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面对虐童丑闻怎能简单说“不”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 09:40
标题: 面对虐童丑闻怎能简单说“不”
面对虐童丑闻怎能简单说“不”  2013年03月31日  作者:常晶  
  家长和孩子状告老师针扎幼儿,幼儿园矢口否认并声明“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园方应对方式引发更多质疑 
面对虐童丑闻怎能简单说“不”
大石头 绘
--------【事件回放】--------
  据媒体报道,日前,河北省三河市最大的民办幼儿园——幼幼幼儿园疑发生教师虐待儿童事件。据家长和幼儿反映,该园有教师存在用针扎幼儿、用刀威吓幼儿、逼幼儿喝尿、逼幼儿吃老师鼻屎等虐童行为。据家长反映,家长提出看监控视频,园里几次拖延最后提供了带盲区的不完整视频。 
  事件发生后,该幼儿园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通过张贴公告、微博发表的“严正声明”称:“近期所谓的‘虐童事件’已经严重影响我园正常管理秩序”,“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不要被所谓的‘虐童事件’所困扰……请您不要相信谣言,以讹传讹,我们有详尽的监控录像为证”,我们也相信国家的相关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为老师还以清白!”,“我们也会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全力保护好自己的老师”。 
  而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记者隐匿身份随同家长到公安局与园长协商时,园方态度傲慢,拒绝给家长提供完整视频。 
  纵观最近在各地反复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有真有假,有教师确实存在虐童行为,也有的则是被家长误解。幼幼幼儿园“虐童事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媒体的跟踪,逐渐发酵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公众议题。 
  虽然目前很难对此事真假进行判断,但面对家长和公众质疑时,幼儿园该如何有效面对?确实值得重视。本期“治园”版邀请当事幼儿家长、幼教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者等参与讨论,在出现类似事件时,幼儿园应该怎么办。遗憾的是,本报记者邀请当事幼儿园参加讨论的提议遭到了对方拒绝。 
图为该园通过实名微博发布声明的截图。
  不提供完整视频、拒绝媒体采访 
  当事幼儿园应对方法引发更多质疑 
  上述幼儿园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微博、张贴告示发声,拒绝媒体采访、不提供完整视频。而张发的声明措辞和语气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不容许家长、媒体存有半点质疑的架势,反而引起了更多不信任和质疑。从网络上看,对这家幼儿园做法的指责和批评愈演愈烈。如果这家幼儿园真的很“冤枉”,那目前的回应措施无疑将自己推向了更加尴尬的境地。 
  当事幼儿的家长赵女士对记者讲述了事件的经过,并对园方的回应表示不满意,她对孩子受到的伤害很伤心,她说现在唯一的要求就是查明真相,希望有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面对家长和社会的质疑,当事幼儿园该不该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身为幼儿教师的夏天说,从这件事情能看出该园平时的家长工作开展不力,如果家长是误解,这种误解也是源于不信任。同时,说明当事老师不够爱孩子,孩子说老师虐待他,也许是出于幻想或受到误导,但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 
  江苏泰州的黄翠萍园长分析说:孩子即便有撒谎的可能,那也是致力于自己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比如说“爸爸给我买了架飞机”,“妈妈把我送上了宇宙飞船”之类的大话。没有哪个孩子恐怖到以编造老师用刀、针之类的利器来刺自己为乐,至于是不是真的用刀划、用针刺,其程度到底有多严重,那也许不完全是幼儿所描述的。 
  接受采访的园长们提出,家长在与园方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每个家长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决不会无中生有、故意捏造一些不实之事来恶意攻击幼儿园。因此,园方要理解家长的苦衷,第一时间以坦诚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 
  面对质疑不推诿不护短不隐藏 
  坦然正视真诚沟通才能赢得信任和口碑 
  幼儿园管理者有保护教师和幼儿的责任,面对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查明和公开事件真相,真诚与受害者家长沟通,无论何时,真诚是必须保持的态度,也是避免更大不信任感产生的正确之举。参与讨论的人士一致认为:真诚面对,不推诿不护短,才是一个幼儿园面对危机的正确举措。 
  华中师大肖凯博士认为,一场教育的危机必须用许多倍的真、善、美的教育行为去弥补损失。信息化时代负面新闻会以迅猛的态势进行传播,隐藏和推卸等方式不能屏蔽负面信息,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更有利于幼儿园尽快走出危机,改善形象。网络时代,速度第一,如果幼儿园不能尽快用不可质疑的事实去说话,那么可能更严重的“脏水”会迎面泼来,导致有害信息的滋生与“增值”。 
  家长刘健也认为,幼儿出现意外情况要主动、及时、如实地告诉家长,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否则家长发现问题再来询问,幼儿园就会很被动,且易发生误会。 
  及时、如实地了解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期望。夏天说,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从人本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真诚答复家长。 
  黄翠萍园长从自身经验建议,发生这样的事件,园方第一反应应该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坦然面对,坦然面对家长、媒体,本着一切为了孩子,把事情的真相搞清楚。弄清事实真相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对配班老师、全班幼儿进行深入细致地逐个调查,就会获得真相。如果一出事,先本能选择自我保护,甚至是自卫乃至通过发所谓义正言辞的声明来还击,显然是把家长彻底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北京市崇文第三幼儿园园长袁春芬建议,无论家长出于什么原因来投诉,作为管理者及当事人都不能回避。幼儿园应建立家长投诉制度,将处理家长投诉制度化,认真处理每一起投诉。家长投诉或提出的问题,幼儿园相关人员要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及时汇报,园所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道歉,向家长详细说明情况,尽快给出满意的答复,最好当事人要亲自出面。 
  家长刘健说,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关键。幼儿园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顾虑,及时与家长交流看法,并以实际行动及时消除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郝德阳建议,幼幼幼儿园如果确未发生虐童行为,就更应该堂堂正正地接受社会的质询,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通过权威部门的调查结论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形象。必要时,园方应依据权威部门的调查结论保护自己。回避和不合作的态度,只能加重家长和社会的质疑,于事无补。 
  鼓励家长监督、疏导教师压力、完善法律约束
  重视“重建”改进管理才能化危为机
  一所幼儿园出现“虐童”质疑,无疑对它的信誉会造成严重影响。肖凯提出,幼儿园要弥补不良信誉,必须重视信誉、制度和观念重建。要采取有力措施对当事人适当处理、对受害人积极补偿,更可以把出问题的这一天定为“警醒日”,借此引进家长和社会人士作为幼儿园的“监督者”并建立相应制度。同时,要纠正在管理理念上的偏差,切实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办幼儿园。 
  袁春芬园长说,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幼儿教育工作者背负了沉重的压力。虽然事发幼儿园都是一些民办园或“黑园”,但是给幼教界带来了巨大的警示。幼儿园要善于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关爱和管理,邀请专家开办阳光心态的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老师排解压力,鼓励老师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家长刘健则希望幼儿园多组织家长实地参观,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否安全;定期举办开放日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幼儿园的生活,增进家长与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如何防范“虐童事件”的发生?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郝德阳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进行了反思。除了健全幼儿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应严格幼儿教师准入,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他呼吁要关注当前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尽快解决普遍存在的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的现实问题,避免幼儿教师怀着不平衡的心态进行工作,同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如何加强和完善对幼儿园的管理,同样引起关注。出现事故的幼儿园大都是无证园或民办园。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教育体育局幼教科赵侠说,在具体工作中,深感教育局在管理民办园时很尴尬,大的民办园大都财大气粗,教育管不了他们的财权、人事权,业务他们自有一套,再加上办园的背景,对家长的质疑和教育部门的检查,开门应付是常有的现象,闭门不见也无可奈何。小的民办园大都是“打游击”,今天被停办或整改,明天又悄悄开了。教育部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没有执法权,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法律建设,有法规专门约束非法办园者和虐童者。(本报记者 常晶)
-------【专家观点】-------
不只是道德冲突更是法律问题
  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经济制度、法治秩序和社会文明的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现代社会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借鉴很快建立起来。但是,制度与人内心的紧张关系却无法躲避,因此,我们会经历很多事实上的“纠结”。 
  燕郊这家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质疑和反质疑的案例就说明了制度和人心中的秩序感之间的矛盾。在中国传统的社会文明中,教育机构要有仁爱之心、君子气度,教师也被尊为“道德楷模”、“行为表率”,家长要“尊其师,信其教”,教育机构的行为不当,怀疑教师和教育机构的行为,都是被社会舆论所批判的,在漫长的历史中,道德上评判调节着教育机构和个人之间的行为不平衡。 
  家长质疑幼儿园,幼儿园认为家长的怀疑影响其社会声誉,这显然是相互间对各自行为底线的怀疑。这时,他们之间的冲突就不再是道德冲突,而变成一个法律问题了,应该走法律通道解决问题。希望通过调解或者相互退让达到和解的目的,是过去时常采取的解决手段。当然,调解手段至今也仍然在广泛地使用着,是中国社会解决民间冲突的重要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调解纠纷的价值仍然非常大,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还存在另外一个手段,即法律途径,而且,法律在调解纠纷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在家长质疑幼儿园的案例中,大家往往关注冲突双方,被质疑有“虐童”行为的老师却被忽视了。其实,如幼儿园声称,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会用师德来感召教师对儿童发展的使命感,同时也有一些管理规范帮助教师正确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人性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压力巨大,有时在某个场合,教师和所有人一样,也会把持不住。因此,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常规管理可能没有问题,但是,超越底线的行为不会因为我们的师德教育而“绝迹”。 
  学者秦晖曾经讲过,所谓底线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用罗尔斯的话说就是“重叠共识”。家长质疑学校,这是父母之爱的表现,是自然的人性流露。对此,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处之泰然,配合家长收集相应的证据。一方面证明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也防止真有此类现象的存在,即使我们的工作做得再好,我们也不能保证某个教师在某个时刻因为受到某种冲击,而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家长质疑教育机构应该负责任地质疑,需要搜集一些证据,保留一些现象,在理性层面上与幼儿园交涉。该案例恰恰暴露了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中,人们的共识“重叠”程度还不高,在冲突中,混合了道德约束与法律管理间的冲突,也混杂着“弱者同情”与“法制文明”间的差异。 
  同时该案例也暴露了教育机构在应对危机中的不足。教育机构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增加。教育机构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放低身段,改变自己专业权威的理念,学会和公众沟通,在管理中意识到要和公众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解决问题。配合家长收集证据,解决自己的问题,要考虑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启动应急机制,应对质疑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存在教师“虐童”的事件,应该思考用什么样的机制去减少该事件对机构的影响。 
  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机构和公民也都各具心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而意识到法律文明和道德文明的区别,是理性行为和管理科学的开始。(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晓东)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31日第2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 10:28
http://xnjyw.5d6d.net/thread-16513-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 10:29
http://xnjyw.5d6d.net/thread-54566-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 10:30
http://xnjyw.5d6d.net/thread-10652-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 10:31
本报讯(记者郑铮)昨日,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条件复评结果,我市共有4所中职学校复评合格。根据规定,未被认定为合格和基本合格的中职学校,从2013年起取消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格,停止招生。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省许多中职学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导致办学水平良莠不齐。今年,省教育厅要求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开展办学情况自评,并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复评。本次被认定为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全省中职学校共50所。我市共有8所职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其中4所学校复评合格,它们分别为孝感师范学校、孝感市工业学校、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从2013年起,未被认定为合格和基本合格的中职学校,取消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格,停止招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 10:27
农村幼师职业认同感亟待提高
——河南省400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对幼教事业具有高度认同感是幼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高素质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对河南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河南省农村幼师职业认同为题开展调查与分析,目的在于为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应的提高幼师职业认同的解决对策提供参考依据,以进一步稳定农村幼师队伍,提升农村幼师素质,保证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过程与方法 
  样本的选取: 
  2012年2月至5月,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市的400名农村幼师,在研究者所在单位参加“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短训项目,研究者以她们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问卷采用5点计分制,通过预测修订问卷内容,完成问卷的编制工作。 
  1.问卷编制。通过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分析幼师职业认同的资料,参照西北师范大学赵燕婷的《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上海师范大学丁洁的《幼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结合河南省农村幼师发展现状,编制了《河南省农村幼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和职业认同两个部分,共40个问题。 
  2.问卷测试。采用此问卷对60名农村幼师进行预调查,回收问卷后,对其中的无效问卷进行剔除。根据预调查结果,分析、筛选和修订了问卷。对问卷中的所有题目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凡是相关系数低于0.40的题目均予以剔除,剩余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共计32个。 
  3.正式调查。2012年3—5月,对400名农村幼师问卷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确立因子数目,计算各项目因子负荷、问卷条目得分与所属因子总分相关系数及克伦巴赫系数。采用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为95.0%;实际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96.0%。根据问卷的设计,本研究农村幼师职业认同得分标准定为:优秀(得分90%及以上);良好(得分80%—89%);一般(得分60%—79%);较差(得分50%—59%);很差(得分50%以下)。根据这个标准和统计结果,对这400名农村幼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了初步分析。 
  农村幼师职业认同总体状况 
  1. 职业自治性。问卷有10个项目,每项满分5分,分别考察她们对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水平以及能否胜任该工作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该维度满分50分,本次调查平均得分为38.3分(76.6%),等级评定为一般(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职业自治性各项目分析表
  各项得分结果显示:(1)专业知识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在良好以上的占49.9%。(2)教学技巧评价的等级评定为良好;其中认为自己教学技巧水平良好及以上的占84.2%。(3)职业意识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认为自己完全适合当幼师的占21.1%。(4)职业自我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职业自我评价良好及以上的占73.7%。(5)职业规范评价的等级评定为良好;其中认为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幼师的占60.4%。(6)职业技能评价的等级评定为良好;其中觉得能够完全自如地弹琴、绘画、舞蹈、唱歌的占36.9%。(7)教学方法评价的等级评定为良好;其中觉得在课堂上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参与的占26.5%。(8)职业能力评价的等级评定为良好;其中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很好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活动的占55.2%。(9)职业选择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认为自己从事幼教主要原因是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占47.2%。(10)职业自我实现需要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觉得幼师工作非常能发挥才能的占18.4%。 
  以上分析表明:该维度10个项目中,5个等级为一般,5个等级为良好。 
  2. 职业获益感。问卷有8个项目,每项满分5分,分别考察她们对自己的经济待遇、学校提供的办公与生活条件、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程度、面临的各种环境、个人前途等方面的自我评价;满分40分,本次调查平均得分27.7分(69.25%),等级评定为一般(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职业获益感各项目分析表
  各项得分结果显示:(1)职业收入评价的等级评定为较差;其中对薪酬基本满意以上的占42.1%。(2)工作条件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对学校提供的办公与生活条件较满意以上的占50.0%。(3)家庭支持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认为家长非常支持教学工作的占26.5%。(4)职业环境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觉得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比较愉快和非常愉快的占47.3%。(5)职业前途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认为“不知道当前自己工作上应该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的前途很渺茫”的表述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占26.3%。(6)职业选择因素评价的等级评定为良好;其中认为自己至今还在从事幼教工作的原因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占34.2%。(7)职业稳定性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完全会把幼师当作一辈子职业的占26.3%。(8)职业满意度评价的等级评定为一般;其中对自己的付出与目前的工作待遇相比完全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36.9%。 
  该维度的8个项目中,6个项目等级为一般,一个项目等级为良好,一个项目等级为较差。较差的项目为职业收入评价,反映出农村幼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 
  3. 职业动力感。问卷10个项目,每项满分5分,分别考察她们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价值感以及在当前社会上受人尊敬的程度等方面的自我评价;满分50分,本次调查平均得分36.7分(73.4%),等级评定为一般(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职业动力感各项目分析表
  各项得分结果显示:(1)职业自豪感评价的等级为良好;其中在社会交往中常常因为自己是幼师而感到非常自豪的占26.3%。(2)社会尊敬感评价的等级为一般;其中认为在当前社会做一名幼师很受人尊敬的占2.6%。(3)职业幸福感评价的等级为一般;其中会非常支持自己的亲朋好友选择幼师工作的占15.8%。(4)职业坚持感评价的等级为一般;其中面对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仍然坚决选择和会选择幼师的占65.7%。(5)职业动力感评价的等级为优秀;其中认为自己的快乐安全来源于学生的喜爱的占36.9%。(6)职业喜欢度评价的等级为一般;其中非常喜欢经常跟别人谈论自己从事的幼师职业的占23.7%。(7)职业价值感评价的等级为一般;其中认为自己职业价值很高的占30.6%、比较高的占36.8%、一般的占32.6%。(8)职业地位满意度评价的等级为一般;其中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人员的占23.7%。(9)职业成就感评价的等级为一般;其中对于“做老师的成功比起其他方面的成功来得更重要”的观点完全赞同的占29.3%。(10)职业发展性评价的等级为良好;其中非常希望在教师生涯中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的占31.6%。 
  该维度的10个项目中,7个项目等级评定为一般,2个项目等级评定为良好,一个项目等级评定为优秀。优秀的项目为职业动力感评价,认为自己的快乐安全来源于学生的喜爱的占36.9%,大部分是来源于学生的喜爱的占39.4%,反映出农村幼师对职业动力源的认可较其他动力感强。 
  城乡之间幼师职业认同的差异 
  为了对农村幼师与城镇幼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对比研究,研究采用同样的调查问卷对城镇幼师进行调查。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对比研究农村幼师与城镇幼师的职业认同感发现:总体上,农村幼师的职业认同感水平不如城镇幼师。 
  在农村幼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水平以及能否胜任该工作等方面的自我评价方面,本次调查平均得分38.3分;低于城镇幼师1.8分。 
  农村幼师对自己的经济待遇、学校提供的办公与生活条件、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程度、面临的各种环境、个人前途等方面的自我评价等方面,本次调查平均得分27.7分;低于城镇幼师3.5分。 
  农村幼师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价值感以及在当前社会上受人尊敬的程度等方面的自我评价方面,本次调查平均得分36.7分;低于城镇幼师1.4分。 
  可见,在构成职业认同感的三项指标上,农村幼师的得分都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农村幼师与城镇幼师的职业认同感得分,在职业获益感的指标上差距最大;在职业动力感的指标上差距最小;在职业自治性指标上差距居中。这个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出,农村幼师与城镇幼师的职业认同感差距主要是偏低且不稳定的经济待遇和自己较低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水平造成的。 
  工资满意度、职业动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幼师的工资满意度会显著影响其职业认同感。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幼师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对比分析发现:月收入2001元—2500元和2501元以上的职业认同感最强;而月收入800元以下和800元—1500元间的职业认同感最低;月收入1501元—2000元的职业认同感居中。由于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导致她们对个人前途感觉渺茫,岗位流失率过高,这是导致她们职业认同感偏低的原因之一。 
  职业动机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心理倾向,职业兴趣与职业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职业认同感越强。调查发现,幼师的职业动机因人而异,不同的职业动机导致幼师产生不同的职业认同感。 
  26.3%的调查对象坦承自己从业的动机是喜欢孩子,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即便工资收入和社会声望等有点令人失望,依然会热爱幼教事业,安心从教,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 
  18.1%的调查对象不喜欢幼儿园,她们选择幼教事业只是为谋生。10.9%的调查对象是被动服从家人安排,将幼师当成临时性、过渡性工作。此种择业动机下的幼师职业认同显然不高,一旦有合适机会,会选择离职。 
  约40%的调查对象职业动机较复杂,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她们喜欢幼教,愿意尽心尽职教育和照料孩子们;另一方面,她们因收入及幼师群体的社会声望低而苦恼和愤愤不平。这也告诉我们,她们的职业认同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若能够保障她们合理的工资福利和提高幼师群体的社会声望,将可大幅度提高她们的职业认同感。 
  不同专业背景、学历水平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不同专业背景对农村幼师的职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比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在职业自治性维度方面得分更高,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比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水平及能否胜任该工作等方面的自我评价更高。 
  学历水平对她们职业自治性有影响。一般而言,学历水平越高,职业自治性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学历水平越高的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水平以及能否胜任该工作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越高,即她们的职业认同感更强。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村幼师学历主体仍为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0%左右,其职业自治性良好,对自己从事幼教工作较有信心。 
  农村幼师的年龄、教龄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年龄对她们职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调查发现,21岁及以下的幼师占27.3%,22—25岁的占60.6%、26—30岁的占10.6%、31—35岁的占1.5%;31—35岁的职业认同感最强、22—25岁和26—30岁的职业认同感最低、21岁及以下的职业认同感居中。即农村幼师的年龄与她们的职业认同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呈“U”形关系。 
  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走访和座谈后发现,22—25岁的幼师和26—30岁的幼师处于正要结婚和刚刚结婚的年龄,无论是筹办婚事还是进行必要的家庭建设,都急需大笔钱财,微薄工资成了最大的障碍,因此降低了她们的职业认同感。21岁及以下的幼师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保持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乐观心理。31—35岁的幼师绝大多数已成家立业,因此她们的职业认同感在所调查的农村幼师中最强;且年龄较大的幼师在幼教岗位上工作了几十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轻松自如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而职业价值感和工作效能感较高,职业认同感随之增强。 
  教龄对她们的职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调查发现,教龄1—5年的占77.9%、6—10年的占20.2%、11—15年的占1.9%;教龄越长,职业认同感越强。教龄长的幼师已完全由新手转化为熟手,专业性更强,对职业的社会价值认同更高,且大多是骨干教师,能力强,被领导重用,她们对职业的社会意义理解更深刻,职业认同感随之增强。教龄低的在角色定位上还不够稳定,从而影响到她们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 
  >>>讨论与建议 
提升幼师学历水平、提高幼师工资待遇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幼师成长的内驱力,直接影响着幼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关系着幼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幼师的职业认同感作为其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关系到幼师对本职业的热爱和肯定程度。因此,幼师的职业认同感既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幼师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职业,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能轻松应对工作方面的问题,较易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农村幼师的职业认同度较低,不能满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需求。因此,要继续加强河南省农村幼师队伍建设,通过提升幼师学历水平、提高幼师工资待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幼师的职业认同,增强幼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而这些重要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农村幼师队伍,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推进河南省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后 高闰青。本调查系河南省2012科技发展规划项目(软科学)“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30033)
  《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1日第3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