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生物学科中的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3-15 11:18
标题: 生物学科中的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生物学科中的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人民教育出教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徐 岩 吴成军

摘要:表现性评价以评价学生在任务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为核心,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情景性;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于制定一份科学、严谨的评分规则;生物学科中的观察、实验、调查、角色扮演、设计、制作和课外实践等活动类型适合进行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水平有着综合的评价和重要的反馈作用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表现性任务;评分规则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和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要真正认真落实“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理念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00),要主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理念,仅仅依靠现阶段常见的纸笔测验,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改革现有的评价理念、方法和方式,引进新的过程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表现性评价(也称真实性评价)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评价理念和方法。表现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场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运动,其主要的动因是对标准化考试形式的批评,以及对其考试功能的质疑。表现性评价目前在美国已经发展成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并且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有不同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于1992年对表现性评价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的定义:它是指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1〕在学校教育背景下,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也是一种基于观察和主观判断的评价方式。〔2〕


比较表现性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验,可以发现表现性评价的一些本质特征。


1.1 评价学生的能力表现是表现性评价的核心


表现性评价是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完成表现性任务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各种技能性水平的表现。表现性评价可以通过一些合理推理的外显性指标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的过程技能、动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要测试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需要从语言表达、表演动作、团队合作和信息加工等方面进行考查,因此,表现性评价能够较好地测试学生的各种技能性水平,而这正是纸笔测验完全无法达到的评价目标。


同时,表现性评价能够根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情况,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成果来推断学生的情感、态度倾向,而且这种情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真实和客观的。


总体来说,表现性评价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比纸笔测验而言效果要差一些,这主要与表现性任务的代表性不足,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窄有关。但表现性评价特别适合于评价学生具备的技能水平等非智力因素,同时评价时又没有脱离现实情境,因而可以推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因此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是对传统的纸笔测验的一种重要的补充。


1.2 任务情境是评价学生表现的载体和前提


表现性评价需要设置一个表现性任务,这种任务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或者动手完成一项生物实验、做一次社会调查,都属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任务的价值就有了现实的意义。从操作的可行性和完成任务的效果上讲,评价的情境越真实,即与现实世界联系越紧密,学生对完成的任务就越感兴趣和越重视。因为实施表现性评价时结合了学生对真实生活世界的体验,强调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因此,西方评价学者也称表现性评价为“真实性评价”。


1.3 强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性


表现性评价是典型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活动既可以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同时又十分关注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并赋予评价的具体内容。例如,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评价学生的观察方法、观察工具的使用和得出结论外,还应该从观察目的、观察记录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其过程性评价非常显性。在进行表现性评价时,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生能够做什么而不仅仅是知道什么,它既可以了解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特点、行为、情感与心理过程,也可以评定经过学习过程之后所取得的外显的学习“产品”。


2  表现性评价在生物教学和评价中的实施

2.1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流程

要进行表现性评价,首先要明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流程,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流程包括以下步骤。〔2〕

               表1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及其说明

实施步骤
步骤名称
简要说明

明确评价目的
确定考查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倾向,特别是技能性目标

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可以来自生物课程标准,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及其专业判断

选择表现类型
确定学生的活动类型,例如,实验、设计、角色扮演,等等

设置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的具体成分必须明确,即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应该详细规定展现能力的背景和条件;同时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和记住评估他们表现的规则

制定评分规则
分项评分规则和整体评分规则,本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实施并选择样例
实施任务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从学生的作业中挑选出典型的样例,结合评分规则进行分析

上述的六个步骤是首次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步骤,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第②步可省略,第⑤步与第⑥中的样例可颠倒,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一些典型的样例制定相应的评分规则。在这些基本步骤中,制定科学、可行的评分规则是顺利完成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环节。

2.2 评分规则的基本分类

评分规则是一套用来衡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及其成果的标准。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典型学习行为反应的语言描述和等级判断,也包括对各种学习成果特征的详细要求。目前常用的评分规则主要有两种:分项评分规则和整体评分规则。〔3〕[5]

1.分项评分规则。这种评分规则针对某项表现性任务的不同侧面,对学生的行为和技能进行分别评价。采取分项评分方法的优势是,评价的目标非常集中和明确,评价者不容易偏离评价中心,而且对每一方面表现的观察都很细致。最后,由分项结果归纳出的总的评价结论,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对于某项任务的完成程度和技能表现。

为了使分项评分规则有较好的应用性,教师不仅要对任务做出维度分析,而且还应当对维度评分的等级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下面是评价学生的“观察方法”的单项评分规则(表2),表中分别列出了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的具体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分等级。

             表2   “观察方法”的单项评分规则表







采用正确合理的观察方法
1)客观全面地观察,能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合理地使用不同的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观察


2)能有顺序和系统地观察,观察全面仔细,突出观察的重点


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1)基本能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感官观察


2)观察能有顺序和系统地进行,突出观察的重点
及格
观察方法基本正确
较为客观地观察,但没有从各种感官出发观察事物,观察方法较为单一
不及格
观察方法不够恰当
不能按照任务要求得出结论


2.整体评分规则。整体评分规则主要侧重于从整体反应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时只需给出一个综合性的分数或等级。这种评分建立在对学生的“表现”或形成“产品”的整体印象之上,而不是对个别成分作出细致的考虑,因此具有总结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整体评分规则适合于评价相对简单的表现性任务,对快速获得学生的总体水平或成绩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整体评分规则通常在学生人数众多时使用,以便对学生进行快速地评价。但整体评分规则缺乏对学生表现的优点或缺点进行详细地分析,因此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作用相对较弱。与此相反,分项评分规则可以评价复杂的表现,并突出重点环节,同时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或反馈。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分项评分规则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尽量避免遗漏主题活动中的部分评价要素。


在实际的评分时,教师可以将分项评分规则和整体评分规则结合起来使用,这既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体情况,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整体学习状况。


    2.3 优秀评分规则的基本要素

制定一项科学、清晰、明确、严谨而又操作性强的评分规则是完成表现性评价最重要的环节。评分规则应该精确地表明想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和可以做什么。〔4〕研究表明,优秀的评分规则至少可以达成三项目标:一是有利于教师准确地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和学习状况;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了解自己达成目标的情况和学习的基本状况,并能根据测评的结果对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重点进行重新定位;三是有利于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实施和可持续开展,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发展的目的。

研究表明,要制定优秀的评分规则,必须明确优秀评分规则的基本要素。

下面是制定一份优秀的评分规则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2〕〔3〕。

要素1  评价内容:是指借以判断学生作业质量的内容依据。包括与表现有关的所有重要的内容,明确这些重要内容,将其他不重要的内容省略掉。
(1)评价的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应该尽可能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2)评价内容应该有所侧重,而且能够突出重点,特别是技能性目标,并设置好相应的权重;
(3)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不会产生歧义。
要素2
清晰度:是指使用清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评分规则,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并做出相同的解释。
(1)有清晰、明确的评价指标,能够清楚地表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应该与课程标准理念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2)由教师独立测评,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份作业的评定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3)评分规则说明具体、准确,提供了足够的细节。
要素3
实用性:指操作性是否很强。根据评分规则得出的评定结果必须有助于做出具体的教学决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步。
(1)要评估的表现方面是可以量化的,并且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和应用;
(2)评价结果可以转化为教学决策,即教师很容易根据评价结果知道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3)评价要求要具体、明确,准确说明不同等级的学生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操作起来容易,评价的效果明显,可信度强。

要素4
可信度:是指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可用于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1)评分规则重点突出、清晰明确,不同的评定者可在任何一份学生作业的表现水平上都能达成一致;
(2)规则的说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2.4  评分规则的实例及等级说明

以下以“为家长制定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的表现性任务的评分规则”为例,来展示一个真实的表现性评价的评分规则,见下表。


               表3  为家长制定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的表现性任务的评分规则


评价指标
分值
评价要求
评分
优(910分)
良(78分)
需努力(6分及以下)
自评
他评
设计准备
10
收集了丰富的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且资料对设计有较强的支持
收集了一定量的资料,但资料与主题关联性不强或对设计的作用不大
收集了资料,但资料散乱或对设计无支持




设计过程
20
1.能正确运用“平衡膳食宝塔”和教材中《常见的食物成分表》设计食谱
1.运用“平衡膳食宝塔”和教材中《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时偶尔出错
1.不会运用“平衡膳食宝塔”和教材中《常见的食物成分表》




10
2.食谱设计构思有整体性、有创意,且对设计过程有指导性意义
2.食谱设计构思基本有整体性或对设计过程基本有指导性意义
2.食谱设计构思没整体性或对设计过程没有指导性意义




设计成果
20
1 设计的食谱营养合理,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数量和营养成分搭配符合要求
1 设计的食谱基本营养合理,含有五类食物,但比例、数量和营养成分搭配有的不符合要求
1 设计的食谱营养不合理,没有五类食物,或不注意比例、数量和营养成分的搭配




20
2.设计的食谱具有可操作性,食谱成本合理,且会利用家中现有食品材料
2.设计的食谱具有可操作性,但食谱成本过高或过低,不会利用家中现有食品材料
2.设计的食谱不具有可操作性,食谱成本不合理




设计实施
10
1.能亲自全程完成食谱的采买、清洗、烹饪
1.只能亲自完成食谱的烹饪工作
1.不能亲自完成食谱的烹饪工作




10
2.烹饪工作成功,制作出的食品色香味俱全
2.烹饪工作基本成功,制作出的食品味道尚可,但看像差些或有小缺点
2.烹饪工作不成功,制作出的食品口味欠佳




满分
100


得分






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设计准备:设计过程:设计成果:设计实施=10:30:40:20,这个比例明确了该活动的重点是什么,突出了评价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学生的设计成果只占40分,而设计准备、设计过程和设计实施却占了60分,同时,评价活动中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他评,真正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理念。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的侧重采用5分制、10分制、100分制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技能等级如高、中、达标、未达标等多种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具体实施过程中,每项活动的评分可分为多个要素,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进行分项评价,选取其中的某个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进行整体评价,具体的措施是将各个要素的得分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综合,从而计算出学生的综合得分。

2.5 生物学科中适宜进行表现性评价的任务类型


根据教学评价的实际需要,按照任务涉及的技能,可将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表4  表现性任务的类型及其主要作用

任务类型
主要作用
表达性任务
这类任务常见于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知识竞赛、课题汇报,等等。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表达技能,并进行综合的评价
操作性任务

这类任务常见于一些操作性活动,例如,正确使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正确进行徒手切片活动,等等。教师可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进行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思考性任务
这类任务常见于概念的理解、分析与应用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类任务又分为分析性任务、综合性任务、评价性任务和问题性任务。教师可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及产生的结果

中学层面有很多活动适宜进行表现性评价。下表为一些常见的操作性任务和表达性任务及其评分规则要素。

               表5  表现性任务及其评分规则要素

任务类型

评分规则要素

任务举例
观察
观察目的、观察方法、观察记录、观察工具的使用、得出结论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
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实验证据、进行解释与得出结论、情感态度
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调查
调查目的、调查计划、实施过程、信息处理、调查结果、调查态度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角色扮演
扮演目的、准备工作、语言表达、表演动作、信息加工、团队合作
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设计
设计目的、构思、设计准备、设计过程、设计成果
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
制作
制作对象、制作准备、制作过程、作品展示、情感态度
制作甜酒
课外实践
实践目的、实践准备、实践过程、结果和结论、成果展示、实践态度
对某种植物进行无土栽培

除上文提到的活动外,概念图的构建,列表整理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具体生活景情考查学生的核心概念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等等,也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提供相同的活动任务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不同,以便有侧重地评价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水平,这就需要制定详细的可以实施的评分规则。

3  表现性评价在生物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和意义

3.1有利于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规范教师的教学和评价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从而抓住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教学实质;表现性评价本身就是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扩展和应用的过程,它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更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科学的表现性评分规则能够规范教师的教学和评价行为,提升教师的评价意愿,促进教师努力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和评价。


3.2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进步。
优良的表现性评分规则既可以作为评价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表现性评价,学生可以了解合格表现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知识自己努力的方向,能够根据自已在任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业成绩。


3.3 拓展评价范围,改善日常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可以针对教学和评价中难以执行的如实验、调查等各种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同时可以改善日常评价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更有效的反馈信息,为学生平时表现提供可靠证据,体现了教学诊断和反馈的功能。


另外,表现性评价还有利于学生自评和互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估,并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只重视知识内容的学习倾向,强化学生重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4  实施表现性评价时要注意的事项


4.1 尽量创造真实的施测情景.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表现。一般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情境越真实,就越能显示出学生在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真实发展状况。但是,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有时无法重现,因此,有时只能采用模拟情境(例如,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生物进化的景情,等等),模拟的情境越接近真实情境,表现性评价的结果就越能代表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4〕就越符合教师期望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所以,施测情境的真实程度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4.2 科学地制定评分规则
在使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和开发出与表现性任务相配套的评分规则。如果评分规则不具体、不清晰、操作性不强,评分的主观性就比较强,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表现性评价的使用效果。因此,开发出科学、严谨、清晰而具体的表现性评分规则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而这又需要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功底,这也是制约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现实的情况是,急需开发出一批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表现性任务的评分规则及其样例,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4.3 保证好施测时间。从表现性任务的制定,到师生共同商定表现性评分规则,再到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表现性评价不宜频繁开展。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如评分规则的学习、认识和讨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时间,教师对典型作业的讲解与分析,等等。特别是当确定评分规则时,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当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时,他们会更了解学习目标,并且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当中。〔4〕参真正把评价落在实处,充分体现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



尽管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上存在不足,在操作层面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淡化分数的初中生物教育阶段,甚至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阶段,采用表现性评价作为对客观性测验的一种补充,是极其必要的。由于表现性评价更加尊重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广泛性,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多方位地表现自己,因此,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改理念出发,表现性评价理应成为当前新课程评价改革中大力倡导的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Hambleton,R.k.:Advances in Assessment Models,and Practices.In D.C. Berliner,R.C.Calfee(ed.)(1996).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New York: Simon & Schunster MaCmillan.p.902

[2]Richard J.Stiggins 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第四版)(Student-Involved Assessmeng for Learning)[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55-187


[3]Judith Arter,Jay McTighe(朱迪思·阿特,杰伊·麦克塔尔).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13.


[4] Arthur A. Carin(阿瑟·A.卡琳).教作为探究的科学(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92-193.


[5]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50.


      On Biolog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Middle Schools and its instance


                      Wu cheng-jun


Abstrac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which is to evaluate student performance in the task scenarios demonstrated ability in the core, Making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rules is the key element to implement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Many aspects of biolog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suitable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uch as visit, experiment, role play, design and production; It is a new type of process evaluation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t is comprehensive academic standards Evaluation and important feedback effect  for students



Key word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erformance tasks, evaluation rules





  说明: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国家级课题(BHA060030)“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文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8

  
作者简介:徐岩(1951- ),女,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从事中小学课程与教材研究;吴成军(1972
),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主任编辑,主要从事中学生物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研究





2011-08-22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