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京城 |
林巧稚 林徽因 林海音——北京四合院中美丽"三林" |
记者 彭俐 |
2011年03月08日 来源:《北京日报》 |
林巧稚 |
在一座城市的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点上有许多故事,行走便成为一种阅读。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不远的上世纪初三位中国杰出女性的北京往事吧。她们在胡同四合院的生活朴素、美丽、充满智慧,而知性的劳动与体力劳动一样值得尊敬。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巧合,为雄伟古都增添许多魅力与柔情的三位女性都姓林,而且说不出她们中谁更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妩媚动人。 林巧稚、林徽因、林海音——曾经居住过的四合院都是无价之宝,因为没有伟大女性的存在就不会有伟大民族与国家。想象着、追忆着她们在胡同中优雅、自信的步履,在四合院的大槐树下、明月窗前醉人的风韵与谈吐,在动荡的年代为改变祖国命运而忘我艰辛地劳作……那是怎样一幅感人的京城丽人行?她们生命中璀璨的京华篇章证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在黑暗的岁月里有星,在苦难的大地上有花,在冷酷的世界中有爱。 中华妇女绝不是柔弱的代名词,也不是闭塞的同义语;正相反,她们娉婷袅娜的身躯中拥有勇士的刚毅气概,她们明亮的前额中充满了天赋的聪颖与睿智,而她们博大的心灵里则埋藏着只有理想天国才会有的至情至性的仁爱与悲悯。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生生不息、永远不会衰亡,而且永远能焕发青春活力的一个美丽的秘密。在今天特定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追忆美丽“三林”向所有女性读者问一声节日好。(林巧稚、林徽因都曾是人大代表)。 林巧稚 让协和医院古建筑拥有美丽灵魂 春节假日刚过,街上仍有残雪。 90年前,在清朝豫王府旧址建起的老协和医院,一看就带有中国近代史的痕迹。它是典型的西风东渐的产物,其建筑形式、风格与气质,几乎完全不同于二三百年前的纯本土建筑,但中国文化艺术的气息犹存,这要归功于美国建筑设计师查尔斯·柯立芝。 家住附近,常因感冒发烧到协和医院看急诊,却从未仔细欣赏这座中西合璧的典雅建筑,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它是那么俊朗、沉稳、浑然大气,具有梁思成喜欢的传统中式大屋檐、汉白玉石桥、蔚蓝色的琉璃瓦和生动逼真的屋脊兽,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工业的产物——钢筋水泥的依托物。但是,若没有人类伟大灵魂的附丽,再庞大、壮观的建筑物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此劳作并奉献一生的医生——“万婴之母”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让我们眼前的这座古建筑拥有了人的灵性和灵魂。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为社会服务近60年之久,直到80高龄仍在撰写50万字的学术著作《妇科肿瘤》;更不是所有妇产医生都有幸像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那样——亲手接生50000多名婴儿。 |
进了医院大门,只见一扇素雅的棕色木制屏风下,立着一座林巧稚半身铜像。青铜的质感使人感到岁月的流逝,面容的温婉、秀丽依然和煦如春。令我们如沐春风的,是她纯洁、仁慈、博爱的心地。只有从内心瞻仰并祭拜了拥有信仰和信念的美丽生命,我们才算真正进入了一个国家级救死扶伤的神圣殿堂。 爱屋及乌,此时看到楼道里穿梭的每一位白大褂都很美。 “请问林巧稚医生曾在哪个房间工作?” “她曾在妇产科工作,现在的妇产科在东边的新大楼,你去那边问问吧。” 协和医院妇产科在新楼的八层。 保安员是位年轻的、态度很和善的外地人,他不知道林巧稚是谁并不奇怪,毕竟林巧稚最早在这里工作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情。 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家庭的林巧稚,受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的父亲影响,13岁就成为基督教徒。她的仁爱之心,从小就在《圣经》故事的阅读中得到浸润和升华。谁说爱心不是一种强大的考场与职场的竞争力呢? ——1921年,20岁的林巧稚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时,在很重要的科目——英文考试现场遇到突发事件。一位女同学突然昏倒,林巧稚丢下还没有做完的考卷,冲上去救护。结果女同学被顺利送至医院,安然无恙,但林巧稚却耽误了答卷的宝贵时间,交了未完成卷。她本以为事情就这样了,因英语考试不及格而落选,可结果让任何人都感到惊奇。——她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监考老师提交了一份报告,告之原委。主要由美籍教师组成的校方董事会被她的爱心行为所打动,予以优先录取的优惠。——爱心惠人者必得恩惠。这是基督信仰的逻辑。 1929年,8年协和医学院的学习结束,林巧稚成绩优异,获博士学位,开始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当医生,不久即成为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 保安员一听是北京日报记者,很礼貌地引我到办公室。 “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周年纪念,林巧稚是妇女的杰出代表。今年也是林巧稚诞辰110周年,你们有什么纪念活动吗?” “纪念林巧稚,每年都有活动啊。我们去年办了讲座和演讲比赛,她的生日在年底,今年还没到时间呢。” 林巧稚当年上班路程不远,她就住在离协和医院一箭之遥的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位于东单北大街,由南向北,过了外交部街胡同,再往北即是。胡同西口75号,是蔡元培曾租住的老宅,有文物标牌“蔡元培故居”;胡同东口10号,便是林巧稚故居,未有文物标记。她曾在1941年日本人占领协和医院、全部员工被遣散时,在小院子里建起私人诊所,挂牌“医学博士林巧稚医师妇产科”。 一位正闷头儿劈柴的老大爷起身说: “啊,林巧稚,那可是太早的事了。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不大知道她啊。有不少人也来过这儿,都是来纪念她的。有人说她当年开的诊所不在这院子,在斜对面的一个小院,还过去看过。” ——在京城居住整整62年,终身未婚的林巧稚的生前遗愿,是将自己的躯体捐献给医学科学院。而我们却应该想到,尽量多保存一些有关她的有形的东西。 林徽因 美丽国“徽”设计图案的一个成“因”
|
斯舜威:慈禧的油画像 |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