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书法“网”事 ——网络对书法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27 12:02
标题: 书法“网”事 ——网络对书法的影响
刘正成 :书法“网”事 ——网络对书法的影响  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承 办:《东方艺术·书法》编辑部
  时 间:2009年5月27日下午
  地 点:中国艺术研究院会议室
  肖文飞(博士、中国书法院理论部主任):
  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参加我们杂志的《对话》,今年新增的这个栏目,主要就当代书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发。网络的发展,可以说对我们生活影响太大了,社会上的很多事情,像“周老虎事件”、“躲猫猫”、“俯卧撑”等热点事件都是经由网络开始的。具体到书法网络,可以说在座的各位,也是书法网络的受惠人吧,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多东西。不仅这样,网络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书法中的很多观念,这也是大家的共识。刘正成先生是“中国书法在线”创始人,崔志强先生,用网络的语言说是“骨灰级”的人物了。我们粗列了一个提纲,今天就请大家为此展开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谈谈你们对书法和网络之间体会最深层面的问题。
  按)对话提纲:
  1、与纸面媒体相比,书法网络有什么样的特点?对纸面媒体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2、与其他网络相比,书法网络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经验值得书法网络借鉴?
  3、网络对书法的学习、展览、交流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4、请解读各自网络的LOGO标语,即书法网络如何定位,如何呈现自身的特点从而获得各自的受众?
  5、书法网络如何维持自己的运营?是向公司化发展还是维持网友的自娱自乐?怎样处理学术与商业的关系?
  6、书法网络如何处理与其他书法机构的关系?如何保持自身独立的批评立场?对推动书法领域的学术与民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7、面对良莠不齐的发言,是放任自流,体现网络的原生性和草根性,还是加以引导和约束,体现学术性和道德自律性?
  8、书法网络作为一个相对公开的平台,如何看待网民对敏感事件所持的不同态度? 如何理性地引导,客观公正地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崔志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那我这“骨灰级”的就先说——“抛玉引砖,让你们受益非常之浅”。
  其实书法网络的特点不用说了,书法网络兴起的这么红火,办得越来越多,对平面媒体百分之百是有冲击的,毫无疑问。对报纸的冲击好像稍微大一点,因为报纸的实时性显然比网络要差得多。杂志还好,据我了解像你们杂志、《书法》、《中国书法》相对还好,因为杂志的功能毕竟与报纸有很多不同,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对我来说一天没有网络都不行,电视不看,一切信息几乎都来源于网络,网络已经完全融入生活了。但是平面媒体也不用担忧,网络也不要沾沾自喜,二者其实是并存的,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书法网络和其他网络相比,从注册人数上来看好像很庞大,其实“马甲”就有很高的比例,与那些著名的大网站相比,小巫见大巫,书法网络还是很小的。书法网络做的好与坏,还是要做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虽然很难,但是你要不这样,没有什么特色,那就大家一起死。
  通过网络学习书法,对提高书法水平来说几乎没用,贴作品请大家批评,只是活跃网络的一个方式而已。因为活跃在网络的高手很少,水平不相上下的交流有什么意义?你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想法来,可能就被一些泛泛之人否定了,和高手交流才有收获。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
  我非常希望书法网络和协会之间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现状却不乐观,拒绝网络媒体是比较失策的。举一个例子,为国争光的中国足球在骂声中生存,但是它也不会拒绝网络对它的品评,书法好像没有为国争光的任务吧,有什么理由还要把网络排斥在外呢?想当初我们做中青展评选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网络媒体呢,刘正成先生当时定的很严格,两个评委在一块叨咕两句就挨批。评委完全应该是自觉的,不自觉的是你的评审制度,是制度束缚了评选的光明正大,你越是躲躲藏藏,拒绝这个那个,反倒让人感觉有猫腻一样。公平、公正、公开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至于网络的书法批判问题,一分为二,它有推动的作用,有的也起破坏作用。有的是无中生有,无理取闹,想当然的东西拿出来说事,实际上起到了一个不好的作用。我给网络媒体的建议是,对这样的文章,还是要认真审核,批评的文章,是不是那么回事,最好不要变成无中生有,对立起来对谁都没有好处。网络媒体不要光强调某某不跟我们积极配合,要看到自身的问题。为了发展,要和谐,帖子要有分量,还要有理有利,才能起到整体的效果。我就说这些,谢谢!
  刘正成(国际书协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刚才崔志强先生的发言我很受启发。说起网络,他是一个先导者。今天讨论网络与书法的问题,归纳起来,谈三个问题吧。
  第一是网络与我个人的关系。我觉得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个人的文化行为、思考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吃早点,第二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原来订十多份报纸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现在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了。我的知识结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因此有所改变,除了一般“谷歌”、“百度”的搜索之外,就连《四库全书》,国外图书馆的资料检索也可以轻松实现了。所以说网络对我个人的改变是很大的,写作的时候,虽然不会打字,借助手写板来写,修改、校对都方便得多。
  对于今天的一个书法家、书法组织工作者、书法理论家来说,要关心政治、关心文化、关心种种问题,对网络采取排挤态度,说明他还没有进入角色。总书记、温总理通过人民网和网民对话,就是要了解人民在想什么,通过网络来了解人民的声音。所以领导者也好,学者也好,艺术家也好,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带来的这种变化。
  第二谈谈书法和文化的关系。我们现在涉及的文化体制是从五十年代开始,是官办的文化体制,民间社团都是由宣传部门领导的。党的思想、方针、政策要宣传,但是宣传和文化有区别的。艺术是一种宣传,但宣传决不是艺术。网络的出现是民间的一种文化行为,是在现有体制下出现的一个新的舆论阵地。现在有很多人在讲,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势力才能提高我们大国地位。那么文化软势力是什么呢?是需要民间的文化力量。就像好莱坞电影,也不是国家组织的,它就把美国文化慢慢渗透你、影响你。去年我到英国拜会牛津大学苏利文教授,给了他一本《中国书法艺术概论》,他看了不错,建议我在国外翻译出版。我说我们国家好像有一个政策,凡是国外愿意翻译中国学者的论文或者著作,可以申报项目,政府出钱。他说那不行,千万不行。为什么呢?政府拿钱,他们出版社就会认为这是宣传而不是好的学术著作。看来,民间的、非官方地位才是真正文化影响力的来源。网络目前也正是这样的身份,民间发展的网络对中国文化的建设将起到一个不能代替的作用,总书记、总理重视这个并不是没意义的。
  第三,大家应该考虑到,就是主流文化和“草根”文化的问题,“草根”就是非主流了。非主流的地位在文化中间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历代的文学艺术家,大都处于非主流的地位,他们就是能够跳开主流意识来考虑问题,以批判意识来促进文化的发展。书法网络目前的非主流地位本身就是其存在方式,放弃了非主流地位,有可能就不存在了。当然事事不能尽如人意,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信心还是要有的。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重要。所以,不管我们的网站在什么情况下,受重视,你要发挥出作用;不受重视,你同样要发挥作用,说不定这个时候作用发挥得更大。
  有人说网络不是媒体,那是十年前的旧观念。网络肯定是媒体,没有讨论的必要,而且是最大的媒体。《纽约时报》、伦敦《金融时报》都有网络版。我认为这十年来,所有的书法网站对推动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还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书法批评力量—像天生书呆子、一鸟、流浪客等这样一批网络写手,包括在座的一痴这样的网站CEO,开了书法批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相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那些批评力量现在反倒是基本失声了。没有人给你们发工资,但是大家积极的行动和对书法的热爱,做了很多贡献,这个行为也是公民的责任感所在。我想,能认识到这样的文化意义很重要。
  我真诚感谢网络对书法的贡献以及对我个人的帮助,《东方艺术·书法》选题很好,对我们也是一种提醒。现在各个网站已经走出了最初那种恶性竞争的阶段,每个网站保持自己的特点,和谐共存,这一点很难得。如果我是一个政府官员的话,我会不遗余力地来支持网络的发展。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基金会,大家公评,给他们一些津贴,让他们自己能够把温饱问题解决,也是表彰他们对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我就发言到这。
  周明华(“书坛”CEO):
  刘先生设立基金会的办法很好,完全是民间形式的,实际上今后的发展就是要基金会的制度。在澳大利亚、香港,艺术家办展览基本都是有基金会的支持。
  蔡大礼(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网”总版主):
  我看基金会这个可以有,比方说设立在像中国书法院这样的机构,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将是更多的艺术家和书法家、书法爱好者。
  刚才刘正成先生说的,我也是感同身受。网络这种跨地域、跨时间、跨空间的感觉是以前根本没法想像的。这些年,我个人体会有三大好处:
  第一,这是一个信息的集中地,信息数量之大、品类之多难以想象。另外网络还是不同于你我的第三种声音,不是鹦鹉学舌。一个客观事件,人们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信息庞大,众说纷纭,需要你去判断、甄别。这就是它的一个特点。
  第二,网络还是一种资源。网络发展建设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的资源。刚才刘先生讲的《四库全书》,类似这种资料在网上非常多。甚至有人说,拿Google来做学问。为什么呢?从网上搜索资料方便快捷多了,虽然有的不是十分准确,但它提供了一个信息给你,核对原件的话也方便很多。像印章,我看过发表的印拓什么样,却无法见到原石。最早在网上看到陈国斌先生印的原石照片,觉得挺震惊的。哦!原来刀法就是这样的,照片非常清晰,效果也非常好。所以说这种资源,上网的人非常渴求。对书法也一样,特别有帮助,开阔视野。
  第三,网络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是网络与别的媒体不同的地方。网络有来有往,是互动式的,网上发布的好多东西,很快就有网友的反馈。那次故宫博物院收了一件说是隋代的《出师颂》,就这件东西,中国书法网就有一个长帖,围绕其真伪有非常多的争论,交锋特别激烈。我看了那个帖之后,收获特别大,发现网上还真有高人,有人能够说得很细,甚至能够把很多相关的资料给你提供出来。所以网络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好不好,还得凝聚一批真正有实力、有水平的网友,想办法不要让他们流失,怎么搞得更好,也可能是网站面临的一个挑战。
  今天我还在中国书法网版主交流室里谈到网络经营模式的问题,中国书法网到底应该怎么做下去?因为眼看着就一步一步落后了。成立早、注册人数多,曾经最火的一个网站,越来越萎缩,为什么会这样?我当时就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这个网站要继续做下去的话,现在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们搞企业有个说法,小企业可以是个人意识,就是个人说了算;一个中型的企业,就应该制度来管理;一个大型的企业,那你就不光要制度了,还要有文化。中国书法网现在基本上还是属于那种初级的阶段,作为一个事业来发展的话,这个模式肯定做不起来的。
  再就是我觉得现在网站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各家网站都想搞门户,都要争天下第一,都奔着大而全,我说你何必呢。我觉得应该多项发展,各网站找自己最擅长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找自己团队最有能力、最有积淀的地方,把自己特色做出来。现在搭出来那架子,就跟一个娘胎里的。所以需要网站负责人赶紧想办法转变观念。不是个人管理,而是团队管理,要与大家分利,建立自己的团队,资金不多,大家少挣呗,对不对?是该到转换经营模式的时候了。
  周明华:
  我分为两个部分来谈。一是作为网站负责人身份杂散的谈一点感想,另外根据已经列出的提纲,简单做一个回答。
  “书法‘网’事”这个标题使我想到又一句词——“往事不堪回首”。历经这些年,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在探讨做网站的心路历程。如果再给我五年的时间回到从前,我也许会走另外一条路子。这话有太多的个人感情因素在里面,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往事不堪回首。当然,我自豪的是,如果来写中国书法网网络的五年、十年,很多事情多多少少会有我的身影或声音。
  刘老师刚才说现在几个网站能够凑在一起,和谐共处了,其实别人看我们凑在一起,就会说这些 “书法大鳄”又来了。到底是“鳄鱼”的“鳄”?还是“恶人”的“恶”?“挨饿”的“饿”?这可能映射出大家对网络的心态。这三大“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属于什么。但是通过好多事件的参与,至少我们感觉到书法网络力量的存在,按照刘老师刚才的说法,已经推广到社会和文化层面来了。其实并不是每一事件做完了之后,我们都心安理得,或者是很舒服,我们也在反思,是不是对人有无意中的伤害?这就是我作为一个网站负责人的心路。
  接刚才大礼兄的一句话,网站自己要去寻找定位,要去探讨未来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在邱振中先生主持“兰亭论坛”的时候,我谈了“网络复兴书法”, 如果说提出中国书法网络门户是一个噱头,那我们是始作俑者,后来中国书法网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书法门户,我说这都没关系,这都是小孩之间过家家的事情。如果是从门户网站这个定义上讲,书法网站离门户网站,就哪怕一个专业资讯网站,还是相差很远的,与专业门户基本上是两个概念。
  从网站本身的经营来讲,我们也是不得入其门。到现在为止,包括我们网站在内,好像都没有解决手工作坊模式到工业化模式转换的生存、发展问题。形成产业,我不敢说这样的话。按商业分析,一个有广大群众基础的专业网站,一个已经过这么多年经营的网站,一个有这么大广泛产业链——卖字、画廊、文房的网站,一个商业因素都不缺,但是到现在没有一个风投会引起关注!一句话来考量你——怎么赚钱?我实在讲不出来。卖一支笔能赚多少钱?谁又会为你能卖一支笔投资呢?
  这段时间有人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美术类网站就没有书法类网站火呢?我说,很简单,群众基础广泛。但人气再旺,跟赚钱是两张皮。美术类网站不火,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收入。未来书法网站是不是还能够保持这么旺盛的人气,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人气高峰时代已成往事。你不要再去奢望 “90后”会有现在这么多人了。就像邱振中先生说的,你不要再奢望让所有人都去写两笔毛笔字,那是非常奢侈的事儿,也是不大可能。能让更多的人接受书法的审美,才好得多。我一直说,如果能让人学会欣赏音乐,比你教会一个人弹钢琴要现实得多!
  根据提纲,我简单的说一下。
  与纸面媒体相比书法网络的特点,刚才诸位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对于纸面媒体的冲击?我认为没有冲击。为什么?不是我们网站或者书法网络对纸面形成冲击,而是纸面自己做得不好,跟我们没有关系。只要做好了,不会有冲击。事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呢?看看那些书法类报刊,跟同样的社会类、时尚类的杂志报纸比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举个例子,大家都说有了电视、有了网络,广播还有未来吗?而北京交通广播、音乐台都做得多好,并没有因为电视而进了坟墓。
  与其他网络相比,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把一个专题做深、做透?包括报道,也越来越要专业。我们看新浪、搜狐,人家是怎么去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我们现在做的太浅了,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努力的,更专业、更综合。
  书法的学习、展览、交流,崔老师谈了一点,我倒不大赞同。书法网络毫无疑问对书法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大量的书法网民,分散在全国各地,眼界并不高,交流的层次都比较偏低。但是从二、三十分到六、七十分,书法网络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前几天我跟张羽翔老师在探讨这个问题,我说你的教学方法太厉害,但是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恐怖?有个朋友以前是一点都不会写字,在广州东莞参加他的书法培训班,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进入职业选手的行列了。但是未来怎么办?这不是张羽翔和书法网络可以解决的问题。
  解读各自网络LOGO、网络定位,就不多讲了,因为这基本上都属于广告性质,自吹自擂。比如说我们叫“中国书法第一门户”,“网络复兴书法”,这都是我的一个愿望。当时就有人质疑过我,我说:这是我的理想,你对我的理想提出这样的质疑,让我感到很伤心;这也是所有书法网络网民的理想,你对所有书法网络网民的理想提出这样的质疑,整个书坛的网民同样感到伤心!
  我们网络的生存基本上都是传统的经营模式,靠劳务、出版、字画、书籍、做展览,很多情况下都是透支老师和朋友的资源,对他们的支持我深表感谢!
  与书法机构的关系,我认为是一个磨合的过程,现在也许是一个最尴尬的、磨合得最不好的时候。但随着双方心态的成熟、平和,相互尊重,磨合也会越来越好。又不争钱夺利,哪来那么多仇恨呢?没有仇恨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网站目前本身就是独立的,至于是不是能够真正地推动学术,是我们能力的问题。随着精力、物力、专业水准的提高,我们会逐步兼顾学术性与自由交流的质量,大浪淘沙,网民也会越来越倾向更专业,我认为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和过渡。
  理性地引导客观公正,说实话目前还做不到。其实所有的媒体好像都在说自己理性、客观、公正, CNN理性吗?CNN公正吗?不可能吧?都有一定倾向性。我只能说我们尽可能以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去做自己,跟媒体没关系,只跟人的道德、品德有关系。好,我就讲这些。
  杨之 (“当代书法网”负责人) :
  作为书法网络人来参加今天这个栏目,很感谢《东方艺术·书法》给我这个机会,我平时说话不多,关于书法网络,大家一起来探讨。
  “当代书法网”截止到现在算是两周年了,时间不是很长。最初是几个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在网上,以 “杨之报道系列”的形式,做了四十几个专题,几个网站上基本上都发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跟一些艺术家接触,办网站之后,这些艺术家也都成了我很好的一种资源。
  刚开始,就是向那些办得好的网站学习,要求是起点要高,尽可能地让网友得到更多的收益。我在北京报业集团《首都建设报》做过新闻部副主任,做过文艺副刊编辑,十六年的媒体经验。我们就以北京的地理优势,定位在展览的发布。我们在第一时间内深入现场,抓最好的,最及时的新闻,争取做到不漏报,尽最大可能去做好。因为有艺术家的资源,特色板块就是“名家访谈”了。以前看到的专访,好像都是书家写书家,评论家写书家,几乎所有的文章基本都差不多。在“名家访谈”这个栏目,我把认识的一些作家、诗人请进来,给他们开了一个小园子,就是“作家专栏”,让他们来写这些书法家。他们很多人对书法完全是外行,不懂,但由于他们职业的敏感,写来很能抓住那些书法家的特点,文章也就好看多了,点击率也高。这说明我们还是动了一些脑筋,就像刚才大礼老师提到搞企业一样,要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企业有企业文化,网络应该有网络文化。
  我发的每一篇稿子,基本上就是按非常规范的新闻要求来,这也加重了我们人员的编辑量。好多人把放上来了,不会写稿子,怎么办?那我就打电话问情况,写稿子。我不管是认识不认识,只要我一看消息很重要,帖子做得不错,我们就不惜花功夫编辑。在质量上面把关,这同样是对网络的一种宣传和帮助。
  两年时间,经营方面我们考虑得比较少,几乎是没有更多的收入。首届征文比赛五千多块钱,年终总版主奖励两千块钱,都是从我工资里面拿出来的,为此家里人还跟我干上了。今后如何生存发展下去,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刚才明华兄讲,网络人气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目前我们把重点放在当代收藏这一块,尽可能地去扩大宣传,网络今后得挣钱,不挣钱肯定要死的。
  其它的问题我就不一一回答了,刚才明华兄讲的,我非常赞同,就说这些。
  肖文飞:
  可以说,我也是伴随着书法网络成长起来的,我们杂志的创刊以及中国书法院的好多工作都离不开网络的大力支持,在此我深表感谢。我们杂志现在面对网络,也感觉到很有压力。网络的优势确实是存在的,大量的,可以放大缩小,对书法的学习很有帮助。
  几个网络的特点我大概谈一谈:“中国书法网”是大而全,偏重于理论、创作;“中国书法在线”配合刘正成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学术定位比较明显;“书法江湖”偏重一些学术史的研究,定位的是书法批评;“书坛”与“书艺公社”目前的差距还不太明显,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新闻的角度切入,对热点关注的敏感性可能是其他网站所不具有的;“中国书法家论坛”扬长避短,关注中青年的发展,网络商城也是比较成功; “当代书法网”刚才杨之也讲了一些,特点也是很鲜明的。不足的地方,我觉得书法网络不应该是仅仅是就书法来谈书法,而是要通过书法来体现一种社会学的意义,通过一个小人物、小事件来折射出很有重大价值的问题,通过书法能够感受到社会上的很多东西,像《三联生活周刊》之类的那种感觉。
  刚才提到了书法网络的公司化、接受社会的资助非常难,我觉得这不单单是书法网络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书法界以及书法本身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书法进入当代文化有一种先天的不足,书法圈之外有多少人关注书法呢?书法真的是不是就要进博物馆了?书法如何向现代转型,如何向其他艺术领域提供一些有借鉴的东西?
  网络对当代书法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向书法网络人致敬!再次谢谢大家!
  以下发言系发言人笔谈,部分文字有删减。)
  李阳(“书艺公社”社长):
  记得前些年书法类报纸媒体曾经发起过一次关于书法网络的大讨论,那时候很多人还对书法网络作为新鲜事物带着各种眼光及角度看,大家对网络的态度及看法是褒贬不一。今天,《东方艺术·书法》再次发起讨论关于书法网络的话题,其意义又非同往昔!
  可以说中国书法近十年的历史即是中国书法网络发展史,无论您身处何方,书法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个书法网民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了,每天上书法网络,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习惯。书法网络的十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浑沌萌芽——雨后春笋——纷繁芜杂——回归本体。
  我结合“书艺公社”自身发展简单地谈谈以上四个阶段。
  因为工作及爱好的原因,我记得在2000年前在互联网用新浪搜索书法的关键字时,书法资源在互联网上一片空白,因为互联网进入中国也不过刚刚开始,所以我在2000年的时候自己创建了“水云天会馆”专业书法论坛,现在网站的前身,也一不小心地成了中国书法互联网的第一批书法网站。可以说这次聚会也是中国书法互联网络的首次网友会,所谈论的话题也很单纯很新鲜,现在回想起来是极有意思的事情,书法网络也是“浑沌萌芽”之时;大概2004、2005年,书法网络“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主流的网站也基本就是那么几家,这几家作为主流书法网络媒体的格局也一直延续至今;2006、2007年,大部分书法网民都意识到书法网络作为“草根”类媒体,参与度及互动性极好,只要你发的帖质量高、作品及评论到位,基本上都有成为网络明星的机会,所以一夜之间的成名网络明星大有人在。加之重大的展览赛事主流媒体均参与全程实况报道,在很短的时间里,电脑上网设备迅速占领了大部分的书家的文房书桌,他们也积极参与进来发帖,不难想象,要没有众多书家网民的参与,中国的书法网络不至于今天的热度,一时间书法咨讯迅速膨胀爆炸,优质内容与劣质品评泥沙俱下,甚至各种网络暴力言论及臆想式的评论噱头也充斥其中,真可谓“纷繁芜杂”。2008、2009年,我认为是书法网络“回归本体”阶段,相当多的书法家或者爱好者,或多或少基本都涉足过或者曾经涉足过书法网络,他们基本上都已经从沉湎于书法网络渡过到如何用网络为自己服务的阶段,他们对书坛事件的客观性分析都有自己的态度,所以作为网站有时候过度的宣传(或曰炒作)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我们认为回归到书法本体的书法网络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我所认为的书法网络开始走向正大方向的发端,所以2010年将是书法网络务实年!
  网络的快捷与丰富的海量信息是纸质媒体一时难以企及的,但是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散发着纸墨气息的纸媒还是有另样的感觉。所以我们也配合网络创办了《涉事》杂志,每期都寄送网站资料库中的同道及名家。而《书法报》以及《书法导报》等纸媒也都有建设网站,今后也不可能互相取代。
  与其他网络相比,书法网络的网民基数还是太少,从目前各大网络注册会员来看,均在十万左右,这其中活跃的也不过是几百人,几家大的书法网络基本都是在这么少的人中做蛋糕,若做网站没有独门的功夫,还真是挺难办!我们目前的网站本身的运营,基本上都是在赔着做——赔大量的时间、赔大量的精力,还有服务器及网络技术等等投资,但是网站又是最核心的平台,“陶斋书坊”依托的就是这个平台,这也是我们目前赖以养网的最重要渠道。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公司化、规模化运营的书法类网站。从我七年的历史及经验来看,书法网络最适合小规模私人化运作,如果真是有大的投资来做这件事,我想我也不会太看好,人家风险投资为什么会投你,重要的是要回报!做书法网络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如果那样书法网站也不可能做好!目前国内的几家大的书法网络都是私人运作模式,也可以说都是工作室模式,多多少少面临生存开支的压力,目前可以看到比较理想的方式是,某些社团协会基金能够参与进来,对书法网络扶持发展,相关文化部门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网站也可出台相关奖励机制,促进书画网络的正常发展,也保持目前书法网络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其实做书法网络最重要的资源不是金钱,也不是网站管理者的运作能力,而是参与的网民,因为作为书法特色的网站,与其他行业有非常的不同,书法网站的忠实核心网民多了,网站管理者与书画家及网友都处成朋友,这一点比任何都来得更重要!
  有关书法网络的批评问题良莠不齐,并且也经常出现一些很低俗的言论,这一点尤其需要网站管理者的引导,一张或者一个新闻事件,解读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这时候网站管理者自身也参与其中,为了某种目的利用技术手段或者制造舆论,甚至人为地制造虚假的点击量,最终来看是得不偿失的。一个网站应该坚持用客观正大的方向来记录书法的当代史,让网友解读一个真实的书坛是我们的责任。
  书法网络是一定会写入当代书法史的,去年中国书法院2008年度中国书法报告里面,曾用了大量篇幅来解说国内书法网络现状,这也是首次来自官方材料里面详细地解读书法网络。书法网络以及网站的经营者,在发展中也将面临更多艰辛与困难,中国的书法网络到今天也只是刚刚开始起步,还需要有漫长的路需要开拓!
  孙宝晶(“天生书呆子”):
  本世纪对书法影响最大的事物或者说事件就是网络。其他的事件,什么书协换届,谁上台谁下台,什么国展兰亭奖,什么这个风那个风,其影响力是有,但是与网络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网络对书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网上全世界的书法家可以快速便捷地相互交流和学习,这在过去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网络展览以低成本、海量甚至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比投入很大但开幕式后基本门可罗雀的展厅展览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网络上大家言论比较自由,“板砖”满天飞,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展书法批评。所以网络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可以及时把书坛的邪恶曝光于天下,网络对于书坛的激浊扬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上书法的交易、文房书籍的交易空前活跃,网络应该是目前最大的书法交易市场之一——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未来的书坛一定程度上将是网络的书坛。
  可惜的是,书坛一些思维僵化的老古董们,一些思想浅薄的小青年们,对网络的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或者因道听途说而对网络产生偏见,或者受某些势力的影响而迷失了立场,说什么网络不是媒体呀,要反对书法网络暴力呀,等等。
  时势造英雄,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把握机遇,占领先机。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当别人在怀疑、观望、犹豫的时候,那些敢于先吃螃蟹的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中国书协有一万多会员,整个书法人口有几十万,这些人里权势地位比我高的很多,思想比我深刻的很多,学问比我大的很多,文章比我写的好的很多,字比我写的好的很多,而我利用网络把握了先机。但是我现在的名声不是靠忽悠得来的虚名,虚名达到一定程度由虚转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这个认识不是瞎忽悠吗?
  作为网络写手之一,我听说有人在研究我的成名经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对大家认识网络有帮助。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书法网络上还有很多处女地,等待聪明人去发现、开拓、走向成功。我祝愿更多的天生书呆子在书坛诞生。
  齐玉新(“中国书法家网”创办人):
  网络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平台。其实我一直觉得网站或者论坛不仅仅是一个媒体,这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比如论坛的俱乐部性质、互动性,再比如网站的广告牌功能。而且,网络的及时性、大容量、门槛低等等,都是纸面媒体所不具备的。我觉得对纸媒最大的冲击似乎就是:参与性、及时性、互动性、随意性,而且你还不用花钱订阅。
  目前的书法网络与其他网络相比,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觉得书法网络应该是具有娱乐化的,现在看大家都在比谁更专业?!其实,网络上大家都是来玩的,来休闲的,来扯淡的。和那些社会论坛比,在思想、内容、好玩程度上,书法网络还差得太远太远。有时候我觉得书法网络上的人一点都不好玩,连回帖都特没有技术含量。
  但是网络对书法的学习、展览、交流是大有好处的,甚至我都觉得书法网络对于推进当代书法的热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别以为国展这么火,是国展牛,没有网络的时候,中青展、国展还不就那么回事儿?现在有了网络,一个展览还没开幕,仅评审的时候,海量的投稿就已经在网络爆炸了,最流行、最时尚的装饰格式就迅速传播开来了。要是没有书法网络,很多地区的爱好者一辈子连个中书协会员恐怕都见不到,何况天南地北的展览呢?现在很多人坐在家里阅读天下已经算不上啥新鲜事儿了。
  关于书法网络运营的问题,我最初做网络完全是烧钱,但是总烧也受不了啊,包括精神上。后来逼得没办法了,就利用网络经营字画,卖得很好,不过瘾了,就做了一个中国书法超市,于是超市养活论坛也养活了全家老少。公司化也在考虑,只有公司化才能规范起来,才能做大,事实上一些其他门类的网站都是这么做的。书法网站谁做的最早谁就可能胜出,不信走着瞧!网络生存是第一重要的。
  我总觉得网络不单单是个媒体,可是大家总管我们叫媒体,甚至还因为是不是媒体整的面红耳赤。其实跟其他书法机构的关系就是“不卑不亢,和谐共处,共同进步,你需我供”的关系。但从媒体的角度来说(可能我们真的就不是什么劳什子媒体),我们还是尽可能保持“公器”的宗旨,其实独立不独立的倒不是我们所能控制得了的,网民想说啥、想批评啥,这是社会民主进步的标志,感谢社会给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所以我觉得网民的独立才是批评的独立。网民推动了书法的学术与民主,这是需求,需求就是存在,存在就合理。要是有一天网民不需要学术的民主了,那就说明学术与民主不重要了。
  网络比纸媒最好的地方,就是不用总编审核,谁都可以上来说几句,这挺好的!老百姓都喜欢看热闹,甚至喜欢凑热闹,那么对于敏感事件,大家鸡一嘴鸭一嘴的说,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比如,晚上下班您看见路边卖白菜的把姑娘撞了,您也会回家跟老婆这个那个的评论一通,对吧?只是您在家里说的,网民是在网络说的,其实都是一样。
  对敏感事件,要说明的是,我们也有点担心敏感问题的讨论,尤其是政治问题严禁在网络讨论,书法网络就是书法网络,喜欢扯别的可以去天涯,那儿禁受得住。目前也有很多书法人怕网络,无非就是怕网络尖锐的批评或者“骂”而已,书法界是最受不得批评和“骂”的,如果我们看看文学界、诗歌界,比我们激烈多了。新文化运动的时候,那些国学大师、大文豪、大作家比那些网友骂的还狠。当然,我们不会把网络变成一个谩骂的平台,适当的引导和约束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书法界要和谐。其实如果不触犯法律,我们允许这种所谓的“良莠不齐”的存在,我们网络的宗旨还是尽可能给大家自由。
  谢谢《东方艺术·书法》给我“网开一面”的机会!
  刘涛(“书法江湖”总版主):
  根据提纲,答题如下:
  相对于纸面媒体,书法网络有几大优势:1、时效性:各种书法展赛消息,交流动态,新闻事件都能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得到消息,而书法类的报刊杂志则会滞后好多。2、互动性:纸面媒体往往缺乏互动,给人的感觉是它是一种信息的灌输,读者往往是被动获知,而书法网络具有的互动性能是纸面媒体不具备的,而且网络是完全免费的。3、平等性:在书法网络上,因为网络是虚拟的,而且大部分网民用的都是网名,彼此互不认识,天南地北,就书坛各种事件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著名书法家可以和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进行平等的交流。4、受众性:从目前书法网站的流量来看,网友的分布面很广,除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等国都有,国外的书法爱好者因地域限制,一般不大可能订阅国内的书法报刊,但是网络解决了这个难题。
  与其它综合性网站相比,书法网络的专业性非常强,不是书法爱好者一般不会或者很少会涉足书法网站,因此书法网络里专家里手非常多,各有擅场。但书法网站又缺乏最广泛的受众面,在版块设置方面没有大型网站全面。
  前面说过书法网络的交流十分方便,不仅可以及时获得展事消息,关注热点事件,最重要的为书法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多方便,我想这是书法网民都深有体会的。
  各书法网站的定位我想有很大的不同,在主页就能看到各网站logo。有的注重学术品质,有的关注书法事件,有的关注商业,有的关注展赛,各书法网站定位的不同,也使得各自受众面不同。有的网站包容性强,受众面就广。当然,目前各书法网站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谁也替代不了谁。
  书法网站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基本交流,已经发展到带动商业。虽然各书法网站为了维持网络正常运营想出了很多招数,但是我们还没看到这些网站的公司化,企业化。我个人不反对书法网站的商业运营,毕竟网站还要生存,但我觉得不仅仅是现在的情况这么简单。
  书法网络的大部分网友属于弱势群体,平时从事的工作也与书法无关,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在了一起,都希望通过网络的交流获取新的知识,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发言对一些书坛发生的事件提出批评或者个人意见。
  书法网络与书法机构属于若即若离的关系,既要与之保持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更多书法展赛的报导权利,又不因为太过于接近而丧失独立的批评品格。“吾更爱真理”这点是书法网络必须保持的,假如丧失了这种品格,书法网络就成了某种喉舌,成了“只能我告诉你,而你不能问我”。
  书法网络的网名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个人上网的目的也不同,经常我们会在网上看到谩骂、人身攻击。其实很多网站也为保持学术的纯净制定了不少规则,首先不允许反党反社会主义,采取了对不良网友禁言,禁止访问等措施。我想没有一个网站会对网友放任自流、无法无天,最好的方法还是建立本网站的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对网友进行引导,提高网友的文化素质。敏感事件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在各版块设立版规,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随便漫无边际的说话,要有法律与道德规范的约束。
  李澍周根据对话录音整理 经发言人审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