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中心校王红顺老师,几年来深入教学实践,本着“不回避问题,不轻谈问题;多角度看问题,准确把握和归因问题;为解决问题而谈问题”这样的理念,在原生态的常态条件下,在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与教师们一起进行着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侧重的备课、观课、议课、二次反思、同题反思等全程跟进式的行动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我们将选取一些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看看他们是如何整合与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者将自己的经验与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 王红顺 这是杨老师上的一节美术课。教师把画一件T恤衫的美术课上成了一节实践操作课。 教学流程: ①教师导入新课:炎热的夏季就要到了,今年的T恤会有什么新样式?同学们,你们想穿什么样的,不如咱们设计一下,把比较好的方案送到服装公司,说不定你的设计就是这个夏季的亮点呢!紧接着,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并邀请一位观课老师参与到小组当中来制订设计方案,确定素材及所需用品。最后,由各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求各小组对比优缺点,并及时改进。 ②第二课时,教师送给每组一件T恤,让每小组合作完成一件大T恤的设计制作。在学生合作完成以后,进行“风采展示”模特赛。此外,学生在制作和展示期间,教师都配以音乐。最后,进行效果点评。各小组比一比,说一说,并思考每个作品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 红顺点评: 本节课活动流程可以概括为:提供真实情景,诱发学生创作欲望——设计方案——制作作品——展示作品——点评作品——反思作品。从设计理念看:这节课给了学生更广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给了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宽容,让学生自信地、活泼地成长;给学生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主动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开发潜能。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把观课教师也作为了课程资源,把观课教师对课堂的辅助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节课有待商榷的问题是:课堂经济成本过高,能否用纸质品取代真实的T恤?设计、制作、展示、点评等合作环节优秀学生是否有点过度张扬?潜能生是否沦落为旁观者、看客?可考虑进一步拉长课堂链条:课前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T恤衫图案设计,以便感悟、积累相关经验;课中教师精要点拨、引导,以便学生达到高层次创新设计,课后利用所掌握相关知识,让自己和家人穿出个性,穿出风采来! 还有,对于这节课,有待我们思考的是:跨学科观课有哪些好处?观课角度、观课点怎样进行合理分工?观察量表怎样设计?从观察数据怎样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 红顺观点: “从生活走向学科,再从学科走向生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课前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学习生活化的前奏;课中再现生活中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凭借,学习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习生活化的归宿;课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调查、求证——学习生活化的延伸。 【相关链接]】 【同题反思精彩片段之一】 □ 封丘县实新学校 曹彩红 杨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把画一件T恤衫的美术课改成一节实践操作课。如:学生在衣服上设计了花卉图案、小动物等等,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各现所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真正享受到了快乐。 与此同时,美术老师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听课老师作为本节课的评委。几位听课老师都参加到设计大赛中,把平时单一的听课角色变成了学习与参与者,以双重身份积极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给课堂增添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杨老师利用教师资源授课,很值得我借鉴。 【同题反思精彩片段之二】 □ 封丘县实新学校 朱蕾 杨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触较深的是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那么,反过来想想,在音乐课堂中,我是否能让音乐与美术完美结合呢?用一幅美丽的图画,揭开要学歌曲的面纱;通过一首美丽的歌曲,让孩子们想象到一幅幅画面。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要体验的。 此外,在构思设计衣服时,杨老师把衣服交给了四个小设计师,让他们在一起精心设计衣服。我看见学生各有各的任务,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被设计出来了,这些正显示了新理念下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然而,在我的音乐课堂上,为什么我总是一味地提问学生呢?为什么不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相互听彼此的音色音准音高呢?这样不仅能缩短时间,而且还回避了所谓的“填鸭式学习”——只顾教师教而不顾学生学。 简单的40分钟美术课,不仅让我提高了审美观,而且还让我懂得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当你感觉到你的课单调无味和面对学生不知所措时,你不妨与另一个老师沟通和探讨,走出自己的门,往远方看看,定会有条路等你和学生一起走。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