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试论网络新闻专题报道视觉风格的形成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9 12:08
标题: 试论网络新闻专题报道视觉风格的形成
试论网络新闻专题报道视觉风格的形成
—以网易新闻专题的发展变化为例
安微
中文提要
     近年来,各网络媒体为提升网站的品牌影响力和新闻报道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闻专题,通过兼顾突发新闻的及时更新、深度新闻报道和多媒体报道方式的呈现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网络不受版面限制的特点使得“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成为网络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常用方式。然而,由于网络新闻内容同质化程度日益加剧,网络媒体除了努力做好内容策划,也投注了更多精力在呈现形式的设计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成熟,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视觉风格,本文重点以网易新闻专题在形式上的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不同时期网络专题报道的视觉传播特点,探寻其中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有效发挥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视觉传播优势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符号   视觉传播   网络媒体   网络新闻专题   网易新闻

第一章 绪论
一 引言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预言:“我们正在遭遇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成图像了。” 这也即是被许多学者称为“读图时代”的境况。无论什么样的称谓,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视觉化元素对人们的信息传播和接受活动产生了无法摆脱的重大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同时,随着受众品位的变化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图像、影像等视觉符号正日益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它们对传统言语霸权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也在双方的角力中逐渐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如何通过有效地使用视觉符号以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效果,成为视觉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成为实践过程中传播者最为热衷于进行探索和创新的部分。
     加拿大最富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媒介即信息。”这一理论的提出重新界定了媒介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不再是空洞无物的形式,它与信息的生成和传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视觉化信息的传播必然离不开现代传播技术所构建的媒体平台,这其中包括了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视觉生成、设计、呈现技术。
     而作为现代传播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网络媒体,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迅速获取海量信息的首选途径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社会大事件与网络媒体影响力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6月底,我国网络媒体的用户规模达到2.66亿人,2008年使用互联网关注社会事件的用户中,有52.1%的用户表示目前获取新闻信息时最喜欢使用互联网,2009年网民每天在网上浏览新闻的平均时长为55.9分钟。另外,CNNIC2011年1月18日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对于网民来说,网络新闻是一项重要的上网应用内容,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提供更为优质的新闻服务是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大网络媒体可以说是“千网一面”,由于其获取信息的机会均等,导致信息内容的高度同质化,这就促成了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成为网络媒体展开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而身处视觉文化时代的网络新闻专题,要想建立自身的独特魅力,除了从编辑手段和内容策划角度加以努力,对视觉风格塑造的重视也是不能忽视的。从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信息传播已经脱离了以文字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逐渐转而向视觉语言的应用靠拢。要想尽最大可能发挥网络新闻专题在整合碎片化信息方面的优势,利用视觉传播规律吸引受众的关注和促使受众的主动阅读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根据来自万瑞数据监测的信息显示,截止2008年11月,网易新闻频道的页面浏览量、平均访问停留时长这两项反映用户规模和黏性的重要指标,双双高于行业均值。 而网易通过2004年、2006年、2009年、2010年底的几次重要改版,也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成熟风格。在网络新闻中,网络新闻专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前网络新闻的特色,而其作为整合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利用视觉传播优势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网易的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研究对象,并避开网络媒体是否是为了受众而进行自身的优化改造的话题,主要从其网络专题视觉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梳理出其中关键性、创造性、历史性的转折与突破,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探讨其意义与价值。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网易新闻专题从2003年至今的发展变化过程,试图形成关于其视觉风格的描述,并以其演变过程中的视觉化特征总结出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视觉传播规律,从实践操作层面分析纵向上网络新闻专题在视觉设计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发掘出如何有效发挥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视觉传播优势。
二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 概念界定
    网络新闻专题是指“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专题的本义是指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也就是说具有特定对象的专项论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的限制和网络的传播环境,得出以上界定。目前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主要以编辑型为主,通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多种媒体的报道手段,在多层次多角度上展开整合性的立体化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碎片化的劣势,为受众提供了关于一个事件或主题的总体性把握。网络新闻专题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时间延展性、空间集成性的深度报道方式,它能满足各种受众的不同需求。
    与其他新闻呈现形式相比较,网络新闻专题表现出了两大明显特点,即:报道主题的单一性和页面结构的依附性。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主题是特定的,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在整个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报道主题就像是一根线索,串联起新闻事件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贯穿始终的特定主题,网络新闻专题或者持续地纵向报道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和呈现相同特征的事件进行横向比较。 例如,网易新闻频道持续制作的“特别策划”栏目,虽然符合网络新闻专题的某些特征,但是因为报道主题并不单一,就不能被列入网络新闻专题的研究范畴,在此特别予以说明。
    现代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内在变化与规律都能以可视的外表来表现、记忆、延伸、联想与交流。 对于视觉传播来说,就是透过视觉符号进行信息共享和意义交流的传播活动,它通过视觉符号来建构形式,并以视觉语言来实现视觉传播的目的。在网络平台上,视觉传播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它突破了技术和空间的局限性,以版式、色彩、字体、图形等视觉符号为基础展开全新的视觉设计,为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本文所展开的分析和讨论中,主要针对的即为以视觉符号为基础而产生的视觉传播与视觉设计内容。
  (二) 文献综述
  1 网络新闻专题
    参考现有文献,对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即网络新闻专题概念特点现状、网络新闻专题编辑原则、具体个案(某网站或某个具体事件的报道)、网络新闻专题实践制作等。
    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等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已经出版了众多与此相关的学术专著,如彭兰的《网络新闻编辑教程》、《网络传播概论》和《网络多媒体新闻》、赵志立的《网络传播学导论》、匡文波的《网络传播学概论》、屠忠俊和吴廷俊的《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张海鹰的《网络传播概论新编》等。各位学者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和特点基本达成共识,上文的进行概念界定时已经采用了彭兰教授的定义。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彭兰教授曾在其学术论文《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中总结为以下五点:“既有集成性又具延展性;既具实时性又具有延时性;多种信息手段有机结合;信息相互连通;具有高度互动性。”
    针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现状,吉林师范大学学者张小团在其论文《浅析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战略与前景》中提到:“纵观近几年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它以绝对的优势吸引受众眼球,成为网民关注某一新闻事件及其相关新闻的最好途径,省去很多同类信息进行百度查阅的时间。” 而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者刘昊在其学术论文《从网络受众需求谈网络新闻专题编辑》中说到:“目前不管是传统媒体开办的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性的综合网站,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都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加以体现网络受众新闻专题阅读的可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不同网站新闻专题对受众的争夺日趋激烈,简单的对信息时效的数量展现,已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对网络新闻的多种需求。”
    国内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策划原则的研究则是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编辑策划规律的研究基础之上,主要可以参见彭兰教授2007年发表在《中国编辑》上的系列论文。另外,结合各大网络媒体的实践操作情况,学者们也对具体个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可进一步推广的操作手段,这些主要散见于学术期刊登载的论文,相关著作还未曾面世。至于网络新闻专题如何实践制作的研究,则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热点,一线新闻工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零散的方法和规律,虽不成系统也无一定论,但此探讨对于实践操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网络视觉传播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视觉传播在互联网这个新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视觉风格和隐藏在视觉符号下的视觉传播规律。然而,网络视觉文化现象是视觉文化传播史上的新现象,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其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动中,人们对它的概括和总结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仅仅对现象进行追踪、观察和领会就已经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更何况关于网络视觉传播的专著和论文还比较少见。 若将其分割为网络传播和视觉传播,则能发现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
    前面已经提到,关于网络传播的著作相对较多。对视觉传播的研究也日趋成熟,主要以国外的成果比较显著,如保罗•M•莱斯特的《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保罗•梅萨里的《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等。
    毫无疑问,视觉传播研究才刚刚起步,中国国内的视觉传播研究现状也是如此,“新”和“多元”也体现在国内的这个研究领域。 从已有的学术著作来看,主要集中在为新闻传播院校的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专业教材,中国人民大学的盛希贵教授是较早开始研究视觉传播的学者,其2005年出版的《影像传播论》是国内关于此话题的第一本学术著作。随后陈龙和陈一合著的《视觉文化传播导论》、任悦的《视觉传播概论》以及张宇丹和吴丽合著的《可视的文化——影像文化传播论》等专业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同时,随着2002年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和2005年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以孟建、周宪、张京等学者领头的视觉文化研究力量在国内兴起。他们承担了视觉传播领域新兴科研项目的研究,也撰写了相当一批相关论文,如孟建的《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周宪的《反思视觉文化》、张京的《图像文化的当代特征及其文化效应》等。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吸引一批学者开始关注新媒体与视觉传播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某些年轻学者对此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较有研究价值的话题,如《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网络视觉文化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性》等。
  (三)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网易的典型网络新闻专题进行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择取2003年至2011年约8年时间内重大事件的新闻专题,从历史纵向的维度对网易新闻专题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此外,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的方式获得其他相关数据、资料,以便二手资料研究。在对历年重大新闻专题报道比较分析部分,主要运用了归纳的方法以及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对于具体视觉符号的视觉传播意义,则采取了文本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 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出现与视觉风格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第四媒体——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最为杰出的产物之一,在吸引受众方面较其他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较之传统媒体的平面化、固定化、二维化,网络媒体几乎同时包容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元素,甚至还有多媒体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以及以三维立体效果展示信息的可能性。它的出现与崛起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一 国外国内雏形的诞生
     从保存完好的网站历史页面推断,网络新闻专题应该肇始于1995年。1995年4月19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爆炸案,死亡人数达168人。美国有线新闻网站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全方位长时间的追踪报道,并以专题的形式详尽地报道了整个新闻事件。《俄克拉荷马州爆炸案》

(如图表1)
可能就是第一个比较成型的网络新闻专题。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这个专题采用了简单的二级链接结构来组织报道,首页的页面设计十分简单,相关链接也很少,二级页面内罗列着一些短消息,偶尔配以小幅图片,在视觉符号的应用方面,是文字和图片最简单的组合。
      国内网络新闻专题的雏形大概出现在1999年。曾有学者说到,1999年上半年,在有关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局势的报道中,网络新闻专题就开始崭露头角。“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悍然以5枚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新闻工作者遇难,20多人受伤,馆舍被毁。 人民日报网络版及时发布独家报道,并设立《吕岩松战地作品选》专题。 这些专题使网民能充分了解这场冲突的来龙去脉,又能得到最新消息。” 与此同时,新浪网也推出了《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新闻专题(如图表2)。虽然整体样式几乎没有视觉设计的概念,但从基本属性来看,已经完全具备网络新闻专题的特征了。它们可以被看作是网络新闻专题的雏形,这种简单的左侧图片栏+快讯堆叠的方式,就是当前各大网站新闻专题的源头。
  
图表2
二 视觉风格的嬗变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网络新闻专题的外在形式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中,变化之后,相对固定,经过受众反馈后又再变化。
      在网络新闻专题发展初期,由于没有可以参照的样式,编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创造力,结合现有技术条件不断摸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形式上谈论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变化,关于网络媒体工作者如何通过塑造更合适的视觉风格,更有效地将信息条理化,使信息能够更有效地传播到另一端的受众。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视觉风格的形成来看,主要体现在页面布局、表现手段和图文编辑思路上。下面我们通过对网易历年重大专题在视觉上的发展演变过程,来认识网络新闻专题视觉风格的形成,以及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些特征和突破之处。

第三章 网易历年重大专题在视觉上的发展演变特征
     从现存的可供查询的网页资料看来,网易第一个较为成型的网络新闻专题大约出现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这里所谓的成型指的是已经初步具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专题呈现形式,有专门的栏目划分和专题框架,只是在视觉设计上稍显简陋而已。
按照时间脉络和专题制作的典型程度,本文择取了2003年至2011年期间网易针对重大事件制作的新闻专题,具体涉及到的专题如下表(图表3):
     图表3 网易2003年至2011年样本专题列表

时间
新闻事件
选题名称
2003年
伊拉克战争
美中情局驻伊办事处外剧烈爆炸
2003年至2004年
全民抗击非典
非典魔影、非典众生相等
2004年
禽流感肆虐亚洲
禽流感专题
2005年
印度洋强地震海啸
印尼8.9级地震,海啸袭击南亚、东南亚多国
2006年
青藏铁路通车
见证青藏铁路全线通车、100人说青藏等
2007年
香港回归十周年
香港回归十周年—我爱香港
2008年
汶川5.12地震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2009年
国庆六十周年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年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2010年
世界杯
2010南非世界杯
2011年
日本大地震
日本发生9.0级强震引发海啸、核危机







     除了以上列出的专题在考察范围内,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把2010年的《印尼地震、海啸、火山三灾齐发》专题与2005年的印尼地震专题进行比较,也将美国9.11恐怖袭击三周年、四周年、五周年的新闻专题进行了纵向上的比较。通过分析,归纳出以下演变特征。
一 宏观上页面设计与布局
     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专题开始,网易新闻专题在进行页面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专题首页的意识。专题首页的页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受众对网络新闻专题的第一印象,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另外,专题首页一方面承载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引导着受众深入阅读,它的设计与布局几乎能够体现整个网站的个性与特色,而作为网络新闻专题的门面,它的历史演变也总体体现了其视觉风格变化过程,因此本文在谈及页面设计时,主要指的是专题首页的页面设计。从以上专题中,摘选了四个具有阶段性代表意义的专题页面作为呈现(如图表4、图表5、图表6、图表7):

图表4  伊拉克战争专题《美中情局驻伊办事处外剧烈爆炸》

图表5  禽流感专题页面
  
图表6  香港回归十周年
  
图表7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一)  页面要素的设计和编排
    对于网页来说,其信息内容的有效传播是通过对页面各种构成元素的视觉设计和布局来实现的,而这些构成元素具体到网络新闻专题时,就包括:文字、图形、图片、色彩、标题、信息菜单、信息正文等,这里主要谈到文字的设计、图片的设计和色彩的设计:
1 文字的设计
    文字是网络传播的核心,也是视觉传播最直接的方式。运用经过精心处理的文字材料,完全可以设计出效果很好的网页,但是网络媒体工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忽略了文字设计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语言符号加以简单的堆砌和罗列,并没有考虑到它作为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价值。
     在专题《美中情局驻伊办事处外剧烈爆炸》中,除了对标题进行了字体字号的设计,其他部分的文字几乎看不到任何视觉化的痕迹,同样大小的字铺满了整个页面且整体字号、字距、行距都偏小,阅读起来略显吃力。同时,除了头条消息有一个段落的导语,所有其他消息都只是以标题形式出现在首页,换言之,整个首页的文字信息只有两级标题本应起到的画龙点睛、视觉引导的作用都没有发挥到。
    而到了禽流感专题的时候,专题首页在文字的设计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表现在:字体字号的变化不再单一,出现了三级以上的字号变化,并在多处使用了加粗以起到划分板块的作用。另外,也开始重视对页面内各级标题的设计,在头条的位置安排两个带导语的消息,并在其下部放置三个次头条,然后才是根据具体新闻内容划分的各个板块,主要采用关键词搭配标题和时间的方式。
     此后,网络新闻专题经过几个年头的发展,在观察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专题和哥本哈根大会的专题时,可以发现,对文字的设计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1) 字体字号
    中文常用到的字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书四种。在标题上,往往为了达到醒目的程度,又出现了粗黑体、综艺体、琥珀体、粗圆体、细圆体以及手绘创意美术字等。在网易历年的新闻专题首页,除了2007年以后的专题banner及主要图形中使用了特意设计的字体,其他标题、正文部分及评论,都没有出现除宋体、仿宋体、黑体以外的字体。从页面设计来说,选择两到三种字体是最佳的视觉效果,否则会显得凌乱,这样看来,网易一直以来都保持很好。
    电脑排版系统采用点数制p来计算字号的大小,每一点等于0.35毫米。网易初期的网络专题多采用5点或5点以下的字号,后来随着编辑和设计意识的增强,渐渐出现更多的字号变化,最后基本固定在5~9点,最常用的、作为正文的依然是最原始的5点。在网页设计中运用大字号会造成视觉上强烈的冲击,而小字体则造成视觉上连续的吸引。大字号用于标题,小字号用于正文,正是符合了这样的视觉观赏逻辑。又如,标题字体的大小和正文字体大小的比率叫做跳跃率,粗体字跳跃率高,版面生动活泼,而正文跳跃率低则格调高雅。在早期的新闻专题中,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规律,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专题中可以看到关于跳跃率的设计,为了体现对这个事件的尊重而提升其格调,整个页面的文字跳跃率很低,而在国庆六十周年的专题页面,因为事件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并没有很大的趣味价值,为了使整个专题不至于死板,字体字号的变化就稍显大些。网易新闻专题在这方面的编辑思路变化,也是适应现代化版面设计的趋势,竭力打造受众满意的视觉风格。
(2) 字距和行距
     在网页设计中,字距与行距的重要性较之字体字号就隐蔽多了。然而受众在产生对文字阅读兴趣的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它们。我们可以在伊拉克和禽流感的专题中看到,字距行距都显得过紧,容易给人带来压迫和窒息的感觉。在网页设计中,一般的行距在常规的比例应该是:用字8点行距则为10点,即8:10。但也需要根据具体专题的情况来决定是紧凑还是宽松,若字距行距太大,又会给人松散之感。
     另外,以上四个例子中,国庆六十周年专题页面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文字在进行超文本化过程中,已经取缔了采用下划线标注的形式,优化使用鼠标滑过设计,使得页面整体更为疏朗清新、现代感强。
(3) 标题的设计
      这里的标题并不只是单纯指文章的标题,而指的是页面上出现的各级指向正文或下一级页面的提示性、归纳性文字。可以说,从03年伊拉克专题开始,网易就已经采用长条banner做专题标题设计的手法。而在其下的各篇单独的新闻,则凭借各自的标题在页面上抢占领地、各领风骚。标题在页面中起着画龙点睛、引人注目的作用,是整个页面的线索性元素,其魅力不可低估。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方向等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整个页面的视觉风格。随着专题视觉设计意识的增强和视觉设计技术的发展,标题也不再只是简单划一的罗列,除了根据重要性进行字体字号的变化,也出现了线条指向或采用线框加以强调的方式,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印象。
2 图片的设计
     图片是文字以外最早引入到网络中的视觉设计对象,由于历史资料保存问题,已经无法找到只是单纯文字构成的成型的网络新闻专题。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几个专题中,图片已经开始成为主要的设计对象,并在其中逐渐扩张领土。这种趋势的产生,与图片比文字强85%的视觉冲击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一图胜千言,大概就是在夸张地描述图片在视觉传播中的重要性。
     在网易新闻专题的发展过程中,对图片的设计大致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图片在页面上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大约5%发展到50%甚至过之;
     图片开始被作为页面设计、编排手段,如头图的使用;
     图片在页面上的作用多元化,不再仅仅是当初那个作为缩略图链接下级页面的按钮,还独领风骚地占有自己的一片领土,成为新闻专题中必不可少的信息载体和意义交流手段;
     最后,不仅仅局限于图片,还对图形、图表、视频等视觉符号进行充分利用,用以页面的整体设计。关于这方面的发展状况在下文有专门论述,故不赘余。
     总之,作为目前网页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图片的位置、面积、数量、形式等,都直接关系着视觉传播效果的实现。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时,应考虑图片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美观又不失实用性,兼具内容和形式上的价值。
3 色彩的设计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的效果,影响人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等,是视觉传播中永恒的表现因素。受众在浏览页面时,除了标题文字能对其产生很大的吸引外,页面的色彩设计也是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受众的阅读兴趣,因此,色彩设计在网络新闻专题的页面设计中也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 用色的演变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只能制作出色彩单一的网页,在伊拉克战争的专题中,只能看到红蓝黑白四种颜色,几乎没有任何搭配的铺陈开来。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素材之后,就希望制作一个漂亮的页面,于是容易出现一种错误的思路:五彩缤纷就是美。于是在2005年印尼地震海啸的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红绿两色不和谐的配搭,色彩杂乱,没有风格和个性,只是一昧追求色彩的丰富(如图表8)。终于,传播者们有了返璞归真的意识,是在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的专题中,对整体页面进行红色系的设计,在建立主色调的基础上,使用与之协调的暖色或中性色配合,用简练的色彩就设计出了简洁精美、具有专题鲜明个性的页面。(如图表9)
  
图表8  2005年印尼地震海啸专题
  
图表9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2) 色彩使用要点
     如果网络上的所有网页都只有文字而没有色彩,那么我们就很难去分辨这一页和那一页有何不同。所以哪怕是一丁点的颜色,对于一个页面来说都能增加它的可读性。当然,太多的颜色比颜色不足还要糟糕,正如上文提到的2005年印尼地震海啸专题,相比于2010年印尼地震海啸的专题(如图表10),在色彩设计方面,就显得着力过重弄巧成拙了。在考虑用什么颜色以及把这个颜色放在哪里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这个颜色对它周围的色块以及与它重叠的元素有什么影响,若是互不协调的冷暖色放在一起,就失去了色彩设计的本来意义。
     当然,为了有助于受众了解专题页面的内容以及各个栏目、板块的区分,对色彩进行适当的变化是很重要的。例如,对标题使用特殊的颜色予以标记,对“详细”按钮设计鲜艳的色彩以吸引受众注意,对鼠标滑过设计色彩变化以示区分等等。
  
图表10  2010年印尼地震海啸专题
(3) 合理设计背景
      通观历年网易的新闻专题,鲜少见到设计了背景的页面。这是因为从视觉接受角度看来,背景与主题的明度对比不宜过强,因此,采用淡色系列的背景有助于整体的和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网络新闻专题的时效性要求高,为了节约制作时间,就干脆直接使用最为简单的白色背景。
     在这里有一个异常的例子,《日本发生9.0级强震引发海啸、核危机》专题是以黑色作为背景。(如图表11)这种强烈对比的色彩的使用在这个专题中有如下两点好处:由于是特大灾难性报道,采用黑色有庄重肃穆之感;黑色背景凸显白色主体,造成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阅读。

图表11  日本9.0级地震专题页面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失去自身的个性化塑造机会,也可能造成某些不必要的失态。
(二)  页面整体布局结构
    网络新闻专题的页面布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历了由松散失重到紧密平衡的过程。可以说,网络新闻专题变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网络新闻专题的页面布局变化。
1 页面布局的主要变化
     网络新闻专题首页的布局变化主要体现在分栏方式和文字图片位置分布上。从2003年《美中情局驻伊办事处外剧烈爆炸》(如图表4)专题首页的截图,我们可以看出该专题整体的视觉失重感和杂乱感。放置在头条左侧的主图由于跟左栏的图片导航大小相近,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视觉效果。而页面上半部分的视觉重量明显大过下部,导致头重脚轻之感的产生,另外,左栏的三张图也对页面右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左右失衡。页面内部加红底的“最新消息”作为分界线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反而由于它与上下部分的空隙过大,加重了整个页面布置的松散程度。总之,整个页面基本上没有分栏的概念,对于图片和文字的大小、位置也没有清晰的布局思路,这就是早期新闻专题的样式。
     我们再从关于9.11事件的专题报道来观察一下网易新闻专题的布局变化。同样是网易新闻的网络新闻专题,从2003年到2004年就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911三年反思:反恐路何去何从?》(如图表12)就已经破解了视觉上失重和结构上松散的困局。头图置于页面左上角的模式已经初步显现,分栏设计的意识也在上下两个部分得到较好的发挥,尽管仍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已经能够非常清晰地将专题内容呈现给受众,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页面视觉风格。(见下页图)
  
图表12  911三周年专题
2 目前通用的页面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网站专题页面已经形成了大体一致的模式。西方报纸版面设计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版面设计要保持一致的风格和形式,不追求变化”,这也就间接影响了国内网络新闻专题页面设计对静态模块式设计理念的采用。
      所谓静态模块式页面布局,指的是整个网页的空间结构是相对静止的,设计者将页面内各个区域模块化,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放置相对固定的内容。这种设计理念认为,版面只是“货架”,是为陈设内容服务的。受众在浏览静态式页面时,就可以“像在自己熟悉的超市里购物一样,快速寻找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
     现在的网易以及其他各个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网站,出于培养受众固定阅读习惯和加强自身快速应对突发新闻专题的追求,多采用“页面模板”来迅速生成专题页面,通过后台现成的模块添加功能,可以节省时间。
观察2008年至2011年的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发现,目前专题页面设计的基本布局结构可以抽象为图表13所示:
  
图表13  国内网站重大事件专题页面的基本布局结构
      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为例,头图是一张专门制作的、带有专题标题的banner,其主要作用是奠定整个专题的视觉风格基调。焦点图片位于页面的左上部,紧挨着它的是新闻头条,这个区域是整个页面中“最具有强势的区域”。专题的主要栏目和核心信息都被安排在页面中间栏,符合受众视线扫描的核心地带。同时,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事件概况及相关背景资料也是受众关心的重要信息之一,因此通常被安排在右侧靠近页面滚动条的位置,单设一栏。再往下安排的是多条视频新闻和图片报道,以及为专题开设的特色报道内容,除此之外,最下面才是一些普通的、可能不太为受众感兴趣的栏目。
     新浪网是最早开始使用这样布局结构的网站之一,目前国内大多延续这样的视觉风格。尽管这难免会造成各家网站视觉风格的同质化现象,但各家媒体在制作具体的专题时也会在细节上有所突破,实现自身魅力的展示。下面就从微观角度来看网络新闻专题对视觉符号的利用。
二 微观上视觉表现手段的丰富与变化
     符号学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各布森曾明确说过:“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显然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
     从广义上说,视觉符号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等影像符号,造型艺术、舞台表演、装置艺术、建筑物等各类设计作品,也包括文字、绘画、印章等,还有人的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从狭义说,视觉符号主要指那些由图形和色彩构成的符号,虽然也是通过眼睛观看获取,但这类符号的视觉对象是经过某种转换的虚拟图像。换言之,狭义的视觉符号是二次媒介化的符号,是经过媒介再现和处理之后的视觉信息载物,也就是将信息视觉化的产物。
    整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历史中,视觉风格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视觉符号逐渐发挥其作用的过程。早期网络新闻专题采用的表现手段相对单一,在文字为主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图片,且图片的使用略显呆板。2003年关于伊拉克战争的专题

(如图表4)就只有文字和图片,没有其他视觉符号的出现。纵观网易新闻专题的变化历程,作为内容表现手段和意义交流媒介的视觉符号,展现出了如下发展趋势:
(一)  图片大小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媒体的工作者就已经意识到图片这一视觉符号在传播信息方面的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图片逐渐成为网络新闻报道中最为常见的视觉信息,因为它可以被看作是最为直观的报道方式,也因此,图片在页面中所占面积及其单幅的大小都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0年至2003年的网络新闻专题中几乎很少见到大幅的新闻图片,图片的上版率也较低,对图片这一最具有视觉传播优势的表现手段的利用,只是停留在婴儿学步阶段。在2004年前后的一些新闻专题中,有这样一个关于伊拉克战争的专题,已经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图片集报道形式,如图表14:

图表14
      这一专题的出现,预示着网络新闻专题对图片的重视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里程碑。此后几年,图片在页面所占比例逐年扩大,图片的大小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传播者会根据具体的内容情况,判断一个页面上使用几张图片,每张多大合适,大的应该是什么尺寸等等。而在这种不断地探讨过程中,就形成了关于网络新闻专题图片编排的稳定模式。
      目前我们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可以见到的、较之初期的专题有所突破的关于图片的使用,主要体现在焦点图片的滚动化模式(见图表15)和高清大图在首页的出现(见图表16),以及各种图片报道的集纳,它们共同构成了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图片应用模式。



图表15  以上是两种常见的焦点图呈现方式

图表16  日本地震专题中出现在首页的高清大图
(二) 视频数目的增多
      在某种意义上,重大新闻事件是网络新闻专题变革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客观助推力。它不仅展现了一种鲜活的见证,还为网络新闻专题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网易的新闻专题中,2005年关于神舟六号的新闻专题中出现了极为珍贵的视频报道,也是突破性使用动态影像的案例之一(如图表17)。

  
图表17
从“降落视频”被放置在头条的位置可以看出当时视频报道还不算一个较为普及的报道方式,因此作为珍贵的信息符号,它被予以了相当的重视。而同样稀罕的动画,也是来自网友的制作,但编辑已经有了对这一视觉符号进行利用的意识。
发展至今的网络新闻专题中,视频已经是页面中除了文字和图片以外最为常见信息表现手段,并且开辟出了单独的发布空间,从日本地震的专题中可见一斑。(如图表18)

图表18  日本9.0级地震专题部分内容截图
(三) 多种信息图表的设计
信息图表就是以图和表的形式对新闻信息进行的分析和阐述。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信息图表就不是依附于文字存在的,刚开始,在传播者和受传者眼里它只是文字报道的一种补充、解释,而现在的图表已经有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设计,它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报道形式。
图表之所以能够承担其独立报道新闻的任务,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与其作为视觉符号的意义分不开。图表作为一种直观简洁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是与快速传递信息的要求相契合的,一个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手段把复杂的新闻事实简单化、图像化。这样一来,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图表,它们以信息视觉化的优势迅速向受众传递信息。
目前已有的信息图表形式,有着以下特点:首先,简单的统计性图表退居次席,分析性图表开始成为主角;其次,从图表的外在形式上看,图表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图表,有图有表,“图”“表”呼应,更能生动地反映主题;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表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图表的视觉效果也更加受到重视。
如果对信息图标进行细分,还可以将其分成条形图、线形图、饼状图、简表、评级表、纪年表、示意图、地图等几种类型。
从近几年重大事件的网络新闻专题中,可以看到这些具有丰富视觉效果的信息图表,它们为美化页面和有效进行视觉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图表19、图表20、图表21:
  
图表19  日本大地震示意图、地图

图表20  日本百年重大灾害遇难人数图表

图表21  全球变暖大事年纪
(四) flash多媒体报道方式的利用
网络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多媒体的运用,网络媒体更擅长运用多种手段整合多媒体信息进行立体式报道。常见的多媒体报道包括如下形式:文本、图表、音频、视频、Flash动画和其他内容等。
其中,利用Flash动画技术整合多媒体信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在2005年关于青藏铁路通车的网络新闻专题中,就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Flash报道形式。(如图表22)

图表22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中的flash报道
这两个图表所呈现的flash都属于flash多媒体报道单元的一种,是利用flash动画技术整合信息的表现形式。另外还有一种flash表现形式,被称为电子杂志,网易特别策划在911事件五周年时(2006年)制作了一个简易精美的flash电子杂志(如图表23)。由于本文讨论的是网络新闻专题中视觉符号的应用,电子杂志可以算作一个单独的多媒体报道,而不是新闻专题报道中的一部分,故不对其赘述。

图表23  911五周年祭电子杂志
近些年,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受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不断上升,除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外,也想从视觉再现的层面得知是在哪里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是怎样的,由此应运而生了“新闻地图”的flash报道形式。“新闻地图”指的是将围绕某个事件发生在各处的新闻整合在一张地图上,直观地显示出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发生时间等,它是典型的信息视觉化的结果,是受众阅读习惯变化的体现。
新闻地图也属于平面显示的图表,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之后的新兴图表类型。它的运用是对新闻扁平表达的改进。在全国广播公司网(MSNBC.com)关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专题报道中,地图作用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新闻地图不仅标明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显示了战局的变化。另外,在页面地图里,点击某一个地点,不仅可以看到相关背景资料,还可以看到与该地区相关的报道。网易在报道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时,专门设计了“青藏动画”这个栏目,其中就有一个名为《天路》的新闻地图(见图表24),它采用flash技术呈现了具体的地图标识,清晰表达了铁路沿线的风土人情和地理构造。

图表24  见证青藏铁路专题首页的新闻地图
     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更多实现创意的可能,关于新闻信息的视觉化将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报道的形式来得以呈现,作为多种视觉符号二次媒介化的产物,flash的使命将愈发重大。
第四章 结语
     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网络新闻专题已经成为各家网络媒体不可或缺的报道样式。网络新闻专题的集纳性报道优势无可替代,它在逐步确定自身风格的同时,也确立了在新闻报道样式中的重要地位。纵观整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就是其不断探索以确定视觉风格的过程。
     在新闻信息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的当下,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满载同样加剧了受众的阅读焦虑。讲求信息呈现方式的创新和审美已经成为网络媒体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着力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盛希贵曾在他的《影像传播论》中提到“视觉化实际上是一种条理化,任何媒体的视觉化的实现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的、条理化的过程。” 视觉化设计本身就是使信息条理化的重要方式,网络新闻专题在形成自身视觉风格的演变过程中,实现了为受众创造更优质阅读享受的进步,也朝着最大化发挥视觉传播优势的目的地前行了很大一段距离。
     本文从新闻专题报道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新闻专题的历史发展脉络,试图总结出其中隐藏的视觉传播规律,它指明了从过去至今的线索,也暗示了今后的前进趋势。无论是现状特点的分析、演变脉络的梳理还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最后都回归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受众。如何为受众创造最轻松、快捷、便利的信息指向和分类,是网络新闻专题编辑和制作的直接推动力,无论现代传播技术多么先进、传播理念多么创新,失去了对受众的考虑便失去了所有进步的可能性。
此外,也要对技术保持热情。网络新闻专题正是凭借网络传播技术的优势,在视觉传播理念的指导下,使得视觉化、多样化呈现新闻成为了可能。文中虽然没有提到这一点,但网络新闻专题视觉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俨然是一条隐藏的线索,没有这个深埋地下的基石,很多诸如flash多媒体报道的实现都只是空谈。
     由于网络传播与视觉传播都是相当难以驾驭的两个研究领域,要想在两者的结合点上探讨出十分深刻的结论,笔者能力不足。实际上,前文所分析的网易历年重大专题在视觉上的发展演变特征也是归纳不够的,若是要详细论述其中点滴,仅本文论及的几个方面是远远不足的。此外,在总结网络新闻专题视觉风格形成时,也只着眼在国内,鲜少以国外网站为例,亦是研究不到位之处。再有,笔者刚接触视觉传播研究,对网络新闻传播的了解也只是皮毛,有诸多论述欠缺,寄希望于后来者能将考察视野拓展开来,弥补不足。

参考文献
1. 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6.
2. 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3. 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张宇丹,吴丽.可视的文化——影像文化传播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 陈阳.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 盛希贵.影像传播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孟建,Stefan Friedrieh.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诊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1. (美)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一一形象载动信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12. (美)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一一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13. 晏慧文.网络视觉文化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性[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14. 周次敏.网络新闻专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7.
15. 周旭.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2.
16. 孟建.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论释[J].现代传播,2002,(3).
17. W•J•T•米歇尔.图像转向[J].文化研究,2002,(3).
18. 周宪.反思视觉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5).
19. 哀勤俭.网络媒体的特性、问题及对策分析[J].网络出版,1999,(5).
20. 谢瑞东,陈新华.从受众立场看网络传播的特性一一兼驳“第四媒体”概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6).
21. 徐颖.格式塔心理学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J].新闻世界,2010,(3).
安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1级传播学硕士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