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育传播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14 10:07
标题: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如何将教育信息结构化、符号化,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无论是基于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内找到合理的解释。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简介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特点  (1) 明确的目的性

  (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3)受者的特定性

  (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定义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传播  课堂教学传播是教育传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同于远距离教学传播和自学传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 课堂教学传播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具有双边性质

  (二) 课堂教学传播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指导下,按照固定的课程时刻表进行的

  (三) 课堂教学传播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教学媒体之间进行的

  (四) 课堂教学传播主要采取面对面的传播方式

  (五) 课堂教学传播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统一实现的过程



课堂教学传播过程  课堂教学传播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阶段:传授—接受阶段,复习-辅导阶段,练习-指导阶段,作业-考查阶段。




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传播模式,大致可以分以下三种: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教师的控制下,主要从书本中学习,传递和接收的主要是教材中的知识

  信息。

  常见的有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这种传播模式,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了书本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个人生活实践或直接经验为学习的中心,从活动中学习。

  这种传播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及其亲身经验,但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系统书本知识的教学。

  3、以问题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从研讨中学习,能启发人们进行探索,但容易使教学缺乏系统性。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所长和不足,在教学传播中应灵活搭配使用。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  1.特定的教学目标

  2.特定的教学对象

  3.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4.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



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和作用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  扩展功能、增强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
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一)对教师的作用

  1.扩大教师采集和选择教育信息的范围

  2.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场所、设备、设施等

  3.使教师有可能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传播活动

  4.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与学生接触、与社会交往的机会

  (二)对学生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有助于学生身段健康成长



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  一、 精心设计各种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

  要做好精心设计各种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这项工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 要符合学校卫生学的要求

  3、 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优势

  二、 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

  要消除信息污染,实现信息优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建立严格的审查和把关制度

  2、 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理论修养和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

  3、 注重对社会信息的及时筛选和处理

  三、 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

  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基本特征是:勤奋、团结、求实上进、文明、守纪等。应当注意:

  1、 遵循平等原则和相容原则

  2、 消除自傲、自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

  3、 加强爱主义和爱校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受播者  (一)接收传播信号

  1.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教科书是依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学生在教育传播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远距离教学传播和个人自学传播,主要是依靠教科书来进行系统学习的。阅读教学参考书,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2.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对于课堂教学传播,讲授是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它不是简单重复书本知识,而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与深化,并指导学习方法。

  3.视听其它多种教学传播媒体。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视听方法、善于从展示的多咱教学媒体中获取事物的全部行征与规律。

  4.视听大众传播媒体

  5.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

  (二)进行译码工作

  1.将信号转换为符号 2.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

  (三)输出与反馈信息

  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期间和之后,伴之会产生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所代表的信息,是一种教育传播效果的信息,也称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输出信息。若这些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反作用于教学传播过程,被称为反馈信息,它被用于调控教育传播过程,使教育传播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

  首先是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它表现在:(1)注意力。(2)喜爱程度。

  其次是在进行译码工作时的外显行为,表现在:是否认真思考问题,在表情姿态上,有否静思、点头、摇头,或者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等等。

  最后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它表现在:(1)知识的积累。(2)能力的提高。(3)观点、情感的改变。

  2.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学生练习与作业;考试。
学生的传播行为  学生并不是机械,他接收信息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主动地接受信息,甚至是有赞扬生地去接收与理解信息。

  (一)目标性行为

  1.接受信息要按培养目标规定

  学生接受信息,是按照教育方针规定的,在我国现阶段,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学生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主动性行为


(二)主动性行为: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三)选择性行为

  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帕指出,受播者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三种选择性因素:

  1.选择性接受。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理解包含四种意义:依习惯来说,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传播内容;依心理的调和来说,人是接受合乎于自己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排斥或歪曲与自己观念相反的内容;依易得性来说,人们通常喜欢接受容易理解的传播内容;依效用性来说,人们接受传播内容,总是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为优先。

  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
学生的素质要求  (一)生理素质要求

  在接收信息方面,要求学生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等器官,发育正常。

  (二)心理素质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接收与加工信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广泛地接受来自各种教育传播渠道的信息。

  3.集中注意力,保证最重要信息的输入与加工。

  4.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接受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感觉器官的功能

  5.要有积极思维的习惯,使输入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加工。

  (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 社会经验

  2. 基础知识


3. 动手能力

  4. 人际交往能力

  (四)思想品德素质要求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 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3. 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

  4. 尊敬师长,热爱与团结同学



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教育传播学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教师就是教育流通线路上的主要把关人。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传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学机器也可以成为教师,人们称它为电子教师。机器成为教师,要具备的一定的条件:1.具有提示作用。2.具有传输机制。3.具有反馈机能。
教师的性格征  1.理智型教师。其特征是爱好读书,喜欢独立思考。


2.意志型教师。其特征是工作的精确性和组织能力强。

  3.情感型教师。其特征是与学生联系密切,能对后进生顺利地开展工作。

  4.组织型教师。这类教师是真正的多面手,能把各方面的才能融于一身,如注意力的支配合理,良好的记忆,了解学生,有预见性,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态度。

  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不同影响。
教师的基本任务和应做好的工作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概括地说,就是“教书育人”。

  在教育传播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实现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体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具体任务是:传输知识信息、教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传播技巧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实现上述任务,有效地进行教育传播,应做好下列工作:

  1.设计 即制订方案,包括设定目标、选择媒体等。

  2.组织 组织好与实现目标有关的材料,以及做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工作。

  3.传输 在制定的方案的指导下,进行传播活动,收集、加工、传递信息。

  4.评价 对传播活动进行评价。



教师的传播行为  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这也就是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

  一、教育信息的收集
教育信息的收集,是教师做好教育传播工作的基础。教育信息收集的步骤:

  (一)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类:认知类、情感类、动作技能类)

  (二)选择信息源。信息源通常分为两类:一是天然的信息源,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事物;二是人工信息源,如书本形式的和非书本形式的各种教学媒体。选择信息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用性 2、可靠性3、可加工性4、完备性

  (三)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信息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文献检索法。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有三种:(1)追溯查找法(2)直接查找法(3)循环查找法。

  2.调查访问法。常用的调查访问方法有:(1)普遍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2)面访法和意问卷法(3)测验量表法(4)仪器记录法

  (四)进行信息的收集

  二、教育信息的加工

  教师的工作不仅在于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人加工过的信息。提供加工过的信息(包括认知、情感的、动作技能的信息)是教师的工作环节。教师完成:

  1.信息筛选 2.信息管理 3.信息编码

  三、教育信息的传递

  教育信息的传递,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过程。这种联系是通过信号的发出与信号的接收来实现的。

  信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形式,包括各种符号和传递信息的各种物质,如文字、图形、实物及其运动形式等;一种是能量形式。如声音信号、光信号、电信号等。

  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

  2.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

  3.要注意信息的时效。

  4.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5.要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



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它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各种教育媒体。

  2.空气中的光波、声波、电磁波。

  3.人的感觉器官。

  4.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方式。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