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 |||||||||
| |||||||||
清末至1932年(民国21年),境域分属河南省罗山,湖北省孝感、黄陂、黄安(今红安)两省四县所辖。其间,1930年至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境内先后建立了罗山、陂孝北、河口三个县苏维埃。 1932年,国民政府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西进川陕。国民政府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以豫鄂边界“形势重要,距城远,控制不便”,“政令不及”,根据“新收复区设县纲要”,乃拨河南省罗山,湖北省黄陂、黄安、孝感四县边陲地带,于1933年1月1日先行建置礼山县。其后,于是年4—5月,由内政部、行政院、国民政府补办了呈批手续及铸发正式县印。始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39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撤销,属鄂东行署,1945年又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2年初至1945年9月,中共鄂豫边区党委、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进驻大悟山地区,境内先后建立安礼县、罗礼应县、礼南县三个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4月6日,礼山县全境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改称礼山县人民政府,隶属湖北省孝感专员公署(简称孝感专署)。1952年9月10日,为了纪念大悟山区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业绩,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备案,将礼山县改名大悟县。1959年3月,孝感专署撤销,本县划归武汉市所辖。1961年5月,恢复孝感孝署,本县复归孝感专署所辖。1978年10月属孝感地区,1993年6月属孝感市。 |
整体推进: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 | |
日期:2010-07-26 作者:孝感市税务学会课题组 | |
|
廉政文化进机关 |
张德宽 思接千载,岁月悠悠,视通万里,任重道远。纵观世界各国,徐图自立,繁荣鼎盛,令人鼓舞,但一个个盛极一时的王国由腐败而沉沦,如古罗马、埃及、拜占庭等,曾使多少政治家为之扼腕叹息,痛切不已;同样,翻开中国文明史的一页,一些显赫于世的王朝,由于官吏腐败而酿成亡国之恨者不乏其例,而那些开明王朝的君主,在贤明之臣的辅佐下,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朝代廉腐之战甚为激烈,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因此,我喜欢研究古代廉吏的文章,尤其是对联, 这些对联浓缩了官员的执政理念、抱负。翻阅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典籍,关于官员的道德修养——无论是出于对帝王的忠诚,还是出于对百姓的体恤,抑或是官员自身境界的提升,廉守自律、清正廉洁方面的论述、警句、格言可以说比比皆是,对官员的道德规范更是形成了臻于完善的体系。 最近,我根据多年积累,完成了《倡廉楹帖选》书法集,并由中国方正出版社付梓出版。 中央纪委领导对此书十分赞同、支持,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为本书作序道:“将廉政楹联选编成集,并予以书法创作,体现了廉政思想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为本书题词:“修从政之德,存浩然之气。” 在《倡廉楹帖选》中,我把收集的楹联、诗文分为十辑:官箴、尚节、勤政、谋治、针砭、清正、守廉、民生、史鉴、感怀,既有古代名联,也有近现代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蕴含着大量的为政道德理念,也倡导实现道德约束方式和道德修养的途径。 廉政诗文与书法艺术结合,使廉政文化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廉政书法作品既可以用作公共场所装潢,也可用于居家布置、个人收藏鉴赏,使廉政思想传播更远、传播范围更广泛。这对于宣传廉政思想,提高社会廉政意识,促进公职人员廉洁从政,发挥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廉政诗文与书法艺术结合,使廉政文化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书家把古代,近代、当代的廉诗、廉对、廉文,以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条幅、斗方、手卷等形式创作成书法作品,对书家本身来说,具有陶冶作用,使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修养品性,陶冶情操。形式多样的廉政书法作品,对社会成员来说具有教化作用,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受到廉政文化的启迪。 廉政诗文与书法艺术结合,对古往今来的廉政建设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对从政者来说,廉政书法具有启示作用,使他们干净为官,谨慎用权,抵御腐蚀,严格自律。比如明代廉吏于谦有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表达了于谦清正为官的刚强意志。廉政书法还对大众廉政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为本书作序指出:“各级组织应重视发挥书家在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善于运用廉政书法作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书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书艺水平,创造更多更好的廉政书法作品,奉献给伟大的时代和人民。” 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真乃岁月悠悠,任重道远。我从事廉政文化研究多年,曾出版过《古代廉政粹语》和《史林正气集》。宣传廉政文化,弘廉祛腐,我们这个和谐时代,会更加春和景明,天朗气清。 |
“廉政文化进机关“书法展 |
“廉政文化进机关“书法展 |
“廉政文化进机关“书法展 |
许多观察者都观察到,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势头迅猛的反腐风暴。我想借此机会,谈点瑞典的反腐经验。8年前,瑞典隆德大学提供一笔资金,邀我去访学。期间既不用讲课,也不用做课题,就是领你转转,让你看看,感觉在混吃混喝。临别前我颇有点内疚地问:你们花这么多钱请我,到底想干什么?一位教授告诉说:我们想让你知道,这世界上有比美国更好的制度。 瑞典只有1000万人口,是个蕞尔小国。这样一个袖珍小国,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制度和文化自信? 瑞典一位检察长介绍说,她当检察官32年,从未受理过一起官员腐败案件。一位警察讲课时说,他从警二十多年,只遇过一起试图向他行贿的。一个东欧国家的人,因为违章驾驶被他拦住,驾驶员试图给他500元瑞典克朗。警察说,我一把将他揪进警车。他违章驾驶,依法不过罚款,但他试图贿赂警察,被判刑二年!警察说,我根本不会考虑受贿,因为国家给我的工资,足以让我体面地生活。 我旁听过一起刑事审判。庭审结束后我问一位陪审员:你怎样防止自己腐败呢?他吃惊地问:我腐败?这怎么可能?我说:怎么不可能?他说:怎么可能……几个回合后,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地说:根本不可能,我上庭之前,不知道审谁;被告上庭之前,不知道谁审;庭审一结束,我们就形成判决意见。他想行贿也没机会了。 瑞典官员不腐败的社会背景是,人民不贪财。 归国前我到理发店理发。推门进去后,女理发师问:您预约了吗?我郁闷地问:理发还要预约?她查了查小本本,说后天下午还有个名额,您来吧。理完发后我才知道,一次最普通的理发,收费竟然300多元。但纵使如此赚钱的买卖,人家到下午4点就收工,决不加班。 有次我和隆德大学东方系主任闲聊。“文革”期间他曾在中国工作很多年。我说,你们沃尔沃的老板应当很有钱啊?他说,这家伙不道德。我吃惊地问:为什么?他说:他那么有钱就是不道德。我这才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道德观:太有钱就是不道德。我不知道他的道德观是不是瑞典人普遍的道德观。但瑞典人不爱财物爱自然,是普遍的社会感情。 大约一年前,我请瑞典大使馆的人到政法大学讲社会主义。一位叫马延花的女工作人员和我谈天:在瑞典开个好车,像做贼似的,生怕别人看见。瑞典人换车,通常还是用以前的那个牌子和型号,这样邻居就看不出你换车了。 瑞典国民不爱财,官员不受贿的民风能够形成,在我看来应当有几个主要原因。其一,完备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学不要钱,养老不要钱,看病基本不要钱。人们不用为生老病死“备战备荒”,拼死拼活。其二,瑞典税赋达到40%多,重税使国民失去追逐财富的动力。其三,政务公开,瑞典的政务透明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官员财产公开理所当然,首相请客吃饭,菜单需要上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经致电瑞典首相,指责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瑞典人,此信被公开。希拉克非常生气,再次致信瑞典首相,责问私信为何被公开?结果,此信又被公开。因为按照瑞典法律,这些都是政务公开的范畴。其四,社会透明,不仅公务人员要公开财产,企业高管也要公开财产。根据瑞典“不动产登记制度”,任何人在当地买房子,都必须刊登广告,包括房屋所在地点、交易时间、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价格、房屋面积及修建情况等,一应俱全。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以备当前或今后有兴趣了解购房者财产状况的人查询。其五,民风朴素,瑞典民风不崇尚个人突出,崇尚自然朴素。企业不崇尚加班。一个经常加班的人,会被视为别有用心的人。在一个热爱自然而不是热爱财富的国家,官员腐败干什么?反之,在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里,官员怎能不腐败?吊诡的是,这个不慌不忙、闲适自然的国家,竟然是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瑞典归来后,每当遇到某些“勤劳腐败”的上国高人,我就想到万里之外的那个蕞尔小国,羞愧地低下头。 |
南都周刊 来源日期:2012-12-07 | 责任编辑:凌绝岭 |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的是含蓄、委婉,话不能说得太透,因此老外来中国,往往由于中国人说话不那么干脆,留点弦外之音让对方揣度,而如坠云里。 中国传统官场即使是官员索贿也很有讲究。下级向上级送钱,要安一些好听的名目,如“节敬”“冰敬”“炭敬”。意思是说过节时送些礼物,或者夏天馈赠些钱去买冰祛暑。如此显得是温馨的人情往来。 春秋时,中国社会人际交往这些特点就具备了,而且现在的含蓄,比起那时候,就显得很没文化了。譬如,一个县太爷带着司机到下面的乡镇检查工作,吃饭时上当地某特产如酒或鱼,吃完饭司机给乡镇负责人说:刚才首长喝你们乡镇产的那个酒,感觉很好。——这就是暗示当地再拿一些酒放在后备箱里带走。在中国官场,几乎没人听不懂这种暗示。但春秋时的人说类似的话,要雅致得多。 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晋、楚两大超级强国再次在郑国的虢地会盟,重申襄公二十七年在宋国的弭兵之约。——是年,楚公子围娶亲于郑,会盟算是捎带的事。鲁、齐、宋、卫、陈、蔡、郑这些中原列国也都被纠集过来与会。鲁国派出的是该国的老外交官、政治豪门“三桓”之一的叔孙豹(又称穆叔)。 就在会盟期间,鲁国的当国者、“三桓”的另一家季武子出兵攻打临近的莒国,夺取了郓(今沂水县)。鲁国在晋、楚、齐面前是弱国,而在莒面前,则是强者了。莒国打不过鲁国,就派人到盟会上向主持国际秩序的楚、晋告状。楚国本来就很不满鲁国紧随晋国——人家两国是姬姓兄弟治国嘛。楚国代表团团长公子围说:这鲁国也太放肆了,我们的和平会议还在召开,他竟然公然入侵他国。摆明了不把和平条约当回事。建议将参加会盟的鲁国特使叔孙豹杀掉,以示惩罚。 当然,杀叔孙豹不是楚国一家能决定的,必须征得另一个大国晋国的同意。晋国的代表团团长依然是赵武(亦名“赵孟”,世人尊称“赵文子”)。跟随他来到郑国的家臣乐桓子,扮演秘书角色。趁机向叔孙豹索贿,说我可以替你向我家赵老爷求情。但问人要钱,却不明明白白说出来,而是说“请带”。——说向鲁国使臣讨要一条腰带。叔孙豹没有给乐桓子任何金钱,他的跟随梁其踁劝他:“货以藩身,子何爱焉?”意思是花钱买平安,即将遭遇杀身之祸,你还舍不得那些钱干什么? 叔孙豹义正言辞说了一大段话。他说我参加诸侯之会,是为了保卫国家不受侵犯。我如果以贿赂晋国人自己免遭祸害,鲁国必然会受到楚国等国家的攻打。这是给国家惹祸,还谈什么保卫国家呢?虽然,这大祸是季武子惹出来的,可鲁国又有什么罪?我奉命出使国外,季武子在家守国,一直就这样分工的,我没有什么可埋怨的。可乐桓子派人来索贿,不打发点什么,他还会继续来要钱。——于是,叔孙豹当着对方来人的面,把衣服撕了一条给对方,并说我们的腰带太狭窄恐不成敬意,只能撕一条衣帛代替了。 乐桓子的愤怒可想而知,于是他将过程向赵武汇报。赵武却对叔孙豹的表现大加赞赏。说叔孙豹面临被杀的灾难而不忘国家安危,这是忠;面临危难而不越位,这是信;为国家而不用贿赂以求免死,这是贞;谋国处事以这三点出发,这是义。有次四点,怎么能被杀呢? 于是赵武与楚国使团会面,恳请楚国放过叔孙豹一马。其理由是:鲁国虽然有罪过,但是使臣叔孙豹为了国家不怕死,又敬畏楚国。阁下放过这样的忠臣,能够劝勉左右的楚国大臣效法于他,有利于楚国;邻国之间为了边境的城邑反复争夺,这是常有的事情,夏、商和周朝明君在位时,都有这类事情,何况我等执政呢?再说,楚国对邻国之间争端,也会找个理由出兵的;再说,鲁国和莒国争夺郓地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何必理会;而作为盟主,只要不是影响社稷的大事,不必去理会。如此就少劳烦其他诸侯国(因为兴兵伐鲁必然以联合国军名义,其他诸侯国有出兵出钱的义务),宽宥贤人,减少烦扰,诸侯才会更拥戴楚国。 这番话说理充分,而且给楚国戴了高帽子。楚国也不能不管晋国的态度强行出兵,于是就坡下驴,给了晋国的面子,没有杀叔孙豹,也没有讨伐鲁国。 赵武比乐桓子更讲政治。鲁国是晋国忠实的同盟者,如果因为索贿未成,而不顾盟国使臣安危,看着叔孙豹被杀,这事声张出去,晋国和赵武在诸侯国里面还有什么威望? 所以,好的领导应当考虑得比秘书更长远,而不是受秘书所左右。 |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 来源日期:2012年12月28日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