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请-《当代美术》双月刊主编马占伟贤弟按在中州时的约定寄创刊号后各期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00
标题: 请-《当代美术》双月刊主编马占伟贤弟按在中州时的约定寄创刊号后各期
请-《当代美术》双月刊主编马占伟贤弟按在中州时的约定寄创刊号后各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04
“溢彩纷呈”当代实力派青年油画家7人迎新联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05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63080&do=blog&id=860839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09
原文地址:一本好的杂志是如何的诞生?—The Making of Little White Lies作者:在设计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0
原文地址:山居日子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生活就是艺术,什么都是艺术,艺术什么都不是。活着就是艺术,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了,当然要活的好玩儿,有智慧而且逗极了,才有意思,否则也没劲。不瞎13折腾了,不想瞎13跑了,跑到前边也没什么用,因为前面什么也没有,那我就乖乖退回来,退到自己的心里去,心甘情愿的上山,在达摩老儿待过的地方,赖皮待下来,我想要静静的、喜悦的豁出去了逗自己玩儿,心安理得的追觅心魂的由衷所在。来日方长,自会有水流花开的一天。那就让社会走社会的,我走我的,谁也不可能等谁。
《目标》王伟兄看我在山上玩儿的不愚蠢,而且不正经的那么好玩儿,就想在杂志上做一个关于我山上瞎胡玩儿的专题。这种片子只能让铁杆儿老兄周立山老油条来拍了,他能把我的德性从里到外拍出来,我就这样,当然不在乎,不过不要因为我的上梁不正影响了我下梁的弟子们,那我就呜呼哀哉的阿弥陀佛了。
步步是道场,随缘喜乐,日日好日,回到自己的内心,不患得失,远去是非,才能做到禅者所谓的不风流处也风流。从西北老家独步中原二十余年,好禅向艺之心,虔敬如初。今年六月终于入住嵩山画室十方精舍,完全是因果报应,一切来的自然妥帖,好像是命该如此似的,真是活该,身心欢喜极了。入住嵩山第一天,看着山上的巨石树木,我心里大声嘀咕:“你们都在这呢,我来啦。”山川树木好像也静默的对我说:“小子,知道你要来的。”
愈来愈觉得相信自己的内心比什么都可靠,那就随着自己的内心需要活下去,其他的一切统统滚蛋。我的内心想要喜悦的幽默的智慧的新奇的好玩儿的自在的活法儿,那我就这样活下去,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么?嵩山因为达摩而风流了一千多年,到了今天的末法时代,也不风流而全成流里流气了。我来了,我想让嵩山因为我而接着风流下去,而且风流的有智慧,并且逗死了,当然要慢慢玩下去,急什么急,我又没啥急事。木心有句话说的挺好玩儿的:“人是浪漫得起的,浪漫不起的还好算人?”这句话好像就是写给我的,乐的我想在地上打滚儿,浑身舒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1
原文地址:十方精舍作者:虎瓷艺摄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3
原文地址:嵩山·一了·十方精舍的访问作者:梁建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4
原文地址:参游嵩山十方精舍作者:吴尚
客居嵩山快一周了,中途关机三天,不管市里人事,与一了
蠢疯二师及其弟子李洁小龙等逍遥自在。期间遇北京画家梁
建平老师、徐州樊三川老师,以及《目标》杂志王伟主编、
汴京三风弟等十多人,柴灶飘香,推杯换盏,实乃快哉!
在如此禅宗祖庭之地,听众师稽语,悟心慧目,修养真性,
又研摩书法,难得之极!游荡庙野,攀山登顶,不亦乐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4
原文地址:自在嵩山(十方精舍纪实)作者:张三风
昨日上午,徐州三川老师及思白兄来汴,午饭后,齐往嵩山一了师十方精舍,下午四时到。蠢师,吴村人导演已在嵩山几日,又巧北京宋庄梁建平老师、项老师,《目标》王老师等也在。共登嵩山,地锅炖羊肉,把酒言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5
原文地址:来访作者:大魏
摄影家田野老师和MV导演郑平,诗人丁某昨日造访位于嵩山地区的十方精舍,看望师傅,拜观正在开凿的,写经窟,骨清窟,风窟,了庵等。
夜落嵩山,竟是大雨倾盆,绵延不断,呼呼啦啦,热闹一片,吃酒品茶,饰演话剧,异常热闹,物我自在,皆大欢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6
原文地址:沐了会儿风听了会儿雨作者:田野
终于要去了一了的在大中岳伟嵩山脚下的据说十分了得十分牛鼻的十方精舍
六日一早出开封上大道过郑州穿登封又从据说和某皇上某公主有好多故事渊源的永泰寺门前经过
跨过一小石桥正没拿准问一路边嬉戏的光头小童
光头小童竟利索往斜上一指
拐过大树掩隐大石侧伴的一段之型路
并不大门板上有许多铁钉的山门洞然眼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18
原文地址:给一了老师及师兄师弟师妹们造像作者:张三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0
原文地址:穿个“囚”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2
原文地址:《十方艺术》刊登嵩山十方精舍参学者专题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2
原文地址:一了·山居笔记(出版稿)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3
原文地址:《敦煌美术》刊登嵩山十方精舍参学者专题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4
原文地址:一了·山居笔记6(摘自一了微博)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5
原文地址:一了·山居笔记7(摘自一了微博)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5
原文地址:一了·山居笔记8(摘自一了微博)作者:一了艺术仓库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6
原文地址:十方教学作者:一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7
原文地址:镜字——中国汉字艺术五人展(上海)作者: 一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28
原文地址:或可语天 一了访谈录作者: 一了
或可语天
一了访谈录
王安富
2012年5月25日十方仓库
河南郑州
在座
湖北孝感管季超先生
许昌王健先生
采访手记
认识于一了先生,先是在十几年前买了一了先生的书,继而又看了他介绍日本井上有一的文字,从网上看了他的文字祭、囚字系列,实际上有意无意间,一了成了我墨事关注的首要人物,尽管对于他的一些有关笔墨的事情或许还不是那么明白,也未必是多么赞同,但是,持续的关注,值得关注,以至于产生见上一面,能够在一起聊聊的念头,似乎就有一些不同了,毕竟现在的书坛,大师大事频频出镜,要想弄出点动静来的人比比皆是,然而,值得关注而有价值的,说起来在我们这泱泱大国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更何况许多人又往往不自重,走着走着就走没了人。于是乎,一了先生似乎是在一种稳健中赢得了某种东西,而恰恰这种东西好像不是他的笔墨,也不是他的行为,而是他这个人,他的思想,他的思维模式,以及在这一次见面之后感到意外的一点,他的眼神,纯净而有神,平静之中含着一种淡淡的善意,一种不为他人所左右的坚毅,言语之间,不涉市场,无关名利,更多的是一些人生大事,一些一个人不能不关注的生死大事。我想,一了应该是那种透过笔墨看透了这个繁华的世界,看破了这个被红尘染污了的社会,以及有关名利场上种种人的种种表演,因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找到了自己今生大事的那种人。我有一事,生死与之。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了所谈海阔天空,言辞所及古今中外,然其核心却是对于当下人心之变的切肤之痛。
有鉴于此,我在考虑用什么样的一个题目统括我们之间谈话的文字时,很简单的就想到了“语天”二字。语者,诚心之谓,由心为之。或曰,非语之语。天者,道也,实在也,本来面目也。天者,做人做事做笔墨,以及世间的种种,有一不二,一统者也。
能够与一了先生相对而坐,坐而论道,你会感到有一种拳拳之心,孜孜之情,心内心外不曾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一切都是明明白白。或者让你感到,有人生活在自己的天堂里,而有人生活在他人的地狱里。之于人生,之于笔墨,此言或无不可。
有些角度说法,在当下一些世俗人士那里,或可看上去就是笑话,而我想到的是,“不笑不足以为道”。
王安富:一了先生,您好!几十年来,就书法而言,使我感到比较震动的是看了介绍的井上有一,包括他的字,他这个人的一生,包括对海上雅臣先生的介绍。我好像从此感到有一种我们惯常的书法概念之外的一种概念。我很感激一了先生,这次来十方仓库拜访,希望不是太打扰了先生。
一了:不客气。我对书法是一种内心的迷恋与爱,我自己为什么从西北跑到中原来?又不愿意参与体制内的任何活动,自己一个人慢慢走到今天,就是对这个东西很爱。爱它,你就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就是你要保持你的纯粹性,首先你的思考是独立的,你的人格是独立的,你的生活方式一切的方式是自由的,你是有情怀的,你这个人要有情怀。这些东西跟中国当代整个社会的气局和我们艺术的格局是有矛盾的。我们面对的土壤、空气,实际上是不尊重艺术的,不相信所谓的心灵、精神、灵魂,他们不相信这个东西。我们相信什么呢?我们没钱,忽然改革开放,我们就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要抓钱,你抓住钱,就你是有价值的。整个的国家、社会的分歧,以抹煞艺术,以抹煞人心等等这种东西为代价的。我看到日本的艺术,包括文学、建筑很多领域,我很早就说过,我们要真正的认识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老祖宗的灵魂和精神的话,我们必须要认识日本,如果我们对日本没有很认真的读透它,你不可能了解中国。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已经没有记忆了,我们失忆了。我们的文化已经断层了,你看到的很多东西,它是一种假的东西,它不是真的,比如说你看到了我们说的传统文化的某种样子,但是那个样子是转基因的,那个样子没有灵魂,它只是一个假惺惺的样子。但是,当你进到日本之后,你就发现,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理想的精神生态,在他们日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本身了,不是说我们要做样子给你看。比如说他们对书道、茶道、花道、园林、建筑,包括禅宗,很多方面他实际上变成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了。他们的生活不经意的过程当中,你就感受到,这不就是我们的文化吗?但是这个文化在我们这里见不到。我们这里,他也不需要这个东西,目前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不需要这个东西,需要的是另外的东西。他也不相信这个东西。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所以就造成了,我们面对艺术:第一,没有爱。有爱也是虚情假意的,不是真的,真的爱的话,比如我有了爱,我喜欢这个女孩,我很爱这个女孩,你不可能谈条件。我很爱你,我今天没装钱;我有很多别墅,钥匙忘带了;或者我用很多的技法,我要用我的技术把你弄到手。这都是违背爱的。爱是什么?我爱你。“生扑”,没有功利,就是禅宗的直觉智慧,我不过大脑、不过知识理性的梳理算计,最感动人心的艺术是“生扑”,直指性命。
王:有的把它叫做“直观”。
一了:直觉经验,直觉智慧。任何一个女孩,她都会接受你这种爱,任何。对你这种生扑的、真正的、真诚的爱,她是无法拒绝的。我们现在对“爱”是属于技术性的。比如说我们搞作品爱艺术,我要有很多的方法做效果,做效果是干什么呢?不是为了表现我的心,而是为了迷惑你。我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炫耀、迷惑别人的手段,这样我就可以获得现世功用。我只相信今天我要活的好,以后怎么样我不管,我要赶紧拿这些东西来获取利益。就像我们现在盖房子乱拆一样。整个的分歧就是这样。我不管这个房子盖好能保证多少年不倒,反正在我执政的期间我要把钱弄到手,至于对后代环境的污染,造成的隐患,一切的问题我不管。因为社会大的气局都是这样的。任何领域都难逃此劫,艺术当然概莫能外。
王:任何领域、任何人?
一了:但是他也有钉子户,我不要命了,我有我的底线,我有我的人格,我有我的坚守。如果你越过我这个底线,我就不要命了。这样呢,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底线和独立性不受外界社会风尚的影响。你要拒绝它。所以,艺术家在当代社会就尤显艰难。有大部分人停留在口活,玩口活,谈禅、谈道,谈什么观念,他不能通过实践实证这个东西,实证,需要你以放弃作为代价或者舍得作为代价,或者头破血流作为代价。现在大家去谈禅、谈道,我是很讨厌、很反感这些东西的。但是我内心里面,我的立身之本就是这个东西,我之所以以自己的方式活到今天,还想继续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并且按照自我心性一直这样走,就是因为禅宗在我心里。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它教会我“我就是我”、“我就这样”、“我必须这样走下去”,再一个独立性方面,不相信任何既定规则,无论是学问、知识、生活当中的所有,我对那些已经成为经验的、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是一种规则的,我都是有一种怀疑。“禅”就在我内心里,反应到艺术方面,比如说做书法,后来为什么做现代性探索、为什么要写“囚”、为什么最后又要进入绘画、为什么要上山?整个内在是连着的。为什么要去嵩山,而不是去泰山、黄山?因为在我15岁的时候,老师就把禅放到我心里了。就相当我是一块土壤,他把苗子放到你的身体里了,我们所谓说的"良苗入心田",就是这个种子放到我心里了,它要成长,20多年在中原,为自己的精神抱负出生入死,独打独拼,最后又跑到嵩山去,因为达摩在那里,禅是在那里发源的。就是冥冥之中有这样的一个东西,不可言诠的玄妙。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会相信,在自己的生命当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实际上那种不可思议的东西是你内心冥冥之中又可以感应控制的,你知道而且心生向往,结果那个事情就渐行渐近而撞了个满怀。它不是“我无明”、“我不知道”,最后到那个地步了,而是你心里有期许。我的心向往那个东西,慢慢、慢慢的,10年、20年、30年,最后他就走到那一步了。比如说我去日本也是这样。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就觉得"必须要去日本",那时候很崇拜良宽,还不知道井上有一,当时在日本很多人也不知道他。
王:也不认可他。
一了:那时候我就觉得良宽是我内心当中最高级的艺术,甚至比喜欢弘一法师还要喜欢。我觉得良宽它更能够触动我的内心。到现在也是这样。读川端康成,冈仓天心这些人的书,我从来不读小说,我读他们的杂文、散文,我感觉阅读他们的东西能够感动我、能迷醉我的心,把我的心抓住了。抓住了,我就希望:我要去那个地方看一看。他们在谈他们感兴趣的歌人、作家、俳人,包括和尚、禅僧,书法家,他们谈道,他们谈这些人,我就觉得那些人就是我渴望的心灵风流,并且似乎他们做的更让你感动,因为他们离我们近。如果我们想王维想唐代的那些,感觉还有点远。他们很近,一百年前、几十年前人家就那样,离你近,并且是个异域,文化隔一层之后,更加迷人。比如说我们看黄宾虹的东西很好,当然很好,别人说它多好,我也认为它多好,并且我更能看出他的好,但是我到日本之后,我就看到像富冈铁斋我就觉得他跟黄宾虹一样,他就是日本的黄宾虹,但是我更感动,我看富冈铁斋的作品,我的感动比看黄宾虹的感动要活泼,是为什么呢?就是隔了一层。水墨、宣纸、笔墨、汉字,这种东西对于黄宾虹来说,是一种母语,是血统里来的,自然生长;对于富冈铁斋来讲,文化隔一点点,稍微有点生,但是说他是跟黄宾虹同等智慧的智者,他又隔了一点,这个恰好就是东方艺术里面最迷人的生拙精神。比如说良宽的也是这样。弘一法师写的就比他从容,肯定写的要比他完备,技术性、很多东西更加完备圆熟,但是良宽的就生拙一点,活泼一点,跟小孩子一样。他们都是大和尚,他们的智慧都是通天的,都是智者。他们写出了不同的汉字的表现,我们从他汉字的表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书家重视的东西接近于法度和文化,书法的文化。但是日本的书法家更讲究书法的道,书法的灵魂,或者汉字的灵魂,或者他写汉字的影子,就说汉字有一个影子在那里,影子是玄妙的、模糊的、朦胧的。我们写的是汉字的实相,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说哪个高、哪个低,我们看到中国的艺术家更加务实,更加现实。我感觉是中国的社会造成的,对艺术,以前的说法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由技近道”说了很多。但是在实践方面,日本人是真正实践了,虽然他们实践的并不是说十全十美,但是他们比我们实践的纯粹。我们实践的是什么?我们实践在嘴上。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更多的讲究法度,“法” 大于“道”;日本人是“道”大于“法”。
管:整个心灵都放进去。
一了:“道”大于“法”的时候,技术就隐藏起来了,以裸呈心灵为第一要义,以我们中国书法家看井上有一的作品,总说,“你这一笔再长一点就好了,那一笔怎么样好象技术上、结构上有一些问题”。恰好是井上有一的生动之处。但我们中国的书法家大部分却在这方面挑人家的刺。实际上在人家的心目中,我们每天头脑想重视的东西,我们想拥有的东西,人家早都已经不稀罕了,早都已经抛弃了。就好象我们现在要抓“讲国学”“五讲四美”、“不能随地吐痰、大小便”,我们每天都要去讲。对于他们来讲,他们不要讲,因为他们已经是这样了。我们是"我们要传统"、“我们要国学”“我们不能随地吐痰”“我们不能乱拆”结果我们什么坏事都干了。人家虽然不说,但是实际上人家什么事情都按照他们的精神规则在走。
管:海上雅臣到郑州来,你跟他有对话?
一了:对。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看到井上有一的作品之后,我特别震动,我就写了篇文章,叫《三十心情》作为《一了书道》的自序,我30岁了,结果刚好读到井上有一,在我《三十心情》文中把井上有一作为一段。我说,“这是我目前,就是我学书法这么长时间以来,整个从历史上包括到现在,最能感动我的对汉字的书写。”我写了我读他作品的感受,我觉得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在字里面很活脱的跃然纸上,感觉好象人就在里面,人就走过来了。他的字往那里一放,你觉得他人在里面,心与魂魄全在里面。这些我们没有。再一个我们讲的是什么?中国的“道”、“佛家”的很多哲学很高的精神,我们都在讲,在书写当中我们并没有体现出来。我们体现的太小气装蒜,太畏畏缩缩,太似是而非。这是我们中国文人里面最劣根性的一点。他不大方自在,不本性泼辣,不通畅、通透,是那种自己关起门来很狭隘的固执里面表现出来的一点可怜的小情趣。不是那种人的大大方方,了脱生死,看破一切,最后表现出来的东西,他的生命在里面,我们说的生命毕露,原形毕露,他的生命状态一下子就在你面前了。
王:一了老师,你这样谈书法,在别的地方是听不到这种说法的,正统体系里头是没有的。我想问一下,你对书法这种自信,你认为从哪里来?
一了:对书法的自信?
王:你说起书法来,我感到你很自信,你的感觉也很对,你的感觉也很深。我很认可这一点,我感觉你说的很对。就说你这种东西,你觉得从哪里来的?
一了:我就觉着,我就是天生的要做这个事。
王:做到一定程度,实践,自己悟到的。
一了:我从甘肃出来的时候,我已经确认自己能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王:最伟大的艺术家!?
一了:我当时就是这样想,但是当时的这个艺术家,是我认为我要成为最棒的书法家。书法家是有很宏观的、很强的灵魂、精神和思想性在里面,不是一般的,比如说是混吃、混喝,社会上那种骗子书法家。我认为中国的当下土壤很少见真正意义上特立独行而有意思的书法家,我又太爱书法了,你又说没有,我怎么活下去?就好象我认为这个时代没有诗人,怎么可能有诗人呢?这是一个商业的时代,人们崇尚的是物质,不相信精神。这个时候,艺术是什么?是他们踢来踢去的一个玩物。作为一个艺术家,内心里面有很大的梦想,我们现在谈梦想,就感觉很耻辱,“他还有梦想,可笑的很!”我就觉得,对艺术有很大的抱负、野心和梦,属于我的我要走下去的路,等于对于我来讲这个门刚打开。我就有无穷尽的斗志和欲望,就是要表现自我的欲望。好象这个门刚打开。所以我没有觉得有任何的自满或者自己认为自己把事情做够了,一点点都没有。我对于艺术,我写的那个东西,全是我的真心话。对于画画来讲,我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恰似少年心事”,少年心事嘛情窦初开,等于是绘画这道门被我推开之后,啊呀!这个奇妙阔大、无尽藏的世界需要我去折腾开拓,对此我有充足的理由与野心。
管:这一批作品是最近的吗?
一了:对。我发现有一个非常开阔的玄妙的世界等待你去把它呈现,就说冥冥之中能感觉到,需要有手段把它控制住,把它控制下来,变成人家直指人心的图示。前几天德国的阿克曼先生跟《画刊》的主编靳卫红,他们来看我的作品。八月份在德国的“墨变”当代水墨展览,选的中国现在我喜欢的画家,另外9个人,像朱新建、武艺、何建国、刘庆和、李津、李华生(成都的,陈子庄的学生)。看了我的一批画后,阿克曼先生很激动就说了一句话,他说,“真正的艺术就是最朴素的,来自于你的内心的东西是最感动人的”。就是你不能装,不能你有多怎么样,你去炫技。你是什么,你就大大方方的把那个线条拿出来就行了,你的品行、你的教养、你的才智、你的良心、情怀,你的性命都在线条里边,在笔墨里边。你没必要去装腔作势、再去做很多掩人耳目的效果,没必要的。
王:有一个问题,原来我觉得在书法,虽然我写这么多年,对正统的书法参展、入会这些事都没有参与过。我觉得你是一个点,在中国书法你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点,你有你个人的观点,你有你这么多年的做法。你现在不做书法,开始绘画了。你的画,在我感觉是很纯粹的。这样对书法来说,你觉得是不是一个损失?
一了:不是。我觉得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
王:是一辈子的事情,还要做?
一了:当然了。因为对我来讲,书法是人心里面的一口气。我现在跟你说,我吐纳的气息就如同书法的生命本质,就是在写这口气。你这个人气量大不大,这个气喘的厚不厚,养的通达不通达?这些在你的笔墨里面就呈现出来了。你是伪装不了的。好的,别人抹不掉;坏的,你也赖不掉。你写坏了,你说你死了,你赖掉,那不行。好的,别人想压你,抹不掉的,是一个活脱脱的生命在那里。但是我们现在见到的书法、绘画,见到的不是生命,不是人心。艺术没有了人心,没有了情怀,你没有了独立的思考,艺术是什么?狗屁不是,一堆烂柴火,什么都不是了。就是一堆笔墨,有什么意思,等于零,这个笔墨就等于零,它没有意义。首先必须是它里面承载了你这个人的身家性命。你的身家性命在这个笔墨里面,就能感动人,能感动真正有眼光的人。否则的话,艺术“玩”什么?它就没什么好玩的。书法,我觉得它是一生的学问。
王:看了井上有一的作品以后,我感觉中国做书法的、写字的,没有人能够和井上有一对话。对话不在于笔墨的表现形式和深度,就在于他这一生的追求和表现出的精神这种东西,这种专注,把这个事做到极致的做。我觉得写字的是这种情况,本身努力的方向就不一样。再一个井上有一,我觉得他有实验性的、有突破性的东西,他就我不管社会的评论,我自己就这样做。在现在社会里头在中国这个范围,如果不管其他的什么东西,我就按这个方式来走,你觉得这个可能性有吗?
一了:当然有。
王:就说演绎他的精神,通过精神,但到了笔墨形式,在中国可能与个人的成长不一样,但在这个过程里头,能以这种精神体现出来,这是非同一般的。我觉得一了老师的话,你本身这种精神大于你的字,你这个画背后的精神支撑也大于这种画。你的这个画,我觉得有点横空出世,没有谁是来源,以后怎么走,明天画什么,我也不知道。这种东西就可贵在这里。我们不是复印机,不是每天、每天在重复自己,这是可贵的。"艺术"这个词,在我理解,它不是个人的,它是心灵的,它更是社会的。是社会的,它就有一个互动的问题,真善美,它能给人带到。就像你这种画或者你原来的书法做的情况,我觉得就达到一个尖,"阳春白雪里头的阳春白雪",很多人很难理解。这是一个问题。如果理解的不到,或者不能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我觉得也是个问题。我觉得你的东西里头,更多的是自说自画的多,就是你给我什么评论,或者我不在意你的规则。然而,毕竟一个艺术家,不管是日本也好,欧洲、美国也好,它有几个标准:一个是大的收藏机构认可,;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表现。
一了:第一,我觉得社会、时代在我内心里面都是王八蛋,所以时代和社会的规则,我们普遍认为的规则对我来讲,我越来越怀疑,我是怀疑它的。再一个,对于艺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想要的各种获知的信息或者标准参照太多了,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不要想的太多。本分做好,比如说像去年英国去世的大画家弗洛伊德,他就生活在很孤独的自我精神世界里面,他就创造了人类我认为是最好的绘画。但是他瞧不起这个时代,他更瞧不起规则,更瞧不上我们说的这个那个的,那谁认可你?认可你的人和机构,你是否瞧得起?所以说,谁是裁判?当你抛弃了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获得了一个自在。你更好的去做自己,因为你少了各种东西对你的影响,比如说井上有一他能做到那样,他也可以去考虑社会对他怎么样,但是他更多的是战胜自己。怎么战胜自己呢?他为什么要跟颜真卿挑战?因为在整个中国书法史里面,他认为最伟大的是颜真卿,所以他在去世之前要把颜家庙原大通临要向颜的灵魂对接与挑战,他写了很多创作日记,对于汉字这种大的精神,他要去接中国汉唐的灵魂,他要对话。我们中国的书法家有这样的吗?没有的。不可能有的。因为我们写字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我们不是满足自己。再一个满足自己,你自己是不是很高?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他内心里面有一个自我,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什么性?就是见你的自我。“一了”不是我,以前的“朱明”也不是我,我呢?在我现在跟你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我”在看着我,那个“我”是真我,那个“我”远远高于我,我刚才讲的,“他”可能就是毕加索的朋友、黄宾虹的邻居,佛的邻居,他可能是世界上所有智者的哥们,那个“我”,我达不到,我遥不可及,但我每时每刻和他在一起。
王:但那是方向。
一了:在这样的一个状态里边,你就不会偏失,因为他对你有一种控制,你有一种自省能力。你获得了很多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你不狂躁,你不会失去自我。不像有些书画家,获得了一些社会价值的时候,就不知道北了,他的那种狂妄属于虚狂,我喜欢那种人很风流智性的狂妄,一般人是属于下流,只有竹林七贤、苏东坡那样才叫风流,或者当代的像陈丹青就有风流,他们的那个狂妄是我内心欣赏的,我会很开心的去看他那个狂妄。但是我们的书法家,哪一个狂妄会让你不觉得恶心呢?大部分的让你觉得恶心,因为他狂妄的太弱智了,无才无德不要脸,如果他的智慧很高,他的狂妄,对于我来讲,我是最欣赏的。比如说井上有一,别人骂他,他就写个“佛头著粪”自称为佛;像熊十力,梁漱溟把他推荐到北大去代课,他研究佛教,也没什么学历,经常自称菩萨,熊十力菩萨,写书的时候落款。“他这样做,他还自称菩萨!”肯定有人这样骂,但是我认为棒极了,菩萨也是人创造的,如果与人没关系,信他个屁。所以对这些东西,我们自己有一种很通透开明的判断时,自己就不会偏离迷失,就是我们的这个固执是很通达的。我反感的是一种偏狭的固执。就像农村里说的是个“驴脖子”,你说什么他都不听,和他说,“前面有个坑,你别过去。”他就不听,掉进去,头摔破了,他上来以后,人家说“你以后走路小心点”,还是不听。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艺术家是这样子,是属于 “驴脖子”。因为他的知见,造成了他这种偏狭的虚妄。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知人之明”,你不能光觉得你自己很牛,你也要知道别人,比你牛的你有没有参照?当你发现你身边比你牛的时候,你再牛的时候你就有分寸。否则的话,就失控了,没有控制力了。比如说现在我为什么这样画下去?如果像一般来说,我觉得书法家进入绘画,没几个画好的,大部分属于向着他的艺术理想滑下去,因为绘画更加功用。“我书法卖1000,我国画卖8000”。是一种功用作祟,他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精神信仰、心灵需求。对于我来讲,我为什么要画它?因为我觉得,齐白石、黄宾虹、关良、林风眠之后中国画怎么办?吴冠中也不错,但是气短笔弱,心正笔衰了。范曾那些画完全不入道;黄永玉这些好老先生,很可爱的老先生,也是风流洒落,很好,但是画太浅显直白了,艺术好象是不接气,气脉已断。
王:我看你的博客,我通过你的博客,我搜了朱振庚的一些画,我看了你的评价。
一了:比如说我喜欢朱振庚、石虎、朱新建、武艺、李世南、李老十,当然我也很关注当代艺术,像曾樊志、尚扬、方力钧,我觉得都很动人。我们不能轻率的、武断的、不理解的去批评人家,要很认真的阅读之后再来评判。大部分人很武断,觉得人家挣钱了,自己心里不舒服。人家为什么挣钱?因为人家以前太苦了,在一种低谷里面奋斗上来。绘画沾染了人生的多少智慧,这种东西一般人不懂。所以我觉得当代艺术界油画界的成就,远远大于水墨界和书法界。尤其书法更没落。真正在绘画来讲,在当代艺术这一块领域,相比而言,好的这些更有思想性,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有思想、有文化学术在做支撑,他们在认真做学问。这些艺术家写封信,写篇文章,你就知道他们在读书,他们在思考。我们的书法家哪一个读书?没有的。读书也是属于背课文那种,一说,就是背。是你很讨厌的那种。国画界都是忙着走穴,为了老干部审美作贡献搞“贿赂产品”这种东西。所以相比而言,油画界有些好画家。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中国的水墨画该走怎样的一条本土现代性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你要接黄宾虹和齐白石这代人的气脉,正脉,你的线条能不能从这正脉下去?实际上就是书法的写意线路。你的书法是宋以后的还是唐以后,还是汉以前的?文人画是宋以后的,宋成熟,发端于王维,后来成熟于宋元。我们现在玩的文人画就是宋以后的东西,书法的脉就是宋以后书法的脉,是写意性的。但是真正的文人画,我认为是反绘画的。禅宗是佛教的革命,它的精神就是反佛教的,因为整个文人画的背景、灵魂是禅宗,禅宗就是革佛教的命,是不破不立,把整个的以前的经验打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生命,这个生命还没有建立又打碎了,是不断的在流沙中建造大厦的。这是中国智慧最吸引整个世界文化界、哲学界、思想界的,禅宗是最受世界关注的中国精神。为什么?就是因为它不断的毁坏建立新精神、新的灵魂,实际上它是一种上上智慧。反应到绘画当中,就是把我的心掏出来,我不要那么多表面的技术,表面的所谓的学养、所谓的风格等等它是反弃那些东西,我认为它里面更多的要反应自己的内心,你的动物性、你的野蛮性。到后来文人画已经玩坏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兽性、我们的动物性没了,我们最后就陶醉在文人虚拟的情趣里面。这东西的灵魂在哪里?文人画的灵魂在汉代。我自己就觉得我真正要做的,就是从汉以前寻找出路,再一个,画的这些绘画能接这些我崇拜的大师的气,同时能不能向马蒂斯、夏加尔、毕加索,跟西方很伟大的艺术灵魂交相呼应。
王:对接起来。
一了:对接。这样的话,你的绘画呈现出来的面貌是没有见过的,是人类共享的一个图象,它来源于原始,来源于本性。就像禅宗说的“本自具足,不假外求”。你从你灵魂里面去找、去挖掘它。但是你的线又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内在血脉。所以我觉得中国现代化的水墨真正要完成这样一个路子,这个路子是林风眠他们没有完成的。但是,中国现在绘画界没有人是做这个事情的,都实验水墨玩观念装哲学家去了,短线上路,奔钱而去奔热闹、时风而去,不可能有人精心杀入传统远古而蓄养精神气魄。不是对中国根基有问题、认识有问题,就是对西方不了解。
王:我看马蒂斯的书,感觉到他的境界里边和禅宗,论艺术,他和禅宗的精神、感觉,他说的一些感悟的东西很相通。
一了:现代派绘画都是这样,只要尊重自我的心灵,裸呈灵魂,拒绝一切陈规,自然走到禅里边。
王:对。我感觉到有一点。这一点,有点奇怪也不奇怪。像你讲的这样,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这个东西。
一了:像毕加索晚年的时候感叹,我们对艺术丧失了热诚之心,我们越来越不相信灵魂、不相信心灵、不相信艺术,我们越来越现实。比如说中国的艺术家在这个状态下,怎么可能去很纯粹的做艺术?包括艺术的格调、思考,怎么可能达到一种纯粹的高度?它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结构,他倒不一定是要上大学,不一定读很多书,而是你对很多本质的东西有没有直指人心,抓住本质的东西。
王:今天上午我听了一点关于儿童早期阅读和成长的东西。从我的理解,人的脑在形成的时候有许多板块,是许多板块来构成完整的人格。如果这个板块在人小的时候脑子形成的时候缺失了,这个脑子实际就是一个不完整的脑子,后期是没法弥补的,说严重一点叫脑残,说轻一点叫性格缺失。你说的这个东西,我觉得人在做艺术和面对他脑子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缺失的结构,有些东西被社会设计了,被社会改造了,洗脑了。
一了:转基因了。
王:对。这一块是没法弥补的。我的孩子在中央美院留校了,他从小我也比较培养他。他对你的这些东西特别喜欢。我问你要了一套资料,给我以后,他看到很高兴,就带到北京去了。本身他学的是连环画,中央美院的城市设计学院,后来他留校了,出了几本书。他自己从小,在他的脑子里就是画自己的画,他没有模仿任何人,从一岁开始画画,我就鼓励他,他很自信,他觉得他画画最好。从形式方面,他也是自己玩的一种形式。通过画出来,割出来,再染。我很意外的,他对你的画特别喜欢,他感觉这个东西好。
一了:好多小孩、年轻人都很喜欢,尤其是小孩。这是我很开心的事情。我觉得以后的审美是他们的。就说你的艺术也不一定非要让年龄大的怎么看待,我不相信那个东西,我觉得艺术更应该要得到年轻人、小孩的喜欢。50年以后天下的审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构成了未来的世界。我们说的艺术的未来性就在这里。你让你的同龄人大部分人说,“你这个画的形不中”,很多画家都这样说,“你这样好是好,但谁会买呀”。北京很多画家、国家画院的,“一了的形不太好,搞不清什么意思。”就是笔墨线条很好,形不中,搞不清。靠!这些话是关于艺术的人话吗?我们早已习惯了不听人话不说人话了。
王:一了老师,像这种东西,未来会是什么情况?现代书法,我感觉到比较出名的几个,我有一种感觉,他们支撑不起一种东西,本身他个人的一种文化或者精神的缺失,他这个形式本身就证明他一种缺失,他走不了多远。
一了:最怕的是艺术家缺少精神背景心灵气格。
王:我觉得他在做虚假的东西。
一了:就怕这种,我认为最怕的就是轻视别人的智商。我们不要轻视任何读者的智商,要把他的智商最少要看成是跟自己同等的,甚至高于自己的,这个时候我们搞创作就不会乱来、不会胡来。因为我们胡来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艺术可能他们也看不懂,比如我拍电影,我是一个导演,我如果乱拍,挣点钱;画画,我也可以糊弄你。我们看了很多电影、电视剧,就会上当,就是因为他过低的估计别人的智商了,过低的,过于低的。我们现在的书法家、绘画家也是这样的,他过分的低估了别人的智商。最伟大的作家对于他的写作,都有一个高于自己的读者,就是他的“自我”在看他写。为什么很多重要的作家,在很多重要的作品,要改五六遍?要五年、十年、八年才出版,为什么要改?我们现在改吗?我们等不及顾不上了,画出来懒的看一眼就卖了。所以这个东西近于杂耍,无知无趣,他缺少自尊,也缺少尊重别人。
王:我觉得是不是他把做人的格放的比较低,自己放低了。从我的想法里头,现在搞传统书法也好、传统绘画也好,都可以体现一种人格或者一种精神,应该有这种东西在。
一了:对。它不在于你搞什么风格,传统书法在当代你也可以做的很高级,现代的你也可以做的很高级,与你做的风格、派别没关系。它与人的品行、人格、修为、情怀有关系。有些艺术家,就是你刚才讲的有缺失。他脑子的聪明更多显示在社会功用上,他怎么通过这个东西短期获得社会的价值,实际上他对艺术没有爱。如果是爱的话,你为了爱,什么都可以抛弃的,况且其他。当然你爱好了,可以什么都有,也不一定抛弃,问题是不爱,又抛弃了。我觉得根本在这里,就是人心没了。艺术就是心,心画、心印、心声,心血。“心”没了,怎么办?你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就好象你跟一个人玩,玩哥们,而他的心不在你这里,你说这人狼心狗肺、没良心,你还跟他玩什么?他再有学历,再有钱、再有权利,再有做人的聪明,你都不愿意接近他。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灵魂,没良心,没心没肺。艺术也是这样的,井上有一为什么感动人?因为他笔下全是心血,他很直接,也很粗糙、泼辣、生猛。真正感动你的艺术是粗糙的艺术,生命是粗糙的。它不是那种精打细算,雕琢,涂脂抹粉,做效果。那种东西做多了,它会掩盖你本来的东西、本真的东西。所以说有时候做效果要有度。比如说绘画,我有时候也在琢磨表现性,但只是做一下,赶紧又回来了,就是体验一下,但是我认为好作品还是几笔,原形毕露,就是告诉人家,“我就是这德性”,我就告诉你“我一了就是这德性”。说穿了,就是这样。艺术就是直指人心的。它不是别的。你掩饰、掩盖,你能逃过明人高人眼吗?逃不过的。这个时代也有智慧的眼睛。他一看就感动。比如说我画画又不是让社会上大部分人感动,不可能也没必要,我就画给当下三二知者,未来自有明眼人。我的理想,你让我拍电影,我能把我最喜欢的导演感动了,我就死可足惜,就够了。很多作品,比如说我画出来了、我写出来了,日本的海上先生被井上有一感动了,一见一了,把一了引为忘年交,就说,“井上有一如果活着,能见到你多好啊!”这一句话已经够了。20年的卧薪尝胆、付出、艰难等等,社会上的不理解、谩骂,让智者对你有欣赏就值了,包括石虎先生,你崇拜他,他又说,“一了,你是我见到的中国最好的画家。”见到的,活着的,死的不说。以前说是四五十岁,现在不说年龄了,是最好的。我说,我认为还有好得画家比如朱新建武艺呀!他说,“不,你的好更能感动我。他们的好和你的好不一样。”我觉得生命当中,能用自己的心意做艺术,我觉得值,就够了。对于卖不卖、获得不获得其他的东西,我就觉得无所谓了,因为这个快感是让我觉得最幸福的,最喜悦的。你要赢得高手的对打,像以前的武侠小说里,你跟人家天下第一剑去对,华山论剑什么的,最后你获得了你崇拜的人对你的激赏,我认为这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气,没有比这个再有福气的了。你说,你还想获得美协、画院、书协什么的,你说的国家画院沈鹏班,他们最早来找我,说“一了,你一定要加入,这很重要,我给你荣誉。”当然找我的人,我对他没有埋怨,人家是善意的,人家没有恶意。
王:这种善意对你来说,我认为跟骂你差不多。实际上一了的水平比那个要高多了。
一了:他是认为,我要拉兄弟一把,我给你创造好的条件,也是位很好的老大哥嘛。他当然是好意,我不能埋怨他。但是我要把道理讲清楚,我是要走我自己的路。
王:他应该理解你,也应该知道你的价值。
一了:刚开始不理解,就觉得,“你还装牛,让你来,你还不来。”我是很诚恳,我说:“我不牛,问题是我这20多年来我自己为一个梦想,往前走,从吃草根、过草地,稍微跑到待在屋里安逸的稍微轻松一下,想坐下来思考问题往前走的时候,你让我去的话,等于把我的梦打碎了,或者是让我自宫了,把我的命跟人格拿走了。”
管:还有一种感觉,他带着一种,过去你是江湖的,他要把你招安,正统的,把你放到体制内。
王:一了老师,你的行为在书法,现在说在画上,你是一条路。这条路和现在的体制来说是水火不融的,是两种价值观。就说他们这种人,如果说好一点,他们是两种东西都要收获,他要收获这一种,也要收获另一种。
一了:通吃。占尽好处。
王:对。但是从咱们的感觉来,这种人最不地道。
一了:也不能这么讲。各有各的活法。只是我不屑于那种通吃、和稀泥、二边倒的活法。
王:我是这样认为,他们现在是打着一种旗号,干着一种事,打个比方,“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我觉得有这种嫌疑。因为他们在某些地方表现出一种精神,有一种做法,他们又很羡慕社会体制内人的那种感觉,可悲就在这里。他不会跟你一样。假如你和这些书协主席相比的话,你感觉你比他们高级,舒服多了。
一了:从内心里我从不羡慕他们。我生怕与他们扯上半点关系,那样全身会起鸡皮疙瘩。
王:对,你不羡慕他们。有的人可能不太理解,我在网上和他们说这点的时候。其实对一些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参加什么大师班,绝对不去。我就是玩这一块,我把我这一块玩好玩坏我不管,评价我也不管。
管:老王,还有种感觉,所谓的大师班是徒弟在托师傅,他们是造了这么个局,这个很明白,这个都很知道。
王:就像你的这种对书法的理解,包括对人生、对禅的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东西。如果从书法来讲,也可以说一道风景,刚才你说,你对日本理解的东西,我觉得是很重的,这个东西如果说重一点,书法是心相,一种心迹或者心墨。这个东西我觉得在中国应该成长起一股力量来。在书法协会,正统的书法之外,应该有这么一条线,这条线应该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有影响力。就说我写字,我进入笔墨,我不用社会的标准来评价,我对我自己简单来讲是一种修炼、对心灵的一种滋养。在这个地方他开智,书法是可以开智的,在这个过程里头,他自己的一些感悟,而不是说进入正统,越来越压你,越来越捆你,越来越把你捆死,直到捆到你老老实实,好象什么都有了,什么都好了,但实际不是的。
一了:你要钱,人家就多给你钱,给你换来名车别墅女人,最后你就没脾气了,不好意思了。剩下来只是没有人格、风骨、自由、脾气的尸体一样的图画。
王:你刚才说到一点,从我个人接触的面来讲,中国现在是有诗人而是没有艺术家,他们有一帮诗人还是对国家、对民族敢于说点真话的。诗歌如果不是站在那个角度来说的话,诗歌就没有意义了。有很多诗歌,像莺歌燕舞这样的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一了:就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对社会的很多问题发表意见,这个也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功能,当代艺术存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对社会的批判性。但是这种东西对于我自己,比如说我做“囚”字,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批判性,里面隐射了很多问题。你作为一个书法家,能不能通过汉字的书写,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发表意见。这个作品,并不是说我现在画画就不做了,不是这样的。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都逃避不了“囚”,这个“囚”对于我来讲,可能我要做到死,这个作品要永远做下去。这是我的终生修行, “囚”字本是我生命的一个修行。但是我觉得“佛”也在“囚”里面,它是一个佛龛,因为他的心通天地,心通造化,忘我,把自己的小我废掉,进入一个虚空的状态,外面的"囚"对他来讲就是一种安详的、自由的。但是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开悟的境界,所以“囚”它不仅仅是一个困境,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囚犯,等等,有时候是一个圆满之境。就说最后你真正的了脱生死了,外面的那个筐子就是我们说的佛教里面的圆光,是一个圆满。这里面就有一个人生的三境界在里边,人生的三境界就似乎禅宗的见山见水三境与王国维谈诗学三境一样,用心感悟这种不思议。是有很多玄机在里面。
管:每一个观者,都可以给出他们自己的理解作为这个作品的一种。
一了:“囚”字这个东西我一直会做下去,包括我做现代书法,其他少字数之类的作品凭我的感觉,我就不做了,不必要做了,我这一生就要把“囚”字做下去,这就是我关于汉字的书法最后延伸出来的一个作品,一直要把“囚”字做下去,其他比如说写一个字、写两个字对于这个时代来讲,我个人认为意义不大。要说把书法回归它的本来面目,这个东西是我的日课,是我的日常生活,比如说给日本海上雅臣先生的写信,手札墨迹。这就是一个常态,书法是你的生活,再一个是你绘画的灵魂。我为什么要上山?是因为我发现了我的问题,发现了我在这个时代别人没有的东西,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要静下来,我要上山去补课,我要乖乖的补课,为什么能够安静的补课?因为我对于笔墨的现代性表现有很大的野心,所以我才能安静下来,如果我没有未来,没有理想,没有梦,我就不敢上山,毕竟上山太无聊、太寂寞,太孤独。我不喜欢孤独,我也不喜欢寂寞,我更不喜欢不被别人关注。我觉得上山等于是我要去补课,再一个我打算50岁下山,我觉得中国的绘画、艺术界要重新洗牌,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我现在上山一年了,我今年43岁,再待7年,去年我已经待了一年,我准备8年在山上。
王:你是1969年出生的?
一了:对,我是属鸡的。我觉得我有一个梦想,在艺术上,有一个野心,需要我去实证,去完成这个东西,不然的话,就觉得没意思。上山最主要的打算和初衷是这个。至于绘画,我就觉得林风眠、黄宾虹他们那一代人留下的问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衔接。我认为中国当代能接他们气的人不多,不是说没有,是很少见。我觉得我自己具备这个才智,具备这个禀赋,所以就静静地、乖乖地上山。安静的思考,安静的读书,安静的养气。艺术是一口气,那无非就是你的气喘的大不大?气大生魂,器大声宏。你气小了,喊两嗓子,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就不行了。气足了,才能沉着痛快,元气淋漓。
王:这个"囚"字,我觉得从你的所有作品里边来讲,这是最具有符号性的一个东西,一说起一了来,“囚”字这是一个作品,这是一个系列作品。这种作品在书法的表现过程当中,按照书法的标准,就是一个字,那么这个字在现代这个时代或者你这个角度来写,他有一定的意义。打个比方,我可能理解你的意思,当然理解的程度有深有浅,这么个情况,一直延续的话,会不会认为太过单调?或者一了没有创造性了,就是抱着这个东西不放,有没有这个嫌疑?
一了:那不会。现在在艺术上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不会单一化,比如说进入绘画,要开辟一个比现在要大的多的多的世界,现在等于刚把门推开。你的艺术,这边是传统书法,这边是“囚”字,这边是在绘画,还要做一些其他的行为性的、观念性的作为。但是总之一点,这条线是我的,来自于一了自己的灵魂。比如说“囚”字,它的内在是从中国的传统精神而来,我不是对西方的翻刻、偷换、挪用、模仿。因为这“囚”字是从我内心生长出来的一个精神生命、一个汉字灵符。它是我的。
王:对,它是你的,这个毫无疑问。
一了:40岁是这样的,40岁的“囚”跟50岁的“囚”不是一样的,60岁跟50岁的“囚”不一样,它是我生命的一种经验、证悟。我现在不能说我50岁的“囚”,我也不能说我60岁的“囚”,它会呈现出、生长出来怎样的一个果实,我不知道的。但它会成为这个时代最有思想价值与影响力的汉字书写。
王:这个和井上有一的“贫”字是不是有对等的地方?是不是你通过“囚”字和井上有一来对话,或者沟通?
一了:会有某种关系,我觉得一个作品的产生不是空穴来风。这个作品我是在2004年去日本,我才想到的这个字。那是我第一次出国,东京是极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忽然在那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你就有一种头蒙,你就觉得高楼林立,都穿到天上了,你就觉得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那种极端忙碌、麻木、茫然,慌慌张张,人像虫子一样,在地铁里面,风一样的来来去去。就觉得现代文明这样的速度究竟带给人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每天都有这个思考。忽然有一天,海上雅臣开着车带我出去,在东京的路上,我忽然看着密不透风的蜂穴一样的楼,那种状态,我就跟海上先生在纸上写了"囚",他就哈哈大笑。结果我回屋之后,我就开始创作小型的“囚”字作品,忽然我就觉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人类的问题就是囚禁,是一个困境。我觉得这个字是一个人对社会现实的一个反应,再一个这个作品,虽然启发点在东京,但是实际上中国、所有的地球上的人类,都面临这个问题,因为现代化,你无法逃避现代化,现代化带给我们好处的时候,更多的也带给我们很多的困境。尤其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书写的过程中,你越来越发现发展中的中国,现代化带来的问题更加复杂、迷乱、荒诞、残酷。我这两年没写,但是我在脑子里一直思考这个作品,这两年就是安心在画里面,但是对这个作品的思考一直在。不一定非要去动手,但是我可能会忽然接着又做。在我脑子里的这个东西的理解,一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现在对“囚”的理解跟2004年在东京当时的那个想法,可能会有某些微妙的差异,你的生命的状态在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也在改变,你对生活的要求、反应也在微妙的改变。但是我觉得骨子里面有一条线索,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心诗性血脉在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血脉在里头。这是我不丢的,我永远不会放弃的。比如说现在很多艺术家搞当代艺术或者什么的,做一些古人的东西,最后就编造一些概念,放到作品上,好象显得作品特别有意义,实际上不是说的那样,他只是拿语言来迷惑人。有些就会这样,本来这个东西没什么,但是他要编造一套说法。美术界所谓的批评家、理论家他也要吃饭,另外我们现在本身也在消费一种无知。无知也是一种消费,比如说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会看到很多无知的东西在上演,我们习惯了,在艺术界也在消费无知,这个无知是冠冕堂皇在伴随着时尚、流行在里面,穿梭在里面。还是我刚才说的,社会是王八蛋构成的。因为他的目的是直奔商业,不管他搞艺术还是做房地产还是挖煤,我们抓住老鼠就是好人,你得把老鼠抓住了。我们现在做艺术品、做拍卖、做展览,做一切我们归根到底最后是为了GDP增长,就是这个数字揣到腰包是多少?这是硬道理。对于我们来讲,这个是硬道理,其他的东西都是不重要的。当你明白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要远离,“我惹不起你,我躲得起。”比如说有些艺术家他会做一些更加过激的对抗,像艾未未这些我也很喜欢,很尊敬,从内心里很尊敬,他们为了一种社会文明良知、尊严,为了人性,在跟国家机器对抗,头破血流在所不惜。还有其他的,像韩寒,还有陈丹青说了一些真话,我都从内心里是非常敬佩他们的,但我做不到。每个人要有他的生活背景和他的才智根器。比如说你让齐白石也去那样做吧?齐白石有他的工作,鲁迅有他的工作。有些艺术家内心完全投入到艺术里面去,他可以为人类创造文明,创造精神;有些艺术家去做一些更加能够改变社会的、影响社会的,更接近现实的、接近政治的这种东西。是不一样的,也不能要求这个艺术家跟那个艺术家,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品种的,不是一个品种的你就不能非要去类比,他们是不能比的,不能说。我在文字里面曾经写过这个,我所能做的就是凭着良心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是你本身实际上就是跟整个体制对抗,它是一个无声的对抗。比如说国家画院说美术是这样的,中国书协说书法是这样的,中国美协说是这样的,学院派说绘画是这样的,有一个搅屎棍一了,他说,“艺术不是这样的,我要做我心里的艺术。”我觉得我所能做的就是我把我的这一块凭良心做好,得有良心,不是说为了凸现你是搅屎棍不是这样的,而是你要有你的思考,有你的智慧,有你的分寸。我的印象里,我们看到的现在的艺术家,他有没有知识不重要。比如说你读了多少书或者你的地位怎么样,你办了多少展览,你的作品哪儿收藏的,卖了多少等等,我觉得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良心在不在?你是不是还会说人话?还会要脸皮?你有没有一种让人尊敬的思考,独立的思考。我觉得这些是最重要的。
王:我对你这边,最早我买过你一套书,很早的那三本,你的现代书法《一了之境》。
一了:方本的。
王:对。我有一套,是邮购的,当时好象是200块钱。
一了:那是很早了。
王:我对你是那个印象。当时还有一部分人做你这个事的,后来他们都没有了,你还一直这样做。一直这样做,从思想性,从说法上,你一直保持了这种东西,一直在走。我觉得这种东西很珍贵。我觉得艺术家有两点: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再一点是尊严。尊严就是你现在自己尊重自己,这是很重要的。有部分人是自欺欺人的,像刚才说的那种,打个比方,对这个一般人可能无所谓,不过像我自己我就觉得很讨厌,你自己都不尊重你自己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但,这种东西又是一种主流。
一了:他是因为人们丧失了害羞的能力,生理反应没有了,我不知道这个耻辱是啥,我不知道羞耻是啥。比如我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我会脸红,或者我不好意思,等等,但是这种东西没了,你怎么去做艺术?你起码的那种敬畏没了。你爱的话,你就应该珍惜,你爱它,肯定要珍惜,经营,小心谨慎的护持,让它成长。如果你最后等于粗制滥造,骗子,你欺骗你的爱,那是最可怕的。你在欺骗你爱的东西,拿着东西再去骗人,那就更可怕了。那是一种很无耻的恶行。
王:你这个地方,三年来有多少人到你这里来?
一了:以前我不在这里,以前在那边的工作室也很大。后来我搬到这边了,来的人反反复复也不少,大部分是志同道合、艺术界的人来了河南一般都会来这里,石虎老师也来过,他来了之后,在我的院子里还住了半个月,就是住在我的院子里。石先生他喜欢很原始、很质朴、很自然的生活,他不喜欢那种所谓的造作、现代的那种,他的人很纯朴真率。所以他特别喜欢我的艺术与生活状态,包括对艺术的感觉,他觉得这东西很珍贵。他说:“一了,千万要小心爱护这个东西,不能因为商业,不能因为社会很多东西,活动、展览,去影响到你对艺术的那种一心不乱的纯真”。再一个他对我这方面的告诫比较多,因为他特别喜爱我的艺术呈现出来的这种格局。他特别喜欢,他觉得这种东西太珍贵了,在中国美术界,是他没有见到过的。他认为:第一是干净的,第二是朴素的,还有原始性的人心在里边。就是这样,没有别的,你不装,我就不会画,我从来没有说我会画,比如我在文章里、我在任何地方都没说过。我就不会画,但我是真的,我不欺骗自己,也绝不骗人,这是我的艺术良心,最起码的东西。我觉得对于艺术的以后这种,我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想法?我觉得我有能力完成我理想当中的那个东西,就说呈现出来一个特别幽玄奇妙的东方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要完成。就说它呈现出来完全跟我们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气象,但绝不是现在流行的东西。它是怪怪奇奇、土生土长,生猛泼辣、质朴憨拙,甚至带有野蛮性的,这样的一个东西,但是骨子里特别风雅、风流,骨子里特别有文心、文脉在里边,特别深藏在里边,不让你看见。但是高人一看就笑了,控制不住的。就好象我们看到书里面的一个很好的句子,西方的大智大贤、东方的大智大贤写的一本书,有一个句子,你发现是多少年前的一个人写给你的私信,甚至发现了你内心的秘密,他告诉你,你“扑哧”一笑,谁也不管,你也没有功利想法,为什么要笑?你“扑哧”一笑,拈花微笑。我认为艺术是这样的。艺术承载不了太多,艺术没有那么崇高,艺术就是你的生活,你这个人混到啥地步了,你是什么德性,艺术就是那个德行。它就是一个自然的呈现。比如说像黄宾虹往那儿一站,齐白石往那儿一站,“你看那个老头”,你一看那老头,一看那个画就是他画的,你看毕加索的样子,看马蒂斯的样子,看弘一法师那个样子,一看那字就是他写的,那画就是他画的,不可能是别人写的。为什么?那个字长的就是他,那是他的生命。黄宾虹的画,一看老头的那种像神仙一样的大智慧,那种幽深的、很活脱的生命在那里。感觉没法弄,就那样妥贴、妥当。
王: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一了:你这个人修炼到什么状态,你的修炼、你的生命状态,做到了,一下子就到了。所以有些东西不要去硬求,不动念、不思议,静对本质,不要老是那个急功近利的慌张。你想,你的一切修为不过都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像自己,或者只是自己。无非就是这样。你越来越像自己了,你的艺术就成了,自然就成了。
王:从我的感觉来讲,现在西方比较重视中国的密宗,像仁波切他们这些人在世界的哲学角度来讲,他们也是些哲学家,唯一的这块他们说的就是他们做的,他们宣传的就是"我这么做的"。这一点应该很不简单的。
一了:身体力行。
王:对。你对艺术的感觉,我觉得就有这样一种东西在:你说的就是你做的。
一了:必须是这样。不然的话,我会羞愧,我会觉得自己很无耻。我会每天告诉自己很无耻。比如说,来吧,画院来了;来吧,美院来了,给你创造机会,有啊,很多。来吧,协会来了,美协、书协来了,很多好处。一去就可以买别墅,去一年可以天天换车换房换女人。你获得社会的好处更便利、更快,行骗快,你有行骗的通行证和资本,那个证你拿到了,那是一个行骗的通行证,行骗也要有行骗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你要拿到证,你没有证你咋卑鄙?如果你卑鄙的话,当天就被抓住了。你得很体面的去卑鄙。他们就是干这个事。那我就早去了。如果我去,我觉得我很无耻,我害羞,我就不去了。这就是控制,人得有一种自我控制力,这样就不会丢失本质。
王:一种选择。
一了:我选择,没有人天生下来“你就是善的”,“你就是恶的”,只是我的善压住了恶,或者我的好大于不好。就是我自我的东西大于我自我以外的东西,或者是我自己已经是一个很完满的精神世界,我舍不得让别的东西进来,我舍不得啊,有些人会觉得"我本来就是烂东西,那就破罐子破摔吧!"那进来之后都统统的那样了。因为你觉得“我本来就是一个垃圾桶,盛垃圾的,来吧!”有很多大的艺术家为什么有心灵洁癖?弘一法师就是洁癖,弗洛伊德也是洁癖。因为他珍爱自己的天才。丰子恺说,“老师,今天晚上再约几个哥们喝一下,明天再走吧。”“老衲,现在,就现在。再坐片刻就走。舍不得自己。”一般人不理解这种东西。怎么能理解?他实际上是对自己天才的珍惜。真正的伟大的智者、艺术家不是他有没有天才,而是他对天才的一种洁癖的珍惜,自珍自爱。现在也有很多天才,他是“自作自贱”“自贱自卖”“自宫”“自焚”,是搞这种东西。他不懂得去掌控、珍惜那个东西。他把握不住,为了别的把心性才华流失掉了,他的头脑压不住他的天才了,就是他自我的智慧压不住他的天才了。他就“有善始没善终”嘛。当然那些也很好,卧轨的、跳楼的、煤气中毒的。我觉得也很好。但是我觉得还是天然的来天然的走更好。我个人还是认为这种好。我觉得川端康城在用煤气弄,海子在卧轨,李老十在跳楼,我觉得也不错。但还是不好看,那么一堆血,不好看,姿势不好。我们还是要有个美好的东西。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王:一了老师,你现在有多少比较认可的弟子?
一了:没几个,我一年就招5个人。有些学生来,也不一定说是他就是了,因为要根据每个人的根气,我也在观察,有些待一段,有其他事他走了。有些不错,比如说山上的小龙,16岁,他立志在山上待10年,我认为10年下山的时候,他就是中国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肯定是的,那个时候我50岁,属于中年了,他是20多岁,肯定是中国优秀的。因为什么,他整天跟我在一起,就是把他熏也熏成这个时代最好的,他又不缺脑子,又没有智障,又没有毛病,是个很聪明的小孩,但是只要真诚向艺,我觉得就没有问题。比如李洁,北京某大学毕业证没拿就上山了,她要待2年,今年是第二年,她是个很有慧心的女孩,现在学了一年画就画的纯雅有趣,在山上很安静,天天在做作品、读书,明年在上海做她的个展。并且我每天跟他们的谈话,都是松散的,比如种地了,饮水了就是聊天,她把所有的谈话都记录了,明年大概要出版她在山上的文集,大概10万字左右,就是她在山上跟着老师参学的文集,等于她的“博士论文”了,哈哈。
王:梁漱溟有个《朝话》,就是他的弟子早晨在他的露台上聊天,有什么问题互问互答,答了以后,出了一本书《朝话》,那个也挺好。就像咱们这种谈话,一定要记录。
一了:他们几个现在刚来,还没有进入状态,如果在山上的话,我们的谈话,李洁就会全部录音,记录了。
王:我觉得你今天状态很好,谈的也挺好。
一了:挺好,因为我知道你。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王:根据我的判断来讲,就像你今天谈话的角度,或者说深度,我自己认为,咱们平常看的这方面的书,一个是很难涉及到这个话题,你讲的不是书本上的,不是听来的,是你自己心里出来的东西。这一点我觉得相当好。而且你很从容,不做作,你的眼特别亮、特别单纯,这点很高级。
一了:石虎先生在我这里住的时候,我和他聊天有时候会聊到夜里两三点,会聊的经常无语、感动。我说的话全是我心里话,比如说他们这一代人做的事,他做的事,都会说真心话,没有外人。“是”是什么?“不是”是什么?“永远不是”是什么?“永远”是什么?我自己要干什么,我能做到什么?都很清楚。就把这事情很清楚的表达出来。老先生他能看到未来,他能从你整个的语言、包括人的状态,他能看到你以后的人生景象是什么,因为他是从年轻过来的,他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什么,他走到今天是什么,都很清楚,过来人嘛,再一个他是通达的智者,阅尽人间春色。就好象我说“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我的东西?是因为20年前你根本不知道我的时候我就崇拜你,我特别崇拜你。那时我认为中国画家唯有石虎能够感动我。我当时就觉得,如果这一辈子在活着的时候能够跟石老师吃顿饭,或者见个面或者听他说说话,人生至福、最大的福气。结果20年后,我们俩就在这里,而且你又引我为天才。”我以前就认为齐白石说:“可以做青藤门下走狗”,我甚至都想,我可以做石先生门下的走狗,这是在我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的真实状态。但是,有走狗之想的一个人,现在被对方引为天才。我就觉得,那是一种人生最大的快乐。跟他聊天的时候,我说:“你在我心目当中是猛兽,猛兽不群,你是狮子、老虎,我坐在你身边,我属于小老虎、小狮子。但我不是豹子、不是狼,更不是狗、兔子、猫、老鼠,绝不是。我就是小老虎。小老虎会长大的,小老虎也会平天下。”就是和老先生这样聊天,不能光去说“中锋、侧锋”,说那些干吗?说绘画干吗?这个时候你要谈活下去的理由与依据,你想干嘛,就是这种东西。
王:你觉得这么多年来,你在书法上最触动你的一个点是哪里?就是在做书法这个过程当中,哪一点最感动你或者影响你最大?你刚才说的“囚”字是一个,在东京这一点很经典。在这之前,你年轻的时候,你为什么能走到这个程度,为什么当时选择这样的路?这一点我觉得相当重要。
一了:因为我觉得书法是承载我身家性命玄机的一个东西。
王:你从什么时间有这样的印象?
一了:我从18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
王:为什么能有?18岁,那时候很年轻,很容易被误导。我认为现在很多写字的人一直在被误导,一直在往一个不对的方向走。
一了:因为我15岁的时候跟老师学书参禅,老师交给我书法的时候,他同时给我讲: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你要具备什么?你必须是一个有智慧的思想者,必须是,这是背景。
王:当时你能听懂这个话!这非同一般。
一了:并且他告诉我,与读书关系不大,他交给我的是禅宗。禅宗最重要的东西是开启你的本性,就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有那么大的才华在你的生命本性里。怎么把这东西不断的掏出来,不断的掏。你不断的成长,你有没有不断的从你内心里掏出来的能力,很多人没能力掏自己,就掏别人。
王:他不认识自己。
一了:他认识不了,他掏了一辈子,在掏别人,掏王羲之、掏王铎、掏黄宾虹、掏齐白石,掏、掏,就是没掏过自己。天天磨刀、磨刀,就是不砍东西,死之前,刀没砍过东西。那你磨刀干吗?刀最后剩刀把了,还在磨,你磨刀不就是砍吗?或者边砍边磨行不行?你如果手段好的话,把握分寸,砍就是磨。有些人就是光“磨”,没“砍”过。死之前想,“忘了,没砍过东西。”所以有些人老的时候办展览,站在那儿,老泪纵横,哭的不行,哭什么哭?就觉得,我终于办了一个展览。我觉得你也太无耻了。贫穷是一种无耻,贫穷不是高尚的。有些东西你得去直面、直指人心。后来我就觉得,书法是反应你这个人生命状态的一个利器,这个利器你怎么把它打点的有智慧、有灵气、有人味、有血性、有良心、有情怀?像现在我们的书法没这个东西,我们都是为了老干部审美在创作,中国书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干部喜欢,是满足中国的这些党政送礼的需要、行贿需要,老干部说好你就好,那多无知。那如果老干部都喜欢舞蹈、音乐,你还专门搞音乐、舞蹈满足他们的需要?就是一种笑话,可笑。在这个过程中,比如说我梦想着要去日本,我觉得川端康成描述的:我在美丽的日本,那么好,那些风流的禅僧、神秘高级的建筑、园林、茶道,禅宗在那里开花、结果。我就觉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土地?迷人呀!我就想去阅读。我想去日本阅读这个精神。因为中国这边都拆完了,该砍的都砍完了,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无耻、无知、愚昧的那种东西。我们就要去找在地上还存在的精神,我们不要去说玄不啦叽的东西,我们要去经验亲证,我要去看。可是我又没上过大学,又没有钱,又没有地位,怎么能去日本?这就是一个梦想。结果海上先生,“好”,他发现了。在日本东京大学我要演讲的时候,他介绍我做开场白,他说,“站在我旁边的这个年轻人,是我在20年前在日本发现最伟大的艺术家井上有一、栋方志功、八木一夫,之后20年我再没有见到过的真正的艺术家。那三个艺术家去世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我又见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中国的一了,他怎么,他不是什么,没上过大学,也不是会员,他就是一个老百姓,但是他的创作行为,引起了中国书画界强烈的争议和不满。”就这样开场白的。对我来讲,这就是最感动我的。还有什么不能支撑让我杀下去?就是为了我的理想。为什么我40岁在河南美术馆做的个展叫《出生入死—— 一了艺术展》,美术馆馆长一看到这个名字很惊讶,怎么《出生入死—— 一了艺术展》谁敢取这个名字?搞艺术,怎么会出生入死呢?这就是你为了你的梦想、理想,那么强大的体制,虚假的、愚昧的、无耻的一个东西,你是一个很弱小的个体,你要去力争你的尊严、你的价值不被和谐,不被影响。哪不就是出生入死、寸步不让吗?为了自己灵魂的这种东西,可以说是要寸丝不挂,一心不乱,直扑、生扑,走到今天了,所以叫《出生入死—— 一了艺术展》。石虎先生,丁立人先生,都是大画家,一看,他们都觉得意味深长,美术馆的馆长都说:“为一了举办这个展览,我承担着压力。”
王:这个展览也不让报道?
一了:后来报道了,这个《出生入死》既然能够让展,就等于是人家已经对你这个东西不拒绝了。以前是不可能的。名字,实际上代表了自己为了艺术死心塌地,我别无他路,因为我没有路可走了,搞艺术这是活着的唯一理由,人活着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的依据,你为什么要活着,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要追问。我活下去的理由仅此而已。我要把笔墨玩好,就这点事。现在我比以前越来越回到我内心向往的那种感觉了,以前我不看别人的眼色,我可能咬牙切齿的很愤青的一个状态,我现在我就觉得,我可以平静地面对我的事情,我需要去做的事情。因为我更加明确终极的目标。如果绘画这条路不打开的话,我一直还是有一些迷茫在里头,我觉得书法这个东西要表现自己内心的那种很开阔复杂的那个想法、精神,好象有一些很大的限制,绘画更加让我很开阔自由的表现我。所以说能进入美术是我找到自己很重要的一个路径。
王:在我的感觉里头,你写书法也好,画画也好,或者你做什么别的,都不重要,只是个形式而已,最终关键的还是你这个人,我觉得从这些过程里头,成就了你这个人,这是最重要的,其他那些都是一些行迹而已。
一了:我觉得到最后,人会愈显重要了,比如说等我50岁下山的时候,这个时代有很多人会恍然大悟,会一机灵,我是这样的感觉。现在人顾不上,现在人还是要往钱坑里粪坑里跳。现在人不知道好坏是非,没头没脑,他只能往粪坑里跳,还跳的津津乐道。我的生活就是艺术,也许比艺术更加神奇迷人。
王:如果说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再进步一点,或者说文化和精神的含义更重一点的时候,像你这种生活,像你这种人可能要多一些,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现在是物质太重了,像现在年轻人读一书本、看一个电视、交一个朋友,都是在被染,你不知不觉就被染了,像你这个情况,你就拒绝一切的染,而且“我要染你们,不要你们染我。”
一了:染不了我。我早已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了,上山就是回到自己的心,完全活我自己的。
王:这种东西是很难的。现在说的智慧,从我的感觉里头,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人能拒绝很多东西,而且能保留一点真东西,或者说你读书也好、学习也好,修炼也好,你能把自己的东西保持住,不被污染,说严重一点不被强奸,这是很难的,确实很难。很多孩子都很好,都很纯洁的孩子,但这个社会哪个地方不染他?他的父母染他、朋友染他,电视、网络都在染他,都在害他。
一了:老师也在害他。这是个不相信心灵的时代,一切都被物化了。
王:这个东西没法弄。现在有些老师说是好心不好心的,实际都在做着一个果,都是这个情况。
一了:都是加快断送孩子纯良可贵的东西。
王:从刚才的话里,我感到现在你状态很好,很幸福。
一了:现在我完全是一个自在自为的状态。因为我知道生命的“点”了,我以前可能是焦虑困惑,现在因为我找到我需要做的根本事情了,我现在还没有做好,需要我把它去做好,很清楚。真要胡闹、耍的话、玩的话,以后再耍,现在不耍。觉得现在耍,会出丑、出洋相,自己的良心会难堪不安。真是这种感觉,因为主要是你骗不过自己,骗这个时代,我觉得是小意思,因为他是王八蛋,骗王八蛋好骗,就是奉迎他的弱智,你就可以获得利益。但是主要是自己看不过,会觉得害臊,脸还是要要的。
王:前两天在日本待了十几年的一个教授,他说了一件事:日本有一个茶社,从唐朝一直传下来,一直没断,它是一个会员制什么的,是在个小圈子里头,所有的规矩、方式一直没断。这个东西很可怕。咱们现在没法弄,有些东西延续不了。
一了:五四运动、破四旧、文革乱搞,加上改革开放,我们的文脉已断,不知古也不知今,混乱贫穷的精神荒漠,钱有了,但还是个穷人,因为我们失去了民族自我的灵魂记忆与文化尊严。今天跟你谈话这些东西,实际上谈了我内心的一些东西。我一般跟别人说说就不说了。觉得有时候说的不对路,最后就等于自己忽然被自己告诫了,自己告诉自己闭嘴。今天我谈了不少,我内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就是这么多事。
王:人活有几种方法或者目的,如果能活成一种民族的灵魂式的东西,这是非常不简单的,活到最高境界,成为大师,像弘一法师那些东西,它是一种民族的灵魂,这种东西是什么?确实是不可能有杂念的,不可能被别人来干扰或者左右的。
一了:对。他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星光,星光多了,当然就成为伟大的民族灵光。
王:一些学生过来,你感觉在哪些地方可以对他有作用?
一了:我觉得因人而异,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在于自己,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看到了一个这样的艺术家,你要引以他为老师,你是不是能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是真心的、真诚的走进他,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当你如果把这个东西了解了,实际上你已经改变了,你已经不是来的时候的你了。如果你不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来了走了,就还是你,你有多少你还是带走多少,因为新东西进不去,你没有放下你以前的经验,你以前对艺术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对很多东西的认知,你不放下来,你很固执的面对陌生的世界,你没有好奇心,没有融入进去,没有用心去倾听,老师讲,你心里面觉得“说啥来?”,没有用心听,别人说一百次都等于零。用心听了,一次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一次够了。这就叫大智慧。小智慧三次,事不过三。三次谈完之后,还没有改变的话,那就自作自受,那就听天命,就是你的根器如此,你就是这样的根器。我就觉得每个人最终成就你的不在于老师,而在于你自己,你有了一个老师,你有了一个精神的灯塔,就像我精神里面有灯塔,我有弘一法师、良宽、井上有一、梵高、毕加索,我有灯塔,我要首先把他们打下去,打不败也得以他们为伍,站在一起,叫叔叔爷爷也行,毕竟人家年龄大。就是你有一个灯塔,这样的话,你往前走,你就不会偏失。学生来了之后,他没有灯塔,或者他的灯塔是书协美协画院,这个王那个王的,你搞不清这些人是干啥的,但是他认为不得了,他会讲很多,但是你最后发现他讲的都是垃圾,就是他的身体就像下水道一样。我给你清仓,我所能做的就是我要把你的垃圾清掉,你所要做的是让不让我清?比如说弘一法师跟丰子恺说,我要清你的垃圾,丰子恺说“不”,那就不行了,他就不是丰子恺了。丰子恺就说:“太惭愧了,羞愧,每次一见老师,惭愧、羞愧,内心的敬仰。”就是从良心里面,从脚底到头上全身的羞愧之情,我做不到但是我心向往之,我见贤思齐。在这样的一个状态里面,你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虚静自己的内心,让新鲜的空气进来。除非你说你在你的家乡,你在学校里见到过无数个一了,你可以不清仓。我觉得不可能吧!我阅人无数,我知道艺术界什么情况,我清楚。
王:一了老师,但有一点问题,像来你这里的人,我感觉有90%以上的人,不会接受你的清仓,大多数应该是不会的。
一了:有,大部分是什么?比如说进步最快的,山上的那个女孩李洁,你看她的微博了,她从来不画画,一年时间,现在七九八上海画廊就已经来谈,要做她的个展,从来没拿过毛笔,画的清雅有趣。比如说我们俩今天对话,她就听,听完之后,记录,最后文字出来了,最后写个我的师傅一了,最后写的好多人眼泪出来了,她不是写的悲惨什么的,就是被感动了,细节,她的文字有温度,有那种人性纯美的、女孩子的虔诚心在里边。结果,现在所有的学生都画不过她,并且美院四年毕业的,五年毕业的,都画不了她那样纯净有趣的画。她又不学画。她对艺术有敬畏感、诚挚心。“我把心掏给你”,你说,“好了,你说这样,我就这样做。”因为她知道老师没给她挖坑、给她填脏东西,她认为老师给她的是干净的,就全拿来,她就是最快、直接。比如说拿东西,“李洁,去那个地方把什么东西拿过来。”啪,她过去就拿过来。“老师,给你!”像别人的话会想,“去拿那个,是不是老师喜欢这个?”他的经验告诉他,应该去拿这个东西,是他的经验告诉他。老师说的那个,他是有置疑的。
王:质疑是正常的。
一了: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你质疑什么?你具备怎样独立的思维能力?你偏狭无知的质疑是质疑吗?比如说对方是弘一法师、尼采、八大山人,毕加索,你一个乳臭未干、没有进入艺术之门的人,你去质疑,那不是天方夜谭吗?如果你是黄宾虹的话,你可以质疑八大山人了。它是有意义。我是尼采,我可以质疑上帝死了,我可以质疑上帝。你是什么?“我虽弱智,但我质疑。”那我没办法,就是“驴脖子”了。
王:你说的这些好东西都在,这些灯塔都在,但很多人接不到心里。
一了:最重要的是跟知识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眼睛,有没有诚挚爱恋艺术的心。这样你才会有一种切中要旨的判断。
王:对,关键是没有眼睛。
一了:睁眼瞎子太多了,脑子里面装满垃圾。但都活的风光极了。
王:很多强大的力量在拉着他走。
一了:一盲引众盲。人越单纯、越干净,单纯的土地,才好播种精神。你老乱七八糟的,下面都是啤酒瓶子、盖子、塑料,一翻出来,即使捡掉,下面还有砖头,还有皮鞋。破衣服,钢筋水泥,化工废料,你把种子撒进去,它再肥沃,也是不行的,土地已成垃圾场。单纯的土地,干干净净的土地才好生长生命。老子讲,“圣人不出牖,而知天下事”为什么?因为他把窗户打开了,自净其心,明性见心,映照万有。如果你又不愿意打窗户,又不愿意出去,又不愿意听,你在你这个世界里就像一个苍蝇一样,飞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还觉得宽大无比。这是日本的一个俳句里面的。就是你可以在屋里,我不出去,像日本的熊谷守一,四十年不出山,唯有一次把头伸出往门外看了一眼,他就跟英国的弗洛伊德一样,舍不得往外看。为什么?因为他们如同杜尚一样,不愿让任何身外之物进入他的生命,行所能行,止所能止,恬然自适。他的精神已经是一个足以跟外面的宇宙对映的小宇宙,或者说他跟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对接的小宇宙。但是如果一个学生,你自认为你就是毕加索,那我没办法。“我不听你的”或者“我不怎么的”,我觉得这就是那种偏执,我一再谈艺术家可以偏执,但必须通达。他偏执的前提是通达。“知古知今,知人知己。”你可以偏执,一意孤行,独持己见,但是你又不通达,又很偏执,就很麻烦了。很多艺术家,你从他的艺术里面能看到那种通达活脱的东西,不通达不行。
王:你说的这一点,对他们这些孩子都是个挑战。
一了:不容易。
王:他们做不到,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
一了:能做到的,比如说:“我就已经全心听进去了,我要身体力行,实际上他已经成功了。”他就是等时间,往前再走一年、两年、十年。实际你已经成功了,只是后面是时间,你要积累东西。你现在按我的办,开始积累东西了,拿出五百件作品摆上了,在里面挑,这个路线、路径已经进入了。否则的话,你胡弄,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你琢磨,你的心思大于我给你的指引,你的心思太乱,你想着要去怎么着,天上会掉馅饼儿,我给你的那个精神早都被淹没了。比如说石先生、海上先生,跟我讲话,我统统拿来,拿来再说,拿来反思、反省、思考,哪些对我是当下就可以了断的、在当下就可以让我猛醒的东西,统统拿过来,有些东西慢慢消化,人家都80岁了,比如说海上先生80岁,川端康成、胡兰成这些顶级的作家,井上有一他们铁哥们,整天在一起,你说你还置疑他,不是傻吊嘛。比如说我去日本了,我跟海上聊,他给我灌输精神,我再置疑他,我肯定是个傻B么。他是跟谁玩的?你要从侧面观察这个人,当你不能准确判断这个人的时候,你从他身边的人来判断他。比如说他身边玩的艺术家,最重要的学者、学术,你去判断,就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所以我不可能置疑,我统统拿过来,拿过来我要反思,90%的东西对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东西对我不太重要,那我就不要了,但是有90%的对我都是重要的。比如说石虎先生对我告诫的那些东西,海上先生也对我有告诫,无非就是说,少参与点事情,少参与点社会活动,少去跟他们混。北京那边办联展,石先生说,能不能不跟他们在一起参加?能不能不跟他们搞到一起?像一般,学生忽然跟人弄个展览,我看出不好就说,能不能不弄?他不烦死我了?我正准备“叨菜”了,有个机会,你又不让我弄,这老师,变态。肯定是骂我。但是我不骂,我觉得石先生他爱惜我,我就要乖乖往心里听。
王:你说的山上,就是在开封吗?
一了:登封,少林寺附近,十方精舍。下次来的时候,下次到山上去,你会有特殊的感受,山上很清净。那天德国人阿克曼先生与《画刊》靳卫红来山上,山雨夜茶,谈书论画,很感动。他就特别理解我为什么上山不愿意下山的原因。他就感觉到,那个环境我自己生活在那里特别自然的状态。
管:《禅艺研究》的那些文字,后来没有接着出,是吗?
一了:后来出过,但是书都没了,以后会出,我现在不想出那个东西,现在不喜欢出书,觉得好象是留下了很难堪的证据一样,现在不太喜欢出书。以前爱出书。
王:我觉得你那些书还是很有影响的。
一了:我现在不喜欢,我现在不喜欢那些东西,我现在想,等我下山的时候,我会出有心灵品质有精神尊严的书。
王:我觉得微博的那些东西,平常的访谈,随手整理出来。
一了:我要出,这几年我要写笔记,我认为应该写个100多万字,到下山的时候,有微博的笔记,微博我很少娱乐,都是谈我的思考,呈现生活真实状态,等于是我的日记,我是把它当成我的一个日记来做的,今年大概写了10来万字,就是可以出版的有10来万字,像这样的话,8年100万字不成问题,我就想下山的时候做一个100万字的山居笔记。里面再做一个专门的访谈集,我想把文集做成分类的,包括以前的《东瀛记》在日本写的,整个分类。我想做。再一个,作品我也要分类,比较严肃的,我想出。我打算下山之后,向大学做一个巡回展,比如说我做的话可能就会严谨真诚,连的非常周密。我做的话,我可能在中国选十来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大学,我要做严肃的演讲和展览,完了之后,在中国再选十来个比较重要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做一下巡展。我想从母语出发的本土艺术在当代应该走向前台了。这个时代会来的,谁也拦不住。
王:我觉得可能的话,你说的这些集子,这些笔记,从我的感觉里头有两点:第一个是小型一点,一本一本集起来,这些东西读起来的时候和别的不一样,小本的内容读起来比较容易,有可能随身带,别搞成太厚的,好象砖头似的那个情况;第二个,每一本有一个专题,有一个角度,就是一个一个角度。打个比方,对一入门的孩子的东西,我们可能专门谈一些东西,包括谈一些怎样面对社会,怎样面对自己,怎样面对社会的拉力?我觉得像你这个情况这样谈法,可能是很好的。再一个,你对现代、当代艺术评论、评价这一块,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再一个,日本这块你可以专门谈一块,这个量不是太大,但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形式也可以随意点,有你自己写的,有谈话的,或者还有访谈的。这样一个专题,这打个比方,《一了东瀛谈》、《一了艺术谈》、《一了书法谈》、 《一了绘画谈》、《一了修行》之类,这些东西都可以以这个角度来弄,就是一了的一个系列。这样的东西出来的话,到最后就是你的思想。
一了:阅读方便。
王:再一个,你的这些东西,有些人因为他鉴别你的时候,就是直接纯文字,不需要有外围的东西,这个东西社会上只是一部分人有这个,但是你出版了这么多东西,包括你原来的刊物,这都是个积累。那些东西和社会现在对等的就是一种社会地位。你出了这么多书,起码接触这些书的时候,首先一点,你是一种奉献,它不是功利的,不是为了金钱来弄的,这一点,在现在这个圈子里我觉得很少接触到这样的东西。
管:我觉得到时候你出分类文集的时候,你应该有相对应的、有客观的、有判断的向传记类的东西或者是研究类的评赏那些东西。比如说有一些人就说,绝大部分在世的时候,一般都是拒绝写传什么的。我倒觉得,生命是有长度的,要是这个艺术家活生生的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有更好的东西,就像我最近看唐德刚给胡适的口述实录做的那个注,因为他每天跟他在一起,他写的东西一个是真,一个是活泼。如果人都没了,比如朱振更他人没了,他生前肯定有很多思想、有很多东西没有出来,人都没了,非常可惜。你说那个李洁他们很有心,把你的一些言论、想法记下来,很有心。
王:平常就记录,就是你谈话的水平,我觉得比较随意,更真实的你的文字形象。书法是笔墨形象,绘画是一个形象,这也是很重要的一块。现在我觉得你到了这个情况的话,每天、每天都是一个积累。可能你光写是100万字,你这样一说,整理出来,现在这个情况应该2、3万字就出来了。而且这个和你写的还不一样,你写,可能有些地方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有没有触发?这个情况我们是随意的,随后把它整理出来。
一了:更真实。本来面目出来了。
管:我最近这段时间读胡适的东西,有一个胡适晚年的像生活秘书一样的人,他首先是悄悄的记,有一天胡适就看到了,他就给他解释,最后胡适同意他记,然后就是每天非常朴实的记录,也不多,一般是每天记个二、三百字,见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每天都记。我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看,有味。
王:一了老师,比较前卫的艺术家,基本上你们都有来往,是吧?
一了:很少的,越来越不想认识那么多人。
王:在当代水墨的这一块,我觉得他们对你的东西应该是比较认可的。
一了:我从来不在意,也不关心别人怎么看,我只关心我自己的感受。
王:你对刘国松怎么看?
一了:不喜欢。
王:为什么?
一了:我个人认为他们这一代香港、台湾,没有什么可谈的。我觉得中国水墨画的根本没有,流于装饰,就是那个东西再好,它不过瘾,就好象明天给你一碗羊肉汤喝,或者山西的刀削面,你吃了之后,感觉不地道,不过瘾,虽说做的也不错,很漂亮,饭端上来,但是不过瘾,你觉得味道不对,欠火候、欠里面的味。中国画我觉得最主要的味要地道,要正、要厚、要纯。比如说我看黄宾虹他们的画,我就比较感动。它可以变成另外的一个东西,但是他内在的东西要地道。他们那个东西不地道。台湾有很多做水墨的,有一点想法,受日本的影响,但是都没做进去。真正的要做进去,那个东西看着要过瘾,就是笔墨的灵魂里面出来的东西,要过瘾的话,像吴冠中的想法有些很好,“你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表现,笔墨等于零。”他这个是对的。但是你又要特别好的想法,浪漫、情怀,那种创造性、独特,在这个基础上,你的笔墨又特别的纯粹。那就是大师,那就是真正中国的毕加索、中国的梵高,中国的塞尚,中国的马蒂斯。中国没有。吴冠中想这样,没完成;从水墨而言,石虎要比吴冠中走的深,但他也心存很多困惑。远未完成他内心想要的画道境界。
另外有些是属于缺心眼。补课,你的气不足,比如说我们两个人打架,你气不足,你打不过我,你出手,一出拳,我就把你制住了。比如说像刘国松、赵无极他们玩水墨,一出拳,对方不跟你打,不接招,觉得你没气,露出来的东西都是问题、缺陷,花拳绣腿。中国艺术最麻烦的就在这里,它骗不了人。它的灵魂是线、水墨的道性玄机,白纸黑道,一清二白,不好作假。
王:现在《十方》一年出几本?
一了:现在没那么多了,因为我现在上山,一年出6本。这样的话,保证它在,人在杂志在,人亡杂亡。从民间媒体来讲,《十方》因为我而存在着,再一个也因为我要做艺术,它要存在,它是我面对社会的传话筒、出气筒。但是这个东西,不是说所有的艺术家为了出气,都能养活一个出气筒,它需要你综合性的能量。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艺术家,他不仅仅是光会写几笔字、画几笔画。有些可以只画画,但是我不是这样的。因为我觉得这个时代没人来发现我,只有我来充当发现我的角色。有时候聊天说“通达”这种东西,就是你看穿了能不能做到?或者说假设你看破红尘了,你能做到“散尽千金,遁入空门”吗?你做不到。假如你看破红尘了,你能不能杀入红尘,入虎口,把自己喂虎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假如你看破红尘了,有几个假如?人家肯定要问你,你不是看破了吗?走两步,你不敢走了。我的观点是你既然看破了,你必须走两步。大部分是“我看破了,我又死活不走”,就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就像你说的那个“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就是他不敢,他就是玩口活,他口活好,玩嘴、耍嘴。现在都是耍嘴,“真正让我去做,我不做,你去做。”老师教学生的也是这样,“我不做,我做不到,你去做!”或者是他做不到,学生怎么去当榜样?以前孔子可以做到、孟子可以这样,或者其他的下面可以这样,可能孔子也没太做到,学生也看不出来,反正是顺着他的走。或者老子看见了,孔子觉得做不到,“算了,我干我的吧。”所以就是说,你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师长的,你必须做得到。你去跟美协画院对抗,你不敢的。你去上山吗?我退学了,我不要文凭了,我为了父母,真正为父母孝心,我不上学了,我闯荡一番事业给他们看,你不敢。你认为教育不好,你又想去拿文凭,你又想去骗人,你又认为自己对社会有一点愤青,最后实际上你是做不到,你是和稀泥,现在年轻人属于是和稀泥。我这里前几天又来了两个学生,经常写悲愤的文章,就是对社会不满,20来岁。我就说,“你能不能好好读书?好好看书,少说那些废话。认真读读书,别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因为你说那些东西,是人都知道的,全人类都知道,你说那些干吗?那不是废话嘛。”你就做点真正的事情。像胡适说的,你少说废话,少谈主义,多干实事。艺术家,你不亲身实证,你光说不行,又不是说出来的。有时候,真正去做,特别难。比如说,你去做,我说“明天你跟我上山”,你说“好,我跟你上山。”你跟我上山,你老婆不弄死你,你孩子不收拾你,你小姨子、你表舅、你表叔、大伯不得找你?你同学,你的社会结构,你的关系网不都来找你、干涉你?最后你就觉得,“对不起,我还是下来,我有很多…”。你有很多纠缠,你丢不掉。为什么说当和尚只有大丈夫才能干得?弘一法师说,只有大丈夫所为。当和尚,你出家、方外,不是说你吃不上饭了,混不下去了,最后走投无路,我去想和尚,那不行。是我在一切东西当中特别顺畅,阅尽人间春色,我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身边,"哥们,不玩了,我要去那边。"换一种活法。你就把他看成一种高级的人生游戏也很好,不必严肃刻板的看待生命。
管:我觉得有的画家出家不是真的。
一了:当和尚也不是说,你就没有七情六欲了,你就到方外了,是说你这个人更像一个人,更是一个“人”。山下的人是假人,或者纸扎的纸人,或者肉扎的肉人,他是行尸走肉,是个假人。你要活到人的根本,活出生命的本来面目,就很难,很残酷,是很痛苦的事情。是大丈夫才能干的事情。小人当不了和尚,现在问题是大部分小人当和尚了。
管:弘一法师最后写那个刺血写经。
一了:那个都不重要,刺血,很多和尚都刺血。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出家,律宗那么苦的修行,那么宁静的状态还在思考家事,还在思考人间的事情,这是感动人的。就像良宽和尚,那么伟大的和尚,跟小孩子在一起疯疯癫癫的玩,被人家认为是个很疯癫的和尚,到晚年的时候,贞心尼僧,18岁,一个尼姑,见到他了,他被贞心尼年轻的那种纯洁生命所打动,产生了很纯洁的爱情,一个大智慧的老和尚在晚年的时候,对一个尼姑产生了那种很纯洁、天地间的爱情、感情。这叫高僧。他在这个状态下,留下了很多诗篇,留下了很多作品。包括像井上有一,暗恋他的一个女学生,最后创造了一大批东西,他有很多日记,不被人知的日记,人性的美好在这里。我们现在是什么?你怎么能理解这个?你不理解,你肯定会说“他是个老流氓”,比如河南书协开个会,中国书协开个会“良宽老流氓,他还泡妞”。我们生活在一个垃圾场,我们华夏大地是个垃圾场,是个粪坑。谈什么艺术呢?比如说我们到北京中央美院去谈这个,下面都笑了,我在谈艺术,在谈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下面肯定“嘿嘿”笑,他把本来很纯洁的东西消解掉了,现在没有了。所以一般你多闭嘴为好。当今人已分不清风流风雅与下流无耻的区别了。
王健:“多闭嘴”这是经典。
一了:我本身也听不见,耳聋,艺术家必须是个聋子,再就是变成个哑巴。这样就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我现在不行,修行未到,时机一到,马上聋掉,而且不吭声,一聋就哑了,人就不爱说话了。那个时候就是我真正成就事业的时候。属于我的时代会来的。所以,不急的。
王健:那个时候就是凤凰涅槃了。
管:少说话不就可惜了。有些想法不说就可惜了。
一了:说说歇歇。该说时必说,不该说时闭嘴。
管:李洁多大?
一了:24岁。她内心特别干净,对艺术有一种迷恋,你告诉她这种东西的时候,她忽然就一根筋,抛弃一切人对她的影响,包括父母什么的,朋友、同学肯定说,“来北京,这边是高档公司什么。”她是在北京一个女子学院学设计的,本科,四年毕业。本来她要到云南山区一个学校去做支教,没有工资,就是支援农村山区里面的小孩代课,两年,她父母都同意了。结果她在网上玩的过程当中看到了我在博客上招生,她就写信来,没想到,我一看搞设计的,我说,来吧。结果一说,她就自己一个人跑到山上了,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女孩。一般男的都没那胆量,她包一背,就一个人就来了,来了之后,山上当时我刚刚建设,山上比这山下要艰苦的多。
王:你自己建的院子?
一了:嗯。比山下要艰苦的多。像山上有小虫子,房子什么的条件很艰苦。并且她特别感恩,感激,就觉得老师能把她留到山上了太好了。女孩子,清纯可爱,生活那么艰苦,质朴,还不带化妆品,我说,“你买个大宝吧!”她说,“在山上买那个干什么,又不是在城市里。”面对简朴的生活,山里面饮泉水,自己跟男孩一样跑去种地、种菜,完全不像现在都市里面女孩子。这一年,画的成品有300件左右。明年在上海画廊和798画廊做她的个展,刚好文集一出,就好了。包括王朝贵、魏群、果真的个展在上海、北京,我们“十方机构”我现在拒绝了所有的乱七八糟的展览,除了像国外这种我认为比较重量级的,我愿意参加,大部分的比如说北京或者哪里美术馆做个一了和哪几个人联展,我不参与了。我现在所有的参与展览以推我欣赏的学生为已任。比如说我在山上这8年,我认为哪个学生,你的东西的确好,你也认为拿出去不丢人,我就帮你展。有些我让你展,可能你自己还觉得丢人呢!老师对你的欣赏可以,问题是你自己也要有个判断。我帮他们展的话,我给他们联系出版社,他们的展览他们不需要掏钱,给你在美术馆做,在博物院做,“十方机构”来推你,你就等于是“十方机构”出来的人。再一个在全国来讲,没有这样的人。都是:你要学习,你拿钱来;你要做展览,你拿钱出来;你要出书,你拿钱来;你要杂志登,你拿钱来。就像你做“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你也得交报名费,得向湖南卫视拿钱。这边你不掏一分钱,就等于是所有的东西只要你做,老师认为这个东西你是对的,你不用掏钱,你不用管,所有的东西有我去跟美术馆、跟出版社谈。出版社说,“不愿意掏钱”,我来拿钱。总之一点,你走出去就是我很开心的事情。你进入社会,你成为一个年轻人都很崇拜的年轻人,我当然高兴了。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出去之后都是垃圾。为什么我愿意我暂时不出作品集、不办展览?是要给学生做。这个一般情况,你做,家里人会不同意,毕竟有老婆、孩子。就告诉他,我不办展览了,我不出书了,不就省下来10万、20万、30万,这钱可以给学生用。我出书没用,我的名气已经这样了,出一本书名气一点都不增加,看不出来的。还不如不出,不出的话,还显得低调点。人家还觉得这人人品可以。你出那么多书干吗?你那些书又没有意义。书,可以以后出,你又不是说不打算再活下去了。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你赶紧出。
王健:一了,你这个作派在中国找不到了,没有第二个。
一了:我觉得我以后出更好。当然学生你没有珍惜诚挚的心,你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我就没办法帮你。这个学生你达到了,我才能去全力的推广你、全力的让你出来。如果你自己对艺术没有这个天分、能力、内心的抱负和虔敬,我就不可能了,你就自形发展了,人家说“自生自灭”也好,你就随便,我又没害你,你也没害我,"自生自灭"。我对中间哪个学生,比如说像李洁、魏群、果真,他的作品他已经很真诚的做出来了,包括王朝贵,刘军胜,你的东西拿出来我感觉不错。
管:你这里画室里面有没有他的作品?
一了:有。你看到之后,你会吃惊,他们画的非常好。它干净、活泼、质朴、原始。就是因为你一说什么,他听,按你的去走。比如说这四个学生,他们四个人的风格不搭界,互相没关系,他跟我也没关系,我高兴在此,不是说我要你现在临我的,你画的像我的,你画的像我的我都还不愿意,他临我的话,我把他骂一顿,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不让你临,我就说“你临这些垃圾干吗?”把我的也认为是垃圾。你要临八大,金农。他说“金农是谁?”他不知道。“扬州八怪里面不是这个嘛。”他说,"我听说过,但是不了解。"你要去书店赶紧去找金农是什么?梅清是什么?他们最后都想,老师,以前听说你是搞现代艺术的,什么当代艺术、行为艺术,你怎么一说全是传统的?张嘴闭嘴全是传统。你没有很深的传统的经验,你玩什么?一玩露底了,一看,没穿底裤。不能露底,你再是名模都不能露底。有一个学生,中央美院毕业,我就说你脑子进水太多,接受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没法弄。
管:最好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他有比较宽厚的文化方面的修养,有悟性。不需要他有什么所谓的这个基础那个基础,最好是基本空白。
一了:我觉得基础越多越麻烦,基础越多,他觉得:你说我这白练了。为什么李洁、果真他们进步快?因为没基础,不会画画。
王:武艺办班有个说法,没学过绘画的,进步快。学过绘画的,有很多东西你得给他清理。
管:给他教新东西,他抗拒,他有原来的东西,原来的观念、原来的知识体系来抵制,进不去。
一了:进不去。你把心掏给他,他不认。
(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30
原文地址:墨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作者:一了
8月16日,“墨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开幕仪式在德国汉堡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由汉堡美术馆馆长Claus Mewes主持,汉堡文化交流部的副部长汉斯—海因里斯•贝特吉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先生致辞,策展人Michael Kahn-Ackermann先生与鲁虹先生分别就展览的策展理念与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使得德国的观众对展览有了一定的了解。深圳文体旅游局闫金祥处长、陈洪林科长、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推广教育部薛扬等参加了开幕仪式。
水墨画在中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文化链上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从“五四运动”到“新时期”,因受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很多艺术家从不同的追求出发,先后以西方的写实绘画、表现绘画、抽象绘画、超现实绘画的模式改造了水墨画。这样做虽然使水墨画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开拓,但在不少水墨艺术家那里,则有与传统水墨断裂并走向西方化的危险。然而,这些年一些水墨艺术家开始了更新的艺术探索,他们一方面强调水墨与当下文化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注重与传统水墨间紧密的传承关系,从而创造了既有别于过去,也有别于西方绘画的当代水墨,这是极其难得的。
为彰显、推广当代水墨艺术的学术成就,关山月美术馆特邀请著名策展人鲁虹先生和德国策展人阿克曼先生策划了“墨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该展邀请了中国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14位艺术家共计54件作品参展,这些艺术家是:靳卫红、李华生、李津、刘庆和、王川、沈勤 、武艺 、一了、朱新建、邱志杰、邱黯雄、徐冰、陈琦、陈湘波。
此次展览不仅是2012年德国“中国文化年”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也得到了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相信通过这个展览的展出,不仅能让德国的观众了解传统中国水墨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了解一个对西方观众可能相对陌生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更能用展览架起两国沟通的桥梁,加深两国人民间彼此的友谊。
与以往展览不同,为了让德国的媒体、专业人士与普通观众都减少对中国文化与水墨精神的陌生感,近距离深入了解中国的水墨艺术,并且参与水墨画的实践、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德国展览期间还推出很多推广教育活动,如配合汉堡市“中国时代”活动(即“中国文化年”项目),与德国著名艺术家单凡、著名艺术收藏家Uli Sigg、著名建筑设计师Meinhard von Gerkhan、“时间”周刊记者Mathias Nass、歌德学院中国总院的前院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Michael Kahn-Ackermann先生、艺术家李津在汉堡豫园举行圆桌会议(专业论坛),该会议就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关系、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东西方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等等各种问题进行研讨。该展得到了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数十家德国报纸竞相报道了展览的盛况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展览名称:“墨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展览主办方:关山月美术馆、德国汉堡美术馆
协办方:《画刊》
参展艺术家:靳卫红、李华生、李津、刘庆和、王川、沈勤 、武艺、一了、朱新建、邱志杰、邱黯雄、徐冰、陈琦、陈湘波
展览时间:2012年8月16日-9月16日
展览地点:德国汉堡美术馆
此展10月15号于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敬请关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31
原文地址:三人谈-----关于水墨(一了 阿克曼 靳卫红)作者:一了
地点:嵩山十方精舍(一了画室)
时间:2012.05.11
文字整理:李洁
(阿克曼:德国著名策展人,靳卫红:《画刊》主编、画家)
阿克曼:今天看了你这么多的画,很意外的兴奋,我觉得最朴素真诚的艺术最能感动人。
一了:我只想大大方方画我内心里的东西,至于它是不是当代或者其它,都不是重要的,我只关心我内心里的需要。
靳卫红:黄宾虹那些花卉你看过没?
一了:看过,完全是他心里的花在盛开,扑面而来的生气,感动人心。
靳卫红:我觉得他的花卉比山水画要好。有一种让人感动的东西。他山水里面方法多了,反而少有那种让人特别感动的。他画花卉的时候是用心思的。我所知道的这种就是完全放下来的,没有什么想着要创作的想法,你感觉这花就是在地上盛开的。特别好玩,有味道,天真的,干净的。不过这种东西很难玩,其实齐白石的画我就感动她的人物,其他的都不行,他的能力也是太强,但他画人的时候特别拙,我在北京看他草稿的展览,他在稿子上很细致地记下很多比如说一笔下去粗多少,详细的草稿记录,这一笔宽两寸,到下面这一笔是以什么方式摆上去,他都写得很详细。比如说这个老头子背小孩子他画了反复无数张,他一定要达到一种理想,这个小孩子,脚离地面太高了,或者太低了,下面一张要提高多少,这个都是有记录的,很认真很努力要把这个画好。因为花卉对于他来说比较简单,他就画那个用力的东西,又把那个很质朴得东西弄出来。哎呦,真是好。
一了:王朔说齐白石不会画人物,就因为他对中国画不太了解,这个看似不会画的拙朴正是最动人的妙处。
阿克曼:我认识他,他对这些不懂。
一了:王朔认为人物应该有准确的结构,这完全是门外话。
靳卫红:他不懂,他不懂齐白石意味着什么。尽管他给这笔设计过,两寸三寸的,可是一笔下来还是把他的那种规则和本性画了出来,这个太难了。
一了:他有时候画的胳膊不是伸出去挠痒痒的么,你就觉得那胳膊伸不过去,就硬伸过去,那样看来就特别生动,感动你。所以有时看古代的那个石刻,刻一个怪兽,刻着刻着前面那个头啊前腿啊都刻大了,最后后腿没地方刻了,因为他是民间的工匠嘛,他又不是专业雕刻家,所以呢最后就把那个后腿凭他的感觉随便加上,哎呀,生动的很。所以我看齐白石那个人物就有这个感觉。
靳卫红:你看这个作品都能看到这个艺术家的在场状态,他怎么在操作这根笔,看起来,谁都可以拿这个笔,可他拿这个笔的时候让你感觉他特别努力想把这个事情做出来,这种感觉让人触动很大很大。就像这个,一根线,你就看出了他的这个状态。不过这种画你觉得西方人能理解么?
阿克曼:不是,日本对形式有一种本能的把握,好多日本艺术太形式,好像每一笔都对,每个动作都对。
一了:我觉得这个东西方的艺术,到最后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看凡高、塞尚、马蒂斯他们那个线描啊、草图,我认为和我们崇尚的文人画的精神是相近的,或者说塞尚、凡高、夏加尔、马蒂斯他们画的本来就是西方的文人画么!他们都在追求本性天性、非专业性、不会画对于绘画的升华与革命。因为不会画才是最会画的,形体看起来不准确,但灵魂准确,笔墨里有意味,有道性,这才是绘画最重要的。
阿克曼:基本的东西是对的,但最后怎么表达出来的作法完全不同。你看凡高,他每一幅画画了多少次呀,不停地画,很多画家的画不知道修复了多少次了。所以他一直追求在画画的这个过程当中,追求一种完美的表达方式。可是你用水墨没办法这么画,不可能这么画。
靳卫红:你看这个还是受现代主义的影响(拿着熊谷守一的画册说道)。
阿克曼:日本都是有这个的影响。
一了:相互影响吧,包括凡高也受过日本画的影响。
靳卫红:对于中国人来说,解释自己的艺术不如日本人解释的好,我觉得如果日本的艺术能被理解,那为什么中国的艺术不能被理解。没有人认为日本的那个画是水彩画,原因是日本人拒绝你这么以为。我知道这个过程不简单,这个过程里面有好多细节,中国人做的不好。
阿克曼:不不不,不简单。艺术不是解释不解释的问题。
一了:中国人对文化对艺术的态度本来就有问题。
靳卫红:现在呢都太急功近利了。
一了:人们对艺术没有敬畏心、没有诚挚心、没有对艺术的迷恋与爱,所以一切就有问题。
靳卫红:可能每个时代都有急功近利的,但也有一大批人还是对艺术保持一定的尊重。
阿克曼:不过我觉得艺术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一了:太现实功用了,什么东西都要短期的达到效果,不仅是艺术,都追求快速生效。并且不承担责任。一旦对艺术的基本态度发生问题这就麻烦了。
靳卫红:不过现在大批的院校培养专业画家,这些画家都要吃饭活下去。
阿克曼:你们觉得一了老师对你们来讲,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对着学生说)
李洁:对艺术的认识吧。我之前是学习室内设计的,对艺术并不是了解太多,看到的都是特别表面的东西,比如说你去看一个展览,很少能认识到作品的本质,即使你面对着一个特棒的画作,也不会理解,艺术家的思想是什么?他当时创作的状态是怎样的?你想象不到,甚至没有那个意识去想象。跟随师父学习后,了解的层面多了,看到的好东西多了,自然自己的眼光与认识有极大的提升。相比之下,才看到什么是真正好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艺术。尤其看到师父去创作,没法讲,那时才感觉到了艺术的生命,完全震撼了。
靳卫红:那以前在北京你经常看什么展览?
李洁:设计展相对多一些。
阿克曼:那对你来讲设计和艺术有什么区别。
李洁:设计感觉就是要精心策划,而你拿笔作画,却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更主动一些。设计反而是考虑别人多一些,多用于服务。像师父经常说,艺术是要生猛,质朴,直扑自性。见作品见心,心里是什么就完全都流露到作品中。而感受其中,应该就是艺术的本质吧。好的设计给人感觉多于就是巧妙,完美,正确,它的理性思维多一些。
阿克曼:你觉得在山上待着完全符合你的愿望,你不缺什么现实或者说人际的关系。你想过要去纽约或者什么的。
一了:没有。我哪都不去。我就觉得这是我一辈子要待得地方。就是我的事情包括所有的念想也可能就在嵩山,因为我十几岁学禅,冥冥之中,你来这个禅宗的发源地,这就是我应该待得地方,我的精神家园。为什么后来又要去日本,都是冥冥之中的,我又跟他们不认识,但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想着,要认识中国的文化必须要先认识日本,你要不认识日本的话,你就不可能认识中国。这是我十几岁的一个想法。结果呢,就有了04年日本文部省的邀请,后来又因为学书法,而步入中原,后又跑到嵩山,所以就觉得像是灵魂里的,内心一直向往的一个事情,因缘生发,这个活法是我的需要,只有这样的话,我觉得会舒服,妥当。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艺术,我们知道的太多了,我觉得应该少点,艺术家嘛,知道那么多干嘛,以前那些大艺术家,他们见过什么呀,灵魂在静处,让自己的身心生长在安详静寂处,想点自己的事,与外界没关系,反而自己内心的东西会慢慢慢慢生长出来。绘画就是这样,但是,如果你老是在那吵,在那晃,没用的。只有你的灵魂安静下来才能直面自己。很多很好听的东西,听来很了不起,实际上它与你生命本身或者说与你最需要的本质毫无关系,但是我们有时候会被迷惑进去。
阿克曼:那展览对你意味着什么?
一了:因为你画出了好玩的能感动自己的东西,自然希望也能感动有心人。仅此而已。我在山里画画写字,自在寂寞的活着,心里的喜悦只有自己清楚,忽然有知者来访,当然快乐呀!就像你们来。我来中原二十多年,问我最开心的三天的话我认为一个就是海上雅臣先生从日本专程来找我,第二次就是石虎老师专程来找我,第三次就是你们。就像其他画商来找我,买画,那我卖了又能怎么样。因为我最重要的是我做出来的事情,就好像艺术是你的隐私嘛,说给自己的悄悄话,别人不知道,但忽然有个陌生人说,你这个画里面的心思与好玩的意趣被我看出来了,有人知道了我内心的秘密,这个东西对我来讲就是最感动的。其他的也不错,但没什么了不起的。
靳卫红:某些时刻对一般人来说也很重要,但是对本质有没有一个大的影响,就是有这个没这个他不改变你的本质。但有一些事情它会产生影响,一种变化,这些时刻很重要。
阿克曼:我觉得任何艺术家需要一个摩擦,可能这个摩擦完全在他里面。你给他什么他都不要,可是我觉得艺术家也需要外面的摩擦。就是那种,我要在这个地方成功,或者是我要比别人强,这种是内在的刺激。两个都需要。
靳卫红:阿克曼经常问我,在南京,这个东西摩擦够不够。比如说我去纽约,我很喜欢那个地方,我确实觉得这个城市能给我一种刺激,也给我很多兴奋的东西。这种内在的刺激能触动你对价值的思考,硬刺激,很强。可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有,可以,如果没有,我又有一个自我系统来满足我在南京待着。我觉得我这个自我系统是够的。
一了:我们两的观点这个方面接近点。你比如说我在东京,当时做过村上隆的画廊,那个人看到我的作品就希望我能留下来三年,他们完全有一种方法套路,按着这个来,就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给我弄一个寺庙,以一个僧人的状态,但最低限度是三年。最后我个人认为,这个东西很好,但不是我最想要的,艺术家么,我想活到我的内心里面,什么东西是最能感动我的,我自己心里有数么,所以那我就要回来,包括在纽约展览也是,很重要的收藏家也收藏了我的作品,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来吸引你。作为我来讲,我当然可以去看一看,感受一点新鲜的东西,肯定没什么坏处。但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你灵魂内在,就是上帝把你这个生命扔下来,扔到这个土地上,你的这个智慧,禅宗里面所讲“本自具足,不假外求。”但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智慧明心见性,你有没有智慧把你灵魂里面不可知的不可思议的无尽藏的这种东西抓住,抓住之后你能不能控制。就像我们下午聊天说道,你抓住了之后,你知道艺术是什么,中国的艺术、水墨的大道是什么,但是你手控制不住,你的智慧抓不住。所以我就觉得当你知道艺术的本质你的需要,你有没有能力控制他,所以呢我就觉得这是一种能力,你要去磨练去锤炼。你自己本身就足够了,比如说我就觉得像前一段刚刚去世的英国老画家弗洛伊德,他那个状态我就觉得很感动,画画时,连房间外面都舍不得看一眼,因为我已经够了,这个世界历史来来往往,已经没那么多新鲜事了,就说我要抓住自己的内在的这种东西,能不能让它开花结果,完全让它生长出来,并且长成只是我自己的样子,不必考虑时代不时代的。
阿克曼:那禅对你意味着什么?
一了:禅就是让我好好活着,活得只像我自己。这是很平常的话,谁都可以说,但真正要活出自己的话,在当代这个圈子里,你要拿出性命,如果你拿不出,我就觉得一了上不了山,因为我年轻,有很多朋友,我也有才华,我可以在山下做很多好玩的事情,但是呢我为什么暂时都放下,我要来这里,就是说我要把我自己以前的东西都放下。佛教里面讲的舍得、放下,为什么要这样呢,放下嘛,很简单,你把他放下就行了,就是因为不能放下,舍不得,它美好么,对于我们世俗来讲,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很功利化的商业化的社会来讲,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美好,你说,那就先放一放,我现在不需要,我不着急。之后,那你去找你最想要的东西,最想要的就是,越来越发现你在读书,你在思考,你在山上很安静的胡思乱想,你这个状态,你的道场这样清净。你看到都是这样的东西,这个自然的造化,你内心里面学过的很多东西都被唤醒,这个时候,有些以前看到的东西就不能被感动,比如说我在院子里呆着,松鼠跑过去,云飘过去,或者是那很多鸟一瞬间飞过去,以前不会有太多感觉,忽然就觉得这个东西能感动你,所以说我的绘画就要画我心底的感动,就是说我能不能画一些大家都认为你画这干嘛,大家都不可能画这些东西。那我就想我能不能画这些与我内心很贴近的东西,我不管别人,我不管这个时代,你是你,我是我,社会是社会,社会是个王八蛋,社会是一个很庸常的东西构成的,那你只做你自己,谁也没有规定只有一种方法是对的。就说你随内心想法走就行,随便。再一个我自己也觉得像林风眠那一代画家,我也在思考,黄宾虹齐白石呀,我们刚才也在讲,很高的,中国传统文脉里面下来,诗境啊文心啊学养啊情怀啊人格啊,什么都有,林风眠啊,从西方回来的,回来之后呢,想通过西方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对接,创造一种新的东西,那另外也从外面回来的,徐悲鸿啊,这些人究竟为中国的艺术做了些什么,下面就说怎么接住这个艺术史的链条我觉得就是不是现在的文人画,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文人画,就像现在的朱新建啊,这都是我内心很敬佩的艺术家,但是我就觉得还有一种更开放,更本质,更原生态的,更加野蛮的根本的艺术出来,所以我自己我在山里,我是民间生长的,不是官方的,不是哪个派哪个别的,那你看民间状态成长出来能不能有一个很野生的力量出来,但你的内心你的内在已经三十多年,对书法包括中国传统的锤炼,因为这个东西他在你的血脉里面,就是你怎么做,你都躲不掉,你骨子里是一种兽性,野生的,反学院的反文化的,反所有的现在看到的这种状态,那这种东西咋长出来,现在就是对我内心最渴望的是这个东西,而我认为这都是刚刚开始,
靳卫红:这个对你很难,因为这么多年你对书法的学习,你想反这个东西,很难。
阿克曼:你不要反,我觉得你不要反,假如我理解对你说的这些话,你不要反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我明白你这种野性,这种放肆,要不然你什么都可以做,书法是给你一种工具来表达这个东西,你不要反对它。
靳卫红:我在93年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从学院出来,我的老师是王孟奇、江宏伟这批文人画家,当时我二十出头,他们那套路的东西,你学习老师已经可以操控的很好,因为老师言传身教,就画给你看,你完全知道这个套路是怎么样的。我93年发现,这个东西和我没关系,画的这些画和我没关系,其次我考虑该怎么样和我有关系,其实我也想反,几乎一段时间我反的非常厉害,把用笔也扔掉,形也扔掉,以至于我的老师看到我的画就说:你那画不知道要说什么。可是我觉得这不一定是错,我需要从一个没有经验的事开始。但是后来我觉得这个过程是修正了我自己,没有经验的游戏,尤其是我们还用水墨画这个形式,还用笔,你完全把它变成一个没有经验的事情,这就没有意义。所以我又重新把用笔拾回来。当然这个拾的过程跟前面的是一样的,很不容易。这个就提醒我,你反一个东西的时候是一个态度,当你面对你真正要反的那个东西的时候,你会面临很具体的问题,也是个被问,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可能开始你根本不知道你这个笔往回捡,捡到一个什么程度,符合你最初的一个要求。最后艺术家你考虑这么多问题有什么意义,就是一个你动笔的时候,它本身会告诉你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这种游戏本身有它的限制,这也是你玩这个游戏的乐趣。
一了:如果这个没有限制的话,也没多大意思。所以说我刚才讲的野蛮这个东西可能是我话语表达的一种方式。就是一种天性自为的画出直指人心的画儿,是什么德行就是什么德行,本性使然,不要装。但文心诗性深藏在画后边。明眼人一看便知深浅真伪。
阿克曼:你寻找你的这种野,是在你对书法有把握的情况下。
一了:因为你的这个控制在你身体里面,就是说他已经带着了。几十年的修炼已经变成本能语言,这个时候你说野蛮就是无法无天,无执无碍的创作状态,你是“知法犯法”,而不是“法盲”。
靳卫红:就像我们几十年拿笔,跟一个没有拿笔的人一块做这个事情,那是不一样的,看起来动作一样,涂涂抹抹,但实际上是不同的。
一了:中国水墨画的玄机就在一根线里面,有时候我就觉得它是属于刹那间,一笔下去,直指人心,性命毕露,你心里一切的不思议都放在那里了,比如说我们说书法,这个字有文人气,那个字有山林气,那个字有市侩气,这都是明眼人看到的,你的那个字里面,实际上你的品性人格,很神秘的东西都在里面。心性气象,都在里面。
靳卫红:这个实际上是一种暗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解这个语。圈中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这个人朴素与否,都完全可以看到,即使你想装,画也会马上就表现出来。
一了:装不了,我觉得这一根线过去,立住了魂就附上了,立不住就魂不附体。好的抹不掉,坏的赖不走,你活一辈子,白纸黑道,一清二白,所以中国艺术最神秘的东西在于此。有些拿水泼呀,制作呀,材料啊,最后一见就发现,原来半斤八两就在那放着。效果做的再好,也遮不住本质上的纯与不纯。
阿克曼:难处就在于把这种野性明心见性,朴素,跟这种有教养的长期训练融合在一起,不是假的。我觉得就要这样。
靳卫红: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他是这种既有控制又有控制之外的高峰。金农也是。他以前不画画。
一了:扬州八怪里他是最高的。
靳卫红:他是这一代最高的。所以这也是玩这个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最难的地方,最高级的地方。几个都在一起。他认识到这一点其实已经都很难,做就是更难的了。
一了:我喜欢一些当代的画家,明清、民国的,我以前书法的底子是从汉魏出来的,所以我对汉魏的碑刻这些东西有很大的兴趣,包括民间的各类艺术,所以最后绘画也是,想从汉以前的入手,就说汉以后唐以后的东西,我可能会大量看,但不会去模仿。
靳卫红:你的画其实一看,就很清晰。
一了:所以我的东西大部分是从石刻或者更早的原始艺术、民间的壁画啊里面来的,当然不仅仅是中国的,能打动我眼睛的艺术通通用心狠狠凝视,放在心里,文火乱炖。林风眠也认为汉代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但是近世很少有画家真正于此得到半点灵气。有的都是表面的恶俗模仿。其实每个人的思考,你所能做到的都是有限的,但是你必须要抓住内心里面最触动你的那一点就够了,把那一个点做到最到位最地道就可以了。
靳卫红:实际上你翻开艺术史,能够真的打动你的画也没有多少幅,像我们去看那么多博物馆,看到你腿软,真打动你的画,也不多。但是你很珍惜感动你的那个时刻,看看到底什么东西感动你。这里面一定有一种跟你对的地方。
阿克曼:现在你看你一年前两年前的画,你什么感觉?就像蜕皮一样。
一了:那个东西我一看,就觉得还是我的嘛,我自己生产出来的,我还会喜欢。但是呢我也发现里面很多问题,也在思考怎么进一步的深入,但是又不能把它画的比以前好,但是要比以前的东西画的更深入,要捕获不可能的精神意味。绘画最迷我的是,我脑子里面老有一种未知的但又知道一点很模糊的一点我想把他捕捉下来。比如说我看原始岩画包括汉代的画像石这种,很感动我,但那个东西绝对不能把它拿下来,拿下来就跟画素描,画石膏像一样,难看极了,但是你要怎样转换这是最关键的。能不能把那个灵魂,通过另外一种东西转换,就是把它换个地方唤醒他,所以我脑子老是琢磨,总觉得有一种奇妙的东西,所以绘画对我现在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好像是内心里面刚推开一扇门,后面则有特别无穷的世界需要我去打开,感觉有一个神奇的世界在等着你,但我们都没见过,那我觉得这个东西需要我把它呈现出来,所以我就觉得有一种无穷的感动、欲望,所以我要在山上准备,我一点也不想乱跑,因为有更吸引我的事情,需要我去做。一心不乱,直扑目标。就是这样,我有时候和别人开玩笑,我要画出一个用中国的笔墨,很地道,内在有很深的精神,黄宾虹齐白石也喜欢,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也喜欢的这种画,啊呀,这是哪个孙子画的呀,这么好玩有趣呀!就是你的理想是这样的。内心里有这样一个念想,并且很阔大,很有灵性的。我现在在山上很乖的,以前很狂的,现在不狂了,那就乖乖看书思考等待,这个东西需要时间,不是你说抓就能抓住了。可能三年五年八年,因为我自己有个想法,我想五十岁下山,我现在四十三,已经呆了一年了,八年,我想在山上做这个事儿,五十岁的时候我应该能拿出我不知道但肯定有意思的东西。我想拿下去玩一玩,玩一玩再说。
靳卫红:肯定没问题。我确实觉得对,有时候你不一定知道准备的时间多长,可能会突然进去,可能会一直在外面绕,但是这种绕很有必要。
阿克曼:你常常就是画一系列的画,就这样就完了,是吧?
一了:对!我就要把它画够。比如说忽然找到感觉了我一定要疯了一样的画,弟子们知道,他们都觉得这个老师疯了。我就狠画,一直画,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一般都能十天左右,十天左右就会有大批东西,完了之后就泄气了,就觉得需要静下来想一想,就是大概时间搞不清,平时就是在思考,虽然认为艺术上不要思考太多,但是我还是喜欢读书,越读越会觉得他们怎么会懂那么多,我咋不知道,我们现在很多艺术家不读书不思考。
靳卫红:其实不读书的人是没法进行他的实验的。虽然你说也不用那么的理论,但这种理性过程很多艺术家缺少,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靠才气,可其实到了一定时候才气就非常有限,之后,支撑他的是理解这个事情的深度,但是怎么把他变为越来越深?那只好靠阅读,理解,你说的这个经历阅历,只有在这个情况下,你才变成一个支撑你的东西。你看那,太多了,二十岁时的才气吓人,到了三十岁他什么都不是了,就没了,他下面没法走去。所以就看画你就明白这个人后面有什么。就是他已经算是时间比较长,有很多人真是,大学里面太多了,二十多岁非常有才气,甚至才气逼人,到了三十,江郎才尽。所以一个好艺术家,他是一个整合的个体,他不是一个片面的。
一了:要通达洞明,还要一根筋!
靳卫红:对,既能执着一个事情,又能够很开放,才能够有一个发展的空间。
一了:你读书实际上就是了解别人的智慧,对这个世界就有了新的认知。有了自知之明,又有了知人之明,那就怎么玩都好办了。
靳卫红:确实,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过很多,包括现实主义那些人,很多年轻的时候都画的很好,素描,写生都好,到最后你发现他没法做这个游戏。你像蒋兆和,年轻的时候画那个《流民图》很好啊画的,你看后来画的那些叫素描呢!
一了:很多,包括他后面的这些学生。
靳卫红:根本没有修养。第一没有那个现代的修养,也没有中国传统的修养。绝对他不理解这个世界。这个好画家一定是一个整体的,也许十年看不出来,二十年你看得出来,三十年就更看的出来。这是一个过程,特别的清醒。
一了:对
靳卫红:你在这待八年肯定是我们特别有指望看到一批东西的。
一了:我也相信,因为我对笔墨心存野心。
靳卫红:确实,我们觉得现在人又不一样了,八十年代,新文人画时候,大家要求很低,只要看到传统的那种样式,这就够了,你现在把那些东西拿过来看看,里边真正好的少。那显然现在情况不同,基础不同了,你在这个基础上在做,是一个好事情,又是一个难事情。耐得住,这个挺不容易的,说起来好说,做起来不好做。
一了:也说不来,好像自己也就自然而然混到这个状态,就必须这样玩,就这样一个感觉,也没什么了不起。你想三十年一直在传统啊现代书法里面,实际上进入绘画是我一个理想,我又不想用其他方式进入,就是现在面上所有流行的方式我都不愿意,因为我觉得已经没必要去画,人家已经画的很好了,但是我觉得三十年的这个书法,所达到的当代的程度,这个东西能不能平移到绘画去,就是用一天,一天时间,所以这是吸引我的一个东西,所以我第一本画集的画是我一个月画出来的,一个月之前我从不画画,那一个月我画了牛皮纸那一本,石虎先生看到那个画集就找我面谈。包括很多画画的人联系,他觉得那个东西好玩,所以我就觉得自己以前那个想法就获得了对方有些是我尊敬的人物,如果对方我不尊敬,他没眼力,他说好坏与我没关系,但对方又是你一直很崇拜很尊敬的一个艺术家、评论家,丁立人啊李世南啊海上雅臣啊,人家说这个家伙画出来的有意思,那这个与我的初衷就对接了。
靳卫红:是,我完全理解你说的这个意思。
阿克曼:就是你开始画画的时候一定有一种全面的准备,看现在你的画,我并不觉得你是从书法画出来的,就是
从画画的图式画出来的。你的笔当然有这种书法的训练,可是你的画绝对是画出来的。
靳卫红:他说的对,为什么我没想到你以前不画画。
一了:我很开心你们这么看,因为我也害怕自己成为那种从书法而来的所谓文人画,我就想把书法藏起来,不让人看出来,很难为情的感觉,但我想,书法的精神血脉会深深隐在我的画里面,这样,我的画才会真正立起来。如果我的画里从表面上有太多书法的影子,那样我会感到很难堪。
靳卫红:这么一说,我确实疑惑,本来今天想问你以前画什么样的。我想可能跟我一样有一个过程,比如说从传统开始,然后又离开。
一了: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文人画这个东西他那个逸笔草草,很多都是宋以后,宋人的笔意,宋元明清的笔意,但是实际上我画的这个,从我骨子里面跟文人画的很多精神是一致的,对接的,但是你画的这个东西是汉魏以前的精神气脉,文人画里面就是讲的非专业性么,得意忘形,遗貌取神,追求不准确么,似与不似之间,方见妙趣。我不专业,又是山里人,我就想画出不拘礼法,原始童真的画来。
阿克曼:我觉得地道的文人画就是你这样的画。一个中国的艺术家,接触不接触禅,我觉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禅是最符合你的这种感情。
靳卫红:毫无疑问,你有这个诉求。台湾洪通,叫素人画,他不画画,也不练书法,你看他的画,那个用笔啊完全是朴素到自己就在画上,就叫素人画,这个素就是没有被污染过,没有被文化给塑造过。所以从面子上看,你的追求也有素人的标准。
阿克曼:但你一定要有文人的气质。
靳卫红:因为你整个的背景是离不开的,这个也没法解释,也不重要。
一了:对,不重要,文人画的脾性在我心里,我们一个鼻孔里出气,我不刻意去追求它,文心、诗性、情怀在心灵深处、在笔墨深处藏着。秋天来了,自然满山红叶。
靳卫红:其实文人画最厉害的,我觉得是他制造了一种形而上的艺术,他把艺术形而上化了,这是文人画最最大的一个特点。
一了:文人画就是反绘画,反专业性、院体类的绘画,就象禅对佛教的革命,呵佛骂祖,毁经灭佛,不过就是放下一切,拿起自己,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文人画不拘礼法,心画自性而已。笔墨就是一口气,一切皆由心气呼吸而成。
靳卫红:对对对,它就是离开我们所谓形的层面,一下子跳到一个高度。
阿克曼:我觉得文人画的来源是跟禅是分不开的。
一了:对,分不开,禅是文人画的精神背景,一个核心。
阿克曼:没有禅,就没有文人画。
一了:是这样!所以就是,我们谈文人画的话,如果要绕开禅与道的话,文人画不成立,为什么禅在里面起到这个作用,就是禅的这个叛逆精神,一切的条条框框规则啊权威啊,就是统统见佛杀佛见祖杀祖,一切东西通通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我的内心嘛。你像苏东坡啊、米芾啊,他什么都有啊,他的文人情怀啊教养啊经历什么都有,最后就是禅解救了他,他就通过禅,就是他的方便法门,就无法无天了,但是他是懂法的无法无天,别人如果不懂法,你在艺术上没有锤炼,知识上没有积累,你的修养各个方面都不到,你去无法,那你就是一个疯子,你就是胡来么,但是他修养本来就很高么,大智慧,这个时候把以前的东西通通都不要,把自己的心掏出来就行了,他认为这样的诗这样的文这样的艺术是最重要的最好的,直见人心,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所以文人画的核心就是这个。
阿克曼:对
一了:所以禅宗解救了中国文人的内心,为什么一拍即合,就是因为在仕途上政治上不得志,还想做事,最后跑到山里,待着又很难受,实际上难受与快乐同在,为什么我们说隐逸,逸的这个文化,实际上就是优雅的接受挫败,如果没有很高的教养智慧的话,是很难达到的。这个时候就是禅跟他的内心对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就和释迦牟尼和上帝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时候他画画写字作诗就掏出了自己的心,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为什么我十几岁,我学这东西,它从骨子里影响我,我不愿去学院啊,这是我个人的事,不是说学院不好,就是说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途径,但是我就不愿去走一种大家都去走的,或者说社会认同的,或者说一种规范的,我就觉得我只走我想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禅宗是个很智慧的学问,面对任何东西,禅宗都会有一种很智慧的应对,它不是逃避,是迎面而上,所以在所有的佛教宗派里面,禅宗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宗派慢慢都销声匿迹了,最重要的是它解决了人灵魂里面的根本,你找到了自己。我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所以后来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包括西方的表现主义啊现代派画家大部分都受到禅宗影响,所以文人画的灵魂在这,我们走到现在,禅宗精神成为口头禅,我们读了很多书,最后谈禅,实际上禅与我们的生命毫无关系,跟你的生活,绘画都无关,只和你的嘴,大脑有关。
靳卫红:对,成为一种知识。
一了:跟你的心灵灵魂无关。那我自己走的这个方式,我为什么这样活,我的伙伴朋友北京国外,一同出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对吧,我眼睁睁看,他们以前都不错,为什么现在的艺术直线划下去,但是自己又骄傲的很,因为他有更多的物质,更多的房子车子支撑,骄傲于此。我自己觉得那不行,我就要我想要的,其他东西不管。
靳卫红:对的。
一了:大家都是人,都喜欢美好的东西,多给点钱,我肯定高兴,不会难受么,问题是人的乐趣不一,抓住自己的乐趣,自己的兴奋点就好。
靳卫红:哈哈,同道。
一了:我在日本,和海上先生,我有一本《东瀛记》,完了寄你们看看,那是我在日本的日记,我和海上先生就对话,他是个汉诗家,他不会说汉语,但汉诗是一流的,他就写,我跟他写,完了就将我们的对话做了一本书,当时我回来是自己做的,现在他们那边也想做。就是在他的别墅对话,他的朋友都是日本顶级的,陶艺家,画家,栋方志功,小学毕业,没有文化,大版画家,我们谈这个东西,两人前仰后合的大笑,激动的很,老头与我喝酒,用八木一夫给他做的碗倒酒,家里全是八木一夫的作品。
靳卫红:栋方志功是个大版画家,我觉得我的老师王孟奇受过他的影响。
一了:王孟奇,包括朱振庚都有。
靳卫红:他的人状态和整个画法很棒的。我很多年前看过,不知道我现在看是什么感觉。
一了:他小学毕业,井上有一也没有上过大学,他这三个朋友都是,最后都是日本绘画陶 艺界的大家。
靳卫红:其实上大学说明不了任何一个问题,最终还是你个人,在什么轨道上走。
一了:就是你通达了,怎么样都可以。
靳卫红:其实很多人走偏了走错了,大有人在。
一了:我觉得还是单纯点好,在山上就是,活的不累,干净。
靳卫红:你这基本的通讯是有的吧,电话网络什么的?
一了:有,都有。我每天用微博写日记,微博于我,如同坐禅,随手拈来,皆是心思,真是方便法门啊,带给我不少思维的乐趣。陆续整理发表在博客上的《山居笔记》,北京有出版商找我,觉得很有意思,想出版,我现在不想出,过几年再出会更妥当些。
宋立军:他把微博当成自己的日记了。
阿克曼:一种公开的日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32
原文地址:从母语出发:十方水墨提名展(甘肃酒泉)作者:一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33
原文地址:《目标生活》一了艺术专刊出版作者:一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3:34
原文地址:李洁作品(收藏热线:13659360777)作者:敦煌美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5:21
一个游走在体制内外的艺术家 沈敬东
中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在艺术上分为两大阵营互不相干。一是体制内的,他们一生大都时间为了下列词组而奋斗:硕士和博士文凭、美协职务、高级职称、一级画师、副教授和教授、全国美展、高级领导提字、剪彩、合影、高级领导出席开幕式,他们的创作题材大都是歌颂时代的领袖,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喜欢称他们为“歌德”派,我总觉得他们离艺术远了点。 二是体制外的,他们又与下列词组有关:国际双年展、画廊、策展人、生存、卖作品、拍卖价位、他们抛弃一切为理想而战,当然有时要卖所以他们也常常打扮的花枝招展。
程兆星一直在部队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标标准准体制内人士,可是他“人在曹营心在汉”一直游走在体制内与外的边缘,他也参加过全国美展并获过奖,他也由媳妇熬成婆最后是个教授。但是他好象并不满足于此。这在体制内的艺术家中虽不是绝无仅有,最起码说是不多的,在军队更是如此,目前还在军队的想来想去也就那么两三个人,条件宽一点不超过五个,程兆星就算一个。
这是很不容易的,人总是生活在自己的定向思维之中。你环境、同事、教育、你的周遭的一切,无形之中已经设定你,你会慢慢的由顺拐变得与大家步调一致起来。
当然我喜欢“与时俱进”这个词。他会使我们为了未来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程兆星的近作越发显现个性和时代的气息,在我的内心里产生共鸣,同时我也是最能体会到他是个在艺术上不断挣扎的人。没有过多的评述,远老兄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5:25
孟新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323350100x0jn.html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以书画事业的发展也硕果累累。2004年商丘日报张修起曾发表《为商丘书画事业鼓与呼》的文章,以期人们能更加关注商丘的书画事业;之后,张修起又受时任市委宣传部部长张琼同志之托,对商丘书画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调研成果向张琼同志汇报后,她甚为欣慰,又亲自撰文——《蓬勃发展的商丘书画事业》,洋洋近万言,发表在商丘日报头版头条。张琼同志的长文极大地鼓舞了商丘的书画家们,市领导如此给予充分肯定,书画家们自然是“自奋蹄”了。确实近几年商丘书画事业出现了一个人才辈出、捷报频传的局面。
在辈出的人才中,张修起尤其关注青年油画家孟新宇,为他在油画领域不断取得的优异成绩而震撼和自豪。所以,今天特以《为孟新宇的油画喝彩》为题,把他介绍给广大关注商丘书画艺术的朋友们,以更加亲近地感受孟新宇其人,更加亲近地感受孟新宇的油画。
为孟新宇的油画喝彩
孟新宇,是一个在河南乃至全国油画界都有一定名气的青年油画家;但在我们商丘却是一位很少为人所知的年轻小伙。他生于1974年,祖籍商丘虞城县,是商丘这一方水土养育出他热爱绘画的天赋,又使他如愿以偿地迈进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大门,毕业后沉寂于豫东农村的风光里。高等学府的教育与豫东风情的熏陶共合,加之本人执着地探索和追求,从此他如鱼得水,在油画的创作中捷报频传,屡获大奖:2003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油画展;2004年其油画在河南省第十届美展中获金奖;2005年其油画又堂堂正正地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视觉惊艳”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河南省油画家邀请展。2005年秋,其油画作品正式参加了北京瀚海秋季拍卖会。2006年他的油画作品又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无尽江山”中国南北油画家邀请展;第三届中国国际美术双年展提名资格展;又上了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并两次参加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大展和康坦普瑞当代艺术拍卖会。2007年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又专为他举办了“乡野梦境”孟新宇油画作品展,画展开幕当天下午在京举办了“孟新宇油画作品研讨会”,中央美院教授、美术史论系主任邹跃进、著名评论家贾方舟、郭小川、高岭、王瑞延等美术评论大家都出席研讨会,对孟新宇的油画赞誉有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在上海美术馆参加了2007年首届中国青年百人油画展;在首都博物馆参加了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南宁会展中心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东盟油画展。更值得自豪的是,其油画《黑马》入选于奥运期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其参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近日他正式收到中国美术馆的收藏证书和创作奖金。其油画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且获得税后8万元的创作奖金,已足以证明孟新宇油画的知名度和艺术魅力。
孟新宇200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之后,声名大震,立刻引起省市领导的重视,很快被省文联、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文化新人”,被商丘市政府授予“商丘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8年他蝉联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其作品又被中国美术馆以高额奖金所收藏,我料定他今后将会获得官方及各届人士更高的赞誉。
孟新宇当年刚刚三十四岁,其油画为何能够屡屡进入大展,其中两次参加国际双年展和多次名家邀请展参加全国性的拍卖会。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涉足的,试想,全世界举办大展,其中我国油画仅入选54幅,中国54人中就有孟新宇,我们商丘人还不感到自豪吗?还不该为他喝彩吗?
我和不少人都为孟新宇油画的绝伦色彩和艺术魅力所震撼过,为之震撼,不仅是他接二连三地参展获奖,而是他的油画确有独到之处。
首先是其油画所具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只要看过他的油画,无不被画面的蓝天、白云、碧水、绿树和金黄的霞光、白色的浪花所吸引,山的褐红,房墙的砖红,让你寻味无穷、看不过瘾,色彩之艳丽和视角之美确是他的一绝,叫人眼馋。
其次是其油画的中西文化的巧妙融合。大家都知道油画是西洋画,不同于中国的水墨画,他用西方的油画艺术来展现中国的文化元素,特别是中原山区农村风情,简直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地步。他的画是用西方油画的油彩在麻布上“刷”出来的,而不是用中国画的水墨在宣纸上“泼洒”而来的。我见过他作画,当时是画一座山,只见他双手紧握足足二十厘米宽的毛刷,饱蘸粘稠的油彩,在那崩紧的画布面前沉思后用力涂刷,不一会儿一座陡峭险绝的山崖已显现在我的面前,同时我也看到他这个身壮如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见油画艺术之美是用双臂的力量和心脑的思索换来的,其中辛劳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他用油彩可以画山、画水、画蓝天、画白云、画飞鸟、画人物、画居民、画大树、画庄稼、画菜园,甚至画人游泳、人顾盼,画马吃草、马健行,无不是充满了中原生活中的影子和豫东农村的乡土气息。再加之他的油画装帧特具新意,有的是中国的卷轴式,有的是中国画的扇面式,有的是中国画的团扇式。由于他善于中西结合,使他的油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面貌。他的个性化的画风、文脉、出处和源头,就是中原农村的乡土气息,里面充满了民间艺术特色。中国的文人画或者说主流艺术,是不主张太浓的色彩的,是坚持水墨为上,但中国民间艺术则喜欢大红大绿。孟新宇自己说,他熟悉中原农村,也喜爱来自民间艺术的色彩,农村的虎头靴、年画、兔爷帽和泥泥狗中的浓烈色彩,从他年龄很小时就被记忆在了绘画的天赋之中,所以说他今日的油画色彩浓烈的个性来自中原民间,是他把中国的民间艺术文脉注入了西洋油画,这个奇妙的融入,就是他中西结合的成功尝试。
最后是孟新宇个人气质和秉性在其油画中一览无余。他的画面多次画有“小黑人儿”,虽然仅仅是轻描而成,似乎使人感受到这个人就是厚道、正直、艰苦、谦虚的孟新宇本人。他称赞对他喜爱有加的王清健老师,感谢王清健老师对他的指导和关爱,同样也经常宣传和赞扬商丘画坛的同行和美协这个集体,足见其谦虚之心。前些年他家生活并不宽裕,但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多次省吃俭用到北京等城市参观展览,在参观时一站就是一天,中午仅用干馒头充饥,他每年都要到太行山的崇山峡谷中去写生,在山民家一住就是一二个月,从不喊苦累,这足以见其艰苦好学之美德;他曾经拿出自己称心的油画办个展,但夜里被盗去六幅,我曾劝他报案,他却说:“拿去我的画说明是喜欢我的画,也算有个去处,何必追究。”虽是轻轻数语,使我感到此人的厚道、宽容之心。
常有“心画”之说,就是讲:“德高画意深”,作品应能较好地反映艺术家的品格。孟新宇以高洁之心作画,画还能不更高洁吗?
孟新宇的油画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更好的评论和赞誉将接踵而至,此文仅作一次浅薄的喝彩而已,也作一次对孟新宇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的先前期盼。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5:28
画家杨海峰读记
作者:孙荪
一老朋友推荐我一定要看看杨海峰的画。我们见了面,话语投机,一上午倏忽而过。读他的画并其有关资料,不觉竟日。有两个意象在我心中拂之不去。
我所熟知的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其人其画渐与珠穆朗玛峰融为一体……我发现,其身后有一后生背着画夹,健步走来,渐行渐近,走进广袤的中原。远方海面上有一角尖山浮出,冰峰渐浮渐显,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这两个意象中的主体形象,正是我对画家杨海峰的印象。这样想,这样说,是否对一个青年画家褒奖太过?或者,因为我对画界孤陋寡闻,把平常的人物放大了?我追问自己,又否定这追问。
虽然,杨海峰刚过而立,真正画画也就十年多一点,其作品只是崭露头角,但我以为,他解决了一个艺术家所要解决的如何掌握世界、掌握艺术、掌握自己这些基本问题,可以“大胆地往前走,不回头”,然后就是出成果攀高峰了。
先说掌握世界。艺术家多是“好高骛远”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何?不只是心性狂野,而是掌握世界的需要。杨海峰闯过西藏,游过欧罗巴,虽然还不能说遍历大千,但“登泰山而小天下”,已经感受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原、不到西方不知东方的意味。虽然只是在一定意义上入乎其内,但有了出乎其外、超乎其上的更多可能,可以放眼世界, 更可以俯瞰脚下了。世界被自己掌握的这种真切感觉是进入艺术堂奥的第一大关隘。胸中有世界,然后才能画里有乾坤。具体的表现对象置放于了然于心的宏大背景下,所谓主客体的融合才能自然而然实现。
中心是掌握艺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本是作品,而决定作品生命根基的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多元时代给艺术家的选择以充分的自由,同时艺术家也面对逼人的挑战。杨海峰的艺术求索之路先是痴迷于宋元,他对绘画的很多看法渊源于此;然后欧洲古典艺术的“饕餮盛宴”使其震撼。但杨海峰是一个“思者”,一个敢于“自树其帜”的“作者”。在比较中,他意识到,各个画种都有非常经典的伟大作品,要想办法把它们互相融合,借用河南农村方言,把它们“搅泥”在一起,就有意思了。从艺术层面上,他主张借鉴西方艺术精神,学习西画技巧,运用西方的工具和材料,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绘画语言,从而画出有别于西方的表现中国观念中国审美精神的中国作品。杨海峰不掩饰自己强烈的“中国情结”,不断申说自己从情感上更倾向于中国的艺术作品,愿意自觉地回归中国的传统艺术,尤其欧游归来之后,这种意向更加坚定,中国的皇天后土才是自己无限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是地气,是根基,在此“找到自己的调”,才是自己的艺术理想。
这些见解看上去并不“先锋”和“新颖”,但由于它是来自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独立思考,在自己的艺术生命中扎了根,应当说是大自觉。一个艺术家,一旦有了艺术自觉,其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掌握自己。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艺新潮中有一句俏皮话:我被创新的狗撵得连撒尿的空儿都没有,其实艺术领域永远都是思潮翻涌,追风逐浪,但是艺术森林里牢牢站立的是有定见且有定力的艺术家。许多大家都看出杨海峰是为画画而生的,为了艺术他不光有创造精神,而且有献身精神,与其恩师李伯安一样,他们的精神气质中有一种“纯粹”的东西,这使杨海峰画作人物的眼神中往往闪现这种纯粹的灵光,其作品整体则闪耀着诗性的光辉。而这里所传的神正是作者心灵之神。艺术家的这种纯粹使其目光和心灵具有洞彻肺腑的穿透力,也使其艺术有震撼灵魂的打击力。这种纯粹使人宁静和专注,能够为艺术献出一切,而不会被艺术所伴生的名利所左右。我十分赞赏杨海峰一直以恩师李伯安的一句话做座右铭:放弃生活中许多表面的东西,不与别人争得太多,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地走下去。我相信杨海峰能够像其师一样做到做好,为了高远的艺术理想。
读杨海峰的“红帆船”,我似乎隐约看到,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之后,又一巨幅长卷《走进中国大平原》正在创作之中。从乡村人生“最具包孕性的时刻”——婚礼起始、展开,由各式各样人物特写、民俗片段构造,逐渐地由乡到城,生活场景、山水、人物联翩而出,一起活动起来,贯穿古代与未来……这是近可与《走出巴颜喀拉》,远可与《清明上河图》相比较相接续的大作,作为中国油画或者中国水彩在21世纪凸显的又一峰峦。
我觉得现在常画小幅的杨海峰是适合做大画的,上面我想象中的大画才是杨海峰的“红帆船”。我想用两句诗作为结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
孙荪
2011年12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5:36
解读绘画大师的关键词
文/冯国伟
一位绘画大师,除了带给我们精湛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之外,还有什么呢?他们的生活与创作也许能给我们更大的开启和提示。 品读这些绘画大师的生活,发现很多有趣之处。记录如下:
一、天赋。一个天才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天分确实有聪颖过人之处,它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生理机能”。非凡的天赋对于大师是一个前提。因为有了这个前提,他就可以省出更多锤炼技艺的时间,而去创造性开拓个人的疆域。达芬奇15岁当学徒,很快他的绘画技巧就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他的老师羞愧难当,从此不在调弄颜料。米开朗基罗十几岁在画室学习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竟然遭到老师的嫉妒和打击。毕加索8岁开始画油画,14岁“已经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了。”德拉克洛瓦22岁创造了《但丁和维吉尔》,26岁创作《希阿岛的屠杀》。委拉斯开兹15岁拜师学艺,20岁画作达到了让人吃惊的程度。
毕加索作品
二、偶然。没有天赋可不可以成为大师?当然可以。并不是每位大师很早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兴趣和天分,他们也是借助偶然事件与艺术邂逅。马蒂斯21岁住院碰到一个临摹画画人,寂寞难耐之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康定斯基是一位大学法学讲师,后来看到莫奈的《干草垛》,喜欢但又不明白,所以放弃专业和职业,投身艺术。梵高一心想当个牧师却被开除,最初他只是想通过画画来表达对穷人的同情和关爱。高更30岁放弃令他暴富的股票经纪人职业,开始学画,并被批评家们讥讽为“星期天画家”。杜尚也仅仅是因为要逃避服兵役而成为了一名“艺术工作者”。他们并不是绘画的优等生,但他们依然成功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的必然性倒底在那里,可是个谁也无法说清的东西。
梵高作品
三、抗争。艺术其实就是抗争史,有与自己内心的抗争,有与疾病的抗争,有与既定秩序的抗争,有与传统观念的抗争,有与生存境遇的抗争。德拉克洛瓦在《自由引导人民》中把自己画作一个头戴高礼帽,手执长枪,冲锋在前的战士,他的一生也是如此写照。他不仅画了大量的作品,而且通过卷帙浩瀚的著述,以他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发起攻击,并深深影响了后来人。雷东年幼时患过轻度癫痫症,所以他把孤寂的情感寄托在图画中。达利因从小被视为哥哥的再生而受溺爱,在年轻的时候患有性功能障碍,所以他的画和举止其实是跟他眼中世界的抗争。蒙克从小体弱多病,家族的肺结核病和精神病一直笼罩着他,绘画其实就是他与这个世界保持关系的关系,也是他发出自己声音的途径。还有戈雅、凡高等等。
德拉克洛瓦作品
四、判逆。判逆我看是成为大师最需要必备的条件之一。这种判逆不仅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在绘画理念与同时代潮流和趋势的激烈对抗上。达芬奇发明了明暗法与透视法在当时是种离经叛道。卡拉瓦乔画的基督被称为格调下流,画的圣母也被称为像“乡下大妞”而招来非议。马奈生活放荡,不守规矩,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公然让裸体女人与男人一起坐在草坪上,因而恶名远扬。高更从上流社会逃离,漂泊到塔希提岛,娶当地少女为妻,与文明社会水火不容。还有莫迪利阿尼、罗丹、杜尚、毕加索。大师们的身上并不总是呈现人性的光辉,反而那些兽性和人性的阴影表现得更加充分。以社会的道德观而言,他们与人类的文明观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道德的破坏性,使他们建设起了一个新的艺术国度。
达利作品
五、欲望。人类有了欲望才能进步,艺术有了欲望才能拓展。一个恪守清规戒律的艺术家可能艺术水准很高,但对艺术疆域的拓展贡献很小。情欲、贪欲、占有欲,这些诱惑同样摆在绘画大师面前。在情欲面前放浪形骸的大师比比皆是。拉斐尔纵情声色,年仅37岁去世;罗丹让深爱他的学生和情人克洛岱尔崩溃致疯;莫迪利阿尼酗酒放浪,如星星闪过,转瞬即逝。在贪欲面前表现失态的也同样不少。提香就是一位对金钱和地位贪得无厌的色彩大师。他对道德不屑一顾,在享乐主义的思想下尽享风流。鲁本斯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好的外交家和生意人。他招募学生和助手,生产了大量作品,以致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哪些是自己画的。还有安格尔,他有一个贫困家庭,为一块面包奔波,给别人画肖像来维持生计。为了改变命运,他投靠官方,拿破仑在世,他歌颂拿破仑;拿破仑革命失败,他又转向为复辟的波旁王朝服务。更为大家所熟悉的毕加索、达利等等,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又一片狼籍,他们是个人欲望的彻底呈现者。
莫迪利阿尼作品
六、宗教。与欲望相对应的就是宗教。对个人来说,宗教其实是对应于心灵的平静淡泊和节制,它与各种欲望的萌动和放纵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这些绘画大师的的作品大都曾涉及宗教题材,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丢勒、卡拉瓦乔等等,几乎每一位西方绘画大师都曾画过圣母、耶稣、维纳斯等宗教人物和故事,并且都在这些宗教绘画中表达了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态度。另一方面,很多绘画大师又都是虔诚的宗教徒,继而以这种宗教精神融入到绘画之中。最执著的当属梵高。他出身于宗教家庭,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无论做牧师还是画画,他都不惜以生命去爱和奉献。罗丹一度遁入空门,作了修士,他的作品充满悲怆、痛苦与殉难精神,也体现了他那种为“苦难与牺牲”献身的基督精神。米勒的现实主义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息。戈雅的宗教画深入地狱,安格尔的宗教面充满世俗。
米勒作品
还有一些关键词比如趣味、偏执、狂热、孤独……篇篇都大有读头,也大有写头。
读罢这些绘画大师的生活,再看他们的作品,我们就会明白,绘画大师的艺术只属于他的时代和生活,只属于他自己的情欲世界和表达空间,我们永远只能是欣赏者而无法借代和复制。
2010-1-16于兰州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5:39
《以心印心——博客时代的艺术欣赏》
第一辑:心花记
寻美与求疵
以心印心
艺评也要写生
写生不是写死
顿悟只在一刹那
向易中天学习
寻找表达方式如同寻找心上人
听,远远比说更有价值
读书读人与读画
欣赏,需要懂吗?
你管它什么是艺术
品读一幅画就是品读一个人
每位艺术家都是别样风景
解读绘画大师的关键词
当经典成为神话
老一辈守,新一代攻
谁真实,谁虚拟
从陈丹青评木心说起
第二辑:写生记
说说石虎和他的画
说说徐唯辛和他的画
说说黄华三和他的画
说说纳吉米丁和热西丹
说说于小冬和他的画
说说一了和他的画
说说梁建平和他的画
说说郭庆丰和他的画(未完)
说说高圆圆和她的画
第三辑:看影记
熊秉明的文字空间
印象水天中
剑走偏锋的彭德
书生刀客陈传席
江湖传奇张大千
学院领袖靳尚谊
大风景中的尚扬
闫平:像鸟儿一样飞
刀客王克举
嫁接高手刘溢
何多苓的加减法
一生悬命朱振庚
贾平凹:把自己种在画里
邱振中的诗
江湖高手朱新建
吕胜中的小红人
姜国芳的紫禁城
朝戈的白马与冰苹果
第四辑:印心记
心灵的光束——读张晨初的画
从物种到生灵——杜平让的画
穿越时空的行者和骑士——读徐松波的画
青春的奔跑和心灵的痕迹——读陈子君的画
打开艺术的心眼——读胡耀兮的画
按自己的方式生长——读安瑾琳的画
蠢疯的那些花花草草
程默的画
吕三这杯酒
老五的菜园子
了了的故乡
麻辣周宇光
与蔡昌林聊天
唐书安:独乐与众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7 15:41
对话:独自叩门与各自上路
作者:殷青平
缘起
张海龙,是我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同学。我们在一个宿舍里厮混了四年,我们共同热爱诗歌,以此为起点深入文学以及艺术。我们共同组建了那所学校里的"太阳剧社",我们一起编剧演出。当年,我们那出诗剧的名字叫作《远方》。我们那时遥想着远方,打算一起上路,默念着"远方除了遥远之外一无所有"。
多年之后,我们各自上路,每个人都要独行,并且一意孤行,这就是人生。
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兰州一中当语文教师。三年之后,他调到兰州一家报社。又是三年之后,他奔走杭州,然后在兰州与杭州之间穿插往返。再后来,他定居在杭州。而我原地不动,钉在兰州这座城里生根延展。那是我们各自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流,我们遭遇不同的人和事,但我们会彼此呼应,像是遥远的烛照与诵念。
很少见面,我们仍声气相投,在这个即时通讯的时代,我们借助网络有了更深的交流。在《心相印象》最初的设想和随后的进程之中,我们有若干次相关的对话。我看了看,这些对话若放在前面,倒是很能反映出那时那刻我对于这本书的想法和态度,故整理堆放如下:
之一:我们都渴望一种内心生活
张海龙:你现在转向艺术评论,还写诗吗?
冯国伟:不怎么写了。有时,是想写却写不出来了。你呢?
张海龙:我也一样。不过经常在看,并且偶尔会写,并且拿出从前不多的几首诗反复修改。那更像是对自身文字的一种修炼,我对诗的喜爱依旧。我最近一直在写长篇小说《我们都是被梦做出来的》,一开篇我就把李亚伟那首诗《我们》放进来了,那是一个缘起,那诗里这样写着--我们即使走在街上/也是被梦做出来的,没有虚实/数来数去,都是想象中的人物/在外面行走,又刚好符合内心。你看,这多像我们,一直以来,我们都渴望一种内心生活,却分不清生活的虚实。你转向艺术评论,或许也是这样一种动因,你想找到一种"刚好符合内心"的方式。而我,在媒体的纷乱中还在做一个"零敲碎打"式的写作者,我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在坚持。
冯国伟:我也是这样。诗是我内心的慰藉和温暖。隔一段时间,我会找本诗集读读。那些我喜爱的诗句穿过身体的清晰感觉使我觉得对这个世界的反映还是新鲜和敏感的。这也正是我对艺术评论抱有信心的原因。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大学时期这一段写诗的经历,我对文字不会产生这么多的热爱,也可能不会走到艺术评论这个方向。
张海龙:是啊,从前我们一直都在说诗是语言的最高形式,写诗的人都对语言更敏感,诗是独自叩门的第一声敲击吧。不过,我们很早就警惕,在我们的写作中不能有太多不适当的诗情画意,若是成天啊啊啊的胡乱抒情,必定不成大器,要么是伪诗人要么是小诗人。在我看来,诗可能相当于武功中的那种练气功夫,是打底子用的,你有这碗酒垫底,很多事情便大大不同。
冯国伟:所以,你一下就能看出,其实我的评论文章中诗歌是个很重要的背景。有了这个背景,评论这个比较枯燥的行当就有了些活气。比如我喜欢的评论家宗白华,他就是个诗人。而且在今天看到的很多艺术评论文章中,很多诗人写的评论总能给你一种全新的感受。我之所以不爱看某些学院式的评论,就是觉得他们的文章中缺少一种才情。一切都是中规中矩的术语堆砌,像搭积木一样。毫无生动和有趣之处。
张海龙:这是现行中国教育体制必然出现的结果。为什么说是必然?因为我们的教育似乎是一种"比傻"的教育,就是看谁能正儿八经地说傻话,于是傻便成了一种标准。这就像安徒生那个童话《夜莺》里讲的故事--无生命的机器鸟因为听话并且不出错而赢得了大家一致的喜爱,它一遍遍唱着早就设定好的歌曲,动听但没有真情实意,可是,问题是大家都习惯这样了,谁还要费事满世界找那个真正的夜莺来听?那只夜莺最后对国王说,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眼泪,是真情实意而流下的眼泪,因为那里有对歌声的真正赞美,也有生命中最真实的感动。
冯国伟:安徒生的童话其实是写给大人们看的。可是有时,大人们却看不懂。因为他们早已画地为牢,给自己主动找了一个边界。机械的生活如果使人们的心都被囚禁了,生活的美又如何被发现?谁又愿意去发现?我之所以比较喜欢陈丹青的文字,正是因为他充分展现了自己,没有那么多固定的套路和招式。他的文章读来过瘾,完全来自于他的人性本色。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也希望自己能朝这个方向发展。
张海龙:一直以来,我都记得卡夫卡那句话--"一本好书,应该像一把利斧劈开我们心中那冰封的大海。"可是,这样的书太难遇上了,这样的文字也太难遇上了。我希望我们能尽可能地去稍微接近那么一点儿。当年,卡夫卡邻居家有个也喜爱写作的男孩,拿自己的作品去给卡夫卡看,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很美也很好,可是,这还不是艺术。"那么,什么是艺术?卡夫卡这样解释--艺术就是对罪愆、苦难和真正道路的观察。
那么,你在做艺术评论的时候,是以什么东西来做你的出发点?你在对那些艺术家进行普遍性赞美的同时,是否能更尖锐更锋利更不留情面地去批判他们?你是否能以一种"湿漉漉的眼光"去用心观察他们?这是我对你的期待。
冯国伟:你说得这些也正是我一直在反复思考的问题。对艺术我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而不是随意地接受那些普遍性的定义。至于评论,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评论有意义?热如火与冷如冰只是文字的情感状态,如何穿过这些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是我最在意的。哪些思考才对读者和创作者更有启发?我一直认为,并不是赞美毫无意义,也并不是尖锐更有力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在于作为评论者所站的角度和立场。
......
之二:独自叩门与平视的眼光
冯国伟:最近,又读了一下尹吉男的《独自叩门》。经过十年,我才觉得读懂了这本书。而且他这本书的体例我很喜欢。第一部分是观点陈述,第二部分是个案分析,第三部分是综合评论,第四部分是现象批评。这个构架我觉得有利于自己的学习,也能让自己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头绪。
张海龙:我记得最初我们看这本书还是颜峻推荐的。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是在文群的新知书店买的这本书。我只记得尹吉男提出了一个后生代的观点。好像诗歌界很早就有这个提法。我们那时乱七八糟看了不少有关艺术的书,我现在都忘了这本书写了些什么,但我无比喜欢"独自叩门"这个名字,那更像是一种艺术的苦修,像是一种祈祷,像围绕"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这种讨论后所藏的那种痴狂诗心。
冯国伟:我要说,尹吉男的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影响,这是今天我才感觉到的。其实他提出的"近距离"和"平视的眼光"正是我今天艺术评论的两个支点。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尹吉男以前一定写诗,他的《独自叩门》的语言风格有一抹浓重的诗情。到他的《后娘主义》,诗的成份就降到很低,成为了一种杂文式的评论。虽然更深刻了,可是我还是挺喜欢他早期的这种风格。
张海龙:我记得你第一本书《艺术人生》里就提到他。后来,你到中央美院进修时与他有过交流吗?
冯国伟:上中央美院其实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奔他去的。但是在美院倒没有过多交流。主要当时还是有些胆怯,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没敢主动上前。说起来,我们身上还是规矩的东西太多了,以致失去了很多可能。但他的课听了些,收获还是很大的。我认为他是那种真正意义上能教给学生方法的老师。
张海龙:呵呵,也许你知道他与你共处一个学校一个空间里就足够了,那是一种场,是一种气氛,他无所不在,而你无处可逃。这就是好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别,也是好老师与普通老师的差别。
冯国伟:非常赞同。现在回头一想,以前大学老师教的东西都忘得精光,反倒是自己的学习和读书方法在推着自己前行。但当时确没有人教你这个。
张海龙:从中央美院学习回来,没打算再出一本书吗?
冯国伟:倒是有此想法。不过学习回来这一段时间,可能学得东西太多了,脑子一片混乱,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写了。我想还需要在理理思绪。
张海龙:还是要多写,像大哥叶舟那样写,一个字一个字地砌,每天砌八小时,他甚至不会五笔打字,笨拙,只是用两根手指在键盘上戳来戳去。我觉得就是这样。只有多写,感觉才能找到。你每天坐下来,只要写,一定会写出让人心惊的东西来。
冯国伟:好的。
......
之三:我为金字塔尖下面的人写作
冯国伟:一直以来,你写得比我多,关于兰州这座城市,你写了很多。我觉得你是写出了兰州内在的气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
张海龙:我那也是叫专栏逼出来的。最早是给《京华时报》写专栏,每周五篇,天天要写,接连写了大半年。虽然都是千字文,我是当成短篇小说来写的。我想,那是我的一部"私人城市地理"。后来,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书名叫《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冯国伟:好生猛的名字。不过倒是符合你的文风。
张海龙:我最早的书名并不叫这个,而是《鬼打墙》,我想用这个名字来描摹我们在路上时的一种状态。就像但丁在《神曲》写的那样--"在我人生的正午/我从林中醒来/因为我迷失了自己正直的道路"。这似乎是一种生活受阻意乱神迷的状态,我们都曾身陷其中。不过,后来出版社改了这个名字,他们有些迷信,怕这个名字会影响销路,却未曾想到后来与"鬼"有关的书大行其道。顺便问一下,你的书进行得怎么样?
冯国伟:惭愧,写了一些,感觉还是没找到。
张海龙:你不要有包袱,其实你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现在专业硕士、专业博士那么多,在专业上你肯定跟他们没法比,但是你的长处在于你没有身段,在于你能平等的跟人交流,而不是带着俯视的眼光和挑剔的姿态。你可以写得更生动更来劲,这一点你肯定比他们强。
冯国伟:你这话说得有道理。这也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困惑了我许久。不过,现在我基本有了些头绪。如果评论是座金字塔,那么专家教授所写的评论就是塔尖部分,它是给少数人看的。而更多的艺术家和更多的读者是处于塔中间和塔基部分,是很少有人关注的,但其实这一块才是艺术评论最缺乏的部分,也是我的空间所在,我要为金字塔尖下面的人写作。
张海龙:对。你现阶段不妨多写写甘肃比较有特色但还不是那么主流的画家。可以做深入一些,视线放开一些,不一定去写那些专业画家,可以多关注那些有实力也有想法的画家。我建议你写写杜元。在我看来,杜元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才能不止在于画上,他还做装置,做雕刻,做观念,做行为,他是一个在全力扫清自己障碍的艺术家。假以时日,他必有大成。
冯国伟: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
之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张海龙:看到你做的《杜元访谈录》了,非常精彩。你的精彩在于你试图从多条道路进入一座城市,这样就拥有了多种可能性。对么?
冯国伟:我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呈现画家的作品和经历,更多的是要展现他对待艺术和人生的内心情感。要让人感到他是活生生的,而不是一个概念下的固定模式。而且,我觉得这种对话形式非常好,你画家有没有想法,能不能表达,你是个怎样的人,都在这种面对面地交谈中一览无余。绝对做不得假。那种书面的访谈其实很多文字也是经过修饰的。
张海龙:我建议你将访谈录改成对话录。因为其实是两个人的双向交流,在彼此对撞中产生的火花才更精彩。并且,有个说法叫"谈话即道路",当你们开口交谈时,就是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听,万物生长,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
冯国伟:采纳。我准备做一组。既有书法方面的,也是绘画方面的。选择一些不同定位的书法家画家。比如书法可以有传统的,现代的,前卫的。从不同侧面进入艺术家,其实也就是进入了艺术。
张海龙:一叶而知秋,很好。但你不妨再做专业一些。可以书法的专做一本,绘画的专做一本。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系列。
冯国伟:目前看,暂时还达不到,以后努力吧。
......
之五:我不是艺术家,我要过艺术的生活
张海龙:最近看你很勤奋,在你博客上看到你的东西一下多了起来,而且质量越来越高。
冯国伟:博客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博客,好像一下有了推动力。我现在每天脑子里都在想着第二天要写些什么。现在经常写,感觉确实是一下涌出来了。
张海龙:能明显地看到你的变化。文字越来越流畅,很多观点虽然简短,但很有读头。
冯国伟:我现在一方面做对话个案,写些评论,一方面整理自己的思绪。感觉时间都过得很快。
张海龙:你进入状态了。你的那些评论我看了,与现在的刊物评论拉开了一定距离,很有意思,很有活力。那几篇关于张仃、吴冠中和陈丹青的文章写得非常好。
冯国伟:应该说,那是一挥而就的感觉,写这几篇文章我就是想表达内心的情感。中间连停顿都没有,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我发现,状态好时,写作真是个享受的过程。
张海龙:呵呵,谁说写作都是苦,写作之后的满足那是其它任何快乐都代替不了的。
冯国伟:还记得大学我们一起读过的那本《渴望生活--梵高自传》吗?我最近又拿起来读了。真的好。我现在感到不仅仅是梵高这个人牛逼,而是欧文斯通这个人太牛了。一定意义上,没有欧文·斯通,也没有梵高如此的知名度。至少在中国大学校园里。我觉得,如果写评论能做到欧文斯通的状态,那就是我的理想。
张海龙:艺术即人生呀。当年你出版《艺术人生》,我给你写评论的题目是《我不是艺术家,我要过艺术的生活》,今天看来还是相当准确的。
冯国伟:没错,我的观点就是艺术应该有助于我们的生活。艺术当然是多样的。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喜好。但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需要的是对他的精神生活有益的东西。现在艺术界关注的都是前卫的东西,但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关注人性一定是个基点。
张海龙:所以要趁热打铁。继续多写吧。
......
之六:与我有关闻所未闻震撼心灵
冯国伟:你的《西北偏北男人带刀》我读了。对于我来说,那其中的文字不仅仅是对过往的一种描述,那是热血与青春,那是我们共同经历的生活。激动之下,我一挥而就写了一篇书评,你看看。
张海龙:你的文章,让我感怀颇多,毕竟是兄弟,知根知底。你触到了我的秘密所在。
冯国伟:评论文章贵在情真。有了情,我觉得就一定能打动人。
张海龙:这恰恰是今日之评论最欠缺的。
冯国伟:我也觉得,现在的评论缺少一种鲜活而有生命力的东西,有些暮气沉沉。说实在话,虽然有些画家请那些专业教授写评论文章,可除了那个署名,他们自己也是不爱看的。不仅仅是看不懂,关键是文字都与已无关。
张海龙:这就是你的生存之地。就像在新闻业里我们常提到的新闻原则--与我有关,闻所未闻,震撼心灵。你就写这样的评论。必受欢迎。
冯国伟:对,我现在正致力于朝这个方向发展。
......
之六:博客时代的评论无穷动
张海龙:你的书进入什么状态了?
冯国伟:最近师兄徐兆寿打电话,说要出一套丛书。把我放在其中了。这一下突然感觉紧张了。
张海龙:紧张点好。要不然,我们总是在懒散的等待中,却总拖拖拉拉找不到终点。
冯国伟:是啊。我现在文稿部分已经基本整理完了。书名暂时定为《心相印象》,副题是《博客时代的艺术生活》。我把目录先发过去你看一下。
张海龙:体例和书名都很好。只是为什么要称自己是一个业余艺评人呢?你的东西现在看起来貌似很专业了。
冯国伟:我曾写了一篇《做一个业余艺评人》。这是我的立场和方向所在。倒不是故意作秀。我其实是提醒自己要时刻注意这种业余状态所带来的自由和张扬,但也要警惕它可能导致的庸俗和无趣。
张海龙:你的副题起得很好。博客时代因为它提供的是大众的开放互动式写作平台,自然需要一种适合大众的评论方式。你的评论其实是进入了艺术评论的"博评"时期。这一点非常重要,肯定也会越来越引起人的重视。博客时代,其实就是个人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资讯都可以发表观点,互动性也越来越强。与"做大做强"不同的观点是,这个时代需要每个人都"做小做精",这样才会更丰富也更好玩。而艺术,本来就是玩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放松放松再放松。
冯国伟:哈,那我就做一个艺术评论的博评人吧。
......
之七:不顾客观原则却死命强调真实感受
张海龙:看了一下你的书稿。觉得最好看也最精彩的部分还是你的对话录。记得许晓煜那本《谈话即道路》吧。
冯国伟:当然,那本书我是认真读了好几遍。最近还读了此类的好几本书。比如薛红艳的《上海9+1》,还有什么著名作家访谈录等。我一方面在学习他们,一方面在与他们拉开一段距离。但是有一点让我很有信心。那就是这些对话即使今天读起来依然很生动,没有过时的陈旧感。我希望自己的文字在多年之后被人读起还是能感到那时那刻的心境。
张海龙:这种那时那刻的真实最有价值。很多文字可以消散,但那种当时背景下的真实再现,对画家和读者都是绝对不容怀疑的。这样的文字可能会成为一种见证,就像是一段文字DV,记录下这个时代的若干浮光掠影。
冯国伟:就是。虽然跨度只有两三年,有些画家现在读当时的想法都觉得很有意思。这个意思其实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张海龙:尤其是对话录由五部分组成,那些对话场景、对话理由、个人解读同对话实录一样重要。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立体的场。这相当重要。你更像一个不顾客观原则却死命强调真实感受的记者,使出万般功夫只为记录下那一时刻的种种样样。
冯国伟:我就是希望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比较全面而真实的记录下那时那刻的状态。有很多学院的人认为新闻式评论都是易碎品,我觉得关键是要把它做深了,做活了,它就一定会有存在的理由。
张海龙:以后你可以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
冯国伟:我正是如此考虑的。我想下一步我会专门做类似于对话录的书。而且要把细节做得更全面。比如艺术家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等等。这样,就更有可读性了。
张海龙:好,继续努力。我的小说也正在写作中。虽然我们各自上路,但让我们彼此响应,声气相闻。
冯国伟:对呀。我们已在路上。是,重要的是,我们已在路上。
......
2008年8月5日于兰州
附《心相印象》目录:
目录
前言 对话:独自叩门与各自上路
一、 心相:我
1. 指向月亮的手臂
2. 一个艺术后行者的选择
3. 高级词汇的光环
4. 安全的艺术批评
5. 走近艺术家
6. 不是艺术家,却可以艺术的生活
7. 做一个业余艺评人
8. 分等级的艺术家
9. 面对一幅画
10. 国画与油画的区别
11. 书法是什么
12. 由被误传的名言想起
13. 我不再炫技了
14. 没有互动,博客只有一具空壳
15. 我博故我在
二、心相:他
1、你总要找到最合理的路线--邱才桢对话录
关于邱才桢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人生与书写的双重参照
2、我追求美和完美--秦理斌对话录
关于秦理斌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唯美主义的书写与守望
3、作品就是一切--魏翰邦对话录
关于魏翰邦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偏激的思想与孤绝的艺术
4、感动是艺术的本质--朱明对话录
关于朱明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幻象背后的朱明
5、艺术最终要归结到精神--莫晓松对话录
关于莫晓松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它,静静地绽放
6、最要命的是没有感情--杜元对话录
关于杜元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寂寞的杜元不寂寞的画
7、为什么不画幸福?--郭庆丰对话录
关于郭庆丰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心,通向汪洋
8、绘画,是生活,更是宗教--王宏恩对话录
关于王宏恩
对话现场
对话理由
对话实录
我的解读:从敦煌出发
三、印象:他们
1、异质的周思聪
2、听方力钧讲座
3、吴冠中:宁为绊脚石
4、张仃是个老英雄
5、牛逼,陈丹青
6、我眼中的徐唯辛
7、在文字中邂逅吕胜中
8、绿林好汉王华祥
四、印象:我们
1、体悟与释放--王怀罡书法解读
2、直抵真淳之境--读刘虎森写意花鸟画
3、丘宁的绘画心相
4、发现身边的美--读刘新华的画
5、否定自我的书写--郑睿其人其书
6、守护自我--读张彤油画
7、心境,暗藏在无奇的外表下--读戴凌云油画
8、在轻与重之间游走--读巫卫东的画
9、画出自己的世界--读茹可的画
10、回归心愿之乡--读张万凌油画
11、不一样的风景--读张大刚油画
12、回家--读杨光利的画
后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8 15:24
【忠告】等大学毕业了才看此文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
|
一、别以为在学生会你能得到你曾经想要得。工作的热情很可能因为你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一些事而改变,但是也不必惧怕。你有大一一年来适应或者承受,并做出是继续坚持还是退出的决定。
二、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是记住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别人都恋爱而羡慕或者别的原因而在一起。所以,不必为任何分手而受太大的伤,记住,太大的伤。但真爱,还是值得追求的。
三、如果你的家庭一般的话,那么记得你在大学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比如二专业或者将来的各种班,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记住,永远。
四、朋友,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他们会帮助你。但是你也应该让自己有帮助他们的实力,所以,你要努力,你和你的朋友会一起在将来打造一个可能很辉煌的事业。很好听是吗?但是记住,你们都要努力。
五、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愤怒或者别的,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不必。
六、学习,永远别忘记它。不管别人怎么说大学是个提高综合能力的地方云云,如果你学习失败了,你就什么也不是----不排除意外,但你考虑好了吗?你会是那个意外吗?
七、别说脏话,你应该知道习惯的力量。找工作或者和别人接触时,你随便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会让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八、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展示或者锻炼,都可以。
九、别为你自己和别人下定论,无比重要。你所看到听到的可能只是一面,为这个失去可能的朋友,很不值。
十、如果你发现很久了你一直是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或者上自习,别在意,大学里一个人是正常的,你觉得孤独?你的朋友是怕你觉得你没有自由的空间,所以别以为你没有朋友。
十一、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谢谢,没人通知你,不要责怪,因为那些事你其实应该自己弄清楚。
十二、“我请你吃饭”之类的话不要乱说,因为所有人都会当真,不管你怎么想,大学里请人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几乎连请一个自己不怎么认识的人吃饭都很正常。
十三、尊严是最重要的,但在大学里,要懂得利用这个空间锻炼自己,要让自己的尊严有足够大的承受力,要知道,社会是一个最喜欢打碎人的尊严的地方,除了你自己,没人会为你保留。
十四、大学是亚社会。对,所以上了高年级后,要让自己有大人的形象,大一的孩子看到你,你要让他们感到你是他们的学长。你很成熟。
十五、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每天早起的人,不信的话,你去做。做到后会发现有很多人佩服你呢。
十六、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即使他们说不想你。
十七、你可以有喝醉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明白和真正的朋友一醉才能让伤心事方休,否则,你只会是别人的谈资和笑柄。
十八、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财富。所以常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十九、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做重要的东西而过分重视的话,可能不会吃亏,但是早晚会吃亏。可能,很可能。
二十、面试时很多老总会问你——如果你能见到老总的话——你会做什么?也许你现在就可以记得这个问题,这样可能以后会好好答——尤其对文科生来说。
二十一、新学期如果你接新生的话,当被问到学校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时,你要记住你不但是这个学校的一分子,你更要给你学弟学妹带来信心,你走过大一,你应该知道那时候对学长的信任多深。
二十二、别总抱怨不公平,你的不公平对别人是公平的,辩证法——高三是学的,忘记了?
二十三、别迷恋网络游戏,千万别。
二十四、“我爱你”别对很多人说这句话,在大学里,我的意思是,希望你只对一个人说,这是尊重你爱的人,更是尊重你自己的感情。
二十五、大学,因为你呆的地方是大学,所以你有空间承受失败和打击,因此,你应该……真的应该找找……自信和自傲的区别,可以用一辈子的。
二十六、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二十七、如果把上课不睡觉当作一种锻炼并且你做到了,那么,你很强,而且记住,其实你应该是这样的,老师在查,也比学生强,因为他们是老师。
二十八、学生会的主席之类的干部,如果你尊重他们,告诉你自己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学长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你的上级,事实上,大家都只是学生而已,只是学生。
二十九、疯狂英语的话:别怕丢人,如果你实在不行就别怕丢人,行的话,建议你们去追求丢人,那是一种成功的尝试,至于为此笑话你的人,你可以把他们从你将来人生对手的名单中排除了,所以你也不要笑话那些上台丢人的人。
三十、从绝望中寻求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三十一、如果你不抽烟的话,你的精力将比抽烟的时候好得多,这是绝对的。
三十二、你的确要学的有心计,但是记住,永远记住,在社会上要胜利的唯一的方法永远只是一个,那就是实力,永远不用怀疑。
三十三、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不如去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三十四、人生百态,不要对新的看不惯的东西生气,无所谓的,比如说恋人同居问题,和我们很多人无关的。
三十五、别总请人吃饭,别总让别人请你吃饭。
三十六、在大学里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冷静力,这是一种能力的,有大事时,能安静并能快速想出办法的人,很厉害。
三十七、大学的竞争范围是所有的大学生,所以,你知道是否可以放松学习的。
三十八、大了,成熟了,稳重了,但这和激情不矛盾,一种对工作和学习的冲击力及持久力会让你有特殊的魅力和个人实力。
三十九、记着在所谓的学生会里即便你就是主席,如果你的四级没过没有毕业证的话,白搭,每单位想要你这样的人,单位需要的是工作的人,而不是当官的人,更何况现在就是主席,学到的是喝酒,抽烟,相互的吹捧。
四十、永远不要嘲笑你的老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嘲笑老师实际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了。
四十一、不要幻想自己成为招聘会上的宠儿,当你明白百分之七十的初中生都可以上大学时,你应该明白人们不会去崇拜一个群体的大多数的。
四十二、英语一定要学好,但英语绝对不会是你生活的全部保障,所以多学点东西可能有时会救命的。
四十三、你可以看不惯一些东西,但你应该学会接受——如果你没法改变那一切的话。
四十四、对陌生人,或者把对方当作一张白纸,或者把对方当作你的朋友,总之别当作敌人,即使你听到再多的关于他的不好的传闻。
四十五、爱你的人,不管你接不接受,你都应该感谢对方,这是对你的尊重。
四十六、在晚上,听听收音机也是种快乐和幸福。
四十七、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出来锻炼身体的。好处多多。
四十八、如果周围有人嫉妒你,那么你可以把他从你的竞争之列排除了,嫉妒人之人,难成大事。
四十九、别去争论,可以回忆一下,你会发现,人不可能赢得争论,可以说,争论所提及的话题都是不值得去争论的。
五十、成XXXXX多种多样。别不接受你看不惯的方法。
五十一、难忍,你可以长得不衰,但你这个人可以帅,而且,那才是真的帅。(当然,女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不要再穿着打扮上花太多心思。
五十二、只有学习潇洒才可能一切潇洒,但是只是可能,因为处事能力过分出众而成功的人是有,但是你必须牢记实力的价值。
五十三、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结出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五十四、为爱坚持的人,记得坚持可以,但是不要为爱受伤。
五十五、或文或武,我是说你要有一样能行的地方,样样通样样松是为人之禁忌,样样通几样更通方是境界。
五十六、QQ是联系朋友的工具,可以使交朋友的工具。但是别轻易相信QQ上的友谊,更别轻易幻想QQ上朋友的样子。
五十七、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
五十八、如果你不能拥有,那么告诉自己别忘记——如果你能承受那伤痛的话。
五十九、虽然班级的概念在大学并不明显,但是也别忘记,你的同学和你的朋友。
六十、准备考研,早点比晚点好。
六十一、别抱怨四级六级之类的东西,那时证明你能力的很好的东西。
六十二、要有精英意识,考虑一下,大学的人了,迷恋武侠言情,已经没有意义。
六十三、莫过于耿直,莫过于圆滑。外圆内方即可。
六十四、永远别渴望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是精彩的人生。
六十五、魄力,要有魄力,即使是失败,也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平庸。
六十六、喜欢一个人,就勇敢地告诉他,我在天涯说过大学是学习的地方,但是我理解爱情的力量,追求你真正爱的人,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就是值得的。
六十七、应该相信一句话: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真的没有,只要去做。现在我们是学生,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想想。
六十八、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六十九、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七十、我们确实活的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七十一、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七十二、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七十三、你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没有对错。我是对爱情来说,但是重要的是坚持你的选择。
七十四、相信时间的力量,可以冲淡很多东西。
七十五、在大学里,坚持每天做一件相同的事,很能锻炼我们,试试便知。
七十六、多笑笑,会慢慢让自己真的快乐起来。
七十七、人生有很多次如果,但是没有一次但是。
七十八、当你不懂得放弃的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你还懂得坚持。
七十九、大学的手机是否应该用只有自己有答案。
八十、永远不要瞧不起大学里的贫困生。
八十一、在大学时代看看学校的招聘会吧。你会感到一种前途的危机。
八十二、全是人,全是人,全是人。我只有连说三次全是人才能形容出场面的人数。寝室里一个大哥向我形容招聘会的场面。后来我去看了,全是人,全是人,全是人。
八十三、越大,我们就会发现对与错越是那么不明显。这不是错,这是事实,,而且无法改变。记得结交每一个值得结交的朋友。
八十四、无聊的时候,别忘记朋友。朋友无聊的时候,别忘记你是他们的朋友。
八十五、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是被压迫在社会的底层。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8 18:19
【平面媒体】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China Daily、环球时报、福布斯、21世纪经济报道、周末画报、第一财经、罗博报告、经济日报、扬子晚报、环球时报、东方早报、英国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联合时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浙商、都市快报、钱江晚报、杭州房产、都市周刊、富阳日报、桐庐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浙江楼市、中国经营报、今日晚报、深圳晚报、城市画报、新民晚报、国际商报、上海商报、淮海商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联合商报、申江服务导报、21房地产、上海楼市、《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房地产时报专刊部、新闻晨报《地产星空》周刊事业部、书画藏珍、收藏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等;
【网络媒体】
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新浪网、搜狐网、搜房网、网易、凤凰网、TOM网、腾讯网、雅虎、新华社、中新网、环球网、天涯社区、国际在线、中国经济网、中华经济网、中国广播网、香港文汇网、中国财经网、东方财富网、浙江在线、中国企业新闻网、中国经济新闻网、财讯网、天下财经网、国际金融报、艺术圈、雅昌艺术网、优酷网、奇艺、CCTV网络电视、酷6视频、六间房、56网、新浪播客、腾讯视频、东方宽频、新华视频、搜狐视频、爆米花视频、凤凰视频、浙江商业地产网、浙商商会网、华讯网、中青在线、新闻发布汇、珠江之窗、上海之声、光明网、高端财经网、跨国在线、非常在线、猫扑、新闻发布汇、上海地产网、浙江都市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等等;
【视频媒体】
CCTV、凤凰卫视(香港)、中天电视(台湾)、东森电视(台湾)、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杭州电视台、富阳电视台、桐庐电视台等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19 16:33
▁▁)_)_)_)▁▁
▁▁▁(_(_(_(▁▁
▁▁▁)_)_)_)▁▁
▁▁█████▁▁
▁▁█午后茶█▁▁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