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美忠印象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3-10 10:44
标题: 美忠印象记
“范跑跑印象记”   文/蔡兴蓉

前不久,接到“范跑跑”范美忠的电话,一惊。原来是重庆37中沈校长请他去讲学,席间,沈校长提到我,问他认识不认识,他说是给《教育家》写专栏的那个人么?沈校长说是,他就给我电话,寒暄了几句。到了晚上,沈校长又给我来电,以赞赏的口气,谈了范美忠的特别之处:敢说。比如他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懂得我”,“敢请我的中学校长寥寥无几”,在给语文老师们座谈时,他坦言:“语文老师是来传播文学和文化的,不以此为宗旨,就等于混了一辈子”,等等。
这我是知道的:范美忠说话,有极强的攻击性,否则他宁可不说。
我与范美忠其实是有一面之缘的,想来他是不记得了。那是在由李玉龙主办的一次教育研修会期间。有个晚上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范美忠身穿一件红夹克,盘腿坐在床上,与《成人之美兮》的作者梁卫星讨论哲学。周围有几个老师,东一个西一个坐着。范美忠旁若无人,只是思考地谈着,他非常投入,语音不高,语速时快时慢,而我可以肯定,他的语音高低和语速快慢跟大家没有关系——听不懂呵。他的话语中杂着太多哲学术语,诸如“客观理性”、“自在之物”、“新康德主义”、“有限性”等等。只有梁卫星时常插上几句。这使我想起叔本华的一个著名观点:大自然只生产寥寥无几的真正的思想者,而且这极少数的思想者也只是为极少数人而存在。
有人告诉我,范美忠有个绰号:范大嘴。
李玉龙则说,这是个“脑袋里装了一万本书的人。”
我因此明白:范美忠是个以说话,或者说以思维作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的人。正因如此,每当他遇到不同的观点,他就如获至宝,有如拳手遇到了对头,或者猎人发现了猎物。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不少患“雄辩症”的人:甭管你说什么,他先反对了再说,结果说着说着,他终于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原来是一样的。但范美忠不是这样的人;他“雄辩”而不“症”。这个曾以四川省文科第一名成绩考入北大的人毕竟热爱真理,这一点稍后还将谈到。
自从亲睹穿红夹克的范美忠之后,我总忍不住把他的盘腿形象与“跑跑事件”结合起来。在我看,这个书呆子无论说什么话,你通常都得从哲学的角度想一想,不然就铁定出现偏差。譬如他对学生说:“我不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我们一般人听了,可能会拍案而起,内心燃起熊熊怒火——一个人师岂可这样说话?但我疑心范美忠会在一边窃笑。从哲学的角度,这话似可这样理解:一个人是否见义勇为,是个人选择的自由;若有什么人或法规强制人去见义勇为,这本身就构成了另一种恶。他坦言天生胆小,这种自贬的诚实也有些奇怪。至于在汶川地震的那一刹那,他没有对学生们喊一声“跑”就自己先跑了,从而使自己“蜚声海内外”,我敢说,这是他绝没有料到的后果。关于这件事情,我有一个基本看法:一个人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灾难面前,一时惊恐而大脑空白,只剩下自保的本能,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可以原谅的事;同时,身为教师,在“一时”之后,喊一声“跑”(哪怕是隔着玻璃)虽然于事无补,但将来学生在回忆这一往事的时候,内心定会多一份慰藉和温暖吧?从这个角度看,范美忠的确是错了。明确了这一点,我又产生了一个更基本的想法:凡事都得讲究度。范美忠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无意伤害任何人,他因为非常特殊的情况一时失控而暂时忘却教师的形象——从他素来的表现看,他对教育工作始终是尽心尽力的——究竟错了多远?至于有从四川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华盛顿那么远吗?
有这样一个虚构:希拉里访华,人问她:“你每次来中国都会批评中国人权现状,怎么这次没有呢?”希拉里听了,笑道:“中国人权状况有了改善——范跑跑还在跑”。我相信,在举国上下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中,只有这个虚构最优雅,也最恶毒。
我很难相信网上那些极尽辱骂之能事的语言暴民当真是所谓“道德义士”,除非形式与内容两不相干。在这种情况下,谩骂有如梯子,骂得越凶,爬得越高,好像一直骂下去,就可以直接爬到道德的制高点。在我的记忆中,只有文革时期出现过这种针对个人口诛笔伐的群众运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运动”之中,你很难听到出于人道精神和公正立场发出的正确的声音,可见只要是“运动”,其能量就不能小估,只能大估——通常情况下,能愿意触犯众怒呢?
还有一点我很是奇怪:以范美忠卓越的智力和口才,这一切本可免于无形,譬如他可以说“事情来得太忽然,我当时是真的慌了神了”——这应该是事实;或者说:“喊与不喊不都一样吗?不过事后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这应该也是事实;他甚至还可以调侃地说:“我跑就是示范啊!”等等。正所谓“千不该万不该”,他偏要“虽千万人吾往矣”,说什么“除非是我女儿,连我妈我都不会救”!这句话,不用说,是太有“新闻价值”了!难道他不知道,正如人们不会有耐心去调查他平时是否对学生负责一样,人们也不会有耐心调查他平时是否对母亲尽孝?“性格决定命运”,信夫!
前面说过,范美忠说话有很强的攻击性,至此得补充说明:都是站在理性的立场。有好几位与他打过交道的老师告诉我,跟范美忠讨论最过瘾,他总是试着把对方当作假想敌,而把自己当作对立面,以便使“真理越辩越明”。从这个角度看,他在汶川地震时创造“新闻价值”的目的,莫非也是把大众当作了“假想敌”,而把自己当作了“对立面”?若然,可真让人哭笑不得!
言及此处,我想说:所谓“言官无罪”,不管范美忠说过什么不妥的话,都是可以原谅的,——至于我们自己是否有资格“原谅”,另当别论;祝贺他吧,他毕竟也是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之一,其生命和所有的生命一样珍贵又珍贵;理解他吧——这几年他和家人是怎样挺过来的?
我在接到范美忠的电话“一惊”之后,百度搜索,发现他刚出了本新书《民间野草》,心里又一喜:“范跑跑”站起来了,或者正在站起来!个中缘故,我想除了书本的力量,就应该是懂他的“几个人”——敢请他讲学的沈校长不就是其中之一吗?对了,沈校长临末还告诉我,虽然范美忠有极好的口才,但一走进教室,却像换了一个人,话很少;作为组织者,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真是一个难得的人!
范美忠,行在真理的路上。




文/李玉龙

前不久,接到“范跑跑”范美忠的电话,一惊。原来是重庆37中沈校长请他去讲学,席间,沈校长提到我,问他认识不认识,他说是给《教育家》写专栏的那个人么?沈校长说是,他就给我电话,寒暄了几句。到了晚上,沈校长又给我来电,以赞赏的口气,谈了范美忠的特别之处:敢说。比如他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懂得我”,“敢请我的中学校长寥寥无几”,在给语文老师们座谈时,他坦言:“语文老师是来传播文学和文化的,不以此为宗旨,就等于混了一辈子”,等等。
这我是知道的:范美忠说话,有极强的攻击性,否则他宁可不说。
我与范美忠其实是有一面之缘的,想来他是不记得了。那是在由李玉龙主办的一次教育研修会期间。有个晚上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范美忠身穿一件红夹克,盘腿坐在床上,与《成人之美兮》的作者梁卫星讨论哲学。周围有几个老师,东一个西一个坐着。范美忠旁若无人,只是思考地谈着,他非常投入,语音不高,语速时快时慢,而我可以肯定,他的语音高低和语速快慢跟大家没有关系——听不懂呵。他的话语中杂着太多哲学术语,诸如“客观理性”、“自在之物”、“新康德主义”、“有限性”等等。只有梁卫星时常插上几句。这使我想起叔本华的一个著名观点:大自然只生产寥寥无几的真正的思想者,而且这极少数的思想者也只是为极少数人而存在。
有人告诉我,范美忠有个绰号:范大嘴。
李玉龙则说,这是个“脑袋里装了一万本书的人。”
我因此明白:范美忠是个以说话,或者说以思维作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的人。正因如此,每当他遇到不同的观点,他就如获至宝,有如拳手遇到了对头,或者猎人发现了猎物。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不少患“雄辩症”的人:甭管你说什么,他先反对了再说,结果说着说着,他终于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原来是一样的。但范美忠不是这样的人;他“雄辩”而不“症”。这个曾以四川省文科第一名成绩考入北大的人毕竟热爱真理,这一点稍后还将谈到。
自从亲睹穿红夹克的范美忠之后,我总忍不住把他的盘腿形象与“跑跑事件”结合起来。在我看,这个书呆子无论说什么话,你通常都得从哲学的角度想一想,不然就铁定出现偏差。譬如他对学生说:“我不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我们一般人听了,可能会拍案而起,内心燃起熊熊怒火——一个人师岂可这样说话?但我疑心范美忠会在一边窃笑。从哲学的角度,这话似可这样理解:一个人是否见义勇为,是个人选择的自由;若有什么人或法规强制人去见义勇为,这本身就构成了另一种恶。他坦言天生胆小,这种自贬的诚实也有些奇怪。至于在汶川地震的那一刹那,他没有对学生们喊一声“跑”就自己先跑了,从而使自己“蜚声海内外”,我敢说,这是他绝没有料到的后果。关于这件事情,我有一个基本看法:一个人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灾难面前,一时惊恐而大脑空白,只剩下自保的本能,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可以原谅的事;同时,身为教师,在“一时”之后,喊一声“跑”(哪怕是隔着玻璃)虽然于事无补,但将来学生在回忆这一往事的时候,内心定会多一份慰藉和温暖吧?从这个角度看,范美忠的确是错了。明确了这一点,我又产生了一个更基本的想法:凡事都得讲究度。范美忠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无意伤害任何人,他因为非常特殊的情况一时失控而暂时忘却教师的形象——从他素来的表现看,他对教育工作始终是尽心尽力的——究竟错了多远?至于有从四川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华盛顿那么远吗?
有这样一个虚构:希拉里访华,人问她:“你每次来中国都会批评中国人权现状,怎么这次没有呢?”希拉里听了,笑道:“中国人权状况有了改善——范跑跑还在跑”。我相信,在举国上下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中,只有这个虚构最优雅,也最恶毒。
我很难相信网上那些极尽辱骂之能事的语言暴民当真是所谓“道德义士”,除非形式与内容两不相干。在这种情况下,谩骂有如梯子,骂得越凶,爬得越高,好像一直骂下去,就可以直接爬到道德的制高点。在我的记忆中,只有文革时期出现过这种针对个人口诛笔伐的群众运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运动”之中,你很难听到出于人道精神和公正立场发出的正确的声音,可见只要是“运动”,其能量就不能小估,只能大估——通常情况下,能愿意触犯众怒呢?
还有一点我很是奇怪:以范美忠卓越的智力和口才,这一切本可免于无形,譬如他可以说“事情来得太忽然,我当时是真的慌了神了”——这应该是事实;或者说:“喊与不喊不都一样吗?不过事后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这应该也是事实;他甚至还可以调侃地说:“我跑就是示范啊!”等等。正所谓“千不该万不该”,他偏要“虽千万人吾往矣”,说什么“除非是我女儿,连我妈我都不会救”!这句话,不用说,是太有“新闻价值”了!难道他不知道,正如人们不会有耐心去调查他平时是否对学生负责一样,人们也不会有耐心调查他平时是否对母亲尽孝?“性格决定命运”,信夫!
前面说过,范美忠说话有很强的攻击性,至此得补充说明:都是站在理性的立场。有好几位与他打过交道的老师告诉我,跟范美忠讨论最过瘾,他总是试着把对方当作假想敌,而把自己当作对立面,以便使“真理越辩越明”。从这个角度看,他在汶川地震时创造“新闻价值”的目的,莫非也是把大众当作了“假想敌”,而把自己当作了“对立面”?若然,可真让人哭笑不得!
言及此处,我想说:所谓“言官无罪”,不管范美忠说过什么不妥的话,都是可以原谅的,——至于我们自己是否有资格“原谅”,另当别论;祝贺他吧,他毕竟也是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之一,其生命和所有的生命一样珍贵又珍贵;理解他吧——这几年他和家人是怎样挺过来的?
我在接到范美忠的电话“一惊”之后,百度搜索,发现他刚出了本新书《民间野草》,心里又一喜:“范跑跑”站起来了,或者正在站起来!个中缘故,我想除了书本的力量,就应该是懂他的“几个人”——敢请他讲学的沈校长不就是其中之一吗?对了,沈校长临末还告诉我,虽然范美忠有极好的口才,但一走进教室,却像换了一个人,话很少;作为组织者,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真是一个难得的人!
范美忠,行在真理的路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