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宋词呈现了怎样的生命状态[zt]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05:03
标题: 宋词呈现了怎样的生命状态[zt]
宋词呈现了怎样的生命状态
——读蒋勋《说宋词》随记


1 李后主是一个性情中人,不懂政治,只会真诚地表达自我,一句“垂泪对宫娥”颠覆了忠孝观念,成就了他的文化贡献。
1 李后主是一个性情中人,不懂政治,只会真诚地表达自我,一句“垂泪对宫娥”颠覆了忠孝观念,成就了他文化贡献者的角色。
2 做皇帝却无事可做,专制主义的政治,事责与官职大小往往是成反比关系的。
3 巨大的生命落差,形成了文学创作的势能,李后主由此才显示出其独特的生命意义。
4 边缘的生命,也许有更多的生命空间。
5 生命总要寻求记忆,于是“文章千古事”了。
6 宋微宗建立了文化方面的收藏意识,这无疑对文化是有贡献的。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流传。因此能抓住“文化”的人是智者。试想李后主、宋微宗如果没有文化上的建树,谁还记得他们。
7 词对感官乃至情欲的描写表现,其实也涉及到“人性”“人本”,这与西方薄伽丘的《十日谈》相似。
8 李后主将亡国之愁加入了词,就使词的意义扩大了。这个观点值得深究。其实仍然是生命的独特体验。
9 与《红楼梦》一样,李煜老写一些琐屑的事,如吃饭,但高手则能在这琐事中表现出不凡的精神来;这就是文学。
10 蒋勋现实读宋词,读出了宗教与哲学,或者说用宗教、哲学的眼光去读宋词。
11 北宋没有“满江红”,因为“满江红”是军歌,豪迈激越悲壮。
12 词是从给人听的,所以也要求通俗易懂,而少用典。词少叙事——故事,篇幅短;元曲就将其连缀起来。
13 一种文学形式发展到了巅峰,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它就可能要衰败,于是走向民间,去寻找新的形式。词,大概就是诗歌发展到巅峰后,从民间寻找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吧。
14 视觉文学与听觉文学相反,前者忌重复,后者则要重复婉转。词往往把感情直接抓出来变成画面。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从这个意义看,词又是视觉文学。
15 词比诗更讲意象,感官性强的画面饱和情绪。
16 词是“诗歌学院”的逃学的学生的产物。
17 “颓废”也是一种美学经验,是大繁华之后,对生命更本质的反思,对财富、权力的否定。经历了“拼打”之后,反而沉静下来,追问生命的意义。这是一种自恋内省。
18 为什么北方民族可以战胜南方?唐代有六七个向它朝贡的国家,宋却一开国就向夏辽称臣纳贡。
19 从政治的角度去谈宋词,就会遮蔽许多文学性——对生命的体验,哪怕“颓废”自恋的表现。
20 宋代与北方每打必输,称臣纳贡,但为什么还能延续三百年呢?这就是因为其文化的强势,有文化的自负。
21 文化的发展不应仅仅外向的征服扩张,而应该有内向的反省;宋代是汉族受伤的时代,正因为受伤了,才体会曾经被自己伤害过的民族的伤感,才反省自己先前的过失,进而意识到人的平等。
22 宋是最会谈判的政权,谈判是一个大智慧,他靠文化主政,最后靠文化的“软实力”生存下来。
23 只看到花开,没看到花落,这是不圆满的生命观。
24 “坐而论道”是宋代文人政治上的从容,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像宋代这么“从容”;这大概是宋太祖本人是军人政变上台的缘故吧,因此特别警惕军人,“酒杯释兵权”之后,立下“不可杀士大夫”的誓言。这样文人被重视,科举制也把社会的精英选拨到了高位,于是良性循环了。
25 人有“社会性”与“私人性”两方面,只有两方面满足了,才算圆满完美;中国人的人格分裂就在于不完美。圆融是对分裂人格的和解。
26 生命的意义就在主体的记忆,失去记忆,人就成了植物人,也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了;而当记忆闯入超验,那便有生命轮回的意义了。生命开始“流浪”,是灵魂在寻找归属,也是生命在寻找意义的过程吧。
27 “至广大”是唐人的能力;“近精致”,是宋人的境界;如果没有对身边小事的关注,“大”就成了虚妄、浮夸,而不是一个真实的深情。
28 人,尤其是中国人,又特别是中国文人,要做回自己不容易,因为往往被中国的权力、文化劫持扭曲,抽去权力财富后,就不知道怎么活了。但苏轼却不然。
29 人的生命中并非每时每刻都具有重大意义;无谓无聊却占据了生命更多的时段,这种时侯,就属于静下来休闲的时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05:03
30 一个人太有才,很容易伤害别人;当然他可能不是故意,甚至还自以为好意,结果客观上伤害了他人。被伤害者有时屈从伤害的权力,而做出没被伤害的样子,甚至表现出被好意的感激来;这也就会令太有才的伤害者更加地自以为是,最后走向众叛亲离的结局。换过角度看,被伤害,严格地说是被自己嫉妒心伤害的,正因为如此,他才极力地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恭维,有力地把太有才的伤害者推向自负狂妄的深渊,成就另一个自我伤害的结局。
31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自我调侃。一个能够自我调侃的人,呈现的却是轻松自信的生命姿态。而太过在意自己头上白发的人,无论白发是被拔掉的,还是被染黑的,其实,他的衰老,都将飘落到他的内心深处,以致呈现一个生命的窘态。
32 “自喜渐不为人识”是自己不那么在意别人记不记得自己,而且为此还暗自高兴;这是大红大紫过后的苏轼在落魄中的顿悟。能有这样的意识,说明他从人生的高空安全着陆了。文化精英分子落入社会底层,往往能让自己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姿态。
33 “文学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是的,苏轼正是借助文学,让自己获得了新的生命形式;在文学史上,后人看到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开阔的性格,典型的生命。正是他这样的生命拓展了宋代文学的疆域。
34 历史上第一个拒绝“高考”的才子柳永用自己另类的生命谱写了当时最流行的歌《鹤冲天》,他把世俗眼中的“狂荡”演绎成自己生命的自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不仅表现了生命的自信,而且也反映了这种自信生长的社会土壤。如果当时社会尤其是民间社会也像今天中国被竞争“人上人”的价值取向所垄断,那么,会有柳永这个用心“真唱”的生命歌手吗?“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彰显的不仅是文学,更是生命的价值。
35 苏轼的豁达,柳永的狂荡,有赖于当时的统治者毕竟还坚守了“不杀士人”的底线。尽管对这些生命另类,统治者不喜欢甚至很讨厌,但他们最多也只能“下放”或者批注一句“且填词去”不录用罢了。这样考入高层的苏轼被“下放”后,却获得向民间学习的机会;而没被录用的柳永则在体制外获得更自由的生活空间。于是中国历史的文苑中就绽放了两朵璀璨的生命奇葩。
36 在传统保守的历史观中,宋朝呈现的“积弱不振”的生命状态,但以现代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宋朝先人在极力的避免战争,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文明”。文明人遭遇流氓,确实弱势,但即便强势的流氓也应希望有和平正常的生活;而在正常生活中,流氓至少也会带起文明的面具,这又彰显了文明的强势。文明的宋朝最后被野蛮的元朝取代了,但征战胜利的蒙古人,最后却“臣服”了被征服的汉民族的文化;文化的软实力最终还是征服了军事的硬实力;这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在文明中获得的韧性。
37 诗句产生于生命的刹那间,它是灵光一现,而决非阳光永远;否则,生命回不到现实的土壤,人将会在恒久的强烈的光照中失明。因此,生命中不能没有诗,但又不能全都是诗;即便你是一个诗人。
38 那些震撼过心灵的诗句,必将融入被感动的生命里;当你用它来表达生命的感动时,未必记得它的原创者。这大概因为它说出普适的生命体验,而被抽象为人人所有的语言。
39 宋词与唐诗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有音乐性,它是视觉性与听觉性的统一。
40 一个紧张焦虑的生命是无法感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犹如没有朱自清那样的闲情逸致,你就不可能发现那雅淡的“荷塘月色”一样。因此,朦胧的月,微茫的水,苍茫的山,本质上都是生命的闲愁。
41 生命中应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高唱,也应该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低吟。一般地说,人,年轻时,更倾向于豪放的高歌,想挑战生命的高度;而年老时,则更倾向于婉约的低吟,要体悟生命的底蕴。
42 “文化的创造力其实在于它是不是有对心灵空间的一个尊重”,是的,那些在功利的疆场上“金戈铁马”的胜利者,往往是精神文化之战中“灰飞烟灭”的失败者。这大概因为,当外在的功利被剥夺之后,生命更容易走向内心,走向灵魂,于是也就走出动物的丛林;而在物质上功成名就之后,生命更容易沉醉于功利的美酒,而其占有欲征服欲在不断满足中又不断膨胀,最终生命或窒息于尔虞我诈的血泊,或迷失于爱慕虚荣的表演。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