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教学是门艺术,那么体现教学艺术的最主要手段便是教师的语言,语文教学尤甚。一堂成功语文课的教授,往往是语文教学语言的华美展示。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赢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追求教学语言的“美、博、真、鲜”。 一、“美”。所谓教学语言的“美”,在这里专指诉诸听觉的感受,也就是要注重有声语言的动听。准确独到的语义,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明快的语速,洒脱自如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加快对授课内容的消化,增强教学效果。为此,应做到:语音要准确、语气要真切、语调要有节奏。语音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声、韵、调相结合的正确发音。语文教师必须讲好普通话,对那些弄不准、无把握的字、词要查字典,杜绝把字、词读错的现象。在讲课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声音洪亮,声音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感情真挚,要根据授课内容确定音量的大小,声调的高低。要正确掌握语速。 二、“博”。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确实,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劣成败,同时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有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理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旁征博引的论证,恰到好处的点拨,能让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满足,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心沉书海,才能厚积薄发;只有走向生活,才能撷英掬翠。 三、“真”。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课文中很多具有美感的文章,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展现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在学生心中产生感情的共鸣。 四、“鲜”。一位中学老师在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了如下讲解:“同学们,苏东坡先生远离家乡,但他思念亲人。他的情,他的爱都熔铸在这如水的月光里。他借月怀人,对月抒情。这最后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我的爱也真,我的情也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只是他的爱是对亲人的爱,他的情是手足之情,他托月亮捎去的是对亲人的祝福!”教师这段话流畅自然,他巧借流行歌曲的歌词为自己讲解苏词的意境服务。新颖、别致、生动形象,极富情趣,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对语文教师而言,新鲜活泼的语言能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能给学生带来感情的波澜、心理的愉悦,能够再现情境,能够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 (作者 兰州实验小学 杨桦)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