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破笔杆不会答 老师心思猜不透——大学考试出“神题” 创新还是媚俗? □新闻回放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位青年教师在微博上对最近大学期末考试流行的各种“神题”表示完全“看不懂”。“任课教师叫什么名字”这种“神题”,是不是有点太把考试当儿戏了?大学课程考试应该是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教学行为,怎么沦落到连写出教师的名字也能作为试题呢? 奇葩“神题”要考什么?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张建勤要求学生“写出任课教师的名字”,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张健勤、张建勋、张勤建,有的干脆写上了“张老师”,让张老师直言“伤不起”。 华中某大学中文系用英文出题,要求学生英文作答。武汉某大学中文系要求以校长的身份用文言文写治校方略。山东大学某学院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居然是: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某部队院校“国防科技工业概论”要求“从股市行情分析军工行业发展状况”、“请谈谈老师为何要出此题”。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要求:请写出老师第一堂课的核心内容、请任意写出中间一堂课的核心内容、请写出最后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此题一出,立刻秒杀众多翘课学生。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怀明说,自己让学生在考卷上写出上课最积极和翘课最多的同学,目的绝不是让学生们相互检举,这是人力资源专业题,是考核“360度绩效管理”中的“同事相互评价”。 湖南师范大学的沈老师坦承,出题考教师讲过什么内容,确实是因为逃课学生较多,以这种方式来给学生们一种软性的提醒,因为这道题的三小问总共不过10分,就算拿不到,也不会让很多人挂科,却是对认真上课的同学的一种鼓励。 南京大学刑法学期末考试的选择题有一个对错选项:“甲骑着草泥马抢夺乙的提包。因为草泥马可以咬死人,故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草泥马是一种网络上盛传的温和又喜感的动物。如果老是想着草泥马,这道题肯定要答错。出题者黄旭巍老师揭晓答案:“这道题其实是在考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有的“神题”是哗众取宠 这些“神题”在网上引起欢呼,但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却是毁誉参半。网络上有不少考生对“请谈谈老师为何要出此题”吐槽:“直接被震住了,笔杆子快咬破了,不知道怎么答。”“谁能告诉我究竟是为什么?”“老师的心思猜也猜不透!”“神啊,让我变成蛔虫吧!” 对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考任课教师叫什么,很多人都不服气。因为大学里一个学期下来师生根本没有交流早已是常态,“那么严肃的考试,那么宝贵的分数难道应该给非教学内容留下一席之地吗?”有网友深感困惑。更有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这些“神题”可以看出,大学逃课之风越来越严重,人生就这么几年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积累知识,学生们应该珍惜,而大学也应采取措施改进学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廖涵教授仔细阅读了上述试题后说:“有些题目出得很精彩,完全符合高等教育规律,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比如中文系古代文学考文言文写作,借用青年学生喜欢的穿越手法,这就是很精彩的考题。像股市行情与军工产业两道题,如果考的是部队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就出得很有创意,能够引导学生平常就关注本行业与现实社会发展,拓宽视野。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教师的命题意图,也能判断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不过,廖涵教授也认为,将考勤纳入到期末考题中的做法不可取,如果任课教师平时不掌握学生出勤及学习状况,试图通过期末考试来“终审”,实际上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行为。而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的网络热词进入考题,是生硬的哗众取宠,有违公序良俗。 大学考试应该怎么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小君教授认为,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锐意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用比较有创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考试,来吸引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反对一味迎合社会的哗众取宠。她上学期给本科生上的“物权法”就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互动式教学,带着学生到法院去旁听,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课堂表现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掌握了学生的出勤、学习和生活状况。她还取消了期末考试,采取抽题口试的方式,用一整天对48名学生进行口试,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分析判断能力,还当场进行简单点评,给出分数。课程结束,学生们意犹未尽。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类似的教学、考试改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瑞堂的考场没有试卷,100多名大一学生面对4位由三年级硕士生担任的“考官”,每位“考官”手上各拿10个相关大题和评分标准。每个考生随机抽取,现场口述作答。 “考试题目根据课程重要内容设计,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如果没有真实的学习过程,缺乏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好成绩。”张瑞堂介绍。他表示,“人文社会科学不宜采取期末投机就能过关的无效考试法,新考试形式要改变的就是长期以来在学生中积累的不良学风和考风”。(通讯员 陈博 本报记者 程墨)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7日第2版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