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博士誓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2 01:29
标题:
博士誓言
转贴:
博士誓言
《读者》/沈奇岚
那时候想着,我什么时候抛一抛我的博士帽呢?
这一天没有到来。我的博士仪式与众不同。
至今记得在递交博士论文的前一天,赶了个大早,揣着一个小小的U盘,拿去大学的复印店,打印,装订。
“500多页?那当场拿不了,要等到下午。需要的工艺比较复杂,胶要干透了才行。”复印店的工作人员微笑着对我说。
“下午两点之前我必须要拿到,否则我就要错过交论文的期限,要等到下周才能交,这样我的口试和答辩就得推迟。您知道,教授们的时间多么难约……”我在努力博得他的同情。
在德国读书的基本功课之一是弄清所有的条条框框。比如什么时候交论文,什么时候可以口试,所有的事情都要预约。一旦错过一个环节,接下来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什么都得调整。
复印店的大叔抬起眼看我,脸上一幅“我完全明白,我见多了”的表情。他一定能够理解我当天的焦虑。我那么仔细地检查每一份论文的封面、扉页,强迫症似地把脚注尾注再从头至尾检查一遍,天知道我已经检查过无数遍。那天打印了几千张纸,我定定地站在打印机旁,看着纸一张一张地飞出来,心中感慨万千。这几千张纸,就是我在德国的两千多天么?
“你的封面要哪一种纸?”复印店的工作人员指着架子上价格不同的纸问我。
我细细地挑选了一款价格偏贵的纸张。这种心态简直像在结婚前挑婚纱,感觉“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千万别马虎”。万分珍重地把博士论文的稿子交付给了工作人员,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到街边的咖啡店,买了一杯拿铁外加一个苹果派,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It is done。接下来全力以赴准备口试。
因为我的考试时间比较晚,没有赶上集体毕业典礼。教务处的人曾经安慰我说:“如果毕业证书在您回国前还没有下来的话,我们会用挂号的方式给您寄去。”我心里觉得有些遗憾,但那一阵也顾不上了。
那几个月奔忙不已,一边收拾回国的东西,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工作单位做一些国际项目,同时还不肯放弃旅行。我一直希望人生可以多几重精彩,不想错过任何值得体验的事情。
就在我离开德国前,突然收到了系主任给我的一封信,说要给我举行一个小小的毕业典礼,让我在某一天的下午四点去他的办公室。
没有草地,没有博士帽,只有普通的办公室,我心想:这里还能举办什么仪式呢?
“我觉得获得博士头衔是一件人生大事,如果没有什么仪式纪念一下的话,非常可惜。所以我想约您过来,亲自授予您证书。” 系主任温文尔雅地说道。他长得很帅,这稍稍让我觉得有点安慰。
“在授予您博士证书之前,我们先聊聊吧。”
我们用了半个小时,谈人生,谈理想,谈他热爱的古希腊文学,谈我回国之后的人生打算。按照他的观点,颁发证书的教授应当和被授证书的博士之间建立联系,哪怕达成最最微小的互相理解,对某些事物有最最基础的共识,那这个授予证书的仪式就不再是流于表面的了。博士头衔就是一个认识和认可自己的学术前辈郑重交付的荣誉。
“在授予您博士头衔之前,您可否大声朗读以下内容?”教授递给我一张纸。他让我站起来,站到窗前光亮的地方。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
:“我起誓,我将会秉持学术的独立和科学的良知,我会永远坚持这种独立精神——在我以后所有的研究中,也在我之后的人生里,直到生命尽头。”
那一刻夕阳透过窗户照了进来,落在纸上,落在空气中的誓言上,闪闪发亮。
“好的,现在请您到这边来。”教授拿出钢笔,在我的博士证书上签下了名字,然后站了起来,双手将那张薄薄的纸递给了我。
那已经不再只是一份仪式,那份重托已经镌刻进了生命。在我许多需要良知和判断的时刻,我会记起曾经许下的誓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2 01:31
教师的写作
----元祥随笔(28)
郭元祥
一名优秀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而写作则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只有真切体会到写作价值的教师,才会对写作充满感激。近几年来,在“成长博客”里见识了沈旎、徐莉等数位中小学教师优美的文笔。他们乐于表达,沉醉于阅读、思索和写作,他们的笔尖总流淌着思想的声音,字里行间或充满激情地渴盼卓越的教育,或对教育无奈的感伤与哀惋,或对问题的理性沉思与追问。我很喜欢读中小学教师的作品,特别是他们的教育叙事、教育手记,因为这些作品记录着一个个鲜活的成长足迹。透过他们的文字,我无数次强烈地感受到,写作对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对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开着思考的眼睛,观察生活周遭的事件、人物;具有写作兴致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着一颗敏锐的心境,悉心地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凝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
写作即观察。写作,不是从文字组合开始的,而是从观察开始的,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兰所说的“写作即观察”,就是这个意思。教师的写作,要从观察教育开始,观察教育活动中的人和事,观察教育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方式、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要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行为方式。
我常常建议并提醒几位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朋友,要注意有目的的观察专业生活中的事件、人物或问题。我建议他们,每周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细心地观察事件的经过、问题的发生、发展进程、事件的最后结果,以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日积月累的观察,能够为写作带来无尽的源泉、力量和基本素材。只有悉心的观察,才能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写作即思考。写作是人的思考的书面语言表达过程。大凡写作,都是思考的过程,是思考过程与结果的文字再现。如果你对生活有所思、有所想,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或冲动。教师的写作,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作品便是思考的文字呈现。只看不想,只是观察而不思考,如同视而不见。思考是写作的支柱。在观察教育事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都是必要的。如果自己就是行为主体,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究竟是怎样处理各种关系或问题的?我为什么要如此处理?我有清晰的观点、想法吗?再思考一下,如果换一种行为方式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是写作中可以表达的内容。
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在与一线教师谈及教师写作问题时,有的教师说不知道要写什么。其实,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观察、有思考,就应该有观点想表达,有东西可写。反过来,经常写作又能促进我们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只要做个有心人,抱着一个积极开放的心态,体悟教育生活,反思专业生活领域的问题,研究变革中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把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就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写作就是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
写作即重写。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过去的、现有的想法、观念,或行动、事件,而更是为了提高认识,重建观念,反思行为,改善实践,指向未来,实现创新。重写,就是指对现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对现有的观念加以更新,对当下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加以创新。重写,是写作的最高目的。有的老师说,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太琐碎,无暇写作,甚至不明白写作的目的,这可能是教师写作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写作的目的不在于简单的表达,或者就事论事,写作不是对原有东西的简单再现,而是为了重建观念和行为。重写,就是重建新经验,重构新观念。
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从总体上说,教师写作首先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做到客观性、公共性、解释性等基本要求。所谓客观性,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表达事件、事实和行为。公共性,则要求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教育理论界公认的基本术语、概念,不随意制造术语或概念。所谓解释性,就是要求说表达的观点、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教育现实、现象、现状。
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应为了更好的观念和行动而写作。教师在行动中不断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与反思中写作,从此意义上说,写作就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写作有时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的,而是自我思想的独白,是与自我陈旧观念的对话。如同日记,从来都是写给自己看的,或者是写给几年或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的自己看的,写作有时完全是为了记录自己思想的足迹,标记自己行动的旅程,使自己能够清晰看到自己专业生活的轨迹。通过写作来反思和提升自己,或许比听一千场专家报告更有意义。
教师的写作有时需要自我强迫,而更多的时候是依赖于自我感动。自我强迫是逼着自己每天要写些什么,以保持一种思考和表达的状态,而自我感动则是一种主动积极写作的冲动。所谓有感而发,就是在自己被感动,或者自己能够感动自己时候,畅快淋漓的表达或写作。
我们也许不可能每天都处于感动的状态之中,但我们可以每天都处在发现感动的状态之中。细心审视我们的专业生活,处在思考的状态之中,我们便能获得无尽的感动和被感动。乱笔头胜过好记性,写作是需要积累的。积累丰富的素材,积累生动的经验,积累点滴感悟,积小成为大成。从此意义上说,写作的快乐不仅仅在于所表达的结果,更在于获得感动和感悟的过程。
(摘自郭元祥著作:《教师的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