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类型 | 研究前阅读理解能力测验(3/2000) | 研究后阅读理解能力测验(6/2000) |
一、中心句 | 试找出苹果变黑的原因的句子,并在该句子下画一横线。 | 试在“不同季节的花可能同时开放吗”一段文字中找出段中的提示词及中心句。 |
二、写出段意 | 用不多于二十个字写出末段的段意。 | 试用约三十个字写出《沙漠里的植物如何生存的呢》这篇文章的意思。 |
三、辨别文体 | 试从以下的标题分辨文体,在( )内写上说明文或记叙文。 | 《他终于暴露了》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文体? |
阅读策略 | 教学活动 | 教学理论/目的 |
1.删去不影响文意部分。 | 砌桥 过程:先砌好一座桥,然后取出一些组件而不影响桥的结构。学生要讲求合作及懂得判断哪些组件对桥的结构是不可少的环节。 |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学习删去文章中不重要的句子后,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要点(苏月华等,1997)。 |
2.以大类概括小类。 | 归类活动 过程:每组学生派发一些有关交通、果实、文具等不同类别的词语。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能说话,只用肢体;与别人靠在一起,组成一组。然后学生要找同类别的事物组成一组,并说出他们所属的类别。 | 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以概括性句子,综合一些相似的例子、活动或概念。这个方法有助于学生整理段落或句群的内容要点。 |
3.用自己的文字写出主旨句。 | 快乐童子军(陈可儿,2001) 过程:通过信息处理过程,学生找到几位童子军在营中的所睡位置。当中要求学生分享、整理及综合资料,经过抽丝剥茧,然后解决困难,同时亦要筛选不合适的信息。 | 这个策略有意衔接初中读文教学的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的主旨。教师设计出一套表达不同文类主旨的方法,让学生参考及模仿。例如说明文,就强调说明、阐述;记叙文就强调记叙及感受;寓言则强调故事的内容及教训。让学生记着这些概念,然后写出文章的内容要旨。教师认为这个模式有助学生理解不同文类的特点,效果不错。 |
年级 | 阅读策略 | 理论/方法 | 例子 |
小一 | 找关键词 | 找出重要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助理解文章大意。 | 保安局以未能证实为理由,拒绝进一步跟进事件。 |
意群阅读法 | 文意由词组(意群)结合而成。阅读时按词组,一组组地阅读,有助理解及提高阅读速度。 | 我背着书包/上学去。考试快到了/大家都加紧/温习功课。(词组的分割,没有特定规限) | |
小二 | 找中心句 | 文章/段落的开始或结束,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的句子,或段落中间有一些转折句,都可能是中心句,有助理解文意。 | 略 |
词意推断 | ◆ 从形符推断词意。 ◆ 从词的部分推断整个词语的意思。 ◆ 从上文下理推断词意。 | 言→讪、讣水→涓、沱 健硕:健→硕波涛:波→涛 他对金钱很吝啬,从不肯花费一分一毫。 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 |
小三 | 看标题猜测文章内容 | 根据文章标题猜测文章大意、段落大意。 | 略 |
找标示语 | 有些标记,与内容意义无关,但有助找出语段的概念和结构,主要是一些虚词(副词、介词)。 | 第一、 第二、首先、其次、然后、可分为。 但是、所以、相反地、最重要的是、不幸的是。 总而言之、由此可知。 | |
小四 | 词句的比喻义 | 紧记主题,把词句的比喻义和文意联系起来。 | 大家是手足,不必斤斤计较。 我不相信有人甘心作人家的犬马。 |
句义/段旨的综合 | ◆ 删去不影响文意的部分(次要的、重复的字句,举例的、说明的部分)。 ◆ 用一个词语代替一系列的个别例子,即以大类概括小类。 ◆ “主旨句”包含句子其他部分的意思。 ◆ 综合出句子/段落的意思, 自拟“主旨句”。 | 略 琴行里陈列着钢琴、吉他、长笛、小提琴等。 琴行里陈列着很多乐器。 这区的小吃店值得推介,价钱大众化,营业时间长,食物种类多。 略 | |
小五 | 六何法 | 运用六何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查考文章内容,使自己变成主动的阅读者,主动寻索资料。 | 略 |
概念图 | 有系统地把文章中的概念、重点组织成“概念图”,有助理解及记忆。 | 概念图没有特定模式,能清晰及有条理地表达出文章内容便可。 | |
小六 | 自拟问题、思维训练 | ◆ 理解 ◆ 探讨 ◆ 评论 ◆ 创意 ◆ 自拟其他问题 | ◆ 六何法 ◆ 为什么…… ◆ 我认为…… ◆ 假如……会……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