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评价新诗应弄清几个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21 15:58
标题:
评价新诗应弄清几个概念
评价新诗应弄清几个概念
郑正西
网上文章或留言,常有人对当前的新诗作品似乎怨声载道。依我看,如果不弄清几个概念,对新诗的指责和否定,是不公正,不客观的。
一、中国诗歌为什么不沿袭古代诗歌的格律模式和写法,而发展成了今天的白话自由体?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社会,马车和木舟就可以承载社会运转,今天发展到了飞机,飞船时代,“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诗已承载不了今天厐杂的社会内容。然而,自由体新诗诞生仅百年,还是一个走路摇晃的孩子,如何去表现这个疯狂的时代,需要几代人而不是一代人的摸索,一锄头挖不出一口井,更何况诗歌创作,不是写快板,不是写顺口溜。既然是摸索阶段,不滿意作品是大多数,这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怨声载道。(正在投票的“今人为何不爱读新诗”,也说明了影响新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要知道,新诗现在几乎都通过网络出现,新诗写作队伍中有老诗人,有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作者,有初学者和刚上路者。这样三种诗歌水平和素质不同的人在同一个网络交流观点和展示作品,这会有共同声音吗?这就好比,社会教育把大学、中学、小学混合在一个课堂里上课,你说该听谁的?网络是沒办法按诗歌年级分开读诗写诗的。我记得前年转发了张枣的诗歌《鏡中》,一位诗友很气愤,大骂这首诗比垃圾还垃圾,而且说,转发这样没水平的诗,立即解除了对我们网絡诗选的关注。所以说,有时不是作品的问题,而是读者的问题。今天,又有一位诗友留言,对新诗作品基本持否定态度,于是他自荐了一首他自己滿意的作品,现转载如下,请大家评说,是否超过了当今的新诗作品。我的意思是,评价新诗要留有余地,不宜把话说滿,说绝。
废 河
废河里突然水满了
废河已多年没见过洪水
老哥俩热烈地拥抱着
浑浊的泪水流出来
废河里突然水满了
河底的庄稼不认识洪水
等他们从颤栗中回过神来
才知道已经跑不掉了
桥上的农人是探监的老母
眼望着水牢中自己的孩子
一句话也没有讲
三、有人一说到新诗,就拿那些下半身之类作品为依据指责新诗,这不合理。据说当今写诗者以百万人数计,而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下半身者就那么数得清的十来个人,他们的作品不能扯进新诗来说事。
四、新诗代表作品是哪些?我认为,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名诗人,或获大奖(如鲁奖)的作品,对他们作品要求要严。另一类数量更多,即初学者作品。每当评价新诗成果时,不应以初学者作品为依据。我是这样想的,诗歌好比体育,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应该是以参加奧运会的选手水平去比较,而不是拿一个学校的体育课成绩甚至拿一个晨练者跑步速度去决定一个国家的田径水平。体育有两种任务,一是培养代表国家水平的选手,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全民体育,増强人民体质。我们的诗歌也一样,多数参加写诗的人是爱好而已,为了抒发情感,他们从未考虑发表,更不为当诗人而写诗。所以,评判当今新诗,不要老是拿初学者习作说事。
五、有人指责新诗,是对新诗要求过于苛刻。比如,有人说,让他记得住的才是好诗。于是,总拿古诗“床前明月光”和新诗比。我认为,《静夜思》能让人记住,学龄前的娃娃都能背诵,关键是押韵。如果把《静夜思》去掉韵律,也写月下思乡,同样记不住。新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就作品内涵讲,决不会次于《静夜思》,但不会家喻户晓地记住这首诗。因为新诗没有字句的韵音。再就是,新诗的隐喻和留白让许多人不愿去动脑筋思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学生都能懂。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啥意思?眼睛怎么会是黑夜给的呢?
所以,有人要求新诗要让人记得住,人人都能看得懂,否则就骂新诗不值得去读,这不应该。
显然,我不是对当今的新诗作品很滿意,但看到大家写的比我写的好,所以我不怨声载道。再说,对当今作品不滿意,埋怨和牢骚有助于新诗发展吗?牢骚和骂声过多,会让人对写诗失去信心。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越是不满意越是团结起来,共同切磋,友善交流。除此,还有什么良策?大家知道,中国作协对诗歌来说,基本是个“诗歌植物人”,不闻不问;而中国诗歌学会常年“在路上”----诗歌万里行。所以,只好我们自己建立交流平台,进行探讨。网络诗选就是这样一个为大家服务的平台,真心希望大家热爱诗歌,排除一切干扰,正确对待新诗起步中的不如人意,千万不要对新诗失去信心。本文别无他意。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