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已逐步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细观大家的科研现状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由于选题盲目而导致研究过程难以实施、研究成果难以提炼以及文体不一、论据不足、成果假大空等现象。究其原因,固然跟有些教师内部科研动机不端正、外部客观条件受限制、自身科研能力不够强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教师教科研问题意识的淡漠和缺失。 众所周知,问题即课题,问题是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还是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对于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说,更应从本地区本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有了问题,就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有了问题,就有了研究的动力,有了问题,才能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只有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对实际工作起到推动作用,达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目的。 那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如何树立问题意识呢? 第一,要问“为什么研究”。每一项课题都需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都应有其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教师在选题时必须考虑时代背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学习借鉴有关文献资料、观察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思考当前现实存在的问题,选择来自于身边的、与自己切身体验相关的问题。弄清“为什么研究”,要明确课题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他人在此方面已做了哪些研究,自已的研究有何特色和创新,选择的课题在理论层面能丰富、补充、完善哪些理论成果,在实践层面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第二,要问“研究什么”。明确了“为什么研究”,接着要明白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课题名称的含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课题名称应能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 如果在课题申报时根据课题指南确定的课题名称有些大,后经课题论证、开题讨论之后感觉应该更具体些,则需通过课题的界定以及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理清研究思路。课题的界定就是根据研究的题目对研究的范围做出限定,对题目中的几个主要概念或是对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作出规定,以明确其内涵,限定其外延,找准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理清研究思路的第二个重要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定要与研究题目紧密呼应,而且两者—定要匹配,就像写作文似的,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时要表述清楚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探索总结哪些规律性的知识,改善哪些教育教学行为,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三,要问“怎样研究”。课题研究需要有科学的研究计划,有方法理论支撑。每一项课题都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这决定着研究应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采取不同的研究措施。方法不对、运用不当,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就差。是以调查法为主,还是以文献法为主,是实验研究还是个案研究,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确定,使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相匹配,使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段能更好地为研究目标服务。方法确定后.根据研究计划如何实施这些方法,遵循哪些程序、采取哪些措施、做哪些具体的工作也就具体明了了。明确了怎研究,增强了计划性、减少了盲目性,使课题研究可按部就班地进行。当然这个过程中原始数据和资料的记录积累是很重要的。 第四,要问“研究得怎样”。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有所收获,出好成果。课题研究中重两头轻中间和重积累轻总结的现象都时有发生。所以,课题研究要在重视“过程性资料”积累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休会、数据、措施等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和升华,对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事实、经验和发现的现象等进行研讨,从中总结出一套实践操作体系,或分析归纳出一些客观规律,或分析提炼出一些新的理性认识甚至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他人可资借鉴的、能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成果性材料,同时也要总结课题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要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寻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寻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使课题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呈现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为自己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有所突破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