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笔尖上的中国-----谢谢评论家们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8 15:11
标题: 笔尖上的中国-----谢谢评论家们
笔尖上的中国-----谢谢评论家们


秋季主持:房 伟
  嘉宾主持:张丽军 马兵 张艳梅 赵月斌 肖涛
  笔尖上的中国
   宋 嵩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身边的人都在热议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电视系列片。这部以“吃”和“食物”为中心的七集电视片仿佛七道视觉上的大餐,或是一场持续一周的盛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据说此片常常在晚上10点钟后播出,许多人因禁不住画面上美食的诱惑而加餐,导致若干减肥计划的破产,以致于有人抗议中央电视台在半夜播放此片的“险恶用心”。他们在恍惚间无比惊讶地意识到,原来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在餐桌上多么矜持,无论是多么重视营养重视养生拒绝高油高糖高胆固醇的饮食,骨子里都摆脱不了“食客”、“老饕”的印记;而这些花样繁多的美食,恰如中国文化复杂而又厚重的内涵,成为数千年来风格独具的存在。
  “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精彩,“笔尖上的中国”又会如何?延续数千年的文脉,是否还像当初那般馥郁?曾有学者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论断——“中国文学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期”,让许多人大感诧异以致不敢苟同。他们常常拿来反驳这一观点的理由是,倘若中国文学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期,那么,当下究竟有无堪与《红楼梦》比肩的伟大作品?而在我看来,如此钻牛角尖的反驳并无多大意义,因为我宁可将这位学者的论断理解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理应酝酿出伟大的作品”,或者说,只要有作家用心去描摹去反映这个时代,就足以创作出最好的作品,营构出一个堪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媲美的“笔尖上的中国”,因为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复杂了,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我们的作家和记者不知从哪年哪月开始用“万花筒”来形容飞速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五花八门甚至光怪陆离的浮世图景,对于中国文学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说,倘若经受不住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考验,很有可能会头晕目眩,甚至眼前一黑不省人事:倘若经受住了,从此以后便会是另一片绚烂多彩的世界。
  令人欣喜的是,捧读房伟最新的长篇小说《英雄时代》,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家们描摹营构“笔尖上的中国”的决心、信心与努力。身为大学教师,房伟的学术之路由对王小波的解读启程。这部《英雄时代》恰好出版于王小波辞世15周年之际,它的书名一改再改,最终确定下来,大胆地接续了王小波四个“时代”(“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一方面是向自己的文学师承表示无比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自信——坚信自己的精神、风格与王小波一脉相承,这一命名行为,连同小说腰封上醒目的“王二之后最王二的小说”一起,成为房伟对文学、对前辈、对读者的庄严承诺。《英雄时代》或许时有模仿的痕迹,但可贵的是,作者在努力摆脱语言、形象等有形的羁绊,向着王二的精神飞升。这种飞升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对自由的憧憬与追求,同时也是对专制、集权、暴力等压抑人性的因素的唾弃与咒骂。作者并非以情节取胜,而是随心所欲地驾驭文字,仿佛一个顽童用颜料在画布上随意地涂抹。如果要给房伟的身份做一个定位,那么,他首先是一个诗人,其次是一个学者,再次才是小说家。因此,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嗅到洋溢的诗意,而在他的小说中读到原本只属于诗人的巧妙思维便不足为奇了。房伟用他的诗性思维,为那个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王二”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兄弟。
  每年初夏,全中国都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六月上旬那特殊的三天。是的,高考,这个三十多年来改变了无数中国人和中国家庭命运的名词.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悸动,考验着普通白姓敏感而脆弱的心脏。在许多人眼中,它俨然已经成了中国教育的别名,也正因为如此,春夏之交的文学期刊上才会井喷似的出现那么多反思教育的小说,犹如一捆集束手榴弹,投向久已被诟病的中国教育体制。余一鸣的《愤怒的小鸟》(《人民文学》2012年第6期)就是这样一篇让人触目惊心的作品。当许多作家还只能通过旁观自己的孩子、或是亲朋好友的孩子的生活来想象他们疏远已久的学校生活的时候,余一鸣将近三十年的中学从教生涯使他在揣摩未成年人心理方面具有了令他们艳羡的优势。但他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像那个风靡全球的同名电子游戏一样妙趣横生,他展示给我们的,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灵的扭曲,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上的越轨。小说的主人公中学生金圣木,家境一般,长相一般,学习成绩也一般。他的父母望子成龙且虚荣心旺盛,恩威并施地试图将他培养成奥数金牌选手。这样的父母和家庭在中国何止千千万万,又有多少孩子与金圣木同病相怜。但金圣木的不同在于他在玩网络游戏方面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而迅速升级为“帮主”,因此成为挥金如土的官宦子弟、如花似玉的叛逆少女们崇拜的对象,人生中的一切不顺意只有在网上厮杀时才能化作浮云。当然,网络游戏对社会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小说中还有一个让人感到惊讶的人物——长老3号。作为一位事业有成的前局长、现副厅级巡视员,他居然也会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奇幻,在游戏级别比自己高的孙子辈的中学小男生小女生面前表现得毕恭毕敬。听上去好像天方夜谭,但这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却在固城县最高档的宾馆包厢里真真切切地上演了。长老3号一语道破天机,“在这里我看见敌人想杀就杀,看见金币想夺就夺,杀人时血光四溅,取钱时金光闪闪,跟着您勇往直前,帮内齐心协力,没人在背后使绊子,规则是明的,手段是明的,这人生才叫爽快”,官场上拼杀几十年来郁结于心中的块垒,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都烟消云散了。在作者密不透风的叙述中,我们仿佛能嗅到网络游戏的气味,就像一百多年前缭绕于中华大地上的鸦片青烟,那是一股若有若无的甜蜜馨香,令人沉醉,但确确实实是死神宽大的披风拂过所带来的气味。那确实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能让饥饿的人腹中充实,能使干渴的人口中生津,仿佛来到了无处不平均、无人不饱暖的天国,但随之而来的一切,如今每一个曾经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早已谙熟于胸,无需赘言。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本质,在长老3号的这番自白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据说中国的网民总数已经突破5亿,而这5亿多人中像金圣木一样的网络游戏痴迷者能占到多大比重?或许,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继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之后,高悬于中国人头顶的又一把达摩克勒斯之剑。这把剑已经落到了金圣木的头上,他为了自己在网游世界中攻打“西京”的“大业”,可以绑架并害死自己的表妹,可以编制盗号木马程序盗窃网友价值十几万元的金币和装备,最终却躲不过法律的制裁。“带你到大明山捉鸟”是他对表妹的承诺,其中蕴含着对童年淳朴游戏的美好回忆和憧憬,但在闪着蓝光的电脑荧光屏面前,这句温暖人心的承诺却最终蜕变成了冷冰冰的阴谋。我不知道三个中学生用胶带纸封住小女孩的鼻孔和嘴巴时有没有看到她眼中流露出的那丝绝望,但我相信她人生最后一瞥肯定是留给南京城那铅灰色天空的,或许那一刹那空中有愤怒的小鸟飞过?
本文摘自牛bb论坛,原文地址:http://www.niubb.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38#lastpost
本文摘自牛bb论坛,原文地址:http://www.niubb.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38#lastpost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