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坚守无声讲台 特教杨小玲点亮聋哑孩子绚丽人生 杨小玲在舞蹈教室教聋哑学生跳舞 (记者 邹斌 摄) 楚天金报讯(记者周寿江、朱娟娟 通讯员白丽莎)有这样一群孩子,因为生活在无声世界,背负比常人更大的压力,然而,在武汉市第一聋校,他们遇到了舞蹈教师杨小玲,生活从此透进阳光。杨小玲从教23年,先后成为420名聋哑学生的代理家长,辅导580名聋哑考生步入大学校园,被聋哑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圆梦天使”(本报曾作报道)。 昨日(9日),记者再次在该校找到她时,她正带领学生排练舞蹈,这是一段无声的舞蹈。23年前,也是在这里,也是因为一段无声的舞蹈,她与聋哑孩子结下不解之缘。杨小玲回忆,那天,她与同学来到该校,偶然看到一群孩子在跳傣族舞,动作很僵硬,但眼里透出的认真让她动容,“是他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于是,从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原本可以有更好工作机会的杨小玲,选择到武汉市第一聋校任教。 刚任教时,由于不懂手语,杨小玲完全不知如何跟学生交流。除了背“手语书”,她主动向孩子们请教,一步步走进“ 无 声 世界”。语言交流障碍只是第一道“门槛”,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只能用手势传达。杨小玲想到利用鼓声,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脚心,终于让学生们第一次“听见”了节奏。 为帮学生理解舞蹈情绪,杨小玲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千手观音》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为尊重残疾学生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对孩子们永远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只有自己快乐,才能感染别人。”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照亮了学生们的前行路。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失聪的蒙蒙,18年后,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美丽绽放……在杨小玲的引领下,8名学生登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璀璨耀眼的舞台,更多的残疾孩子或上了大学继续深造,或走入社会正常就业。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