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对话陈振濂(意义追寻-陈振濂北京书法大展媒体见面会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15 10:39
标题: 对话陈振濂(意义追寻-陈振濂北京书法大展媒体见面会
原文地址:对话陈振濂(意义追寻-陈振濂北京书法大展媒体见面会作者:李立山
首先祝贺陈振濂先生北京书法大展圆满成功。
       祝贺陈振濂先生展览模式的圆满推广。  

    陈振濂先生自大展确定到展览推广模式的确立,给当下浑浊的书坛展览提供了众多的思考。陈振濂先生是浙江书坛领军人物之一。在中国书坛地域文化上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间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先后掀起学院派教学模式,魏碑运动新帖学时代,草圣追踪,线条之舞,意义追寻到日前的新展览时代。对于日后展览模式无疑树起了一个独特的案例。无疑这里面有许多关于展览、教育、文化、座标等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请问陈振濂先生,


   1,此次展览从展览主题立项确定到组织宣传(前期的网络专栏设置、不定期的动态发布以及新闻发布会形式的宣传)的整体规划,里面透出很强很专业的展览策划思想,您是如何对这一过程进行统筹和把握的?对此您又是如何评价到目前为止的效应?您此次的北京大展与往年的王冬龄先生在学术定位上有何异同?作为书法追寻的展览,在当下的公共性空间对于受众您是如何思考和定位?

   2,您作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引领者之一,您对于当下南北书法教育做如何评判?就中国目前的教育格局分成美术学院、师范学院以及综合大学几种模式存在,这几种教育模式又有何异同,如国美和央美、南师和北师、浙大和北大等,对此您对当下本科教学又是如何思考和实践的?另外据悉浙江大学本科教学采取的五年制教学,这种模式和其他高校又有何特殊性?在这种浙大教育模式决策的背后您又是怎样的文化思考?

  3,您自98年后先后提出很多对浙江省有影响的文化决策,在这些政策性战略背后跟您的文化积淀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文化的学者,您是如何把握社会工作对于您艺术创作的影响?通过您09年一系列的展览,似乎能感觉到您把展览作为文化进行思考和运筹,您对此次展览追寻的文化指向又是那些定位?

  4,您大量的文字见诸于报刊杂志和网络论坛,每次言论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您从93年的学院教学模式到之后书法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后来的诸多话题,都在引导人们的思考和研究,您对此如何定位您个人?您与当下的诸多学者不同的是您对于书法创作模式和书写方式的研究和实践,您对于您此次北京大展的几种模式又是以怎样的思考切入的?

  5,此次展览在展览装裱形式上进行很多探索,您是如何对待展览空间和展览作品和装裱形式诸方面的结合和协调?您此次展览的几大主题是带有学术性的思考,作品创作的反惯性书写,这几种形式跟您日常书写有区别吗?

最后祝贺陈振濂先生身体健康。






陈振濂:当下的书展未必都是浑浊的,我们这次的研讨会有很多人对于这次意义追寻展览有高度的肯定,证明大家的眼睛还是雪亮的,知道有什么是好的。当然如果从展览的素质上的比例来说,因为大量的展览不具有这样的张力,不等于一般的展览就一定是浑浊的,不一定。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这样,任何领域都是这样,精英毕竟是少数,不应该用一般的展览来判断做一个定位。我觉得这位同道的意思我知道是好的,但是可能在这方面拿捏得再准一点。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违背的新展览时代,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案例。 毫不谦虚的说这次展览应该是一个案例,成败需要大家一起来评判。网友:展览从主题确定到组织选择,不定期的动态发布等选择的整体规划,里面透出很强很专业的展览策划思想,您是如何对这一策划进行统筹和把握的,又是如何评价到此为止的效应?与王冬龄先生在学术定位上有什么异同?作为展览,在当下公共性空间对于受众您是如何思考和定位的?陈振濂: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王冬龄是我的师兄,都有启发,他的展览给了我很多的提示,展览应该怎么做。这个展览从组织宣传到整体规划透露出很强很专业的策划思想,我觉得不仅仅是策划思想专业,我们的操作团队都非常专业。我们开幕式有专门会展的专家团队,展厅的布置设计有专门的团队。我们作品的制作应该怎么设计和制作也有专业的团队。学术研讨会也有专门人负责,一场对话,一场学术研讨,一场是今天的提问,设计都是专家在做,不完全由我来做。这次的展览从布展到现在,我们所有的接待工作和各种资料的提供,都很专业。这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一定在这个展览里,这也是我想向书法界传递的一个信息。我们现在在做展览,一定要慢慢的摆脱过去我是个书法家,我自己来操作所有的事情,会有很多的混乱和不衔接。我一个艺术家就靠自己的思想拍拍脑袋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摆平,可能都摆不平。飞机没有接站,那里也不周到,也没有安排住宿。我们要做一个有品质的展览,各个环节都要请很懂行的专家,术业有专攻。我是一个艺术家,但是我不是一个会展专家,各个环节都有它的一套,都要有专业的定位。当我请到这些专家以后,有些专家提出来的意见其实不一定合我的口味,但是一定要尊重专家的意见。我既然请他来,就是他说了算。没有太明显的原则问题,我一般不去说,专家说了算。就是这样尊重专家的方式,使这次展览从每个细节来说大家都比较肯定。如果把专家请来了,最后都是我的意志。那最后又是一团糟。上面还有一个问题是对公众如何思考和定位。在不久前全国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上我发表了一个论文,现在的书法都是把创作和展览放在一起,但我认为这完全是两回事情。创作是书法家的感觉,展览是展厅观众的感觉。没有观众的作品就不是作品,没有观众的书法就不是书法。现在我尽力想扭转书法创作家为主导的认识观,而转变为展厅里的观众选择说了算,他用脚来投你的票,他觉得你的展览不行就不来。这种把创作和展览剥离开,以观众的优劣去取来决定你的创作家的感觉,这可能是今后展览非常重要的一种新的认知,我这次的展览我觉得还是实践这种认知实践得比较成功的。问题2:作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引领智者之一,对于南北书法教育如何评价?浙江本科采取五年制有什么特殊性?陈振濂:书法教育还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南北地域上划分是不是很清晰也很难说。像黑龙江这种东北边远地区篆刻却是最工稳的。南北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要百花齐放,不能是一种方式。有南师大的方式、北师大的方式,有了这么多的方式,中国的书法教育才是百花齐放的,值得我们去研究去追索的。问题3:98年以后,提出很多对浙江省有影响的文化决策,如何把握社会工作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通过09年一系列展览,似乎能够感觉到您把展览作为文化进行思考和运筹,对这次展览追寻的文化指向有哪些?陈振濂:这次展览有一个片子,是电视台专门制作的,取了一段我讲的话。社会工作对艺术创作有没有影响?过去大部分人从比较浅层次的程度来计算的,他认为你从事社会工作,创作时间一定不够,质量肯定会差下去。这种逻辑关系不存在,你担任行政工作可能对你的创作效果更好,你不可能24小时都在创作,思考的时间会有很多。我在自己的片子,导演截取我的一段话很明确的说,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书法家,没有任何社会工作,我只会关注我的字写得好不好,我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名家和大师。但如果我有社会行政工作的经验,我会关注我成为不成为大师没关系,但是书法在当代有什么问题,将来发展可能会有几种方式,利弊如何,我们能提供什么方式?这个点和单纯书法家的点不一样,社会工作现在对我的艺术创作正面的影响大于负面的影响。问题4:大量的文字建筑与报刊杂志和网络论文,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93年很多的话题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研究,如何定位?陈振濂:我觉得这样,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我记得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当时我从一个写子的人转成一个搞理论的人,当时在美院有一个比较年轻的教师在校园里碰到我说,陈老师你字写得很好,创作很有前途,经济收入也非常高,你这样艰苦的爬格子,写几万字的稿子合适不合适?你忙着书法家不做而去做理论家合适吗?为什么?那段话我现在还记得,我说我认为我在创作中非常有成就,我只是一个书法家,但是只影响一个人或者周围一圈人。但如果我能够在学术上、理论上有大的拓展,一部著作一篇好的论文,好的思想观点提出,会影响一代人。对我来说,影响一代人、影响一圈人或者一个人,哪个对我是最重要的。我未必一辈子做理论家,但是理论对于一代人影响的魅力非常吸引我,所以我可以先从理论开始。这位网友提到的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我觉得如果是真的是我的很多的想法会影响多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我年轻时候所回答的我们那个教师所说的“希望能够有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影响一代人”的想法得到了局部的实现,这是好事情。问题5:展览在装裱方式上进行了很多的弹丝,如何对空间和作品的装裱方式的结合和协调?这次的几种形式和日常有区别吗?陈振濂:展览的装裱形式像我刚才回答的一样,是一个专业团队在做,最后拿出来的方案我会认可,如果我觉得不合适我会不认可。前期所有的创作性的发挥都是一个大的工作班子在做。这个盲从的协调这次应该说做得还是可以的,要不然大家的反响不会那么积极。至于这次展览的几大主题,有没有学术性的思考?肯定有,不仅是我的思考,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次的展览有两个虚,一个是李学勤先生的序,一个是沈鹏先生的序,大家都讲到了展览的定位,研究型创作。我觉得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没有学术思考,展览没有意思,一定要有学术指向。至于反惯性书写,我们展览里有解释。《中国书法》第4期有介绍,有一个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