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 龙华中学
李双峰
(518109)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左香华
(51810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它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研究新课程实施的取向能将课程改革计划落到实处、减少课程改革的失误与偏差、切实保证课程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课程研究者张华曾把课程的实施取向概括为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三种。忠实取向是课程内容“大搬家”和“变脸”,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相互适应取向为“修改”和“加工”教材,链接INTERNET,延伸和拓展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创生取向为“我行我素”,开发个性化的“自己的课程”,促进教师和学生主体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三种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其实代表着不同的课程建设与开发程度和层次,将产生不同的教学影响。
1、新课程实施过程的三种态度取向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一丝不拘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按照预定的课程方案的展开,不对课程方案做出变革,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解决的只是“怎么教”问题。对于条件好的学校来说,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在“教教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纸质教材的内容全部呈现在网络上,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集成起来,制作成多媒体电子课文,并利用网络展现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学习。将静态的文字和图变成动态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形象的感性材料,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感知,解决难点知识的抽象化,同时又使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极为有利的。
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 “协调中的变革”,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相互之间在实施中不断发生调整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是由忠实取向的“计划的课程”走向了“修改的课程”,摒弃“照本宣科”而强调教师根据具体实践情境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变动,包括了课程目标的调整,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等。
课程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验过程。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根据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文本课程”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2、新课程改革磨合阶段的实施问题
2.1
新课程实施现阶段的现实情况
新课程改革的新教育理念在培训中不知道学习了多少遍,可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实施现阶段的现实情况还是“穿新鞋走旧路”或“穿旧鞋走新路”,新课程实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除去社会环境的“大气候”的阻碍,现实的新课程实施达不到预想的生态,其实反映出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低下。
教师在高考指挥棒下被训练成机器的已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教师能研究的仅仅是如何应对高考。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的思想传播和精神关怀,完全只是极少数人的不识时务。各级别的培训丝毫不能让教师们一步登天成为新课程实施的能手,教师们唯一的方法,还是自己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智慧进行“顿悟”,悟出什么就是什么,而什么也没有悟出来的,就坚持原来的方向,以不变应万变。多年的应试训练,已经让眼下的学生和以前由此种方式而进入师范大学学习后成为教师的我们形成了难以拒绝的“毒瘾”。如果没有无边的作业,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没有严密的监管,就丧失了活动的功能。由此我们就可以想像当下的新课程实施的现况:有的还是走熟悉的路子,专心于应试,逼着学生听和练;有的干脆以改革为名,干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活动;有的变着法子给学生讲笑话,讲逸闻趣事,以此作为“鸦片”来振奋昏昏欲睡的课堂;有的把课堂当成渲泄对社会不满的阵地;也有的凭借着先天的表演口才将红肿处讲得艳若桃花……
因此新课程实施现阶段严峻现实情况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低下,由此导致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
2.2 新课程现阶段实施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对于实验区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让历史上由于资源倾斜而造成不平衡发展的学校又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曾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曾经困难的学生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当然会体现教育发展的公平性,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但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严峻的现实情况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缩小教师们的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顺利推进新课程的发展呢?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课程――教材――课堂――学生”之间存在的落差呢?
在我们幼时都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从能作简单动作到爬走,从爬走到直立行走,在从直立行走到潇洒行走。人们对新课程叫苦不迭的原因,有许多原因是“缺钙”和“先天又营养不良”的我们还没有站稳就尝试着潇洒行走,能不出现差错而感到举步维艰?!饭要一口口吃,新生事物的成长也需要时间来积淀。面对新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我谨慎的认为我们要采用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态度,向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取向发展。
3. 忠实取向的化学新课程实施探讨
深圳市采用的新教材是鲁科版的化学新教材,研究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后就会发现:整套教材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领;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映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STS内容,作为三条内容线索贯穿始终,富于整体联系。不同模块教材具有鲜明风格、独特功能,设置多种水平层次,提供多样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基本上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在实践新课程的新教材中,许多采用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态度的老师都感到:化学新教材就像浓缩的优秀教学设计,使得老师不用花很长时间准备,就可以在班上开展高水平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和智慧的提升。
化学新课程的新教材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同时为了体现科学的学习规律,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新教材采用丰富多样、功能强大的教材栏目体系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迁移•应用”“概括•整合”等学习活动栏目为教材建构起一个立体网络式结构,改变传统教材的单一线性模式,支持建构性、结构性和整合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教材对新知识的处理,大都从“联想质疑”开始,在这个栏目中,教材运用实景性图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营造出有意义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联想已有的经验和所熟悉的事物、现象,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思考,明确学习方向。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运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化学实验思考有关的问题,或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或进行有关的调研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体现了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每一核心内容学习结束时,运用“迁移应用”和“概括•整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或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组织和精致,理解、把握其中本质性的规律,建立知识网络,这又体现了学生认知的结构性和整合性。
如果我们采用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态度,我们就可以运用丰富的教材栏目,如“联想质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学习内容的问题化和情景化;用“活动探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探索,体验过程与方法,实现学习内容的活动化;用“知识点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用“化学前沿”使学生了解最先进的化学领域新成果,实现学习资源的多元化;用“概括整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能力…..可以说鲁科版化学新教材真正从实处促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可以不用再像原来那样挖空心思地去设计教学过程,只要我们把各种栏目都用上,发挥栏目本身的功能就足够。
面对步履蹒跚的新课程改革,“我贴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舞蹈”。在推进新课程的行程中,让我们要带上自己的头脑和眼睛上路,带上我们自己的思考,用辨证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曾经做的、正在做的一切,然后决定我们行将做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脚步才会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走得更稳健,更踏实,新课程改革更贴近基础教育的现实而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化
学》
王 磊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
4.《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王 磊,《化学教育》2005年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