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20 11:08
标题:
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简介
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简介
行地理育人之路,树教学科研新风
——写在《王树声地理教研室》成立五周年
我们的地理教学研究室已经走过五年了。回想起2001年7月初,我们四位成员(王树声、邹倩、王旭、安迎)在西绒线胡同安迎老师的家里,商谈成立一个研究教学和高考复习的组织,帮助年轻教师进行备考指导。后来,7月13日,正当申奥成功那天,刘继忠、李奕、董俊娟三人加盟小组,不久又有王韬、孟胜修加入,这样“备课小组”成员达到九人。从此, 这个民间的、自愿参加的学习型组织就开始了它不平凡的活动历程。从2004年至2006年7月,先后有徐勤(浙江杭州)、邵英(河北唐山)、龙泉(湖北武汉)、李琳(云南昆明)四位老师陆续加入,成为在北京以外的研究室成员,他们有的又在自己周围组织了志同道合的几位老师,成为《王树声地理教研室》的分支机构。我们所有的成员,都在为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传扬新的教育理念和地理意识、为宣传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教法的创新,默默地工作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成立这个小组的初衷,就是基于地理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形势的需要,2002年地理学科即将列入高考科目,而我们的一些年轻教师从未进行过高考复习指导。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有人肯于投入一定的时间和力量进行研究探索,以便树立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研究新型教法,提升自身能力。五年来我们的活动方式是:活动完全自愿,不定期地集聚,大家感到需要就确定时间地点,相互通知,事先要初步确定一下讨论的主题请大家做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大家时间都非常宝贵。在第一年平均每月两次,后来基本上每月一次。每次活动的程序大致是:讨论问题、汇报自己前一阶段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创造或设计的新题(印好资料发给大家)、确定下一阶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或具体做法。这些活动可能每位成员都会唤起难忘的回忆。
小组至今已成立五周年,曾经学习讨论过的问题及主要活动有:
1、讨论高考复习的原则;谈地理的学科内综合;高考的十项能力要求;讨论“地理教师的魅力”;试题设计与命题研究;学习《重新发现地理学》;春季高考试卷分析(2002、2003、2004年);向北京高三教师介绍能力要求问题(2002年春);夏季高考试卷分析(2002、2003、2004年);在通州张家湾外交部培训中心总结工作(2002年春);与浙江来京老师座谈(2002年夏)。
2、去天津与考试中心及有关专家及教师座谈(2001年秋);在北京姚家园外交部公寓与高考命题专家座谈(2002年秋);在北京西郊与考试中心有关同志座谈(2004年春)等。
3、参与人教版新教材讨论及培训教师工作;参与新课标讨论;参与新课标培训录象(部分成员);非典期间在中山公园水榭开会;在琉璃厂茶馆开会;参加《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版》在北京的讨论会(2003年夏 永定门外龙顺源宾馆)。
2003年夏,开始与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合作。
4、在密云讨论为“天域北斗图书公司”编写“学习与考试”地图组稿(2003年秋);在燕郊召开《2004年地理高考真题精解 》组稿启动会(2004年夏);参与清华同方有关光盘的录象工作(部分成员);参与开明出版社的教辅读物和试题汇编的编写工作(部分成员);参加大百科出版社《高考冲刺全攻略》的编写工作;参加人民出版社《高考二轮导航》的编写工作(部分成员);开始编写为解决地理高考试卷的第36题而设计的《地理思维专题突破》(即《独创1+1》)。
5、与上海《向学禹工作室》成员座谈(部分成员),交流学习工作经验体会。
6、2005年1月,在北京通州运河苑度假村召开研讨会,讨论新课标新教材和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关问题,审定《地理思维专题突破》(即《独创1+1》)。到会除北京成员外,还有杭州的徐勤、唐山的邵英等,并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有关同志参加。确定了今后任务,由唐山邵英负责编写《地理高考变式图册》,杭州徐勤负责编写《区域原理图册》。
7、2005年3月,王树声、邹倩赴云南讲学,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的汪萍同志同行,征求对图书产品意见。云南省教研员表示:《王树声地理教研室》编写的有关高考教辅读物图册,“理念新、信息新、材料新”,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先后有教研室成员王树声、邹倩、邵英、徐勤、刘继忠等五位老师被邀情到昆明为云南省高三地理教师讲学,受到好评。教研室成员安迎、王旭、刘继忠、邹倩、王韬、邵英、徐勤、龙泉等人多次被邀请参加各省市的教研活动、讲学和新教材教师培训。
8、2005年6月《王树声地理教研室》在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召开研讨会,邀请湖北武汉华中师大附中龙泉老师前来谈他的“一轮复习”经验,并展示了他做的课件,博得教研室成员赞赏,并同意吸收他参加教研室活动,这样,《教研室》有了浙江、河北、湖北三个省的成员,他们可以团结周围的老师成立各自的工作室或教研室,如河北唐山的《728工作室》、浙江杭州的《七星工作室》,作为《王树声地理教研室》的分支机构。
9、2005年,出版了学习与考试图册》、《地理读图能力训练的三个分册(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区域地理)》、《2005高考真题精解》、《地理综合思维专题突破(即独创1+1)》等。
10、2005年11月,王树声老师应浙江师大之邀赴金华讲学,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伟同志同行,听取浙江老师对所出版的图与书的意见,并与徐勤及浙江部分老师就出版《区域原理图册》一书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体例及有关内容安排。
11、2005年11~12月,《教研室》和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的成员,全力以赴参与“王树声老师从教55周年教育教学研讨会”的筹备工作,由天域北斗公司独家赞助编写出版了《行地理育人之路,树教学科研新风——王树声先生从教五十五周年纪念册》,并分赠全国地理教研员。
12、2006年春,出版《学习与考试图册升级版》,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定位系统等最新成果编入地图,紧密结合高中教材,体现新课标精神,这是国内中学用图的首例,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地理读图能力训练综合版》、《地理综合思维专题突破》(即《独创1+1》)第二册、《高考图像变化分析和新题测练》(由唐山728工作室编写)也相继出版。
13、2006年上半年,由于《王树声地理教研室》部分成员工作任务重,他们分别参与了讲学、命题或教育行政工作,因而有些工作未能全员参与,但是教研室的工作仍在继续。在此期间部分成员多次开会研究《区域地理高考教程》的编写问题,并和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的同志先后两次赴唐山讲学,同时审阅《区域地理高考教程》的稿件。在此期间,李奕老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均衡不是平均”的文章,王树声老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四篇“名师说课”文章。
14、2006年夏,是《王树声地理教研室》成立五周年,与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合作三周年。回顾这段时间,对于我们每位成员来说,都有许多可以值得回味的东西,我们在这五年中成长了、发展了、提高了。这种“学习型组织”,受到地理教育界的称赞,褚亚平教授称赞:这是一个和谐相处的民间教研小组,习称《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迄今实行“资源共享、成果共荣”。这一例,当可谓为“自主创新”。这可以说是对我们的最好的评价和鼓励。
15、2006年7月18~19日,在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召开了《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成立五周年暨教学研讨会》,除个别成员因事请假外,在京和所有外省成员均参加了会议(包括特邀人员共14人)。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的领导也出席了此次会议。会场悬挂着会标,走廊上陈列着与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合作三年来出版的图书和工作照片展板。会前召开了准备会,给每位成员发放了会议资料。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与会人员踊跃发言,气氛极为热烈,每天讨论到很晚,甚至回到宾馆还在研讨和交流。每位成员都感到这种学习、讨论、交流、交锋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大家都觉得受到鼓舞,充满信心。会议充分发扬民主,有八位成员轮流主持了会议,大家的发言可以概括为:总结收获;肯定成绩;畅谈体会;指出不足;展望未来;提出建议,会议气氛和谐,热烈欢畅。在讨论高考试卷及备考建议时,更是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或用计算机演示,或用板画说明,或展示自己研究成果,或提出问题征求答案意见。人人都虚心学习,勇于展示,认真听取意见。
《王树声地理教研室》成立五年来,使年轻教师得到了成长发展,由原来不会指导高考复习,到能够在北京或外地被邀请去讲学,他们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成绩、高考复习的理念、所设计的练习题都获得好评。董俊娟老师虽然在普通中学,但是其地理高考成绩却从中等跃居全区前列。通过团结互动、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共荣、互帮互学,使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重点校与一般校之间,增强了了解,加深了情感,建立了新型的友谊,形成了教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研究室的工作使每位成员在地理教学的理念、方法以及对地理教学的感情上都得到提高与加深,初步形成了一支“理念新、站位高、视野宽、思路广、方法活’的教师集体,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每人迈一小步,争取地理教育事业迈一大步,这就是大家的共同认识和愿望。
对于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的意见是:继续学习,更新观念,在地理教育事业中再创辉煌;为增强地理意识、加深地理教育价值的认识作出努力;关注地理教育改革,把新课标新教材这个改革的“动力”,新高考新评价这个改革的“引力”,二者的突破点——课堂教学的改革,认真抓好;同时为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潜能”作出探索,争取形成我们共同的教育理念,反映我们在新时期的教育成果,用我们的行动编写出全新的《地理教育学》。
王树声老师在会上的总结发言中说:会上系统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肯定了与《天域北斗》的合作模式,提升了研究水平,反思了前进中的问题,规划了未来的方向,奠定了新的工作基础,明确了今后教学与复习的思路,加深了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友谊,营造了交流讨论的气氛,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研究目标。
最后每位与会人员用一句话作总结发言,纷纷表示对会议的肯定。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