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让语言鲜活起来的雕虫小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 16:44
标题: 让语言鲜活起来的雕虫小技
让语言鲜活起来的雕虫小技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13年第11
邱志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耐人咀嚼的好文章,除了要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即通过包装“语言”,让文章变得生动形象。
锤炼词语展风采
锤炼词语,尤其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并通过恰当组合,可以令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给人超凡脱俗之感。如:

庄稼汉用鞭响甩亮黎明,那头健壮的耕牛迈着坚实的脚步,将太阳从东头拉到西头……
在这段描写农耕的文字中,作者将鞭响与黎明、耕牛的脚步与太阳的西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浓浓诗情,令人耳目一新。
巧用修辞绘神韵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的因素很多,而能否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修辞就像语言中的盐,语言有了修辞,才有味道,才鲜活无比,才闪耀着无比的生命力。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比喻使语言更加形象,对偶可增加句子的整齐美,反复则使语言韵味悠长,拟人使语言灵动……善用修辞,就能化平淡为精彩,使文章鲜活灵动,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

春天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似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来,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新笋,杨柳抽出轻质,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比喻、拟人加上精彩的引用,给文章营造了一种朦胧、一种诗意、一种灵动,读后余香满口。
引用他言示底蕴
作文时,巧妙引用谚语俗语、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往往可以使语言优美,展示出作者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呈现出迷人而灵动的风采。如: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作者引用古诗词,文采飞扬,书卷气扑面而来。
幽默调侃增风趣
有的同学语言风趣幽默,常逗得周围的人捧腹大笑。作文时,自然地融入这些妙趣横生的语言,文章的个性就可显示出来。如:

就这样“狂轰滥炸”了一阵子,但收效不大。我惊慌,沉思,清醒。有病乱投医靠不住,化学疗法靠不住,养颜的芦荟也靠不住。要去掉“小痘痘”必须靠“内功”,靠毅力,靠科学疗法。于是,我当机立断,只保留了“约法三章”……镜子中,我脸上的“小痘痘”大势已去,只有3个“残兵败将”还坚守阵地。看来与它们道一声再见已为期不远了。
上段中的“狂轰滥炸”“内功”“约法三章”“大势已去”“残兵败将”等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戏谑的色彩,夸张的风格,足见其独出机杼的睿智文思。
巧妙改编现灵动
为了主题的需要,巧妙地改编诗词曲赋、流行歌词、广告词、俗语、谚语等,可以让作文的语言灵动有趣。例如某考生在《减负》一文中,巧赋一词《减负令》:

常记学校日暮,读书不知归路。败兴晚回家,误入题海深处。减负,减负,惊醒学生无数。
作者巧妙改编力李清照的《如梦令》,真实地反映了初中生活课业负担的繁重,宣泄了自己的困惑与不满,表达了广大学生期盼减负的心声。
掌握一些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训练,何愁作文没有文采呢?当然,语言与内容互为表里,二者和谐统一,才能达到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