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应该深入理解的几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3-12 16:06
标题:
应该深入理解的几个问题
应该深入理解的几个问题
■
巢宗祺
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次修订中作了大量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以下根据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一些简要说明。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涉及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可能只抓住一部分,而疏忽了其他方面,脱离了核心的目标。例如,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中相关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
课程标准这一次的修订,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
“
语言文字运用
”
上,突出
“
实践性
”
、
“
综合性
”
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语文课程的实施模式
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
“
语文素养
”
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的教师说必须加强训练。我想,训练是必要的。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包含语言积累和语感,语言感悟、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读书的兴趣、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有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以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发现、创新能力,等等。这里面有的部分要靠训练来培养,例如,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范、习惯和常规技能,这其实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内涵的一个部分。语文素养有的部分则要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动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他们读书,丰富积累,投入到广泛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去,使他们在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中获得提高,在追求发现、创新的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总之,语文素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养成。
关于汉字教育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要用好
“
字表
”
。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
300
个基本字,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些时间和力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标中有关
“
识字、写字
”
的目标,这一次修订作了比较明显的调整,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最近教育部又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并加强指导。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
阅读
”
、
“
写作
”
、
“
口语交际
”
教学的问题
关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也有一些修改、调整。这里举出几项略作说明。
在阅读教学方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
“
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
。
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关于
“
非连续性文本
”
的阅读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还针对阅读教学中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要求,如
“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
、
“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
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
。
“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
关于写作教学,在
“
教学建议
”
中,把
“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
一句改为:
“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
,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
教学建议
”
继续强调
“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
,同时还要求
“
抵制抄袭行为
”
。还提出
“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成练字的过程。
”
要
“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
在关于口语交际的
“
教学建议
”
中,要求
“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
关于
“
语文知识序列
”
和
“
内容标准
”
的问题
有教师提出,希望在课程标准修订时补充
“
语文知识的序列
”
和
“
内容标准
”
。修订工作组曾经试图对有关语文知识及相关建议尽可能
“
细化、系列化
”
。但是在征求意见时,有一些教师提醒,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课程标准显得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修订工作组对此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研究。
中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性质特点,它是实践性课程,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不像这些学科都有由一系列概念、定理、公式等构成的逻辑性体系,具有比较清晰的学科边界,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语文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多方面的知识,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来安排,不可强求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完全一致。(作者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工作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