做,我每天都得海量阅读,广泛摄取信息”,骆新说,《新华文摘》把各个领域重要的好文章都汇总起来,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特别适合我这种读者”。他读得很细,连饶宗颐关于训诂学的文章也从头至尾通读。床头柜上好几本《新华文摘》都被他翻开卷起,叠放在一起,这是他的阅读习惯。
  当然,“杂食动物”只是皮相,骨子里,骆新的文人气是浓得化不开的。这还是因了家庭氛围的熏陶。骆新的母亲在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图书馆工作,有了这个便利,从少年时起,骆新就养成了大量阅读的习惯,读的最多的自然是文学,哲学也读了不少: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罗素……读大学的时候,赶上八十年代的哲学热,更是买了不少,《培根论说文集》、《康德哲学讲解》、《君主论》、《儿童心理学》都是那个时候买的,扉页上都题了词,钤了自己刻的印,可见心情之珍重。他现在最爱读帕斯卡的《思想录》,原因呢,还是因为一则一则的格言式哲学写作最合他的脾胃,有跳跃性嘛。
  曾是杭州名画家的祖父,对骆新的影响是最大的:“他很用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而且自学了英语,能看英文报刊。”小时候,骆新就由爷爷带着认字读书——“我们家墙壁是木头的,爷爷会拿着粉笔,在上面给我写字,教我《论语》和诗词。”骆新喜欢书法,喜欢画画,喜欢刻印,都是受爷爷影响。他写在书上的字都扁长瘦硬,有些瘦金体的味道,是典型的文人字,不过,骆新说,这是他大学时代的笔迹,现在他的字已经发生了变化。无意中,我看到了书橱中的一本《阿拉伯的书法艺术》——不会是受这本书的影响吧?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两三千册吧。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有印象的就是《红楼梦》了,记得当时花了我不少钱。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宅兹中国》。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书店。我特别爱逛书店,出门办事,如果到得早,总是在附近书店里泡着。 
  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四五百元。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宅兹中国》。还在重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喝水就够了。我不爱读书时吃吃喝喝。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纸面为主。网络只作为检索工具来用。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西厢记》。胡适的文章我也很喜欢,清楚,明白。
  Q: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红楼梦》。就这么一本,生活、小说、哲学、诗词,全有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