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活动要素 | 情境创设 | 观察指导 | 表象操作 | 例文引路 | 言语训练 | 协作学习 |
教 师 的 活 动 | 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实际情境. | 观察事物方法的具体指导,例如:
| 提示和指导进行表象操作的方法:
| 提供描述所创设情境的例文供学生观摩. |
| 在计算机网络(最好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组织全班和邻座学生的协作学习:
|
学 生 的 活 动 | 对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初步观察,先获得一个总体印象(事物的初步表象) |
|
| 对照情境仔细观看例文,分析、总结例文的特点以便进行模仿和发挥. |
| 积极参与教师在网上组织的上述各项协作学习活动。 |
媒 体 的 作 用 | 利用幻灯、投影、挂图、录象机或多媒体计算机实现所要创设的情境。 | 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能直观、形象且细致入微表现事物外部特征的特点,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观察事物。 | 利用各种媒体(最好是多媒体计算机)帮助学生进行各种表象操作。 | 结合例文的各段描述呈现相关的情境。 | 为口头描述和打字表达呈现相关的情境。 | 利用计算机网络(最好是多媒体网络)为协作学习的内容(讨论的内容)提供相关情境。 |
教 学 内 容 | 通过创设的情境体现某种先进思想、美好情感或道德观念 |
| 对表象进行操作的各种方法. | 应用范例具体说明选词、造句和连句成段的方法. |
|
|
教 学 要 求 | 使学生初步领会创设情境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或道德观念(情操维). |
| 发展学生的表象操作能力,尤其是想象能力(能力维). | 能分析、总结出例文的特点,从中学习有关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方法(知识维). | 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能力维). |
|
教学活动要素 | 审题定中 | 选择素材 | 启发想象 | 发展思维 | 训练言语 | 协作学习 |
教 师 的 活 动 |
| 指导学生合理选择素材:
| 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再造想象,也要努力进行创造想象. | 通过“例文引路”、“启发诱导”、“实例讲解”、“片断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
| 在计算机网络(最好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组织全班和邻座学生的协作学习:
|
学 生 的 活 动 | 按教师要求认真审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
| 根据主题的要求对从记忆中提取的表象类(素材)进行分解、组合(联想)等操作,并在语言和概念的帮助下形成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 | 在已形成符合主题要求的、比较完整、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把表象所反映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以内部言语形式保存下来,从而完成写作构思过程. |
| 积极参与教师在网上组织的上述各项协作学习活动. |
媒 体 的 作 用 | 利用幻灯、投影、挂图、录像机或多媒体计算机创设与命题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联想,以丰富学生的原有表象。 | 利用各种媒体(最好是多媒体计算机)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 为“例文引路”、“实例讲解”、“片断练习”等发展思维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情境。 | 为学生的文字表达(或朗读)呈现相关情境。 | 利用计算机网络(最好是多媒体网络)为协作学习的内容(讨论的内容)提供相关情境。 | |
教 学 内 容 | 如何审题; 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 如何选择文章的素材. | 如何形成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 如何对素材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 |
|
|
教 学 要 求 |
|
| 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能力维). |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力维). | 发展学生的词语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能力(能力维). |
|
知识维:写作知识的教学可在各个作文教学环节中体现,但最集中完成写作知识教学的是在师生共同评议批改的“协作学习”环节;生活知识可结合“情境创设”和“观察指导”进行学习。
指标项 | 评价等级 | 单项 | 小计 | |||||
结构指标 | 单项指标 | 权 | 优 | 良 | 中 | 差 | 得分 | |
重 | 100-90 | 89-75 | 74-60 | 59-0 | ||||
情操教育 | 1.情绪、情感教育 | 0.20 | 20-18 | 17.9-15 | 14.9-12 | 11.9-0 | ||
(40分) | 2.道德教育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3.审美教育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写作知识 | 1.词义辨析教学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教学 | 2.用词造句教学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30分) | 3.连句成段教学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1.观察事物能力训练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能力训练 | 2.表象操作能力训练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30分) | 3.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 0.07 | 7-6.3 | 6.2-5.3 | 5.2-4.2 | 4.1-0 | ||
4.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 0.08 | 8-7.2 | 7.1- 6 | 5.9-4.8 | 4.7-0 | |||
合 计 |
指标项 | ||
结构指标 | 单项指标 | 评 价 标 准 |
情操教育 (40分) | 1.情绪、情感教育 |
|
2.道德教育 |
| |
3.审美教育 |
| |
知识教学 | 1.词义辨析教学 |
|
(30分) | 2.用词造句教学 |
|
3.连句成段教学 |
| |
1.观察事物能力训练 |
| |
能力训练 | 2.表象操作能力训练 |
|
(30分) | 3.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
|
4.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
|
指标项 | 评价等级 | 单项 | 小计 | |||||
结构指标 | 单项指标 | 权 | 优 | 良 | 中 | 差 | 得分 | |
重 | 100-90 | 89-75 | 74-60 | 59-0 | ||||
1.情绪、情感教育 | 0.15 | 15-13.5 | 13.4-11.3 | 11.2-9 | 8.9-0 | |||
情操教育 | 2.道德教育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40分) | 3.审美教育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4.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1.词义辨析教学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写作知识 | 2.造句组段教学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教学 | 3.审题定中教学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30分) | 4.布局谋篇教学 | 0.15 | 15-13.5 | 13.4-11.3 | 11.2-9 | 8.9-0 | ||
1.观察能力训练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能力训练 | 2.想象能力训练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30分) | 3.思维能力训练 | 0.10 | 10-9 | 8.9-7.5 | 7.4-6 | 5.9-0 | ||
4.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5.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 0.05 | 5-4.5 | 4.4-3.8 | 3.7-3 | 2.9-0 | |||
合 计 |
指标项 | ||
结构指标 | 单项指标 | 评 价 标 准 |
情操教育 (40分) | 1.情绪、情感教育 |
|
2.道德教育 |
| |
3.审美教育 |
| |
4.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 |
| |
1.词义辨析教学 |
| |
写作知识 | 2.造句组段教学 | 教会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词语造出通顺、流畅的句子,并能按一定的语义关系把有关联的句子组成段落以正确表达较复杂的完整意思。 |
教学 | 3.审题定中教学 | 使学生能从题目限定的范围、内容、时间、人称及场合等诸方面去审清题意,并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主题)。 |
(30分) | 4.布局谋篇教学 | 使学生能围绕主题进行写作构思,能对素材进行组织加工,即能对各种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能运用有关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基本结构(布局)、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谋篇)。 |
1.观察能力训练 | 使学生不仅能运用顺序法、比较法去观察事物,还能运用推理法(基于概念的判断、推理)更深刻地去观察和认识事物。 | |
能力训练 | 2.想象能力训练 | 使学生能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仅能进行再造想象,还能进行创造想象。 |
(30分) | 3.思维能力训练 | 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
4.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 使学生能有条理地、准确地口头表达较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 |
5.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 使学生能有条理地、准确地通过书面表达较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