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莫言家族史考略——高密管氏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6:57
标题: 莫言家族史考略——高密管氏研究
莫言家族史考略——高密管氏研究
高密新闻网 2008-12-10




        

        莫言,原名管谟业,我的三弟,高密管氏(大股)二十四世孙,当代著名作家。

        莫言的第一学历为小学肄业,最后取得了研究生学历,成长为国内外著名作家,至今已创作了《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中、短篇小说、电影剧本、话剧、散文等文学作品,共数百万字之巨,许多作品在国内外获大奖。其成长的原因,除组织培养,领导及文学前辈的关怀,朋友的帮助,个人奋斗之外,家族的传统,家庭的教育亦不容忽视。

        现在,研究家谱和姓氏,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据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研究成果,姓氏是暗藏遗传密码的,它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这部文稿是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初稿完成于20045月。之后,又进行了几次修改补充,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管姓历来崇文而不尚武,自古至今,管姓名人多为文人。如讲习《诗》、《书》的管宁,精于《易》算的管辂,诗人管师复,词人管鉴,女画家管道升(赵孟頫夫人),散文家管同,经济学家管大同,诗人管用和等。莫言之成为作家,是否得益于管氏遗传呢,我的结论是肯定的。

        管姓来到高密,仅从元末明初算起,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高密管氏在高密大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耕读传家,为高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谓人才辈出,代有英贤。现在,时当盛世,希望高密管姓族人,发扬光大祖辈的优良家风,奋发图强,为国为民做出更大贡献。

        值此“莫言研究会”成立之际,我将此稿付梓,希望得到领导及从事莫言研究的学者和朋友们的批评,尤其希望得到管姓父老兄弟们的批评指正。

        是为序。

        一、关于管姓起源

        管姓,列于《百家姓》之一百六十六位,在当今姓氏排行中列一百四十位,人口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即每一万个汉族人中就有九人姓管。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管虽非大姓,但从古至今,代有贤人,英才辈出,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关于管姓的起源,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周文王第三子叔鲜,其二是周穆王姬满,其三是少数民族锡伯族、傣族中的管姓。具体论述如下:

        1、起源于管叔鲜。此说见于《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广韵》等典籍中亦有记载。《史记·管蔡世家》中说:“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高密管氏家谱》康熙十六年序云:“管氏之姓,其始乃文王子叔鲜,受封于管,以国为氏,今郑州管城是也。”(地在今河南郑州管城区)。但是,同一篇《管蔡世家》读下去就会发现这一说法还有些问题,那就是叔鲜“无后”。司马迁说:管叔蔡叔“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于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管叔作乱诛死,无后。”司马迁特地交待,说得很明白,管叔因造反被诛杀没有后代,那么后世管姓从何而来呢?近见江西《齐川管氏宗谱》,其光绪二十二年《齐川管氏重修宗谱序》中说:“管氏之先为文王第三子叔鲜,受封于管,后因以国为姓。至成王十一年乙未,命叔元子兑为纶邑大夫,岁时奉祀,因徙纶别管城。”也就是说,管叔鲜虽然“无后”,但成王让叔元的儿子兑继承了叔鲜的封位,把管城迁到了纶邑,其后世自然为管姓。

        2、起源于周穆王姬满。此说亦见于《通志·氏族略》、《风俗通》等典籍。说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至管仲始显于齐,后世子孙以邑为氏。今人浙江龙泉管月福先生,在研究了龙泉管氏族谱等史籍后,著有《龙泉管姓》一书。他在书中认同了这种说法,认为管氏第二起源为“西周穆王姬满的后代,管夷吾(仲)出自周穆王。”而龙泉管姓“系穆王之后,夷吾(管仲)支系,管公明(辂)后裔。先祖居平昌郡(今山东潍坊一带)。”另据与高密、诸城管氏同族同宗的莒县管氏后人管恩灼所著《双凤山下人家》一书之论述,《莒县管氏宗谱》亦认同此说。认为莒、诸、高之管姓都是出自管仲、汉之管宁、管辂,至晋之管辰,皆一脉相承。


3、少数民族中锡伯族、傣族中亦有管姓。其中锡伯族之管姓乃其瓜尔佳氏之汉姓也,此氏亦有改姓“关”者。傣族之管姓待考。

        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功勋卓著,名扬天下,青史留名,故管姓子孙尊管仲为得姓始祖。但《高密管氏家谱》的修纂者是很慎重的,他考证了历史,认为“自周之后,若齐之管仲,楚之管修,汉之管宁、管辂皆出于周,以谱牒失传,不敢妄认。”这一点齐川谱的魄力大一些,认为管仲是继管兑之后的第十四世,而管宁、管辂都与管叔鲜一脉相承。而管月福先生则认为龙泉管氏是“穆王之后,夷吾(管仲)支系,管公明(辂)后裔。”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齐川管氏还是高密管氏、莒县管氏、诸城管氏,都承认自己是出自龙泉管氏的。如按管月福先生的说法,大家都是管仲的后代,那么高密管氏也应是出自周穆王了。穆王乃西周继武王之后第五代天子。所以不管是出自管叔鲜,抑或穆王,都是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真正的炎黄子孙。这一点,在《史记》的《五帝本纪》、《周本记》里记载得很清楚:自黄帝之后,第四代为帝喾(高辛),然后依次是后稷、不窋
、鞠、公孙、庆节、皇仆、羌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孙祖类、古公亶父、公季、昌。昌即姬昌,周文王是也。也就是说,除去黄帝之父少典不计,自黄帝至周文王,整整十九代,至管叔鲜,正好是二十代,再下去四代,则是穆王姬满,其血缘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在西周众多的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其后世子孙风流云散,繁衍播迁。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徙往安徽(管仲即颍上人,属安徽)、江苏北部及河南东部者。春秋时除管仲相齐外,同时代的齐有管至父,可见此时管姓主要繁衍于山东,这也是天下管姓多出自山东的原因。至西汉时,见于史册的管姓有汉高祖刘邦妃管夫人,李陵之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而齐川谱说管氏始有郡望(平昌)乃自管衎,其“以中涓佐高祖”打天下,以功封平昌侯,平昌在汉时与高密同属北海,大体在今山东潍坊一带。总之,管氏郡望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起义首领管亥,亦齐人,据北海。而三国时魏之名人管宁、管辂亦均为齐人,而且都是今潍坊一带人。东汉初,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江西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福建宁化水茜张坊村)。中常侍管霸、顿丘人管伯都是河南籍,可见此时河南仍有管姓。另外三国时管宁自朱虚(今山东临朐一带)迁居辽东三十余年,自然有子孙留居当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宁有管宁后裔。”另据考证,管修为管仲后代,春秋时为楚大夫,被封为阴邑,称为阴修,故其后代有以阴为姓者,于此可见,阴姓乃出自管姓,至南北朝时也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管崇即为晋陵郡(今江苏常州)人。唐宋之际,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代管师仁、管师复为名宦名人,青史有名,居于浙江龙泉,其后人管鉴,为南宋著名词人,随父仕宦,由龙泉徙江西临川。元时,翰林学士管祎开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高密、诸城、莒县一带管氏亦是元末明初自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迁回故土的。同时,管姓作为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录》所载,明清之际管姓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因素外,说明在此三地管姓分布甚广。另有湖北二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莒州五名(管廷献探花、廷纲、廷鹗、象颐、象晋),高密二名(七世祖嘉祯公、嘉福公),陕西咸宁二名为众。其中莒州小窑之五进士与高密管氏为同族同宗,均自江苏海州(今连云港)迁来,至清末民初两处尚有往来。另外,此际管姓亦有渡海赴台湾侨居海外者(吾大股十七世祖管侗,即曾任台湾南投淡水县丞)。再者,山东之管姓闯关东去东三省谋生留居彼处者亦甚多。于是天下皆有管姓矣。但仍以江苏、山东等省为多,二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的百分之六十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6:57
二、管氏地望、堂号
        管叔鲜封于管。管本夏、商侯国名,武王胜商之元年,封叔鲜于管,后八载,武庚不轨,周公致辟,废其国为管城邑。汉属河南郡,管城县隶焉。隋于管城置管州,唐改郑州管城县。

        管叔墓在郑州西南之梅山。

        管兑邑纶。纶,夏国名,在河南登封县西颖阳城。周成王封管叔子兑为纶邑大夫,始自管城徙纶邑。
        管仲,字夷吾。《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墓在临淄县南牛山阿。

        管衎,汉高帝封其为平昌侯,后世遂以平昌为显望。平昌,西汉时属琅琊郡,东汉时为侯国。《后汉书·郡国四》:“平昌侯国,属北海国,故属琅琊郡。”时北海国下有剧(古纪国,今寿光)、营陵、平寿、都昌、安丘、淳于、平昌侯国、朱虚侯国、东安平、菑川、高密侯国、昌安侯国、夷安侯国、胶东侯国、即墨侯国、壮武、下密、挺、观阳。北海者,本齐青州地,管公度仕齐,居营丘(今临朐),其后管仲相齐,至管衎自营丘迁平昌(今安丘、昌邑一带地方)。至管延寿又自平昌迁北海愚公谷。至管宁,复自北海避难辽东,已而浮海还平昌,平昌为管氏郡望。

        管方寓石城。石城,汉县,属丹阳郡(今江苏)。管方随晋元帝渡江居此。隋废石城,置秋浦县,为池州(今安徽池州)所辖,号池阳。五代即池州,置贵池县,属金陵府(今南京)。
        管辐刺昇州。昇州,本楚金陵邑,秦改秣陵,吴改建业,陈改建康,唐为蒋州,乾元初改升州,五代改金陵府,宋复为升州,仁宗升为江宁府。唐官辐为昇州刺史,居金陵古治城。
        管伸官武胜军。武胜军,唐末浙江藩镇名号也,浙江杭州,陈置钱塘郡,隋废郡置杭州,唐景福初,昇号武胜军,置节度使。(或作威胜军,疑为当时称号),伸官此,凡五载,后解任,寇发不得归,遂居浙江龙泉县。

        管纯宋时居胶东。胶东候国汉时与高密侯国同属北海国,当今之高密胶州一带。宋时密州有胶西、胶东,当在平度、即墨一带。
        管奉迁海州,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管政与二子隆、盛北归高密南王柱社(今柴沟镇大王柱村),又迁掌家庄社,今城西张吉村(应为仉家庄)。
        管士谦定居县城东门外路北,为高密管氏一世祖。高密,秦时建县,汉时为高密侯国,属北海郡,宋时属密州。
        另有: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晋阳郡(今山西太原)。
        堂号有:匡世堂、平原堂、白云堂、过一堂。
        其中“匡世堂”来源于管仲,因他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孔子赞他“一匡天下”,后世遂有“匡世堂”之号。“平原堂”来源于管輅。“白云堂”来源于管师复,长于诗,隐居不仕,宋仁宗赐其官不受,问其诗所得如何,答曰:“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有“白云集”传世,后世称“白云先生”。其弟管师常自号“白云翁”。其它待考。



        三、关于高密管氏的世系
        关于高密管氏,据《高密管氏家谱》康熙十六年旧序中说,管氏“自周之后,若齐之管仲,楚之管修,汉之管宁、管辂,亦皆出于周,以谱牒矢传,不敢妄认。”现在的世系只能追溯到北宋初年,还是高密二世祖思敬在元朝时所序。说北宋初年,一世祖管纯“居胶东,以孝经教授乡里,人呼为教读先生。”管纯有二子,长曰奉,次曰材。二人迁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奉“为涟水军伍卒,材务农渔海以充军用。”不久,又迁到“浙江处州龙泉县,为龙泉管氏,旁支仍居胶东。”管奉生有二子:“长曰师复,次曰师常。”二人皆饱学之士,但都隐居不仕。其中管师复为知名诗人,有“白云集”传世。管材亦有二子:“长曰师仁,次曰师礼,”其中管师仁在徽宗崇宁年间“举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召为吏部尚书,大观间,累官枢密院直学士,以奏议忤权幸,罢。”《宋史》有传。(见《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师礼做过江陵知县。而管师仁有三子:长子管洪,次子管浩,三子管深。其中管洪“以恩授龙江提举。”管浩“有才识,以杂科任临淮县尉,未几,以疾归。”浩有一子,名曰大方。时金人入侵,北宋灭亡,高宗南渡,管大方遂迁回海州。其它族人留在龙泉的仍有很多。而管深有一子名鉴,“调江西常平提干,乃家临川。”此人乃南宋著名词人,有《养拙堂词》一卷传世。那么,是谁迁到高密来的呢?序中说,管大方迁回海州后,“金侵疆愈急,大方又渡江,居丹阳(今江苏丹阳),教其子国信曰‘管氏牒谱,当固藏之,异日有北还之理,祖宗之陵,在齐之东界,不可迷也’。”管国信生五子,分别为镗、锪、镛、镇、锴。越四、五年,又迁回海州。其中管镗生二子:长子熙光,次子熙烈。熙光“易贩于江淮,二十年间,蓄积有数千金,家业颇振,人号为海州大户。”熙烈“少有大志,知州事,举为屯田官,……又迁海州都税大使。”,“熙烈生四子:曰植、槐、松、榛。”这时金人攻陷涟水军,槐、松、榛都被金人俘获,只有管植逃出。“四月,元兵至瓜州(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植适贩海实及闽府果,因以进偏师,得授沭阳主薄。后元兵大陷江淮军,举家失散,植殉节坠井死。有二子,曰蘷、曰政。”二人“抱父骸瘗于沭阳之髡柳西岗”,管政把谱牒藏在衣袂之中,逃归海州,“娶陈氏,生二子,曰盛,曰隆。元军往来淮泗间,南北摽掠,殆无虚日,于是父子遂北归,流落于高密县南王柱社(今柴沟镇大王柱村),未几,又迁掌家庄社(今高密城西张吉村,应为仉家庄)。其它旁支仍居海州。管隆生二子,曰克勤、克礼。克礼生二子,曰士谦、士能。士谦方十余岁,学书算,来县,娶孙氏。迁于县之东鄙,又居县之东门外街北。”高密管氏奉管士谦为一世祖。而士能之子文敬迁诸城,为诸城管氏一世祖。其时,已经是元末明初了。而莒县管恩灼所著《双凤山下人家》一书,亦认同管纯为始祖,是为避战乱由海州至丹阳,再迁回海州,后代流落江淮二百余年后才北归至山东。所不同的,莒县谱认为其始迁祖与高密、诸城之一世祖是兄弟三人,莒县者是老三,称“滨海公”。于洪武二年至莒州北65公里之双凤山下安居的。据先伯祖遵仁公说,莒县、诸城、高密是联了宗的,自十三世开始,所定行辈为“泽、岐、鸣、廷、国、恩、家、庆”。从《双凤山下人家》一书中可见,高密的十五世与莒县的十六世,皆为“廷”字辈(高密有改为“福”字者)。高密谱中载明,因为诸城一世祖是高密一世祖之侄,所以高密十六世“绍”字与诸城十五世“泽”字兄弟相称。由此可见,莒县谱称莒、高、诸三处始祖为兄弟三人之说不可信。
        关于三县管氏同族同宗的事,本人曾多次听祖父和父亲说起过这样两件事:其一是说,在光绪年间,胶河年年发大水,为治理胶河,沿河四十多处村庄公议,决定从仓上,王当一带将河堤取直,并报县上同意,刻日即将动工。这样,就把管家苓芝围在河堤之内了。当时,高密管氏家族中没有一个人的功名地位超过高密县县官的。其时,我们家尚在管家苓芝,我高祖父的哥哥笃庆公(考名书贤)是庄上唯一的秀才,他想到了莒县的探花府,决定亲自出马去莒县请人来高密直接与县官交涉。于是专门从南曲一家大财主家借了人家新置的亮顶子马车去莒县把廷鹗公接了来。廷鹗公让车夫直接打马进了高密县城,此时,早有人报知了县官,县官心怀鬼胎不想见,坐上轿子就往城外跑,廷鹗公一声“追”字,车夫打马飞奔,其时正是春季,恰逢鳞刀鱼(带鱼)上市,那马车夫真是训练有素,马车过处,轧得鳞刀鱼嘎唧乱响,带鱼横飞,当时的高密县城很小,加上马车比轿子快得多,一会儿就望见县官的轿子了,高密县官一看,跑不脱了,只好下轿打千儿请安,赔不是,修河的事也不再提起。管家苓芝直至今天仍留在胶河西岸堤外。祖父生前曾说,要不是廷鹗公来,民国元年的那场大水,就把管家苓芝冲到东海里去了。
        自从廷鹗公高密之行之后,高密管氏宗祠的匾额由横写横挂改为竖写竖挂,这在当时,只有家中有功名在一甲三名之内(状元、榜眼、探花)官职在三品以上才可以这样做,否则就是违制。可见,高密管姓族人提起莒县小窑的探花府五进士,也是很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的。
        其二是说,我奶奶娘家东王家苓芝的戴家,擅长竹制工艺。民国年间,有一年麦收前,奶奶娘家的某人用大车拉了一车杈把扫帚之类的货物去诸城地(相州)赶大集,因为卖货讲价得罪了当地人,货物被哄抢一空,正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时,忽然想到此地有一姓管的大户人家,何不冒充管家苓芝的人登门求救呢。于是自称管氏某世孙求见老爷。老爷问明情况,说:“孙子,上炕。货抢了好,不用你自己卖了。”一边摆上好酒好饭招待,一边问清了各色货物的价钱,吩咐管事的说:“到集市上去说说,凡是拿了咱家孩子东西的,叫他们按价送钱来,送货来的不要,给我打出去。”酒足饭饱之后,钱也交来了,一算帐,比平时多卖了若干钱。这正是“姓了半天管,赚了若干钱”。此事一时传为笑谈,同时也说明,高密、诸城管氏乃一家。
        从上边的记叙看,高密管氏经历了从山东到江苏海州,再到浙江龙泉,再从龙泉回海州,又因贸易或战乱辗转于江淮间,最后落脚高密这么一个过程。因此必须研究一下龙泉管氏。
        四、关于龙泉管氏

        关于龙泉管氏,管月福先生之《龙泉管氏》一书是这样叙述的,他说“龙泉管姓,系穆王之后,夷吾支系,管公明后裔,先祖原居住平昌郡(今山东省潍坊一带地方,贤按:这与高密谱所说之‘齐之东界’相符。)后居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贤按:似应为今安徽池州)。管福(江西齐川宗谱为管辐)自池阳迁南京,在唐末,五季兵乱,约在公元九零四年,从南京迁徙龙泉,暂居白云岩,后居黄鹤镇(今市区内)。管福之子管伸,为(宋)威胜军节度使,宋朝隆兴(南宋孝宗年号)时有功于国,为黄鹤将,封秦溪公。娶叶氏、沈氏、张氏,前后相继生十五子一女。据传叶氏生子最多,但未得其传,无从稽考。”只知道十三、十四、十五公为张氏所生。“十五公管庆河后代子孙排行六十个字辈,分别为:庆、文、大、师、可、金、水、彦、魁、道、学、崇、普、宗、胜、和、仲、志、怀、智、信、正、应、云、音、奏、梦、虞、韶、德、修、思、盛、世、为、忠、毓、俊、子、笃、敬、效、先、贤、知、仁、雄、才、齐、家、治、国、礼、义、道、达、诗、书、振、明。”对此,江西丰邑(今广丰县,原名永丰)《齐川管氏宗谱》记载尤详。该谱最早的一篇序言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十一世嗣孙管宗泰所撰。序中说:“吾族管姓,始于周初,以国为氏。至汉高帝封管衎为平昌侯,地望始显。(贤按:关于管衎被封为平昌侯,《史记》、《汉书》均查不到,待考。而平昌在汉时与高密同属北海郡,大约在今安丘、昌邑一带地方。)及晋元帝渡江,管方徙居石城,属金陵府(今江苏南京)。洎唐管辐,偕子伸,官浙,籍满,遂寓处州之龙泉石马岗。”而伸生十五子一女,皆显贵,于是形成龙泉管姓。三者比较,《龙泉管姓》一书与《齐川管氏宗谱》记载差不多完全一致,可信度较高。齐川一支为管师复之后,高密管氏为管师仁之后,但对二人的身世记载,高密谱与齐川谱不同,而齐川谱与《龙泉管姓》一书却差不多相同,因此必须列出加以对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6:58



        

        

        注:①、在高密谱中可找到名字者,除管师仁之外尚有镇、鉴、洪、浩。但高密谱中镇乃浩之曾孙;鉴乃洪、浩之弟深之子,而洪、浩、深为师仁之子,行辈相差太多。


②、此世系之中后三辈显系采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之说。高密谱中金、水、木不连贯且次序不对。

        关于管师仁的身世,后三种记载更可信,且齐川谱中还收载了大观(宋徽宗年号)三年四月初五日皇帝颁布的“加赠师仁曾祖庆河太子少保诰”、“加赠师仁祖文瓒太子少傅诰”、“赠少傅夫人叶氏吴氏诰”,以及四月十五日皇帝颁布的“加赠师仁父大忠太子少师诰”、“加赠大忠公夫人周氏季氏诰”以及“追封枢密夫人余氏诰”。最后一道诰书是追封师仁亡妻余氏为永嘉郡太夫人的。所有诰书名讳与谱系相同,比较可信。(见附录之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6:58
六、明以后高密管氏世系情况        高密管氏自始祖士谦之后,至五世、长曰忠,次曰恕,三曰惠,四曰宪,始分为大股、二股、三股、四股,谱牒分列。至明嘉靖年间,有七世祖嘉祯、嘉福兄弟(三股惠祖之嫡孙)分别在嘉靖壬午年、癸丑年中进士第,官至吏部主事、台州同知。之后,少有显贵者。自十三世开始,其行辈应为“泽、岐、鸣、廷、国、恩、家、庆。”但从家谱上看,因所在股、支不同,而字辈亦有改动,并没有完全按此排列,如十五世“廷”字,有改用“福”字者,十六世又插入一“绍”字(或“万”字),十七世“国”字有改为“贵”或“邦”者,十九世“家”字有改为“正”字者。二十世之后,光绪二十九年所修家谱又往下排列了十六字,为“谨、遵、贻、谟、襄、延、式、祜、继、志、恪、叙、后、昆、垂、裕。”其中“谨”字有改为“锦”或“金”字者。进入二十一世纪,目前高密管氏最小的行辈已到二十六世,即“延”字辈。离第三十六世“裕”字辈,只差十辈。加上从光绪二十九年(1904)至今已整整一百年,其间因子孙繁衍,家庭迁徙,以至不少支股行辈混乱,不按家谱命名,大有迷失宗派,无法寻根之虞,实在到了应重新修纂家谱的时候了。




        七、《高密管氏家谱》的修纂



        《高密管氏家谱》现存世最多的是光绪二十九年(1904)修纂的,作序者为十七世祖讳晖吉公、十八世祖讳恩覃公(四股,邑庠生)二人。据余之先伯祖讳遵仁公生前说,高密新谱于民国年间已修纂完毕,木版业已刻成,存高密城管恩覃家(即光绪二十九年谱作序者之一)。但因倭寇入侵,全部毁于兵燹。查现存《高密管氏家谱》最早一次修纂为康熙十六年(1677年),作序者为十二世祖讳音亮公;第二次为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作序者为十二世祖讳英公;第三次为道光二年(1822年),作序者为十五世祖讳廷琮公;第四次为同治三年(1864年),作序者为十六世祖讳万选公。         光绪二十九年谱共分四卷,第一卷共收序六篇,谱例一篇,老茔图十七幅。宋至元旧谱及大股一部分。第二卷全为大股。第三卷二股全部及三股全部。第四卷为四股全部及新排二十一世至三十六世行辈十六字,壬寅续谱襄事人名单,管氏本县无考者,居邻县无考者并跋一篇。跋作者为十七世祖讳郮公。
        综观全谱,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旧谱中关于管师仁的出身世系明显错乱有误;二是人名之后,除有功名官职或军功善行者的简单介绍之外,再无任何说明文字,尤缺生卒年月或享年几许等重要信息。三是个别支股迁至外地,甚至连始祖迁来高密这一类重大事件,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如管家苓芝、东栾家庄是高密管氏最大的聚居村落,何人何时率子孙来此建村也没有记载。四是对女方尊重不够。配偶几乎都没有说明其母家为何村人氏,而自己生的女儿根本上不了家谱,更遑论说明生女几人及嫁往何处了。




        八、明、清两代高密管氏名人录
        高密管氏除明嘉靖年间七世祖嘉祯、嘉福兄弟中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台州司马外,自道光壬午之后,后世“日渐式微,非谋食于耕,即弃学为贾,书香莫继,”少有盛名于世者。现将明、清两代功名在庠生(秀才)以上,职务在从九品以上以及奇行特异之士,登录于下:

        二世

        管思中
邑庠生


        管思义
思中之弟,邑庠生。



五世(此世开始,高密管氏忠、恕、惠、宪兄弟四人,分为大股、二股、三股、四股)

        管忠
大股。岁贡,任直隶(今河北)赵州大成学训导,载县志。娶张氏,生九子。


        管惠
三股。邑庠生。

        六世
        管九成
大股忠公之长子。庠生。

        管九达
大股忠公之次子。庠生。

        管九经
大股忠公之第六子。庠生。

        管九衢
大股忠公之第七子。庠生。


        管九街
大股忠公之第八子。庠生。


        管九云
三股惠公之长子。贡元。任镇江开州学正,载县志,娶王氏,子八。




        七世         管嘉佑
三股九霄公之长子。邑庠生。

        管嘉祯
三股九云公之长子。字吉甫,号鹤渠。嘉靖壬午科举人,癸未科联捷进士。授顺德(今广东)广宗县令,调无锡(今江苏)县令,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廉明谨饬,无敢干以私者,工书法,崇祀乡贤祠,载县志。娶李氏,子二。

        管嘉福
三股九云公次子,嘉祯之弟。嘉靖庚子科举人,癸丑科进士,任台州(今浙江)同知,载县志。娶李氏,子四。

        管嘉谟
三股九云公之第五子,邑庠生。

        管嘉儒
三股九云公之第六子,邑庠生。

        管嘉行
三股九云公之第七子,邑庠生。




        八世         管世用
大股。选贡,任藁城(今河北)县丞,藁城知县,载县志。

        管懋光
三股嘉祯公长子,邑庠生。



        管懋元 三股嘉祯公之次子。邑庠生。
        管一元 三股嘉福公之长子,监生。
        管二元 三股嘉福公之次子,监生。
        九世
        管 冲 大股世用公之第三子,邑庠生。
        管嗣仲 字魁吾,三股嘉祯公八弟嘉乐公之孙。崇祯壬午科武举。壬午守城,抗击清军,事迹载县志《全城记》。
        管可训 三股,邑庠生。
        管 星 三股,邑庠生。
        管 朂 三股,邑庠生。
        管吕藩 三股,邑庠生。
        管大同 四股,邑庠生。娶李氏、张氏、乔氏、孙氏,子六。
        十世
        管梦庚 大股,拔贡,载县志。
        管 简 三股朂公之长子,邑庠生。
        管 范 三股朂公之次子,邑庠生。
        管 鼐 三股吕藩公之子,岁贡,载县志。
        管图南 三股,邑庠生。
        管绘南 三股,图南之弟,邑庠生。精外科,应手则愈,号为神医。
        管梦兆 四股,岁贡生,载县志。
        管梦弼 四股,梦兆之弟。邑庠生。
        管梦仪 四股大同公之长子。邑庠生。
        管梦图 四股大同公次子,邑庠生。
        管 菉 四股大同公第四子,邑庠生。
        管梦玺 四股大同公第五子。邑庠生。
        管梦甲 四股,邑庠生。
        十一世
        管 仁 大股,庠生。
        管骏声 大股,庠生。
        管 阁 三股,邑庠生。
        管永捷 三股嗣仲公之孙,邑庠生。
        管 慎 三股绘南公次子,邑庠生。
        管赞王 四股,邑庠生。
        管相王 四股梦兆公第三子,邑庠生。
        管佐王 四股梦弼公第二子,邑庠生。
        管少闵 考名绍闵,四股梦仪公长子,廪生。
        管少武 考名绍武,四股梦仪公之第三子,邑庠生。
        管少轲 考名绍轲,字诚三,四股梦玺公之长子,邑庠生。
        管 鹏 四股大同公之孙,邑庠生。
        十二世
        管振响 大股仁公之子,庠生。
        管徽音 字文山。大股骏声公之子,康熙丙午科武举。
        管朝臣 字圣选。三股绘南公之孙,监生。
        管合义 字清凤,考名万军,朝臣二弟,出嗣,邑庠生。
        管韶音 四股梦兆公之孙,邑庠生。
        管音谐 四股佐王公长子,邑庠生。
        管音亮 四股佐王公次子,邑庠生,康熙十九年谱序作者。
        管音颺 四股佐王公第三子,邑庠生。
        管 殿 字肯堂。四股鹏公之子,邑庠生。
        十三世
        管 徵 字照九。大股徽音公之次子,邑庠生。
        管文德 字振修。三股,邑庠生。自逄戈庄迁律家村。
        管俊德 三股,邑庠生。
        管义才 四股,邑庠生。
        十四世
        管维潇 字清溪。大股徵公之第三子,监生。
        管维苹 字鹿音,耆寿,大股。恩荣八品顶戴。
        管瑞周 三股,监生。
        管有炜 四股,邑庠生。
        十五世
        管廷璞 字希玉。大股徵公之孙,邑庠生。
        管廷珲 字佩玉。大股维潇公之次子,邑庠生。
        管廷琮 字瑞玉。大股维潇公之第三子,邑庠生,道光二年谱序作者。
        管廷珷 字光玉。大股维潇公之第四子,邑庠生。
        管廷瑍 字采玉,考名廷瑶。大股维潇公之第五子,邑庠生。
        管廷乾 字万资。大股维苹公之长子,监生。
        管廷翰 字西园。大股维苹公之次子,邑庠生。以子云龙贵,赐封登仕佐郎;以孙侗贵,封奉直大夫。
        十六世
        管万里 字鹏程。大股廷璞公之次子,邑庠生。
        管绍龙 大股维潇公之孙,邑庠生。
        管魁元 大股廷珲公之子,邑庠生。
        管万青 大股廷琮公之长子,邑庠生。
        管万春 字民羲。大股廷琮公之次子,例授从九品。
        管万书 大股廷瑍公之子,武庠生。
        管云龙 字景瑞。大股廷翰公之子,附监生,任陕西宝鸡县虢川司巡检,吴堡县典史。以子侗贵,赐封登仕佐郎,晋封奉直大夫。
        管智远 字明遥。四股,佾生。
        十七世
        管 郃 大股,武庠生。
        管 郮 大股,万选公之子。字初封,有孝行,载县志。同治十年谱跋作者。
        管华南 大股。例授从九品。
        管 侗 字同人。大股云龙公之子,监生。盐提举衔,福建候补通判,敕授登仕佐郎,任福建邵武县水口巡检,台湾罗汉门巡检。军功以县丞升用,署南投淡水县(今台湾)县丞。
        管贵徵 大股,议叙七品。
        管清奎 二股,武庠生。
        管晖吉 字公孚,号云阁。三股,邑庠生。光绪二十九年谱序作者。
        管贵麟 三股,谱载“辛酉殉难”。查辛酉为一八六一年,捻军(长毛)来县东,杀人放火,骚扰百姓,百姓奋起抵抗。
        十八世
        管学源 大股。辛酉骂贼死。此处之贼亦应为“长毛”。
        管恩沛 字子然。大股,邑庠生。
        管恩久 字恒斋。大股,例授从九品。
        管恩长 大股,华南公之长子,监生。
        管蒙恩 字伯正,号少平。大股侗公之长子,监生。直隶(今河北)候补县丞,加六品衔。
        管益恩 字晋卿。大股侗公之次子。军功,八品衔。
        管复恩 大股。议叙从九品。
        管恩铭 字敬斋。三股,邑庠生。
        管恩覃 字孚斋,一字泽生。邑庠生。光绪二十九年谱序作者。据云民国间新修家谱木版即藏其家,因倭寇入侵,未及印刷而版毁于战火。
        十九世
        管正音 大股。辛酉骂贼殉难。贼者,捻军“长毛”也。
        管鸿义 字渐臣。大股恩久公之次子。例授从九品。
        管述祖 字友兰,号墨村。大股蒙恩公之子。圣庙齑奏厅蓝翎四品衔,迁逄戈庄。
        管家臣 名学礼,字修五。四股,诗礼堂启事。
        二十世
        管笃庆 字友斋,考名书贤。大股,余之高祖有庆公之兄。邑庠生。
        管琦庆 字伟臣。大股,例授从九品。
        其他尚有节妇烈女数人,因与时代不合未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6:59
九、 莫言家一支世系(列至廿四世)        莫言家属于高密管氏大股居河崖平安庄一支,自曾祖锦城公民国元年从管家苓芝迁来至今已近百年(同时迁来者尚有锦藻公一家)子孙繁衍,居然大家矣。现将我支世系据家谱整理于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0
附录之一
        十、高密管氏名人传记
        之一
        管师仁,字元善,浙江处州龙泉人,熙宁六年(1073年)中进士第。初任沧州教授,深受学子爱戴,任满,以德才兼备召为广亲,睦亲宅教授。(按:“广亲”“睦亲”两宅均为宗学,景佑二年,分宗学为南、北两宅,北宅为“广亲”,是秦王即太祖胞弟延美后之子弟所处;南宅称“睦亲”,为太祖太宗后之子弟所处。)后通判澧州(今湖南澧县),又出知邵武军(今福建邵武),任内政绩卓著,朝廷考核为第一,旋升至建昌军(今江西),所至力行教化,多有善政。《江西通志·名宦》有传,谓“人戴其德,为立生祠”。擢右正言,左司谏,“论苏轼、苏辙,深毁熙宁之政,其门下吏部员外郎晃补之辈不宜在朝廷,逐去之。在京滥员并裁”。又言“河北滨、棣诸州岁被水患,民流未复,租赋故在”,致使军士饥寒,百姓匮乏之情状,奏“请悉蠲减以绥徕之”。帝纳其言,河北一带灾民渐次归农,“方赖其赐”。迁起居郎,又升中书舍人,给事中、工部侍郎。当时吏部下属“选曹吏多挠法为过”,朝廷命师仁暂摄其事,主吏部。师仁授命,“发其奸,抵数人于罪”严惩了贪官,僚属震摄,“士论称之”。改任吏部侍郎,进升刑部尚书。崇宁三年(1104年)又诏师仁兼领重修神宗皇帝玉牒(皇家族谱),审阅哲宗皇帝玉牒。
        大观初年,授枢密院直学士,以此衔出知邓州(今河南邓县),兼西南路按抚使,未行,改知扬州兼淮南东路兵马钤辖。辞行时,徽宗问边防之事,师仁条陈甚详,并献“定边策”。
        当时辽、夏二国修盟,觊觎中原,辽遣使要宋归还曾被金占领已被宋防守的土地,边关震动。朝廷急调师仁为定州(今河北)安抚使(一曰“知定州”),措置防边。宋自澶渊之盟,“时承平百余年,边备不整,而辽横使再至,为西人请侵疆,朝廷诏师仁设备。”师仁到任,即精选士卒,下令增陴浚湟,善葺甲胄,储备粮草。僚吏们当时都很害怕辽国,不知所措,而“师仁预为计度,一日而举众十万,转盼迄成,外间无知者。”为了麻痹敌人,师仁“日与宾客燕集,以示闲暇,使敌不疑。”辽使入境,见军容甚整,大为惊愕,至京师,再不敢复言请地事。徽宗手书褒奖,曰“有臣如斯,朕复何忧。”召为吏部尚书。大观三年(1109年)四月十五日,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在朝廷的授职文书(制)中赞扬他“智周事物,学洞古今。有猷有为,允文允武。甲兵不试,边境以宁。入为天官,益隆时誉。”两个月后,身体染病,力辞同知枢密院事,拜资政殿学士,佑神观使。六月甲戊卒,享年六十五岁,赠正奉大夫,封南阳候。世称“名宦”。
        见《宋史卷三五一·列传一一0》、《宋史·宰辅表》、《两浙名贤录》。
        之二
        管师复,管师常兄弟皆从北宋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胡安定(胡瑗)先生为师,有盛名,世称“二管”。师复长于诗,隐居不仕。仁宗闻其名,召至京城,问:“卿诗所得如何?”师复答曰:“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仁宗称其才,赐官,辞不受,辞归故里,所著有《五经要义》、《读诗管窥》、《白云诗稿》传世。《中国人名大辞典》曰:“师复仁勇好义,陈襄门人,襄讲学仙居,师复为都讲(主讲)。”学者称其为“卧云先生”。《宋史翼》、《两浙名贤录》均有传。
        管师常,自号“白云翁”。《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师常履行贞固,精经术,继兄为陈襄都讲,容止庄谨,自律以劝人。又从胡瑗学,益留心民事,适于时用。” 熙宁元年(1068年)诏举逸民,有司以师常荐。三年召试舍人院,赐进士第,授校书郎,为太学正。后调江宁府上元知县,对青苗法与察访使抗论,辞官,至安州应城,少息僧庐,忽一朝瞑眩,问其子希旦曰:“早晚?”希旦曰:“午矣。”起摄衣冠,索纸笔书曰:“吾年四十九,四大不相守,寄语同道人,日轮射半斗。”徐置笔,就枕遂逝。
        管师复诗四首
        其一 福州白云堂
        入寺层层百级梯,野堂曾与白云齐。
        平观碧落星辰远,俯瞰红尘世界低。
        其二 客中思归
        双眉闲锁一天愁,名利缘何苦逗留。
        时运不逢文运盛,异乡空忆故乡遊。
        芭蕉雨滴琼阶夜,梧叶风摇金井秋。
        寒已到今衣未到,归心遥寄锦江头。
        其三
        夜窗风雨独花寒,一纸家书数遍看。
        堂上老亲头已白,秋来连喜报平安。
        其四
        周遭池馆历平川,门枕山弯水底村。
        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
        松筠翠合垂冬夏,猿鸟声齐奏晓昏。
        最好诗余无个事,直将谈笑对清樽。
        之三
        管鉴。字明仲,龙泉东后甸人。生卒年月不详。工诗,有《养拙堂词》一卷传世。今人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曰:“其父管泽(高密谱为管深),官江西常平提干(全名为‘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司干办官’)。鉴靠父之功绩荫授此官,于是举家自龙泉迁居临川(今江西抚州)。乾道间任建宁府通判(载《福建通志》),淳熙十三年(1186年)以佐湖南统帅平剧盗有功,提升为广东提刑权知广州兼经略安抚使。十四年改任广东转运判官(载《广东通志》)后任泰宁知府,又以奉直大夫知广西全州,广西提点刑狱(载《广西通志》。)任职时多著政绩,在湖南时,发动民众浚河疏池,灌田一万六千顷,免彬州和籴,新建石鼓书院,在广东时减免湖、惠七郡丁租,建广安宅,买田给南迁士大夫不能北还者使用(载《江西通志》)。”
        管鉴为南宋一大词家,其词作清丽和婉,属婉约派词家,为历代词学者所推崇,其词作被选入《唐宋名贤百家》、《永乐大典》、清代朱彝尊的《词综》、万树的《词律》、王鹏远的《四印斋宋元三十一家词》等。《全宋词》录其词六十八阙。
        管鉴,娶赵氏,系宋宗室赵善良之长女,太府赵少卿赵汝谊之姐。生三子六女,长子管湛、次子管淇、三子管洪。(高密谱洪、浩皆为师仁之子)。五婿:忠翊郎赵彦逯、将仕郎吕浩、进士游仲钧、国学进士张椿、将仕郎赵崇俊。鉴妻赵氏于淳熙七年九月丁丑日终于家。
        管鉴词一首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之四
        管湛,字定文,系管鉴之子。《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管湛,师仁后,侨居临川。累官广西提刑,兼经略安抚使,区处横山罗甸(横山在广西,罗甸在贵州)两处边防,蛮人帖服。三迁至大理少卿。有《定斋类稿甲乙集》。嘉定六年,(1213年)由广西转运判官授直秘阁知静江府(载《广东通志》),累官至金部郎中(《江西通志》)。”
        之五
        管浩,字元洸。按:龙泉谱为管辐十四世孙,是管庆河十二世孙,其曾祖管椅因避寇从龙泉迁浙江天台,后到黄岩东洋长浦居住。浩在明洪武十七年三月以管钧所纂修之《龙泉管氏宗谱》为依据,编纂了《黄岩东洋长浦管氏宗谱》。此人与高密谱中之管浩非一人也。
        之六
        其它同名者:
        管镇,宋朝人,通判。
        管洪,宋朝人,嘉兴府通判。
        管槐,宋朝人,武校尉。
        之七
        管嘉祯,字吉甫,号鹤渠,明代高密北隅(今高密镇)人。三股惠祖之孙。父九云,贡元,曾任镇江府(今江苏镇江市)、开州(今河南濮阳市)学正。
        管嘉祯在兄弟八人中居长,好学、博闻,嘉靖元年(1522年)中举人,次年联捷癸未科第三甲第192名进士。该科共取410名,其中一甲3名,二甲142名,三甲265名。状元为浙江慈溪人姚涞(字维东),探花即大名鼎鼎的徐阶。管嘉祯成进士后,授广宗(今河北)知县,改无锡(今江苏)知县。广宗在河北南部偏东,属左黄河冲积平原。无锡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贯通全境,素称“鱼米之乡”,两地均为富庶之地。管嘉祯在两任知县上,为政廉明,毫不涉私,在考核中均称卓异,因而被擢为吏部文选司主事。该司掌管吏班秩、升迁改调等事宜,并赞助尚书做具体工作。任满回乡。《高密管氏家谱》上说他“廉明谨饬,无敢干以私者。”意思是说管嘉祯为官廉明谨慎,勤于政事,没有人敢求他办私事。最近(2004年12月)无锡市蠡湖街道青祁村发现了他在无锡知县任上(嘉靖五年二月)立的一通碑,碑文为他亲笔,要乡民“劝善惩恶”,“建社仓积粟以备凶荒”,可见其廉政爱民之心。
        管嘉祯有文名,工书法,在乡里甚有声望,因此当他辞世之后,名字被崇祀于乡贤祠内。
        其二弟嘉福亦为进士,五弟嘉谟、六弟嘉儒、七弟嘉行均为秀才。管嘉祯有二子,长曰懋光,次曰懋元,皆秀才。
        之八
        管嘉福,号砺山,嘉祯之二弟,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乡试中举,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中第三甲第121名进士。本科共取403名,其中一甲3名,二甲105名,三甲295名。是科主考为礼部尚书徐阶。该科高密人李邦魁亦中进士。
        管嘉福有文名,工书法,尤善楷书。官至台州府(今浙江)同知。台州府地处浙江省东南部,背山、面海,素有“鱼米桔乡”之称。同知系知府的佐官,分掌督粮缉捕、海防、江防、水利等事务,分驻指定地点。
        管嘉福于此服官之后,即告归乡里,居家恬淡,嗜学勤劳,有一椽茅屋,三径清风之风。
        管嘉福娶李氏、刘氏,有四子:长曰一元,次曰二元,三曰三元,幼曰起元。其幼弟管嘉乐谪孙管嗣仲,字魁吾,崇祯壬午科武举,壬午守城有功,事迹载县志《全城记》。
        之九
        管谟业,笔名莫言,以笔名行于世,现就职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社,国家一级作家。
        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七日(农历乙未年正月二十五)生于高密河崖乡平安庄,一九六七年小学肄业,务农。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应征入伍,先至黄县总参谋部,后至河北保定,再至北京延庆。一九八二年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提干。一九八一年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后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再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作品有《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有文集十二卷。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受到各国读者欢迎,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现居北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0
十一、古今管氏名人录        周 春秋
        管叔鲜,周文王第三子,武王弟,周公兄。名鲜,封于管,故称管叔鲜。与弟蔡叔度,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鲜与度流言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避居东都。后成王迎周公还,鲜、度惧,乃挟武庚叛。王命周公讨平之,杀武庚,鲜亦被诛。
        管至父 春秋齐大夫。齐襄公时,与连称一起作乱,襄公遂被弑。
        管 仲 春秋 齐 颍上人。名夷吾,字仲。(此本史记管晏列传;据《四书逸笺》引陈心叔名疑云:“管夷吾字仲,其父名山,亦字仲。” )亦作敬仲,敬,其谥也。少与鲍叔厚,常曰:“吾与鲍叔分财多取,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谋事困穷,不以我为愚,知时不利也;三仕三退,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三战三走,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鲍叔释而进之,遂相齐。作轨里连乡之制,使士农工商各异其业,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寄军令于内政,攘戎、狄,尊周室,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管 修 春秋 楚大夫。仲之后。以贤称。白公胜作乱。杀修。叶公子高闻而讨之。
        汉 · 三国
        管 敢 为李陵军候。陵以五千人入匈奴。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救。陵遂败。
        管 輅 (209-256) 三国魏 平原人。字公明。年八、九岁便喜仰视星辰,及成人,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微。体性宽大,每欲以德报怨。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椽。正元初为少府丞。自知不寿,当终于四十七八间。果四十八而卒。
        管 宁(158-241) 三国 魏 朱虚人①,字幼安。与平原②华歆、邴原相交,游学异国,并敬善陈寔。尝与歆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观之,宁与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时黄巾之乱,至辽东,往见太守公孙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旬月而成邑。遂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非学者无由见。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黄初中浮海还,文帝时、明帝时以为光禄勋,并辞不受。正始初卒。著有《氏姓论》。
        管 统 三国 魏初仕袁绍,为东莱太守。后袁谭更以为乐安太守。谭破,诸城皆服,统守乐安不下。曹操命王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忠臣,因解其缚使诣操,操悦而释之。
        注:
        ①朱虚:今临朐东南。
        ②平原:今平原西南。
        管 承 农民起义领袖。《三国志·魏书·武帝记》:“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①,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
        注:①淳于县,属北海国,故城在今安丘县东北。
        管 亥 黄巾起义首领,据北海,为孔融所破。
        隋·唐·五代·宋
        管 革 唐赵人。少好道,往来赵魏间。后随张果游恒山,结庐山中。后不知所终。
        管 迥 五代汉人。汉球守郡时,辟为判官。及汉球卒于汴,迥在州未之知。一日忽谓所亲曰:太保遣人召我。遂沐浴新衣冠。无疾瞑目而终。
        管师仁 (见前)
        管师常 (见前)
        管师复 (见前)
        管 湛 (见前)
        管 及 宋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谪官宜州,亲知绝迹。时及为宜州理曹,不避权势,与庭坚交游甚密。庭坚书“折桂亭”三大字贻之。且谓之曰:“君家积庆,后必有登进士科者。”后其言果验。
        元·明
        管如德 元黄陂人。仕宋为江州统制,至元中以城降。先是如德尝被俘,思其父,间道南驰,被获。如德引械击杀数十人,破械南走,间关万里达父处。比入鄞,世祖嘉之。后从丞相阿术南伐,为前锋,累立战功,迁江西行尚书省左丞。卒谥武襄。
        管道升 元 吴兴女子。赵孟頫妻。字仲姬,一字瑶姬。天姿开朗,德容俱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善画墨竹兰梅,笔致清丽。尝手书《金刚经》数十卷以施名山。又奉旨书《千字文》,帝敕太工玉轴收藏秘书监。封为魏国夫人。享年五十八。
        管一德 明 常熟人。字士恒。万历举人。著有《世家考》、《沥阳集》、《经传子史参同》、《四书闳览》、《诗经闳览》。
        管 璋 明 安福人。字相器。成化举人。历乐清、谷城令,俱有政绩。比归,囊无长物。两邑皆祠祀之。
        管应律 明 咸宁人。字正之。於书无所不读。举万历进士,官元城、泗水等县令,仁政茂著。著有《南游草》、《偶然草》等集。
        管 鲸 明 陕西咸宁人。字文化。读书养亲,不求仕进。周恤贫困,有古义士风。又以工书名於时。
        管 楫 明 陕西咸宁人。字汝济,号平田,又号作木山人。正德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以治闻。忤严嵩,辞疾家居二十年。文徵明尝书画平田草堂、杜曲山房二图并以贻之。有《平田集》。颇沿七子之派。
        管志道 明 娄江人。字登之。隆庆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疏陈利弊九事。忤张居正,出为分巡岭东道,以察典罢官。有《孟义订测》。《问辨牍》。《从先维俗议》。《觉迷蠡测》。
        管良相 明 乌撒卫指挥。为人慷慨负奇节。天启初樊龙等反于四川,巡抚李橒召与筹军事。良相策安邦彦必反,佐橒为固守计。逾月,邦彦果反,围其城,良相固守不下。久之,外援不至。城陷自缢死。
        管宗圣 明 余姚人。字霞标。宗良知之学。为人孝友忠亮,言动必准于礼,乡人多化之。少保孙鑛始与宗圣为文字交,既从讲圣学,叹曰:向嗜读左国秦汉百家书,先生为我洗尽矣。崇祯间,祁彪佳荐於朝,诏徵不起,卒。
        管时敏 明 松江华亭人。初名讷。以字行。洪武中以秀才徵,拜楚府长史,任事四十余年。忠诚谨恪,始终如一,年七十致仕。王留居武昌,禄养之终身。所著《蚓窍集》。春容淡雅,多近唐音。
        管朝用 明 祁阳人。父早死,事母至孝。母病经年,日侍汤药,非手调不供,非口尝不进,历寒暑不倦。
        管思易 明 鄞人。字原理。永乐进士。授刑部主事,持法平恕。奉命使湖广辨疑狱,释系囚,全活甚众。时有囚罪不应死,尚书吴中以私憾论死,思易争之,不听,竟杀之。乃叹咜愤惋,感疾而卒。生平有至行,临财廉,事亲孝,与人不为依阿,人皆惮之。
        管 贞 明 字清源。洪武进士,授阳谷县丞。寇至,贞危坐堂上,骂不绝口,遂遇害。
        清
        管 同 清 上元人。字异之。道光举人。少负经世志,不守章句学,尝从姚鼐学古文,有所论述,简赅清邃,皆通达政体,深切时弊。著有《因寄轩文集》、《七经纪闻》、《孟子年谱》、《文中子考》、《战国地理考》、《皖水词存》。
        管嗣复 清 上元(南京)人,同子。字小异。性仁勇,博雅好经术,能文章;又研算学,窥代数微积之略。遭兵乱,死吴中。
        管干贞 清 武进人。字阳复。号松崖。工画。乾隆进士。累官漕运总督。在任七载,以清节著。遇当纠劾,虽要人无所顾忌。坐事夺职。
        管世铭 清 武进人。字缄若,号韫山。乾隆进士。由户部主事累迁郎中,授御史。工制举业,从游之士甚众。尤精诗古文,深於经术。有《韫山堂诗文集》。
        管希宁 清 江都人。字幼孚,号平原生。涉猎诸史百家,旁及金石,尤究心书画。有《就懦斋诗集》。
        管绳莱 清 世铭孙。字孝逸。官知县。长于诗古文辞,有《万绿堂诗文集》、《凤孙楼词》。
        管 晏 清 绳莱子。字敬伯。官河南知县,署运河厅同知。历参左宗棠、阎敬铭戎幕。所著诗文多亡佚,存者有《山东军兴纪略》。
        管 乐 清 晏弟。字才叔。诸生。候选训导,与晏齐名,纵谈豪饮,所至诸巨公争相延致,以幕客终老。身后仅遗文稿古今体诗二百余篇、日记数册。
        管 棆 清 武进人。官宗州知州。有《据梧诗集》。
        管庭芳 清 海宁人。字芷湘。喜钞书,专研目录之学。撰有《海昌经籍著录考》。
        管遹群 清 武进人。字兆钱,号椒轩。道光进士,官至浙江巡抚。尝言理繁如治丝,惟静可以解纷。又以南人脆弱,思复明戚继光军制以振起之,未及施行,以暴疾卒。
        管礼耕 清 元和人。字申季。岁贡生。长於训诂。著有《操牧斋集》。
        管 筠 清 钱塘女子。字湘玉。陈文述妾。文述负官帑钜万,筠脱簪珥偿之。后以为继室。性悦禅,工画佛,所居曰小鸥波馆。著有《小鸥波馆诗集》。
        管 珍 江苏武进人,清代画家。字阳复,号松崖。乾隆年间翰林,官至漕运总督。工花鸟,得恽寿平真髓,尤善设色牡丹。有《松崖集》传世。
        管 声 浙江瑞安人,清代书法家。工书,以风韵胜,学欧、赵。有名于当时。
        管廷祚 上海嘉定人,清代学者。同治元年举人,工诗,豪饮,善书法,曾任泰州学正。
        管廷献 字士修,号石夫。山东莒县小窑村人,与高密管氏同族同宗。于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科乡试中举,出仕。光绪元年(1875年)癸未科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京兆尹。以直声震朝野,致仕家居,享年69岁。著有《梅园诗文集》。
        管廷鹗 字士一,廷献三弟。光绪二年(1876年)乙亥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充湖北乡试副考官,任山西学正,河南、陕西正考官,历任国子监、大理寺卿,署察院副都御史。一生从事学政,提倡“以为政颁行,务在循名核实,因请政务处,明定赏罚”。“学堂新立”,“学政有成,予以仕进,学艺有成者,果能独创新成……”。为官三十年,不尚结网,不通声气,绝迹津要,官到副宪,年五十四卒署任。著有《晋轺吟草》、《党门集》、《风山诗钞》六卷。
        管廷纲 字季张,号澹园。廷献二弟。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在广西做官,“减税恤商,商人大和,收入转溢……”。后任省警总巡,“逮捕匪首康阔珠,擒其党羽,又捕大族通匪者数人轩诸法,全境肃然。”自云,‘吾不敢姑息以养奸,亦不忍多杀以邀誉’,时称“良吏”。任满后迁东兰州,赴部引见,中途闻国变,遂回籍。宣统元年(1912年)卒于乡,享年五十四岁。
        管象颐 字养山,号梅痴。廷献子。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员外郎,本部参议,在任“清理各省财政”。充江南财政监理官。民国既建,被选为众议院议员,赴山东、陕西治水、放赈。自捐款万金,以善为乐。卒年六十一。
        管象晋 字康锡。廷俊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安徽知府。享年五十二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1
近、当代        管 平(1895-1967年) 江苏吴县人。画家管念慈之子,古琴学家。曾先后受教于九嶷派杨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川派秦鹤鸣等著名琴家,并采撷民乐之长,有所创新,自成一格。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潜心发掘古代琴曲及打谱,率先为琴曲“广陵散”、“幽兰”、“离骚”、“大胡笳”等大曲打谱。所奏琴曲“流水”被美国录入太空探测器。著有《古指法考》。亦工画人物。
        管松涛 (1902-1966)原名管之山,巨野县田桥乡邹官屯村人。早年参加东北军,曾任连长、副团长。1931年冬,在天津经石又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山东滨海军区独立旅参谋长、辽宁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师长,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参谋长。回国后任高级炮兵学校副校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1957年6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5月1日病逝,终年64岁。
        管大同(1913-1981)笔名纪衡、同明、亦同等。山东潍县人。1935年考入中国大学经济系,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社联中国大学小组负责人和北平学联常委。“七·七”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历任寿张县抗日政府县长,平原纵队副司令,党总支书记,八路军泰西第六支队副司令,北平军调处执行部黄河小组中共代表,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共代表,该会驻天津代表,华北财办出入口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济南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党组成员、外资企业处处长、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国务院财贸党委委员和国家机关党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等。主要著作有《过渡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管致中 电子学教育家,1921年1月生,浙江富阳人。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5年回母校任电机系助教。1947年后历任国立南京大学电机系讲师,南京工学院和东南大学无线电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先后担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南京工学院教务副部长、无线电系副主任、副院长、院长、院务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校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94年离休后,任东南大学老教授协会会长。1980年起,曾先后被聘为国家教委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员、组长及主任委员。他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员,国际IEEE高级会员,曾为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电子学会理事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江苏省人大代表。
        管纪文 男,1934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吉林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他在代数数论、自动机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方面有所建树。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管 德 1932年6月出生,北京市人,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曾任沈阳飞机设计所副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航空工业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他是我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曾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对歼八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航空工业部新机首飞一等功。
        管晓宏 清华大学教授,自动化系系主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特聘教授。制造系统国家实验室主任,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网络化系统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管文蔚 1904年生于江苏丹阳。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入党。在大革命时期投身党的白区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率部队转战大江南北,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文革前任江苏省副省长,1993年病逝于北京。
        管惟炎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低温物理学家。江苏如东人,1951-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3-1957年先后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梯佛里斯大学物理系和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习至毕业。1957-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作研究生。196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还任中国物理学会秘书长、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物理学报》副主编,《低温物理》主编。
        管梅谷 原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后调上海工业大学任校长。
        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管贺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制作。
        管卫强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制作。
        管 彤(女)上海人,生于北京。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管 波(女)辽宁人。著名京剧演员,荀派传人。
        管宗祥 山东人。著名电影演员。
        管 虎 宗祥子。著名电影导演。
        莫 言 原名管谟业,国家一级作家,作品有《红高梁》、《丰乳肥臀》等。
        结 论
        通过上述研究考证,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管姓不管是起源于文王第三子叔鲜,还是出自穆王姬满,都是出自周文王之姬姓,可上溯至黄帝,是真正的炎黄子孙。
        (二)江、浙、赣一带管姓,大部为唐、五代或宋时自山东潍坊一带南迁者。而山东之管姓,认管仲为始祖,应该是符合事实的。
        (三)高密管氏原籍即高密一带,后自江苏一带迁回故土,与诸城、莒县等地管氏皆为同宗。
        (四)高密管氏出于管师仁亦当可信,但《高密管氏家谱》恐有谬误之处,因年代久远,在所难免。
        (五)管姓崇文而不尚武,重文学崇儒术,其名人多学者、文人。如讲习《诗》、《书》的管宁,精于《易》算的管辂,诗人管师复,词人管鉴,女画家书法家管道升(嫁赵孟頫),散文家管同,作家管谟业(莫言)等。
        (六)管姓乃交友典范,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管宁与华歆的割席分坐都是交友典范,名垂青史。
        (七)管姓为官者多能吏廉臣。以管仲为代表,宋之管师仁、管湛,明之管时敏、管嘉祯、管嘉福,清之管廷鹗,今之管文蔚等皆政绩卓著。清正廉明之士,重学问,有政声,任满回乡,少有恋栈贪墨者。
        (八)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家族中往往是父祖学而有成,则子孙、兄弟亦皆博得功名在身,有的连绵数代,兄弟连芳,父子折桂,成为佳话。这里面固然有遗传因素,家庭教育、互相影响应是重要原因,不可忽视也。望管氏子孙严整家教,务使子孙成才,以发扬光大家族的优良传统,为国为民做出更大贡献。
        高密管氏家谱旧序
        管氏之姓,其始乃文王子叔鲜,受封于管,以国为氏,今郑州管城是也。以至世远族繁,散处郡邑,在在有之。自周之后,若齐之管仲、楚之管修、汉之管宁、管辂,亦皆出于周。以谱牒失传,不敢妄认,姑就所传而闻者志之。宋时纯祖居胶东,以孝经教授乡里,人呼为“教读先生”,善楷书。生二子,曰奉、曰材。迁海州,为海州涟水军伍卒,材务农渔海以充军用。未几,迁浙江处州龙泉县,为龙泉管氏。旁支仍居胶东。奉生二子,曰师复、曰师常,隐居不仕。材生二子,曰师仁、曰师礼。师仁崇宁间举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召为吏部尚书,大观间,累官枢密院直学士,以奏议忤权幸,罢。师礼知江陵县。师仁生三子,曰洪、曰浩、曰深。洪以恩授龙江提举;浩有才识,以杂科任临淮县尉,未几,以疾归。生一子,曰大方。高宗南渡之时,徙居海州,族人之在龙泉者尤多。深生一子曰鉴,调江西常平提干,乃家临川。后金侵疆愈急,大方又渡江,居丹阳。教其子国信曰:“管氏谱牒,当固藏之,异日有北还之理,祖宗之陵,在齐之东界,不可迷也。”国信闻之,相涕泣曰:“谨依教命。”国信生五子,曰镗、锪、镛、镇、锴。越四五年,又迁海州。家属虽多,无生活之计,以镇习鞭锤之术,乡里昼夜有劫掠者,辄护卫之,财货得三分之一,故乡里依仗焉。镗生二子,曰熙光、熙烈。熙烈少有大志,知州事,举为屯田官,屯田绝无怨尤者。又迁海州都税大使。熙光易贩于江淮,二十年间,蓄积有数千金,家业颇振,人号为海州大户。熙烈生四子,曰植、槐、松、榛。金陷涟水军,槐、松、榛皆为金所获,独植无恙。及四月,元兵至瓜州,植适贩海实及闽府果,因以进偏师,得授沭阳主薄。后元兵大陷江淮军,举家失散,植殉节坠井死。有二子,曰夔、曰政、,抱父骸瘗于沭阳之髡柳西岗。政以谱牒藏衣袂中,谋北归。复居海州。娶陈氏,生二子,曰盛、曰隆。元军往来淮泗间,南北摽掠,殆无虚日。于是父子遂北归,流落于高密县南王柱社,未几,又迁掌家庄社,务农业。自是而乱亡之祸少息矣。吾族旁支仍居海州。隆生二子,曰克勤、克礼。克礼生二子,曰士谦、士能。士谦方十余岁,学书算来县,娶孙氏,迁于县之东鄙。又居县之东门外街北。士谦生四子,曰思忠、思敬、思义、思声。思忠以病疲,思义、思声无子。思敬娶栾氏,生一子曰贤,务农守分,乡里称为忠厚长者。以上皆思敬祖在元时序焉。后之有志者,当以此志之,无使或失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2
附录之四 关于管师仁的有关史料        (一)、《宋史》管师仁传
        管师仁,字元善。处州龙泉人。中进士第。为广亲睦亲宅教授。通判澧州,知建昌军。有善政,擢右正言左司谏。论苏轼苏辙,深毁熙宁之政,其门下士吏部员外郎晁补之辈不宜在朝廷,逐去之。河北濵棣诸州,岁被水患,民流未复,租赋故在。师仁请悉蠲减以绥徕之,一方赖其赐。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工部侍郎。选曹吏多挠法为过,师仁暂摄,领发其奸,抵数人於罪,士论称之。改吏部,进刑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邓州,未行改扬州,又徙定州。时承平百余年,边备不整,而辽横使再至,为西人请侵疆。朝廷诏师仁设备,至则下令增陴浚湟,缮葺甲胄。僚吏惧,不知所裁。师仁预为计度,一日而举众十万,转盼迄成,外间无知者。於是日与宾客燕集,以示闲暇,使敌不疑。帝手书诏奖,激召为吏部尚书。俄同知枢密院。才两月,病。拜资政殿学士,佑神观使。卒年六十五。赠正奉大夫。
        (二)、加升管师仁枢密院诰
        敕朕惟致治之原,实总兵之要,折冲万里,制胜四夷,我图其人,肆颁显命。中大夫试吏部尚书,轻车都尉、南阳县开国子,食邑六百石,赐紫金鱼袋管师仁,智周百物,学洞古今,有猷有为,允文允武。顷者,朕始亲于机政,尔荐历于清华,逮分定武之符,克著元戎之绩,甲兵不试,边境以宁。入掌天官,益隆时誉,蔽自朕志,进贰枢机,朕命惟休,往其祗服,可特授宣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南阳郡开国侯,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勋如故。
        大观三年四月十五日诰
        (三)、管师仁谢升枢密院秩表
        伏以天府旧臣,际风云之庆会,瀛州高选,依日月之光华,宠渥自天,震惊无地。臣切谓子房明哲,方堪帏幄之运筹;安石雍容,始副庙堂之重望。苟仅取乎充位,适贻讥于旷官。如臣者,章句陋儒,草莽下士,言不足拾遗而补阙,学不足以致君而泽民,误辱主知,屡承清问,已遂攀鳞附翼之愿,又步行鵷振鹭之班。揣已何堪,蒙恩有自,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圣由天纵,德本生成,乾开坤闢,定万古之规模;日照月临,膺兆民之归仰。初向心于黄屋,待俛念于苍生,置酒未央,陋繁文于汉祖;问安内竖,追大孝于周文。任官惟用旧人,虚已聿咨于谠论。遂令微贱,骤历清华。臣敢不竭蝼蚁之微衷,效犬马之补报。稽周宫六典,往迓太平,听嵩岳三呼,恭祈天命,谨具表以谢。
        (四)、加赠师仁曾祖庆河太子少保诰
        敕朕绍胜先烈,临制万邦,惟时政事之基,实赖股肱之助,敷求一德,共守太平。乃眷登延,方隆属任,宜追崇其所自,以大慰于厥心,爰锡恩章,远喻再世。具官某,故曾祖庆河,潜德晦善,在约弥充,积厚流光,启佑来裔,粹然德器,简在朕心,擢赞枢庭,时望允惬,念切原始,讵可弥忘,保于春宫,是推异数,尚其幽冥,亦克知歆,可特赠太子少保。
        (五)、加赠师仁祖文瓒太子少傅诰
        敕朕惟昔庙祧,诸候惟五。盖种德之厚,则泽之所流者长;致位之崇,则恩之所及者远。礼惟其称崇,岂惟私眷。言辅政之臣,追嘉三世之祖。揆于古制,允合大中。具官某,故祖文瓒,明允笃诚,业履惟茂,迹虽晦而闻则显,善既充而庆有余。惟时文孙,蔚为邦彦,特进于国论,师言允谐,及祖之恩,厥有成宪,春宫之秩,传位甚隆,尚期有灵,亦克膺此,可特赠太子少傅。
        (六)、赠少傅公夫人叶氏吴氏诰
        敕朕惟尊祖之仪,学士大夫之所同,而进位于朝,崇卑有间,故追命之典,远近以殊,盖非道德之隆美,曷克致身于近弼。则夫褒其所自,是宜异于庶工。师仁故祖母叶氏吴氏,柔顺静专,得于所性,幽閒淑善,宜于厥家,庆钟乃孙,实辅予治肆,亦封于大郡,以增贲于幽窀,尚期淑灵,膺此休宠。叶氏可特赠齐安郡太夫人,吴氏永阳郡太夫人。
        大观三年四月初五日诰
        (七)、加赠师仁父大忠公太子少师诰
        敕教忠之训,服于能仕之初;显亲之心,遂于扬名之后。眷予爱弼,褒厥前修。师仁故父,通议大夫,綷美中涵,惠和外畅,积仁之报,及嗣而昌,为时真贤,登赞机务,嘉尔有子,稽于国章。进贰春宫之帅,是为不次之宠。尚期幽冥,克享兹荣。可特赠太子少师。
        (八)、加赠大忠公夫人周氏季氏诰
        敕考慎杰才,延登政路,大阐褒崇之典,以增闺阃之荣,眷念其亲,永怀弗汨,宜伸愍锡,用慰孝思。师仁故母信安县太君周氏、缙云县太君季氏,嫔于令人,厥有懿德。惟时息子,进翊百枢,善庆所种,王室是赖。褒崇之数,肆举旧章,改疏嘉郡之封,遂正小君之号。淑灵不泯,共服朕恩。周氏可特赠信安郡太夫人,季氏缙云郡太夫人。
        (九)追封枢密夫人余氏诰
        敕朕祗循前宪,优遇大臣,登延之初,褒逮家室,永言厥配,弗遇兹荣,人臣所悲,恤典宜厚。师仁故妻崇德县君,改封永嘉郡太君。余氏婉娩淑质,幽闲令仪,嫔于高门,遭会不淑,日月云迈,懿范若存,改疏嘉郡之封,遂正小君之号,尚期未泯,服此宠章。可特赠永嘉郡太夫人。
        大观三年四月十五日诰
        (十)管师仁资政殿学士诰
        敕朕考慎弼臣,延登右府,简折冲之宿望,资经武之宏才。谋图厥任,忠贞靡已,曾未亲于执政,乃屡抗于曩封,爰锡命书,始绚诚恳。师仁禀资端亮,迪德忠纯,学足以知先王之言,才足以周当世之务。肆予缵服,召寘近严,中外洊更,休有绩用,顷由师阃,擢长天官,居然声实之隆,嘉乃猷为之懋,进陪枢筦,允叶佥言,兹遽爽于节宣,方少须于瘳复。而乃躭词荐贡,确请莫回,勉从摄眷之私,载衍优隆之盛。数升华秘殿,须使真词,併尔眷怀,益昭体貌,往绥寿祉,茂封宠光。可特赠依前朝请大夫,充资政殿学士,佑神观使,勋封食实如故。
        大观三年六月十二日诰
        (十一)、资政殿学士管师仁谢表
        伏以窃禄朝行,愧谫能之无取。置身文馆,又渥命之诞,敷于盟感,以惟深思,称报曷已。臣伏念斗筲下士,翰墨庸才,谋猷无补衮之能,思藻乏演纶之妙,遭圣神之揆乱,尝嘉宠于帏幄,属天造之兼容,遂荐更于清选,谬庸奖拔,莫效驰驱,兹盖伏遇
        皇帝陛下,德洽舜文,功崇汤武,当驰武张文之日,为经邦论学之图,乃建乃文,乃延硕德,于以丝纶乎?至道于以黼黻乎?皇猷遂令参佐之微,兼取高华之选。臣敢不上思圣泽,益励愚忠,非道莫陈于前,誓勉输于忠敬,归美以报其上,庶不负于初心,谨奉表以谢。
        按:上述资料,应该是真实的。可知管师仁曾祖为管庆河,祖父为管文瓒,祖母为叶氏、吴氏,父亲是管大忠,母亲是周氏、季氏,而其去世的夫人是余氏。可见高密谱的说法有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2
附录之五 现存世之管氏家谱        天下管姓,以江浙、山东为多,江西、安徽、湖北、湖南、东北、陕西亦有之。现存世之管氏家谱,从上海图书馆存书目录及网上查询,可知有如下数种:
        (一)、《如皋管氏宗谱》始迁祖管重和,元至正十七年自常州迁如皋之掘港场。谱为丛育才等主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铅印,共二十册,现存上海图书馆。
        (二)、《如皋管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时管惟一主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铅印二十册,存南通图书馆。疑与前同。
        (三)、《云阳管氏宗谱》,一世祖管御,北宋仁宗时自山东青州渡淮,先寓维扬,后徙洪州。元丰二年,其子管炬卜居丹阳永济乡之管山,后世遂奉其为始迁祖。管亨裕主修,现存上海图书馆。
        (四)、《云阳管氏宗谱》六卷。明万历五年(1577年)邵南公始修,此为第十二修,清管贞茂主修,道光七年(1881年)永思堂活字本六册。现存历史研究所。
        (五)、《吴县管氏家谱》,旧籍山阳(江苏淮安),宋靖康之乱徙苏州城东之东河。一世祖管进,始迁祖为进之五世孙管文正。明成化间迁邑之平江里龙潭上,又治宅于管家园。管礼秉纂修,有明陈鹤撰序,吴昌硕题书名页,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二册,现存上海图书馆。
        (六)、《吴县管氏家谱》,光绪十八年抄本,一册,管廷奎纂修,现存上海图书馆。
        (七)、《吴县管氏家谱》,不分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管鸿始修,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本二册,存苏州市博物馆、苏州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师大等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历史研究所亦有存书。
        (八)、《西溪管氏宗谱》(江苏溧阳)一世祖管天龙,北宋时居浙江,五世祖管思舜迁溧阳。思舜子文绰,号西溪,南宋绍定间再徙邑之奉安黄雀花墩下,是为本支始迁祖,光绪九年孝恩堂活字本七册,存上海图书馆。
        (九)、《武进华波里管氏族谱》,民国时管凤和等修,民国五年(1916年)活字本,现存美国。
        (十)、《管氏宗谱》附管氏分谱**卷。清咸丰年间修,光绪年间补钞本,四册。全书原题四册,内容有重复。现存北京图书馆。
        (十一)、《管氏重修宗谱》三十一卷,末一卷,民国管启韶等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昭格堂活字本三十二册,现存北京图书馆。
        (十二)、《浙江萧山管氏宗谱》四卷,清管廷元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活字本四卷,现存日本、美国。
        (十三)、浙江常山《平昌管氏宗谱》三卷,民国三年(1914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辉镇高峰村。
        (十四)、《黄岩新桥管氏宗谱》,民国间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十三卷。
        (十五)、《黄岩管氏宗谱》,始迁祖管新涵,元末自括苍龙泉州前东浦迁至黄岩新桥。管庆桂纂修,清咸丰八年木活字印刷本八册。疑与十四相同,只时间早而已。
        (十六)、安徽《泾川浙南都管氏续修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管贤书、管国培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木刻本十三册。该谱创修于明天顺年间,该族散居安徽泾县、旌德等地。谱存河北大学图书馆。
        (十七)、湖北黄岗《管氏宗谱》九卷,清管应起经理创修。同治八年(1869年)管氏新镌木活字本八册,存武汉图书馆。
        (十八)、湖北黄岗《管氏宗谱》,民国元年管承喜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管氏绍仲堂刊木活字本,此谱始修於清同治八年(即前种)此为二修,有缺页,武汉图书馆存其1—3卷。
        (十九)、黄岗《管氏宗谱》,同前,存卷首及1—7卷。
        (二十)、武陵(今湖南常德)管氏宗谱,清末活字本。迁益阳、桃源、龙阳世系。该谱存上海图书馆。
        (二十一)、《齐川管氏宗谱》今江西广丰。始迁祖管葵,宋末元初自浙江龙泉石马岗迁来,为管师复之后,谱十七卷,现存上海图书馆。
        (二十二)、《高密管氏家谱》二卷,清管延芳、管延选等修(按:延疑为廷字),清同治十年(1871年)木刻本二册,现存日本、美国。(注:高密只存同治三年本,同治十年本未见过。)
        (二十三)、《高密管氏家谱》二卷,同治三年(1864年)管万选等主修,现散存于各股长房家中,下同。
        (二十四)、《高密管氏家谱》四卷,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管晖吉、管恩覃等主修。
        附录六 管氏家族传统佳联
        (一)竹苞松茂 官廉民安 (上下联第一字合而为管)
        (二)割席传美谈 减租建奇勋 (上联为管宁,下联为管师仁)
        (三)仁存白云集 瑞应折桂亭 (上联为管师复,下联为管及)
        (四)九合诸候匡天下 三迁少卿宁国邦 (上联为管仲,下联为管湛)
        (五)幼安高节,仲父霸功 (上联管宁,下联管仲)
        (六)平原世泽,相国家声 (上联管辂,下联管仲)
        (七)魏国管宁真名士,元代道升女画家 (上联管宁,下联管道升)
        (八)尊王攘夷成霸业,通义精术识天文 (上联管仲,下联管辂)
        (九)玉树芳兰承俎豆,金章紫诰答蒸尝 (莒县管氏宗祠联)
        (十)龙尾家声,凤阳世胄 (上联为管宁,下联为莒县之始祖)
        (十一)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吾家风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3
附录七 本县及邻县管氏之无考者        凡天下管姓,皆一家焉,但因年代久远,谱牒失传,在清同治十年(1872)修谱时,本县及邻县管姓中即有无考者,现据家谱录之 如下:
        (一)管氏本县无考者:
        呼家庄前      西周阳      西沙窝     冯家庄
        菜园        崖沟       朱符      张家墩
        槐树底       帽子屯              顾二屋子
        闫家台落
        (二)管氏邻县无考者
        潍县之柳疃                 郭泽村
        胶州之城里     山前  王台街     大行
        东牟
        即墨之城里      兰村
        2、高密管氏,自元末来高密,子孙繁衍甚速,其时多居县城,至明初逐渐外迁,形成管家苓芝等管姓聚居的大型村落。至光绪29年(1904)为止,高密管氏又有不少人自原居住地外迁。现据《高密管氏家谱》的记载,按股分世汇总于下:
        (一)大股:
        十二世:管应选
        十三世:管文耀、管文燃
        十四世:管成松
        十六世:管绍康、绍熙兄弟、管绍福
        十七世:管贵 、贵是、贵 、贵安、贵旭、贵邾、贵邗、贵 、
        贵 、贵
        管彦邦、杰邦兄弟
        管得君、仕君、良君兄弟
        管贶仕、将仕、求仕兄弟
        十九世:管家乐 以上皆出外不知所之者
        十三世:管 金 出居任马(贤按:疑为昌邑之“饮马”,其弟银亦出外,可能亦至其兄处)
        十六世:管绍望 适辽(今辽宁)
        十七世:管贵 出居王台东北小庄(胶州?)
        管贵缕,自乾隆年间外迁至王台东北小庄,已有二子四孙,长孙曰运灵,次子曰玉,据其孙行四者说,他们是从陶家庄(贤按:疑为今之姚哥庄)迁去的,到1904年修谱时,至其身已三世。
        管贵邵:居苗家村
        管教邦:迁张家屯
        管振彩:迁北河崖
        管振升:迁东北河崖
        管贵酆:住河套管家庄(贤按:此三人是否今河崖管家庄或王家屋子管姓之始迁祖,待考。)
        管贵 :居高家楼
        管贵纶:迁向家岭
        十八世:管恩照:全家适辽东
        管恩遗:适辽东
        管恩大:适辽东
        管恩谱:适辽
        管恩仪:迁东牟
        管恩鸿:居綦家村
        管恩六:与其父贵绅出居黄县
        管恩重:迁律家村
        十九世:管正常:迁冯家屋子
        管家冀:适沈阳
        管家舆、运 昌:居祝家庄
        管述祖:迁逄戈庄
        (二)二股
        十六世:管绍成:出外不知所之
        十八世:管恩爵:适顺天
        管恩级:父子适顺天(贤按:今沈阳)
        管恩承、恩秉兄弟出居黄县九里箭
        管沛恩:适黄县
        十九世:管家巨与其弟家升适辽东新开河大黄沟
        (三)三股:
        十 世:管长庚
        十三世:管宗宁、管法远
        十九世:管家杞 以上皆出外不知所之
        十六世:管文德自杨戈庄迁居律家村
        管廷耕 适辽东
        十八世:管恩隆、恩雍、恩渥兄弟适黄县
        十九世:管家俊 适辽
        (四)四股:
        十五世:管
        十六世:管化疆
        管绍吉
        十七世:管可
        十九世:管家御
        管明方 以上皆出外不知所之
        十七世:管贵酆父子俱适辽东
        十八世:管恩居迁辽东船场东关
        十九世:管家乐适辽东淮阴县(贤按:未闻辽东有淮阴县者)
        管家佃 适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3
附录八 新发现的高密管氏(三股)        七世祖嘉祯公在无锡知县任内所立“无锡县里社”碑。
        该碑于二OO四年十二月于无锡市蠡湖街道青祁村建筑工地出土,现存无锡市博物馆。
        该碑为嘉祯公在无锡知县任内所立,(明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碑文内容是要求各里社毁淫祠寺观以建社坛,每月初一集会一次,祭五土五谷之神,读抑强扶弱之词,劝善惩恶,申明乡约,以敦风化,兴礼恤患,以厚风俗,同时,“立社学设教读以训童蒙;建社仓,积粟谷以备凶荒”。根据当地老人说,此碑出土之地,原为“蒋大王庙”,即属于碑文中所说的“淫祠寺观”之列,当地将其拆毁以建社坛或立社学了。于此可见其清廉爱民,敦本尚实之一斑。
        该碑距今虽已近五百年,但字迹清晰,为楷书。据笔者以外行眼光看来,其书法有颜欧之风,端凝朴拙而不失碑意,颇具大家风范。(附照片及碑文)
无锡县里社碑
无锡县里社碑(局部之一)
        
无锡县里社碑(局部之二)
        
无锡县里社碑(局部之三)
        
注:此碑照片为莫言托无锡市检察院的朋友所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8 17:04
        “无锡县里社”碑碑文
        无锡县里社
        无锡县为申明乡约,以敦风化事,抄
        蒙钦差总理粮储兼巡抚应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陈
案验备仰本县遵照
        洪武礼制,每里建立社坛一所,就查本处淫祠寺观毁改为之,不必劳民伤财。仍行令各该当年里长,自嘉靖五年三月起,每春秋贰社,出办猪羊祭品,依式书写祭文,率领一里人户,致祭五土五谷之神,务在诚敬丰洁,用虔祈报。祭毕,就行会饮,并读抑强扶弱之词,成礼而退。仍于本里内推选有齿德者一人为约正,有德行者二人副之。依照乡约事宜,置之簿籍二扇,或善或恶者,各书一籍。每月朔一会,务在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乡社既定,然后立社学,设教读以训童蒙;建社仓,积粟谷以备凶荒。而古人教养之良法美意,率于此乎寓焉。果能行之,则雨暘时若,五谷丰登而赋税自充;礼让兴行,风俗淳美,而词讼自简。何待于催科?何劳于听断?而水旱盗贼亦何足虑乎?此敦本尚实之政,良有司者,自当加意举行,不劳催督。各将领过乡约本数,建立过里社处,所选过约正、约副姓名,备造文册,各另径自申报,以凭查考。其举之有迟速,行之有勤惰,而有司之贤否,于此见焉。定行分别劝惩,决不虚示等因,奉此。除遵奉外,今将备蒙案内事理,刻石于本社,永为遵守施行。



大明嘉靖五年三月


无锡县知县管嘉禎立石

        跋
        余自幼受父辈教诲,深知孝亲敬祖为人伦之大德,饮水思源,不敢忘已所从来。故对家谱甚为重视。吾族大栏一支,原有谱一部,存先伯祖讳遵仁公处,两岸始通后,被二叔梅五携之去台。幸辛已年(2001年)五月既望由三弟谟业斥资五百元,由内子王梅棣赴青岛一书商处购回一部。余如获至宝,时常研读,遂有所得,加之随时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于是做了上述研究考证。由于掌握资料太少,这些研究还是肤浅的、初步的。更深入的研究、更正确的结论,只能俟之来日,期于后来之人了。


甲申年(2004年四月)春三月朔


高密管氏二十四世嗣孙谟贤沐手书

        参考书目:
        1、《史记》
        2、《汉书》
        3、《后汉书》
        4、《三国志·魏书》
        5、《宋史》
        6、《高密管氏家谱》
        7、《齐川管氏宗谱》
        8、管月福:《龙泉管姓》
        9、管恩灼:《双凤山下人家》
        10、有关工具书及网络文章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