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第一次接触“作家进校园”是在一本叫《亲爱的汉修先生》的儿童文学里,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小学二年级男孩雷伊读了一本课外书,很喜欢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获得了小作家征文比赛的荣誉入围奖,并得到与著名作家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位著名作家给了他很多鼓励,使雷伊更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可以说,“作家进校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他的一生。 如果说前几年人们对“作家进校园”还有些争议,那么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作家走进校园、图书馆和少年宫,也许,会有个别作家是为了作秀,或是卖书赚钱。但凡事不能因噎废食,我们更应看到“作家进校园”给学生带来的更多的益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家不仅要把优秀的童书送到孩子手里,更要把对阅读的热爱送到孩子们心里,让孩子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书中找到生命的力量。 从书中找到生命的力量 ■本报记者 却咏梅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曾说:“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身的理想。”4月的南方,处处散发着春天花草的芳香,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发起和组织了主题为“读彩乌鸦,拥抱灿烂云天”的文学阅读进校园活动,“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作者中的张品成、彭学军、汤汤3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来到位于四川什邡的蓥华八一学校,走进了孩子们的语文课堂。 蓥华镇与映秀仅相隔10多公里,也曾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蓥华八一学校是震后由3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合并而成,共有学生1400多人。此次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受“德国援建四川学校基金会”委托,精选“彩乌鸦”等德译中及中文原创优秀童书400多种2800多册,赠送给学校图书馆和23个班级的图书角,并制作了“德译中精品少儿书单”推荐给全校师生。学校方面也积极响应,以此为契机,多方共同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月活动,努力为校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作家拉近了孩子与文学的距离 “张品成爷爷到我们班上啦!”六年级的刘华东兴奋地告诉记者,《红猫》的作者张品成爷爷教给大家3个秘诀:一要说真话、写实情,二要在作文中展开想象力,三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读书。张品成说自己小时候借了本《红与黑》,可惜开头15页和结尾15页都不见了,只有中间部分,他凭着自己的想象,试写了好多个开头和结尾。“多年以后读到完整的《红与黑》,发现自己编的开头跟原著有许多相似之处,于是激发了写作的欲望。”张品成通过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亲身经历的讲述,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也拉近了孩子与文学的距离。 彭学军是《你是我的妹》、《奔跑的女孩》的作者,她与五年级的学生们分享了书背后的故事。“这两本书里都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是在湘西凤凰镇一个婆婆家长大的,那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住在业余体校,每天训练长跑,很辛苦。”彭学军提到婆婆时声音有点哽咽,“因为孤独,所以很珍惜和渴望友谊,《奔跑的女孩》中描写的驼驼与猫之间的感情就是我们那时候的真实反映。而《你是我的妹》里妹妹的原型是我妹妹,姐姐是完美化了的我,因为我小时候总喜欢欺负妹妹,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吃完自己的还要抢妹妹的。长大以后很内疚,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好姐姐。写这本《你是我的妹》,也算是对妹妹的一种补偿和内心安慰吧。”记者问身边两个男生:“你看过‘彩乌鸦’系列吗?最喜欢哪本?”两个男孩竟异口同声地说是《你是我的妹》,“今天终于见到作者啦!”曾经多次参加过进校园活动的彭学军坦言,孩子看了喜欢的书,如果能见到了这个作家,并得到一点点鼓励,就有可能对孩子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甚至改变他的一生。 “我们读一本书,要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事情,有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汤汤给小学生们上阅读课可谓得心应手。她把班上的孩子分成两组,通过回答读《谷子遇见豆子》后的问题来比赛谁最会阅读。“向汤汤提问吧,一个好问题,就能加10分。” “你为什么要给他们起这样的名字?”“你在写作时遇到过困难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在不断地启发、思考和讨论中,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这本书,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带领孩子走进中国人的太空梦 ■张雅哲近日,北京市海淀科普教育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我们爱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了“仰望星空,快乐成长”天文学家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天文学家吴鑫基教授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中关村二小百旺分校、北京第二十中学等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为中小学生普及天文和中国航天知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的航天事业。 在活动中,吴教授用专业而又生动的语言和精美、震撼的太空图片,直观地展示世界宇航科技和太空探测的惊险历程,讲述其中的趣味故事和感人事迹,还重点介绍中国自主开发航天科技和载人航天的科学实践,告诉学生们中国人是怎么用勤劳和智慧铸就辉煌,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落后跃到世界第三实现千古太空梦的。 另外,还结合天文科普作家温学诗和吴鑫基教授给中小学生编写的科普读物“太空奇景”系列丛书,进行了有奖知识互动。同学们不仅积极回答教授提出的问题,还踊跃向专家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活动最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我们爱科学》杂志社代表向参加现场互动的同学赠送了“太空奇景”系列图书和《我们爱科学》期刊。 作家不可能天天进校园,学生平时的阅读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用热情和坚持引领学生 ■汤汤当老师想把一本书推荐给孩子们看的时候,要兴致勃勃、眼睛发亮,要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的惊喜,千方百计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感染他们。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她在推荐书时,喜欢先把书藏在背后,用很开心的声音说:“孩子们,我遇见了一本好书,它实在是太棒了。”等孩子们的眼睛露出期待的光芒,她才从背后拿出书来,甚至还会亲一下书本,“这么好的书,我有什么理由不和你们分享呢。”接着老师开始有滋有味地读其中的一些段落,一边读一边请孩子们说说感受,谁说得最好,她就把自己的这本书借给谁看,并且鼓励大家早点把这本书找到看完。然后她还会和孩子们约好一个时间聊书,聊书时光轻松、自由和快乐,只要是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说什么都行。 当然,不是有了推荐,孩子们就会爱上阅读,就好像不是往土里扔了种子,它就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一样。儿童阅读引领是一件既耗精力又考验老师智慧的事情,孩子们阅读兴趣的激发、保持,并真正地爱上阅读,直至对书本不离不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陪伴和介入。不然就会像一根火柴头,“嚓”地燃烧了,不久就熄灭了。 还是前面说过的那位老师,一个学期里,她会给孩子们开出一份书单,20本左右,其中的五六本进行重点推荐,一两本进行好书共读活动。如此,阅读能力最差的孩子,能保证一学期内读完五六本书,而阅读能力好的则能读完书单里所有的书。她还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好书,并在“好书共享时光”里推荐给大家。 我还知道有一位老师为了培养一个学困生的阅读兴趣,每天放学后陪着他读书20分钟,在师生共同读完7本书以后,这个孩子终于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并且有了每天阅读的习惯,而这用了一个多学期的时间,老师得付出多大的心力啊。当然,我说的阅读陪伴不是要求老师们都这样做,阅读陪伴不是这样一对一地陪着,这毕竟不太现实。陪伴的意思是老师要想出各种阅读激励的手段,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比如小书迷评比、好书漂流活动等。老师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中给予充分关注,让孩子们持续地、充分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比如好书漂流活动,请每个孩子带一本自己认为最好的书,放到班级图书漂流角,每本书的封底都贴一个纸袋子。一本书从一个孩子的手里漂流到另一个孩子的手里,看过书的孩子要写好阅读感受,装进纸袋子里去。一个学期下来,大家一起来评比谁的港湾里漂流过最多的好书,谁带来的书漂流得最远。做到热情感染和持久陪伴,教师在儿童阅读引领中,就能收获真正的效果了。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浙江武义实验小学教师)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