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到乡村去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29 15:20
标题: 到乡村去
到乡村去
              ——读舒飞廉《草木一村》(原名《飞廉的村庄》)

文/唐唐


沧海:爸爸,什么叫乡下,乡下是什么样子,你们是怎么样,在哪里长大的?
舒飞廉:爸爸曾经写过一篇很长的作文,名字叫作《飞廉的村庄》……
——题记
一、飞廉的村庄在哪儿

飞廉写到:“屈原写《离骚》,希望由天上驶过的时候,是坐在车上面,由风神飞廉与月神望舒来拉车。”我揣测,舒飞廉是不是风神和月神眷顾的地方呢?那个地方,看得见亮汪汪的月亮,感受得到一阵接一阵吹过去的风,看得见四季光阴变化,草木枯荣,那上面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在岁月中成长、成熟、老去,然后像麦子一样被命运收割、被无常带走。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飞廉的村庄》再版的时候就改名为《草木一村》?

这个长满草木的地方,飞廉说:“离一个名叫肖港的小镇八华里,离云梦县城三十华里,离孝感县城三十华里,离武汉市一百里。离京广铁路四华里,离京珠高速路五华里。所以在飞廉的村庄中,晚上听得京广线上火车的汽笛……”其实,我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这个村庄的大体位置,知道那里四季会怎样变化,四时事物会怎样按序而生。在地图上,唐唐的村庄和飞廉的村庄相距不过十余华里,但是飞廉太厉害了,他写出了我想写而没有写出的那些东西。他像是个乡村里剃着桃子头的小主人,带着人们走进了他的童年,他的村庄。
二、飞廉的村庄里有什么

《飞廉的村庄》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以未泯的童心,以恬淡自然的态度,描写了一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生活的真实画卷,如一部晓畅的说明文,向观众娓娓道来。

飞廉写寒来暑往:雨雪雷电,四时变化,二十四时序;写草木生灵:猪狗牛鱼,瓜花菜树;写春种秋收:下早秧,翻麦田,刷桐油,挑扁担,打水井;写乡间那些好玩的、热闹的、伤心的事;写村庄里那些活着的和死了的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如果你来自乡村,那么,你在你的家乡看到过什么,在飞廉的村庄就可能会看到;你小时候做过的事,飞廉在村庄里大约也做过;你小时候见过的人,大约也这样活在飞廉的村庄里——只是可能,人换了个名字,事情稍有差异,物也有它的地域特点。但是人世间那些共同的情感,一定会在彼此的描述中一再重现,有着令人惊叹的一致。若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这样向彼此讲述他们的家乡,讲来讲去可能会成为一家人吧。

所以说,飞廉的村庄可以是每个人的村庄,它在我们心中,在无数个夜晚被想起,在抑扬顿挫的乡音中被提及,诱惑着那些穿西装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时时发出“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感慨,恨不能学五柳先生及早还乡。
三、飞廉的村庄是什么样子?


飞廉是他的村庄里可爱的、自信的、爱玩的、健康的小主人,他没有一直关在几百平米的院子读幼儿园,没有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补习班,连写他的小学语文老师送一盏煤油灯给他写作业用,他也只是感叹到:“要是他还活着,知道我用他教给我的汉字,将他写在这一段文字里,也会略感快慰吧。”这是一种深至骨髓的温情,却也只是如归有光般用平凡的字眼淡淡的写出来。

人和人的情感应该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吧,此种至善之美,在文中比比皆是:

他写那个很喜欢他的远房的姥姥死了,小小的他什么也不懂,欢天喜地地去送葬,又欢天喜地地回来吃姥姥的泡饭;吃素的外婆来了,孝敬给外婆的腌炒米他们几个小家伙是“大大的有份”;写爷爷死了,“去年的冬小麦还是他种的,今年的冬小麦是父亲种下的”;舅舅买来的包在花花绿绿硬纸片中的硬块糖是他的最爱;而爱玩水的飞廉,则被父亲用绳子系在堂屋的大桌子底下,以保他的一条小命不会被水鬼收走;村里那些乔张做致的女人,和善的光棍汉,没有长大的孩子,出了嫁的小时候的玩伴无不被人牵挂……

读这些文字,总有一种深深的情感沉浸于心底。活也好,死也好,喜也好,悲也好,最后总逃不了也个“爱”字。你说,世上的美食千千万,哪一种是母亲做出的味道?世上的人千千万,哪一群是和我一起长大的玩伴?世上的路走也走不完,可是我最想走的,还是家乡的那条老土路吧。

飞廉想写一个“真”的家乡,像萧红的呼兰河,像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样,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写二月的清寒像人的初恋,有着咬破手的冰凌;写忙碌的裁缝赶着缝制过年的新衣;写又肥又大的毛毛虫蛰得人又痛又痒;写养鸭的、放蜂的孤独的汉子,他们像楝树的紫花一样薄寒、苦涩、坚韧;写跳水死的隔壁奶奶,喝药死的乡村女孩……这样真实的家乡,让人疼痛。

但是飞廉的村庄终究还是美的,尤其是在一个纯洁的、童真的、爱玩的小男孩眼中。不必说胖乎乎的蓖麻芽,啪的一声折下来的炒腊肉的菜薹,大得令人惊骇的冬瓜,缨子拔断了也未必请得出的祭你的五脏庙的萝卜,不必说抓苍蝇的狡猾的蜘蛛,翅膀上濡湿了露水的蜻蜓,被小孩子抓到了会有不堪回首的一天的金龟子,单是说打完“鼓泅”光着屁股回家讨骂的男孩,看着杀猪等着拿猪尿泡的男孩,七月半给鬼烧纸唱歌的男孩……哪一样不令人感叹!这样美的家乡,让人流连忘返;这样美的童年,让人不想长大。

真想像一棵树一样永远成长在同一个地方,真想像彼得潘一样永远停留在童年!
四、飞廉村庄里的人怎么看待飞廉和他的书

听说飞廉是武侠小说的编辑,是诸侠之师(独孤求败?),听说他还写了一部小说叫《绿林记》,听说他是博士,听说他还有个名字叫木剑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飞廉的村庄的人怎么看他。

我对舅舅说:“老家有个写书的人,很厉害,他写出了我们的家乡。”舅舅看了一下封面问:“他姓舒?”我说:“他姓郑。”舅舅很不以为然:“那为什么要改祖宗的姓?”我就不好意思告诉舅舅飞廉还有个名字叫“木剑客”。老家有姓舒的,还真没有姓木的。这可怎么解释呢?

我把飞廉书上写的那些歌谣念给母亲听,母亲说:“这些东西也能写成书?那要是我读了书,也可以写书嘛!”——母亲会唱很多民谣——我辩解道:“他写得蛮好,真的!”母亲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半信半疑,我就不好再给母亲解释他是个博士,不然母亲可能会问:“和春鹏一样做桌子做凳子吗?”——春鹏是个木匠(方言中叫“博士”),会唱很多歌,是个快活人。

我把飞廉书上小孩子玩的那些游戏、吃食、植物、动物讲给儿子听,儿子羡慕得不得了,感叹说:“妈妈,你们的童年好幸福啊!”唉,儿子,看来你还真不愧是孝感人的后代,不枉妈妈养你一场!同时,我怀疑飞廉就是为他儿子写的这本书。

作为文学爱好者,作为老乡,唐唐是真的喜欢《草木一村》啊,那些“典雅而又感性的语言描述”(方方语),“质朴、随意、亲切”、“不染习气”、“布衣布衫的味道”(陈村语),真让人“流连忘返”(叶兆言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唐爱这本书诗一样的语言,赤子一般的情怀,顽皮、可爱、不造作的描述,确实可以找一个安静之所,跟随这本安静之书,“走入历史”(韩少功语)。
五、到飞廉的村庄去


有人说,“工业化的冲击下,每个人家乡都在沦陷。”也有人说,“失去了乡村,我们就失去了最后的皈依。”无论世事怎么变化,一定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保留在我们的血液中,这些珍贵的东西让我们焦躁的心情平复,失魂落魄的心灵获得安慰,让这个急功近利、匆忙赶路,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社会慢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反省一下我们的内心。而这些珍贵的东西,都蕴藏在飞廉的笔下。
 
飞廉的村庄中,万物皆有灵性。人和庄稼、田野、花草共存,和家养的和野生的各种动物一样生活在他们共有的天地。上天给他们一颗露水,他们吸吮;给他们一份苦难,他们承受。人和万物一样,生老病死,按序而行,物我一体、物我一心了,这种自然的和谐的美,恐怕是人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最高境界。

飞廉的村庄中,人们的心中有爱,尊老爱幼、父慈子孝,乡邻和睦相处,处处皆见。这种爱,让人充实。“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我们这些在世界各处流着的水,还记得那些清纯的时刻吗?

烦恼出于欲望。我们不可能无欲无求,但过多的欲望使我们不满足,挫伤我们的幸福感。飞廉村庄的人们,夏天摇着扇子是幸福的,看月亮从梅家河小河堤的松林间升起来是幸福的,牵牛吃二月的嫩草是幸福的,吃母亲炕的薄饼是幸福的,接外婆来过年是幸福的,老人睡在松木做的棺材里也是幸福的……这些幸福,简单而纯粹,如小南风吹过。匆忙赶路的人群,能不能抽出一点时间体会一下呢?

在我们感觉自己枯涸、憋屈、困顿的时候,在我们为生活奔波、为生活所累的时候,在我们告别童年、告别玩伴,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的时候,在我们热恋或者失恋的时候:

到飞廉的村庄去吧,看花开花落,云展云舒,看草木枯荣,四季变换;
到飞廉的村庄去吧,跟老黄牛打声招呼,和狗尾巴草称兄道弟;
到飞廉的村庄去吧,让发小的孩子呼叔唤姨,为祖先的坟茔添一抔黄土;
到飞廉的村庄去吧,脚一踏上一片土地,你就知道自己是谁了,你就安稳了!
到飞廉的村庄去吧,走着去,乘车去,写着字去,做着梦去……用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方式,回家去!

过年了!
2013年1月19日(壬辰年腊八)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