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学习名师,东施效颦又何妨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09:11
标题:
学习名师,东施效颦又何妨
学习名师,东施效颦又何妨
陆佳音
手不释卷地读完了《小学语文教师》
2008
年第
11
期的文章,被《警惕画虎不成反类犬》一文所吸引。
关于学习名师,总有各种讨论,大致的观点都是如此文所说:学名师不可照猫画虎,邯郸学步。但是笔者却发现这一观点造成了一些片面看法:名师的成就使人赞叹不已,而一说起模仿名师,有人就会援引“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例子,把模仿贬得一无是处。无形中,在普通老师的意识里似乎形成一种观点:名师很遥远,名师不好学。既然不好学,甚至有可能因为东施效颦的傻相被取笑,那就不如不学。
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我认为,做东施并不可怕,相反,学习名师,就应该推崇“东施”精神。
理由有四:
1.
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正像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走路、会说话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哪个老师天生会上课。因此,学习、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技巧,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
初唐王勃就是因为爱极了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反复揣摩,进而模仿学习,才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来,名家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学习之母。
因此,东施效颦不可耻,拒不学习才可怕!
2.
模仿体现了一种积极学习、主动进取的心态。有了这样一种心态,模仿名师不到位,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遭到别人的嘲笑,也可以从容应对。
3.
教育艺术不是专利,人人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应该专属于创造者所有,理应推而广之。普通教师完全可以把名师创造的各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借鉴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来,让自己的学生从中受益。
4.
模仿是通向创造的必经之路。从仿生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模仿鸟兽的爪、嘴打造了十八般兵器,模仿昆虫与飞鸟研制了飞机,还是模仿鱼类与水兽形体研制了舰艇,模仿青蛙眼功能研制了电子蛙眼,模仿蝙蝠发射的超声波研制了雷达等,诸多事实都告诉我们:创造,必由模仿开始。缺了模仿,创造只能是空中楼阁。正所谓:没有今天的东施效颦,何来明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很多名师的成长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正是从模仿开始的。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是从学习于永正老师开始踏上了成功之途,而于永正老师也是因为学习斯霞等前辈名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名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老师乎?
由此看来,青年教师模仿名师,“东施效颦”,不但不应该受到指责,而且要大加鼓励!
让我们从模仿开始,走出一条宽阔的专业发展之路吧。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北小学)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