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嘉泰《会稽志》抉疑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6:47
标题: 嘉泰《会稽志》抉疑
嘉泰《会稽志》抉疑
http://www.sxywh.cn  时间:2012-12-7

在存世的绍兴地方志书中,南宋嘉泰《会稽志》的价值很高,该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是研究绍兴历史的重要文献。但书中可能有一些不太准确
的记载,今天在使用中还需加以分辨。也可能由于年代已远,书中有的地名现在已经改变,以致产生认识的误区。下面例举数处:
1、塔山,也称怪山、飞来山,志中称“龟山”:“龟山在府东南二里二百七十二步,隶山阴,一名飞来,一名宝林,一名怪山。”按照志中所记,此山距府治不到三里。蕺山又名王家山,志记“蕺山在府西北六里一百七步。旧经云越王嗜蕺,故名。晋王右军羲之故居也。”距府治有六里多。南宋时府治在卧龙山麓,志记“卧龙山,府治据其东麓,隶山阴。”塔山与蕺山距“府治”的实际距离应该大致相等,但志中一座不到三里,一座六里之外,不知为何有如此大的出入。
2、志记“禹庙在(会稽)县东南一十二里”,这个方位与现在一致。然而志中又记“南镇庙在(会稽)县南一十三里”;“大禹寺在(会稽)县南一十二里……西偏有泉名菲饮”;“旧经云禹陵在会稽县南一十三里”。禹庙、南镇庙、大禹寺、禹陵,都是左邻,按照方位都应在“县东南”,而志中的“南镇庙”、“禹陵”和有菲饮泉的“ 大禹寺”却都在县之“南”。也就是“东南”只有一条记载,“南”却有三条记载,如果“南”有误,又为何会一误再误。
3、志记“龙瑞宫在(会稽)县东南二十五里,有禹穴及阳明洞天。道家以为黄帝时尝建候神馆于此。至唐神龙元年置怀仙馆,开元二年因龙见,改今额。”龙瑞宫在宛委山,志记“宛委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旧经云山上有石
匮,……太平御览云:会稽石匮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山下有栖神馆,唐改为怀仙馆,今为龙瑞宫,道书云阳明洞天,一云极玄太玄之天。山巅有飞来石,其下为葛仙翁丹井。”今宛委山中有飞来石,有葛仙翁丹井及传说中的禹穴,都在同一处,相去不过一二十米。如果“宛委山”是“十五里”,“龙瑞宫”无论在宛委山的哪个位置,都不可能达“二十五里”。
4、何山在秦望山东侧,平水江以西,今有何山村、何山岭;云门山也在秦望山东侧,今有云门寺、寺里头村。志记“何山在(会稽)县东南四十七里,即
何胤所居。”在“秦望山”条中记“宋何胤居会稽秦望山……又于山侧营田二倾。”志中又记“云门山在(会稽)县南三十里”。实际何山与云门山相距不过五里,不会超过七里。志中还记“秦望山在(会稽)县东南四十里”,如果何山距秦望山是七里,那么云门山距秦望山就不可能有十里。志中何山是“县东南四十七里”,云门山是“县南三十里”,除非当时另有云门山或何山,但现在找不到迹象。
5、志记“平水在(会稽)县东二十五里,镜湖所受三十六源水,平水其一也。唐元微之撰长庆集序云:尝出游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问之,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也。水南有村、市、桥、渡,皆以平水名。”志中又有“平水桥在(会稽)县东二十五里,其南为平水市,二小桥通诸暨、嵊县。”两条记载都在城区“东”,莫非那里以前也有一处“平水”?志中将“平水”作为水的名称,列入第十卷“水”,同时,在“会稽县”名下又有“若邪溪,在县南二十五里,溪北流与镜湖合。”若邪溪,即若耶溪,现在称平水江,平水集市就在平水江的东侧。志中的“平水”与“若邪溪”是不是同一条溪水?如果不是,那难道以前城区以东另有平水与平水市?如果是同一条溪水,又为何以两个名称分别记载,并且方位一“东”一“南”?
6、志记“刑塘在(会稽)县北一十五里。旧经引贺循记云:防风氏身三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临之,故曰刑塘。”今城区西有地名型塘,传说即刑防风氏之地,因忌“刑”字,改作“型塘”,但型塘不在“县北一十五里”。如果是“县西十五里”,那应该在山阴县,而不在会稽县。对照志中“柯山在(山阴)县西三十一里”,“柯桥在(山阴)县西北二十五里”,型塘比柯山、柯桥都要远,决不止“一十五里”。那么是不是以前城区北十五里有塘名“刑塘”?现在的“型塘”不是南宋嘉泰时的“刑塘”?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