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朴素无痕:中小学教研的行走方式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9 06:12
标题: 朴素无痕:中小学教研的行走方式
朴素无痕:中小学教研的行走方式
作者:张久旗

朴素无痕的教育科研行走方式,是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而言的。我认为在这个阶段,教育科研过程应该如春风化雨一般,融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看不出痕迹,却产生着巨大作用。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言,大雪无痕。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高境界就是朴素无痕。
一、何为朴素无痕
何为朴素?《庄子•天道》中说:“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由此看来,朴素就是一种质朴天然的美。何为无痕?顾名思义,无痕就是没有痕迹。但没有痕迹不等于没有经历,更不等于没有体验。贾岛《江亭晚望》诗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江流无痕,但千帆已过。泰戈尔著名的诗句“尽管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也为无痕作了最好的注解。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朴素无痕,就是教育科研要渗透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艺术体育中,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总之,教育科研要融人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本身就是教育科研。
二、为何要朴素无痕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如何?主要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准确定位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其现状与任务,才能明白朴素无痕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对推进学校管理、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但许多对教育科研的错误认识,制约了教育科研的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部分中小学校存在着为搞科研而搞科研的倾向。很多学校都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各类课题立项。另一个误区是部分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有实际研究价值的问题不去思考,而是去搞纯理论研究,似乎只有引述大量的精深理论,才能彰显出研究的分量。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的“名词”足以说明问题。从理论到理论,脱离教学实际,真正研究的时候,浅尝辄止,虎头蛇尾。还有一些学校有了立项课题,邀请领导专家、同行学校,轰轰烈烈开题,之后就偃旗息鼓,不见课题活动的踪影。课题研究被简单地归结为经验总结和写论文。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各种误区,都是由于没有正确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特点造成的。笔者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把科研工作和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教育科研表现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是朴素的、真实的。它渗透在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总之,要形成教育教学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常态。也就是要让朴素无痕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行走方式。
三、怎样做到朴素无痕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做到朴素无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训,悄无声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培训是给教职工最大的福利”。实实在在抓培训,给教师以最大的智力提升,这就是最大的福利。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科研培训,如把专家或者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区内老师请进来,为教师传经送宝,也可以挖掘身边的资源,为教师现身说法。可以组织教科研骨干走出去,了解教育发达地区实情,增强切身感受。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
作为教育科研的指导者,教科室要善于引领教师学习。要充分利用假期布置教师阅读教育理论著作,每学期为教师精心选择经典书目。同时要求教师阅读本科目的教育教学杂志,因为教育杂志面广量大、更新及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代表性和指导性。
第二,课题与课堂同音。朴素无痕的教育科研,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研究思路,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问题即课题”促使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专业化水平。
以我个人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为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因为条件有限,正规的教育科研活动极少,课堂教学基本上是“盲人骑瞎马”,讲课基本凭着感觉走,教学中不时插入爱国教育、人格教育、理想教育等内容,学生听课很投入。虽然优质课比赛也曾获奖,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参加了《大语文激发式教学实践研究》,以“激发兴趣、激动情感、激起气氛、激活思维、激励创造”为理论支撑点,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中心,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为基本出发点,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近几年来,阅读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而写作教学的研究,以及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实践似乎还不多。为此,我开展课题《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有意识地开发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这样一方面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同时把写作教学融入其中,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
第三,教研与科研同步。现在大多学校的教研组活动比较正常,而课题组活动则逊色很多,甚至有些课题组平时根本就不活动,课题研讨大多以工作繁多为理由省略了。
如何破解课题研究的困境?除了上述课题研究的误区之外,从学校层面上来看,我倡导每一个教研组有自己的微型课题,而这个课题应该从课堂中来,是本教研组面对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依靠个人的力量比较难以完成研究。如《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中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问题的研究》等,都是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这样,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很多内容都可以围绕课题开展,课题研究也就纳入了教学研究的常规状态。教研即科研,课题研究融入教研组活动,真实而自然。
第四,教学反思,是课堂延续也是论文写作。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志。一个教师经验积累多了,有了表达的心理诉求和激情,有了与别人分享的冲动,有了强烈的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他自然就会拿起笔来。而写作需要系统思维能力,而这种思考力需要不断的锻炼。
我特别提倡写教学反思,这也是教育科研朴素无痕的一种表现。所谓教学反思,是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长期写教学反思,就会不断地锻炼教师的思考力、专业能力和认识境界。这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有人认为教学反思过于单薄、简单,难登大雅之堂,不如写论文。其实教学反思是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源,只要恰当提升层次,就能达到论文的高度。当然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它需要精心的提炼、有效的整合以及理论的提升。作为一线教师,绝大部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不可能达到专业教研人员的水平,但我们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此,要把论文的写作点放在课堂教学实践上,而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就是课堂教学反思。以教学反思为基础写出来的论文,给人的感觉是真实、自然、可信、实用。因此,教学反思是论文写作的宝贵资源。
以我的一次论文写作为例。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初中生作文教学更多是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上进行训练指导,很少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语言训练,而语言的表达是很多学生写作上的软肋。于是,我选择了如何提升作文语言这个角度设计了一节课。课后,写作了一千多字的教学反思。后来,我把这篇教学反思加以整理,写成《教给方法,培养意识》一文,很快获得发表。
朴素无痕,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常规状态,唯有如此,教科研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主张朴素无痕的教育科研。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24)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