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日本诗歌浅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27 17:17
标题: 日本诗歌浅谈
日本诗歌浅谈
      


       著者/中山逍雀  摘录/金子   

    —————————————

  (1)俳句
     俳句,也称俳谐。是从短歌的发句部分(五七五)分离出来继而固定下来的诗歌形式,俳句以五七五音节为结构形体,是一气呵成的一行诗。它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商人社会,诙谐幽默是俳句的基本要素。俳句要在限定的音节中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因此,必须删繁就简,使用最精炼的语言,
     俳句的创作内容,以精神、内在方面的题材为主。要求风趣幽默,必须使用季语。
   季语是典故,每个词语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是打开联想之门的钥匙。古代的俳句作品重视幽默性,但是现代作品中过于严肃,缺少风趣的作品愈来愈多。
     古往今来,俳句名家名人辈出。现今的俳句爱好者也是以白领阶层为主,优越感、特权意识浓厚。俳句爱好者一般都从属某一俳句团体,置身于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之中。



   (2)短歌
    日本最古老的诗歌形式。一般称为和歌,五七五七七句式。日本诗歌以音数律表现节奏,有七五调、五七调。古代都是五七五七五七五七五``````七七式,以七七结束。后来向短变化,形成了如今的五七五七七。
   短歌起源于古代贵族社会。受中国诗词的影响很大,有很多与中国诗词相近的地方,是最接近中国诗歌的日本诗歌形式。俳句的季语大多取于历代短歌作品。
     现今,从天皇至各级国家管理人员都将短歌修习作为基本课。短歌诗人崇尚高雅,鄙视俗欲,经商牟利者绝无。



    (3)日本诗人和中国诗人
     日本诗人大体分为短歌(和歌)和俳句诗人两大阵营。现今个人收入渐渐趋向平均化,贫富判别不大。上朔百年,短歌名人多数富有,俳句名人赤贫者多,川柳、都都逸诗人多居中流。诗歌如纯洁无暇的童心,初到人世时未受污染的纯洁的心灵。但是人们为了生活必须工作,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庸俗且会受其影响。历史上曾有著名的俳人将财产挥霍磬尽,不得不寄人篱下或流浪四方的例子。这些人一无所有以后,反倒清心寡欲,留下了千古名句。
   与日本诗人相比,中国诗人是相当富有的。据说杜甫生活贫苦,却能带着使唤人逃亡。与一般人完全不可能雇佣佣人的日本社会现实相比,杜甫的富裕水平是不言而喻的。
     据说中国诗人以清贫自慰。他们的所谓清贫,其实是虽富贵不淫奢,不失纯真圣洁之心的意思。一般人都难免入境随俗,沾染世俗恶习。尽管身置大千世界而不失赤子之心并非易事,却正是对诗人的严格要求。
     中国诗人式的清贫,非勤奋而不可为;世俗式的赤贫不需要特别的努力。日本俳人忧自己,中国诗人忧天下。



    (4)日本诗歌的表现手法;
   日本诗歌形式短小字数少,写景状物受到局限,不能展开描写,也很难构成起承转合。为弥补这种先天缺陷,在千百年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表现方法。
     A  每种诗体分别表现固定的内容,因创作内容选择诗体形式。
     B  用季语,以求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大量的内容。季语和汉诗词的典故相似,是和季节有关的词语,或是由季节派生出来的词语,大多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有关。使用季语时应追索这个季语的出典,将季语的本来的内容、意义融入自己的作品,达到以少言多的目的。
     C  古典作品中常有用同音异义词来表现多重意义的现象。这种手法比较难,现代作品中很少见。
     D  简练记叙。例如一首俳句常常只由几个关键词构成,将更多的内容留给读者去想象填补。作品带着读者去开拓诗的意境。
     E   赋比兴手法。“兴”使用的最多,其次是“比”`“赋”。日本诗歌,一首诗不追求完整的语句,不追求完整的内容,尽可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但是,作品要求品性高雅并有幽默感。好作品必须风趣诙谐,能使读者发出会心的微笑。无论写什么题材切忌粗俗.



     (5)汉俳和汉歌
     近年来,在中国诗坛上先后出现了两种新的诗歌形式——汉俳和汉歌。汉俳为五七五形式,三行十七字诗,汉歌五七五七七形式,五行三十一字诗。这两种新的诗体越来越受到诗歌爱好者们的瞩目,成为中日诗歌交流的工具,今后l忌也将会不断发展完善,得以普及推广。
      目前来看,汉俳、汉歌在中国诗坛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日本诗人、诗歌爱好者对此还很陌生,只有极少部分人似是而非地知道1忌它们的存在。日本人几乎都知道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说到汉俳汉歌必是一个大问号。书店里没有这方面的书出售,一般日本人无从接触它们。
      少数的知道汉俳汉歌的日本诗人对汉俳汉歌的看法、评价也有很大分歧。一般来说,日本以本位兴趣来鉴赏汉俳汉歌,表现方法和日本诗歌相近的作品,比较容易得到日本读者的接受、理解。比如,内容风趣幽默的作品,余韵深远的作品。受日本诗歌团体组织形态的局限及日本诗歌形式规定内容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形成俳句爱好者亲近汉俳,短歌爱好者亲近汉歌的倾向。
      毫无疑问,汉俳汉歌都将同其他中国诗歌形体裁一样,在日中诗歌交流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日本诗歌爱好者的共鸣。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