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第三届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比赛 |
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 作者:邓兰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内容提要 讲究教学艺术的艺术教学,必然是理想的艺术教学,而对于艺术教学来说,合适最是理想。合适意味着艺术教学应遵循着艺术审美育人的目标追求,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让学生获得美的感悟。因而,将审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可能是一种较高的要求,但对于艺术教学而言,则是一种必须的、基本的要求,否则艺术教学便无法实现其审美育人的目的。但是最需要教学艺术的艺术教学,其教学艺术的理论研究却是十分滞后的,而理论与实践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滞后将直接导致实践的落后,而实践的落后又使理论陷入更进一步困境。没有关于艺术教学艺术本质的探讨,没有对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特质的描述,没有对艺术教学艺术审美尺度的理性思考,没有从现实教学中发现问题和提取精华,都无法促使艺术教师自觉地审视和创设自我的教学艺术。因而本文尝试着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虽不算建立了完整的艺术教学艺术理论体系,但也致力于让艺术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始终朝向良性的方向循环前进,促进艺术教学不断走向更美好的境地。本文共分为以下四章: 第一章: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理想。艺术教学艺术是因艺术和艺术教学而产生的,因此它的审美理想当从艺术和艺术教学当中去寻觅。一切艺术的本质规定着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属性,审美是艺术的最根本价值,因而审美也是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其实它应当是一切教学艺术的本质。没有审美的表现,教学艺术也就无所附丽。教学艺术使教师高超的技巧、教学的机智、主体的经验、内心的自由精神等等以审美形式得以较好地展示,而学生通过对艺术美的感受,得以毫无阻隔地进入自我真实的、自由的内心世界,以这样的状态来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幸福,并同时获得了美感培育,这便是教学艺术以艺术的审美特质为教学做到了其他所不能为。因而以审美作为教学艺术的本质可谓名至实归。艺术教学艺术树立起审美的理想,更是为了艺术教育审美育人理想的实现。通过对已有实践的反思、通过来自理论研究的启迪、通过对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二元对立”的批判的辨析,本文认为,无论从中国艺术教育的现实出发,还是从艺术教育的内在品质而言,中国艺术教育必须要坚持其作为审美教育的属性,艺术教育的审美属性不容质疑。艺术教学是实现艺术教育审美育人理想的主要途径,但它却常会处于学生喜欢艺术却不喜欢艺术课堂的窘境,而形成这一窘境最本质的两个原因在于:艺术教学没能成为师生共享的审美的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没能坚守审美的本质属性。于是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理想追求也就以此为据:让艺术教学成为审美的艺术活动;助艺术教育坚守审美的本质属性。 第二章: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尺度。艺术教学艺术需要美学的引领,古今中外有着许多的美学流派,其中中国的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国外的他律美学与自律美学、解释学美学与接收美学以及艺术符号美学对艺术教学的影响最直接,从它们那里获得的启迪,都帮助本文审视艺术教学艺术,如何遵从了艺术的审美品格,如何尊重了艺术的本质,如何巧妙地开启学生的审美心理,恰当地全面地为学生展示艺术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既然艺术教学本身就能成为一种自由、自然、自享的艺术活动,那么这样的艺术活动,自然是能够从美学的视角来审视的。艺术教学艺术还需把握好自己的审美实践尺度,也就是把握好艺术教学中切实存在的,彰显艺术教学审美特质的关系。首先是把握好艺术与人的关系,既指分别把握好“艺术与教师”、“艺术与学生”的关系,更指把这种关系诠释为艺术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师在艺术面前情绪达到共融,共同作为陶醉于艺术中的“人”,并与艺术中所蕴含的生命相交往。其次是把握好艺术内部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一切艺术都是人类感觉体验的表达,只是各自所用到的感性材料不同,因而艺术教学艺术既要能给学生综合的艺术感受力,又要能使他们体味不同艺术的个性。最后是把握好艺术与非艺术学科间的关系,艺术不是孤独的存在,它与非艺术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表达,艺术教学艺术不能让艺术教学囿于孤芳自赏的小圈子,而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上好好展示这种关系,使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学习、欣赏艺术。 第三章: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缺失。缺失了教学艺术的艺术教学,无法使学生真正得到艺术的审美体验,自然也无法实现艺术审美育人的价值。当前的艺术教学,智育化和德育化的倾向已不十分明显了,但即便教师拥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常常存在着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教学艺术。在艺术教学中以模仿代创造、以情景代意境、以娱乐代愉悦;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仅作为学生审美活动的旁观者而存在、学生作为教师艺术表演的欣赏者和艺术设计的配合者而存在;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使用单调乏味的评价语言、进行一味赞誉式的评价、让学生间的互评流于形式、教师无视于学生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反馈和对教师教学标准划一的评价都是艺术教学艺术审美缺失的表现。 第四章: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实践。本文把艺术教学分列为“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和“知识与技能”三个领域,在明确各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来更有针对性地探讨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实践。感受与鉴赏的教学艺术,能够选取符合中小学生的接受水平、对材料加以完善的利用、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艺术以供学生欣赏,能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体中,能让学生获得积极对待多元文化艺术的鉴赏态度,并从充满感性的直观入手,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在既有“形动”更有“心动”的状态中,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接受。表现与创造的教学艺术,就是在保护与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营造合适的环境,给学生以足够的信息刺激来激发他们的灵感,让他们展开艺术化的想象,在合作中自在、自信地展示自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艺术,就是能让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摆脱枯燥乏味的境况,让学生因为强烈的要在艺术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主动产生学习的欲望,营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自然地渗透于艺术当中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自由驾驭知识与技能,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本身就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